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相变压器内部短路多尺度故障分析模型构建方法
1
作者 杨鸣 赵小涵 +3 位作者 司马文霞 李刚 李坤 倪鹤立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085-4099,共15页
内部短路是变压器面临的严重故障之一,会导致故障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极易引发设备内部高能放电爆燃。然而,变压器潜在的内部短路工况组合极多,现有电路模型存在绕组多尺度耦合表征和参数辨识困难的问题。因此,该文瞄准变压器短路... 内部短路是变压器面临的严重故障之一,会导致故障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攀升,极易引发设备内部高能放电爆燃。然而,变压器潜在的内部短路工况组合极多,现有电路模型存在绕组多尺度耦合表征和参数辨识困难的问题。因此,该文瞄准变压器短路故障分析的迫切需求,将变压器绕组轴向虚拟分割为多个子绕组,提出可表征子绕组间漏磁特性的耦合漏感矩阵辨识方法,建立基于耦合漏感矩阵的变压器多尺度故障分析电路模型。该模型无需开展工程测试,直接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参数化扫描即可提取电路参数。最后开展有限元模型和电路模型对比仿真,证明了该模型可满足多尺度、多工况的变压器内部短路仿真研究的精度要求,且显著提高了仿真效率。该方法能够为装备事故分析、溯源和故障防御等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相变压器 多尺度电路模型 内部短路 耦合漏感矩阵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口宏模型的移频轨道电路雷击响应分析
2
作者 赵斌 李森森 +3 位作者 宋玉华 高丽霞 王东 付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2-862,共11页
为了解决轨道电路雷电过电压时域计算分段数多且计算复杂的问题,以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为例,基于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建立轨道电路雷击响应分析模型。首先推导了牵引供电与轨道电路组成的多导体传输线系统的Agrawal场线耦合... 为了解决轨道电路雷电过电压时域计算分段数多且计算复杂的问题,以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轨道电路为例,基于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建立轨道电路雷击响应分析模型。首先推导了牵引供电与轨道电路组成的多导体传输线系统的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的解,并建立了一个易于实现的宏模型。将提出的宏模型与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中“频率相关(相位)模型”组件结合,建立了用于计算轨道电路雷电过电压的模型。通过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和实验数据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最后,分析雷击接触线和雷击钢轨2种情况下的轨道电路雷电过电压,讨论传输距离和道床电阻等不同影响因素对雷电过电压的影响以及牵引网多导体传输线的线间耦合干扰。研究结果表明:当雷电直击钢轨时,雷电过电压极易超过信号设备的耐压范围,随着雷击点离轨道电路接收端距离减小,钢轨过电压的峰值随之增加,存在轨旁信号设备被击穿损坏的风险;道床电阻越大钢轨过电压的峰值也随之增大,其雷电过电压的危害越严重;大地电导率对钢轨过电压的影响较小,随着大地电导率的增加,钢轨过电压的峰值也有小幅度的增大;雷击接触线时,在牵引供电系统中接触线过电压峰值最大而保护线上的耦合过电压较小,各导线的终端响应存在震荡。研究结果对轨道电路雷电防护的理论计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Agrawal场线耦合模型 PSCAD 雷电过电压 线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感应电流作用下三相五柱变压器无功功率定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泽忠 李宇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9,共10页
无功功率作为电力系统运行重要指标,其波动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为分析三相五柱变压器在地磁感应电流作用下的无功功率分布,根据变压器的实际参数,通过串联电阻及电压补偿的办法,建立三相五柱变压器磁场... 无功功率作为电力系统运行重要指标,其波动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以及整个系统的电压稳定。为分析三相五柱变压器在地磁感应电流作用下的无功功率分布,根据变压器的实际参数,通过串联电阻及电压补偿的办法,建立三相五柱变压器磁场-电路耦合有限元计算模型,对不同大小地磁感应电流下的变压器无功功率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三相五柱空载及额定负载下无功功率的分布以及单相自耦变压器无功功率,发现随着地磁感应电流的增大,三相五柱空载及负载无功功率特性曲线均大体呈线性增加,且单相自耦变压器相较于三相五柱变压器无功曲线对于地磁感应电流更为敏感。并结合不同芯柱结构变压器的磁路特点,分析了无功差异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磁感应电流作用下三相五柱变压器稳定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五柱变压器 地磁感应电流 场路耦合模型 无功功率 定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磁滞效应的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双非线性励磁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昊 李琳 +3 位作者 宋文乐 王磊 刘洋 杨富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877-7888,I0033,共13页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可以综合传统纯非晶合金和纯取向硅钢铁心的优势,在配电变压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含有2种非线性软磁材料的组合铁心励磁特性进行分析是实现其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首先,建立组合铁心在开路励磁条件下...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可以综合传统纯非晶合金和纯取向硅钢铁心的优势,在配电变压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含有2种非线性软磁材料的组合铁心励磁特性进行分析是实现其结构优化设计的前提。首先,建立组合铁心在开路励磁条件下的等效电路模型,并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写其回路电压方程;其次,根据组合铁心的结构特点建立其等效双非线性磁路模型,并基于安培环路定律和磁通连续性原理列写其磁路方程;再次,根据导数变换将磁路方程耦合至回路电压方程中的电动势项,并采用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表征非晶合金和取向硅钢的非线性磁化特性,从而建立考虑磁滞效应的组合铁心双非线性电路-磁路耦合模型;最后,基于该耦合模型,求解组合铁心的励磁电流、磁通密度分布和空载损耗,通过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取向硅钢组合铁心 励磁特性 双非线性电路-磁路耦合模型 磁滞效应 Jiles-Atherton磁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超高压同步调相机多工况下定子电磁力计算及强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士勇 张家乐 +1 位作者 戈宝军 张建承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45,共12页
超导调相机采用电缆绕组非磁性齿的高压定子新结构(简称超导超高压调相机),可实现调相机与电网的直连。针对超导超高压调相机定子采用非磁性齿结构,导致齿部磁阻增加,槽漏磁增大,出现定子齿壁两侧受力不均以及绕组切向洛伦兹力增大的问... 超导调相机采用电缆绕组非磁性齿的高压定子新结构(简称超导超高压调相机),可实现调相机与电网的直连。针对超导超高压调相机定子采用非磁性齿结构,导致齿部磁阻增加,槽漏磁增大,出现定子齿壁两侧受力不均以及绕组切向洛伦兹力增大的问题,构建了超导超高压调相机无升压变压器与电网直连的场-路耦合数学模型,结合麦克斯韦应力法和洛伦兹力原理,计算了进相与迟相运行,短时深度进相与迟相运行4种运行工况下定子齿壁所受电磁力,并给出齿壁两侧电磁力随时间以及空间的变化规律。将计算得到的电磁力作为载荷,对不同运行工况下定子齿的强度进行计算,得到了定子齿形变大小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超导超高压同步调相机在多种工况下运行时,非磁性定子齿不会发生疲劳断裂现象。该研究为超导调相机采用非磁性定子齿及超高压绕组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相机 场路耦合 超高压定子 非磁性定子齿 麦克斯韦应力法 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器全开路故障模式的诊断方法
6
作者 汤昊岳 李伟力 陈睿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7,共11页
准确地对驱动器开路故障进行识别与诊断能够有效防止故障进一步恶化所引起的严重事故,也是实施恰当容错控制策略的先决条件。驱动器的开路故障类型包含单个功率开关管故障、多个功率开关管故障以及功率开关管和相的混合故障,提出能够识... 准确地对驱动器开路故障进行识别与诊断能够有效防止故障进一步恶化所引起的严重事故,也是实施恰当容错控制策略的先决条件。驱动器的开路故障类型包含单个功率开关管故障、多个功率开关管故障以及功率开关管和相的混合故障,提出能够识别上述所有类型全开路故障模式的诊断方法。首先,为了便于模拟多类型的故障场景并提高理论模型的计算精度,构建能够计及诸多非理想因素和电机与驱动器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的直接耦合分析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其次,通过矢量空间解耦中的子平面电流和绕组相电流分别提取故障因子和辅助故障因子,提出基于2种故障因子的诊断方法,并明晰2种故障因子的阈值范围和使用方法。最后,依托验证后的直接耦合分析模型,对6种不同类别的开路故障进行识别和诊断,证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永磁同步电动机 双三相驱动器 耦合建模 开路故障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运系数的IGBT开通瞬态过程耦合规律分析
7
作者 袁文迁 季一润 +3 位作者 袁茜 槐青 高岩峰 宋鹏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3,共14页
驱动回路和主回路参数共同决定了IGBT开通瞬态过程行为,分析驱动回路和主回路的耦合规律对于研究电路参数对瞬态过程的影响,以及开展IGBT状态监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从功率器件非线性特征及其与电路参数耦合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输运... 驱动回路和主回路参数共同决定了IGBT开通瞬态过程行为,分析驱动回路和主回路的耦合规律对于研究电路参数对瞬态过程的影响,以及开展IGBT状态监测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从功率器件非线性特征及其与电路参数耦合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输运系数建立主回路和驱动回路方程的关联并建立开通瞬态过程分析模型,比较器件电压与芯片电压的差异,分析电路参数变化对瞬态过程的影响。开通电流上升过程主要受驱动参数、测试电压和寄生参数的影响,测试电压影响输运系数进而影响电流上升速率。反向恢复过程主要受驱动参数、负载电流和寄生参数的影响,负载电流影响载流子抽取过程反向恢复电压上升速度。寄生电感对开通电流上升过程和反向恢复过程电流上升速度有抑制作用。驱动参数影响反向恢复电流上升速度,因此反向恢复过程是IGBT和续流二极管的共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运系数 寄生参数 耦合规律 开通过程 电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型磁通切换电机特性分析的时步有限元模型
8
作者 杜巍 吴玉磊 +1 位作者 闻程 马增强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5-32,共8页
针对直线型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电机(DLFSPM)结构相对复杂,现阶段运行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以时步有限元为工具,建立了一种研究DLFSPM运行特性的场路耦合分析模型。阐述了DLFSPM电动运行原理,并推导出ABC坐标系下的运行特性方程。为解决... 针对直线型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电机(DLFSPM)结构相对复杂,现阶段运行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以时步有限元为工具,建立了一种研究DLFSPM运行特性的场路耦合分析模型。阐述了DLFSPM电动运行原理,并推导出ABC坐标系下的运行特性方程。为解决直线电机仿真环境下的开域处理问题,建立圆弧形电机仿真拓扑,以一台额定输出电磁推力为400 N的DLFSPM样机为例,得到可以同时考虑DLFSPM内部磁场和外电路特性的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模型。最后,利用该时步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其空载特性和力角特性,仿真与实测的相关对比曲线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进一步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型双边磁通切换永磁电机(DLFSPM) 场路耦合 运行原理 时步有限元分析模型 空载特性 力角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接触非线性引起的无源互调效应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毛煜茹 刘莹 +3 位作者 谢拥军 程志华 王新波 李韵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4-1178,共5页
针对时域物理光学方法求解无源互调问题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场路结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建立非线性金属结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将其引入到全波方法中,通过全波方法与等效电路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系统的无源互调干扰.计算实例表明,该... 针对时域物理光学方法求解无源互调问题的局限性,提出基于"场路结合"的数值分析方法,建立非线性金属结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将其引入到全波方法中,通过全波方法与等效电路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系统的无源互调干扰.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由于金属接触非线性引起的无源互调及其作为二次辐射源所激发的电磁场,避免了时域方法在电大尺寸问题上计算的积累误差以及只能对处于远场区的简单微波结构的无源互调效应进行求解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场路结合数值分析方法为微波部件无源互调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路结合 等效电路模型 电磁数值分析 无源互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相双绕组发电机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孙俊忠 马伟明 +2 位作者 吴旭升 杨青 刘德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3-96,131,共5页
介绍了3/12相交直流同时供电(双绕组)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在某些近似假设条件下,将 12 相4Y互移15直流绕组等效为一个3相Y绕组,然后通过适当处理两套绕组之间的耦合,得出了与耦合有关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简化了d-q-0 系统的数学模型... 介绍了3/12相交直流同时供电(双绕组)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在某些近似假设条件下,将 12 相4Y互移15直流绕组等效为一个3相Y绕组,然后通过适当处理两套绕组之间的耦合,得出了与耦合有关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简化了d-q-0 系统的数学模型、导出了简明的电压和磁链方程及相应的d和q轴等效电路,为分析该类电机的各项性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该文所用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结构的双绕组发电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2相双绕组发电机 数学模型 电磁耦合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感应过电压耦合机理及计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46
11
作者 莫付江 陈允平 阮江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前国内雷击杆塔时的电感模型计算方法与国外通用的波阻抗计算方法有很大不同,计算结果出入较大。文章探讨了雷击架空线路附近地面(感应雷)与雷击杆塔时架空线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异同点,认为二者,一个主要是电磁场的耦合,一个主要是... 目前国内雷击杆塔时的电感模型计算方法与国外通用的波阻抗计算方法有很大不同,计算结果出入较大。文章探讨了雷击架空线路附近地面(感应雷)与雷击杆塔时架空线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异同点,认为二者,一个主要是电磁场的耦合,一个主要是线路的耦合;但雷电对架空线的影响都体现在雷电通道中电流和电荷对架空线的影响。场路耦合是统一的,实际应用中不能重复计算这两种影响。此外电感模型的计算误差是由电感对电流的微分响应造成电压损失产生的。并用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过电压 杆塔 架空输电线路 场路耦合 电感 雷击 架空线路 地面 工程实例 计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串并式模型研究 被引量:116
12
作者 黄学良 吉青晶 +3 位作者 谭林林 王维 赵家明 周亚龙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1-176,187,共7页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传输效率高、距离远、功率大的特点。针对串并式模型(Series-Parallel Model,SP)进行分析,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研究系统传输效率及输出功率与线圈距离、工作频率、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得到效率及功率的表...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具有传输效率高、距离远、功率大的特点。针对串并式模型(Series-Parallel Model,SP)进行分析,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研究系统传输效率及输出功率与线圈距离、工作频率、负载电阻之间的关系,得到效率及功率的表达式。通过Matlab仿真,发现在只改变系统频率的情况下最佳效率工作频率与最大功率工作频率重合,且输出功率对频率的变化更为敏感。设计制作了一套串并式结构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前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等效电路 串并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值法的单相四柱式特高压主体变的GIC-Q损耗计算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连光 朱溪 +2 位作者 王泽忠 陈剑 钱晨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40-2348,共9页
针对我国新建的1 000 kV特高压(UHV)电网采用的单相四柱式的特高压变压器,从工程防灾的角度,提出采用K值法计算单相四柱式特高压变压器主体变的GIC-Q扰动(GIC-K),采用磁–电路耦合方法建立了单相四柱式特高压主体变的模型,通过迭代计算... 针对我国新建的1 000 kV特高压(UHV)电网采用的单相四柱式的特高压变压器,从工程防灾的角度,提出采用K值法计算单相四柱式特高压变压器主体变的GIC-Q扰动(GIC-K),采用磁–电路耦合方法建立了单相四柱式特高压主体变的模型,通过迭代计算得到了变压器发生GIC直流偏磁时的励磁电流特性以及变压器的无功损耗特性,并依据GIC-K值法对无功损耗特性进行了拟合,得到了基于GIC-K值法的单相四柱式特高压主体变的GIC-Q损耗的工程算法和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单相四柱式特高压主体变的GIC无功损耗与GIC成近似线性关系,比例系数K值为2.44;计算得到的1 000 kV单相变压器的GIC-Q损耗可达到500 kV单相变压器GIC-Q损耗的2.0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变压器 地磁暴 磁路–电路耦合模型 GIC无功损耗 GIC-K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谐振方式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周宏威 孙丽萍 +2 位作者 王帅 刘天时 谢鹏浩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73,共9页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设计中具有传输效率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研究了单发射-单接收谐振模式中串联-串联式、串联-并联式、并联-串联式和并联-并联式4种谐振模型下系统传输效率。经过数值仿真,...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实际设计中具有传输效率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从等效电路的角度研究了单发射-单接收谐振模式中串联-串联式、串联-并联式、并联-串联式和并联-并联式4种谐振模型下系统传输效率。经过数值仿真,得出了每种谐振模型下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与系统振荡频率、传输距离及带负载能力之间的变化关系,发现每种谐振模型各有其适用工况,总结出了在设计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谐振方式来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当所设计的系统供电对象为小负载且仅需较小的传输距离时,采用串联-串联谐振模型能够达到较好的传输效果;当需要具有较远的传输距离和较强的带负载能力时,应采用串联-并联谐振模型;当无法实现较高的系统谐振频率时,应采用并联-并联谐振模型。最后根据4种谐振模型,实际设计制作了4套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等效电路 谐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路–运动耦合模型的超导电动悬浮列车特性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志涛 蔡尧 +3 位作者 龚天勇 刘康 李婧 马光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62-1171,共10页
基于动态电路理论,该文建立"8"字形零磁通轨道线圈无交叉连接超导电动悬浮列车系统中悬浮导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之间的时变互感计算公式,采用能量法求解列车的悬浮力、导向力及磁阻力;利用日本山梨... 基于动态电路理论,该文建立"8"字形零磁通轨道线圈无交叉连接超导电动悬浮列车系统中悬浮导向结构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之间的时变互感计算公式,采用能量法求解列车的悬浮力、导向力及磁阻力;利用日本山梨磁浮试验线的实测数据对等效电路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之上,最后建立"8"字形零磁通轨道线圈交叉连接系统场–路–运动耦合模型,研究电动悬浮列车的动态运行特性,揭示电磁力随横向偏移、悬浮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阐述轨道线圈感应电流的形成机理。文中的研究结论将为国内超导电动悬浮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电动悬浮 动态电路理论 互感计算 场–路–运动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四定子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数学模型和工作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许金 马伟明 +2 位作者 鲁军勇 孙兆龙 张育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12,共8页
基于电磁发射特殊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四定子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提出了此新型四定子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电磁模型,分析了电机上、下定子在动子上所感应涡流的耦合特性和上、下定子端部相邻绕组的耦合特性,建立了这种新型直线感应电动... 基于电磁发射特殊需求,设计了一种新型四定子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提出了此新型四定子双边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电磁模型,分析了电机上、下定子在动子上所感应涡流的耦合特性和上、下定子端部相邻绕组的耦合特性,建立了这种新型直线感应电动机的耦合等效电路模型。基于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上、下定子以及动子上、下等效绕组相关物理量的耦合性质与电机工况间的关系,研究了动子上、下等效绕组相关物理量在数学上实现解耦的工况条件。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做研究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定子 直线感应电动机 电路模型 耦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相交直流同时供电发电机直流侧突然短路电流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孙俊忠 马伟明 +1 位作者 杨青 吴旭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6-20,共5页
通过适当处理六相交直流同时供电 (双绕组 )发电机两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97770 0 7)。Project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5 97770 0 7) .套绕组之间的耦合 ,建立了其d q 0系统的简化数... 通过适当处理六相交直流同时供电 (双绕组 )发电机两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97770 0 7)。ProjectSupportedby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5 97770 0 7) .套绕组之间的耦合 ,建立了其d q 0系统的简化数学模型 ;在此基础上 ,应用海维赛德运算微积法和叠加原理 ,分析了其稳态和直流侧突然短路运行 ,给出了定子和转子的时间常数以及交流侧完整的短路电流表达式 ;通过适当简化处理 ,得出了估算交、直流侧最大冲击电流和最大电流到达时刻的计算公式 ,并与普通三相电机突然短路的最大电流估算公式进行了比较 ,得出了到达最大电流时刻提前的结论 ;通过试验验证该文所得结果。该文对两套绕组之间耦合的处理大大简化了双绕组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为分析双绕组发电机的其它性能奠定了基础 ;所得结论和所用方法同样适用于其它结构的双绕组发电机 ,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绕组发电机 数学模型 突然短路 电磁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磁共振电能传输系统磁路机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14
18
作者 夏晨阳 孙跃 +2 位作者 贾娜 庄裕海 翟渊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针对耦合磁共振电能传输(CMRPT)系统功率传输和效率优化问题,建立系统的详细等效互感模型,对系统的磁路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在不同能量线圈与负载线圈的间距下,两个辅助共振线圈与能量线圈和负载线圈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对系统功率... 针对耦合磁共振电能传输(CMRPT)系统功率传输和效率优化问题,建立系统的详细等效互感模型,对系统的磁路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分析了在不同能量线圈与负载线圈的间距下,两个辅助共振线圈与能量线圈和负载线圈之间的位置比例关系对系统功率传输特性的影响,同时对负载电阻、工作频率等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分析结果发现,对于能量线圈与负载线圈位置一定的耦合磁共振电能传输系统,通过对两个辅助线圈的位置进行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功率传输能力或者效率。这个结论有效地减少了实际系统磁路设计的盲目性。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磁共振电能传输 建模 磁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沈娜 李长生 张合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5-2741,共7页
为探索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机理,研究传输参数与传输性能间的关系,基于互感耦合理论,建立了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电路模型,推导出系统共振角频率解析表达式,揭示了共振角频率随收发端距离由近至远过程中,由一个分裂至两个又... 为探索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机理,研究传输参数与传输性能间的关系,基于互感耦合理论,建立了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电路模型,推导出系统共振角频率解析表达式,揭示了共振角频率随收发端距离由近至远过程中,由一个分裂至两个又恢复至一个的规律;指出因空心线圈的低耦合系数特性,工程中仅会观察到由两个合并为一个的过程。利用Or-CAD仿真软件和实验手段对系统传输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系统传输特性的变化规律与理论分析相吻合,所求得的共振角频率数学公式的计算精度高,与仿真结果误差在±1%以内,能够准确描述系统的能量传输特性。所建模型为高效率磁耦合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耦合共振 无线能量传输 电路模型 共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型磁悬浮列车电磁系统动态电磁场的有限元分析及其悬浮与牵引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8
20
作者 金志颖 杨仕友 +4 位作者 倪光正 熊素铭 倪培宏 徐善纲 常文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3-137,共5页
该文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场路耦合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 EMS 型磁悬浮列车电磁系统动态电磁场分布及其相应工程参数。为避免由于电机定、转子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气隙场域剖分网格的畸变问题,在气隙中引入了运动边界。实例计算验证了该... 该文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的场路耦合的动态数学模型,分析了 EMS 型磁悬浮列车电磁系统动态电磁场分布及其相应工程参数。为避免由于电机定、转子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气隙场域剖分网格的畸变问题,在气隙中引入了运动边界。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文构造方法的正确性和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系统 力特性 气隙 场路耦合 转子 电机 电磁场 磁悬浮列车 牵引力 实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