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LFY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汤青林 王志敏 +2 位作者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7-22,共6页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560、1239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87%、86%、87%。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 以甘蓝ZQ启动抽薹的茎尖为材料,分别提取DNA和RNA,以两对引物扩增并序列拼接得到甘蓝LFYZQ基因DNA序列和cDNA完整编码区,长度分别为2560、1239bp,与花椰菜、拟南芥、芥菜和萝卜同源性分别达到91%、87%、86%、87%。该基因含有3个外显子(452、394、393bp)和2个内含子(514、807bp),共编码412个氨基酸,内含子剪接位点均符合经典GT-AG法则。将LFYZQ与网上公布的12种十字花科植物LFY氨基酸序列按分子进化分成两类:甘蓝LFYZQ与花椰菜以及Jonopsidium属植物Jonopsidium acaule这3个分为一类;其余10种植物分为第二大类。LFYZQ蛋白分子量为46kD,是一个不稳定的疏水蛋白,存在N-十四(烷)酰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酰胺化位点共4种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lFY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心cDNA-AFLP分析体系的优化与建立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旭峰 王恒 +1 位作者 黄敏 雷建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6-300,共5页
以菜心的顶端分生组织为试材,对影响菜心cDNA-AFLP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于菜心转录组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体系。结果表明:Trizol法适用于菜心总RNA提取;SMART双链cDNA合成法效率较高,其中第二链cDNA合成的最佳循环数... 以菜心的顶端分生组织为试材,对影响菜心cDNA-AFLP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了探讨,以期建立适于菜心转录组差异表达的cDNA-AFLP分析体系。结果表明:Trizol法适用于菜心总RNA提取;SMART双链cDNA合成法效率较高,其中第二链cDNA合成的最佳循环数为24个;Taq I/Ase I分步各酶切3 h可使双链cDNA酶切完全;预扩增体系以模板稀释20倍,27个循环扩增效果较好,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但Mg2+对PCR扩增影响较大,经比较加入2.5μL Mg2+(25 mmoL/L)的预扩及选扩电泳的效果均最佳;预扩产物稀释20倍用于选择性扩增,其PAGE电泳可以获得丰富且重复性好的带型。cDNA-AFLP分析体系的优化与建立为菜心抽薹开花分子机理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心 CDNA-AFlP 分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甲胺磷和NaCl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天星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7,共3页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 为探究农药和盐交叉胁迫对植物生长影响的机制,试验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0.0%、0.2%、0.4%、0.6%、0.8%)下的不同浓度的乙酰甲胺磷处理液(0.00%、0.03%、0.06%、0.09%、0.12%)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酰甲胺磷、NaCl及二者的交叉胁迫对花椰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根长、苗高、侧根数目、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乙酰甲胺磷加剧了NaCl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NaCl也加剧了乙酰甲胺磷对花椰菜的胁迫效应,当乙酰甲胺磷的浓度≥0.09%、NaCl的浓度≥0.8%时,这种相互胁迫效应更加明显;花椰菜对0.2%NaCl处理具有抗性,但对0.03%乙酰甲胺磷处理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 l.) 乙酰甲胺磷 NACl 交叉胁迫 种子萌发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两用型结球甘蓝新品种YR绿金刚的选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苏彦宾 +4 位作者 王英 顾丽嫱 张国丽 赵玉倩 石艳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YR绿金刚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2C34为母本、自交系10C3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秋两用型结球甘蓝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适宜北京、河北等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中熟,从定植到始收55~60 d;株型半直立,株高约32.7 cm,开展度约53.1 cm;叶球圆... YR绿金刚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2C34为母本、自交系10C31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春秋两用型结球甘蓝杂交1代品种。该品种适宜北京、河北等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中熟,从定植到始收55~60 d;株型半直立,株高约32.7 cm,开展度约53.1 cm;叶球圆球形,球色绿,横径约18.3 cm,纵径约17.9 cm,中心柱短、叶色黄绿、结球紧实、蜡粉中多,单球质量约1.5 kg。该品种商品性好,耐裂球,耐先期抽薹,抗枯萎病和黑腐病,脚高、耐雨水,667 m^(2)产量约5858.17 kg。2022年9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新品种 YR绿金刚 杂交1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对根肿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30
5
作者 司军 李成琼 +3 位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宋明 王小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6-30,共5页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 分别利用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田间自然诱发鉴定3种方法,对19份甘蓝材料的抗性进行鉴定,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日本甘蓝’、‘皱叶甘蓝’、‘大楠木’3份材料对根肿病表现为抗病,可以作为抗病育种的材料.3份材料‘天津圆球甘蓝’、‘北黑大平头’、‘小楠木’对根肿病表现为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方法鉴定两个春甘蓝品种的纯度 被引量:24
6
作者 庄木 王晓武 +3 位作者 杨丽梅 刘玉梅 孙培田 方智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9,共2页
利 用 R A P D ( 随机 扩增多 态性 D N A) 方 法, 通过 对100 个 随机 引物 的 筛选 获得 能 区分中甘11 号及其 亲本和8398 及其 亲本的引 物 O P R15 ,并 得到 单株 验证。 结果 表明 ,利 用 R A P... 利 用 R A P D ( 随机 扩增多 态性 D N A) 方 法, 通过 对100 个 随机 引物 的 筛选 获得 能 区分中甘11 号及其 亲本和8398 及其 亲本的引 物 O P R15 ,并 得到 单株 验证。 结果 表明 ,利 用 R A P D 方法对中甘11 号和8398 这 两个早熟 春甘蓝一 代杂种 进行快速 、准确的 纯度鉴定 是可行 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RAPD 品种纯度 一代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 被引量:17
7
作者 方淑桂 曾小玲 +3 位作者 朱朝辉 林碧英 陈文辉 廖晓珍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0-534,共5页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 以结球甘蓝品种“强夏”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与胚胎发生关系密切的因子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盛花前期取材最适宜;单核晚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才能发育成胚状体;含17%蔗糖的培养液在培养初期有利于小孢子存活;培养3 d后胚胎诱导则以14%蔗糖浓度为最好;高浓度(17%)蔗糖培养3 d后添加低浓度(11%)蔗糖培养液能大大提高胚胎发生能力,比一直在14%蔗糖培养液培养的提高282.4%,比更新培养液培养的提高12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游离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荫处理对早熟花椰菜花球的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汪炳良 徐敏 +2 位作者 钱琼秋 史庆华 曹家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540,共6页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 以早熟花椰菜品种丰喜45天为材料,在花球开始形成期进行遮荫处理,以研究遮荫对花球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荫处理使花椰菜花球纵径、横径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17.97%、18.9%和38.59%.(2)除了叶片中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活性显著提高外,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G-POD的活性,但与叶片相比,花蕾和花茎中这些酶活性的下降幅度较小.(3)遮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花茎中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4)遮荫处理降低了花椰菜叶片、花蕾和花茎中抗坏血酸含量(花蕾中还原型抗坏血酸除外)和叶片中谷胱甘肽含量,但花蕾和花茎中谷胱甘肽反而有所提高(花茎中还原型谷胱甘肽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花球 遮荫 抗氧化酶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丁玉川 焦晓燕 +2 位作者 聂督 李丽君 黄明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6-1002,共7页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 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源与镁配施对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在等氮条件下设4个氮源,分别为不施氮肥、100%铵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100%硝态氮;设4个硫酸镁施用量,分别为0、75 kg·hm-2、150 kg·hm-2、300 kg·hm-2。结果表明,100%硝态氮与中量(150 kg·hm-2)镁配施处理的甘蓝产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中量镁配施处理分别增产56.9%、14.7%和5.2%。施用100%硝态氮处理的甘蓝产量略高于50%硝态氮+50%铵态氮处理,比施用100%铵态氮处理和不施肥处理分别增产13.0%和44.2%。施用低量(75kg·hm-2)镁肥的甘蓝产量比不施镁肥增产9.3%,而增加镁肥用量对甘蓝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施用100%硝态氮、50%铵态氮+50%硝态氮和100%铵态氮处理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氮肥处理分别增加84.4%、63.4%和6.9%。100%硝态氮与高量(300 kg·hm-2)镁肥配合施用的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100%铵态氮与高量镁肥配施处理和50%铵态氮+50%硝态氮与高镁肥配施处理分别增加101.4%、82.3%和14.1%。施用高量镁肥处理甘蓝硝酸盐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增加11.2%。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相应增加,镁肥施用量对甘蓝维生素C、还原糖、总氨基酸含量影响明显。随着硝态氮比例增加,甘蓝对磷、钾和钙吸收量显著增加;随着镁施用量增加,磷、钾和镁吸收量相应增加。不同氮源与镁肥相互作用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氮、磷、钾、钙和镁养分吸收均有明显的影响。本研究表明,50%硝态氮和50%铵态氮混合与适量镁肥配合施用,既能增加甘蓝产量,提高维生素C、还原糖和总氨基酸含量,又能减少硝酸盐含量,提高甘蓝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镁肥 甘蓝 产量和质量 硝酸盐含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万双粉 张蜀宁 +2 位作者 张伟 张杰 侯喜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8,共5页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 观察二、四倍体青花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对分裂各时期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与二倍体相比,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复杂,有多价体、四价体、三价体、二价体和单价体;中期Ⅰ及中期Ⅱ有部分染色体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及后期Ⅱ出现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断片;后期Ⅱ和末期Ⅱ有染色体不同步分离及不等分裂的现象;四分体时期还出现二分体、三分体、含微核的异常四分体及多分体。同源四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平均异常频率高达31.5%,二倍体则只有10.2%的细胞表现异常,说明同源四倍体遗传稳定性比二倍体差,减数分裂不正常是同源四倍体青花菜育性降低的细胞学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与紫甘蓝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乔海云 李菲 +3 位作者 张淑江 章时蕃 张慧 孙日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7-414,共8页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 以不同类型的大白菜与紫甘蓝为材料,运用蕾期授粉结合胚挽救技术获得大白菜与紫甘蓝的种间杂种,并对其进行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大白菜与紫甘蓝杂交,获得了57株F1代幼苗;对根尖染色体数量进行观察和杂种花粉特性调查发现,其中47株具有预期的染色体数目,2n=19,鉴定为真杂种,其花粉败育;另有6株具有38条染色体,鉴定为种间异源双二倍体,应该是发生了染色体自然加倍,其花粉可育。可育的杂种F1代与大白菜回交,获得了大白菜—紫甘蓝BC1代材料。田间观测结果显示,杂种F1代植株综合性状均介于双亲之间,BC1代植株包球明显,综合性状偏向母本大白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紫甘蓝 种间杂交 胚挽救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体系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贵 李必元 +3 位作者 王五宏 岳智臣 钟新民 侯喜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438-2443,共6页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5%纤维素酶R-10+0.05%果胶酶Y-23+9CPW+5mmol/L MES的混合酶液,从4d苗龄的下胚轴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B5+0.5mg/L 2,4-D+0.2mg/L 6-BA+0.2mg/L NAA的液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原生质体所获得的24株再生植株中,19株为正常二倍体,4株为嵌合体,1株为四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下胚轴 原生质体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7
13
作者 方淑桂 朱朝辉 +3 位作者 曾小玲 陈文辉 郑学立 廖晓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 以80份早中熟花椰菜栽培种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了影响胚胎诱导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为25%;16%蔗糖培养液能较好地保持小孢子活性;13%蔗糖是小孢子发育的最适浓度;加液培养可显著提高产胚量;取材前6d内气温在10~20℃、取盛花前期至盛花中期的花蕾、选择单核靠边期至双核期的小孢子、经33℃热激处理48h后暗静止培养的产胚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根肿菌鉴定和种质抗性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神云 吴强 +3 位作者 王红 于利 李建斌 丁万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3-1132,共10页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对88份甘蓝种质进行抗性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苗期获得1份高抗,7份抗病,17份耐病材料;成株期获得4份高抗,4份抗病,15份耐病材料。2个时期88份材料群体抗性鉴定级别基本一致,93.18%材料成株期病指比苗期高。CR21在2个时期均为高抗,抗性最强,表现稳定;CR55在苗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76.19,成株期为74.10;CR54在成株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81.54,苗期为75.97,2个时期发病率均达到100%。根肿病菌的鉴定和致病力的确定,及甘蓝种质抗性评价为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根肿菌 种质资源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梗花椰菜和白梗花椰菜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林珲 薛珠政 +4 位作者 李永平 李大忠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08-1720,共13页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 为探讨花椰菜花梗颜色的遗传基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Hi Seq 4000)对青梗和白梗花椰菜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2 253 822个序列读取片段(reads),对测序的结果从头组装获得66 450个单基因(Unigene),N50为1 285 bp,平均长度为717.40 bp。转录物注释结果显示,45 390个基因有同源比对信息;21 060个基因无匹配序列信息,可能为花椰菜特异的基因序列。对所得差异基因(DEGS)进行不同数据库注释,GO注释到2 540个DEGS,分为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3大类54个功能组;COG注释到的753个Unigene功能系统分为24类;以KEGG数据库为参考,将946个DEGS定位到119个代谢途径分支,注释到6个差异基因与类胡萝卜合成途径有关,9个DEGS与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关,1个DEGS与叶绿素代谢相关,且与花椰菜的花梗颜色形成密切相关。16个差异基因通过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花椰菜花梗颜色的形成机理,为花椰菜品种遗传改良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转录组 测序 基因分析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兰花真空冷冻干燥的加工工艺及机理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玉环 杨德江 +2 位作者 冯九海 武治昌 秦良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在多年对西兰花的冷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冻干西兰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阿伦纽斯原理,确定西兰花的共晶点温度为-10~-15℃,实际生产中的冻结温度为-30~-35℃。根据西兰花冻结温度,确定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的最佳工艺... 在多年对西兰花的冷冻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对冻干西兰花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运用阿伦纽斯原理,确定西兰花的共晶点温度为-10~-15℃,实际生产中的冻结温度为-30~-35℃。根据西兰花冻结温度,确定了升华干燥和解析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真空度分别为:60~80Pa、50~70Pa,需要时间分别为:9~10h、2h。在此条件下给出西兰花的冷冻升华干燥曲线。此时西兰花的含水量可达到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兰花 真空冷冻干燥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球甘蓝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立晓 严继勇 +2 位作者 曾爱松 高兵 王肖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6,共6页
利用62对SSR引物对36个结球甘蓝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0对SSR引物在36个种质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幅为2~7个,平均为3.6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7.88个,平均为3... 利用62对SSR引物对36个结球甘蓝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40对SSR引物在36个种质材料间表现为多态性。共检测到146个等位基因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位点变幅为2~7个,平均为3.6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27.88个,平均为3.20个。每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82~0.832,平均为0.644。36个种质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73~0.815,平均为0.720。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62的水平上可将36个甘蓝种质材料聚为三大类群,利用SSR分子标记可以从DNA水平上进行结球甘蓝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许贤 王贵启 李丽珍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生物测定 杂草 甘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5CS基因转化结球甘蓝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肖红 曾爱松 +2 位作者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5-891,共7页
为研究StP5CS基因在结球甘蓝中的耐盐作用,以结球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StP5C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在双丙氨膦的筛选下扩繁、生根,共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表... 为研究StP5CS基因在结球甘蓝中的耐盐作用,以结球甘蓝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基因StP5CS和抗除草剂Bar基因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在双丙氨膦的筛选下扩繁、生根,共获得了36株抗性植株。PCR扩增和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StP5CS和Bar基因已经成功导入结球甘蓝基因组中。RT-PCR检测表明:StP5CS基因在转录水平也有表达。转基因植株耐盐试验结果显示:高浓度盐处理(400mmol/L NaCl)下,对照植株整株枯死,而转基因植株仍能正常生长;转基因植株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相对膜透性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均在400mmol/L 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对高盐环境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StP5CS基因 遗传转化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甘蓝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叶肉细胞内Ca^(2+)的分布变化 被引量:8
20
作者 曾爱松 宋立晓 +2 位作者 高兵 冯翠 严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以结球甘蓝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低温胁迫下甘蓝幼苗超微结构及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①5℃和2℃低温胁迫时甘蓝幼苗叶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甘蓝幼苗对5℃、2℃低温逆境有一定的... 以结球甘蓝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低温胁迫下甘蓝幼苗超微结构及叶肉细胞内Ca2+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①5℃和2℃低温胁迫时甘蓝幼苗叶肉细胞质膜、液泡膜清晰,叶绿体、线粒体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甘蓝幼苗对5℃、2℃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低温处理的甘蓝幼苗叶肉细胞出现质膜内陷,大部分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基粒片层解体,线粒体膜结构受损,脊消失,表明甘蓝幼苗已受到冻害。②未经低温处理的甘蓝幼苗叶肉细胞中焦锑酸钙沉淀颗粒主要分布于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细胞壁中也见少量沉淀,而细胞基质中则看不到焦锑酸钙沉淀;经-2℃24 h低温处理后,细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开始释放到细胞质,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焦锑酸钙沉淀增加,而液泡和细胞间隙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减少;经-2℃48 h低温处理后液泡内和细胞间隙中的焦锑酸钙沉淀很少或消失,而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则分布有较多的焦锑酸钙沉淀;经-2℃72 h低温处理后,细胞间隙内的焦锑酸钙沉淀极少,有的也紧贴在细胞外壁上,而细胞基质和细胞膜上则分布有非常多的焦锑酸钙沉淀,在核基质和液泡中也见到少量的焦锑酸钙沉淀,并且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超微结构遭到了显著破坏,表明Ca2+的区域性分布变化与植物抗寒性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低温胁迫 细胞超微结构 钙离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