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3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逻辑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江娟丽 梁玉 张陈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1-151,共11页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 农文旅融合作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既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数字技术为农文旅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其通过创新产品展示和交易模式、催生消费新场景和营销新渠道、重塑生产要素结构和运行模式、提升资源配置效能和服务水平,推动农文旅融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方向发展。各地需从认知提升、制度保障、人才支撑、技术创新、安全防线五个维度,多措并举优化数字赋能效应发挥的内外部环境,因地制宜有效推动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农文旅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技术创新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琼 刘慕华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 依据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考量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中介传导途径,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显著;技术创新在中西部地区的中介效应相对东部地区更显著且高于全国水平。鉴于此,建议加大科技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经济差异化发展,加速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改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2,共6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 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引起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是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在深度剖析数字经济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来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其次是农业数字化和农村数字产业化;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东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4)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门槛特征,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其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边际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流转与农业碳排放: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力 金雨婷 程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8,共9页
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 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有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和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种植业区尤为显著。基于此,应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挥其对农业碳排放的减量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业碳排放 中介效应 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洛市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雷清 邓淑红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 以陕西省商洛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得分;并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同发展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商洛市数字经济综合指标基本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耦合度不均衡,尚未达到最优水平,农业领域对数字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建议持续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力度、加强数字经济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加强数字经济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效用,从而不断促进商洛市数字经济与农业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洛市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某市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晓辉 崔翔宇 殷艳君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12-17,共6页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深度融合前沿数字信息技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嵌入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全流程,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澎湃的数字化动力源。蔬菜和家畜业这些传统农业领域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洪流中,深度融合前沿数字信息技术,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嵌入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全流程,为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澎湃的数字化动力源。蔬菜和家畜业这些传统农业领域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正经历着全方位的变革与深层次的产业升级,有效激发了农业发展的新活力,为农业的稳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推动着农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展现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内在逻辑、突出梗阻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富昌 邓雅雯 亚永祥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89,共18页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 订单农业作为衔接小农生产与现代市场的战略支点,是破解农业分散化与集约化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但其发展长期受制于融资难、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薄弱,以及土地分散经营导致的产业链协同低效等关键问题。在数字乡村战略推进背景下,数字金融凭借其连接性、普惠性和广辐射性特征深度嵌入订单农业全周期,为解决上述痛点注入新动能。本文突破传统农业金融研究的单一经济维度,立足新发展理念与金融地理学理论交叉视角,创新性构建“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创新”五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数字金融赋能订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针对实践中存在的生态价值锚定失效、跨区域互认障碍、服务协同耗散等五维梗阻,设计出涵盖碳汇锚定协议、数字主权互认框架、联邦协同网络等工具的五位一体梯度递进发展路径,创新性地实现了农产品的生产要素跨区域定价与动态流转,为订单农业突破地理限制、重构全球竞争优势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订单农业 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人工智能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团标 何金盛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0-342,共13页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 基于2014—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重心演化和双向固定效应的收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重心演化,并检验数字技术能否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结果表明:“胡焕庸线”两侧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差异,东南侧水平高于西北侧,但差距呈现缩小态势;空间分异呈现2014—2020年较稳定状态,但2021年出现急剧上升;全局空间联动性呈现正向、双向的相关性,西北侧主要以L-L为主,东南侧以H-H为主,但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心出现向西北侧偏移的迹象,原因在于西北侧数字技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高于东南侧,加快了跨越“胡焕庸线”的可能。据此,建议持续加大“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区农村数字化基建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民数字化培训以及完善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发挥东南侧地区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突破“胡焕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业高质量发展 胡焕庸线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数字基础设施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利平 辛婷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4,共9页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 【目的】探讨数字基础设施是否以及如何促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政策建议。【方法】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政策冲击,通过构造多维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使用“宽带中国”试点政策表征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能显著促进毗邻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检验发现,数字基础设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投入来实现。【结论】各地应明确重点,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数字建设,以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农业高质量发展 宽带中国 双重差分法 因果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宗泽 杨一 +3 位作者 李元鑫 刘铮 李佳 陈农芳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沈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沈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顶层统筹谋划、强调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沈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系统分析沈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顶层统筹谋划、强调规划引领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扎实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农民稳收增收;加快推进县城建设、坚持产城融合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改革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新动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充分挖掘县域消费潜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等加速沈阳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沈阳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沈阳整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农业全产业链 创新驱动 数字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与机制研究
11
作者 陈海龙 李宛凇 +1 位作者 徐倩 徐国祥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1,共14页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推动农业绿色全面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与SBM-GML模型分别测算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中介...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推动农业绿色全面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与SBM-GML模型分别测算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信息化两种路径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随着农业设施信息化水平、农业技术应用以及农业人才水平不断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作用增强,而乡村数字技术应用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驱动作用有所减弱;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种植业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此,为因地制宜地完善数字乡村建设,需重点关注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信息化的提升,同时稳步推进农业设施信息化与农业人才培养,以全面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
12
作者 冯文丽 刘慧秀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9,共11页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仍然存在营销困难、承保理赔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靠传统技术手段很难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为农业保险发展带来机遇。它通过基础层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层分析挖...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仍然存在营销困难、承保理赔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靠传统技术手段很难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为农业保险发展带来机遇。它通过基础层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层分析挖掘及应用层业务赋能路径,在农业保险智能营销、核保、理赔、风控和增值服务等场景发挥作用,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然而,人工智能在农业保险应用中面临数据安全、算法精准度、技术适配性等问题,监管机构也面临数据、技术和业务协同监管的挑战。为此,论文提出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优化算法、开发差异化模型、统一技术标准等对策建议,旨在丰富理论研究,为农业保险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发展探索
13
作者 黄文明 李世柱 +4 位作者 王海翔 李馨 臧秀法 刘颖 徐爱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7期81-84,共4页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探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数字化与智慧化等方...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高质量探索,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理论基础。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的方法,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的现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在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科技人才、农业数字化与智慧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的农业科技研发体系、注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与引进、提高农技推广服务组织服务质量与效率、创新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生态 高质量发展 农业数字化 农业科技研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14
作者 颜廷武 王璐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条上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价值链条上生产要素约束明显、增收链条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实融合、科技渗透以及制度变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塑乡村产业结构,拓展乡村产业功能,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以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激发要素活力以壮大新型经营体系,完善支持体系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从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农业强国建设:青贮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15
作者 张益东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95-198,共4页
聚焦农业强国的建设要求,青贮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调整养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粮改饲”政策支持不断加码、青贮饲料供应基础持续夯实、青贮技术水平大幅跃升的驱动下,青贮饲料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面... 聚焦农业强国的建设要求,青贮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调整养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生产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在“粮改饲”政策支持不断加码、青贮饲料供应基础持续夯实、青贮技术水平大幅跃升的驱动下,青贮饲料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面向农业强国建设背景,青贮饲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支撑畜牧养殖提质增效的重要前提,也是适应绿色生态建设方向的必由之路,更是促进种养加工三产融合的必然举措。因此,文章提出应全面推动种苗技术破局、聚合多元服务及调整种植结构的方法,推动青贮饲料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青贮饲料产业 高质量发展 青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强国视域下绿色金融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16
作者 邓岳南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0-183,共4页
农业强国视域下,绿色金融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现实价值层面出发,绿色金融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畜牧业劳动者收入水平,加强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从作用机制层面解读,新兴金融... 农业强国视域下,绿色金融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现实价值层面出发,绿色金融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高畜牧业劳动者收入水平,加强畜牧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从作用机制层面解读,新兴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服务与产业协同升级,是绿色金融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因此,文章提出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夯实畜牧产业技术支撑;增加绿色金融供给,强化畜牧产业资金扶持;深化产业融合协作,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与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强国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17
作者 张淑辉 任崇韬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5,共7页
绿色金融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金融指数,利用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提升农业高质量发... 绿色金融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金融指数,利用门槛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但其效用发挥存在门槛效应,依据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特征;环境规制强化了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绿色金融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力度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高于中、西部地区,环境治理力度较高时其推动作用更大;绿色金融以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资源积累为中介间接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研究对于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高质量发展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
18
作者 张岳 孟可 傅唯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共14页
农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作为对传统农业生产力概念的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一种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端生产力。基于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3个方面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3—2... 农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作为对传统农业生产力概念的升级,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一种智能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端生产力。基于此,围绕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3个方面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第一,在全国层面,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动特点,且近年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具有扩大趋势。第二,在全国范围内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均存在β收敛特征,这意味着无论从全国层面还是分地区来看,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增长率逐渐趋同并达到稳态。第三,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第四,各省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较为稳定,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从低水平向相邻高水平转移,未出现跨水平转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进
19
作者 陈静 吴学兵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5-21,32,共8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分析农业新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测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采用Kernel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等方法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快;各地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呈现西部—中部—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地区间差距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各地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呈现一定程度的“俱乐部趋同”现象,高水平趋同俱乐部要比中间趋同俱乐部更加稳定且不易发生转移,具有“马太效应”;空间因素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较大;周边省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会对该省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产生影响,且导致其发生转移存在差异性,转移主要发生在相邻等级之间,跨多等级跃迁较为困难。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完善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均衡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时空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里的思政课: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20
作者 谢玉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交叉的课程,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在授课对象上呈现出学生与学员同时上课、同步推进的特点,在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内容上将课堂与乡村紧密相连。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好乡村里的思政课,要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结合“五史”中的乡村实践,一体构建“三全育人”大课堂,深化拓展产教融合大平台,系统推进大师资队伍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思政课 涉农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