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子病历多模态数据的作物病害多元场景处方推荐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领先 丁俊琦 +2 位作者 陈菲菲 李宜滨 张一丁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6,46,共13页
针对作物品种及病害种类繁杂、样本数据严重不平衡、处方类别多样及数据多模态等特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电子病历多模态数据整合,开展面向多样化、可拓展和多模态3种应用场景需求的作物病害处方推荐方法研究。针对常见病害多样化处方推荐... 针对作物品种及病害种类繁杂、样本数据严重不平衡、处方类别多样及数据多模态等特点和难点,本文基于电子病历多模态数据整合,开展面向多样化、可拓展和多模态3种应用场景需求的作物病害处方推荐方法研究。针对常见病害多样化处方推荐应用场景,基于CdsBERT-RCNN和诊断推理构建了作物病害多样化处方推荐模型,提升了面向32种常见病害的诊断准确度及处方推荐的多样化水平;针对未训练少见病害和新添处方应用场景,基于MC-SEM和语义检索构建了作物病害可拓展处方推荐模型,提升了语义匹配准确性和案例库检索速度,实现对未训练病害的处方推荐功能;针对多种模态信息采集和输入应用场景,基于BATNet多层特征融合构建了多模态作物病害处方推荐模型,提升了多模态数据输入的处方推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dsBERT-RCNN模型对32种常见病害的诊断准确率达到85.65%,F1值达到85.63%;不同完整性输入测试中,仅输入症状信息即可达到81.19%的准确率,而添加环境信息和作物信息分别使准确率进一步提高1.65、3.61个百分点;MC-SEM模型对电子病历语义匹配任务达到皮尔森相关系数86.34%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77.67%;封闭集和开放集上处方推荐准确率分别达到88.20%和82.04%,验证了模型对未训练病害的推荐能力;BATNet对于多模态输入处方推荐任务的准确率和F1值达到98.88%和98.83%;应用场景分析和测试验证了模型在不完整模态(纯文本或纯图像)和不完整信息输入(作物、环境、症状)情况下泛化能力。该研究为数字化赋能作物病害防治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病害处方推荐 自然语言处理 语义检索 多模态融合 电子病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主要营养成分特征分析
2
作者 黄金廷 方拓 +3 位作者 王强 王嘉玮 宋歌 张太平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共10页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暖温带保存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黄河频繁改道与入海水沙快速变化的影响,湿地的植被覆盖度与群落结构等均随之快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暖温带保存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黄河频繁改道与入海水沙快速变化的影响,湿地的植被覆盖度与群落结构等均随之快速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为查明黄河三角洲典型植被土壤的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笔者以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采集典型天然植被、裸土和农作物的土壤样品(0~30 cm)并测定有机碳、总氮、总磷营养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棉花(Gossypium spp.)>裸土>高粱(Sorghum bicolor)>翅碱蓬(Suaeda salsa)>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柽柳(Tamarix chinensis);总氮含量:大豆>棉花>高粱>互花米草>翅碱蓬>裸土>玉米>柽柳>芦苇。(2)在0~10 cm土层中,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质量分数ω(C)/ω(N):裸土>芦苇>翅碱蓬>互花米草>柽柳>棉花>高粱>大豆>玉米;ω(N)/ω(P):大豆>玉米>棉花>互花米草>高粱>翅碱蓬>柽柳>裸土>芦苇;ω(C)/ω(P):大豆>棉花>玉米>裸土>互花米草>翅碱蓬>高粱>芦苇>柽柳。(3)农业利用对土壤的总氮和总磷都有富集作用,大豆土壤的各种营养成分都高于其他几种农作物土壤;天然植被有机碳的含量都比裸土的低,互花米草和裸土的总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中比其他天然植被的高出一倍;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氮的积累的影响差异较大,而互花米草对不同土层土壤的氮积累都表现出抑制效果。总之,天然植被和农作物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比较复杂,天然植被对土壤的营养成分的消耗大于富集,而农作物及农业利用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富集大于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营养成分 天然植被 农作物 生态化学计量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20年我国天然橡胶生产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海亮 戴声佩 +3 位作者 朱鹏锦 郑倩 禹萱 胡盈盈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7,共7页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天然橡胶生产时空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面板数据集,应用GIS技术综合分析了1995—2020年我国天然橡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中唯一的可再生资源,是国防和工业建设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天然橡胶生产时空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面板数据集,应用GIS技术综合分析了1995—2020年我国天然橡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看,1995—2020年我国天然橡胶的实有面积和开割面积呈波动中有增加的态势,当年定植面积呈先波动增加后波动减少的态势,干胶产量呈波动中有增加的态势,干胶单产呈小幅波动的态势;从空间变化看,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主要分布于云南和海南,2020年云南和海南两省合计的实有面积占比达95.74%,云南于2011年超过海南成为全国橡胶林实有面积最大的省;从时空交汇来看,云南于2011年超过海南成为全国橡胶林实有面积最大的省,天然橡胶生产日益向云南和海南聚集,广东、广西和福建三省(区)的生产劣势更加突出;从生产重心来看,1995—2020年间我国天然橡胶生产重心明显向西北方向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热区 热带作物 天然橡胶 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田生境管理的农作物害虫生态防控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艳军 杨殿林 +6 位作者 王慧 赵建宁 张海芳 何北辰 刘雨欣 向子仪 王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7-1003,共7页
农业的集约化伴随着非作物生境的丧失,导致了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削弱了天敌对农作物害虫的天然控制作用。害虫重发频发和农药残留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基于农田生境管理保育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之间的平衡作用实现对农... 农业的集约化伴随着非作物生境的丧失,导致了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削弱了天敌对农作物害虫的天然控制作用。害虫重发频发和农药残留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的食物安全。基于农田生境管理保育农田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之间的平衡作用实现对农作物害虫的生态防控,是破解集约化农田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简述了农作物害虫生态防控的发展,系统归纳了农田生境管理的概念、原理、技术及应用进展,重点展望了非作物生境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方法技术和组织实践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农作物害虫生态防控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境管理 非作物生境 生物多样性 自然天敌 农作物害虫 生态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宁县油菜单产提升技术浅析
5
作者 支引兰 陈杏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174-175,178,共3页
通过分析当前镇宁县油菜种植现状,揭示其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及防灾减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措施,旨在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料作物 油菜种植 单产 自然灾害 机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树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目标树生长的初期效应 被引量:46
6
作者 王懿祥 张守攻 +2 位作者 陆元昌 孟京辉 曾冀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7-73,共7页
2007年10月在相同林分条件的14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进行干扰树间伐,在间伐和对照地块各建立固定样地20块,并于2010年11月进行复测。基于间伐试验后的3年数据,研究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 2007年10月在相同林分条件的14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中进行干扰树间伐,在间伐和对照地块各建立固定样地20块,并于2010年11月进行复测。基于间伐试验后的3年数据,研究干扰树间伐对目标树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直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树间伐前后,目标树生长均明显快于非目标树;干扰树间伐后3年,目标树的胸径生长量和材积生长量分别高于未间伐林分目标树的80%和55%,树高生长则差异较小,枝下高生长明显减慢,冠幅直径生长年均提高0.44 m,同时林分内较大径级的林木数量增加;随着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的增加,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增加,树高和枝下高生长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决定因素是目标树自由生长方向数。因此,间伐不应该仅仅注重间伐强度,而且要注重哪些林木(即干扰树)应当被间伐,以便目标树生长得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树间伐 近自然森林经营 目标树 间伐 马尾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产流及氮磷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49
7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2 位作者 王少丽 王友贞 汤广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4-540,共7页
基于淮北平原自然降雨条件下2个连续汛期观测的降雨-径流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农田地表产流规律和氮磷浓度及其构成,探讨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和流失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构成分别以颗... 基于淮北平原自然降雨条件下2个连续汛期观测的降雨-径流试验数据,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农田地表产流规律和氮磷浓度及其构成,探讨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和流失量的时间变化过程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表明,当地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浓度构成分别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而可溶性氮中又以溶解性有机氮为主,且硝态氮是农田地表径流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汛初7月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地表径流量及铵态氮、硝态氮、可溶性氮磷和颗粒态氮磷的浓度及流失量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但8月期间的差异却明显增加,低秆高密度作物种植模式下的相应流失量最低。在淮北平原夏季种植黄豆、棉花等矮秆高密度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量的作用,减缓因农业非点源污染对地表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降雨 农田 作物 径流 氮磷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董文霞 肖春 李成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442,共8页
作物多样性种植在中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利用多样性种植控制虫害成为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物多样性种植直接影响农田害虫的发生、危害、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农作物多样性种植,害... 作物多样性种植在中国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利用多样性种植控制虫害成为全世界农业研究的热点之一。作物多样性种植直接影响农田害虫的发生、危害、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农作物多样性种植,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作物多样性种植不仅不能减轻害虫的危害程度,甚至还会加重其危害程度。多样性种植不仅影响天敌昆虫数量,而且影响其寄生率或捕食率,并通过影响其定向行为、搜索行为、转移行为等影响其活动能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作物多样性种植对农田害虫及天敌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并讨论了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还介绍了作物多样性种植对昆虫影响机制的7种假说(物理阻隔假说、视动反应假说、寄主植物气味掩盖假说、驱避性化学物质假说、植物气味组成改变假说、天敌假说、资源密度假说)和1种理论(适宜性/非适宜性降落理论),这些假说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阐明多样性种植对昆虫的影响机理,但是没有一种假说或理论能够全面阐明多样性种植控制害虫的生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多样性种植 害虫 天敌昆虫 农业生态系统 种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田玉米害虫及其天敌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蒋佩兰 刘隆旺 +1 位作者 章志英 朱杏芬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5-27,共3页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玉米田玉米害虫与产量、无敌与产量的关系。并得出:间作套种的玉米比纯玉米的玉米螟该害株率减少,天敌增多,系统产量提高;间套作方式中,玉米套红薯依次优于玉米间大豆、玉米间花生和纯玉米。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方式 天敌 虫害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田周缘种植不同品种油菜诱集带增益控害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伟 姚举 +3 位作者 李号宾 张瑜 王东 马国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为了明确棉田周缘种植油菜对棉田害虫和益虫的影响,2007年5-6月在新疆莎车县棉田周缘分别种植不同油菜品种‘新油13号’、‘258110’和‘253142’,调查各处理棉田自然天敌和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种植油菜诱集带的棉田自然天敌主... 为了明确棉田周缘种植油菜对棉田害虫和益虫的影响,2007年5-6月在新疆莎车县棉田周缘分别种植不同油菜品种‘新油13号’、‘258110’和‘253142’,调查各处理棉田自然天敌和主要害虫发生情况。结果表明,种植油菜诱集带的棉田自然天敌主要种类有食虫蝽、蜘蛛和瓢虫,发生数量分别占天敌总数量的39%、20%和19%。方差分析表明3个品种油菜带棉田天敌总量差异显著,‘253142’处理天敌总量极显著多于‘新油13号’处理和‘258110’处理;不同品种油菜带棉田蚜虫类和叶蝉类害虫总量差异显著,牧草盲蝽总量差异不显著。不同油菜品种对棉花长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新油13号’与棉花的共生期最长,对棉花长势的潜在影响最大。综合分析认为,‘253142’芥菜型油菜品种可作为棉田诱集带待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诱集带 棉花 天敌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间作不同绿肥春季增殖害虫天敌的调查 被引量:18
11
作者 陈汉杰 张金勇 +3 位作者 陈冬亚 郭小辉 韦国华 段成钢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9-421,共3页
早春果园间作的3种绿肥上节肢动物类群有3-8种,其中植食性生物以蚜虫和叶螨为优势种。毛叶苕子上优势天敌为东亚小花蝽,三叶草为瓢虫,紫花苜蓿为东亚小花蝽和蜘蛛。到苹果生理落果期,毛叶苕子上天敌种群密度东亚小花蝽45-130头/m2,瓢虫1... 早春果园间作的3种绿肥上节肢动物类群有3-8种,其中植食性生物以蚜虫和叶螨为优势种。毛叶苕子上优势天敌为东亚小花蝽,三叶草为瓢虫,紫花苜蓿为东亚小花蝽和蜘蛛。到苹果生理落果期,毛叶苕子上天敌种群密度东亚小花蝽45-130头/m2,瓢虫15-25头/m2,蜘蛛15-42头/m2;三叶草上瓢虫43-72头/m2,蜘蛛15-32头/m2,东亚小花蝽,6-10头/m2,蚜茧蜂15-72头/m2;紫花苜蓿上东亚小花蝽15头/m2,蜘蛛15头/m2,瓢虫7头/m2左右。果园间作毛叶苕子更利于叶螨天敌东亚小花蝽的春季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敌 果园 绿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对苹果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赵雪晴 谌爱东 +2 位作者 李向永 赵高慧 龚声信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0-478,共9页
本文研究了间作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生草果园的天敌昆虫种类明显增加,增加种类有11种之多;主要天敌昆虫的... 本文研究了间作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苹果园主要害虫及其天敌昆虫种群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果园相比,生草果园的天敌昆虫种类明显增加,增加种类有11种之多;主要天敌昆虫的发生期提前并延长近1个月,天敌丰富度指数高于清耕果园。同时,随着种草年限的延长,对果园主要害虫如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山楂叶螨Tetranychus viennensis和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种群抑制效果达到90%以上,且发生高峰期不明显,苹果主要害虫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苹果 害虫 天敌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果穗在自然通风过程中水分迁移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思羽 吴文福 +2 位作者 徐岩 韩峰 秦骁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77-282,共6页
为了探索玉米果穗水分迁移规律,针对低温自然通风降水过程中玉米果穗的绝对水势、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玉米果穗通过仓储自然通风干燥至安全水分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随着环境温度... 为了探索玉米果穗水分迁移规律,针对低温自然通风降水过程中玉米果穗的绝对水势、扩散系数及活化能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玉米果穗通过仓储自然通风干燥至安全水分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随着环境温度的上升,空气与玉米的绝对水势均逐渐增大,玉米的绝对水势大于空气绝对水势,玉米水分下降,当两者间的绝对水势差值逐渐缩小时,仓内粮食的水分子没有足够能量从表面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玉米水分逐渐趋于平衡;各仓水势梯度明显,水分从西向东迁移,仓内迎风面水势值小,水分下降快,粮堆厚度对绝对水势有影响;玉米果穗的水分扩散系数范围为2.563×10-12~5.34×10-12 m2/s,粮食与空气的绝对水势差及粮堆厚度对水分扩散系数均有影响;Arrhenius方程可以描述玉米果穗水分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玉米果穗水分扩散的平均活化能为35.76 k J/mol。研究结果将为粮食储藏与干燥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 动力学 玉米果穗 自然通风 水分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生产是一个种群过程 被引量:149
14
作者 赵松岭 李凤民 +1 位作者 张大勇 段舜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从分析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目标和方向上的重大差异入手,指出自然选择的核心是生存竞争,其结果产生个体优势;人工选择的方向是群体优势,其目标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作物是典型的人工选择的产物,研究作物的生产过程就应当以降低... 从分析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目标和方向上的重大差异入手,指出自然选择的核心是生存竞争,其结果产生个体优势;人工选择的方向是群体优势,其目标是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作物是典型的人工选择的产物,研究作物的生产过程就应当以降低个体的竞争能力和提高繁殖分配为主。据此,对小麦植株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态学 种群生态 作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淑娅 田少阳 +8 位作者 袁国印 葛均筑 徐莹 王梦影 曹凑贵 翟中兵 凌霄霞 展茗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37-1547,共11页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稻种植模式 产量 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夏玉米“双晚”种植模式的产量形成及资源效率研究 被引量:79
16
作者 付雪丽 张惠 +3 位作者 贾继增 杜立丰 付金东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08-171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平原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增产及资源高效的效应,选用2个中熟冬小麦品种和2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于2006—2008年先后在河南温县和焦作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参数定量指标...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平原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的"双晚"增产及资源高效的效应,选用2个中熟冬小麦品种和2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于2006—2008年先后在河南温县和焦作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作物群体物质生产、产量形成参数定量指标及光温资源的分配利用。结果表明,冬小麦晚播产量降低不明显,夏玉米晚收产量显著提高747~2700kghm?2,"双晚"周年产量21891~22507kghm?2,比对照提高442~2575kghm?2。冬小麦晚播平均叶面积指数、每平方米穗数和穗粒数降低,但平均净同化率、收获指数和粒重提高达5%显著水平;夏玉米晚收平均叶面积指数、收获指数、生育期天数和粒重均显著提高。"双晚"栽培优化了周年资源分配,提高生育期与光、温资源变化的吻合度,其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22%~10.86%和0.47%~11.56%。小麦和玉米品种的遗传类型是影响"双晚"栽培技术的关键。因此,选用小麦晚播早熟高产和玉米长生育期晚熟品种,通过有效调节资源配置,将小麦冗余的光温资源分配给C4高光效作物玉米,是提高周年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双季晚栽 产量构成 资源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7
作者 王宗明 梁银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 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可以为研究土地承载力和制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详述了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并对现有的自然植被和作物生产力模型进行了简要评价 ,比较其优劣 ,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建立植被叶面积指数与生物生产力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 ,研究生物生产力的变化趋势尤为重要 ;对于作物生长模型应组建模型运行所需的各类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作物生长模拟 模型 区域遥感动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汛期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焦平金 许迪 王少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20,共6页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 基于2007年汛期降雨径流观测实验数据,分析了作物种植模式差异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和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累积量的影响,评价不同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氮磷浓度及其构成差异。结果表明,与裸地处理相比,汛期末棉花和黄豆作物种植模式下的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累积量分别减少21.1%和49.5%以及54.5%和71.1%,不同形态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累积量明显下降。可溶性氮磷流失与地表径流累积量密切相关,颗粒态氮磷流失与土壤侵蚀强度密不可分,可溶性氮磷成为棉花和黄豆作物生长中期农田氮磷地表径流流失的主体成分。在淮北平原汛期种植黄豆、棉花等作物,可起到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种植模式 地表径流 氮磷 流失 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邹华文 王道杰 +2 位作者 边秀秀 商海红 杨新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0-828,共9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15年(1998—20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类项目申请数据为依据,对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从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2个维度进行了深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以15年(1998—2012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面上类项目申请数据为依据,对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从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2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数据显示,15年来稻、麦类各类型项目申请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稻类项目的申请总量高于麦类项目。从研究领域来看,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是发育生物学,占稻类申请量的37.4%;其次是抗性,占27.6%。麦类作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性研究领域上,占麦类申请量的38.1%;其次是发育及品质,分别占23.7%和21.5%。从研究层次来看,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稻类研究领先于小麦研究。稻类研究项目申请量最多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稻类申请量的41.6%;其次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占28.8%。麦类研究申请量最多的是分子标记与基因定位,占麦类申请量的36.5%;其次是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占28.2%。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建议今后在继续加强对围绕高产、优质、高效、抗逆等研究持续资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将基因组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与传统作物学相结合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稻类作物 麦类作物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浩 席磊 +3 位作者 许鑫 高瑞 马新明 尹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8-205,I0043,共9页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 为对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该文在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属性数据(气象、土壤和小麦资源数据)和空间数据,创建空间-属性一体化数据库,利用UML2.0、SQL Server 2000和SuperMap GIS 2008组件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GIS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评价系统,系统应用基于"经验-统计法"的光、温、水、土逐级衰减机制模型,定量计算了河南省8个县域的小麦自然生产潜力,通过分类统计和分级制图,分析了县域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光合、温度、水分和土壤生产潜力空间分布规律依次为:根据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豫西>豫南>豫东南>豫北>豫中,豫南>豫东南>豫西>豫中>豫北,豫南>豫中>豫北>豫东南>豫西;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的关键因子影响大小为土壤>温度>水分,小麦自然生产潜力相对可挖掘空间大小为水分>温度>土壤。该系统具有普适性强、独立性好等特点,为县域小麦生产管理和潜力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产力 作物 UML 自然生产潜力评价 小麦 县域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