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erial flow control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nterface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帮福 田乃媛 +1 位作者 施哲 丁跃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559-3567,共9页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efficient cohesion match of procedure and equipment between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nterface, the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al material flow contro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orpedo ladle-i...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er efficient cohesion match of procedure and equipment between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nterface, the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al material flow contro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orpedo ladle-iron ladl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between blast furnace and basic oxygen furnace. Moreover, basic parameters of material flow were analyzed and optimized, such as time, temperature and material quantity. Based on operating principles of material flow, control methods were optimized, such as product organization mode, scheduling discipline and scheduling plan of hot metal ladle. Finally, the material flow control technology of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nterface was integrated. Satisfactory effects are obtained after applying the technology in practice. The total turnover number of torpedo ladle decreases from 20 to 18, the hot metal temperature of 1# BF torpedo ladle decreases from 36 °C to 19.5 °C, the hot metal temperature of 2# BF torpedo ladle decreases from 36.6 °C to 19.8 °C, the temperature drop of desulfurization hot metal decreases by 4 °C, and the temperature drop of non-desulfurization hot metal decreases by 2.8 °C. Furthermore, the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nterface system will realize high-efficiency control by using this control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making and steelmaking interface torpedo ladle hot metal ladle material flow control control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nterface接口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宽平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阐述了AS Interface(ActuratorSensorInterface,简称AS I)接口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AS I接口技术的主要特性,产品的主要构成。分析了接口基本内容和AS I模块,给出了AS I的两种典型应用方案。可以看出,AS I是一... 阐述了AS Interface(ActuratorSensorInterface,简称AS I)接口技术的特点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介绍了AS I接口技术的主要特性,产品的主要构成。分析了接口基本内容和AS I模块,给出了AS I的两种典型应用方案。可以看出,AS I是一个传感器 执行器 接口的技术,用两芯电缆传递数据和电源,用于自动化控制层的最底层,用简单经济的方式将二进制的数字化执行器和传感器连接起来,既可以直接连接到控制箱中,单独或与PLC,IPC一起独立就地运行;或与上层现场总线(Profibus,Interbus,Devi ceNet,CAN,Modbus,Modbus+,CC Link,Ethernet等)相连,作为现场总线的一个分支,应用于网络系统,从而满足工业控制的各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接口技术 模块 网络 产品 应用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ing support and high-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for deep and soft surrounding rock with high stress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术才 王洪涛 +5 位作者 王琦 江贝 王富奇 郭念波 刘文江 任尧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40-448,共9页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very soft with high stress.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seriou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ccur on the bolt suppor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 support i... In deep underground mining, the surrounding rocks are very soft with high stress. Their deformation and destruction are serious, and frequent failures occur on the bolt support.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bolt support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 calculation theor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anchoring agent and surrounding rocks. An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influence law of different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s on the interfacial bond strength. Based on the research, a new high-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is developed and applied on site. Besides, some helpful engineering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erious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and the lower bond strength are the major factors causing frequent failures of bolt support. So, the bolt could not give full play to its supporting potential. It is also shown that as the integrity, strength, interface dilatancy and stress of surrounding rocks are improved, the bond strength will increase. So, the anchoring force on surrounding rock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employing an anchoring agent with high sand content, mechanical anchoring means, or grouting reinforcement. The new technology has advantages in a high strength, imposing pre-tightening force,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olt supporting potential. Hence, it can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n surrounding rocks. All these could be help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sign of bolt support in deep underground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tress soft rock bolting support interface dilation failure mechanism high strength bolt-grouting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formance of interfa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under a chloride dry-wet cycle environment 被引量:4
4
作者 LI Yao YIN Shi-ping LV Heng-l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76-890,共15页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is suitable to repair and reinforce concrete structures in harsh environmen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TRC)is suitable to repair and reinforce concrete structures in harsh environments.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TRC.In this paper,a double-sided shear test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hloride dry-wet cycles on the average shear strength and slip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also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concrete strength,bond length,textile layer and short-cut fiber arrangements.In addition,X-ray diffraction(XRD)technolog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microscopic matter at the interface in the corrosive environme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rface performance between TRC and existing concrete would decrease with continued chloride dry-wet cycles.Compared with the specimen with a single layer of textile reinforcement,the specimens with two layers of textile with added PVA or AR-glass short-cut fibers c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C layer and existing concrete.For the TRC with a single layer of textile,the average shear strength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bond length.In addition,the strength grade of the existing concrete had a minor effect on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chloride dry-wet cycles double-sided shear average shear strength interface slip X-ray diffraction techn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预锂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工程化应用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许陈程 王湛 +2 位作者 李爽 蒋江民 鞠治成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0-946,共17页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 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成为广泛使用的储能器件之一。然而,在初始循环过程中,固体电解质界面的形成以及一些不可逆副反应的发生需要消耗部分活性锂,导致初始库仑效率降低,整体电化学性能不佳。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补锂策略来改善这一问题,而预锂化技术被认为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策略之一。本文通过调研相关文献,首先从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的形成以及不可逆反应的发生两个角度出发阐明了锂离子电池初始容量损失机理。其次,重点对现有的各种预锂化策略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总结,对于负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化学预锂化、负极富锂添加剂以及电化学预锂化等策略;对于正极预锂化技术,主要介绍了过锂化正极材料以及正极预锂化添加剂两种策略。最后,本文还探讨了预锂化技术当前所面临的瓶颈,并为各种预锂化策略提出了后续的改进建议,展望了预锂化技术在大规模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旨在为锂离子电池先进预锂化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锂化技术 固态电解质界面膜 库仑效率 高能量密度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对教育话语建构的影响和应对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世昌 许芳菲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99,共7页
脑机接口技术会对教育话语建构产生革命性影响。理想状态下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改变师生间的交往形式,使教育话语呈现的符号形态精准生动、空间模态立体灵活、效度样态清晰直观。然而,脑机接口技术介入教育话语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 脑机接口技术会对教育话语建构产生革命性影响。理想状态下的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改变师生间的交往形式,使教育话语呈现的符号形态精准生动、空间模态立体灵活、效度样态清晰直观。然而,脑机接口技术介入教育话语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教育、安全、政治、技术等风险,需从制度保障、伦理规范、技术调适、主体澄清四个层面入手,推动两者深度融合,达到话语建构提质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教育话语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下的社会关系变迁:从个体到群体
7
作者 陈玥桦 高晓红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20,共10页
脑机接口技术驱动的社会关系安全生态系统是涵盖安全状态、安全态势与安全能力的复合型多层次架构,其演进逻辑呈现复杂性、动态性与情境性特征。基于跨学科理论框架,系统剖析该技术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塑机制:(1)个体层面,通过神经可塑... 脑机接口技术驱动的社会关系安全生态系统是涵盖安全状态、安全态势与安全能力的复合型多层次架构,其演进逻辑呈现复杂性、动态性与情境性特征。基于跨学科理论框架,系统剖析该技术对社会关系网络的重塑机制:(1)个体层面,通过神经可塑性调节重构自我认知架构,借助情感神经同步机制革新人际交互模式,依托虚拟社交场景催生行为规范迭代;(2)群体层面,构建神经信息驱动的分布式协作范式,形成基于认知共鸣的社群连接机制,引发技术能力主导的社会分层重构。提出通过完善神经信息伦理审查机制、强化技术应用分级监管、建立社会公平补偿制度、推进公众参与式治理,建构“伦理规制—技术治理—社会协同”三位一体治理体系,实现技术创新与社会关系演进的动态平衡。本研究为理解智能技术时代社会关系重构规律提供理论框架,为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社会生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社会关系变迁 个体行为模式 群体协作网络 技术价值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博物馆界面用户技术接受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8
作者 刘和琴 易西多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3-463,共11页
目的探究在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影响用户对数字博物馆界面技术接受行为的因素及对应机制,为数字博物馆界面设计提供策略。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工具,结合对数字博物馆既有研究中各组成要素的提取分析... 目的探究在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影响用户对数字博物馆界面技术接受行为的因素及对应机制,为数字博物馆界面设计提供策略。方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工具,结合对数字博物馆既有研究中各组成要素的提取分析,在技术接受模型(T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的理论框架上进行模型构建与计算。结果模型机制显示出在“点–网–质”的博物馆界面要素框架中,“点–设备”要素中的“提升设备使用的便利度”“网–系统”要素中“确保语义连贯的信息链接”“质–信息”要素中“新奇的科普信息文本”对促成用户DMI(Digital Museum Interface)技术接受行为的作用最显著。结论基于“点–网–质”影响要素框架的DMI技术接受行为模型能输出对数字博物馆界面设计具有指导意义的策略,且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界面(DMI) 技术接受模型(TAM)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包铝层状材料的制备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9
作者 刘禹江 杜文玉 +5 位作者 王延 周弋凇 胡红军 易致豪 王兴栋 钟韬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37,共19页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铜包铝层状材料因兼具铜的优良导电性和铝的轻质、低成本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铜包铝层状材料的制备技术现状、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在制备技术方面,铜包铝层状材料的制备方法多...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铜包铝层状材料因兼具铜的优良导电性和铝的轻质、低成本等优点,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铜包铝层状材料的制备技术现状、应用领域及其发展趋势。在制备技术方面,铜包铝层状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包括水平连铸直接复合成形、水平充芯连铸复合法、包覆铸造、固-液复合法、铸造-冷挤压技术、摩擦搅拌焊接、累积轧制结合、三层复合板轧制、波纹轧制等。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需求和材料特性。例如,水平连铸直接复合成形技术通过连续铸造的方式,直接将铜和铝复合在一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材料的一致性;摩擦搅拌焊接技术则通过固态连接避免了传统熔焊的缺陷,实现了高强度、低热影响区的焊接效果。应用领域涵盖导电、散热信号传输、电磁屏蔽等。铜包铝复合材料在电力传输、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5G通信等领域已成为关键材料,特别是在需要轻量化设计且要求高性能的场合表现出显著优势。展望未来,铜包铝层状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制备技术的优化、性能的提升及应用领域的拓展等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铜包铝层状材料预计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包铝层状材料 制备技术 界面结合 应用领域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树脂锚固界面裂隙演化机制的影响
10
作者 王佳奇 姚直书 +2 位作者 刘小虎 许永杰 方玉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0-339,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树脂锚固界面裂隙演化机制的影响,利用变温剪切试验装置对锚固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剪切界面裂隙的演化规律和微观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锚杆-锚固剂界面的峰值剪应力... 为研究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树脂锚固界面裂隙演化机制的影响,利用变温剪切试验装置对锚固试件进行剪切试验,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剪切界面裂隙的演化规律和微观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锚杆-锚固剂界面的峰值剪应力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在36°~72°范围内,随着锚杆肋角的增大,锚杆-锚固剂界面的峰值剪应力逐渐增大;温度和剪切速率对锚固剂-岩石试件的裂隙演化和锚固剂-岩石界面的峰值剪应力均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锚固界面 高地温 剪切速率 数字相关技术 裂隙演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整合与流程可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实践探索与内在机理——基于重庆市G镇“141”基层智治体系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元贺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近年来,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数字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应用效果呈现出复杂性:一方面,数字技术在某些场景中实现了减负增效;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数字负担”的新困境。因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基层负担过重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尽管数字技术被认为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应用效果呈现出复杂性:一方面,数字技术在某些场景中实现了减负增效;另一方面,在部分地区也出现了“数字负担”的新困境。因此,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来揭示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内在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数字技术影响基层负担的理论认知,还能为持续推进基层减负提供智力支持。重庆市G镇“141”基层智治体系在职责体系调整的基础上实现数字赋能减负,可作为观察“数字减负”的典型案例。借助由界面治理理论而提炼的界面与流程交互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G镇通过重构县域治理结构、整合镇街治理界面、推进治理事项平台化流转、上线运行“一表通”等举措,一定程度上松动了“职责同构”,促使治理事项权责匹配,深化减负增效实践。进一步研究表明,界面整合与流程可视的交互构成了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内在机理:界面整合通过重构镇街、区县及部门的权责关系,为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础;流程可视则通过促进纵横治理界面的有序连接,推动了治理事项的高效流转与处置。数字技术赋能基层减负内在机理的揭示不仅将流程再造带回了界面治理理论,也突出了界面重塑对内部结构的反作用,完善了数字技术应用与组织结构调适之间的解释路径。相应的政策启示是,深化“数字减负”应遵循数字技术所蕴含的共享、整合逻辑,以一体化数字技术应用为依托,协同推进治理界面的深度整合与流程的可视化管理,适时松动“职责同构”式的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基层减负 数字减负 “141”基层智治体系 界面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脑-机接口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12
作者 龚晓亮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8-221,共4页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特征解码及... 聚焦“软硬协同、交叉创新”培养理念,针对传统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实验教学存在的进口设备昂贵、实验设计单一、本科生实践不充分等问题,设计了BCI实验教学模式。在课内实验中集成脑电信号采集、特征解码及控制反馈模块,形成“硬件层—算法层—应用层”全链条实验教学载体;在课外鼓励学生积极交叉创新实践,使学生经历“问题发现—方案设计—应用实现”过程。该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在生物电子系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控制系统设计等领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技术 软硬协调 交叉创新 智能信息处理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SANet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分类
13
作者 杜江 毕峰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74,共8页
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方法在解码脑电信号时可能存在的特征挖掘不足及利用不充分问题,提出一种并行多尺度时间卷积结合滑动窗口技术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即MCSANet。首先,利用并行多尺度时间卷积有效捕获脑电信号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 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方法在解码脑电信号时可能存在的特征挖掘不足及利用不充分问题,提出一种并行多尺度时间卷积结合滑动窗口技术与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模型,即MCSANet。首先,利用并行多尺度时间卷积有效捕获脑电信号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时域特征和空域特征;再利用滑动窗口切片技术对特征序列进行划分,增加特征序列样本数;之后,每部分特征序列样本都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分配权重并加以融合,进一步突显出更多关键特征;最后,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共同协作,对捕获到的特征进行深入学习和精准分类。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性能,在BCICIV-2a数据集上进行了详尽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受试者的平均分类准确率都高达81.69%,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在挖掘脑电深层潜在特征、提升运动想象脑电分类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脑电信号 并行多尺度时间卷积 滑动窗口切片技术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 消融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赋能智慧养老的风险与规制
14
作者 许中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64,共17页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脑机接口作为智慧养老领域的新兴赋能技术,正逐步嵌入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对其认知能力增强、功能重建与交互改善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脑机接口技术的使用特性与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处境特... 伴随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脑机接口作为智慧养老领域的新兴赋能技术,正逐步嵌入老年人日常生活场景,对其认知能力增强、功能重建与交互改善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结合脑机接口技术的使用特性与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处境特征,基于文献梳理与典型场景分析,归纳出该技术在智慧养老应用中面临的三重风险:信息权益保障面临知情同意不足与神经数据滥用的严重隐患;侵入性技术植入及后续设备故障将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技术普及不均在加剧社会不公平的同时致使弱势老年群体难以平等受益。在透析风险成因之后,从伦理、法律、技术三大维度构建全面风险规制框架:伦理层面,强调对老年群体的技术情感支持和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法律层面,主张强化公法聚焦国家干预体系,并在私法领域厘清侵权边界与责任归属;技术层面,聚焦寻求统一的技术标准与松弛有度的监管模式。借此多维度规制,旨在有效防控脑机接口技术赋能智慧养老实践中的潜在风险,推动其健康、有序、合规发展,确保科技创新最大化造福老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老龄社会 脑机接口技术 智慧养老 风险规制 老年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P添加剂对高镍高硅软包电池高温产气改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冀亚娟 黄佳苑 +3 位作者 吴倩 谢英朋 杨雨寒 赵瑞瑞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高镍/高硅软包电池存在日历寿命差及高温存储产气问题。通过满电态正负极与电解液间电化学稳定性分析表明,正极侧溶剂氧化分解是产气主要来源。研究表明:电解液中加入0.5%TPP,电池60℃存储7天,产气率由132%迅速降至6%,这归因于TPP添加... 高镍/高硅软包电池存在日历寿命差及高温存储产气问题。通过满电态正负极与电解液间电化学稳定性分析表明,正极侧溶剂氧化分解是产气主要来源。研究表明:电解液中加入0.5%TPP,电池60℃存储7天,产气率由132%迅速降至6%,这归因于TPP添加剂可构建高热稳定性的正极界面CEI膜,抑制溶剂氧化,同时TPP因含3个不饱和炔基官能团,在硅负极表面与FEC共同参与成膜,增强SEI膜韧性,负极界面阻抗由9.45Ω降低至1.19Ω,降低87%。此外,TPP添加剂对硅基电池高温循环改善效果显著,45℃下1 C循环1000次,容量保持率由82.3%升至86.9%。TPP因其优异的高温成膜稳定性,有望解决高镍/高硅体系商业化面临的日历寿命不足问题,加快下一代高比能硅基电池产品的快速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高硅体系 高温存储性能 磷酸三丙炔酯(TPP) 日历寿命 界面稳定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火灾现场勘验技术研究
16
作者 刘洋 《森林防火》 2025年第2期31-34,共4页
国内外关于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火灾学术研究方面较广,但对于此类火灾调查时现场勘验技术研究却十分少见。简述了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定义、范围和火灾危险性,提出了信息收集与分析、火灾现场勘验和关键物证查找、提取和鉴定交互... 国内外关于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火灾学术研究方面较广,但对于此类火灾调查时现场勘验技术研究却十分少见。简述了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定义、范围和火灾危险性,提出了信息收集与分析、火灾现场勘验和关键物证查找、提取和鉴定交互式火灾勘验流程,为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火灾原因研究和现场勘验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草原)—城镇交界域 火灾调查 现场勘验 勘验技术 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颖 卞心怡 +3 位作者 高鹏 胡梦萱 苏骏宏 陈和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 目的观察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住院治疗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卒中对照组和卒中实验组。同时招募20例性别、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相关足底压力数据。卒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包括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在内的常规康复训练,卒中实验组将卒中对照组中的上下肢主被动运动训练系统替换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进行康复治疗,其他不变。治疗4周前后使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分别采集两组卒中患者睁闭眼状态下的双侧足底压力对称指数(SI)及身体压力中心(COP)摆动面积;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对两组卒中患者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①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睁闭眼状态下的SI值及COP摆动面积均较入院前改善,且卒中实验组结果优于卒中对照组(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仍存在差距(P<0.05)。②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BBS、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卒中实验组分数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两组卒中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前下降,卒中实验组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卒中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脑机接口控制脚踏训练系统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机接口技术 平衡功能 炎症因子 足底压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机接口领域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程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4-55,共12页
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脑机接口近年来发展迅猛,重大突破频现,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脑机接口对传统伦理原则提出的挑战涉及物理、心理与社会等多个层面。在侵入式脑机接口已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 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新兴技术,脑机接口近年来发展迅猛,重大突破频现,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脑机接口对传统伦理原则提出的挑战涉及物理、心理与社会等多个层面。在侵入式脑机接口已获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背景下,如何构建合伦理的脑机接口正成为各国神经科学家、工程师和伦理学家的关注焦点。为了化解脑机接口伦理风险,我们有必要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伦理素养,深化跨学科合作,通过建立健全伦理规范与监管机制,确保脑机接口技术能够真正增进人类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技术风险 伦理原则 伦理治理 跨学科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栈琳 刘岩 +5 位作者 曹博强 刘发 闫庆森 刘军华 刘兆真 李博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 铜/钢双金属材料具有力学强度高、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等优势,在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和建筑工业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然而,传统熔铸工艺在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时,容易在铜/钢界面处产生偏析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发展。与传统工艺相比,增材制造技术不仅能实现复杂加工零件的快速制造,而且在成形过程中较短的保温时间能缓和或消除异种金属材料界面产生的冶金缺陷,进而增强铜/钢双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由于双金属材料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关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综述性文章较少,故综述了近年来激光、电子束及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并从制备方法、工艺参数及界面合金元素等角度,分析了影响材料界面组织性能变化的关键因素。发现在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方面,目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主要应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小尺寸零部件,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某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合金,如钛合金,而电弧增材制造技术适用于精度要求较低的大型复杂零部件。在铜/钢双金属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界面处易形成显微组织分布不均匀、界面晶粒尺寸差异较大等现象,导致界面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材料断裂失效。为解决上述难题,学者们已深入研究第二相形成机理,并采用优化界面处Cu-Fe比例和控制脆相金属间化合物等方式提高铜/钢双金属材料的性能。最后,对目前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未来在冶金学和热力学方向上对铜/钢双金属材料仍需进行系统性理论研究,对双金属材料而言需要建立相关模拟数据库,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精细化指导建议。新型增材制造技术或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都将成为未来增材制造铜/钢双金属材料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钢双金属材料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 电弧增材制造技术 界面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高价值专利技术创新演化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茹烨 曹树金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7,共15页
[目的/意义]高价值专利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识别高价值专利并从多维度挖掘技术演化特征,对于发现技术创新要素与创新规律,助力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均具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文献为... [目的/意义]高价值专利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识别高价值专利并从多维度挖掘技术演化特征,对于发现技术创新要素与创新规律,助力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制定均具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脑机接口”领域的专利文献为例,从技术价值、专利权利和市场前景3个方面设计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以识别出高价值专利,进而基于CasRel知识抽取模型构建高价值专利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从技术主题、本质、应用领域、方法、解决问题等维度分析技术创新演化的态势。[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基于知识图谱的高价值专利技术创新演化分析方法视角更加多元、分析层次更加深入,能够为技术研发者、科技政策或战略制定者实施进一步的创新提供更具体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价值专利 技术创新演化 知识图谱 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