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1
作者 CHEN Jin-long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ontains Chinese wisd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the world,Chinese experience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in adeveloping country,an...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ontains Chinese wisd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in the world,Chinese experience of realizing modernization in adeveloping country,and Chinese solution to the global governing.It clarifies the theoretical puzzlement of"theend of history","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and"Western centrism",so tha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human intellectual history.Therefore,one should adopt an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tounderstand and evaluate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chinese wisdom global signific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i Jinping’s Analysis of “A Common Future for Humanity”:Its Relation to Marx’s Das Kapital
2
作者 John Ross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5-189,共5页
President Xi Jinping’s analysis of “a common future for huma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original feature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 President Xi Jinping’s analysis of “a common future for human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original feature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of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This concept is comprehensible not only in classical Chinese but in Western philosophical thought.Therefore,it is a creativ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whose accurate relation to economic reality,provides an exceptionally firm basis for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that of other count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 jinping a COMMon FUTURE for HUMANITY Marx CLASSICAL chinese thought Western thoug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Historical Leap of Marxism of the New Era in China
3
作者 YUAN Fang-jiang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1-192,共2页
At the beginning ol the report made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behalf ol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l the party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significant political judgment was raised-Socialism... At the beginning ol the report made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on behalf ol the eigh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l the party to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the significant political judgment was raised-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This major political judgment has a epoch-mak-ing significance,lor it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new historical position ol China’s development,but also inau-gurates a new historical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l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Entering the new era means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l China has realized the third great revolution,and the Chinese nation has brought about a great leap lrom standing up,becoming well-oll to getting stronger;means that with great vitality,the scientilic socialism in China in twenty-lirst Century has been served as a powerlul support and im-petus to the cause ol socialism in the world;means that the socialist road,theory,system and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an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l human beings by Chinese wisdom and China program.The most important political,theoretical,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licance ol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relies on the lact that the Ma-rx doctrine has achieved a new historical leap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xi jinping the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蒲清平 向往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32,329,共16页
顺应科技进步趋势,瞄准外围困局态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新概念,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将这些重要论述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从“出场逻辑(由何而来)—主要内容(... 顺应科技进步趋势,瞄准外围困局态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新概念,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表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将这些重要论述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从“出场逻辑(由何而来)—主要内容(由何构成)—原创贡献(有何创新)—时代意义(有何作用)”四个维度构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的科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萌芽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生发于对中国共产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践的经验总结,成型于对“两个大局”时代命题的科学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构成,对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发展规律、价值意蕴、实践方法作出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回答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性、规律性、价值性和实践性问题,对唯物史观、中国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新时代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原创性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具有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创新性完善的理论意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方略的实践意义,为世界各国谋求发展方式转型贡献中国智慧的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经济思想 体系化 学理化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的生成演化、理论特质和实施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培刚 胡琪雯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科学指导、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健康中国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科学指导、新中国健康事业发展的经验探索、中华传统健康思想的传承创新和新时代卫生健康发展的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指引、以健康优先发展为首要原则、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特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追求的理论特质,深刻阐明了涵盖实施方式、实施手段、推进方向与支撑引领的健康中国建设实施路径,全力推进、建成健康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健康中国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生态思潮的超越与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6,158,共8页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 随着对西方生态思潮缺陷的认识,我国学术界提出了摆脱生态文明的西方霸权话语、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的任务。西方生态思潮虽然在具体理论观点上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其共同缺陷是秉承文化决定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立场,否定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和发展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超越西方生态思潮和对中华传统生态智慧创造性转化的结果。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同目的和任务,决定了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建构应当在超越西方生态思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生态环境治理中生态文明话语的争论,既具有捍卫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权、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发展观功能,又具有促进全球生态治理和共同发展的境界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西方生态思潮 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丰富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郇庆治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15,共12页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不断深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社会的认知与实践不断深化,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发展主线和理论体系雏形样态,推动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意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同时,自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阐释与践行的创新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望未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成为当代中国绿色方案、绿色话语和绿色智慧的显性象征符号,形塑国际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解决方案,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制度政策框架与话语体系构建,引领人类迈向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世界观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文化的方向指引及其使命担当
8
作者 黄永鹏 喻杰男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新时代催生新的文化。正确的理论指引新文化正确的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赋予了灵魂、为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了价值引领、为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 新时代催生新的文化。正确的理论指引新文化正确的航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赋予了灵魂、为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提供了价值引领、为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理论指引。另一方面,新文化也反映新时代、书写新时代,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展现出更大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文化 使命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的过程哲学
9
作者 江国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40,共17页
习近平关于“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蕴含着深刻的过程哲学思想。在本体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过程性存在,即过程的连锁,从而将民主过程置于本体性地位,而这种本体性过程本质上就是民主的实践过程,并必然地... 习近平关于“人民民主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论断蕴含着深刻的过程哲学思想。在本体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过程性存在,即过程的连锁,从而将民主过程置于本体性地位,而这种本体性过程本质上就是民主的实践过程,并必然地呈现于民主的生活过程中。在认识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事实性存在,即事实的合成,从而将民主事实置于民主存在的基准性地位。民主存在以民主事实为境界,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而民主的事实又始终处于创生的过程之中。在价值论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论将民主界定为一种价值性存在,即价值的共生,从而将民主价值置于民主发展的引领性地位。民主存在以价值为向导,而民主价值的共生过程,就是人民“从自己出发”“为我而存在”的生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过程哲学 过程即本体 过程即事实 过程即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的若干基本问题
10
作者 袁吉富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过程中,有三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一是关于文化的涵义和本质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关系到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判断。二是关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魂脉与... 在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化阐释过程中,有三项工作是基础性的。一是关于文化的涵义和本质问题,这关系到如何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关系到如何理解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判断。二是关于“两个结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魂脉与根脉之间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是推进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的两大基本关系。三是推进对于文明的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推进全球文明共生共荣,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落脚点,体现着习近平对中华文明和人类命运的深邃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 文化建设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体系及其进步性
11
作者 李志永 白卫东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外交价值是国家在外交中所追求的与自身文化传统和治国理政经验相一致的价值理念。中国外交历来具有道义性,新时代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重视道义感召力、亲和力,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越来越表现... 外交价值是国家在外交中所追求的与自身文化传统和治国理政经验相一致的价值理念。中国外交历来具有道义性,新时代以来,随着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重视道义感召力、亲和力,积极抢占道德制高点,越来越表现出特色鲜明的价值追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内容完备的外交价值体系,即在国家存在状态上坚持独立自主、主权平等原则,在国家间共存关系上坚持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原则,在国家间共识关系上坚持共同利益和全人类共同价值,在外交手段上坚持协商优先、政治解决原则,在外交目的上坚持外交为民、命运与共原则。这一价值体系凸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进步性,即以平等性超越了西方外交的等级性,以和平性超越了西方外交的冲突性,以共识性超越了西方外交的强制性,以责任性超越了西方外交的自私性,以人民性超越了西方外交的阶级性,不仅为中国外交提供了价值指引,而且为重塑全球外交提供了价值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价值 自主知识体系 习近平外交思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背景、鲜明特征与理论意义
12
作者 周文 白佶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23,F0002,共19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伟大实践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解决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开放性和发展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回应了我国经济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仅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时也为破解世界经济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
13
作者 陈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包含一系列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宪法的核心要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对宪法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加以...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包含一系列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宪法的核心要义,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实践,标志着我们党对宪法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宪法理论特质与实践指向加以研究分析,既有助于从宪法视角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刻内涵,也有利于为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更好开展确立行动指南。“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我国政法话语体系中历来居于重要位置,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系统论述里,是理解中国宪法的政治内涵、人民属性和实践指向的关键线索。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宪法的首要政治内涵。中国宪法由此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是巩固和保障党的领导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根本法治保障。坚持人民当家作主集中彰显中国宪法的人民属性。中国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的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公平正义是宪法实施的崇高追求,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宪法实施的最终归宿。只有牢牢依靠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宪法才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宪法全面实施战略布局的实践指向,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有效实现展开。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全面实施的根本保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宪法全面实施的根基所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宪法全面实施的必然要求,也为宪法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正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坚持和实现,确保了宪法全面实施不是空洞的宣示,而是有着具体的实践路径和坚实的实施基础,我国宪法所承载的政治内涵、所保障的人民根本利益,才能够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对宪法的系统阐释,形成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宪政话语模式的关于中国宪法的科学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为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中国宪法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中国宪法学的理论研究树立了正确典范。中国宪法学应当根植于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实践之中,将研究的视角和重心真正聚焦在中国真实生动的政法实践中,这是认知中国宪法真实,推动中国宪法实施,建立中国宪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国宪法 政治内涵 人民属性 宪法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精品教材——兼评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14
作者 林木西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共7页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 由逄锦聚教授主编、南开大学编写组编写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性教材中的中国经济学系列第一批出版发行的“双子座”教材之一。这部重点教材是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和阐释的示范性成果,是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是推进全国高校经济学原创性教材的先导性成果,是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品教材。该教材从学科属性、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研究内容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进行了学理性阐述,从制度导向上对社会主义经济赋予新的内容、对新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进行了系统化分析,从而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进行先行尝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与当代价值
15
作者 顾成敏 杨哲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重维度深化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在唯物论层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把握... 习近平经济思想系统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根基,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重维度深化了对经济规律的认识。在唯物论层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规律,提出“两山理论”等生态文明发展范式,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协同演进;在辩证法层面,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统筹供给需求关系、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和量变质变转化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体系;在认识论层面,坚持实践导向与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通过深化改革开放破解发展难题,形成“理论—政策—实践”的动态反馈机制;在唯物史观维度,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以新质生产力理论推动经济体系现代化,并通过人民主体性实践构建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习近平经济思想以系统观念为方法论核心,创新提出的“六个坚持”战略原则,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又植根于中华文明沃土,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理论生命力和实践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新发展理念 系统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创”与“两个结合”的过程性互动关系与逻辑
16
作者 季乃礼 陈颖异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4,124,共14页
“两创”与“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研究仅将二者关系进行单向定位,未视为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消解概念边界,将“两创”与“两个结合”动态过程作为共同主视角进行考察可知二者互为必要理论前提和有效实践工... “两创”与“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研究仅将二者关系进行单向定位,未视为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消解概念边界,将“两创”与“两个结合”动态过程作为共同主视角进行考察可知二者互为必要理论前提和有效实践工具。互动逻辑为以“两创”为载体,推动“两个结合”时代化、大众化;以“两个结合”为引领,实现“两创”多元性、价值性发展。两个过程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接轨。未来应在融合发展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17
作者 吴争春 何宝君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共12页
“古今中西之争”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核心时代命题在思想文化维度的探索,长期以来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引进外来文化与保持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文化... “古今中西之争”深刻反映了近代以来国人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核心时代命题在思想文化维度的探索,长期以来是中国文化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引进外来文化与保持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文化主体性—文化主导性—文化领导权的关系问题,是百年“古今中西之争”所争论的三大核心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创造性提出文化主体性、以理性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创造性提出“根脉”论、“魂脉”论和文化领导权理论,对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三大核心问题作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领域长期实践经验的深刻提炼与系统性理论总结,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新的文化使命,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古今中西之争 文化主体性 文化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社会动员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与实践进路
18
作者 骆郁廷 唐慧颖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I0002,共12页
社会动员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团结动员全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优势。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动员的重要论述,回答了为何开展社会动员、... 社会动员贯穿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史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团结动员全国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优势。习近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作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动员的重要论述,回答了为何开展社会动员、如何开展社会动员等问题。习近平关于社会动员重要论述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为重点,以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关键,对于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新征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社会动员重要论述,要深化思想发动,扩大群众参与,创新协同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动员能力,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关于社会动员重要论述 党的领导 思想发动 群众参与 协同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雪梅 陈才烈 +1 位作者 翟长淼 王正青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30,共1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文化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与伟大成就,有力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在关于文化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文化建设取得巨大发展与伟大成就,有力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在关于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容深刻丰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认知与思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系统梳理习近平文化思想话语体系与重要意义的过程,也是梳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话语、理论话语、中国话语的过程。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话语体系及重要意义进行学理化研究及阐述,不仅有助于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而且对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历史话语来看,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基;从理论话语来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为习近平文化思想赋予了新的活力;从中国话语来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过程体现出创新性与实践性,成为不断发展的开放性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引与实践指南,彰显出我们对历史的自信和对文化的自信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作为世界人类文化舞台上崭新的明珠,习近平文化思想也将持续闪耀真理之光,引领世界文化秩序走出混沌,推动全球现代化进程,创新人类文明形态,为人类的永恒文明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话语体系 中国话语 历史话语 理论话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探索——以《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倩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9,共9页
当前,数字技术凭借强大的科技支撑力与创新驱动力,深刻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程,成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引擎。《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印证了数字技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关键作用,在独... 当前,数字技术凭借强大的科技支撑力与创新驱动力,深刻影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程,成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引擎。《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印证了数字技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的关键作用,在独特优势上,数字技术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化,推动其从“隐性”到“显性”的转变,助力其从“闹海”到“出海”的转型;在实践内容上,涵盖视觉呈现、叙事重构、话语表达等多个方面;在现实启示上,需要通过强化思想价值引领、丰富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等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价值,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数字技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