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quivalent Method of Integrate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of Wind, Photovoltaic and Energy Storage in Power Flow Calculation and Transient Simulation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皓怀 汤涌 +3 位作者 侯俊贤 刘楠 李碧辉 张宏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I0001-I0026,共26页
针对工程实际开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潮流计算和机电暂态仿真中的等值方法研究,旨在为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将潮流计算的等值分为单元机组和集电系统2部分来研究。单元机组等值采用根据不同控制模式选... 针对工程实际开展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在潮流计算和机电暂态仿真中的等值方法研究,旨在为大容量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的并网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将潮流计算的等值分为单元机组和集电系统2部分来研究。单元机组等值采用根据不同控制模式选取不同节点类型的方法,针对集电系统等值提出基于损耗不变原则的方法。等值模型和详细模型的算例结果表明,潮流计算等值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在机电暂态仿真动态等值中,基于实际工程计算的最严重工况分析原则,提出运行在满出力点的单机“倍乘”等值模型,为工程计算中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动态等值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发电系统 暂态仿真 光伏发电 潮流计算 等效方法 电力系统 风能 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 Power Flow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Rapid Energy Storage 被引量:23
2
作者 ZHAO Yanlei LI Haidong +1 位作者 ZHANG Lei ZHANG Houshe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I0004-I0004,187,共1页
风电功率的间歇与波动致使电场容量可信度低、可调度性差;同时易引起局部电网的电压不稳、频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此现象,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成快速储能装置,用于风电的潮流优化控制。采用三重双向直流变... 风电功率的间歇与波动致使电场容量可信度低、可调度性差;同时易引起局部电网的电压不稳、频率波动,影响了系统的电能质量及稳定性。针对此现象,将超级电容器与蓄电池组成快速储能装置,用于风电的潮流优化控制。采用三重双向直流变换电路控制储能元件间的功率流动;采用四象限交直流变换电路控制储能与电网间的能量交换。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器电压低频波动抑制的功率分配方法,可显著减少蓄电池的充放次数;提出基于储能元件荷电状态的储能能量调整规则,可避免储能元件的过充和频繁深度放电,以优化其功率调节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2种储能元件的优势互补,能有效平滑调节风电注入电网的有功功率,并实时补偿控制风电接入点的无功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厂 控制系统 流程优化 储能 基础 电力系统 电能质量 低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 the Coordination of Wind Power, Solar Energy and Energy Storage 被引量:35
3
作者 WANG Haiying BAI Xiaomin XU Jing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I0003-I0003,186,共1页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并网后必须采取策略与系统之间实现协调调度与运行才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但现有的可靠性评估中还缺少对大规模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协调运行的考虑。针对此问题,基于序贯蒙特卡罗仿真方法,...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并网后必须采取策略与系统之间实现协调调度与运行才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但现有的可靠性评估中还缺少对大规模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协调运行的考虑。针对此问题,基于序贯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建立了风电、光伏和储能系统的发电可靠性评估模型,并提出了新的协调调度策略。模型综合考虑了风速、太阳光辐照度、环境温度以及2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能量变换特性和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约束等因素。这些模型被应用到IEEERTS79中,通过在Matlab中编制程序进行仿真计算,考察不同的协调运行策略、联合发电系统容量配置以及储能特性对于系统裕度的影响。评估结果可为联合发电系统并网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光伏发电 可靠性评估 风力发电 能源储存 蒙特卡罗方法 混合发电系统 经营风险 能源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混合虚拟储能新型微电网的能量管理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媛 韦嘉晖 +2 位作者 张祥宇 刘卓林 李善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80,共14页
多类灵活性资源调用参数简化是新型微电网完成源荷储协同优化的关键。文章针对新型微电网内风电、可控负荷、电动汽车及氢储能,分别建立功率密度型虚拟电容和能量密度型虚拟蓄电池的等值模型。引入虚拟电容、电流及荷电状态,考虑微网内... 多类灵活性资源调用参数简化是新型微电网完成源荷储协同优化的关键。文章针对新型微电网内风电、可控负荷、电动汽车及氢储能,分别建立功率密度型虚拟电容和能量密度型虚拟蓄电池的等值模型。引入虚拟电容、电流及荷电状态,考虑微网内海水淡化负荷净水、电动汽车售电及制氢收益和综合运维成本,建立计及风光不确定性和混合虚拟储能的新型微电网多类型灵活性资源的经济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含混合虚拟储能的新型微电网能量管理策略,通过虚拟电容、虚拟电流调用多类灵活性资源,更新设备虚拟荷电状态,提升系统协同运行水平。文章搭建新型微电网测试系统,验证所提控制方法可以显著改善多类灵活性资源的协同运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虚拟储能 风力发电 经济优化 能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含氢储能电力系统鲁棒优化调度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艳 王建涛 王文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3,I0002-I0004,共15页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清洁低碳化加速转型阶段。针对电力系统接入规模风电后存在的调度灵活性不足及潜在的静态电压稳定安全风险,以最小化风电消减率和火电机组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并引入阶梯型碳排放权价格...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处于支撑实现“双碳”目标的清洁低碳化加速转型阶段。针对电力系统接入规模风电后存在的调度灵活性不足及潜在的静态电压稳定安全风险,以最小化风电消减率和火电机组运行成本为优化目标,并引入阶梯型碳排放权价格计及火电机组的碳交易成本,建立了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含氢储能的双目标电力系统鲁棒优化调度模型。经过线性化处理并使用多目标优化中的ε-约束模型转换,将所建模型转变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调用CPLEX进行求解。以接入规模风电及氢储能的IEEE 39节点系统为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经天然气管道耦合的氢储能系统有效提升了风电消纳水平,静态电压稳定约束的加入可以在保证风电消纳水平以及系统运行成本的同时提升系统运行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储能 电力系统优化调度 风电消纳 静态电压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博弈理论的共享储能-多微网电能共享运行优化
6
作者 刘道兵 鲍志阳 +3 位作者 李世春 申骜 黄文轩 袁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114,共10页
储能作为能源改革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并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为此,文中针对共享储能-多微网能源系统各主体间的合作运行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共享储能主体和各微网主体间的电能交易优化运行模型。随后,引入合... 储能作为能源改革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并减少系统的运行成本。为此,文中针对共享储能-多微网能源系统各主体间的合作运行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共享储能主体和各微网主体间的电能交易优化运行模型。随后,引入合作博弈描述共享储能与各微网主体间的运行模型,并将其等效为联盟效益最大化问题和共享储能与各微网间的电能交易支付谈判问题分别求解,并提出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电能交易支付谈判求解算法,对共享储能与各微网主体间的交易支付进行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共享储能与各微网间的合作运行,可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对各主体的收益均起到了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储能 综合能源微网 合作博弈 电能共享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的风电经柔性直流并网系统交流故障穿越策略
7
作者 张芳 黄河 梁修功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4,66,共9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MMC-HVDC)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送出的首选方案,为了解决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在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期间的穿越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直挂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拓扑结构。为了解...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MMC-HVDC)输电技术是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并网送出的首选方案,为了解决风电经MMC-HVDC并网系统在受端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期间的穿越问题,提出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直挂式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拓扑结构。为了解决实际超级电容参数不一致所导致的储能系统充放电能力削弱的问题,提出冗余子模块数量的计算方法。针对受端交流系统故障,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储能系统的故障穿越策略,因储能系统建模存在不确定性,基于H∞鲁棒控制理论设计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流内环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所提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拓扑结构和故障穿越策略的正确性、有效性,结果表明各储能子模块的超级电容电压能够实现均衡,并有效抑制直流线路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 超级电容储能 故障穿越 直流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容量优化配置
8
作者 高建强 张浩 危日光 《动力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以某地区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总成本和负荷缺电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对模型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 以某地区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系统总成本和负荷缺电率作为优化目标,建立容量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目标灰狼算法(MOGWO)对模型进行优化,将优化结果与多目标粒子群算法(MOPSO)的优化结果进行对比。同时,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TOPSIS)多目标决策法对优化解集进行筛选,降低了主观因素对权重系数的影响,增强了最优方案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MOPSO相比,MOGWO优化精度更高;在算例分析中,系统最优配置方案为风力发电机37台,光伏电池836块,柴油发电机5台,蓄电池531块,系统总成本116.904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柴储互补发电系统 容量配置 熵权-TOPSIS法 多目标灰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碳效益和运行策略的风电场储能优化配置
9
作者 刘道兵 李珏岑 +2 位作者 齐越 郭营营 鲍妙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4-675,共12页
中国碳交易及辅助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丰富了新能源电站储能的收益模式,提出一种考虑碳效益和运行策略的风电场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构建储能综合效益计算模型,考虑储能增发电量效益、调频效益、碳效益和全寿命成本;其次,为协调储能... 中国碳交易及辅助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丰富了新能源电站储能的收益模式,提出一种考虑碳效益和运行策略的风电场储能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构建储能综合效益计算模型,考虑储能增发电量效益、调频效益、碳效益和全寿命成本;其次,为协调储能同时参与风电平抑和辅助调频,建立储能运行-配置双层模型。上层模型以储能出力最小和充放能力最大为目标,采用模型算法控制求解平抑作用域,兼顾可充放电能力确定调频作用域。基于作用域制定考虑荷电状态(SOC)的多场景协调运行策略。下层储能优化配置模型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上层求解结果和运行策略为约束,采用哈里斯鹰算法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风电场储能优化配置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风电 碳效益 波动平抑 辅助调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侧电池储能系统运行评价:现状与展望
10
作者 程林 索克兰 许鹤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9,共19页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电池储能系统(BESS)联合新能源并网发电运行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索BESS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评价方法,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文中从运行模式和运行评价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侧... 随着新能源的接入以及电力系统形态的改变,电池储能系统(BESS)联合新能源并网发电运行的研究备受关注。为探索BESS接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运行效果及评价方法,基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文中从运行模式和运行评价两个层面对新能源侧BESS并网进行了分析。在运行模式层面,分析了新能源侧BESS离网、并网自主运行以及并网主动支撑模式的BESS配置及调用方法,并延伸出技术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五个维度的BESS运行指标体系。在运行评价层面,建立了一套BESS运行指标的理论模型,挖掘提高各运行指标的策略。然后,总结了现有的综合评价方法对BESS运行评价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了BESS各运行指标和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新能源侧BESS运行评价的建议,并对其运行评价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 电池储能系统 运行模式 运行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缓冲函数和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11
作者 崔杨 马搏余 +2 位作者 戴汉扬 马鑫 赵钰婷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7-86,共10页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 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下,新能源并网采用构网型控制技术虽改善了系统因惯量和阻尼不足带来的稳定性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动态调节性能。文中提出基于缓冲函数和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的构网型储能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以改善系统动态调节性能。首先,在惯量调整中使用缓冲函数增加系统的调节平滑度。其次,在阻尼调整中引入稳态/暂态阻尼切换环节,减少频率下降时有功功率输出稳态误差。然后,通过模糊控制为惯量和阻尼引入修正量并对所提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提高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和功率响应动态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储能 构网型控制 转动惯量 阻尼系数 缓冲函数 自适应调整方法 小干扰稳定 模糊控制 动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风功率不确定性的离网风储制氢日内实时双层有功平衡优化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一苇 孙清洁 +4 位作者 吴晨旭 朱杰 曾扬俊 陈实 周步祥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2,I0031-I0034,共15页
离网型风电制氢系统因未与大电网连接,通常需由制氢装置与所配储能协同调节,消纳风功率波动、避免失稳。二者调节需兼顾制氢机组灵活性约束、氢产量及储能电池退化,以满足绿氢经济性目标。为此,提出双层有功平衡优化控制方法。首先,上... 离网型风电制氢系统因未与大电网连接,通常需由制氢装置与所配储能协同调节,消纳风功率波动、避免失稳。二者调节需兼顾制氢机组灵活性约束、氢产量及储能电池退化,以满足绿氢经济性目标。为此,提出双层有功平衡优化控制方法。首先,上层基于伊藤过程模型刻画风电出力波动,计及制氢多机集群实时功率调节的“灵活性备用”,制定日内15min分辨率的调度计划。而后,下层控制依据上层调度给出的制氢机启停状态组合和功率基准,计及储能退化成本,实时优化调整制氢及储能功率,消纳秒级风功率波动。最后,基于内蒙某工程方案构造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制氢 能量管理 多时间尺度控制 伊藤过程 双层控制 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超导风电制氢一体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3
作者 申刘飞 翟雨佳 +2 位作者 吴星徵 黄晟 黄守道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362-3380,共19页
海上风力发电不断向场群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逐渐呈现单机大容量、深远海化趋势,单机容量进入“两位数时代”,风机质量和体积增大,海上运输、吊装、操作和维护难度大... 海上风力发电不断向场群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然而随着海上风电技术逐渐呈现单机大容量、深远海化趋势,单机容量进入“两位数时代”,风机质量和体积增大,海上运输、吊装、操作和维护难度大幅增加。此外由于海上风电显著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导致大规模并网困难,出现严重的弃风现象。为解决上述两大世界难题,湖南大学风力发电团队首次提出新型超导风电制氢一体化技术,在研究超导风机特性和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基础上,将超导风机与液氢制备有机结合,设计了离网型海上超导风电与水电解制氢一体化系统,建立了新型超导风电制氢系统风、电、磁、热、氢多场耦合作用下的风电系统高效转换理论。利用电解水制氢技术将海上风能就地消纳制氢,液氢存储通过运输和可控液氢循环制冷为超导风机提供稳定的低温环境,大幅降低设备平台的体积和质量,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转换,确保集成系统的可靠运行。该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高温超导风机技术与海上风电制氢技术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离网型海上超导风电制氢一体化系统的关键结构和可行性,提出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能源岛系统规划,探索了多能互补优化配置,为大规模深远海超导风电制氢产业提供共性技术,推动我国风电产业技术升级,助力实现“双碳”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制氢 超导风机 氢储能 能源岛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风电波动平抑模型的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明星 齐先军 +3 位作者 朱晟 张秀路 孙航 陈强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针对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风电波动平抑模型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并构建了用于评估储能配置效果的评价指标。首先建立风电波动平抑优化模型,获得平抑后风电功率序列和混合储能功率序列;其次对混合储能功率序列进... 针对风电场出力的波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两阶段风电波动平抑模型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并构建了用于评估储能配置效果的评价指标。首先建立风电波动平抑优化模型,获得平抑后风电功率序列和混合储能功率序列;其次对混合储能功率序列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根据储能配置成本最小原则并结合储能特点,将混合储能功率合理分配给锂电池和超级电容;然后进行多场景下的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最后构建储能配置效果评价指标。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实现波动平抑的前提下能避免并网风电量变化、提高对原始风电功率的跟随能力,储能配置效果评价指标验证了所提方法在混合储能容量配置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波动平抑优化 储能配置 混合储能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海上风能波动的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量转化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梦杰 刘占斌 +1 位作者 何雅玲 朱曙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为准确揭示海上风能波动性对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先进绝热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考虑风能波动性的海上风电-储能系统热力学模型;接着,提出关键设计参数的设计流程;最后,分析了额定工况与变工况条... 为准确揭示海上风能波动性对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先进绝热水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考虑风能波动性的海上风电-储能系统热力学模型;接着,提出关键设计参数的设计流程;最后,分析了额定工况与变工况条件下储能系统的能量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导热油与空气质量流量之比κ_(o,a)的增加,水下输气管道散热损失与冷油罐散热损失的变化趋势相反,同时存在κ_(o,a)最优值为1.41,使得系统热损失最小,对应的最大系统能量往返效率η_(rt)为60.3%;设计工况下,储热与换热单元的(火用)损失最大,约占总损失的36.6%;稳定风速下,当风速偏离设计基础风速时,压缩机与膨胀机的效率降低,导致η_(rt)降低;扰动风速下,随着扰动风分量最大值v_(d,max)增加,受风机额定风速与切出风速的限制,v_(d,max)对储能系统平均发电功率的影响区域可分为快速增长区、增长减缓区以及降低区,3个区域内的η_(rt)均低于额定稳定工况下的设计值。研究可为水下压缩空气储能与海上风电的集成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压缩空气储能 海上风电 风能波动 能量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蒲晓云 杨靖 +1 位作者 杨兴 宁媛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8,共10页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准确的风电功率预测对于保障电网平稳运行和提升风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风电功率数据的非平稳性和间歇性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分解技术的IZOA-Transformer-BiGRU组合预测模型,以提升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精度和可靠性。首先,采用能量差值法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MD)的子模态数,将具有较强随机波动性的原始风电功率分解为一系列相对平稳的子序列,从而更加充分地提取时序特征。其次,构建Transformer-BiGRU模型,引入多头注意力机制并行处理多个特征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利用BiGRU捕捉时序序列间的前后依赖性,从而提升预测性能。为了进一步优化模型性能,采用融合Singer混沌映射、透镜折射反向学习和单纯形法策略的改进斑马优化算法(IZOA),对Transformer-BiGRU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数、初始学习率、正则化系数和多头注意力头数四个关键超参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IZOA-Transformer-BiGRU对分解后的各子序列进行预测,经过叠加重构得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BiGRU模型相比,所提模型的决定系数提升了5.10%,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以及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了56.17%、54.58%、54.5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预测 变分模态分解 TRANSFORMER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能量差值法 斑马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虚拟电厂合作博弈调度及收益分配策略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铎洋 薛田良 +3 位作者 李艺瀑 涂金童 毕宇豪 王满康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6,共14页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高效聚合容量小、数量多的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随着DER数量的增加,其出力的波动性以及聚合后的收益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提出一种在... 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高效聚合容量小、数量多的分布式能源(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DER)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随着DER数量的增加,其出力的波动性以及聚合后的收益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提出一种在日前电力市场下,多类型DER聚合于VPP的协同博弈调度模型。首先,提出多类型DER聚合于VPP的运营框架。其次,由于风光出力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系统的运行,建立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VMD)和改进的双向多门控长短期记忆(bidirectional multi gated long short-term memory,Bi-MGLSTM)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然后,同类型DER形成联盟,并以售电收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VPP多联盟的合作博弈调度模型,为实现联盟及成员间收益分配的公平性,设计多因素改进shapley值法和基于奇偶循环核仁法的两阶段细化收益分配方案。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风光功率的预测精度,实现VPP内联盟间合作互补运行,保证了多个主体间收益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VPP) 分布式能源(DER) 风光预测 合作博弈 SHAPLEY值 核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电爬坡限幅及频率安全约束的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佳旭 苗世洪 +3 位作者 王廷涛 姚福星 谭昊宇 陈池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6,共12页
近年来,具有强不确定性、弱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保障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爬坡限幅与频率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策... 近年来,具有强不确定性、弱支撑能力的风电机组大规模并网,对新型电力系统的频率安全及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冲击。为保障高比例风电电力系统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出了一种考虑风电爬坡限幅与频率安全约束的电力系统多层级优化调度策略。首先,考虑风电预测误差与风电场并网要求,对相邻调度时段风电爬坡进行几何描述与特征分析。其次,提出日前-日内-实时多阶段风电场站-电力系统级联合调度架构,进一步建立考虑风电爬坡限幅约束的场站级优化调度模型与计及频率安全约束的系统级优化调度模型。最后,基于改进IEEE 39节点系统开展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爬坡限幅约束 频率安全约束 优化调度 储能电站 高比例风电 调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风电并网的热泵储电系统储能过程动态特性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冀 徐润伊 +2 位作者 陈彦奇 沈非凡 黄晟 《电气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9,共12页
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热泵储电系统作为一种以热储为核心的新兴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可通过高效的热电转化实现能量储存与释放以适应风电波动。基于布雷顿循环原理,利用Simulink/Simscape仿真平台,构建应用于... 风力发电的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稳定性构成挑战,热泵储电系统作为一种以热储为核心的新兴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可通过高效的热电转化实现能量储存与释放以适应风电波动。基于布雷顿循环原理,利用Simulink/Simscape仿真平台,构建应用于风电并网的热泵储电系统储能过程的动态仿真模型,分析以转速控制为目标的不同控制策略对热泵储电系统动态响应能力的影响,提出热泵储电系统在风电并网过程中的并网控制策略,研究了在风电输入功率波动时热泵储电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及风电并网过程中的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储能净耗功为10MW的热泵储电系统在采用闭环控制策略时,响应时间更短,输入功率调节深度超过80%;热泵储电系统能够维持并网功率在5MW且波动幅度小于1%,系统净耗功与输入功率残差标准差为2.5W。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布雷顿循环原理的热泵储电系统闭环控制策略,并建立动态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系统在风电并网中优异的动态响应特性,为其在平抑风电并网功率波动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储电系统 动态模型 控制策略 风电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受端电网可信及调峰需求的大型风光储基地运行及规划方法:(一)中长期运行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寅平 王绍德 +2 位作者 孙英云 曹娅玲 冯艳虹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7-557,I0001,I0002,共13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未来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会越来越高,常规基地送电方式已无法适应受端电网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计及受端电网可信和调峰需求的风光储基地中长期运行方式优化方法。在可信容量供应方面,... 随着“双碳”目标的不断推进,未来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会越来越高,常规基地送电方式已无法适应受端电网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该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计及受端电网可信和调峰需求的风光储基地中长期运行方式优化方法。在可信容量供应方面,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全年负荷尖峰时段和每日净负荷最高时段的可信电能供应,并在基地送电中加强了上述两方面的供电能力。在参与受端电网调峰方面,该方法提出了送受风光共用消纳空间的理念,并使用基地储能将基地风光出力转化至受端电网调峰压力最小的时段。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显著提高了大型风光储基地的各项送电收益并降低了弃电量。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基地储能在保供和调峰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更适用于受端电网可信和调峰需求的基地送电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可信容量 深度调峰 送电优化 风光储基地 消纳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