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sensitize human head and neck carcinoma cells to radiation by activ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33-233,共1页
Aim Head and neck cancers are the eighth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Despite significant ad- vances in the delivery of treatment and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the mortality rates for this disease have not improved in... Aim Head and neck cancers are the eighth most common cancer worldwide. Despite significant ad- vances in the delivery of treatment and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the mortality rates for this disease have not improved in the past 4 decades. Our previous study has shown that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HIV PIs) induce cell apoptosis via activ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 It also has been reported that a few HIV PIs are able to radio- sensitize tumor cells. However, the underlying cellular mechanisms remain to be identifi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whether HIV PIs activate the ER stress response and sensitize human head and neck carcinoma cells to radiation. Methods Human SQ20B and Fadu cells and the most commonly used HIV PIs, lopinavir and ritona- vir,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ER stress-related genes ( CHOP, ATF4, XBP-1, and GRP78 ) were detected by real time RT-PCR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Cell viability and apoptosis were ana- lyzed using Cellometer Vision CBA. After treatment with HIV PIs, cells were irradiated at a dose of 2G or 4G. Col- onies were stained and counted 10 days after irradiation. Results HIV PIs significantly induced activation of ER stress and apoptosis. Treatment of HIV PIs inhibited Akt phosphorylation,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in G1 phase and increased tumor cell sensitivity to irradiation-induced cell death. Conclusion HIV PIs sensitize human head and neck carcinoma cells to radiation by activating ER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PROTEASE INHIBITORS head and neck carcinoma ER stress akt signaling pathway cell cycle ARR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RADS评分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
2
作者 张丽萍 苏童 +8 位作者 伍晓倩 曲江明 王天娇 徐振谭 陆晓平 陈钰 张竹花 冯逢 金征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0-455,共6页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Node-RADS)评分术前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NSCC的57例患者共176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根据病理结果... 目的:探讨双能CT(DECT)定量参数联合淋巴结影像数据和报告系统(Node-RADS)评分术前预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16年6月-2024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HNSCC的57例患者共176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转移淋巴结组(TL,n=100)和非转移淋巴结组(NTL,n=76)。测量每个淋巴结的DECT定量参数,包括虚拟平扫(VNC)CT值、碘浓度(IC)、脂肪分数(FF)、电子云密度(ED)、有效原子序数(Zeff)、标准化碘浓度(NIC)及单能级40keV(VMI)图像上的CT值,计算40~100 keV能谱曲线斜率λ和双能量参数(DEI)。基于Node-RADS 1.0对每个淋巴结进行Node-RADS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建立基于DECT定量参数和Node-RADS评分的回归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AUC的差异。结果:TL组和NTL组的RADS评分、Zeff、VMI 40keV的CT值、λ和DE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中纳入了2个特征,分别是VMI 40keV的CT值(OR=1.005,95%CI:1.001~1.009,P=0.02)和Node-RADS评分(OR=0.237,95%CI:0.1521~0.369,P>0.05);当VMI 40keV值≤255.99 HU,Node-RADS评分≥2分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49(95%CI:0.794~0.904)、93.4%、62.0%和75.6%。经LASSO回归分析,模型评价指标最佳的Lambda值(lambda.min)为0.0146,筛选出的变量为DEI和Node-RADS评分;当DEI≤0.0461、Node-RADS评分≥3分时,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和符合率分别为0.850(95%CI:0.795~0.905)、93.4%、64.0%和76.8%。Logistic回归模型和LASSO回归模型预测转移性淋巴结的AU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46,P>0.05)。结论:DECT定量参数中淋巴结VMI 40keV的CT值、DEI分别联合Node-RADS评分构建的诊断模型,可用于预测HNSCC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CT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在头颈鳞癌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网络及靶向治疗策略
3
作者 王斌 安韡(综述) 李智林(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91-795,共5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通过整合病原及应激信号,动态调控IL-1β/IL-18分泌及...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慢性炎症密切相关。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通过整合病原及应激信号,动态调控IL-1β/IL-18分泌及细胞焦亡;表现出功能的双重性,既可激活Caspase-1/GSDMD通路诱导肿瘤焦亡发挥抑癌作用,亦通过重塑免疫抑制性TME(驱动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NETs相关焦亡、促进肿瘤干细胞维持及化疗耐药)驱动恶性进展。临床前研究表明,小分子抑制剂(MCC950、BAY11-7082)、天然药物假马齿苋提取物以及IL-1信号通路生物制剂等靶向NLRP3的干预策略能显著抑制HNSCC以及其他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本文系统解析NLRP3动态网络,评估靶向治疗的转化潜力,旨在为突破HNSCC治疗瓶颈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NLRP3 炎症小体 肿瘤微环境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牛佳欣 曾菊 +2 位作者 张聪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5,92,共6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不良的预后、易于复发的特性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作为全球范围内排名第六的常见恶性肿瘤,其高发病率、不良的预后、易于复发的特性以及治疗耐药性的存在,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连接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的桥梁,在肿瘤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众多研究已经发现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中的DC在功能上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就DC在HNSCC TME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作用机制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肿瘤出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天颖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8,共6页
肿瘤出芽是病理形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口咽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子宫癌等,是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组织学基础,随着学者对肿瘤出芽的深入研究,肿瘤出芽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该文... 肿瘤出芽是病理形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均有所体现,比如口咽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肺癌、子宫癌等,是肿瘤侵袭与转移的组织学基础,随着学者对肿瘤出芽的深入研究,肿瘤出芽可作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指标。该文旨在综述肿瘤出芽的发生、分级及预测癌症预后的研究进展,旨在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分级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趋化因子及受体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菊 张聪 +2 位作者 牛佳欣 杨鑫鑫 孟宏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24-1631,共8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一种免疫抑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易发生免疫耐受。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网络被揭示对HNSCC的发生、发展、预后和疗效耐受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趋化因子-趋化因子...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一种免疫抑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易发生免疫耐受。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网络被揭示对HNSCC的发生、发展、预后和疗效耐受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网络与HNSCC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重点论述趋化因子对HNSCC进展过程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为HNSCC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趋化因子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E2F1在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姣 安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2,共9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E2F1在HNSC中的转录水平及其与HNS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和对HNSC的诊断价值。通过UALCAN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预后相关性。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E2F1在HNSC中的转录水平及其与HNS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和对HNSC的诊断价值。通过UALCAN数据库和GEPIA数据库分析E2F1在HNSC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通过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E2F1的相关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GO功能富集分析。纳入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44例和正常口腔黏膜对照21例,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及RT-PCR法检测E2F1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mRNA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显示,E2F1在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与IHC及PCR检测结果一致(均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966,在HNSC患者中E2F1的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P<0.05)。PCR结果显示,E2F1 mRNA在OSCC中呈高表达(P<0.01),不同分化程度(P<0.01),临床分期(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CGA数据库中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年龄、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CGA的数据分析结果不一致。KEGG通路富集及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E2F1及其相关基因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错配修复,细胞周期,DNA复制等过程。结论:E2F1的高表达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1 头颈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TCGA 生物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8
作者 李熠洁 原振英 李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8-365,共8页
目的 分析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BCAT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功能。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BCAT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随后,选取2021—2022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目的 分析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BCAT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及生物功能。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BCAT1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患者中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随后,选取2021—2022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确诊的40名OSCC患者,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BCAT1基因表达。分析人OSCC细胞系和正常口腔角质细胞中BCAT1基因表达。质粒过表达或敲低BCAT1基因后,采用细胞增殖、划痕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人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改变。结果 BCAT1在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HNSC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且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和潜在诊断标志物。细胞实验结果表明BCAT1在人OSC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并调控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BCAT1基因是人OSCC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 口腔鳞状细胞癌 头颈鳞状细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病理实践中的应用进展
9
作者 程亚林 郭颖 +1 位作者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总体预后不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出色的图像分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望成为精准病理实践的有力工具,为改进头颈... 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总体预后不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凭借其出色的图像分析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有望成为精准病理实践的有力工具,为改进头颈癌诊疗流程提供新契机。该文将系统总结AI辅助病理图像分析在头颈鳞状细胞癌诊断、治疗策略选择、预后预测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状细胞癌 人工智能 病理学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部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凌楠 周思远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关的HNSCC不仅具有预后良好的独特临床特点,而且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紧密互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HPV及其诱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NSCC的发病、进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HPV阳性HNSCC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HPV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宿主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本文将分析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改善HPV相关HNSCC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并评估免疫分析在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此外,我们将针对性地讨论HPV相关HNSCC的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针对HPV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HNSCC,特别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2调控EMT影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余小雪 孙孟宇 +4 位作者 刘超 郑建伟 梅玫 周旋 任玉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50-556,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PD-L2)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指标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特征性表达及其影响HNSCC转移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94例HNS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PD-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评估其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NSCC中PD-L2的表达水平。慢病毒载体构建过表达和敲除PD-L2的稳转单克隆细胞系,Transwell实验探究PD-L2对HNSCC细胞系的侵袭迁移的影响。RNA测序技术确定受PD-L2调控的下游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等关键EMT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以阐明PD-L2通过激活EM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结果:HNSCC中PD-L2高表达与N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PD-L2高表达预示HNSCC患者预后不良。结论:PD-L2调控EMT促进HNSCC转移,靶向PD-L2有望成为治疗转移性HNSCC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卢若楠 毛新惠 +5 位作者 薛继尧 郑怡菁 黄良 窦玉婷 桂芸 石毅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197,共5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γδ T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种兼有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桥梁细胞,能...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γδ T细胞是肿瘤微环境中一种兼有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功能的桥梁细胞,能有效识别并杀死HNSCC肿瘤细胞,但部分γδ T细胞亚群具有促肿瘤的能力。近年来,γδ T细胞因其显著的细胞毒活性而被选为抗肿瘤治疗的潜在免疫细胞。本文对γδ T细胞的生物学背景、在HNSCC中的作用以及γδ T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HNSCC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陈怡楠 郑旸 +1 位作者 曾汉林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FADD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对HNSCC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探究FADD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构建稳定低表达FADD的人HNSCC Fadu、HSC3细胞株,并通过蛋白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进行验证;使用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克隆形成、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探究FADD对HNSCC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作用;使用免疫共沉淀串联质谱(co-immunoprecipitation mass spectrum,Co-IP/MS)鉴定与FADD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应用CRISPR/Cas9技术、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蛋白印迹实验等方法对与FADD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进一步机制研究。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FADD在头颈鳞癌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表明FADD在HNSCC患者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在HNSCC细胞中敲低FADD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形成克隆数减少。Co-IP/MS结果显示,FADD与CUT样同源盒1(CUT-like homeobox 1,CUX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敲低FADD后CUX1表达水平升高。同时,在HNSCC细胞中敲除CUX1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敲除CUX1可部分逆转FADD低表达引起的增殖抑制。结论·FADD在HNSCC中具有显著促癌作用,并与不良预后相关。FADD可通过与CUX1发生相互作用降低其表达水平进一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 CUT样同源盒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
14
作者 薛丽琼 许婷婷 +1 位作者 郭晔 胡超苏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522,共13页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随着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的广泛应用,HNSCC患者的生存期虽有所延长但仍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抗EGFR单抗联合ICIs治疗可带来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已获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等发布的权威性指南推荐。然而,抗EGFR单抗联合ICIs治疗方案的应用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如何在临床中规范使用仍存在诸多待解答的问题,包括其协同作用机制、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安全性等。CSCO头颈肿瘤专家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探索,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形成《抗EGFR单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专家共识(2025年版)》,对抗EGFR单抗与ICIs联合治疗的作用机制、分层治疗、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指导建议。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号为PREPARE-2025CN666。期望本共识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进一步推动该联合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为HNSC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安全性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趋化因子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旭 达林泰 +3 位作者 苏尼特 尚多 周兴安 德乐黑巴特尔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CXCL趋化因子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为其诊断与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HNSCC中异常表达的CXCL因子类型以及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计算CXCL家族与免疫因子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 目的探讨CXCL趋化因子家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为其诊断与预后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HNSCC中异常表达的CXCL因子类型以及与HNSCC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性,计算CXCL家族与免疫因子浸润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CXCL在HNSCC组织及病理分期中存在差异表达,且与HNSCC患者更长的总生存期(OS)及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CXCL趋化因子在HNSCC中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活性等;KEGG通路主要富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CXCL家族在HNSCC中有一定的突变率。结论基于肿瘤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CXCL家族在HN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织有差异,且其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以及肿瘤预后具有相关性,可作为HNSCC预后标志物以及基因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生物信息学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预后 免疫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阵列分析DDX5影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郭琦 刘春霞 +6 位作者 王静静 左金华 王芳 宋娇娇 于栋林 马向瑞 王文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0-816,共7页
目的:探讨DDX5解旋酶(DDX5)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组织微阵列芯片分析DDX5相关mRNA表达谱数据,并用R软件筛选差异mRNAs(DEGs)。使用GEPIA 2、TCGA数据库预测DDX5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 目的:探讨DDX5解旋酶(DDX5)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组织微阵列芯片分析DDX5相关mRNA表达谱数据,并用R软件筛选差异mRNAs(DEGs)。使用GEPIA 2、TCGA数据库预测DDX5的表达水平。通过RT-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DDX5表达水平。基于高通量测序数据筛选差异circRNAs(DECs)、差异miRNAs(DEMIs)构建DDX5竞争内源性RNA网络(ceRNA)。Cytoscape软件可视化ceRNA网络图,进一步筛选出调控轴。结果:组织芯片筛选发现HNSCC中DDX5表达上调。免疫组化验证DDX5阳性染色更集中于鳞癌细胞核;qPCR结果提示DDX5 mRNA在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有临床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DDX5蛋白在组织中高表达。在ceRNA网络中确定了相关HNSCC轴circRNA-039626-miR-222-5p-DDX5。结论:DDX5在HNSCC中高表达,并且circRNA-039626-miR-222-5p-DDX5轴可能是HNSCC发生发展的潜在调控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X5解旋酶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ceRNA 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GA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免疫学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恺 罗观发 +4 位作者 鞠伟 钟安菁 史圆圆 石超文 杨细虎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4-1039,共6页
目的探究整合素αL(ITGA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表达及免疫学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依据ITGAL表达量中位数将患者分为ITGAL高表达组和ITGAL低表达组,分析ITGAL在HN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探讨ITGAL对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微环境... 目的探究整合素αL(ITGAL)在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表达及免疫学作用。方法利用公共数据库,依据ITGAL表达量中位数将患者分为ITGAL高表达组和ITGAL低表达组,分析ITGAL在HNSC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探讨ITGAL对免疫细胞浸润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选择2016年10月至2024年4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ITGAL蛋白在癌组织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ITGAL mRNA和蛋白在HNSCC癌组织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并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高有关(P<0.05);ITGAL的上调与肿瘤组织中抗肿瘤免疫细胞(如CD8+T细胞和CD20+B细胞)的浸润增强呈正相关(P<0.000)。ITGAL的表达与趋化因子基因CXCL9、CXCL10、免疫激活基因PRF1、IFNG和检查点基因CTLA-4表达呈正相关(P<0.000);ITGAL蛋白质在癌组织中的表达[8.00(4.00~9.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0(1.00~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ITGAL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αL 头颈鳞状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XN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俊伊 陈必颖 +3 位作者 陈循睿 尹姗姗 边洲亮 刘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34,共8页
目的·分析线粒体相关基因SFXN3(sideroflexin 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公共数据库获取与线粒体相关的基因和TCGA-HNSCC数据集,使用生物信... 目的·分析线粒体相关基因SFXN3(sideroflexin 3)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从公共数据库获取与线粒体相关的基因和TCGA-HNSCC数据集,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目标基因SFXN3。使用UALCAN数据库分析SFXN3在HNSCC患者样本中的表达,并根据TCGAHNSCC队列和GEO队列(GSE65858、GSE41613和GSE27020)对不同SFXN3表达水平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使用TCGA-HNSCC队列和GEO队列(GSE40020、GSE210287)在治疗有应答和无应答的患者之间比较SFXN3表达水平差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在收集的HNSCC癌和癌旁组织验证SFXN3的表达情况,并检测SFXN3在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和HNSCC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构建稳定敲低SFXN3的HNSCC细胞株,使用Incucyte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SFXN3对HN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将稳定敲低SFXN3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的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敲低组相比对照组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SFXN3在HNSCC患者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00),SFXN3高表达组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治疗无应答者SFXN3表达水平高于有应答者(P=0.008),提示不良预后。并且在收集的HNSCC肿瘤组织和HNSCC细胞系上验证了SFXN3的高表达(均P<0.05)。SFXN3的表达水平敲低后,HNSCC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平板克隆形成数目减少(均P<0.05)。RNA测序显示,SFXN3敲低组的HNSCC细胞差异表达下调的基因在DNA复制、细胞周期、线粒体翻译、线粒体RNA代谢过程、线粒体基因表达等通路富集。结论·SFXN3在HNSCC中高表达,与患者预后负相关。HNSCC细胞敲低SFXN3后增殖能力和平板克隆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XN3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线粒体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USP10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梁登桓 刘家琦 +5 位作者 李东慧 张佳佳 郭超杰 曾妍 徐江 郑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7-421,共5页
目的:研究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10,USP10)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UALCAN网站分析HNSCC中USP10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头颈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10,USP10)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预后价值。方法:通过UALCAN网站分析HNSCC中USP10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0例HNSCC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USP10蛋白的表达,分析HNSCC中USP10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HNSCC组织中USP10表达上调(P<0.05),且USP10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USP10高表达组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转移和USP10高表达是HNSCC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HNSCC中USP10表达升高,USP10可作为HNSCC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