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路 赵海 +2 位作者 夏志伟 孙冰洁 郭欣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影响因素数据库,选取其中4~12年级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中小学生近视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和影响因素数据库,选取其中4~12年级的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近视的主要因素。结果共调查23519名中小学生,其近视检出率为7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以郊区、男生、父母都不近视、不是每天摄入含糖饮料、课间休息去户外、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2h、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长<2 h、读写姿势正确、不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电子屏幕为参照,城区(OR=1.164,95%CI:1.094~1.239)、女生(OR=1.303,95%CI:1.228~1.382)、父母至少一方近视(OR=1.998,95%CI:1.883~2.120)、每天摄入含糖饮料(OR=1.141,95%CI:1.014~1.285)、课间休息在教学楼内(OR=1.173,95%CI:1.095~1.255)、每天使用移动电子设备时长≥2h(OR=1.091,95%CI:1.016~1.170)、每天放学后读写时长≥2h(OR=1.596,95%CI:1.496~1.702)、读写姿势不正确(OR=1.123,95%CI:1.057~1.193)、经常在走路或乘车时看书/电子屏幕(OR=1.156,95%CI:1.035~1.291)的中小学生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更高。结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近视检出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因此,未来相关部门应加强高度近视危害及正确用眼行为习惯的健康教育,促进各项近视防控措施落实,以保护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近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2
作者 刘辉 黄端 洪晓彬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102,共7页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 目的:探讨学校体育锻炼对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检验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身体状况的调节效应。方法:对1 460名中学生施测学校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10项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并调查中学生的主观身体状况。结果:(1)学校体育锻炼正向预测中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心理韧性在学校体育锻炼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中学生身体状况在中介路径“学校体育锻炼→心理韧性”上起调节作用。结论:学校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而促进其亲社会行为,且身体状况较好的学生,其心理韧性的提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锻炼 中学生 心理韧性 亲社会行为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宋宁 陈思 +3 位作者 贾惠岩 柴婧 王君 张宇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区1县的14所一贯制学校6317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采...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9—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乌鲁木齐市7区1县的14所一贯制学校6317名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描述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特征调查对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因素。结果 共计调查中小学生6317人,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为[22 (19,25)]分,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分率为[55.0%(47.5%,62.5%)]。不同年级、城乡、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的中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随着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水平的增加,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父亲文化程度(中学:β=0.52,高中:β=0.52,大专:β=0.80,大学及以上:β=0.93)、母亲文化程度(中学:β=0.28,高中:β=0.73,大专:β=1.35,大学及以上;β=1.38)和家庭月收入(3001~<5001元:β=0.76,5001~<10 000元:β=1.68,≥10 000元:β=1.64)];学生年级则相反,年级越高,掌握情况越差(六年级:β=0.60,七年级:β=-0.96,九年级:β=-0.47);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好于城市学生(β=0.88)。分性别分析发现,男女生之间在父亲文化程度是否为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的影响因素方面存在差异,在男生中,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越好(中学:β=0.70,高中:β=0.82,大专:β=1.07,大学及以上:β=1.26)。结论 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有待提升,应全面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针对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月收入较低等群体,应建立针对性的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 中小学生 传染病 防治知识掌握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任星炜 张君月 +4 位作者 梁赢 侯明 许伟 张平 李慧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03-508,537,共7页
目的 了解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和2023年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参加问卷调查且基本资料、睡眠状况及身高、体重体检结果齐全的初中、高中及职高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102人。采... 目的 了解2021年和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睡眠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和2023年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中参加问卷调查且基本资料、睡眠状况及身高、体重体检结果齐全的初中、高中及职高学生为研究对象,共2102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检验不同组间日均睡眠时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不同组间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不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21年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为(7.45±1.58) h,2023年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为(7.78±1.53) h。2021年每天睡眠充足率为28.2%,2023年每天睡眠充足率为38.8%,睡眠充足率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职高、男生、不与(外)祖父母共居、2023年的中学生,初中(OR=2.231,95%CI:1.682~2.961)、高中(OR=2.370,95%CI:1.825~3.078)、女生(OR=1.038,95%CI:1.074~1.591)、2021年(OR=1.640,95%CI:1.359~1.980)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大,与外祖父母共居(OR=0.737,95%CI:0.609~0.891)的中学生睡眠不足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2023年与2021年相比,北京市大兴区中学生日均睡眠时间和睡眠充足率提高,不同特征人群日均睡眠时间和睡眠分布情况均存在差异,需要重点关注住校学生及学业压力较大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相关部门应改善住校生的宿舍条件、减轻学业压力、合理控制作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睡眠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圣陶的数学教育情怀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岩 于家祺 +1 位作者 张倩 李春兰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2,共6页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在语文教育中成就斐然,在数学教育领域也有着浓厚的情怀及独到的见解.主要体现在:担任小学数学教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强调各科的融通...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在语文教育中成就斐然,在数学教育领域也有着浓厚的情怀及独到的见解.主要体现在:担任小学数学教员,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反思,强调各科的融通及实践活动对数学、物理等学科的重要性;主持编写教科书,斟酌推敲算术教科书内容的用语表述;主编杂志,设立数学专栏,即便在抗战期间仍坚持发刊,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数学学习材料;合作撰写数学科普著作,补充数学课堂内容的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叶圣陶的数学教育实践与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今的数学教育仍具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中学生》 《开明少年》 数学科普著作 数学教育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贵州省在读中学生烟草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6
作者 廖龙 陈慧娟 +5 位作者 王芸 胡以非 喻浩 郭晓艳 王娅娟 熊涑钫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339,共7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在读中学生不同类型烟草制品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在读中学生的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目的分析贵州省在读中学生不同类型烟草制品的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在读中学生的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1年9—10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贵州省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在读中学生吸烟的主要因素。结果2021年贵州省在读中学生卷烟使用率和电子烟使用率分别为7.99%、4.94%。认为卷烟肯定很难戒断的在读中学生占34.02%,具有卷烟使用意愿的在读中学生占9.16%;认为使用电子烟肯定会成瘾的在读中学生占25.48%,具有电子烟使用意愿的在读中学生占1.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卷烟使用方面,男性在读中学生卷烟使用率高于女性在读中学生,OR值为3.253(95%CI:2.619~4.040);父母、朋友中至少有1人吸烟的在读中学生卷烟使用率高于父母、朋友均不吸烟的在读中学生,OR值分别为1.263(95%CI:1.015~1.573)、15.101(95%CI:9.767~23.347)。电子烟使用方面,男性在读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高于女性,OR值为1.733(95%CI:1.375~2.183);城市的在读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高于农村的在读中学生,OR值为1.314(95%CI:1.054~1.638);朋友中至少有1人吸烟的在读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率高于朋友均不吸烟的在读中学生,OR值为9.148(95%CI:6.275~13.336)。结论对烟草危害认知较低、周围有吸烟环境是影响贵州省在读中学生使用卷烟和电子烟的主要因素,故未来应积极开展控烟健康教育、推进无烟校园建设,营造和维护无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读中学生 卷烟 电子烟 现况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的编制及效度信度检验
7
作者 焦瑞超 郑丹 +3 位作者 郭晓薇 薛栋栋 王芹 王晓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5-521,共7页
目的:编制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BIFQ-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以心理灵活性六边形模型为基础,编制初始问卷。选取701名中学生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99名中学生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 目的:编制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BIFQ-MS)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方法:以心理灵活性六边形模型为基础,编制初始问卷。选取701名中学生对初始问卷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99名中学生对正式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以身体意象-接纳与行动问卷(BI-AAQ)、青少年回避与融合问卷简版(AFQ-Y8)、身体部位满意量表(BASS)、负面身体自我量表的整体特征分量表(NPSS-GA)为效标工具;选取88名中学生间隔4周重测。结果:BIFQ-MS共26个条目,包括经验开放、以己为景、接触当下、价值行动4个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65.55%;4因子结构模型拟合良好(χ^(2)/df=2.26,CFI=0.97,TLI=0.97,RMSEA=0.04,SRMR=0.03)。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BI-AAQ、BASS得分均正相关(r=0.41~0.50,均P<0.01),与NPSS-GA、AFQ-Y8得分均负相关(r=-0.28~-0.58,均P<0.01)。总问卷及各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为0.91~0.97、重测信度(ICC)为0.70~0.86。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体象灵活性问卷效度和信度良好,适用于中学生体象灵活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象灵活性 中学生 问卷编制 效度 信度 测量等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的理论本真、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小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15,共6页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教育观的重要方面,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要深化认识“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的理论内涵;要准确理解劳动教育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需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的关键举措、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要切实推动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形成劳动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教育观 学生发展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9
作者 谢涛 鲁永博 +2 位作者 柳锦楠 毛瑛 张维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21,共6页
目的了解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学生健康信息判断能力提供指导。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 4.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探讨合并... 目的了解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中学生健康信息判断能力提供指导。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建库至2023年5月30日收录的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 4.2.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探讨合并效应的异质性来源和亚组间的差异。结果纳入文献11篇,累计研究对象127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得分为29.62(95%CI:28.29~30.94),学生的年级(低年级与中年级,SMD=-0.17,95%CI:-0.40~-0.06;中年级与高年级,SMD=-0.14,95%CI:-0.29~0.01)、自评健康状态(一般与好,SMD=-0.26,95%CI:-0.38~-0.15)、接受健康教育倾向(不愿意与一般,SMD=-0.39,95%CI:-0.67~-0.11;不愿意与愿意,SMD=-0.46,95%CI:-0.61~-0.31;一般与愿意,SMD=-0.13,95%CI:-0.21~-0.06)、家庭收入(低与高,SMD=-0.20,95%CI:-0.39~-0.00)、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与中等,SMD=-0.10,95%CI:-0.17~-0.02)是影响电子健康素养的因素。结论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较低,低电子健康素养可能导致中学生不能准确判断线上健康信息,未来可以加强对中学生及其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健康素养 中学生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中文版测评中学生的效度与信度
10
作者 彭彪 韩雪 +2 位作者 王慧 杨棋凯 罗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检验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PMHSS-R)中文版在中学生中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1099名中学生,随机分为样本1(n=549)和样本2(n=550),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总样本(n=1099)用于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2周后选取其中8... 目的:检验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PMHSS-R)中文版在中学生中的效度与信度。方法:选取1099名中学生,随机分为样本1(n=549)和样本2(n=550),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总样本(n=1099)用于考察内部一致性信度,2周后选取其中87名中学生进行重测;另外选取259名中学生(样本3),采用抑郁症病耻感量表(DSS)、专业心理支持求助态度量表简版(ATSPPHSF)进行效标效度检验。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2个公因子,命名为病耻感意识、病耻感认同,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86%;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2因子模型拟合指数较好(χ^(2)/df=3.70,CFI=0.97,TLI=0.96,SRMR=0.03,RMSEA=0.07);PMHSS-R中文版得分与DSS得分正相关(ICC=0.58,P<0.01),与ATSPPH-SF得分负相关(ICC=-0.40,P<0.01);总量表及2个因子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90、0.92和0.85,重测信度(ICC)分别为0.84、0.76和0.78。结论:同辈心理健康病耻感量表(PMHSS-R)中文版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病耻感具有良好效度与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病耻感 效度 信度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模式在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11
作者 蒋维 张海燕 +3 位作者 朱欣 刘佳 向诗语 罗梦颖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0-344,373,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影响,为提升中学生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市4所中学的80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07人)和... 目的评价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中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影响,为提升中学生生殖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在重庆市4所中学的805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07人)和对照组(398人)。对照组实施常规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模式。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中学生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动机和行为技巧的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回答总正确率为82.8%,高于对照组的70.7%;干预组的5个生殖健康相关动机比例分别为92.8%、50.1%、73.8%、48.3%和71.0%,均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干预前;干预组的4个生殖健康相关行为技巧比例分别为65.3%、73.8%、90.7%和86.1%,均高于对照组,且优于干预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模式在提高中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形成正确的性态度与性行为方面具有一定效果,有助于提升中学生的生殖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生殖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缺失症背景下自然体验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科娜 高海艳 薛纯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缓解城市学生“自然缺失症”的情况,设计了适用于中学生的自然体验类课程。本课程共开发了3个阶段10个活动,并进行了实施。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自然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中学生 自然缺失症 自然体验 校本课程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素养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13
作者 张荣慧楠 罗宇 +1 位作者 刘爱妮 王宏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450,458,共7页
目的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健康素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健康素养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重庆市3个区县中共抽取7285名初中生,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青少年健康素养评... 目的探讨初中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健康素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健康素养在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从重庆市3个区县中共抽取7285名初中生,采用青春期发育量表、青少年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和流调中心抑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卡方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Johnson-Neyman区间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及推断。结果初中生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率为15.4%,抑郁得分为(16.36±10.75)分,健康素养得分为(241.45±28.42)分。女生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率(16.8%)和抑郁得分(17.83±11.38)分显著高于男生的青春发动时相提前率(14.0%)和抑郁得分(14.87±9.86)分。青春发动时相提前是男生和女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β_(男)=2.50,β_(女)=2.82,P均<0.001),高水平的健康素养是男生和女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的保护因素(β_(男)=-0.10,β_(女)=-0.15,P均<0.001)。健康素养水平在男生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关系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3,P=0.031)。结论青春发动时相提前可能会增加初中生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高水平的健康素养可以减弱青春发动时相提前与抑郁症状的正向关联。提升青春发动时相提前青少年的健康素养水平可能有助于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生 青春期发育 抑郁 健康素养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君 蔡玉军 刘诗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究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8所中学2690名学生,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屏幕时间(ST)和睡眠时长(SD)和焦虑状况)。运用... 目的:探究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北省8所中学2690名学生,采用学龄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24 h活动行为(身体活动、屏幕时间(ST)和睡眠时长(SD)和焦虑状况)。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24 h活动行为与焦虑的关系。结果:本样本24 h活动行为达标率为4.2%,其中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达标率为15.8%、ST达标率为27.1%、SD达标率为64.2%;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1.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较于3项因子达标而言,仅单项因子达标(MVPA、ST、SD)或部分两项因子组合达标(MVPA+ST、MVPA+SD)时,中学生焦虑风险增加(OR=2.62、2.22、2.80、2.62、2.52)。结论:中学生24 h活动行为达标率与焦虑检出率负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24 h活动行为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教育参与和初中生学习投入——基于流动与城市家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明珠 于梦洁 +3 位作者 龙宝新 李沂蔚 徐丹丹 刘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基于对流动和城市初中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父母教育参与方式与学生学习投入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在两类学生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父母在校参与和流动及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均呈正向线性关系;(2)父母密... 基于对流动和城市初中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父母教育参与方式与学生学习投入的线性和非线性关系,并分析了这种关系在两类学生之间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父母在校参与和流动及城市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均呈正向线性关系;(2)父母密集的在家参与对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的积极影响呈递减趋势,但在家参与和城市初中生学习投入呈正向线性关系;(3)父母学业社会化对流动初中生学习投入具有正向线性预测作用,但对城市初中生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父母教育参与方式对流动和城市初中生学习投入作用模式的差异,为父母如何有效参与青少年子女的教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参与 学习投入 流动初中生 非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汉洋 杨寅 +2 位作者 申屠梦璐 荆一卓 李海棋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2,共7页
以中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为目标导向,建立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并编制《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首先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建立初始条目库,然后选取四川省某中学初、高中1488名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进... 以中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为目标导向,建立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结构,并编制《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首先结合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建立初始条目库,然后选取四川省某中学初、高中1488名学生进行施测,对量表的心理测量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量表共包含24个题项,分为4个维度(人际和谐、学业胜任、自我控制和自我满足),其测量学指标良好,能够从积极社会适应的角度对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可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估提供有效的诊断工具,并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方向和路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健康 量表编制 信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见贤思齐”还是“自惭形秽”?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纵向追踪研究
17
作者 万娇娇 李玲 +1 位作者 纪莉莉 赵俊峰 《心理与行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5,共8页
考察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关系及学段、性别差异。研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2330名中学生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追踪问卷调查,并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学业比较与中学... 考察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关系及学段、性别差异。研究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和学习动机量表对2330名中学生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阶段纵向追踪问卷调查,并采用二元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学业比较与中学生学习内生动机的即时性相关和继时性相关显著;(2)学习内生动机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上行比较;下行比较与学习内生动机呈显著负向相互预测关系;(3)相较于高中生,学业比较与学习内生动机间的关系在初中生中更为显著;相较于男生,两者的关系在女生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比较 学习内生动机 中学生 交叉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态度调查分析
18
作者 李迎迎 祖炜 +3 位作者 石晓燕 张彩霞 李肖锋 陈海华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的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态度现况,为东城区相关学校开展中学生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于2023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9所中学的部分初、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比较...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的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态度现况,为东城区相关学校开展中学生艾滋病教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于2023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东城区9所中学的部分初、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中学生的艾滋病认知及行为态度差异。结果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的艾滋病“国八条”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7.03%,接受与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共餐的比例为18.77%。χ^(2)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学段的中学生对于艾滋病流行趋势、艾滋病传播途径、听说过VCT的知晓率,以及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知识、反对婚前性行为、怀疑感染后会主动检测、和家长谈论过艾滋病相关话题、会和感染后的班级同学交往、愿意成为防艾宣传志愿者的行为态度存在差异;不同父母文化程度的中学生对于新型毒品增加感染风险、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减少风险的知晓率,以及会替感染了艾滋病的家人朋友保守秘密的行为态度存在差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生艾滋病知晓率相对较高,但存在认知与行为态度分离现象。因此,未来东城区学校需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学生及其家长开展艾滋病流行趋势、政策法规、防治行为态度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艾滋病 认知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中学生牙线使用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19
作者 何文雅 罗敏红 +2 位作者 李燕秋 林婧 冯立慧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牙线使用行为综合干预对改善中学生牙线使用情况和牙线相关知识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推广牙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试点学校初一学生(10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 目的评价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牙线使用行为综合干预对改善中学生牙线使用情况和牙线相关知识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推广牙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试点学校初一学生(10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个班级)。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干预组采用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牙线使用行为综合干预,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学生干预前后的牙线使用率和牙线相关知识正确率等。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牙线使用率分别为48.76%和5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牙线使用率为85.07%,高于对照组(63.40%),且2组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干预组中72人(42.11%)以全面清洁牙齿为目的使用牙线,25人(14.62%)牙线使用频次≥3次/d,均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干预前;干预组6道牙线相关知识题目正确率为65.17%~90.55%,均高于对照组的22.68%~44.33%,且高于干预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牙线使用行为干预活动能有效提高中学生的牙线使用率和牙线相关知识正确率,从而有利于改善口腔卫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牙线 健康信念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关系的交叉滞后研究
20
作者 惠秋平 王瑶瑶 何安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方法:选取942名中学生,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和中文版无手机恐惧量表(NSC),间隔12个月进行2次数据采集(分别为T1、T2)。结果:T1 MAAS得分高于T2 MAAS得分(P<0.001);MAAS得分与NSC... 目的:探讨中学生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的关系。方法:选取942名中学生,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和中文版无手机恐惧量表(NSC),间隔12个月进行2次数据采集(分别为T1、T2)。结果:T1 MAAS得分高于T2 MAAS得分(P<0.001);MAAS得分与NSC得分的同时性相关(r=-0.11、-0.21,均P<0.01)和继时性相关(r=-0.14、-0.15,均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T1 MAAS得分负向预测T2 NSC得分(β=-0.09),T1 NSC得分负向预测T2 MAAS得分(β=-0.10)。结论:中学生的特质正念与无手机恐惧相互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正念 无手机恐惧 交叉滞后分析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