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5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关虓 牛荻涛 +1 位作者 王家滨 王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13,共6页
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单轴受压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了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的混凝土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冻融后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试验,拟合出模型相关参数m和ε0,提出了基于... 将统计学方法与细观力学方法结合,采用平行杆模型模拟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单轴受压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了基于Weibull强度理论的混凝土细观统计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冻融后的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试验,拟合出模型相关参数m和ε0,提出了基于细观统计损伤力学的混凝土冻融损伤本构方程。最后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观统计力学 平行杆模型 weibull 强度理论 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塑性-损伤模型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7 位作者 吕飞 王文君 孙浩 SADAT Said Ikram 许云龙 王恩 王莉萍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0-711,共22页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 为完善混凝土强度理论和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参考岩石损伤比强度理论,根据现有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等多类混凝土多轴强度试验数据,推荐损伤比变量中的五经验系数取值,完善多类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揭示约束混凝土工作原理。分析表明,随着静水压力的增加,混凝土压损伤比将由单轴受压时为1左右线性递减至小于0.5,八面体剪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轴向峰值应力提升为某一定值,压损伤比取值减小引发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至不变,因而导致混凝土由单轴受压脆性破坏向多轴受压塑性破坏转变,该理论为钢管混凝土柱中发挥混凝土耗能潜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据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确定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强度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并建议常温静力荷载下多类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常温地震荷载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以及火灾升温环境下普通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受拉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及其参数表达式,建立约束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介绍多类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应用,模型中混凝土采用实体单元而钢管与钢梁采用壳单元,可模拟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滑移与约束作用,当采取增强约束拉筋强柱构造方法时可提升钢管混凝土柱及其结构的承载力、抗震与抗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比 强度理论 塑性-损伤模型 三轴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实体-壳单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和能量理论的应变型岩爆机理研究
3
作者 薛亚东 田恒蛟 何本国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1-481,共11页
岩爆是深埋隧道建设过程中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的一种脆性动力失稳,岩块弹射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工期延误等,深入地理解岩爆的形成机理对隧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岩体完整性系数K_(v)和岩石风化... 岩爆是深埋隧道建设过程中弹性应变能突然释放的一种脆性动力失稳,岩块弹射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工期延误等,深入地理解岩爆的形成机理对隧道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考虑岩体完整性系数K_(v)和岩石风化系数K_(f)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Mohr-Coulomb强度准则(GM-C)的判别指数Q_(gMC)和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GD-P)的判别指数Q_(gDP)的计算方法。利用Griffith准则,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对微裂纹的形成、扩展、合并与集聚进行分析,建立了考虑损伤因子D的岩石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计算公式。通过引入岩爆倾向性指标P,考虑围岩等级对岩爆倾向性的影响,提出了综合考虑强度准则和能量理论的应变型岩爆等级的判断方法。选取了国内多个工程12个不同点位处的岩爆状态数据对所提出的岩爆等级判断方法进行工程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先计算岩石强度准则的判别指数Q的值来判断岩石是否发生屈服破坏,然后再计算岩爆倾向性指标P的值来判断岩爆发生的等级是可行的。这种综合考虑强度准则和能量理论的应变型岩爆等级的判断方法对隧道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能准确及时地判断岩爆等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强度准则 损伤因子 能量理论 岩爆倾向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13沥青混合料损伤比强度理论及车辙现象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霞 丁发兴 聂磊鑫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180,共9页
高级路面结构主要采用沥青路面,其在交通荷载和环境温度作用下处于复杂三轴应力状态,导致车辙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很少有人用强度理论来解释车辙现象。为此,课题组尝试将单元体应变分解假设和相对耗能率求极值计算模型下的损伤比强度理论... 高级路面结构主要采用沥青路面,其在交通荷载和环境温度作用下处于复杂三轴应力状态,导致车辙现象经常发生,目前很少有人用强度理论来解释车辙现象。为此,课题组尝试将单元体应变分解假设和相对耗能率求极值计算模型下的损伤比强度理论应用于AC-13沥青混合料的多轴强度预测和车辙现象预测。基于三轴受压下沥青混合料强度包络面基本特征,参考轻骨料混凝土受拉损伤比参数取值,根据AC-13沥青混合料多轴试验数据推荐了损伤比变量中的5个经验系数取值,形成了沥青混合料损伤比强度理论。分析表明不同温度下的AC-13沥青混合料无量纲三轴强度变化规律一致,提出的强度理论强度预测结果与不同温度下AC-13沥青混合料的多轴强度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后根据沥青混合料损伤比多轴强度理论,提出了围压三轴和二轴强度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简化形式”并推荐了理论中各经验系数取值,合理预测了不同温度下AC-13沥青混合料的围压三轴和二轴强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围压三轴下沥青混合料侧压系数为2.6,处于轻骨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之间,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为1.38。损伤比强度理论揭示了车辆重载下沥青路面承受三轴高压应力状态,使得沥青混合料所受八面体剪应力值为0而呈现塑性流动,从而导致路面出现车辙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强度理论 损伤比 多轴应力 车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的不规则矿石颗粒强度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汪轶凡 肖庆飞 +4 位作者 高志勇 周强 金赛珍 王梦涛 王庆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76-3886,共11页
不规则矿石颗粒的强度分布决定其断裂行为与破碎产品粒度分布。本文采用不同形式的Weibull分布模型分别拟合不同尺寸的铜矿石颗粒和锡矿石颗粒的强度分布,并对不同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对两种矿石... 不规则矿石颗粒的强度分布决定其断裂行为与破碎产品粒度分布。本文采用不同形式的Weibull分布模型分别拟合不同尺寸的铜矿石颗粒和锡矿石颗粒的强度分布,并对不同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对两种矿石颗粒强度分布的拟合效果均较好,且在双对数坐标系下,两种矿石颗粒的模型参数(特征破碎强度σ_0和两参数Weibull分布模量m)都随着颗粒尺寸d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在两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权重因子w与强度阈值σ_(th)分别构建两段Weibull分布模型和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发现两段Weibull分布模型可定量描述剪切破坏与张拉破坏在整个破碎过程中对不规则矿石颗粒的破坏程度,而三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可对低应力强度数据偏离两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曲线得到解释并加以修正。研究成果为碎磨设备操作参数的确定与设备选型提供理论指导,进一步丰富了不规则颗粒强度分布理论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矿石颗粒 weibull分布模型 脆性物料破碎特性 强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酸强度HY分子筛对正己烷裂解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卫丽莎 王慧 +2 位作者 董奇 李永旺 相宏伟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2,共11页
能源需求增长与化石燃料枯竭促使重质原油的高效转化成为研究重点,烷烃裂解技术可将长链烷烃转化为短链烃产物,从而提升长链烷烃的经济价值。HY分子筛因具有比表面积较高和酸强度较适宜的优点,是目前常用的烷烃催化裂解催化剂之一,但HY... 能源需求增长与化石燃料枯竭促使重质原油的高效转化成为研究重点,烷烃裂解技术可将长链烷烃转化为短链烃产物,从而提升长链烷烃的经济价值。HY分子筛因具有比表面积较高和酸强度较适宜的优点,是目前常用的烷烃催化裂解催化剂之一,但HY分子筛酸强度对烷烃裂解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以丙烷和正己烷为模型底物,研究了不同酸强度(Al取代结构分别为1Al取代、3Al取代和6Al取代,相应n(Si)/n(Al)分别为47、15和7)的HY分子筛对烷烃裂解机理的影响,并分析了正己烷中不同C—C键断裂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HY分子筛Bronsted酸强度增强,丙烷和正己烷质子化反应的表观吉布斯自由能垒降低,HY分子筛的烷烃裂解反应催化活性增强。正己烷中3种C—C键的断裂难度由易到难分别为C^(3)—C^(4)键、C^(2)—C^(3)键和C^(1)—C^(2)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分子筛 Br?nsted酸强度 正己烷 裂解机理 周期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状黄土和水泥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及地表黄土塑性流动深度预测
7
作者 吴霞 丁发兴 王宁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3-874,共12页
损伤比强度理论已应用于混凝土和各向同性岩石等黏聚摩擦材料,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论。黄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水泥土是一种人工处理土,主要包括水泥加固土和水泥稳定土两大类,黄土和水泥土均属于黏聚摩擦材料。将损伤比强度理论推广应用... 损伤比强度理论已应用于混凝土和各向同性岩石等黏聚摩擦材料,得到了很好的预测结论。黄土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水泥土是一种人工处理土,主要包括水泥加固土和水泥稳定土两大类,黄土和水泥土均属于黏聚摩擦材料。将损伤比强度理论推广应用于原状黄土和水泥土的三轴强度预测。首先,基于原状黄土和水泥土的三轴受压强度包络面特征和现有试验数据建立原状黄土和水泥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并推荐了损伤比表达式中的5个经验系数取值,该理论预测结果与不同类型原状黄土和水泥土的三轴强度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然后,通过损伤比强度理论与Mohr-Coulomb单剪强度准则、双剪强度准则、Lade强度准则和广义SMP强度准则进行比较,表明提出的强度理论有较高的计算精度。此外,损伤比强度理论对应子午线压端与平均主应力轴相交,而其余准则对应的各子午线压端开口。最后,根据五经验系数下的损伤比强度理论,可预测黄土和水泥土具有弹脆性、弹塑性和塑性流动3种状态,反映了该类土体单轴受压压碎以及三轴受压塑性流动的指标量化,且高平均主压应力下土体将由弹塑性向塑性流动转变的特征,为基础持力层破坏而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原状黄土损伤比强度理论预测重力作用下地表深处黄土存在塑性流动深度,预测结果分别为75 m和36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黄土 水泥土 强度理论 损伤比 塑性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Weibull模型的高强缝合锚钉缝线强度预测
8
作者 李新娅 王宁 +3 位作者 卢佳浩 张鹏 夏兆鹏 侯耒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为消除缝合锚钉缝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裂的风险,以8.3 t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编织工艺制备了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为了研究其力学性能,选择8、16、24、32、40、48 mm隔距对单纤维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 为消除缝合锚钉缝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断裂的风险,以8.3 tex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编织工艺制备了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为了研究其力学性能,选择8、16、24、32、40、48 mm隔距对单纤维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择50、200 mm隔距对8.3 tex复丝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选择200 mm隔距对单层编织缝线和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进行测试。对纤维的直径和缝线中纤维与轴向夹角的角度进行测量。采用两参数Weibull模型和改进Weibull模型对单纤维、8.3 tex复丝和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为299.8 N,轴向衬纱双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力高达393.0 N。对8.3 tex复丝和单层编织缝线的断裂强度进行预测,改进Weibull模型的预测值准确度高。高强骨锚钉缝线的强力比同类型医用缝线更高,改进Weibull模型可对高强缝合锚钉缝线的强力进行精准预测,实现了从单纤维到复丝再到纱线的断裂强度预测,可为医用缝线结构设计和力学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锚钉缝线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断裂强力 两参数weibull模型 改进weibull模型 强度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及应用
9
作者 张绍松 丁发兴 吴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5-1746,共12页
为建立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资料,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统一分析,提出了地聚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包括轴心抗压(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轴心受压(... 为建立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整理分析了国内外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数据资料,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各种力学性能指标进行了统一分析,提出了地聚物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包括轴心抗压(拉)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轴心受压(拉)峰值应变等统一计算公式,建立了地聚物混凝土单轴受压(拉)应力-应变全曲线表达式。基于其他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和现有地聚物混凝土围压三轴强度试验数据,提出了地聚物混凝土损伤比强度理论,建议了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的三轴参数,包括膨胀角、拉压子午线强度比值和二轴等压与单轴抗压强度比值等,形成了约束地聚物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钢筋地聚物混凝土简支梁四点弯曲试验、钢管地聚物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及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柱拟静力试验进行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1)提出的各基本力学性能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计算精度较高;2)提出的地聚物混凝土单轴受压与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高;3)应用约束地聚物混凝土三轴塑性-损伤模型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包括钢筋地聚物混凝土简支梁荷载-挠度曲线、钢管地聚物混凝土短柱轴压荷载-应变曲线及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柱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比强度理论 地聚物混凝土 力学性能 塑性-损伤模型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理论预测模型
10
作者 贺屹 董攀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6-761,共6页
颗粒/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时常遭受不同的温度环境,鉴于其屈服强度直接关系到部件的安全性,合理表征和预测其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修正的剪切... 颗粒/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时常遭受不同的温度环境,鉴于其屈服强度直接关系到部件的安全性,合理表征和预测其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成为研究的重点。针对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修正的剪切滞后模型并考虑了纤维、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及其随温度的演化,建立了一个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理论预测模型σ_(cy)(T)={A[1+8V_(f)^(2)s^(2)(E_(f)(T)-E_(m)(T)/3(E_(f)(T)+4V_(f)s^(2)E_(m)(T)]·(E_(m)(T)+v_(m)(T_(0))T_(m)-T/E_(m)(T_(0))1+v_(m)(T)T_(m)-T_(0))^(0.5)·σ_(my)(T_(0))for RT≤T≤473K A[1+8V_(f)^(2)s^(2)(E_(f)(T)-E_(m)(T)/3(E_(f)(T)+4V_(f)s^(2)E_(m)(T)]·(E_(m)(T)+v_(m)(T_(0))T_(m)-T/E_(m)(T_(0))1+v_(m)(T)T_(m)-T_(0))^(1)·σ_(my)(T_(0))for 473K<T。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所有可获取的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均取得了很好的一致性,为方便地预测颗粒/短纤维增强铝镁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温度相关性屈服强度 理论预测模型 颗粒增强 短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强度理论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发兴 吴霞 +10 位作者 张学民 陈雷 葛敬冉 肖杨 宫凤强 陈靖 李梓焜 刘增飞 崔昊 张训杰 吕飞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55-4587,共33页
强度理论是研究多轴应力下材料屈服或破坏机制和原理的力学理论,是固体力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在理论研究、工程应用和材料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物理、力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各类材料强度理论进... 强度理论是研究多轴应力下材料屈服或破坏机制和原理的力学理论,是固体力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在理论研究、工程应用和材料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物理、力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各类材料强度理论进行分类和归纳,对其理论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与评述,指出其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同时将强度理论分为各向同性强度理论和各向异性强度理论2类,其中各向同性强度理论分为主应力强度理论、剪应力强度理论和其他强度理论。主应力强度理论又分为最大拉应力强度理论、Mises屈服理论、最小耗能原理强度理论和损伤比强度理论,剪应力强度理论分为单剪、双剪和三剪强度理论,其他强度理论分为最大拉应变强度理论、空间滑动面强度理论、细观强度理论和其他理论。各向异性强度理论是各向同性强度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按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岩土材料等3类分别论述,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强度理论分为宏观强度理论和微细观强度理论,岩土材料强度理论分为Mohr-Coulomb系列、Hoeke-Brown系列、Matsuoka-Nakai系列和其他经验模型系列强度理论等4类。通过总结损伤比强度理论的理论观点、参数定义与物理意义,指出该理论反映了岩石、混凝土等脆性材料受拉脆断、单轴受压压碎以及三轴受压塑性流动的指标量化,揭示了脆性材料非弹性体积膨胀导致破坏,且高静水压力下损伤比参数递减使得非弹性体积膨胀减小导致脆性材料将向塑性转变的原理。最后,对强度理论的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损伤比强度理论有望成为宏观强度理论的发展方向,具有进一步完善与用于其他各向同性材料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前景,并且通过宏观强度理论与微细观强度理论模型以及人工智能强度理论模型相结合,标定微细观模型参数,修正宏观强度理论中的主要参数,实现宏观强度理论与微细观强度模型及人工智能强度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理论 强度准则 宏观 微细观 各向同性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多重分形特征的岩石强度Weibull参数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树新 刘长武 +1 位作者 韩小刚 曹磊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86-1791,共6页
利用多重分形计算并绘制出表征岩石三维损伤微裂纹分布复杂性的多重分形谱,引入一个表征岩石材料不均匀性、各向异性的相对分形维数,结合多重分形谱的奇异性值,对岩石实际受损状态的量化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岩石微元强度的Mohr-Co... 利用多重分形计算并绘制出表征岩石三维损伤微裂纹分布复杂性的多重分形谱,引入一个表征岩石材料不均匀性、各向异性的相对分形维数,结合多重分形谱的奇异性值,对岩石实际受损状态的量化表达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岩石微元强度的Mohr-Coulomb准则表示方法及其服从Weibull随机分布的特点,在本构模型中引入初始损伤分形参数,结合岩石单轴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对不同多重分形参数下岩石强度Weibull参数取值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岩石在不同损伤状态下,表征其强度特征的Weibull参数值以一定规律发生变化,且微裂纹的分布对受损岩石峰后强度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进一步完善了岩石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裂纹 损伤模型 多重分形 weibull分布 峰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改进的Weibull方法分析纤维强度的长度效应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海斌 阳建红 +1 位作者 石增强 郭明映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7,共4页
为了描述纤维强度与长度的关系,采用改进的Weibull统计方法对不同长度纤维的强度数据进行了处理。该方法有效地利用实验数据,将不同标距下的实验结果统一处理,并采用迭代步骤求取Weibull参数。由于将长度和拉应力作为统计参数,得到的纤... 为了描述纤维强度与长度的关系,采用改进的Weibull统计方法对不同长度纤维的强度数据进行了处理。该方法有效地利用实验数据,将不同标距下的实验结果统一处理,并采用迭代步骤求取Weibull参数。由于将长度和拉应力作为统计参数,得到的纤维断裂失效函数综合反映了纤维长度和拉伸应力对失效概率的影响,更好地描述了强度与长度的分散关系。通过对芳纶APMOC和PBO的单丝拉伸实验验证了改进统计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分布 强度 长度 迭代 形状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陶瓷高温弯曲强度的Weibull模量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白世鸿 陈彦 +2 位作者 乔生儒 陈玉顺 康沫狂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2-314,共3页
对工业用SiC陶瓷材料 ,较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材料弯曲强度Weibull模量的影响。实验发现 ,随温度升高Weibull模量增大 ,在 80 0℃附近出现一奇异峰 ;其损伤断裂机制由低温下的穿晶断裂过渡为高温下的沿晶断裂。Weibull模量估计值与样本... 对工业用SiC陶瓷材料 ,较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材料弯曲强度Weibull模量的影响。实验发现 ,随温度升高Weibull模量增大 ,在 80 0℃附近出现一奇异峰 ;其损伤断裂机制由低温下的穿晶断裂过渡为高温下的沿晶断裂。Weibull模量估计值与样本的变异系数Cv 之间满足线性关系m =1.186 Cv-0 .6 6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模量 变异系数 碳化硅陶瓷 高温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ibull统计理论的参数对混凝土全曲线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潘青松 彭刚 +1 位作者 胡伟华 徐鑫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为了解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特性,采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大型多功能动静力三轴仪,对强度等级为C15、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加载速率为10-5/s,10-4/s,10-3/s,5×10-3/s下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加载速率下... 为了解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力学特性,采用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大型多功能动静力三轴仪,对强度等级为C15、边长为150 mm的立方体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加载速率为10-5/s,10-4/s,10-3/s,5×10-3/s下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对不同加载速率下单轴压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形、基于修正后的Weibull统计理论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模型参数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修正后的Weibull统计理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混凝土试件在不同加载速率下的全曲线模型;材料的强度硬化特性可以通过Weibull本构模型中的参数m和E值表征;应变软化特性可以通过Weibull本构模型中的参数c值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加载速率 混凝土全曲线 weibull统计理论参数 强度硬化特性 应变软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的混凝土率型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梁辉 邹荣华 +2 位作者 彭刚 田为 陈学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为研究混凝土在股役期间的材料特性,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10^(-5),10^(-4),10^(-3)和10^(-2)/s)的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混凝土材料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和初始弹性模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峰值应力... 为研究混凝土在股役期间的材料特性,进行了不同应变速率下(10^(-5),10^(-4),10^(-3)和10^(-2)/s)的混凝土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混凝土材料基本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提高,峰值应力和初始弹性模量呈现增大的趋势,峰值应力的变化规律并不明显。基于Weibull和Lognormal统计分布理论,以及Lemaitre应变等效原理,引入应变速率因素,构建出混凝土材料分段式率型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依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所建立的率型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给出了不同速率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和损伤变化规律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混凝土率型本构模型能够反映不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bull统计分布理论 率型损伤本构模型 应力-应变全曲线 损伤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钢屈服强度的Weibull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易勇 沈保罗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49,共3页
为将Weibull统计应用于塑性材料的强度分布规律分析,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和第四强度理论对Weibull统计理论进行修正,并用Q235钢的屈服强度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所得到的Weibull似然统计可以很好地描述Q235钢的强度分布。
关键词 weibull统计 屈服强度 Q235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赋能制造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巧芝 郭紫晴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4,共13页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 通过数字化转型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资源基础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剖析数字化转型驱动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为赋能新质生产力提供参考。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与短期影响存在差异,短期表现为提升整合、配置及运用资源能力,长期表现为增强其创新变革的感知、抓取与转化能力;(2)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其中,短期影响的正向作用显著,长期影响不显著。不仅如此,市场竞争强度的正向调节作用不容忽视;(3)根据异质性效应结果,东部地区影响显著为正,中部与西部地区则较为微弱;国有企业的驱动效应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样本。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提供了新的赋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 新质生产力 资源基础论 动态能力理论 赋能机制 市场竞争强度 异质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扰损围岩巷道脆塑性解答
19
作者 张常光 周渭 +2 位作者 徐灏 赵帅 孙珊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3-1355,共13页
钻爆法施工常造成岩质巷道扰损区围岩性能劣化。针对扰损围岩、扰损外围岩的弹塑性状态下不同的扰损围岩巷道力学模型,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弹-脆-塑性模型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扰损围岩巷道有关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脆塑性解答,探... 钻爆法施工常造成岩质巷道扰损区围岩性能劣化。针对扰损围岩、扰损外围岩的弹塑性状态下不同的扰损围岩巷道力学模型,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弹-脆-塑性模型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建立扰损围岩巷道有关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半径的脆塑性解答,探讨巷道力学模型的转换路径及判定方法,并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获得各因素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提出的巷道脆塑性解答合理反映了中间主应力、围岩扰损范围和峰后强度、剪胀特性的综合影响,通过参数组合变换可退化为多种解答并得到正确性验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巷道力学模型判定与中间主应力、围岩扰损范围密切相关,显著影响巷道应力-位移分布和围岩特征曲线;支护压力和巷道稳定变形随着围岩峰后强度下降、剪胀特性参数增加而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损围岩 统一强度理论 弹-脆-塑性模型 剪胀特性 围岩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ibull分布的煤体强度计算研究
20
作者 陈学华 吕鹏飞 +1 位作者 宋卫华 周年韬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100,共5页
以往矿山压力计算中多数使用煤体试件测试强度代替煤体强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往往具有较大误差,针对此类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数据拟合等手段研究了矿山工程中煤体强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煤的强度具有一定的尺... 以往矿山压力计算中多数使用煤体试件测试强度代替煤体强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往往具有较大误差,针对此类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数据拟合等手段研究了矿山工程中煤体强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煤的强度具有一定的尺寸效应,测试试件边长越大,其强度越低;根据其尺寸特征,应用RFPA软件中的Weibull函数功能,模拟求解并拟合得出煤体强度与均质度和原煤强度之间的关系。定义了煤样标准强度为边长或直径为50 mm的煤试件强度,拟合得出煤样标准强度与原煤强度和煤体强度关系的表达式,可据此理论计算矿山工程中的煤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强度 尺寸效应 weibull分布 原煤强度 均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