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应回火对含钒900 MPa级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楠 田志凌 +1 位作者 张书彦 潘辉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87,共5页
对含钒Q960E高强钢进行热轧和900℃淬火,并对其分别在450、550和600℃下进行感应回火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投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Q960E高强钢不同感应回火温度下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淬火后Q960E钢板组织由马氏体+贝氏... 对含钒Q960E高强钢进行热轧和900℃淬火,并对其分别在450、550和600℃下进行感应回火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与投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Q960E高强钢不同感应回火温度下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淬火后Q960E钢板组织由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组成,并通过提高终轧和卷曲温度保证了感应回火前的板形质量。高温回火后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通过V的添加,在感应回火过程中均匀弥散析出尺寸小于100 nm的析出相,保证了感应高温回火后的板材强度,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部分回火马氏体消失,形成回火索氏体组织。在900℃/15 min淬火,(550~600℃)/15 min高频感应回火可以获得Q960E的最佳力学性能,通卷横向强度波动小于10 MPa,通卷纵向强度波动范围小于30 MPa,通卷横、纵向伸长率稳定在1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回火 高强钢 析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高钒系高速钢的耐磨性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刘海峰 刘耀辉 于思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1-406,共6页
制备了不同成分的新型高碳高钒系高速钢 ,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高碳高钒系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 ;其组织中的碳化物形态对耐磨性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具有细小及弥散分布的颗粒状 MC型碳化物... 制备了不同成分的新型高碳高钒系高速钢 ,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 .结果表明 :高碳高钒系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 ;其组织中的碳化物形态对耐磨性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具有细小及弥散分布的颗粒状 MC型碳化物组织的试样的耐磨性最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高钢系高速钢 碳化物形态 耐磨性 磨损 轧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冲击磨损性能与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陟祚 张永振 +2 位作者 魏世忠 龙锐 李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以高铬铸铁Cr26为对比材料,利用可模拟破碎机耐磨件实际服役工况(主轴转速2 840 r/m in)的WM-1型冲击磨损试验机,以初始直径约25 mm的鹅卵石颗粒为磨料研究了高钒高速钢V9的冲击磨损性能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V9的耐磨性为... 以高铬铸铁Cr26为对比材料,利用可模拟破碎机耐磨件实际服役工况(主轴转速2 840 r/m in)的WM-1型冲击磨损试验机,以初始直径约25 mm的鹅卵石颗粒为磨料研究了高钒高速钢V9的冲击磨损性能及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V9的耐磨性为高铬铸铁Cr26的3倍以上;在颗粒的高速冲击下,高铬铸铁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划伤和碳化物碎裂导致剥落;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机理主要为在鹅卵石颗粒冲击下,基体受到显微切削而导致碳化物脱落,使基体受到颗粒的蚕食作用而不断反复进行的磨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冲击磨损性能 磨损机理 破碎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辊用高钒高速钢的滚-滑动磨损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流杰 魏世忠 +2 位作者 张永振 邢建东 龙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 在高应力滚-滑动(滑动率约10%)条件下,利用自制的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磨损性能,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Cr20)的2倍以上.磨损失效形式为显微切削与疲劳剥落的复合,兼有碳化物碎裂.碳化物对磨损失效有重要作用,高铬铸铁中的杆状M7C3型碳化物易于弯曲、碎裂而在其内部形成大量裂纹,促进磨损表面产生大块的疲劳剥落;高钒高速钢中团块状VC硬度高、形态好、具有精细亚结构、不易碎裂,可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和疲劳剥落,是高钒高速钢耐磨性优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高铬铸铁 滚滑动磨损 耐磨性 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与高铬铸铁的滚动磨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流杰 邢建东 +2 位作者 魏世忠 陈慧敏 龙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以高铬铸铁为参照,在自制的模拟轧辊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滚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磨损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材料的磨损量均直线地增加,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4倍以上;高铬铸铁中的裂纹主要由于M7C3的严重碎裂... 以高铬铸铁为参照,在自制的模拟轧辊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高钒高速钢的滚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随磨损循环次数的增加,两种材料的磨损量均直线地增加,高钒高速钢的相对耐磨性是高铬铸铁的4倍以上;高铬铸铁中的裂纹主要由于M7C3的严重碎裂而萌生于M7C3的内部,高钒高速钢中的裂纹则主要萌生于VC与基体的界面,并沿VC的表面扩展.高钒高速钢中VC形状好、不易碎裂及基体硬度高是其耐磨性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高铬铸铁 滚动磨损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度及冲击韧性对高钒高速钢磨损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流杰 魏世忠 +2 位作者 邢建东 张永振 龙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7-381,共5页
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获得不同硬度及冲击韧性、含钒10%的高钒高速钢试样,提出了磨损稳定性的概念及采用磨损稳定性因子(K)量化磨损稳定性的方法,研究了硬度和冲击韧性对高钒高速钢的磨损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度增加,磨损稳定性及... 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获得不同硬度及冲击韧性、含钒10%的高钒高速钢试样,提出了磨损稳定性的概念及采用磨损稳定性因子(K)量化磨损稳定性的方法,研究了硬度和冲击韧性对高钒高速钢的磨损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硬度增加,磨损稳定性及其耐磨性提高;随着冲击韧性提高,虽然耐磨性降低,但磨损稳定性有所提高.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随着残余奥氏体变化量(ΔA)增加,高钒高速钢的磨损稳定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磨损稳定性 硬度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萍 杜忠泽 +1 位作者 符寒光 丰振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3-95,共3页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条件下,当淬火温度低于1040℃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逐渐升高;超过1040℃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又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 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条件下,当淬火温度低于1040℃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逐渐升高;超过1040℃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又逐渐降低;同时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钢中碳化物的数量逐渐减少,马氏体不断粗化,而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在1040℃淬火后,当回火温度低于500℃时,钢的硬度变化不明显;超过500℃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先升高,并在520℃时达到最高值,此后钢的硬度又逐渐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中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加并聚集长大,同时马氏体和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回火马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显微组织 硬度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铬微合金化对高碳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新建 李慈 +3 位作者 汪浩东 梁雪波 曾丁丁 谢朝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81,共6页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高碳盘条钢,在原有70钢的基础上,以铬、钒微合金化设计开发新钢种,并分析了铬、钒对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铬、钒单独微合金化,使索氏体化率增大、片层间距减小、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化;与70钢相比,随铬、...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高碳盘条钢,在原有70钢的基础上,以铬、钒微合金化设计开发新钢种,并分析了铬、钒对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铬、钒单独微合金化,使索氏体化率增大、片层间距减小、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化;与70钢相比,随铬、钒含量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断口伸长量下降。铬钒复合微合金化对钢中微观组织的改善明显好于单独微合金化;与70钢相比,铬钒复合微合金化钢的强度显著升高,塑性略有降低;与80钢相比,铬钒复合微合金化钢的强度和塑性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微合金化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7
9
作者 邵抗振 魏世忠 龙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3-6,共4页
综述了高钒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重点对高钒高速钢的的冶炼工艺、成分设计和组织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成分设计中钒碳比对耐磨性的影响,变质处理对初生碳化物形态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尤其是在轧辊行... 综述了高钒高速钢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重点对高钒高速钢的的冶炼工艺、成分设计和组织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指出了成分设计中钒碳比对耐磨性的影响,变质处理对初生碳化物形态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尤其是在轧辊行业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其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成分设计 耐磨性 变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干滑动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季英萍 李炎 +2 位作者 魏世忠 龙锐 徐流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7-9,共3页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 利用MM-200型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高钒高速钢在不同压力下的干滑动磨损性能,借助于扫描电镜对其磨损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并与高铬铸铁对比考察了其耐磨性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的耐磨性明显优于高铬铸铁,其磨损机理为犁削磨损和疲劳磨损的复合,并且有应力作用下碳化物的脆性碎裂及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耐磨性 显微组织 硬度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含量对不同冷速冷却后高碳珠光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宇 石芷伊 梁益龙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22,35,共5页
将高碳SWRS82B盘条钢进行钒元素微合金化后,采用盐浴等温处理和不同冷速的风冷条件进行冷却,研究钒含量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钒含量的加入能细化SwR$82B盘条钢奥氏体晶粒,当钢中钒含量大于0.16%(质量分数,下同)... 将高碳SWRS82B盘条钢进行钒元素微合金化后,采用盐浴等温处理和不同冷速的风冷条件进行冷却,研究钒含量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钒含量的加入能细化SwR$82B盘条钢奥氏体晶粒,当钢中钒含量大于0.16%(质量分数,下同)、在低于16℃·S叫冷速风冷时,晶界会明显出现铁素体;而钒含量控制在小于0.08%、风冷冷速在10~16℃·S叫时均可避免铁素体的形成;其原因是钒促进了碳化物在晶界富集,在晶界附近特定区域形成了贫碳区,促进了铁素体形成,并且钒元素的加入会使高碳钢共析点右移,使先共析铁素体相区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钢 钒微合金化 先共析铁素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微合金化低碳钢高温变形动态再结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凯 王立军 +2 位作者 任海鹏 白玉光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1-54,共4页
利用热模拟压缩试验测定了不同钒含量的钒微合金化低碳钢在 900~1 000℃温度区间和0 1~1s-1变形速率范围内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对曲线的分析表明: 随钢中钒含量的增加, 低碳钢的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延长, 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名义... 利用热模拟压缩试验测定了不同钒含量的钒微合金化低碳钢在 900~1 000℃温度区间和0 1~1s-1变形速率范围内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对曲线的分析表明: 随钢中钒含量的增加, 低碳钢的动态再结晶开始时间延长, 变形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名义激活能提高. 实验钢薄膜试样的TEM观察表明, 钢中的微量钒以固溶态存在于奥氏体中, 微量的固溶钒对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微合金化低碳钢 高温变形 奥氏体 动态再结晶 名义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奥氏体量对高钒高速钢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万真 魏世忠 +3 位作者 龙锐 徐流杰 董占武 杨雄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68,72,共4页
对不同热处理下的高钒高速钢,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其残余奥氏体量,利用滚动磨损试验机测量其耐磨性,分析了残余奥氏体量对其力学性能及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成分为3.04C,8.80V,3.87Cr,2.98Mo时,热处... 对不同热处理下的高钒高速钢,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其残余奥氏体量,利用滚动磨损试验机测量其耐磨性,分析了残余奥氏体量对其力学性能及滚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成分为3.04C,8.80V,3.87Cr,2.98Mo时,热处理对基体的显微组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变化量上;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其滚动耐磨性升高,并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但耐磨性数据波动范围明显加大;残余奥氏体量与硬度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关系,与冲击韧性近似呈直线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残余奥氏体量对其滚动耐磨性、耐磨性数据波动范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残余奥氏体量以45%~55%(体积分数)为宜,其相应的淬火温度为950~1050℃,回火温度为450~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热处理 残余奥氏体量 滚动耐磨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季英萍 李炎 +2 位作者 魏世忠 龙锐 徐流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65,共3页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新型高钒高速钢在1000℃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却速率冷却时的相变膨胀曲线,并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存在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新型高钒高速钢在1000℃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却速率冷却时的相变膨胀曲线,并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高钒高速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存在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率在0.25℃/s时,能获得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与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马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冷却速率约为0.5℃/s,其开始转变点M_s低于200℃,且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CCT曲线 马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志强 曹环军 +1 位作者 郑喜平 马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3-26,共4页
综述了高钒高速钢的诞生、发展、应用及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就高钒高速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高钒高速钢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研究应用 耐磨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高钒高速钢中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世忠 朱金华 龙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1-32,35,共3页
采用铁磁性法测定了高钒高速钢中残余奥氏体量。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回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降低。在试验淬火温度范围(900~1100℃)内450℃以下... 采用铁磁性法测定了高钒高速钢中残余奥氏体量。研究了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高钒高速钢残余奥氏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回火温度升高,残余奥氏体量降低。在试验淬火温度范围(900~1100℃)内450℃以下回火,奥氏体含量变化不明显;回火温度达到550℃时,残余奥氏体含量迅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热处理 铁磁性法 残余奥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体组织对高钒高速钢干滑动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流杰 魏世忠 +2 位作者 季英萍 邢建东 龙锐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107,158,共4页
利用销环式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具有不同基体组织的高钒高速钢的干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失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低碳板条马氏体为主要基体组织的高速钢可同时较为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与疲劳磨损,其组织中均... 利用销环式滑动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具有不同基体组织的高钒高速钢的干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失效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低碳板条马氏体为主要基体组织的高速钢可同时较为有效地抵御显微切削与疲劳磨损,其组织中均匀分布的高硬度VC能够充分发挥抗磨骨架作用,因而具有最优的耐磨性。基体组织为铁素体时,基体无法对VC提供有效的支撑,磨损失效形式为严重的显微切削及表面粘着磨损,耐磨性很差。基体以高碳马氏体为主时,抵抗循环疲劳和热疲劳的能力较差,导致耐磨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基体组织 干滑动 磨损 失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铁孕育对离心铸造高钒高速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枫 刘艳宾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86,89,共4页
在离心铸造座圈高钒高速钢中添加0.85wt%的钒铁孕育剂进行改性试验,并分析了钒铁孕育改性对其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和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85wt%钒铁孕育改性可使离心铸造气门座圈高钒高速钢的碳化物由网状变为弥散... 在离心铸造座圈高钒高速钢中添加0.85wt%的钒铁孕育剂进行改性试验,并分析了钒铁孕育改性对其显微组织、耐腐蚀性能和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85wt%钒铁孕育改性可使离心铸造气门座圈高钒高速钢的碳化物由网状变为弥散分布的粒状,其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钒铁孕育 离心铸造 气门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钒高速钢冷轧辊磨损性能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强 杨涤心 +2 位作者 魏世忠 龙锐 白万真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研究了含碳量为1.58%~2.92%,含钒为10%左右的高钒高速钢冷轧辊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高铬铸铁(Cr20)进行了耐磨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含碳量为2.58%的高钒高速钢耐磨性最佳,其耐磨性为高铬铸铁的5倍。高... 研究了含碳量为1.58%~2.92%,含钒为10%左右的高钒高速钢冷轧辊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高铬铸铁(Cr20)进行了耐磨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含碳量为2.58%的高钒高速钢耐磨性最佳,其耐磨性为高铬铸铁的5倍。高钒高速钢冷轧辊试样磨损机制均表现为高接触应力下的疲劳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钒高速钢 耐磨性 磨损机制 疲劳剥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籍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螯合物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钒和钴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长山 张孝松 +1 位作者 李广春 梁树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研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钒(Ⅴ)和钴(Ⅱ)的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螯合物的诸条件;提出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这二个元素的新方法,并探讨了异离子对此新方法的影响、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是0.05—5.0ppm钒(Ⅴ)和0.05—3.0ppm钴(... 研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钒(Ⅴ)和钴(Ⅱ)的4-(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螯合物的诸条件;提出用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这二个元素的新方法,并探讨了异离子对此新方法的影响、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是0.05—5.0ppm钒(Ⅴ)和0.05—3.0ppm钴(Ⅱ);其绝对检出限(以信噪比=2:1计)分别是0.3和0.4ng。本法方已应用于实际样品中的钒和钴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苯二酚 噻唑偶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