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robe into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ode in Embedded Software Enterprises
1
作者 Xiao Zhili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75-280,共6页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 various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s universal laws and methods in its managing mode.At the same time,different features li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 various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s universal laws and methods in its managing mode.At the same time,different features li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scales,regions and developing stages.The enterprises must be good at choosing and constructing proper and efficien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mode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ases his paper on the features of embedded software enterprises - high degree of homogenization and quick upgrade of products,and discusses the basic approaches and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efficient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his kind of enterprises.The author hopes 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those enterprises in strengthening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企业 竞争情报 嵌入式 核心竞争力 管理模式 产品升级 竞争优势 决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of new energy vehicles
2
作者 WANG Zhenpo SUN Zhenyu +2 位作者 LIU Peng WANG Shuo ZHANG Zhaosh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2年第4期785-791,共7页
New energy vehicles(NEVs) are gaining wider acceptance as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s developing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To solve problems of complex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multi-... New energy vehicles(NEVs) are gaining wider acceptance as the transportation sector is developing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technology. To solve problems of complex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multi-sources heterogenous data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and weak platform scalability,the framework of an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 is introduced. Hadoop is adopted as the software system architecture of the platform. Master-standby redundancy and dual-line redundancy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hardware system.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s on the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in usage patterns recognition, energy consumption,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and battery safety analysis are also descri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energy vehicle(NEV)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platform software system data platform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定义智能控制系统未来发展展望
3
作者 柴天佑 郑锐 +2 位作者 贾瑶 黄新宇 宋延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0,共10页
本文综述了软件定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控制系统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和发展状况,提出了软件定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方向.通过软件定义端边云协同的PID(比例-积分-微分)整定智能系统案例,表明将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 本文综述了软件定义控制系统研究现状并分析了控制系统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和发展状况,提出了软件定义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方向.通过软件定义端边云协同的PID(比例-积分-微分)整定智能系统案例,表明将工业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软件定义控制系统紧密融合与协同,为发展软件定义智能控制系统开辟了新途径.最后,针对软件定义控制系统存在的难题和软件定义控制系统智能化存在的难题,提出了软件定义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软件定义控制系统 AI驱动的工业控制 软件定义智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如何影响制造业碳减排?
4
作者 李计广 宫方茗 王元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碳减排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从宏观的省级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评估人...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为碳减排开辟了新机遇。该研究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0—2020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从宏观的省级层面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层面评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制造业企业中的碳减排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①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省级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制造业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机制检验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水平提升效应、管理效率优化效应以及融资约束削减效应3个途径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碳排放强度。③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不同能源类型的碳排放和不同行业的减排效应存在差异,即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了煤炭和油气相关的碳排放强度,对汽车行业生产过程中因使用煤炭产生的碳排放强度以及化工行业因使用电力产生的碳排放强度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建议:加速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的普及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水平,缓解融资约束,以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快钢铁等行业的能源结构调整,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 专利 软件著作权 碳排放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软件云化转型策略研究——基于数据驱动的演化博弈分析
5
作者 章瑞 王乔松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0-160,共11页
为促进工业软件从单机运行向云化服务转型,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软件云化转型中多主体决策问题。基于工业软件的数据驱动升级、用户可定制性、参与主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及有限理性的假设... 为促进工业软件从单机运行向云化服务转型,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本文采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软件云化转型中多主体决策问题。基于工业软件的数据驱动升级、用户可定制性、参与主体行为的交互影响以及有限理性的假设条件,构建包含工业软件提供商-第三方开发者-制造企业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云化工业软件的可定制性、降低云端潜在风险有助于推动工业软件云化转型发展;相对于订阅费用的价格优势,数据安全性提升更能促进制造企业选择云化工业软件;相对于销售抽佣比例,第三方开发者则更易受云化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影响而选择与工业软件提供商展开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软件云化 演化博弈 数据驱动 可定制性 仿真分析 参与主体行为 智能制造 数据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信息“自动抓取数据库”构建及12754例患者智能化管理应用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柯雨 刘功稳 +7 位作者 王一可 魏祺 郑苗 翁程伟 云思敏 王雄毅 张东 徐又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2,共13页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 目的为提高医院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OF)患者诊疗质量和管理效率,本研究自主构建一种医院内自动抓取相关资料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数据库内置管理流程相关的智能化功能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数据库在实际场景应用的结果和有效性。方法构建院内封闭式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数据库接口可后台对接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等固有数据平台,并自动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识别及整合OF患者相关信息。运用该数据库纳入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岁以上、4部位骨折(椎体、髋部、肱骨近端和桡骨远端)的12754例患者,并对患者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应用分析。结果该数据库可按照纳入条件自动获得12754例患者数据,并自动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病历或影像检查的骨折记录、检验检查结果、实时治疗方案等407个结构化字段信息。数据库可自动完成患者的骨质疏松相关数据识别(骨折部位、骨密度值、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骨质疏松药使用)、院内转科及经治医生追踪、院内多次骨折记录检索。当患者确定纳入管理,数据库可实现本次骨折后2年档案构建、辅助宣教、智能随访、院内门诊电脑同屏显示等智能化管理功能。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数据库”拥有便捷的OF患者信息抓取功能,可实时了解相应管理的基础数据,可自动完成规定时间内设定管理的指导及提醒。该数据库有院内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的专病数据库特点,为OF精准化、智能化、便捷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骨折 专病数据库 智能化管理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发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礼伟 王耀南 +2 位作者 谭浩然 方遒 李哲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3,共16页
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并加速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亟需突破工业软件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环节,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以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优化。本文梳理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从... 在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并加速智能化变革的背景下,亟需突破工业软件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卡脖子”技术环节,构建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以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优化。本文梳理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从工业互联网技术要素、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技术要素、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软硬件系统3个方面呈现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全貌;系统总结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涵盖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化智能制造、基于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的工业检测与感知、面向智能制造的网络化多机协同控制、面向智能制造的多机协同调度规划;进一步研判了面向智能制造的自主可控工业互联网的当前挑战和技术方向。可积极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自主可控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云边端”协同、搭载国产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机器人、自主可控的多机协同制造技术,同时加快构建自主可控标准体系,驱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的融合发展,为我国制造业稳健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开辟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自主可控 机器人 软硬件系统 示范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监管政策进展及未来研究展望
8
作者 梁浩 王顺 +10 位作者 崔诚 宋玲 孙爱霖 李曼 乔杰 宋纯理 李海燕 赵阳光 李海燕 张晨光 刘东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31,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中,AI已经在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持,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mac...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已成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引擎。在医疗器械的创新研发中,AI已经在智能辅助诊断、智能辅助治疗、智能监护与生命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支持,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machine learning-enabled device software functions,ML-DSFs)已成为许多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发布了《针对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的预设变更控制计划上市提交建议的指南草案》,希望提供一个前瞻性方法来促进机器学习医疗器械的发展,在保证设备的持续安全性和有效性前提下,支持ML-DSF通过修改来迭代更新。该指南代表了最新的监管方向,特别有助于提升AI产品临床试验质量与效率,因此撰写本文加以详细介绍和解读,以利于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理念和经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器械 机器学习赋能设备软件功能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岩巷爆破参数智能设计系统开发与工程实践
9
作者 金庆雨 岳中文 +3 位作者 薛克军 唐韬涛 陈亮 马洪素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7-458,共12页
传统岩巷爆破参数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专家经验和人工绘制,由于缺乏高效的工具和系统,设计效率低,成本高,且对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差,难以满足现代施工要求。以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地下280m水平巷道的三心拱工作面开挖为背景,开发了一种基于... 传统岩巷爆破参数设计方法主要依赖专家经验和人工绘制,由于缺乏高效的工具和系统,设计效率低,成本高,且对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差,难以满足现代施工要求。以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地下280m水平巷道的三心拱工作面开挖为背景,开发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巷爆破参数智能设计系统。系统通过输入基本爆破需求参数,包括断面宽度、高度、岩性参数、循环进度等,利用深度学习模型优化爆破参数,智能生成符合施工规范的炮孔布置图,实现爆破设计的高效与精准。系统的核心模块采用随机森林与强化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堆叠集成学习方法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输出包括炮孔数量、间距、装药量等在内的优化参数。该系统基于Python语言与Django框架开发,集成了绘图工具,能够智能化设计爆破参数并实现炮孔布置图的自动绘制与可视化。系统设计注重模块化与扩展性,涵盖数据处理、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参数优化、图形生成以及爆破日志记录等功能,各模块通过API接口实现高效数据交互和功能耦合。结果表明:系统在提高爆破设计效率方面表现突出,设计效率提升了30%以上,炮孔利用率提升了10%以上,超挖控制在≤10cm。该系统显著降低了对人工经验的依赖,提升了爆破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智能爆破领域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参数设计 钻爆法 智能优化 Django框架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智能推理加速技术综述
10
作者 章晋睿 龙婷婷 +3 位作者 张德宇 许愿 任炬 张尧学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3-1102,共40页
智能下沉是迈向泛在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也推动了端智能(on-device intelligence)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在终端设备直接部署运行深度学习模型,端智能在实时性、安全性、个性化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在自动驾驶、卫星侦察、虚拟现实/增强现... 智能下沉是迈向泛在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也推动了端智能(on-device intelligence)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在终端设备直接部署运行深度学习模型,端智能在实时性、安全性、个性化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在自动驾驶、卫星侦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等众多场景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量不断增大,端侧受限的硬件资源已难以支撑不断增长的计算开销.为提升终端设备在模型推理的计算效率,研究人员从模型算法、编译软件、设备硬件等多个层面开展了系统性优化,有效推动了端智能的发展与演进.本文从算法、软硬件结合优化等方面对现有端侧深度学习模型推理优化工作进行了总结,涵盖模型压缩技术、模型-软件-硬件的协同设计、模型异构并行部署策略以及大模型的端侧优化技术.最后,本文梳理了当前端智能推理加速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智能 模型压缩 推理加速 深度学习 软硬件结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空间站任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系统技术研究
11
作者 邓云紫微 李盛阳 +3 位作者 刘云飞 杨波 刘安琪 刘雅楠 《载人航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0-537,共8页
空间站长周期在轨运行将持续产生海量异构的工程任务数据,如何高效地开展大规模数据挖掘分析与利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层次化、组件化架构,利用微服务、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设计并研制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实现了从数据... 空间站长周期在轨运行将持续产生海量异构的工程任务数据,如何高效地开展大规模数据挖掘分析与利用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层次化、组件化架构,利用微服务、容器化等云原生技术,设计并研制了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实现了从数据接入-存储-处理-计算-分析-应用等全流程服务,进一步分析了多源数据动态持续接入、海量数据高性能分布式存储、数据分析任务高并发调度以及模型自动化一键部署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阐述了解决方案。工程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作为载人航天工程专有云平台的核心业务系统,已通过在轨检验,有效支撑了空间站多类型科学实验载荷的运行状态预测、潜在风险预警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与应用,为多源海量工程数据的综合创新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与关键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系统架构 数据挖掘与分析 软件工程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动态可视化软件整合:原理、应用与展望
12
作者 邵铭宇 魏亮 +2 位作者 李均强 苏洪雨 谭枫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5,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学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但是大语言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升,在数学解题上经常表现不佳.研究尝试将大语言模型与动态可视化软件整合,在基于自然语言环境的数学可视化方面做开拓性探索.把二者结合并在专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数学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但是大语言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升,在数学解题上经常表现不佳.研究尝试将大语言模型与动态可视化软件整合,在基于自然语言环境的数学可视化方面做开拓性探索.把二者结合并在专业数据库上训练所生成的技术产品统称为AI数学助手,在介绍整合原理的基础上,以GPT3.5和GeoGebra为代表,给出实现AI数学助手的一个实例.AI数学助手在数学教育中的可能应用是自动生成图形化支架、明确解题/作图步骤、帮助解读GeoGebra指令等.AI数学助手会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公平发展、跨学科课程建设、数学教学设计和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动态可视化软件 大语言模型数学定制 数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色数据化在毛纺智能化生产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建刚 朱燕红 史蜜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6-110,共5页
为了打破传统毛纺生产中颜色管理方法的局限,实现颜色信息智能化管理,将自主开发的颜色识别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与Datacolor测色仪相结合,将生产过的各类颜色通过计算机测色技术转化为数字信息,并编制成唯一颜色识别... 为了打破传统毛纺生产中颜色管理方法的局限,实现颜色信息智能化管理,将自主开发的颜色识别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与Datacolor测色仪相结合,将生产过的各类颜色通过计算机测色技术转化为数字信息,并编制成唯一颜色识别代码,建成呢绒色彩中心数据库。数据库包含面料颜色库、纱线颜色库、毛条颜色库和染色配方库等系列颜色库,各库之间颜色数据相互关联与支撑。该数据库改变了传统毛纺产品的生产模式,在客户订单颜色推送、库存原料综合利用、工艺配方优化、自动化染色和颜色AI推算等方面实现了颜色智能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色 电脑测色 数据化 色彩中心软件库 智能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HPC:“智能+”驱动下的超算系统软件及应用技术发展综述
14
作者 谭政源 钟佳卿 陈娟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共10页
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是计算机领域的两大重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二者的联系逐渐紧密,并呈现出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高性能计算系统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需要人工智能方法技术辅助解决(AI for ... 人工智能(AI)和高性能计算(HPC)是计算机领域的两大重要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二者的联系逐渐紧密,并呈现出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高性能计算系统面临的各种新问题与新挑战,需要人工智能方法技术辅助解决(AI for HPC);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领域理论的突破,依赖于HPC提供的强大的计算能力(HPC for AI)。在这样的背景下,AI和HPC两领域交叉融合,深度发展。文中系统回顾了近年来AI和HPC两个领域各自技术的发展脉络,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1)AI技术在解决HPC硬件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资源管理、编译优化和软件开发等几个方面问题的贡献;2)HPC为AI在硬件基础设施及软件应用上的支持;3)AI和HPC领域融合的未来发展前景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性能计算 领域融合 硬件体系 软件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控制的智能饲喂系统设计
15
作者 黄月芹 李日华 +4 位作者 韦丽娇 覃荣刚 刘勇开 黄伟华 黄应欢 《农业工程》 2025年第8期112-117,共6页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增大,我国的生猪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智能化发展。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设计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智能饲喂系统。该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系统核心,配合传感器对饲料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该... 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增大,我国的生猪养殖逐步向规模化、智能化发展。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设计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智能饲喂系统。该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系统核心,配合传感器对饲料进行实时检测;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该系统能够快速精准地投放饲料,并通过控制执行机构的动作进行饲喂。该系统采用组态软件进行人机界面设计,可进行可视化操作,操作便捷。该系统可以实现猪的精细化饲喂,在现代畜牧业自动化饲喂需求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C控制器 智能饲喂 生猪养殖 组态软件 人机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脑-机接口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16
作者 龚晓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221,共4页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特征解码及...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特征解码及控制反馈模块,形成“硬件层—算法层—应用层”全链条实验教学载体;在课外鼓励学生积极交叉创新实践,使学生经历“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应用实现”过程。该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在生物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软硬协调 交叉创新 智能信息处理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业面板状态监测的边缘智能视觉感知系统
17
作者 符长虹 张立国 +2 位作者 郑皓文 林华 左浩博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48,52,共7页
为解决人工方式监测工业面板数据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设计基于边缘视觉感知的工业面板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以嵌入式边缘智能相机为核心的移动式硬件框架,为系统运行提供稳定环境与强大算力,并保证图像采集距离合适、... 为解决人工方式监测工业面板数据存在的成本高、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设计基于边缘视觉感知的工业面板状态监测系统。设计以嵌入式边缘智能相机为核心的移动式硬件框架,为系统运行提供稳定环境与强大算力,并保证图像采集距离合适、清晰稳定。为利于边缘部署,引入一种轻量级维度重构模块,以降低字符监测方法计算复杂度,开发高效的色板对比方法与波形监测方法,实现色板与波形实时监测,设计交互界面实现人机数据交互。在实际工业场景中部署与应用,结果表明系统具备便捷的部署能力,能够完成工业面板信息监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测试场景 边缘智能视觉感知 工业面板 在线状态监测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智能机加工房仿真优化设计
18
作者 邓北武 成鹏飞 +2 位作者 李彬弘 易文婷 刘熙宸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48,共8页
工业仿真软件已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优化升级的重要工具。针对某集团智能机加工房的原设计方案,利用工业仿真软件对产房生产线进行数字化建模与模拟运行。通过对数控机床等设备的布局、利用率、物流路径和人机工程的仿真... 工业仿真软件已成为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优化升级的重要工具。针对某集团智能机加工房的原设计方案,利用工业仿真软件对产房生产线进行数字化建模与模拟运行。通过对数控机床等设备的布局、利用率、物流路径和人机工程的仿真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智能机加工房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引入机器学习优化算法,对仿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优化,生成最优配置方案,再回归工业仿真软件进行验证,最终落地实施最优生产方案,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投资成本。研究展示了机器学习算法驱动的数字化仿真在智能制造中的创新应用,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和应用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仿真软件 数字化转型 机器学习 优化算法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siness Intelligence as a Service——SaaS BI Introdu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被引量:7
19
作者 Zhang Yang,Huang Yulong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ingbo,Ningbo 315100,China)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85-88,共4页
Characterized as automated access,analysis,management,improvement,identification,and efficiency,SaaS BI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recently. This essay presents information about SaaS BI,such as,the generic reason ... Characterized as automated access,analysis,management,improvement,identification,and efficiency,SaaS BI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recently. This essay presents information about SaaS BI,such as,the generic reason for prevalent,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SaaS BI,current market overview,tendency of development of SaaS BI,and applications in business.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study and descriptive study methods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influence and functions of SaaS BI to the business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ware-as-a-service(SaaS) business intelligence(BI) mid-size ENTERPRI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力核心基础系统软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纬民 翟季冬 翟明书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共7页
智能算力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智能算力平台,做好核心基础系统软件尤其重要。梳理了智能算力平台中的10个核心基础系统软件,对这些软件的全球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当前中国算力平台上系统软件栈建设的机... 智能算力对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智能算力平台,做好核心基础系统软件尤其重要。梳理了智能算力平台中的10个核心基础系统软件,对这些软件的全球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当前中国算力平台上系统软件栈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能算力 大模型 系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