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Xingnaojing injection 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 septicemia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ice 被引量:1
1
作者 Wen-qian WANG Shuang WU Feng-hua FU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7-307,共1页
OBJECTIVE Xingnaojing injection(XNJ) is an extracts of Angong Niuhuang Pill that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ticemia and strok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 OBJECTIVE Xingnaojing injection(XNJ) is an extracts of Angong Niuhuang Pill that is a well-know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septicemia and stroke.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XNJ on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 septicemia an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 mice models.METHODS The septicemia mice models were induc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with lipopolysaccharide(20 mg·kg^(-1)).And the ICH mice models were made by intrastriatal injec.tion of bacterial collagenase.The septicemia animals were treated intravenously with XNJ at dose of2.5,5,10,or 15 mL·kg^(-1).The ICH animals were treated intravenously with XNJ at dose of 10 mL·kg^(-1).Thereafter,the permeability of intestinal mucosa was assayed by FITC-D metho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44.72±4.30),the permeability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the mice in septice.mia group(233.68±28.18)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Treatment with XNJ at dose of 5,10,and 15 mL·kg^(-1) reduced the permeability of intestinal mucosa(150.45±17.52,139.21±17.05,132.55±18.88,respectively,P<0.01) except 2.5 mL·kg^(-1)(240.71±21.42,P>0.01);Compared with sham group(57.88±7.31),the permeability of intestinal mucosa in the mice of ICH(282.25±23.78)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Treatment with XNJ(10 mL·kg^(-1)) in the mice of ICH group ameliorated the change of permeability in intestinal mucosa(148.83±15.86,P<0.01).CONCLUSION XNJ exhibits the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in septicemia and ICH,which will prevent the endotoxin to penetrate the intestinal mucosa and then to enter the circulation in infections and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醒脑静注射液 败血症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唯佳 陈寿权 +6 位作者 王万铁 李惠萍 程俊彦 赵初环 李章平 王明山 王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家兔20只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n=10)和醒脑静组(...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NJI)对脑缺血再灌注家兔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将健康家兔20只以“四管闭塞法”及再开放颈动脉建立家兔急性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造模后分为生理盐水组(n=10)和醒脑静组(n=10),于缺血前和再灌注前,生理盐水组家兔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kg^(-1),醒脑静组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ml·kg^(-1)。观察血浆、脑组织中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含量与比值的变化,并观察脑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醒脑静组与生理盐水组同时相相比血浆和脑组织TXB_2含量、TXB_2/6-Keto-PCF_(1α)比值明显降低(P<0.05),醒脑静组脑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不明显。结论:XNJI通过抑制TXB_2合成、促进6-Keto-PGF_(1α)生成而下调两者比值,这可能是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又一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花生四烯酸代谢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金华 车頔 +1 位作者 陈东 曾其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胃管注入醒脑静,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脓毒症6 h组(LPS 6h组)、LPS 24 h组、LPS 48 h组、醒脑静治疗6 h组(XNJ 6 ...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胃管注入醒脑静,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脓毒症6 h组(LPS 6h组)、LPS 24 h组、LPS 48 h组、醒脑静治疗6 h组(XNJ 6 h组)、XNJ 24 h组、XNJ 48 h组、对照组。观察各组不同时点心肌线粒体电镜下形态改变、半定量评分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氮化氮合酶(i NOS)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 :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电镜下的形态改变,降低心肌线粒体电镜下的半定量评分,并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MDA、NO、i NOS水平和提高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SOD水平。结论:脑静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氧化应激的水平和提高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从而起到保护脓毒症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醒脑静注射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一氧化氮 一氮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对急性CO中毒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田应海 陈秋霞 +4 位作者 邓小莹 陈树波 吴方明 皮斌 陈玉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69-2272,共4页
目的考察醒脑静注射液(麝香、栀子、郁金、冰片)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4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 目的考察醒脑静注射液(麝香、栀子、郁金、冰片)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间于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4例急性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予高压氧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DA、CRP及ALT、Sc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SOD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CO中毒时,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减少迟发性脑病发生,保护肝肾功能,进而改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急性CO中毒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董桂英 余剑波 +1 位作者 黄文凤 朱继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5-1458,共4页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2例脑梗死患者,均由医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92例脑梗死患者,均由医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收治,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6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46例)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另予以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血清CRP、HCT及FIB水平、不良反应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HCT、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3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52%,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95.65%)显著高于对照组(80.4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神经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率低,且患者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醒脑静注射液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ICU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尹海燕 张锐 +2 位作者 黎宝红 赵蔚诗 韦建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20例仅用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20例仅用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并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进行比较。测定正常组及40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d 5、7 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RP含量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NF-α和IL-6是参与重症肺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醒脑静可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重症肺炎的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ICU 重症肺炎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立强 王思玲 苏德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 :研究醒脑静注射液 (麝香、冰片、栀子、郁金 )的质量标准。方法 :分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醒脑静注射液中的麝香酮、冰片的含量。结果 :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为 98.3% (RSD =0 .4 1% ,n =3) ,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 97.... 目的 :研究醒脑静注射液 (麝香、冰片、栀子、郁金 )的质量标准。方法 :分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醒脑静注射液中的麝香酮、冰片的含量。结果 :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为 98.3% (RSD =0 .4 1% ,n =3) ,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 97.7% (RSD =0 .5 4 % ,n =3)。结论 :该法重现性好 ,可有效地控制醒脑静注射液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麝香酮 冰片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脑屏障ZO-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2
8
作者 钟志越 李炳 +3 位作者 刘明 李宏治 梁晓俊 申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XNJ)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探讨醒脑静(XNJ)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每组均在缺血再灌注后24 h、48 h和72 h处理。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中水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层的ZO-1蛋白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在缺血再灌注后48 h和72 h,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高于XNJ组和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24 h,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大鼠脑组织内EB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48 h和72 h,假手术组和XNJ组的EB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后24h,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XNJ组大鼠脑皮层中的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同样缺血再灌注后48 h和72 h,假手术组和XNJ组皮层中ZO-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血再灌注后的48 h和72 h,醒脑静注射液对血脑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醒脑静注射液上调ZO-1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缺血再灌注 血脑屏障 紧密连接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对急性重度CO中毒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祖军 余厚友 郭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ingnaojinginjection,XNJI)对急性重度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CO中毒对照组和XNJI治疗组,每组各20只,采用TUNEL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脑组...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ingnaojinginjection,XNJI)对急性重度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CO中毒对照组和XNJI治疗组,每组各20只,采用TUNEL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病理损害明显;XNJI治疗组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病理损害明显,尤以染毒后3d和5d明显(P<0.05)。结论:XNJI可显著抑制急性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凋亡 大鼠海马 重度CO中毒 急性 病理损害 治疗组 醒脑静 结论 目的 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乙醇所致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红宇 胡国新 +2 位作者 胡爱萍 丁细桃 郑荣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 (Xnji)对乙醇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乙醇一次给大鼠和小鼠灌服和连续灌服造成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学习记忆的测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 ,电迷宫法和避暗法。结果 :Xnji 1.4 ,0 .7ml·kg-1可预防一次...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 (Xnji)对乙醇所致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乙醇一次给大鼠和小鼠灌服和连续灌服造成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学习记忆的测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 ,电迷宫法和避暗法。结果 :Xnji 1.4 ,0 .7ml·kg-1可预防一次性灌服乙醇所致的大鼠空间辨别障碍 ;Xnji 1,2ml·kg-1可治疗连续灌服乙醇所致的小鼠空间辨别障碍和记忆获得障碍。结论 :Xnji可防治急、慢性乙醇中毒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醒脑静注射液 Morris水迷宫法 学习 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朱春然 徐重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脑出血患者的关系,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hs-CRP、IL-6的影响,阐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理。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止血药等...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与脑出血患者的关系,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hs-CRP、IL-6的影响,阐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可能机理。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颅压、止血药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于治疗前,治疗第2、3、8、14d,取试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脑出血患者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电化学发光法检测IL-6。结果 hs-CRP、IL-6呈缓慢下降曲线,醒脑静注射液干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0.01)。hs-CRP、IL-6值第3天组间比较P<0.05,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CRP、IL-6抑制剂和神经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清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醒脑静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术后病人脑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国辉 方堃 +2 位作者 李志会 石占利 舒伟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661-663,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脑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及血糖、血乳酸、血红蛋白监测,计算动-颈内静脉血糖差、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以及脑氧摄取率,观...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脑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行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气分析及血糖、血乳酸、血红蛋白监测,计算动-颈内静脉血糖差、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以及脑氧摄取率,观察其动态变化及两组间的差别。结果:治疗前两组数据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第1天,两组动-颈内静脉血糖差及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无差别(P>0.05),治疗组脑氧摄取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3、5、7天,治疗组动-颈内静脉血糖差及脑氧摄取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脑水肿期的脑氧摄取率及动-颈内静脉血糖差,降低颈内静脉-动脉乳酸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出血 脑代谢 脑氧摄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迪 段旭东 +3 位作者 高璇 高菲 路营营 王宏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0-1722,共3页
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术后常规治疗中未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者为对照组,以术后常规治疗中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术后在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GCS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而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Hpa、VEGF及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而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Hpa、VEGF及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的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免疫因子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应喜 汪飞 周发春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91,共2页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及其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变化及其与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间的相互关系,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VA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61例VAP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基础治疗辅助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组),对照组(基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5、7天测定血清CRP,IL-6,TNF-α的动态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第3dX线胸片变化。统计MV时间(h)和脱机成功率。结果;61例VAP病人治疗前血清CRP,IL-6、TNF-α较正常水平均明显升高。治疗组血清CRP在治疗后第7d为(31.31±11.52)mg/L,较对照组(56.09±16.82)mg/L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第5d血清IL-6为(199.68±37.76)ng/L和TNF-α为(53.60±23.22)ng/L,较对照组IL-6(229.67±30.21)ng/L和TNF-α(67.75±17.61)ng/L开始下降(P<0.05);治疗后第7d IL-6(161.66±22.49)ng/L和TNF-α(36.88±17.06)ng/L,较对照组IL-6(212.37±26.84)ng/L和TNF-α(53.56±15.36)ng/L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MV时间(85.48±20.89)h,较对照组(100.75±28.70)h缩短(P<0.05)。治疗组3d后X线胸片改善率为92.86%(26/28),脱机成功率为92.86%(26/2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7d血清CRP,IL-6和TNF-α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在辅助VAP综合治疗中,通过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部分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弱VAP后继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从而缩短MV时间,改善VAP预后,可以在临床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信红亚 石镇港 +6 位作者 吴莉峰 张妙红 袁湘中 王平 徐永兴 曾贵荣 王海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30-1337,共8页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模型后分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1.8,3.6,5.4 mL/kg)、醒脑静(3.6 mL/kg)+PI3K抑制剂组、... 目的:研究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早期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模型后分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中、高剂量组(1.8,3.6,5.4 mL/kg)、醒脑静(3.6 mL/kg)+PI3K抑制剂组、纳洛酮组(0.04 mL/kg)、醒脑静(3.6 mL/kg)+纳洛酮组(0.04 mL/kg),每组8只。另设8只动物为假手术组。给药组手术后静脉给予不同剂量的醒脑静注射液和/或纳洛酮注射液,给药体积10.0 mL/kg,连续给药3 d;醒脑静+PI3K抑制剂组为造模后立即侧脑室注射10.0μL PI3K抑制剂LY294002(10 mmol/L),然后再给予醒脑静注射液(3.6 mL/kg)。记录首次给药后动物苏醒时间、末次给药后抓力和10 min内自主活动;采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多巴胺(dopamine,D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的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蛋白激酶B(Akt)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Akt)和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及其磷酸化蛋白(p-CREB)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醒脑静注射液单次给药能明显缩短大鼠苏醒时间(P<0.05),连续给药3 d能明显增加大鼠抓力、自主活动总路程、活动次数、活动时间(P<0.05或P<0.01),降低DA和Glu的含量(P<0.05或P<0.01),改善海马组织病理改变。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诱导Akt和CREB蛋白质的磷酸化(P<0.05或P<0.01)。PI3K抑制剂LY294002能明显抑制醒脑静注射液对全脑缺血性深昏迷大鼠上述改善作用(P<0.05或P<0.01)。醒脑静注射液能显著增加纳洛酮注射液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的上述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其机制与上调PI3K/Akt介导的CREB磷酸化,调节神经递质和保护海马组织有关。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对大鼠全脑缺血性深昏迷有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 昏迷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保护作用及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千玲玲 贾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33-1636,共4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醒脑静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连续纳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测其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明确醒脑静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连续纳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测其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症候积分情况,并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在治疗前后的差异,以比较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以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血清IL-6、IL-8水平均有异常,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水平明显得到改善,组内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6、IL-8水平在患者脑梗死发生后均有所上升;醒脑静注射剂不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而且还降低患者IL-6、IL-8水平,促进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醒脑静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东 王金华 +1 位作者 车頔 曾其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能量代谢以及氧化应激在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脑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文中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52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 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能量代谢以及氧化应激在脓毒症引起的急性脑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文中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内毒素诱导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52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与醒脑静组,其中脓毒症组与醒脑静组又按照不同干预时间分为脓毒症6 h组(LPS 6 h组)、脓毒症24 h组(LPS 24 h组)、脓毒症48 h组(LPS 48 h组)、醒脑静6 h组(XNJ 6 h组)、醒脑静24 h组(XNJ 24 h组)和醒脑静48 h组(XNJ 48 h组),共计7组,每组36只。脓毒症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试剂(LPS)10 mg/kg后1 h尾静脉注射等渗盐水1 mL;醒脑静组大鼠腹腔注射LPS 10 mg/kg后1 h尾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1.6 mL/kg;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与尾静脉注射与其他2组等体积的等渗盐水。每组在相应时间点处理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比色法检测脑线粒体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LPS 6 h组比较,XNJ 6 h组膜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4±0.19)vs(0.80±0.11),P<0.05]。LPS组与XNJ组脑线粒体的MDA含量与NOS活性在6 h达到高峰,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LPS组与XNJ组脑线粒体的NO浓度与Mn-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4 h达到高峰。与LPS 6 h组比较,XNJ6h组的脑线粒体MDA含量、NOS活性与NO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 24h组比较,XNJ 24h组的脑线粒体NOS活性、NO浓度、Mn-SOD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以提高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膜电位,改善线粒体内抗氧化指标,对脓毒症大鼠脑线粒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线粒体 醒脑静注射液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脑内N-乙酰天冬氨酸及胆碱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光伟 邓楠 +3 位作者 周杰 陆笑非 江涌 陈礼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及胆碱(choline,Cho)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40例中重度D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0例)、醒脑静治疗组(20例)。...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患者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 aspartate,NAA)及胆碱(choline,Cho)代谢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40例中重度D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20例)、醒脑静治疗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20 m L/d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30 d。分别于伤后24 h,治疗后15、30 d进行GCS评分及用氢质子MR波谱成像(1H-MRS)对脑内NAA/Cr、Cho/C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醒脑静治疗组在15、30 d时GCS评分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脑内NAA/Cr含量升高而Cho/Cr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能通过影响脑内化合物NAA、Cho的代谢,改善DA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弥漫性轴索损伤 MRS NAA C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逸坤 吴丽君 +5 位作者 李媛媛 刘浩琦 安娜 宋珂 张华 高永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3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除外假手术组,其余各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醒脑静组。醒脑静组按0.18 mL/100 g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假手术组和模型...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除外假手术组,其余各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醒脑静组。醒脑静组按0.18 mL/100 g腹腔注射醒脑静注射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尼氏染色观察大鼠半暗带区神经元形态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超微结构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法检测(TdT-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观察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情况,磁共振分别于4.5 h和24 h观察大鼠不同时间段半暗带区缺血演变过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尼氏小体结构破坏崩裂,轮廓模糊或消失;透射电镜观察可见NVU超微结构病理形态明显损伤;模型组TUNEL染色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P<0.01);磁共振结果可见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存在大面积梗死。与模型组相比,醒脑静组神经元和NVU超微结构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半暗带丢失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够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状态,减少胶质细胞和微血管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部分半暗带,对脑缺血急性期半暗带区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脑缺血急性期 半暗带 神经元 核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光耀 戎建东 +1 位作者 丁方 何瞻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81-68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对重度颅脑外伤昏迷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52例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月的促醒率分别为76.92%、48.00%;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4.23%、20.0... 目的:观察中药对重度颅脑外伤昏迷的作用。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52例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月的促醒率分别为76.92%、48.00%;GOS预后分级恢复良好率分别为44.23%、20.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2%、58.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GCS和GOS评分均升高,EOPD和EOLD评分均降低,以治疗组变化更为明显;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有效促进重度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苏醒,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纳洛酮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