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7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据要素可信流通交易的研究框架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业政 宗兰芳 +2 位作者 杨祖艳 钱洋 孙见山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8-170,共13页
研究和刻画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中的可信保障,是应对数据交易中可信风险挑战、建立数据要素可信生态体系的关键。虽然学术界在该领域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交易的研究框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 研究和刻画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中的可信保障,是应对数据交易中可信风险挑战、建立数据要素可信生态体系的关键。虽然学术界在该领域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数据要素可信流通交易的研究框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按照“可信风险→可信体系→可信机制”路径,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整合,期望构建一个新颖、概括性的研究框架。首先,从多个视角分析数据交易中的可信风险;其次,基于信任理论,提出数据交易的PD CA可信体系,并从实践视角提供实现主体可信、数据可信、合约可信和算法可信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最后,针对数据要素可信流通交易的现实困境,给出未来的研究议题。本文对促进数据要素型企业有效应对可信风险管理的挑战,帮助政府高效构建数据要素可信生态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信流通交易 可信风险 PDCA可信体系 可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政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辉 王溯 董瑜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52,共10页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具有极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一旦取得成功,将带来重大科学范式的转变,对国家的长期创新和经济竞争力会产生深远、革命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外17项、国内3项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计划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自由探索型和应用...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具有极高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一旦取得成功,将带来重大科学范式的转变,对国家的长期创新和经济竞争力会产生深远、革命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国外17项、国内3项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计划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自由探索型和应用导向型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资助的差异。研究发现,自由探索型研究通常采用为期5年的资助周期,以科学家为核心;应用导向型高风险项目资助周期和强度差异较大,表明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类型项目的资助重点和策略不同。高风险高回报研究提案的遴选标准特别强调与传统项目相比更具变革性的想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同行评议和项目经理遴选方式。自由探索型研究的资助机构倾向于采用“宽松型”管理模式,应用导向型研究的资助机构则采取“积极型”管理模式。政府的长期支持和风险容忍是确保研究成功的重要保障,人才评价导向和晋升政策应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革性研究 高风险高回报研究 资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硬岩诱变改性降危增割非爆机械化采掘实践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少锋 石鑫垒 +1 位作者 周子龙 李夕兵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9-997,共19页
以深部硬岩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岩特性智能感知与精准表征困难、深部硬岩矿体原位诱变改性机理不清、深部硬岩矿体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欠缺等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深部硬岩诱变改性降危增割非爆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深部... 以深部硬岩矿体为研究对象,针对矿岩特性智能感知与精准表征困难、深部硬岩矿体原位诱变改性机理不清、深部硬岩矿体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欠缺等三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深部硬岩诱变改性降危增割非爆机械化采掘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深部矿岩力学特性原位智能感知、结构面智能识别与分级方法,揭示深部硬岩矿体原位诱变改性机理,建立深部硬岩矿体机械化破碎与智能调控技术体系,实现深部硬岩矿体力学与结构特性的智能感知、硬岩可切割性的原位诱变改性、硬岩矿体的机械化智能破碎,从而为深部硬岩矿体安全高效采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此外,梳理了深部硬岩矿体非爆机械化采掘理论、技术及装备的发展方向,以便为深部硬岩采掘技术变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开采 深部硬岩 诱变改性 降危增割 机械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问题的系统分析
4
作者 金菊良 常哲 +3 位作者 周亮广 陈梦璐 吴成国 崔毅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18,共7页
从流域水资源安全风险传导过程角度,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系统、水资源安全风险系统、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等基本概念,提出了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的概念体系。水资源安全风险系统具有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关系结构特征,涵盖水资源安全致险因... 从流域水资源安全风险传导过程角度,系统分析了水资源安全系统、水资源安全风险系统、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等基本概念,提出了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的概念体系。水资源安全风险系统具有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关系结构特征,涵盖水资源安全致险因子的危险性、承险体的脆弱性、孕险环境的孕险性、抗险措施的抗险性和水资源安全损失风险五要素关系,揭示了在流域特定孕险性和抗险性条件下,由致险因子危险性作为系统输入,经承险体脆弱性作为系统转换,到承险体水资源安全损失风险作为系统输出的水资源安全风险要素关系传导机理,阐述了由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对象集、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测度方法、定性指标定量化方法、单指标评价方法、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综合评价指标确定方法组成的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方法论。由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的概念体系、风险传导机理及风险评价方法论共同构成的理论框架,形成了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的初步理论基础,该理论框架在其他资源环境系统的风险评价中也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安全风险评价 风险传导 水资源安全风险系统 风险要素关系传导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下黄土体灾变机制与滑坡风险防控
5
作者 范文 邓龙胜 +8 位作者 于渤 魏亚妮 梁鑫 魏心声 于宁宇 苑伟娜 梁佳宇 宋宇飞 张宝庆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5-312,F0002,共2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降雨下的黄土滑坡出现3个新特点:点多面广危害大、突发性强监测难、链生性强防控难。同时,黄土体灾变过程也发生新的变化:水文响应速度加快、渗流模...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极端降雨事件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端降雨下的黄土滑坡出现3个新特点:点多面广危害大、突发性强监测难、链生性强防控难。同时,黄土体灾变过程也发生新的变化:水文响应速度加快、渗流模式显著变化;水-土相互作用加速、黄土体损伤劣化加剧;灾害防控从单一灾害向系统性防御转变。这给黄土滑坡灾害评价和防控带来很多新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黄土体多尺度灾变演化机理及风险演进机制,开展黄土地质灾害“区域-流域-斜坡”多尺度协同预警与风险防控,以应对极端降雨下黄土高原灾害新形势。系统梳理了黄土高原极端降雨规律、降雨作用下坡面流和坡体入渗规律、极端天气斜坡破坏模式、灾变力学机制和风险防控技术等方向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团队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算法等方法得到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原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极端降雨 灾变力学 风险防控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文物库房温湿度评价指标适用性对比
6
作者 闫智培 任珊珊 +1 位作者 田周玲 张楠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5,共9页
科学有效评价历史温湿度对文物的影响是优化库房温湿度设定策略、平衡文物预防性保护效果和可持续性的基础。目前较先进的定量评价温湿度对有机质文物化学降解风险影响的指标为寿命系数和保存指数,定量评价温湿度对有机质文物发生机械... 科学有效评价历史温湿度对文物的影响是优化库房温湿度设定策略、平衡文物预防性保护效果和可持续性的基础。目前较先进的定量评价温湿度对有机质文物化学降解风险影响的指标为寿命系数和保存指数,定量评价温湿度对有机质文物发生机械损伤风险影响的指标为平衡含水率和响应湿度。本研究通过分析上述指标对29间温湿度特点各异库房的实际历史温湿度的反映情况,探究了这些指标用于有机质文物库房历史温湿度评价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寿命系数适用于评价单一介质库房中有机质文物的化学降解风险;保存指数更适合评价混合介质库房中脆弱有机质文物的通用化学降解风险;平衡含水率是一种通用型有机质文物机械损伤风险评价指标;响应湿度适用于评价已经适应其历史温湿度环境的有机质文物发生机械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库房 温度 相对湿度 风险评价 化学降解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机制研究——以天津“四朵云”数字健共体为例
7
作者 冶芸 刘恬恬 郑志峰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40,共4页
天津市“四朵云”数字健共体解决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医疗服务可及性差、诊疗费用高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形成了一核多元的责任分担机制、去中心化的动态风险共担机制、共建共享的激励协同机制。三大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数字健共... 天津市“四朵云”数字健共体解决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难、医疗服务可及性差、诊疗费用高的“不可能三角”难题,形成了一核多元的责任分担机制、去中心化的动态风险共担机制、共建共享的激励协同机制。三大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数字健共体的有效运作,为数字赋能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健共体 基层医疗体系建设 责任分担机制 风险共担机制 激励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德市城南社区岩溶地面塌陷机制与灾害风险评估
8
作者 王恒 姚宜娟 +2 位作者 赵魁 陈余道 覃佳肖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2-644,共13页
岩溶地面塌陷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不均一性等特点。英德城区突发大规模地面塌陷,灾害严重。综合调查和分析表明,区内上覆松散沉积物和下伏岩溶洞穴是集中地面塌陷的物质基础,北江水位波动及地下水抽提引起的潜蚀... 岩溶地面塌陷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不均一性等特点。英德城区突发大规模地面塌陷,灾害严重。综合调查和分析表明,区内上覆松散沉积物和下伏岩溶洞穴是集中地面塌陷的物质基础,北江水位波动及地下水抽提引起的潜蚀和真空吸蚀水动力作用,以及污水渗漏引起的化学溶蚀作用是塌陷形成的主要机制。文章选取8个易发性指标和2个易损性指标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风险综合指数模型,对研究区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污水处理厂-水泥厂一带,占研究区面积70.83%;中风险区主要分布研究区西北角,占研究区面积29.17%。建议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管理,以及地表污水防渗措施,以防御该区地面塌陷灾害,降低致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形成机制 易发性 易损性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生产环节减损的现实挑战与长效机制研究
9
作者 曾福生 欧雪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0,共7页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背景下,做好粮食生产环节减损是巩固粮食安全的重要步骤。从生产环节损耗情况来看,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其中水稻在育秧和播种环节的损耗大于小麦和玉米...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背景下,做好粮食生产环节减损是巩固粮食安全的重要步骤。从生产环节损耗情况来看,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耗,其中水稻在育秧和播种环节的损耗大于小麦和玉米,在收获环节小麦的损耗最高。当前,促进粮食生产环节减损面临着耕地和水资源约束的资源挑战、小农生产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经营挑战、农业科技支撑不强的技术挑战,以及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的风险挑战。为此,应遵循政府主导、科技支撑和农户参与的治理思路,从财政投入、技术创新、部门协作、监督考核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构建起粮食生产环节减损的长效机制,为端牢中国饭碗提供可持续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全链条减损 风险挑战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表基底环境对内涝风险的影响机制分析——以沈阳市建成区为例
10
作者 曹晓妍 王曦 +1 位作者 初亚奇 石铁矛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7,共6页
城市的扩张建设会影响自然水文循环,极端化气候造成建成环境的内涝现象逐年增多。剖析城市建设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内在耦合联系,揭示城市建成环境的内涝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填补多学科支撑下城市防涝规划中理论空缺的重要环节。本... 城市的扩张建设会影响自然水文循环,极端化气候造成建成环境的内涝现象逐年增多。剖析城市建设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内在耦合联系,揭示城市建成环境的内涝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填补多学科支撑下城市防涝规划中理论空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沈阳市建成区为例,系统研究了城市地表基底环境对内涝风险的影响机制。通过对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水体比例、不透水面比例、林型分布、高差分布、客土分布、地下建设分布及排涝设施标准等地表基底环境因素进行详细统计,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量化各因素的权重系数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排涝设施标准是内涝风险强度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硬化比例和地下建设分布对内涝风险强度具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余因子则由于干扰因素过多并不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成环境 地表基底环境 内涝风险强度 影响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与处置研究
11
作者 滕立 肖明娟 马红岩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34,共3页
本文通过对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的风险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档案开放利用的风险主要由技术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利用风险和制度环境风险构成,且具有潜在性、客观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对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建... 本文通过对档案开放利用过程中的风险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档案开放利用的风险主要由技术风险、信息泄露风险、利用风险和制度环境风险构成,且具有潜在性、客观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对此,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以开放档案再审核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包括档案利用投诉与反馈制度、档案召回制度和法规政策评估制度,对已开放档案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与损害控制;二是要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包括加强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保障、人员培训,以尽可能防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开放 档案利用 安全风险 召回制度 档案审核 评估制度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与展望
12
作者 朱勇辉 李梦雨 +5 位作者 栾华龙 渠庚 元媛 吴巍巍 葛建忠 GUO Jun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增强、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多重影响下,河口海岸地区遭受极端洪潮破坏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河口海岸堤防安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多变、灾害成因多样,且相关作用过程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导致河口海岸堤... 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增强、气候变化及海平面上升的多重影响下,河口海岸地区遭受极端洪潮破坏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河口海岸堤防安全。河口海岸地区动力条件复杂多变、灾害成因多样,且相关作用过程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导致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灾害预报预警难度高。围绕河口海岸堤防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的国际科学研究热点和国家防灾减灾的重大战略需求,梳理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及展望。相关研究的突破可服务于河口海岸地区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为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海岸堤防安全 复合致灾因子 洪潮灾害链演化机理 堤防灾变响应机制 堤防安全风险评估 堤防安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化工园区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
13
作者 袁亮 肖文东 +3 位作者 蒋洋 赵军 梅晶 张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0-374,380,共6页
以双重预防机制中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2大主体,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的流程架构。通过PyQt5设计了一种针对化工园区的双重预防机制系统。通过整合风险点识别与登记、风险点清单管理、隐患填报以及隐患清单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实... 以双重预防机制中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为2大主体,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的流程架构。通过PyQt5设计了一种针对化工园区的双重预防机制系统。通过整合风险点识别与登记、风险点清单管理、隐患填报以及隐患清单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实现了全面且简便的风险和隐患管理,实现了化工企业对安全管理的多样化生产要求。与传统的预防系统相比,本系统具有操作简便、功能全面、高效处理和安全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预防机制 风险分级 隐患排查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隧道时滞型突水突泥机理及防控措施研究
14
作者 林之恒 张广泽 袁东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1,共5页
研究目的:随着西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不断推进,山岭隧道施工面临突水突泥问题越发频繁严重,其中具有显著突发性与时滞型特征的突涌灾害因发灾时空不确定性,成为施工安全管控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山岭隧道发生的时滞型突... 研究目的:随着西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不断推进,山岭隧道施工面临突水突泥问题越发频繁严重,其中具有显著突发性与时滞型特征的突涌灾害因发灾时空不确定性,成为施工安全管控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近年来山岭隧道发生的时滞型突水突泥灾害事件的孕灾环境和过程机理,提出时滞型突水突泥的定义、分类、探测与预报技术,以期指导现场施工风险判识和防控,形成一套成熟可靠的防控技术。研究结论:(1)结合时滞型突水突泥时空特征,可划分为涌水-管涌型、流土-塌方型和复合型三大类;(2)时滞型突水突泥诱发地段通常表现为地表负地形、构造破碎带、物探低阻异常区、最大主应力与负地形或构造呈小夹角的孕灾环境特征;(3)基于围岩破碎程度、出水状态、初支施作情况和施工掉块或塌方影响因素,建立了时滞型突水突泥风险发生等级及概率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将时滞型突水突泥风险发生等级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4)时滞型突水突泥风险防控应按照“宁强勿弱,一次通过”原则,通过加大探测范围、长距离提前泄水降压、提前分级强化施工措施和分级控制减小灾变风险;(5)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复杂地质环境下时滞型突水突泥预测和防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时滞型突水突泥 过程机制 孕灾环境 风险判识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卖骑手交通事故风险承担机制的博弈分析与改进
15
作者 冯博 刘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4-20,共7页
为有效配置外卖骑手交通事故风险,减少外卖骑手配送途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外卖骑手和外卖平台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分析外卖骑手与外卖平台围绕“谁承担交通事故风险”展开的博弈,并结合博弈分析结果,对我国外卖骑手... 为有效配置外卖骑手交通事故风险,减少外卖骑手配送途中的交通安全事故,构建博弈模型,研究外卖骑手和外卖平台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入分析外卖骑手与外卖平台围绕“谁承担交通事故风险”展开的博弈,并结合博弈分析结果,对我国外卖骑手交通事故责任的法律规定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如果外卖骑手承担交通事故风险的预期损失小于外卖平台承担交通事故风险的预期损失,外卖平台不会承担交通事故风险,外卖骑手被迫承担交通事故风险;如果外卖骑手承担交通事故风险的预期损失大于外卖平台承担交通事故风险的预期损失,外卖平台会承担交通事故风险;如果外卖骑手承担交通事故风险的预期损失与外卖平台承担交通事故风险的预期损失均较大且前者与后者相差较大,外卖平台应对交通事故风险的行动不利于外卖骑手福利、社会总福利,此时法律为实现外卖骑手福利最大化、社会总福利最大化,应规定工资水平较低的外卖平台承担骑手交通事故责任,工资水平较高平台的外卖骑手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卖骑手 交通事故风险 承担机制 外卖平台 博弈模型 交通事故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长选拔方式与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管理
16
作者 孙光国 胡媛媛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3-124,共12页
借助手工收集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履历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董事长选拔机制对投融资期限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外部调任董事长,内部选拔董事长通过优化债权人信息甄别效率、强化管理层风险承担意愿,显著提升了企业长期投资对... 借助手工收集的国有企业董事长履历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了董事长选拔机制对投融资期限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外部调任董事长,内部选拔董事长通过优化债权人信息甄别效率、强化管理层风险承担意愿,显著提升了企业长期投资对短期债务的敏感性。通过动机检验发现,这种敏感性增强本质上是内部选拔董事长主动实施债务成本管理策略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强化外部监督和完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内部选拔董事长的敏感性增强效应。本文为国有企业董事长选拔机制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动态财务决策这一全新视角,更为完善国有企业领导梯队建设、优化选任制度与配套监督体系提供了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董事长选拔方式 投融资期限管理 信息不对称 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舆论情感识别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17
作者 王敏 汪旭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5-119,共5页
为提高舆情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相结合的舆情感知模型。该方法通过结合BiLSTM的双向建模能力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聚焦能力,精准捕捉舆论数据中的情感波动和上下文语义特征,从而... 为提高舆情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与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相结合的舆情感知模型。该方法通过结合BiLSTM的双向建模能力与注意力机制的特征聚焦能力,精准捕捉舆论数据中的情感波动和上下文语义特征,从而提升舆情风险的预测精度。同时以“高考冒名顶替”事件为样本,展开网络舆论数据分析。通过与ELM、随机森林、决策树、LSTM、BiGRU和BiLSTM等多种主流算法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算法设计中,注意力机制的引入有效地提升了模型在长文本情感分类中的表现,能够精确捕捉情感变化的关键节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出舆情风险,准确率达到94.87%,相比于表现最优的BiGRU算法提高了约5.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风险预测 情感识别 自然语言处理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文本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化治理:运作机理、实践悖论与风险规避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鹏 王向清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9,共8页
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乡村数字化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化治理具有多重实施路径,通过“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与“技术的现代化”,立体构成赋能进程的运作机理。... 作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乡村数字化治理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化治理具有多重实施路径,通过“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治理的现代化”与“技术的现代化”,立体构成赋能进程的运作机理。在赋能过程中所呈现的实践悖论具体表征为乡村数字化治理需求显现脱节情形、乡村建设基础设施伴生缺失风险、乡村数字化治理专业人才短缺、乡村数字化治理泛起内源动力不足、城乡之间数字鸿沟愈加凸显等客观现象,从而阻滞了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实践进程。为消解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偏差,应实现治理内容的有效融合与治理需求的有效对接,助推数字设施的广泛普及与乡村资源的充分开发,推动专业人才的重点培育与治理主体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促进内源动力的有效激活与公共合作精神的最终形成,提升新质技术的发展水平与赋能发展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乡村数字化治理 运作机理 实践悖论 风险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分布特征的影响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卞雯茹 王东红 +4 位作者 杜川 刘权震 谢咏昌 林利华 梁文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5-695,共11页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 为探讨农业机械化作业活动可能导致的多环芳烃(PAHs)在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问题,本研究于2022—2023年在我国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期的土壤开展样品采集,应用加压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技术,对16种优先控制的PAH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成熟期,农田土壤中Σ_(16)PAHs含量高于作物生长期,均值达到218.26μg·kg^(-1),但与国内其他商品粮种植基地相比处于偏低水平;对采样点所在的农田区域依据种植规模进行划分后发现,大规模耕种区域平均Σ_(16)PAHs含量在成熟期高于小规模耕种区域;同分异构比值法分析表明,成熟期大规模耕种区域土壤中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生物质燃烧和石油源,而小规模耕种区域的PAHs主要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进一步说明农田土壤中PAHs的来源可能与农业机械化作业有关;对比成熟期不同农场区域的农田土壤发现,友谊农场农田土壤中平均Σ_(16)PAHs含量要低于兴凯湖农场,推测可能是不同农场机械化水平的差异造成的。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对不同耕种区域内的苯并[a]芘(BaP)开展风险评估,大规模与小规模耕种区域内BaP低于风险筛选值,说明该研究区域内农田土壤污染风险较低。同时,应用效应区间中低值法,对成熟期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发现农田土壤中PAHs尚未对环境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但不同耕种规模农田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值存在差异,大规模耕种区域农田土壤中芴(Flu)和菲(Phe)的生态风险值分别已达到效应区间低值(ERL)的35.42%和16.56%,比小规模耕种区域高出10.43个和7.4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对三江平原农田土壤PAHs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存在影响,对于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作业的农田土壤中的PAHs污染需要予以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作业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评价 三江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风投机制构建:双边冒险精神耦合增强耐心资本制度效应的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蓉娜 白景坤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6,共13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耐心资本”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风险投资作为与科技创新最适配的科技金融工具,急需新理念指引下的路径与机制创新。从耐心资本逻辑与科技创新的本质出发,将激励冒险意愿作为构建科技...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耐心资本”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风险投资作为与科技创新最适配的科技金融工具,急需新理念指引下的路径与机制创新。从耐心资本逻辑与科技创新的本质出发,将激励冒险意愿作为构建科技风投机制的起点,构念了“双边冒险精神耦合”;以此作为案例扎根的特定情境,以5家中国科技风险企业为研究对象,揭示出激励科技方与风投方积极投入科技创新的要素;归纳出“跨时平衡”是耦合效应的特定性实现方式,是科技风投机制激励效应的作用机理;构建了“7性”统一的科技风投机制模型,以刻画双方冒险精神催生科技创新的路径与系统。通过解析科技创新效应的根性原因与特定的双边公平方式,为中国科技风险企业治理及“壮大耐心资本”的制度取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风投机制 科技风险企业 双边冒险精神耦合 跨时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