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 |
刘长兴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2
|
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规范的审思与完善——以《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为中心 |
王秀卫
王宗涛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海岸带保护纳入生态环境法典的理论逻辑与规范构造 |
刘卫先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生态环境法典视域下“环境污染”概念的反思与重构 |
黄锡生
冯春阳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中国环境法价值的生成逻辑与体系建构 |
刘超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命题 |
吕忠梅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8
|
|
7
|
环境政策融入生态环境法典及其合宪性控制 |
李雷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 |
孙佑海
|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9
|
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立法的逻辑与进路 |
胡锋
|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10
|
生态环境法典的严格责任条款设置 |
毛彦君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
1
|
|
11
|
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背景下构建“以竹代塑”法律保障的路径 |
刘贺鑫
|
《世界竹藤通讯》
|
2025 |
1
|
|
12
|
论生态环境法典中的生态安全价值及其表达 |
张思茵
|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3
|
脱虚向实: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空间形塑与法制进阶 |
孟庆瑜
王耀华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碳中和目标的法律性质及立法进路 |
陈贻健
|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法治意蕴与法典表达 |
王楠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6
|
环保信用制度的范式转型:法理阐释与演进逻辑 |
吕健豪
安鑫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25 |
0 |
|
17
|
以中国话语在生态环境法典中确认环境权 |
吕忠梅
|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2
|
|
18
|
生态环境修复制度法典化的法理分析与规范设计 |
李挚萍
梁树森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1
|
|
19
|
生态环境法典的罪刑条款设置 |
张明楷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6
|
|
20
|
环境法立法目的再探讨——兼及生态环境法典立法目的条款的表述 |
郭延军
|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