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冬作物栽培对百色黑鲤稻鱼复合种养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何兴农 梁凤梅 +2 位作者 廖东发 黄钰叶 蒙兰丽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9期31-37,共7页
[目的]探索秋冬作物+百色黑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这种稻鱼复合种养轮作技术模式的可行性,以推进农业高效健康发展。[方法]开展不同冬田开发利用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Ⅰ组和Ⅱ组均为秋冬作物+稻鱼种养,对照Ⅲ组(冬田养鱼+稻鱼)和... [目的]探索秋冬作物+百色黑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这种稻鱼复合种养轮作技术模式的可行性,以推进农业高效健康发展。[方法]开展不同冬田开发利用模式的生产试验,试验Ⅰ组和Ⅱ组均为秋冬作物+稻鱼种养,对照Ⅲ组(冬田养鱼+稻鱼)和对照Ⅳ组(冬田闲置+稻鱼),对比不同试验组百色黑鲤的产量、单位纯收益、产出比等指标;通过调查统计评价2021—2024年不同稻鱼复合种养模式的实际种养面积以及鱼病防治效果。[结果]不同的冬田开发方式对百色黑鲤稻鱼复合种养效益有不同影响,2023年试验Ⅰ组、对照Ⅲ组和对照Ⅳ组各组的单位产量、单位纯收益、产出比依次为:919.5、754.2、850.5 kg/hm^(2),6.5万、5.22万、5.98万元/hm^(2),8.55、7.44、8.29;试验Ⅰ组产出比最佳。近4年稻鱼轮作模式(秋冬作物+稻鱼、冬田闲置+稻鱼)的养殖面积持续扩大,且鱼病致死率(2024年分别为1.8%、1.5%)远低于传统稻鱼连作种养模式(2024年8.6%)。[结论]利用秋冬作物栽培田开展稻鱼复合种养可以有效提高稻鱼种养效益,轮作的稻鱼种养模式对养殖病害防治有显著效果,可以促进农业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冬作物 百色黑鲤 稻鱼种养 旱水轮作 鱼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锦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41
2
作者 林鑫 毛述宏 +2 位作者 杨阳 林仕梅 罗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60-1865,共6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锦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75、150和225 mg/kg的天蚕素抗菌肽,配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质32%)等能(总能14.8 MJ/kg)的试验饲料,并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10.3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对锦鲤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75、150和225 mg/kg的天蚕素抗菌肽,配制成4种等氮(粗蛋白质32%)等能(总能14.8 MJ/kg)的试验饲料,并分别饲喂平均体重为(10.30±0.01)g的锦鲤8周。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结果表明:150 mg/kg组锦鲤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25 mg/kg组(P<0.05),而与75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锦鲤的饲料系数(FCR)、蛋白质效率(PER)和摄食量(FI)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25 mg/kg组锦鲤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75 mg/kg组(P<0.05),与150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锦鲤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用维氏气单胞菌攻毒后,各抗菌肽添加组锦鲤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抗菌肽可以增强锦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进而促进其生长;锦鲤饲料中天蚕素抗菌肽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锦鲤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力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荧光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18
3
作者 沈晓静 胡秀彩 +4 位作者 兰云 李雪 朱爱华 张培 吕爱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43-446,共4页
对锦鲤赤皮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自患病锦鲤心脏、皮肤病变组织中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KC-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gyrB基因克隆测序以及构建发育进化树分析,测序结果获得该菌株的16SrRNA、gyrB基因片段大小... 对锦鲤赤皮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自患病锦鲤心脏、皮肤病变组织中离到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KC-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gyrB基因克隆测序以及构建发育进化树分析,测序结果获得该菌株的16SrRNA、gyrB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501bp、1215bp,与荧光假单胞菌标准菌株LMG5831的16SrRNA序列同源性为99.87%,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KC-1菌株与荧光假单胞菌(登录号:GU198110)的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类为一支,最终鉴定KC-1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KC-1菌株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乙基西梭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哌酮、四环素等8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24种抗生素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荧光假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殷海成 赵红月 +1 位作者 黄进 贾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59-1567,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平均体重为(35.36±0.46)g的黄河鲤1 920尾,随机分为8组(Ⅰ~Ⅷ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Ⅰ~Ⅳ组为注射抗原的免疫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选择初始平均体重为(35.36±0.46)g的黄河鲤1 920尾,随机分为8组(Ⅰ~Ⅷ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Ⅰ~Ⅳ组为注射抗原的免疫组,Ⅴ~Ⅷ组为注射无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试验饲料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添加量分别为0(Ⅰ、Ⅴ组)、1.5×1011(Ⅱ、Ⅵ组)、3.0×1011(Ⅲ、Ⅶ组)、4.5×1011CFU/kg(Ⅳ、Ⅷ组)。各组试验鱼在投喂试验饲料28 d后,改喂基础饲料28 d。于免疫后第7、14、21、28、35、42天测定各组试验鱼的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抗体效价。于免疫后第42天采用嗜水气单孢菌对各组试验鱼进行攻毒,14 d后统计各组的死亡率,计算免疫保护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Ⅲ组黄河鲤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其几何平均值为486.7;其次是Ⅳ组,为372.6;再次是Ⅱ组,为234.6;而Ⅰ组最低,为192.8。免疫组黄河鲤均获得了一定的免疫保护率,以枯草芽孢杆菌添加量为4.5×1011CFU/kg时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提高免疫和未免疫黄河鲤的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建议添加量为3.0×1011~4.5×1011 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黄河鲤 抗原 免疫功能 抗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锦鲤疱疹病毒体外培养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瑶佳 涂尊方 +5 位作者 税斐 阳瑞雪 汪开毓 耿毅 黄小丽 欧阳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4,共5页
【目的】证实温度对锦鲤疱疹病毒CyHV-3体外增殖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yHV-3-EGFP病毒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病毒滴度,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体外增殖,研究病毒的热稳定性、以及温度对病毒的体外培养和体内... 【目的】证实温度对锦鲤疱疹病毒CyHV-3体外增殖和致病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yHV-3-EGFP病毒株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病毒滴度,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体外增殖,研究病毒的热稳定性、以及温度对病毒的体外培养和体内致病性的影响。【结果】CyHV-3在4~36℃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温度超过36℃后,病毒活力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50℃时病毒活力完全丧失。感染温度对CyHV-3病毒活力影响不大,高温(37℃)和低温(4℃)时病毒都具有感染能力。但是,孵育温度明显影响病毒活力,温度高于30℃时,CyHV-3的增殖能力减退甚至消失。鲤鱼感染CyHV-3病毒后,低温组(15℃)的死亡率为26.67%,常温组(25℃)的死亡率为73.33%,高温组(30℃)和对照组的死亡率均为0。【结论】证实了CyHV-3病毒在低温下能够增殖并且具有致病性,解释了近年来锦鲤疱疹病毒(KHVD)的暴发及流行不再受限于春秋季节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Ⅲ型 鲤鱼 锦鲤疱疹病毒病 温度 致病性 增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酸铬对锦鲤生长、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冯彬彬 崔培 +2 位作者 王景倩 尤宏争 白东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4-549,共6页
为研究饲料中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18"0.38)g的锦鲤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葡萄糖酸... 为研究饲料中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18"0.38)g的锦鲤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葡萄糖酸铬的试验饲料,其中Cr3+含量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饲料)。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 mg/kg时,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添加葡萄糖酸铬能显著提高锦鲤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P<0.05),血糖(GLU)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1.6 mg/kg时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0.4 mg/kg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超过0.8 mg/kg时TG和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锦鲤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均随葡萄糖酸铬添加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4、0.8、1.6 mg/kg葡萄糖酸铬添加组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超过0.4 mg/kg时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能促进锦鲤生长,降低血糖含量,提高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为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锦鲤饲料中最适Cr3+含量为0.24 mg/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葡萄糖酸铬 生长 血液生化指标 肝胰脏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锦鲤体表溃疡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曲明志 潘连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9,共6页
为临床诊断和防治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皮肤溃疡病,采用病理解剖方法对患病锦鲤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试验用患病锦鲤取自上海市朝阳锦鲤养殖场发病池塘,确定病鱼10尾(编号1-10),取每条病鱼的组织进行病理解剖、石蜡切片、... 为临床诊断和防治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皮肤溃疡病,采用病理解剖方法对患病锦鲤进行临床观察和组织病理学分析,试验用患病锦鲤取自上海市朝阳锦鲤养殖场发病池塘,确定病鱼10尾(编号1-10),取每条病鱼的组织进行病理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结果表明:患病锦鲤体表溃疡病处的病灶组织出现严重淤血、炎性细胞浸润并聚集、肌束溶解和坏死等典型病理表现;体表溃疡病是由致病菌局部感染所致,并未全身性感染,10尾病料的脾组织均表现出血管扩张、管壁增厚、血管周围的实质组织凝固变性,伴有红细胞坏死和凝固变性区域内部分组织坏死等较为一致的病理特征,可以诊断为血液中有毒物质引起的脾组织病变,导致脾功能低下;肝胰组织和肾组织较脾组织病变相对较轻;肠、心、鳃、头肾组织等基本正常。研究表明,本病例全部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凝固变性、肝组织淤血、肾组织间质充血及其组织中血管扩张、管壁增厚的病理变化,这与体表溃疡病变无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皮肤溃疡病 脾凝固变性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晨 刘倩 +6 位作者 顾宪明 何川 黄文 陈燕 汤理思 刘鑫 王文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0-415,共6页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初始体质量为195.88 g±0.98 g)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并与日本优质锦鲤商品饲料进行增重和增色效果对比,进行了增重和增色两部分试验,其中增重部分以三色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添加剂组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初始体质量为195.88 g±0.98 g)生长和体色的影响,并与日本优质锦鲤商品饲料进行增重和增色效果对比,进行了增重和增色两部分试验,其中增重部分以三色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增重饲料与商品增重饲料对其生长的影响,增色部分以红白锦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试验对比饲料、试验增色饲料和商品增色饲料对其体色的影响,各组均设3个重复,试验周期为60 d,每隔15 d测定锦鲤的生长和体色指标。结果表明:添加L-肉碱、血球蛋白粉、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三色锦鲤的促生长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饲料具有更低的饲料系数;添加虾青素、螺旋藻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试验饲料对红白锦鲤体色的增艳效果与商品增色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投喂两种试验增色料和商品增色料的锦鲤体表各部位对色素的沉积程度相似。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添加剂组合的两种试验饲料与日本优质锦鲤饲料的功效水平相当,能够分别满足对锦鲤快速增重和增色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饲料 生长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肠道不同部位菌群组成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孙中石 范艳蕊 +4 位作者 吕爱军 胡秀彩 石洪玥 陈丽梅 孙敬锋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83-490,共8页
【目的】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koi)肠道的菌群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锦鲤肠道菌群的功能及肠道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的分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锦鲤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道细菌,通过传统培养技术,采用细菌微量生化鉴定... 【目的】研究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koi)肠道的菌群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锦鲤肠道菌群的功能及肠道不同部位的生理功能的分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锦鲤前肠、中肠和后肠的肠道细菌,通过传统培养技术,采用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对肠道细菌进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别提取3个肠段的肠道菌群基因组DNA,进一步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3个肠段的菌群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结果】前肠、中肠和后肠样本测序后分别得到48659、47013和47819条有效序列,按97%相似性水平划分OTU后,分别得到1555、1294和1423个OUTs。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后肠菌群样本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最高。在门水平上,前肠、中肠和后肠丰度最高的5个菌门均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推测这些菌门是锦鲤肠道的核心细菌类群,但各菌门在不同部位的相对丰度有差异。构建的物种丰度热图显示相对丰度最高的前10类菌属相同,但某些菌属在肠道不同部位的相对丰度有较大差异,如代尔夫特菌属(Delft)、弓形菌属(Toxoplasma)。UniFrac分析显示中肠和后肠的肠道菌群聚为一支,表明这2个部位菌群组成结构相似度较高。【结论】锦鲤肠道不同部位具有独特的菌群结构,可能会影响肠道不同部位功能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肠道菌群 多样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和槟榔制剂浸泡对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鳃及鳃丝组织病变的影响
10
作者 马娇娇 许斌 +4 位作者 韦永春 曹鑫盛 张震 张其杰 陈成勋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在水温(28.5±1.0)℃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45.00±3.00)g的锦鲤(Cyprinus carpio)放入780 mm×575mm×467 mm(实际加水110 L)的养殖箱中,采用槟榔(Areca catechu L.)和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1∶1混合制剂粉碎后无... 在水温(28.5±1.0)℃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45.00±3.00)g的锦鲤(Cyprinus carpio)放入780 mm×575mm×467 mm(实际加水110 L)的养殖箱中,采用槟榔(Areca catechu L.)和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1∶1混合制剂粉碎后无纺布挂袋药浴,浸泡浓度分别为0 mg·L^(-1)(对照组)、6.25 mg·L^(-1)(A组)、12.5 mg·L^(-1)(B组)、125mg·L^(-1)(C组)和250 mg·L^(-1)(D组)。试验开始的第0 d、3 d、6 d、9 d、12 d和15 d随机取出3尾鱼测定血清中C3a、C5aR、PGE2、PGF-2a、LZM和IL-6含量及鳃部表观变化,研究这两种中草药浸泡对锦鲤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活性、鳃及鳃丝组织病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天中,浸泡组C3a、PGE2、PGF-2a和LZM含量显著上升(P<0.05),C5aR和IL-6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同浓度的C3a、C5aR、PGE2、PGF-2a、LZM和IL-6的含量随浸泡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其中D组中含量变化最大。切片显示,在试验第0 d,鱼的鳃丝正常,无病变。在试验第9 d,各浸泡组鳃丝末端均无血细胞增多导致的膨大现象,炎症细胞未增多;而对照组鳃丝红肿溃烂。由此可见,此中药配方在适量范围内可以调节锦鲤体内的炎性因子,增强非特异性免疫。浸泡浓度250 mg·L^(-1)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疾病预防 青蒿槟榔碱混合制剂 非特异性免疫因子 鳃丝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人工感染锦鲤攻毒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花麒 欧阳敏 +2 位作者 田飞焱 刘文珍 徐节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89,I0007,共5页
为了研究鲤科鱼类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的病理变化,试验通过使用本中心实验室采集和保藏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株(JX14-012)对养殖的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然后对对照组和试验... 为了研究鲤科鱼类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的病理变化,试验通过使用本中心实验室采集和保藏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株(JX14-012)对养殖的锦鲤(Cyprinus carpio koi)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然后对对照组和试验组锦鲤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呈阳性,即已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对照组呈阴性;对试验组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发现肝胰脏、肾脏受到严重损害导致功能不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发现,脑、鳃、肝胰脏、脾脏、肾脏、肌肉各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表明JX14-012病毒株对锦鲤进行攻毒能够使试验组锦鲤致病,该毒株感染锦鲤后可在其体内复制、增殖,且对锦鲤有一定的致病力。其表现出来的症状对进一步掌握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病,及时诊断其危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感染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病 锦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流行特点、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子鹏 曲木 +2 位作者 刘艳 运永光 翟胜利 《饲料博览》 CAS 2022年第1期40-43,共4页
锦鲤疱疹病毒病是一种易侵害鲤科鱼类的疫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致死率高的特点,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曾暴发,对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综合预防为主。文章综述... 锦鲤疱疹病毒病是一种易侵害鲤科鱼类的疫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快、致死率高的特点,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曾暴发,对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且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以综合预防为主。文章综述了锦鲤疱疹病毒病的流行情况、危害及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以期为养殖者提供一些应对思路,从而降低养殖损失,促进渔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疱疹病毒病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河北省鲤浮肿病调查报告
13
作者 刘晓丽 薛政 +5 位作者 田洋 张凤贤 蒋红艳 杨蕾 王凤敏 李全振 《河北渔业》 2021年第12期9-11,共3页
2021年对河北省鲤浮肿病发病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比2017—2020年调查数据,分析得出,CEVD在河北省发病情况仍较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较大;区域性发病仍具有连续性;因引种等原因造成点状发病有扩散趋势,应引起养殖... 2021年对河北省鲤浮肿病发病及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比2017—2020年调查数据,分析得出,CEVD在河北省发病情况仍较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较大;区域性发病仍具有连续性;因引种等原因造成点状发病有扩散趋势,应引起养殖单位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浮肿病(carp edema virus disease CEVD) 鲤(cyprinus carpio)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