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美苏黑海撞船事件看中美在南海的风险管控
1
作者 刘金源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4,I0001,I0002,共19页
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是冷战后期美苏海洋权益争端的典型案例。该事件是美国在敏感海域持续推行“航行自由”并导致苏联采取强硬对抗措施的缩影,凸显出双方就无害通过权的法理诠释存在显著分歧。此事件一度引发国际社会对冷战局势可能升... 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是冷战后期美苏海洋权益争端的典型案例。该事件是美国在敏感海域持续推行“航行自由”并导致苏联采取强硬对抗措施的缩影,凸显出双方就无害通过权的法理诠释存在显著分歧。此事件一度引发国际社会对冷战局势可能升级的担忧,但美苏双方随后展现了卓有成效的危机管控能力。在紧张局势下双方仍然保持外交渠道的畅通,表达对话解决争端的政治意愿,迅速升级既有的预防性协议,最终达成法理共识,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和解。这一危机化解过程表明,在根本矛盾难以消弭的情况下,构建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是维系大国关系稳定的关键。有鉴于此,面对当前中美在南海“意外相遇”风险,中国需要制定多层次的危机管控策略,坚定维护南海权益和地区和平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冷战 黑海撞船事件 南海 航行自由 无害通过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印度洋海域海洋安全灾害评估与风险区划 被引量:14
2
作者 黎鑫 洪梅 +3 位作者 王博 张韧 葛珊珊 钱龙霞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127,共7页
针对南海-印度洋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该海域的自然灾害风险和海盗活动、恐怖袭击与军事冲突等人为灾害风险,基于风险评估理论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估模型,利... 针对南海-印度洋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该海域的自然灾害风险和海盗活动、恐怖袭击与军事冲突等人为灾害风险,基于风险评估理论从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估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得到了该区域的自然灾害风险、人为灾害风险和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冬季(1月),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亚丁湾、孟加拉湾湾顶、马六甲海峡附近以及越南东南部近海,其次为南海东北部海域、南沙群岛西部海域、巽他海峡、望加锡海峡、科摩林角附近海域、霍尔木兹海峡及索马里近海;夏季(7月),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亚丁湾、孟加拉湾湾顶及马六甲海峡附近,其次为索马里东北部海域、阿拉伯海中西部、斯里兰卡西南近海、吕宋岛西部近海以及巴士海峡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印度洋 海洋灾害 风险评估 航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文体特点及其英译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芳 尚新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0,共7页
2017年7月中国航海学会和上海海事大学共同在京发布的《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中英文版)是中国航海领域专家学者智能的结晶,为航海领域的权威学术研究报告。鉴于此,对这一文献的文体特点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作为信息类文本,... 2017年7月中国航海学会和上海海事大学共同在京发布的《2017年南海航行状况研究报告》(中英文版)是中国航海领域专家学者智能的结晶,为航海领域的权威学术研究报告。鉴于此,对这一文献的文体特点及其英译策略进行分析。作为信息类文本,其内容翔实,数据准确充分,用词正式规范,结构程式化,表达专业清晰,频繁使用长句;英译版在确保意识形态上政治正确的同时,应用NEWMARK的信息类文本语义翻译策略,进行套译、拆分、结构调整和增补性翻译,以避免英汉语义和语域差异可能引起的信息缺漏。该研究可为同类型研究报告的撰写与翻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航行状况 研究报告 翻译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海区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完善与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桑凌志 洪四雄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解决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数据准确、终端在线、监测预警、资产管理和系统平台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南海航标的有效监测,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从前端通信设计的角度解决数据准确、终端在线... 为解决航标遥测遥控系统数据准确、终端在线、监测预警、资产管理和系统平台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南海航标的有效监测,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对系统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完善和优化。从前端通信设计的角度解决数据准确、终端在线方面的问题;利用系统后台运算解决监测预警方面的问题;通过设计实现航标、终端和卡号的自动识别与绑定,解决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对系统结构与功能等进行设计,解决系统平台方面的问题。完善和优化后的系统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南海海区全面应用该系统的结果表明,该系统的使用能有效保障南海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航标 遥测遥控系统 通信 故障预警 自动绑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逻辑实质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马得懿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9,79,共11页
作为威胁海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本质在于游离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之外,凭借其海上优势地位而实现本国的海洋政策与战略诉求。在认知美国实施该行动对国际法治产生的挑战与破坏的同时,亦应认识到... 作为威胁海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本质在于游离于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之外,凭借其海上优势地位而实现本国的海洋政策与战略诉求。在认知美国实施该行动对国际法治产生的挑战与破坏的同时,亦应认识到其在构建海洋话语权实力上的诸多经验。在国际海洋法逐渐发展即条约解释、海洋体系性以及国家实践的进路之下,系统地洞察美国“航行自由行动”的动机、程序与目标,有利于沿海国构建具有前瞻性和韬略性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自由行动 海洋战略 国际海洋法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行自由”概念与南海问题上的中美分歧 被引量:5
6
作者 钟振明 徐成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7,共11页
"航行自由"是一项古老的海洋航行准则,在人类历史中它经历了多次发展演变,并逐渐成为国际法认可的海上航行原则。受到特殊国情和独特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美国对"航行自由"的追求与维护长期以来构成了美国外交的一... "航行自由"是一项古老的海洋航行准则,在人类历史中它经历了多次发展演变,并逐渐成为国际法认可的海上航行原则。受到特殊国情和独特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美国对"航行自由"的追求与维护长期以来构成了美国外交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美国所主张的"航行自由",其内涵曾有多次变化,在不同时期,美国根据其国家利益变化的需要,对"航行自由"进行了不同的解释。近年来,美国借口"航行自由"不断介入南海问题,就是这一变化的反映。事实上,当前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所声称的"航行自由"同"航行自由"的海洋法原则本身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地方,这也是中美在南海争端上围绕"航行自由"问题而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厘清上述问题,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政府对南海问题的干预策略,也有助于中国制定现实有效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自由 南海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对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立场:认知、影响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4
7
作者 胡杰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50,共11页
英国对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认知,主要体现在法理、政治和历史三个层面上。英国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顺应了其一贯对国际海洋法的原则主张和海洋利益诉求,它谋求利用该问题提升“脱欧”后在印太的影响力。同时,英国有意在南海“航行自由... 英国对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认知,主要体现在法理、政治和历史三个层面上。英国对这一问题的理解,顺应了其一贯对国际海洋法的原则主张和海洋利益诉求,它谋求利用该问题提升“脱欧”后在印太的影响力。同时,英国有意在南海“航行自由”问题上采取模糊表述,以便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英国支持“航行自由行动”在给中国的南海维权制造麻烦的同时,也将损害“全球英国”的前景和中英关系大局。对此,中国要坚持“预防为主、区别对待、多管齐下、软硬结合”的方针,从容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南海 航行自由 全球英国 “印太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航行自由原则的歧义及增进信任措施 被引量:4
8
作者 季国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9-13,18,共6页
中美于2001年4月1日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处发生飞机碰撞事件。中美此次争端引起全世界对中美就南中国海专属经济区航行准则争议的关注。当今,经过南中国海的所有航行几乎都通过一个或多个专属经济区;由此,航行规则常受到挑战。相关国家... 中美于2001年4月1日在海南岛东南70海里处发生飞机碰撞事件。中美此次争端引起全世界对中美就南中国海专属经济区航行准则争议的关注。当今,经过南中国海的所有航行几乎都通过一个或多个专属经济区;由此,航行规则常受到挑战。相关国家间的争端会不断发生。为此,有必要建立针对航行问题(而非领土问题)的多边增进信任措施,或称航运行为准则,来减少航行争端。准则既要尊重沿海国管理资源的规定,对专属经济区内海上和空中的军事活动进行管理,又要保障航行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中国海 航行自由原则 信任增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的航道:论南海“Pracel牛角”的性质——以16世纪西文古地图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许盘清 顾跃挺 曹树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共15页
在16~19世纪初的西文古地图中,越南近岸一直存在一个长达数百公里或千余公里的“牛角”状海域,被认为是暗礁地带。文章主要采用要素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1529~1600年之间123幅西文古地图中的“Pracel牛角”分解为岛屿符号、牛... 在16~19世纪初的西文古地图中,越南近岸一直存在一个长达数百公里或千余公里的“牛角”状海域,被认为是暗礁地带。文章主要采用要素分析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1529~1600年之间123幅西文古地图中的“Pracel牛角”分解为岛屿符号、牛角图案、对牛角的命名、对牛角功能的说明等四项,建立起“Pracel牛角”不同要素表达的不同模型,证明“Pracel牛角”的头部是岛礁;“牛角”主体是对航线危险性的提示;航线本身则是中国人前往西南洋的航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Pracel牛角 西南洋航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网络的南海——南海渔民跨海流动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利兵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6,共11页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生产作业的重要渔场,是渔民生活的家园。由海南渔民记录和世代传抄之《更路簿》详细记载了中国渔民跨海流动作业的各种线路和规则,为我们呈现了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的复杂南海交通网络。历史上海南渔民还集渔... 南海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渔民生产作业的重要渔场,是渔民生活的家园。由海南渔民记录和世代传抄之《更路簿》详细记载了中国渔民跨海流动作业的各种线路和规则,为我们呈现了一张点、线、面相结合的复杂南海交通网络。历史上海南渔民还集渔业生产和商业贸易于一身,频繁前往东南亚国家开展贸易互动,建构出一张覆盖整个环南中国海的跨海贸易网络。在海南渔民的南海交通网络与跨海贸易网络中,同时还交叉有宗教网络、移民网络、亲属网络、族群网络等其他文化网络,这些形式各异的亚网络共同形塑出了一张南海海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网络 南海渔民 《更路簿》 跨海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问题的安全化建构及中国应对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邢瑞利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9,共15页
安全化理论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论点是安全并非客观既定而是"言语-行为"的主体间社会建构,任何问题都能被主观建构成安全问题。安全化包括三种建构路径:话语凸显与安全化启动、话语框定与安全化传播、话语定位与... 安全化理论是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论点是安全并非客观既定而是"言语-行为"的主体间社会建构,任何问题都能被主观建构成安全问题。安全化包括三种建构路径:话语凸显与安全化启动、话语框定与安全化传播、话语定位与安全化行动。南海"航行自由"本不是安全问题,但近年来美国试图将之安全化。美国作为安全化主体,有意通过"话语凸显"方式宣布南海"航行自由"存在威胁;借助媒体载体渲染所谓的安全威胁,并进行"话语框定"将其定位成国家利益;最后通过"话语定位"采取行动措施应对,从而使南海"航行自由"迅速演变成中美乃至国际社会的焦点问题。美国较为成功的安全化取决于其拥有强大的传播和动员能力以及得天独厚的国内制度优势,并利用了南海安全困境下争端相关国家的忧虑情绪。鉴于此,中国需进行"去安全化"努力,促使美国的安全化只是一种主观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航行自由” 美国 安全化建构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路径、极限与对策思考 被引量:8
12
作者 葛汉文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81,共9页
南海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演进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政策宣示、外交介入与军事干涉等阶段。美国南海政策的逻辑原点,是出于所谓&... 南海问题现已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美关系、地区安全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演进的重要议题之一。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直接介入南海问题以来,其南海政策经历了政策宣示、外交介入与军事干涉等阶段。美国南海政策的逻辑原点,是出于所谓"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维护国际规则"、"维持地区军事平衡"乃至"巩固地区主导权"等多重考虑。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美国的南海政策以"遏制"与"抵消"的混合战略为指导,军事行动与外交手段相互配合并渐次升级,政策实施愈发激进、顽固,成为应对"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美两国关系与地区安全影响急剧突出。中国未来的南海战略塑造应注重形势变化,多种手段并重,有效化解该方向日渐突出的战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南海 政策 “航行自由”行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逻辑及其批判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秋峰 王传剑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年第4期72-84,共13页
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 自2010年以来,美国逐步加大了介入南海争端的力度。其突出的表现是以强化南海航行自由为核心,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种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逼迫中国在南海问题的立场上后退。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既有其历史的逻辑也有其现实的考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是其历史上"汉密尔顿主义"和"威尔逊主义"传统延续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现实来看,以美国在南海地区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受到影响为借口,以实现该地区所谓的航行自由和秩序稳定为目标,以实施综合性的海洋战略为保障是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现实考量。但随着当代国际海洋制度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美国强化南海航行自由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越来越站不住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航行自由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南海问题政策解析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永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98,共7页
2020年,美国联合他国进一步加强了在南海区域的军事存在,通过实施单独或联合的军事演习、在南海诸岛周边海域实施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以遏制中国在南海的行为和行动,挑战中国针对南海权益的立场。美国国务院7月13日发布的《... 2020年,美国联合他国进一步加强了在南海区域的军事存在,通过实施单独或联合的军事演习、在南海诸岛周边海域实施所谓"航行自由行动",以遏制中国在南海的行为和行动,挑战中国针对南海权益的立场。美国国务院7月13日发布的《美国对中国在南中国海海事索求的声明》是美国依据所谓"南海仲裁案"裁决就南海问题的政策立场释放的新的信号,不利于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对此,我国应运用法律手段,构筑综合性海洋管理制度,统筹处理海洋争议性问题,实现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和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南海政策 航行自由和安全 南海领土主权 南海断续线 海洋综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南海遏制中国:印太战略的根本目的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金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6-23,共8页
特朗普以"印太"一词取代"亚太",目的是密切与印度的双方关系,企图以印度的发展来抑制中国的崛起,同时扩大美军"印太司令部"的管控范围。在南海,"印太"盟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分别以&q... 特朗普以"印太"一词取代"亚太",目的是密切与印度的双方关系,企图以印度的发展来抑制中国的崛起,同时扩大美军"印太司令部"的管控范围。在南海,"印太"盟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分别以"自由航行"为名随时派遣军舰、航母到南海岛礁12海里内"巡航";并以"南海军事化"为借口,遏制中国扩建南海岛礁与在岛礁上部署各种防御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战略 南海 航行自由 军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蕾蕾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102,157-158,共16页
纵观唐纳德·特朗普执政至今的国内外政策,涉及了政治、经济、国防、移民、外交等诸多问题,体现了"美国优先"的核心思想。与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希拉里任国务卿时在南海问题上的高调有所不同,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在贸... 纵观唐纳德·特朗普执政至今的国内外政策,涉及了政治、经济、国防、移民、外交等诸多问题,体现了"美国优先"的核心思想。与民主党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希拉里任国务卿时在南海问题上的高调有所不同,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在贸易问题上非常高调,似乎掩盖了其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行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政策表现。这主要包括:南海巡航定期化、频繁化,其捍卫美国在南海的军事行动可置信性的决心并不比前任政府弱;将南海问题与其他问题相挂钩,如南海问题与"美国优先"政策相挂钩,在南海问题、经贸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等方面实行挂钩政策;在印太战略背景下,凸显中国在南海的威胁,强化美国既有的安全同盟关系。美国特朗普政府南海政策的实质在于:以航行自由原则维护美国海上霸权;既有对奥巴马政府政策内涵的继承,也打上具有特朗普及其团队行事风格的政策独特性;权力炫耀与对美国的霸权护持。尽管如此,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我们仍应看到中美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依赖仍是主流,现阶段特朗普政府在南海的行动并不构成"全面遏制中国"的一部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全球新兴大国,应当保持审慎的态度,避免与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进行正面冲突,加大经济投入、重点发展海权,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海洋法律建设,加强海洋话语权的构建,努力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做好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政府 南海问题 航行自由 美国优先 海上霸权护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导航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孔振兴 赖祖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7-21,共5页
我国南海的油气资源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深海区域,不同于陆上和浅水油气资源勘探,深水资源勘探的技术和设备要求门槛过高,目前核心技术还处于被国外少数几个公司所垄断。鉴于目前越南、菲律宾等在南海深海油气开发中侵权力度不断加大,国外... 我国南海的油气资源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深海区域,不同于陆上和浅水油气资源勘探,深水资源勘探的技术和设备要求门槛过高,目前核心技术还处于被国外少数几个公司所垄断。鉴于目前越南、菲律宾等在南海深海油气开发中侵权力度不断加大,国外公司授权的不确定性,我国需开发一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拖缆式深海地震导航定位系统。本文给出拖缆导航定位算法所用到的公式和程序所涉及的主要函数,并对拖缆上的导航点使用多项式拟合算法来模拟出拖缆的实际形态,解决油气勘探中的一项核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资源 深海勘探 地震导航定位 拖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中的南海“航行自由”话语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冕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4期40-55,123,共16页
"航行自由"本是国际海洋法的一项基本准则,然而近年来"航行自由"却成为美国精心包装下用以渲染南海地区"中国威胁"并借机在周边海域实施军事寻衅的政治话语,沦为美国借以防范中国海上力量崛起、实现海洋... "航行自由"本是国际海洋法的一项基本准则,然而近年来"航行自由"却成为美国精心包装下用以渲染南海地区"中国威胁"并借机在周边海域实施军事寻衅的政治话语,沦为美国借以防范中国海上力量崛起、实现海洋霸权护持的舆论工具。美国对南海"航行自由"的恶意炒作,不仅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及南海地区安全造成损害,由此凸显的中美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论争也成为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症结。在美国幕后台前都推动南海局势升温的过程中,中国在现实困境的倒逼下逐步形成了对"航行自由"话语较系统的认知理解,对从西方传来的"航行自由"话语经历了由谨慎怀疑到逐渐接纳的态度转变,在话语使用上也从被动反应开始向主动应对的姿态变化,体现出中国政府在话语表达上走向自信与成熟。中美关于南海"航行自由"的论争表面上是话语的比拼,其背后是海权和利益的角逐,中国应保持和加强与美国在各个层次上的战略对话以管控双方分歧,就"航行自由"话语拓展共识和寻求合作。中国或可考虑通过对"航行自由"话语内涵的再建构推动南海地区海上安全合作机制构建并体现大国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航行自由 中国外交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有关南海防空识别区议题的炒作和误导——技术瑕疵与法律事实
19
作者 曹群 包毅楠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8-67,共10页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智库和媒体为宣扬中国“威胁”周边,频繁炒作南海防空识别区(ADIZ)议题,但目前并无任何证据显示中国政府有宣告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之意图。对于西方媒体的错误分析和歪曲抹黑,亟需向国际社会作出澄清以正视听。...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智库和媒体为宣扬中国“威胁”周边,频繁炒作南海防空识别区(ADIZ)议题,但目前并无任何证据显示中国政府有宣告划设南海防空识别区之意图。对于西方媒体的错误分析和歪曲抹黑,亟需向国际社会作出澄清以正视听。若不予以澄清,或将不利于相关各方更为顺畅地开展建设性对话。事实上,所谓此前美国挑战东海防空识别区或将“无视”南海防空识别区之论,在法理上难以逻辑自洽,亦属错误判断。基于相关国际实践,划设防空识别区与领土主权和海域划界并无直接关联,亦与空防能力和军机巡航频次无关,而对正常民机飞行安全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识别区 南海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航行和飞越自由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