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建成区城市绿地乔木层碳密度估算及分布特征
1
作者 陈永翀 史正军 +3 位作者 曾伟 袁峰均 王雨佳 曾畅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揭示深圳建成区城市绿地乔木层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树木异速生长模型对深圳各行政区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及不同龄林碳密度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深圳城市绿地乔木层平均碳密度为(4.494±0.345)kg·m^(-2)... 为揭示深圳建成区城市绿地乔木层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树木异速生长模型对深圳各行政区不同城市绿地类型及不同龄林碳密度进行估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深圳城市绿地乔木层平均碳密度为(4.494±0.345)kg·m^(-2);不同乔木林龄组碳密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成熟林碳密度最高,近熟林、中龄林次之,幼龄林最低。2)不同类型的绿地乔木层碳密度差异较大,公园绿地乔木层平均碳密度最高(5.436±0.498 kg·m^(-2)),附属绿地次之(2.866±0.323 kg·m^(-2)),广场绿地最低(2.230±0.405 kg·m^(-2))。3)不同行政区绿地乔木层碳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福田区、宝安区、罗湖区城市绿地乔木层的平均碳密度较高,光明区、龙岗区及龙华区相对较低。4)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林分密度、郁闭度和平均冠幅对城市绿地的乔木层碳密度影响显著(P<0.01),而材积密度与乔木层碳密度之间影响较弱。因此,通过在碳密度较低的绿地内适度增加乔木种植密度和大冠幅乔木,将会有效促进深圳市城市绿地固碳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乔木层碳密度 生物量模型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绿柯群落优势乔木的生态位与种间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睿楷 莫金凤 +3 位作者 张少纯 赵倩 周庆 莫其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13,共11页
为更好地监测与保护濒危植物粉绿柯(Lithocarpus glaucus)种群,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粉绿柯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测定法、方差比率法、χ^(2)检验等方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综合分析粉绿柯... 为更好地监测与保护濒危植物粉绿柯(Lithocarpus glaucus)种群,以广东阳春鹅凰嶂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粉绿柯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位测定法、方差比率法、χ^(2)检验等方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综合分析粉绿柯群落乔木层31种优势树的生态位和种间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粉绿柯的重要值最大,生态位宽度优势明显(排名第2),仅次于天料木(Homalium cochinchinense)。粉绿柯与其余优势树种组成的30个种对中,25对种对的生态位相似性比超过0.50,26对种对的生态位重叠值超过0.50,说明粉绿柯与其余优势种生态习性相似较高。当资源有限时,各树种间存在竞争风险。研究区内31种优势乔木树种总体呈显著正关联,表明该地区粉绿柯群落处于相对成熟的演替后期阶段。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间的种间关联较为松散,各个树种倾向于独立分布。研究区粉绿柯群落目前正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资源利用充分,种间相关性较弱,各物种间存在竞争风险;粉绿柯种群生存状况良好,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条件下,粉绿柯有较强的生存潜力。为促进粉绿柯种群的恢复与壮大,可提升林内光照强度,适当移除群落中干枯及被风力摧倒的树木,限制与其生态位重叠程度大、有显著负关联的种群规模,以优化粉绿柯种群的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绿柯 生态位 种间关联 乔木层 鹅凰嶂 方差比率法 χ^(2)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西北3种典型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研究
3
作者 郭宾良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4期66-68,76,共4页
以冀西北庞家堡林场的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典型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的是白桦纯林,最小的为油松杨桦混交林,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油松纯林>油松杨桦混交林。(2)3种典型林分的整体... 以冀西北庞家堡林场的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典型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最大的是白桦纯林,最小的为油松杨桦混交林,大小排序为:白桦纯林>油松纯林>油松杨桦混交林。(2)3种典型林分的整体生物量和各树种生物量表现的规律是一样的,均为地下生物量小于地上生物量。(3)白桦、黑桦和蒙古栎3个树种,在3种林分中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规律是相同的,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4)油松杨桦混交林中的油松和白桦的树干和树皮生物量占比均高于两个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西北 乔木层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念奎 李海燕 +2 位作者 荣俊冬 高楠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生态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突脉青冈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恢复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树种结构和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和米槠生态位较宽,其生态位值分别为0.96和0.83,群落内其它树种... 采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对突脉青冈群落乔木层生态位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突脉青冈群落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恢复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树种结构和生态功能。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和米槠生态位较宽,其生态位值分别为0.96和0.83,群落内其它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在0.2-0.4之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表明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在群落中与其他种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说明突脉青冈和米槠2个树种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充分利用群落中的资源。该群落继续向前发展,可能发展成为突脉青冈和米槠占优势的顶级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脉青冈 生态位 乔木层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檫树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洪伟 陈睿 +2 位作者 吴承祯 柳江 何东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6-69,共4页
采用对数级数模型对檫树群落物种多度分布格局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 ,该檫树群落物种多度分布遵从对数级数分布 ,即群落的均匀度相对较小 ,群落稳定且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檫树群落 乔木层 物种多样性 对数级数模型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城市绿地乔木层碳储量现状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葛之葳 周丹燕 +2 位作者 郝雨杉 陈萍 关庆伟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4,共5页
针对徐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全面的本底调查,测算不同城市分区所有树种的碳储量,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绿地类型、不同种类的乔木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7个区中,鼓楼区与云龙区的城市绿地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铜山区、... 针对徐州市城市建成区绿地进行了全面的本底调查,测算不同城市分区所有树种的碳储量,并对不同区域、不同绿地类型、不同种类的乔木碳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7个区中,鼓楼区与云龙区的城市绿地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铜山区、新城区和开发区相对较低。将徐州市城市绿地大致归为3类: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和其他附属绿地,其中道路绿地乔木层单位面积碳储量最高。徐州市绿化3个主要树种:银杏、女贞和法桐,其中法桐分布最广,平均胸径最大。不同绿地类型乔木丰富度指数存在差异:道路绿地物种丰富度较低,其他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则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乔木层碳储量 径阶 丰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热带单优群落的林层划分--以格氏栲群落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3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陈铮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以格氏栲群落为例,研究中亚热带单优群落乔木层的林层划分,为进一步探讨林层特征及林层形成与发展动态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2块50 m×50 m格氏栲标准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剖面图法和... 【目的】以格氏栲群落为例,研究中亚热带单优群落乔木层的林层划分,为进一步探讨林层特征及林层形成与发展动态提供先决条件。【方法】在福建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设置2块50 m×50 m格氏栲标准地,采用最大受光面法、剖面图法和基于有限正态混合模型的聚类法研究格氏栲群落的林层划分。【结果】2块标准地均为郁闭林分,且郁闭度均不低于0.95;1号标准地林分密度为424株·hm^-2、平均胸径为39.2 cm、平均树高为26.69 m、蓄积量为588.04 m^3·hm^-2,2号标准地林分密度为542株·hm^-2、平均胸径为29.1 cm、平均树高为26.69 m、蓄积量为417.19 m^3·hm^-2;3种林层划分方法均可给出林层数和各层临界高度,其中最大受光面法外业工作量少、使用简便,且分层结果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根据最大受光面法,格氏栲群落乔木层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2块标准地的临界高度分别为16.00和16.90 m,符合剖面图和基于有限正态混合模型的聚类分析结果;1号标准地受光层与非受光层林木株数比约为6∶4、蓄积量比约为99∶1,2号标准地受光层与非受光层林木株数比约3∶7、蓄积量比约为97∶3;在1号标准地,分布在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格氏栲分别占标准地林木总株数的40.6%和3.8%、总蓄积量的76.9%和0.4%,在2号标准地,分布在受光层和非受光层的格氏栲分别占标准地林木总株数的27.0%和5.7%、分别占总蓄积量的84.1%和0.2%。【结论】在3种林层划分方法中,最大受光面法较适合格氏栲单优群落的林层划分。调查的2个格氏栲群落可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受光层以格氏栲数量和蓄积占绝对优势,非受光层格氏栲不占优势,这种垂直分布格局暗示林下更新与补充不足,不利于格氏栲种群的持续发展。应进一步研究各林层的主要特征、层与层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发展动态,为天然格氏栲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优群落 垂直结构 林层 乔木层成层性 最大受光面法 中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的种间关联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志波 黄清麟 +2 位作者 庄崇洋 郑群瑞 王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16,共7页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乔木层普遍具有自然成层特征,通过划分林层,研究了两个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群落各层组成种间的种间联结,以揭示各层林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群落树种丰富,乔木层分别有65和53个树种;乔木层都可划分为... 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乔木层普遍具有自然成层特征,通过划分林层,研究了两个典型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群落各层组成种间的种间联结,以揭示各层林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群落树种丰富,乔木层分别有65和53个树种;乔木层都可划分为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两个亚层,受光层对群落起控制作用;两个群落的受光层所有树种都是总体负关联,导致了乔木层的总体负关联;无论是乔木层还是两个亚层,各层林木均可结成数量可观的成对组合,但大多数树种两两之间关系松散或相互独立,只有个别树种与其他树种有显著的正或负关联,表明调查群落主要受随机过程控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需要关注猴欢喜和新木姜子,因为在包含这两个种的显著关联的种对中,前者与其他树种的均为负关联,后者则以正关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天然阔叶林 乔木层 成层性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生态位特征及种间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胡文杰 崔鸿侠 +4 位作者 潘磊 唐万鹏 李欢欢 曾静 甘慧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7,共12页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 为研究神农架国家公园华山松退化群落不同层次的群落结构组成和种间关系,为华山松群落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以华山松大小蠹虫害2年的华山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重要值、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等指标分析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特征,应用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研究群落总体联结性及种间关系。结果表明:华山松群落乔木层共有10科14属16种植物,灌木层共有23科30属35种植物;华山松、蓬藟分别是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第1优势种。华山松和漆在乔木层中的生态位宽度较大,灌木层中蓬藟、南蛇藤和木姜子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表明这些物种具有较强的生境适应性。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分别为0~0.96和0~0.85,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比例分别为32.50%和67.90%,说明各层次存在生态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在灌木层更为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总体联结性均表现为不显著正联结;群落中呈负联结的种对数多于正联结的种对数,显著或极显著负联结的种对数也高于显著或极显著正联结的种对数,说明群落种间竞争较为激烈;在乔木层,华山松与锐齿槲栎均呈显著正联结关系,与其他物种间多呈负联结关系。可见,华山松群落总体处于不稳定状态,种间关系多为负联结状态,在后期植被恢复过程中,可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选择生态位较宽、与优势树种呈正联结状态的树种进行人工补植以促进植被恢复;同时注重对可能成为特有种的物种生境进行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乔木层 灌木层 生态位 华山松大小蠹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南坡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康乐 李卫忠 张晓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9,共5页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 采用样地调查与异速生长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森林结构和生物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乔木层地上生物量随海拔梯度的上升逐渐下降,松科树种生物量比重随海拔梯度的上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各海拔梯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人为或自然干扰,生物量与干扰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698,P<0.01),其中海拔1100m以下受到的人为干扰最严重。与相邻地区相比,研究区地上生物量偏低,建议经营者制定适当的经营措施,以实现松栎混交林的科学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松栎混交林 海拔梯度 乔木层地上生物量 干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河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乔木层优势种群生态位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国强 李秋洁 +4 位作者 张堂松 胡光万 杨汉忠 刘春霞 龙春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4期32-37,共6页
采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来衡量人工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发展方向和群落演替过程.对新(街)河(口)高速公路裸露边坡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路域植被恢复... 采用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及生态位重叠度来衡量人工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发展方向和群落演替过程.对新(街)河(口)高速公路裸露边坡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路域植被恢复过程中,山黄麻、黄金间碧玉、银合欢和构树的生态位宽度值均最高,但是乔木层优势种群之间对资源的利用相似性程度不大,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这说明该路域植被在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层优势种群在恢复期间仍然处于初级演替阶段,资源相对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裸露边坡 植被恢复 乔木层优势种群 生态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6—2012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群落动态 被引量:25
12
作者 游诗雪 张超 +3 位作者 库伟鹏 朱弘 赵明水 余树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012年进行复测,比较分析16年来乔木层胸径≥10 cm树种的群落动态变化。【结果】群落中常绿和落叶树种株数所占比例,从1996年54.97%和45.03%变为2012年的62.81%和37.19%;群落科、属、种组成从1996年24科34属40种变为2012年29科40属48种,16年来,树种退出3科5属6种,新增8科11属14种,其中,退出的偶见种(总株数1~3)占66.67%,新增的偶见种占92.86%;群落总株数从553株增加至597株,累计死亡191株,累计更新235株;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从1996年的40,0.72,3.98和1.03变为2012年的48,0.88,3.88和1.05;群落中1996年和2012年小径级(DBH<20 cm)的个体数量分别占49.55%和55.11%,死亡率25.73%,中径级(20 cm≤DBH<60 cm)分别占47.92%和42.88%,死亡率22.89%,大径级(DBH≥60 cm)分别占2.53%和2.01%,死亡率7.69%,径级结构总体变化不大,均呈倒"J"型;群落平均树高由1996年11.47 m下降为2012年9.47m,树高>10 m个体比例由50.27%降为36.01%,总体树高频度呈正态分布。【结论】16年来该群落仍保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外貌,但常绿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增加趋势,落叶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减少趋势;群落优势种除交让木株数和重要值显著增加,其他树种变化不明显;但群落中偶见种进入和退出变化很剧烈,达原群落树种总数50%,偶见种是引起群落乔木层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群落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增加明显的主要原因;中小径级个体间竞争剧烈,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层 群落结构 天目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山阔叶红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的最小面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密 国庆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7,共7页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 本文依据2012年黑龙江省胜山阔叶红松林10.4 hm^2大型样地全面实测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GIS技术分析其乔木层生物量空间格局的尺度效应,探究其群落空间结构研究的最小面积,并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1)通过对10~90 m各个尺度下的样地生物量误差空间分布栅格图的分析,胜山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生物量空间结构存在着最小研究面积0.49 hm^2,不仅具有与样地相同的生物量密度,还能够完整地体现出胜山阔叶红松林生物量的空间变异性,准确地反映其群落结构的真实特征,这为更加精确地估算阔叶红松林生物量提供了理论依据;2)通过计算机模拟随机抽样验证了用移动窗口法所确定的最小面积是准确的,限定在该最小面积(0.49 hm^2)范围之内的随机取样,仅使用7个20 m×20 m的样方就能够有95.9%的概率把估测的误差范围控制在20%以内,这对于阔叶红松林森林生物量调查样地大小的设置,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3)提出把本文中的最小面积作为衡量森林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程度的一个指标,最小面积的大小代表了空间变异的范围,最小面积越大则说明了空间异质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面积 空间结构 乔木层生物量 阔叶红松林 胜山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风景林不同年龄乔木层树种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敏聪 张卫强 +2 位作者 谭莎 唐洪辉 盘李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3期73-79,共7页
为探讨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风景林不同年龄乔木层树种生态位特征,在造林后11 a和16 a,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记录样方内所有胸径≥5 cm的林木组成、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运用苗木生长指标和生态位指数等,研究样方内各树种不同年龄生态位特... 为探讨佛山市云勇森林公园风景林不同年龄乔木层树种生态位特征,在造林后11 a和16 a,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记录样方内所有胸径≥5 cm的林木组成、胸径、树高等生长指标,运用苗木生长指标和生态位指数等,研究样方内各树种不同年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大叶紫薇Lagetstroemia speciosa、西南荷木Schima wallichii、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的苗木保存率,树高、胸径生长量,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始终处于前列,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和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木荷Schima superba、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只在11 a之前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随后呈急剧下降趋势;而凤凰木Delonix regia、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生态适应性较差、生态位宽度较小,资源利用能力较弱。11 a与16 a生的风景林,种对间生态位重叠指数的大于0.5占比高,树种竞争剧烈,群落极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生态位 风景林 乔木层树种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安息香群落植物重要值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裕龙 盛卫星 +5 位作者 陈小明 李卫忠 徐惠春 万红卫 杨建祥 吴家森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8期138-139,142,共3页
对建德市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桃花坞浙江安息香群落植物重要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冈是组成浙江安息香群落的主要乔木树种,重要值为31.11%;箬竹是浙江安息香群落灌木层主要树种,重要值为27.44%;阔鳞鳞毛蕨和相仿薹草为浙江安息香群落... 对建德市建德林场泷江林区桃花坞浙江安息香群落植物重要值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冈是组成浙江安息香群落的主要乔木树种,重要值为31.11%;箬竹是浙江安息香群落灌木层主要树种,重要值为27.44%;阔鳞鳞毛蕨和相仿薹草为浙江安息香群落草本层主要物种,2个物种重要值超过整个群落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安息香 群落植物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样地的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参数结构化估算 被引量:2
16
作者 邹奕巧 应宝根 +3 位作者 蔡人岳 陈子剑 姚任图 葛宏立 《浙江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23-31,共9页
为更准确估算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解析林分乔木层生产力的构成,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固定样地数据的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参数结构化估算方法。利用天台县2009-2014,2014-2016,2016-2017年3个阶段固定样地数据,同时考虑森林类别、树种组... 为更准确估算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解析林分乔木层生产力的构成,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固定样地数据的林分乔木层年净生产力参数结构化估算方法。利用天台县2009-2014,2014-2016,2016-2017年3个阶段固定样地数据,同时考虑森林类别、树种组、龄组等因子,结构化估算4组参数,第1组是保留木生物量年均生长率,第2组是生物量年均保留率,第3组是进界木生物量年均生长率,第4组是单位面积年均进界株数。第1组参数结果表明,各树种组保留木生物量年生长率随着龄组增大而减小;商品林保留木生物量年均生长率普遍比公益林高。第2组参数结果表明,公益林内所有树种组的生物量年保留率都低于其在商品林内的保留率。第3组参数结果表明,除硬阔Ⅰ类外,公益林中其他树种进界木生物量年均生长率都高于商品林。第4组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龄组的增大,单位面积年进界木株数减少;任一龄组下,公益林中的单位面积年进界木株数均高于商品林。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解析乔木层生产力的构成情况,是一种结构化估算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更具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样地 林分年净生产力 乔木层 参数 结构化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人民公园树木花粉致敏风险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晓奕 黄晓娇 +1 位作者 宗桦 唐雨倩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17-23,共7页
文章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踏查收集其内部8个不同功能区的乔木物种组成及花期,分析其物种的致敏潜力,并计算城市绿地致敏风险指数和多样性指标,探究城市公园乔木特征对诱发花粉致敏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公园共有乔木1724棵,分... 文章以成都市人民公园为例,踏查收集其内部8个不同功能区的乔木物种组成及花期,分析其物种的致敏潜力,并计算城市绿地致敏风险指数和多样性指标,探究城市公园乔木特征对诱发花粉致敏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1)人民公园共有乔木1724棵,分属32科44属50种,出现频率最高的乔木为樟科(1703%),其次为松科(1435%)和桑科(921%)。2)中、高致敏潜力的乔木物种合计占乔木总物种数的64%,公园的花粉致敏风险指数为0695,属于高致敏风险等级,贡献最大的致敏树种为银杏、其次为香樟和水杉,不同季节的致敏风险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致敏风险指数仅与物种重要值(IV)极显著正相关,物种本身的致敏潜力和中、高致敏潜力树种占比是决定绿地花粉致敏风险的重要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4项脱敏策略,以期降低城市公园的花粉致敏风险,提升其健康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乔木层 花粉致敏风险 成都市人民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丁枫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敏 钟连香 +2 位作者 梁小春 李俊贞 秦武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6期14-17,144,共5页
以广西南宁树木园内30年生阿丁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碳储量、年净固碳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阿丁枫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为553.60 kg,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为271.77 t/hm^(2),其中乔木层为265.73 t/hm^(2),... 以广西南宁树木园内30年生阿丁枫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碳储量、年净固碳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阿丁枫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为553.60 kg,林分地上部分生物量为271.77 t/hm^(2),其中乔木层为265.73 t/hm^(2),占97.78%;地上部分碳储量为125.10 t/hm^(2),其中乔木层为122.52 t/hm^(2),占97.94%;各器官碳储量以干材最大,为84.10 t/hm^(2);林分地上部分生产力为11.32 t/hm^(2),年净固碳量为5.24 t/hm^(2),折合CO_(2)固定量为19.18 t/hm^(2),可见阿丁枫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是发展碳汇林的良好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丁枫人工林 生物量 乔木层 生产力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生态学研究 Ⅰ.不同人为干扰尺度对栲树林乔木层区系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元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6,共5页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天然栲树林ck、择伐更新A级、天然更新B级、人促更新C级和杉木林D级 )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 ,C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 ,阳性树... 从乔木层区系角度探讨不同人为干扰尺度 (天然栲树林ck、择伐更新A级、天然更新B级、人促更新C级和杉木林D级 )对福建武夷山栲树林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ck、A级和B级乔木层都是以栲树为优势种 ,C级顶极种栲树处于第二优势种 ,阳性树种裂斗锥处于第一优势种 ,D级受人工种植的影响乔木层优势种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以杉木为优势树种。通过乔木层区系分析 ,随着人为干扰尺度的加大 ,乔木层种类组成、各科含种数和含属数、属的分布类型及与毗邻地区的共有种上升到B级或C级后下降或呈“S”型下降。特别是D级杉木林乔木层由于以人工种植杉木为优势种控制着整个群落的性质和环境 ,导致分析的各方面指标与ck天然栲树林相距甚远 ,目前较难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 ,其余更新方式将能恢复到栲树顶极群落。表 3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栲树林 人为干扰 乔木层 植物区系 武夷山 恢复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脉青冈天然林乔木层种间联结性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盖新敏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20-23,共4页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联结系数AC,x2统计量度量,计算宁德市支提山8块突脉青冈天然林样地的28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种间联结系数和x2值,并对各种群的联结性进行模糊聚类.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天然林多物种总体联结性为...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联结系数AC,x2统计量度量,计算宁德市支提山8块突脉青冈天然林样地的28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关系、种间联结系数和x2值,并对各种群的联结性进行模糊聚类.结果表明:突脉青冈天然林多物种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正相关,AC值计算出正联结种对有152对,负联结170对;x2统计量检验结果未呈现显著的正联结,12对呈现极显著的负联结,93对呈现显著的负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脉青冈 天然林 乔木层 种间联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