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Instruction to Authors
1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peer reviewed journal published quarterly and mainly publishes review and research articles that reflect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n crop science,horticulture,plant protec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nimal science,veterinary medicin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life 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s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review research articles crop science water co peer reviewed journal resourc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演变与生态环境格局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赵良杰 王莹 +4 位作者 栾崧 杨杨 吴树诚 王喆 李录娟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5-231,共17页
【研究目的】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亟需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期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度挖掘以及多源水资源... 【研究目的】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亟需深化对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期为实现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的深度挖掘以及多源水资源监测数据,全面分析大湾区自1980年以来近40年间的水文、降水、地表覆盖等水资源环境格局变化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研究结果】大湾区水资源状况总体上呈现"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1980—2022年平均气温22.2℃,降雨2022.1 mm,主要变化周期约4.1 a。西江、北江、东江干流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1231.09 m^(3)/s、1479.63 m^(3)/s、809.42 m^(3)/s,径流变差系数介于0.19~0.27,气候格局呈现出暖湿化的趋势,水体总量出现减少趋势,植被覆盖整体上升但局部出现退化,显著退化面积6225.98 km^(2),改善面积9537.31 km^(2);水体(含湿地)面积变化速率呈现“缓慢萎缩−加速萎缩−稳步增长−缓慢增长”的阶段性特征。【结论】提出具有开发远景的41处应急备用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达234.26万m^(3)/d。大湾区具有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及以地表水为主的供水水源结构单一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演变 应急备用水源 地质环境动力 气候变化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波 李浩洋 +3 位作者 童军 王卫 查恒 夏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均低于素膨胀土,其中50%(质量百分比)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液限较素膨胀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塑性指数下降了20.3;改性土的膨胀率均低于素膨胀土,50%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自由膨胀率较素膨胀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无荷膨胀率下降了5.12个百分点;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降低;磷石膏的掺入导致改性土的抗崩解能力下降,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其他胶凝材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膨胀土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工程特性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D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戴丽媛 张诚 +3 位作者 田晓丹 杨丽雅 赵世雯 沈长松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03-1608,共6页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对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水资源监测数据受限于单一数据来源、更新和处理周期长、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水资源生...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水质监测对保障水环境安全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为了解决传统水资源监测数据受限于单一数据来源、更新和处理周期长、准确率不高等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下的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首先,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两种光谱源实时监测水资源生态环境,采用光谱法对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进行检测,结合光谱数据预处理减少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其次,结合朗伯-比尔定律和高级数据融合方法整合不同光谱源的数据信息;最后,引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建立水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模型基本拟合在真实荧光强度附近,且对紫外波长有较高的拟合程度;对4种不同的水质进行测量,研究模型检测的最高准确率为91.2%,最低准确率为88.9%。结果表明,研究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水资源进行检测,并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水资源 化学需氧量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高级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过鱼设施建设情况及建议
5
作者 房钰贺 闫滨 +1 位作者 高真伟 李玉源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165,共4页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过鱼设施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基于生态环境部近年来水电项目的环评审批文件,对我国过鱼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2011~2023年243个水电项目中,有113个水电项目建设了过鱼设施,其中54个采用鱼道过鱼,22个采用集... 为了解现阶段我国过鱼设施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基于生态环境部近年来水电项目的环评审批文件,对我国过鱼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2011~2023年243个水电项目中,有113个水电项目建设了过鱼设施,其中54个采用鱼道过鱼,22个采用集运鱼系统过鱼,21个采用升鱼机过鱼,16个采用组合方式过鱼。针对过鱼设施建设不足、过鱼效果不佳、监测和维护匮乏、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提出结合水力学和生物学加强过鱼效果研究、开展已有过鱼设施长期监测与定期维护、因地制宜加快配套现有闸坝建筑物过鱼设施、加强北方流域过鱼设施设计与建设研究、开展跨越小型闸坝、公路桥涵的过鱼设施研究等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过鱼设施运行和管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鱼设施 建设情况 过鱼效果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广利 李天旸 +3 位作者 薛广文 崔朋 秦朋 方豪文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0,共7页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 为满足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需求,有必要在工程安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开展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设计了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智能安全监控预警系统的总体架构,从管理模式及流程、专业分析方法、开发技术体系等方面论述了系统关键技术路径,并介绍了系统在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工程实践表明,系统功能模块完善、运行情况稳定,能够有效提升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在线监控预警能力,可为同类系统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引调水工程 工程安全 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平原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前景分析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孟瑞芳 杨会峰 +3 位作者 包锡麟 徐步云 李磊 李谨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3,共13页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 [研究目的]京津冀平原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力度,形成多元供水格局,可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对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文章系统开展非常规水资源供水方向、开发利用模式和供水规模分类数据统计,依据各省(直辖市)非常规水资源供水规划及配置目标,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结果]该区非常规水资源主要包括微咸水、再生水、淡化海水、雨洪水,其中微咸水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平原的天津、沧州、衡水等地,供水前景为5.43×10^(8)m^(3);再生水利用以北京、天津等大中型及工业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34.22×10^(8)m^(3);淡化海水利用以天津等滨海城市为主,供水前景为4.19×10^(8)m^(3);雨洪水利用较分散。[结论](1)微咸水用于农业灌溉存在土壤盐渍化风险,需加强水盐调控。(2)再生水用于河流生态补水,沿线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体未受到明显污染;地下水浅埋区开展再生水灌溉,会增加硝酸盐污染风险;建议将高风险的新兴污染物纳入再生水利用监控体系。(3)海水淡化尾液浓盐水、冷却热水可能改变天然海洋生态系统的分布、构成与多样性,应予以关注。(4)雨洪水利用可降低污水入河的水质风险,但过度利用可能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城市区适度扩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水资源 微咸水 再生水 海水淡化 雨洪水 开发利用模式 供水规模 生态环境效应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京津冀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Instruction to Authors
8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Aims and Scop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is 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sponsor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worldwide.It is a peer reviewed journal published quarterly and mainly publishes review and research articles that reflect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on crop science,horticulture,plant protection,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nimal science,veterinary medicin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life 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s horticulture plant protection review research articles water c crop science peer reviewed journal resource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刚 何训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84-4493,共10页
测算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及系统耦合协调情况,探究其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1—2022年淮河流域30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 测算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及系统耦合协调情况,探究其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基于2011—2022年淮河流域30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计算各系统得分、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耦合协调度,并利用标准差椭圆与Dagum基尼系数分析各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情况及其差异来源。在2011—2022年,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综合值逐年上升,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由2011年的0.166上升至2022年的0.36,从严重失调状态转变为中度失调状态。淮河流域江苏段各系统耦合协调度最大,安徽段最小,且中部地区耦合协调逐渐变弱。淮河流域东南和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增长较快,且呈现强弱交替发展。地区间差异是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总之,淮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较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间发展不协调,应考虑地区特点制定地方化的水资源政策,并加强地区间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耦合协调度 水资源 标准差椭圆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及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璐晨 韩海辉 +7 位作者 张俊 黄姣 顾小凡 常亮 董佳秋 龙睿 王倩 杨炳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20,共18页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 [研究目的]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区土地利用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的影响尤为显著,探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对西北干旱内陆生态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1980-2018年间共5期遥感影像,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近40年中,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58×10^(4)km^(2)、1.2×10^(3) km^(2)和347 km^(2),而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分别减少1.33×10^(4)km^(2)、0.32×10^(4)km^(2)和815 km^(2)。各水资源分区中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其次为渭干河、阿克苏河和喀什噶尔河流域。自200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建设用地当量面积和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相对较快,特别是2000-2010年间呈显著增长趋势。[结论]塔里木河流域各水资源分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呈显著的空间差异性。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是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分区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强度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塔里木河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梁智能喷淋养护系统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军 杨怀勇 +2 位作者 赵军 王冬梅 黄羽晨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针对预制混凝土梁传统养护方式的不足,研发了一种智能喷淋养护系统,主要由供水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水资源再利用系统、物联网远程控制云平台、喷淋组件等组成。该系统根据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规律、极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环境温湿... 针对预制混凝土梁传统养护方式的不足,研发了一种智能喷淋养护系统,主要由供水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水资源再利用系统、物联网远程控制云平台、喷淋组件等组成。该系统根据混凝土水化热释放规律、极低功耗无线传感器网络采集的环境温湿度、风速及梁体表面温度,计算预制梁养护面湿度、梁体表面与环境温差及喷淋间隔时间,采用反馈控制策略,实现预制梁智能喷淋养护;基于四级沉淀回收技术,收集未被吸附的养护水和雨水,通过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处理并循环利用;应用5G远程控制云平台,开发基于MQTT协议的智能喷淋云管理平台,实现远程管控。该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制梁场,郑济铁路原阳制梁场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喷淋养护方式下预制梁表面湿度都不低于95%,且梁体表面与环境温差不超过20℃,混凝土标准试块10 d即能达到设计强度,优于传统人工养护方式,满足预制梁智能喷淋养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制混凝土梁 智能喷淋养护系统 水资源再利用 5G物联网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铁矿泥水分离絮凝剂选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兴卫 李国芳 +1 位作者 徐兴爱 吕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98-603,共6页
为了提高锰铁矿石回收率,在回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对矿石进行洗选,洗矿产生的废弃泥浆水如何处理成为企业难题。同时,选矿厂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使得企业取水用水困难,在旱季严重影响选矿效率。本工作针对以上难题,以提高资源的循... 为了提高锰铁矿石回收率,在回收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对矿石进行洗选,洗矿产生的废弃泥浆水如何处理成为企业难题。同时,选矿厂位于喀斯特地貌区,使得企业取水用水困难,在旱季严重影响选矿效率。本工作针对以上难题,以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和节约企业生产成本为目标。根据泥浆水成分开展絮凝剂优选实验,采用对比分析法,优选出适合锰铁矿泥水分离的絮凝剂组合类型与配制浓度,再利用控制变量法优化絮凝剂用量。对絮凝剂沉降原理进行分析,发现APAM对含碱性粒子的锰铁矿泥水分离具有更好的沉降效果,优先加入阴离子絮凝剂进行电中和,破坏颗粒间的稳定状态,混凝剂(3-3)的加入利于发挥架桥作用,并通过液体扰动,增加颗粒之间碰撞概率,实现网捕和卷扫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料浓度为20%、絮凝剂浓度为2‰时,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与高分子混凝剂(3-3)复合使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在ω(APAM)∶ω(3-3)=1∶2条件下,絮凝沉降效果最佳。经过沉降和过滤后,分离出的水资源可有效利用于上游循环洗矿,而不会对矿石产生不利影响,从而显著提高选矿效率。这种方法还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成本,并且无需建造尾矿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矿工程 资源循环利用 泥水分离 锰铁矿泥浆 絮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水导向下山区“铁路工程-水资源”系统关键要素识别
13
作者 李引红 鲍学英 +2 位作者 万炳彤 贺振霞 李亚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10,共8页
为促进山区铁路工程与沿线水资源的协调发展,识别山区铁路工程与水资源系统关键节水要素十分必要。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山区铁路工程重点节水专业为隧道、桥梁、路基、站场,从重点专业着手分析山区铁路工程与沿线水资源之间的... 为促进山区铁路工程与沿线水资源的协调发展,识别山区铁路工程与水资源系统关键节水要素十分必要。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山区铁路工程重点节水专业为隧道、桥梁、路基、站场,从重点专业着手分析山区铁路工程与沿线水资源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形成铁路工程与水资源交互影响网络。其次,从铁路工程对水资源胁迫和水资源对铁路工程约束两方面寻找山区铁路工程节水要素和水资源要素,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以节水为目标导向,构建山区铁路工程与水资源要素特征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山区“铁路工程-水资源”要素网络模型。再次,运用双层复杂网络模型计算要素层内综合重要度和层间重要度,层内综合重要度主要考虑要素自身属性重要度、局部要素重要度及全局要素重要度,层间重要度主要考虑层间要素间的影响强度,提取该网络中的关键节水要素。最后,以某山区铁路工程某标段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该山区铁路关键节水要素有隧道涌水、隧道施工废水、桥梁钻孔泥浆废水。对关键节水要素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实现山区铁路工程节水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促进山区铁路工程与沿线水资源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工程 水资源 双层复杂网络 关键节水要素 交互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锚固系统运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裴书锋 郝文锋 +2 位作者 樊义林 陈浩 李文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为了保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锚固系统长期有效运行,通过对三峡集团所属6个水电站高边坡和地下洞室锚固系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阐明锚索荷载、锚杆应力的时程演化规律,分析影响锚索荷载、锚杆应力变化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各水电站高边... 为了保证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锚固系统长期有效运行,通过对三峡集团所属6个水电站高边坡和地下洞室锚固系统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阐明锚索荷载、锚杆应力的时程演化规律,分析影响锚索荷载、锚杆应力变化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各水电站高边坡和地下洞室锚索荷载、锚杆应力多数在设计范围内,其显著变化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在开挖支护完成后逐渐趋于稳定。②边坡锚索荷载随时间呈现出显著的3阶段,首先急速下降,然后缓慢下降,最后逐渐稳定或呈周期性变化。地下洞室锚索荷载也呈现出类似特征,但其变化特征更为复杂。③锚杆应力随温度变化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④地下洞室锚索荷载存在洞径效应,洞室尺寸越大,锚索荷载均值越大,荷载损失率变化幅度更为显著。⑤地下洞室群交叉洞口、块体及保留岩墩等卸荷充分部位锚杆应力较大,位于块体部位的锚索荷载损失率一般大于其他工程部位。⑥锚固于断层部位的锚索,锚索荷载损失率偏大;岩体质量越低,锚索荷载损失率越大。锚索工程建设期失效特征有钢绞线拉断、锚索击穿锚罩、钢绞线缩孔等,运营长期失效特征有锚墩头锈蚀或锚墩头有碳酸钙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锚固系统 锚索荷载 锚杆应力 演化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构建完备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的策略
15
作者 毛文耀 刘少华 王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99-102,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来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受水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南水北调中线稳定、优质水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新形势下完备的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研究立足“增源挖潜扩能”的中线后续总体思路...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以来发挥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受水区高质量发展对于南水北调中线稳定、优质水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新形势下完备的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构建,研究立足“增源挖潜扩能”的中线后续总体思路,结合中线调蓄工程体系建设,以及数字孪生赋能运行调度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水资源配置体系 增源挖潜扩能 调蓄工程体系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被引量:14
16
作者 魏娜 解建仓 +3 位作者 罗军刚 宋孝玉 王义民 黄强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0-102,共3页
在国家级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遵循"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现代水利特色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3大模块构成,下设水文预... 在国家级水利水电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遵循"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原则,建设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和现代水利特色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由水文、水资源和水环境3大模块构成,下设水文预报与水利计算、水库与水电站调度、水环境模拟与保护、水资源调配和水灾害事件应急应对等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为高校水利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工程 水环境工程 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疆地区水资源问题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9
17
作者 尹立河 张俊 +6 位作者 姜军 张鹏伟 顾小凡 董佳秋 郭培宏 杨炳超 李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研究目的】南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和诸多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该区地处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因素,查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 【研究目的】南疆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地和诸多国家战略的核心区。该区地处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要因素,查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收集分析前人已有成果,从南疆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3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结果】南疆地区的水资源主要形成于山区,山区的降水和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河流出山后,地表水与地下水频繁转化,最终以蒸散发的形式消亡于流域下游。南疆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45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268亿m^(3),重复量249亿m^(3)。近年的开发利用量已达327亿m^(3),开发利用程度超过70%,远超过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警戒线,总体上已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南疆地区的地表水水质总体较好,优于Ⅲ类水的地表水占94%。地下水的水质从山前倾斜平原向盆地腹部,浅层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由Ⅰ-Ⅲ类转变成Ⅳ-Ⅴ类地下水(高矿化度水),部分地区常规水化学、有机物含量等超标。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偏低、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土壤盐渍化和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生态需水量的估算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不足等。【结论】针对以上问题,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及提高咸水的资源化利用程度,统筹上、中、下游的水资源调度,优化水资源在生活、生态、生产之间的配置,加强南疆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以及生态需水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沙漠 干旱区 问题 对策建议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地下水资源特征及开发潜力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曹建文 夏日元 +4 位作者 唐仲华 赵良杰 王喆 栾崧 王松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75-1093,共19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大湾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激增,需水量上升,水资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安全保障程度不足;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较好的特点,可作为重要的应急备用水源。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着手,系统梳理了大湾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地下水资源状况、特征和开发利用潜力,并提出了应急后备水源地建议,得到以下认识:(1)地下水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2)湾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丘陵山区以HCO3-Na型、HCO3-Ca型及HCO3-Na+Ca型为主,冲积平原及山间盆地以HCO3+Cl-Na型及HCO3+Cl-Na+Ca型为主,三角洲地区以Cl-Na型微咸-咸水为主;(3)西江、北江及东江干流构成湾区内地下水排泄的总渠道,各支流为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地下水动态变化具季节性特征;(4)地下水整体水质较好,Ⅰ-Ⅲ类水占比高达66.25%,从丘陵山区到三角洲平原,水质呈变差趋势,尤其在广州、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周边水质较差,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氯化物、氟化物、硫酸盐等,三角洲地区发育大量"铁质水"和"氨氮水",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5)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东莞及中山等城市基本未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各类地下水中,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具有规模开采的开发利用潜力;(6)综合分析相关资料,提出将广花盆地等10处富水块段作为应急水源地备选,经初步计算每年可为大湾区提供约4.18亿m3的应急水源保障。为应对突发性水质污染及极端干旱气候等大规模供水危机,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安全,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强大湾区的基础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掌握地下水的水位、水质、水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精准计算可用于应急备用开采的地下水储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水环境 地下水资源 应急水源地 水文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现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黄长生 周耘 +13 位作者 张胜男 王节涛 刘凤梅 龚冲 易秤云 李龙 周宏 魏良帅 潘晓东 邵长生 黎义勇 韩文静 尹志彬 李晓哲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9-1000,共22页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 为提升对长江流域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的认知程度,突破以往单独从地表水或地下水角度进行评价的局限性,长江流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和水循环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关系,将水文地质单元和地表水流域有机结合,划分长江流域地下水评价单元,建立典型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开展了新一轮长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水循环要素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以中游最多,并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地表径流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长江北岸比南岸集中程度更高;蒸散发量总体上呈现东部高于西部的特征,最大值集中在长江中游一带;长江流域地下水位总体保持稳定,丰枯季水位变化总体不大,一般小于2 m;长三角超采区的地下水漏斗面积已明显减小,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2)2020年长江流域的地下水资源总量2421.70亿m^(3)/a,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2092.79亿m^(3)/a,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331.35亿m^(3)/a;地下水储存量较2019年整体略有增加趋势,其中四川盆地最为明显,共增加23.72亿m^(3)。(3)长江流域的水质上游优于下游,优质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部分地区水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原生劣质水的广泛分布。长江流域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整体很低,局部地区由于过往不合理的开发所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已得到缓解,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得到了较好控制。建议适当开发利用赣南地区和大别山南麓一带优质的基岩裂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量 水质评价 开发利用 地质调查工程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态环境建设方略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侯平 潘存德 +1 位作者 陈亚宁 王建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4,共5页
影响新疆生态环境变化或主导宏观生态过程的因子是水 ,植被生态系统既是干旱区水资源的保育者 ,又是水资源的消耗者 ,但是这一资源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人类却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建设的用水策略要坚持完整的水资源观 ,不能仅仅只注意... 影响新疆生态环境变化或主导宏观生态过程的因子是水 ,植被生态系统既是干旱区水资源的保育者 ,又是水资源的消耗者 ,但是这一资源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人类却具有重大意义。生态环境建设的用水策略要坚持完整的水资源观 ,不能仅仅只注意资源水 ;生态建设策略要坚持“护一把、扶一把和推一把”的原则 ,在新疆要实施三大工程 ,即 :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和生态系统“强壮工程” ;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的有效融合是现代生态建设的主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工程 生态安全 新疆 生态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