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学习工具的发展及应用看e-Learning的发展——基于Top100学习工具近五年的排名数据 被引量:17
1
作者 钱冬明 郭玮 管珏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5-139,共5页
C4LPT网站通过德尔菲法,每年度会评选出Top 100学习工具,并根据使用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将学习工具划分为12个类别,旨在为用户推荐、介绍优秀学习工具的同时进行e-Learning的普及教育。本文在简述Top 100学习工具由来与分类的基础上,对Top... C4LPT网站通过德尔菲法,每年度会评选出Top 100学习工具,并根据使用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将学习工具划分为12个类别,旨在为用户推荐、介绍优秀学习工具的同时进行e-Learning的普及教育。本文在简述Top 100学习工具由来与分类的基础上,对Top100学习工具连续五年(2007-2011)的排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点明学习工具中介性与认知性的同时,阐述学习工具开放化、免费化、网络化、社会化、应用发展与学习技术发展相一致、面向学习对象粒度微型化的发展特点。同时从知识分类学角度,分析学习工具在e-Learning中的应用。进而结合学习工具的发展特点与应用,评述e-Learning学习需求、学习工具应用、学习模式以及学习形式四个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100学习工具 E-LEARNING 数字学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工具发展的“风向标”——基于对2012年TOP100学习工具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穆肃 郭鑫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42-48,共7页
学习与绩效技术中心(C4LPT)是由英国社会性学习与协作领域的资深专家简·哈特创办,专注于新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该中心自2007年发起了学习工具排名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对2000多种学习工具的效用进行前100位动态排名,这可以... 学习与绩效技术中心(C4LPT)是由英国社会性学习与协作领域的资深专家简·哈特创办,专注于新技术在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该中心自2007年发起了学习工具排名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对2000多种学习工具的效用进行前100位动态排名,这可以看做是学习工具最新发展的"风向标"。无论是传统的学习工具,还是不断涌现的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的应用工具,通常都是功能鲜明,操作规范简捷,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支持个人知识建构和社会性协作建构。总体而言,学习工具注重支持社会性学习和群体学习,更关注对个体学习的需要和过程的支持;注重网络中个人学习过程的知识管理及社会性知识共享;学习工具的功能更精、更专。对TOP 100学习工具类型分布、排名变化和新入选工具的分析,有利于让国内教育界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深入了解当前国际上广泛应用、各有专长、效用认同度高的学习工具,拓展对学习工具的理解,促进对新技术的教与学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 100 学习工具 排名分析 应用效果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100m高度风速短期预报订正方法
3
作者 高金兵 曹润东 +2 位作者 于廷照 姚锦烽 申彦波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先格点订正区域误差、后站点订正局地误差的100 m高度风速短期预报订正方法。首先,基于100 m高度风速格点实况资料,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数值天气预报进行格点订正;然后,基于测风塔100 m高度风速观测资料,采用随机... 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先格点订正区域误差、后站点订正局地误差的100 m高度风速短期预报订正方法。首先,基于100 m高度风速格点实况资料,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对数值天气预报进行格点订正;然后,基于测风塔100 m高度风速观测资料,采用随机森林集成预报订正方法对站点风速预报进行订正;最后,选用内蒙古中部某站点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订正前未来84小时风速预报均方根误差(RMSE)为4.25 m/s,格点订正后RMSE降至3.16~3.79 m/s,站点集成订正后RMSE降至2.81 m/s。格点订正后预报误差明显降低,站点集成订正后误差进一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m高度风速预报 预报订正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集成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启发科学》教材的学习工具设计与启示
4
作者 金鑫 何善亮 盛恬恬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4,共3页
学习工具是学生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支架,也是生物学教材编写必需考虑的内容。以美国《启发科学》(Inspire Science)教材高中生物学部分的学习工具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实践学习工具、三维评价工具、语言学习工具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以期... 学习工具是学生生物学学习的重要支架,也是生物学教材编写必需考虑的内容。以美国《启发科学》(Inspire Science)教材高中生物学部分的学习工具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的实践学习工具、三维评价工具、语言学习工具的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生物学教材中学习工具的编写和教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工具 生态学 美国教材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学科学习实践中语文学科的工具本位功能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广录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跨学科学习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落实“教育实践赋能立德树人”和“多学科协同育人”的课程观念是基本要求。当前的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存在着将拼凑的“果盘”误导为跨学科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洞察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关注... 跨学科学习的哲学基础是实践论,落实“教育实践赋能立德树人”和“多学科协同育人”的课程观念是基本要求。当前的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存在着将拼凑的“果盘”误导为跨学科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洞察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唤醒并激活“语文是工具”的本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 实践论 多学科协同育人 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地理工具:分类系统与教学逻辑
6
作者 李琳 李晓 +2 位作者 丁栋兴 杨颖 孙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3,共7页
地理工具是指在中学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认识地理事象、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核心素养而使用的多种类型的处理地理信息的中介性手段。研究认为,地理实体类工具与地理思维类工具构成了双维度的地理工具分类系统框架,“感受—体验... 地理工具是指在中学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为了认识地理事象、获取地理知识、发展地理核心素养而使用的多种类型的处理地理信息的中介性手段。研究认为,地理实体类工具与地理思维类工具构成了双维度的地理工具分类系统框架,“感受—体验”“交互—整合”“拓展—变构”的地理工具三阶段学习机制与“能力进阶—情境运用—实践活动—数字驱动”的地理工具教学策略组成了地理工具的教学逻辑。基于此,可分阶段培养学生的地理工具运用能力与地理实践力,促进学习的互动与个性化,也有利于地理工具教学与中学地理教育活动的优化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工具 分类系统 教学逻辑 学习机制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知工具对社会调节学习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尹兴翰 叶俊民 +3 位作者 于爽 罗晟 任文 司开颜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0,66,共10页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群体感知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对促进社会调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研究主要关注群体感知工具的设计及其效果验证,而群体感知工具对社会调节学习的作用机制及驱动因素尚不明晰。因此,文...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中的群体感知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监控和反思学习过程,对促进社会调节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但当前研究主要关注群体感知工具的设计及其效果验证,而群体感知工具对社会调节学习的作用机制及驱动因素尚不明晰。因此,文章以探索群体感知工具对社会调节学习的作用机理为目标,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获取学习者在协作学习活动中使用群体感知工具的经历、感受、体验等数据,借助质性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最终构建了“刺激—感知—调节”理论模型。研究发现,学习者利用群体感知工具可以促进自我调节、同伴调节和集体调节学习,并且受到个体因素、教学因素及环境因素的驱动,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需要经历群体感知接收与理解,包括信息查看、信息选择、价值判断、自我比较和意义建构等过程。针对上述结论,文章给出相应教学启示,包括引导学习者理解群体感知工具的内容,辅助学习者应用群体感知工具进行调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节学习 群体感知工具 作用机制 扎根理论 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atGPT增强和监督对比学习的政策工具归类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志强 李朋骏 +1 位作者 王金龙 熊晓芸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2-305,共14页
政策工具的归类是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和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由于训练数据的缺乏,政策文本相似度高,模型难以学习到足够丰富的特征表示,对它的预测结果缺少置信度,有较高的错误分类风险。为此提出了基于ChatGPT增强和监督对比学习的政策... 政策工具的归类是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和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由于训练数据的缺乏,政策文本相似度高,模型难以学习到足够丰富的特征表示,对它的预测结果缺少置信度,有较高的错误分类风险。为此提出了基于ChatGPT增强和监督对比学习的政策工具分类方法,该方法分为预训练语言模型微调和ChatGPT决策增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用ChatGPT大语言模型增强政策文本以增加训练数据数量,结合监督对比学习微调RoBERTa模型,使模型学习到更丰富的政策文本表示;第二阶段使用ChatGPT辅助决策预训练语言模型置信度较低的文本,降低对相似文本的错误分类风险。在数字产业政策工具分类数据集和Tnews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优于主流的研究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基模型的性能,且在训练样本较少时对基线模型的提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ChatGPT 数据增强 监督对比学习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化学习的认知工具论:社会脑双系统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冯骏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5,106,160,共12页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模块”或“认知本能”;在群体层面上,它通过文化学习以保持、发展和传递其功能。读心和模拟是两种核心的认知工具,其功能获得了来自社会脑双系统假设和实验证据的支持:心智化系统负责读心,而镜像神经元系统负责模拟。最终,认知工具论使自身建立在了文化演化而非基因演化的达尔文式新进路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演化心理学 认知工具 文化学习 读心 镜像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地理工具”大概念教学策略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光梅 李双双 索瑞雪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2,共5页
“深度学习”和“大概念”的应用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取了4个“地理工具”大概念,即方向、位置、尺度、区域,进而建... “深度学习”和“大概念”的应用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取了4个“地理工具”大概念,即方向、位置、尺度、区域,进而建构了“地理工具”概念学习体系;并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引,以学科核心素养发生机制为基础,提出“地理工具”大概念教学策略模型;最后以“泾渭分明”地理综合实践为例,用问题链整合知识内容,设计了“地理工具”大概念教学的范例,以期为创新“地理工具”大概念教学模式、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工具 大概念 深度学习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与虚拟的物质—辩证实践:数智化背景下学习的真实性危机与重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斌 于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1,40,共7页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智技术被引入教育场域中,数字化学习的真实性成为一个问题。需要重新配置数字化学习中的虚拟性结构来理解数字化学习的运作机制,在外部确认由数字算法和数字第三持...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智技术被引入教育场域中,数字化学习的真实性成为一个问题。需要重新配置数字化学习中的虚拟性结构来理解数字化学习的运作机制,在外部确认由数字算法和数字第三持存技术的物质性纠缠决定的符号性虚拟和真实的虚拟,在内部重建学习者内在想象的虚拟。通过真实性哲学为数字化学习的科学真实、社会真实、个体真实奠定基础。通过学习者与第三持存技术物共同组建的行动者聚合体网络确立数字化学习的科学真实,通过知觉经验结构的符号性、教育性改造以塑造数字化学习的社会真实,通过理性融化于感性的审美经验建立数字化学习的个体真实。数字化学习是真实与虚拟的物质—辩证实践活动,在虚拟和真实的辩证实践中,在学习者与第三持存的内行动物质纠缠中,人类群体实现文化文明的传递、集体记忆的生产,人类个体则获得属于自身的工具本体和文化心理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学习 真实性 第三持存 工具本体 心理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可学习proposal的车间工具目标检测
12
作者 刘珍兵 孙巧榆 +1 位作者 王述文 夏嘉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共9页
针对车间工具不同型号之间尺寸存在较大差异、形状种类繁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可学习proposal的车间工具检测算法。首先,融入稀疏表示和可学习的proposal机制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并减少检测过程中所需的参数量;其次,引入Swin-Tra... 针对车间工具不同型号之间尺寸存在较大差异、形状种类繁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可学习proposal的车间工具检测算法。首先,融入稀疏表示和可学习的proposal机制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并减少检测过程中所需的参数量;其次,引入Swin-Transformer结构,旨在增强模型的全局以及细节学习能力,有效地解决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高层语义信息融合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使用一种改进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架构,通过有效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提高了模型对于各种尺度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将多头注意力和动态卷积结合,在不同特征层之间建立更精确且细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目标检测的准确性;采用了CIoU损失函数,通过综合考虑位置、尺度和形状信息,使得模型对边界框的回归预测更加全面与准确。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算法在车间工具目标检测任务上的平均检测精度达到了91%,较当前主流算法至少提升了2.3%以上。同时,单张图片的检测速度大约为53 ms,满足了实时检测的需求,体现了综合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检测 稀疏可学习 多尺度特征 Swin-Transformer 多头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ochemistry π:无需编程基础即可开展机器学习研究的智能工具
13
作者 夏群科(编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4-874,共1页
尽管机器学习可以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带来新认知,但编写机器学习程序对于多数学者来说仍然费时费力。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研究者与开源项目的成员合作,构建了一款无需编程基础即可开展机器学习研究的智能工具,并将该工具命名为Ge... 尽管机器学习可以为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带来新认知,但编写机器学习程序对于多数学者来说仍然费时费力。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的研究者与开源项目的成员合作,构建了一款无需编程基础即可开展机器学习研究的智能工具,并将该工具命名为Geochemistry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智能工具 编程基础 开源项目 地球科学 新认知 浙江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演变对地理工具教学的影响与启示
14
作者 谢光梅 李双双 索瑞雪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共7页
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通过梳理1986年以来,即科学人地关系的思想确定后,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大纲)文件,对地理工具核心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探讨课程目标、课程观、课程结构、信息技术... 地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国家颁布的地理课程改革纲领性文件。通过梳理1986年以来,即科学人地关系的思想确定后,我国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大纲)文件,对地理工具核心内容进行提炼总结,探讨课程目标、课程观、课程结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演变对地理工具教学的影响。研究认为,从聚焦深度学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关注责任担当和价值体认培养等角度,地理工具教学应该创新地理工具深度学习模式、信息技术赋能地理工具教学新形态、重视地理工具教学的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工具 高中地理 课程标准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分析工具比较研究 被引量:49
15
作者 孟玲玲 顾小清 李泽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75,共10页
近年来,随着智慧学习环境的飞速发展,海量、丰富、多样、异构的学习数据急剧积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习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研究热点。学习分析工具在学习分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研究工具... 近年来,随着智慧学习环境的飞速发展,海量、丰富、多样、异构的学习数据急剧积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习分析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研究热点。学习分析工具在学习分析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研究工具可以使研究过程事半功倍。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学习分析工具进行了分类,并从使用环境、数据支持格式、是否可视化等维度详细比较,讨论了24种学习分析工具的特点,旨在为学习分析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分析 工具 分类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仪表盘:大数据时代的新型学习支持工具 被引量:64
16
作者 张振虹 刘文 韩智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2014年第3期100-107,共8页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种新型学习支持工具——学习仪表盘(Learning Dashboard)应运而生。学习仪表盘基于信息跟踪技术和镜像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情绪、兴趣等信息进行记录和追踪,通过分析与可... 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育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种新型学习支持工具——学习仪表盘(Learning Dashboard)应运而生。学习仪表盘基于信息跟踪技术和镜像技术,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习惯、情绪、兴趣等信息进行记录和追踪,通过分析与可视化、个性化的显示,为在线教育的学习者、教师、研究者、教育管理者等提供多层次的学习支持,帮助学习者实现自我认知、学习反思以及意义建构,促进学习新方法或模式的产生。目前,学习仪表盘发展快速,正逐渐从关注学习登录次数、学习时间和进度等浅层学习信息的辅助性学习工具,逐渐发展为集学习、分析、评价、反馈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统领学习资源、支持学习过程的强大集成化系统。随着其功能和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备,学习仪表盘将在更多学习情境中得以应用,以更精妙的数据分析设计框架和更愉悦的使用体验为学习者提供更为高质高效的学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在线教育 学习仪表盘 学习支持工具 学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知视角下学习分析工具对协作学习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艳燕 张媛 +2 位作者 苏友 包昊罡 邢爽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12,共9页
感知是对某种事实的认知,是了解周围环境的开始,是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指标。群体感知是对群体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了解,是保障协作学习效率和协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群体感知信息的隐藏性,学习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获取相... 感知是对某种事实的认知,是了解周围环境的开始,是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指标。群体感知是对群体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了解,是保障协作学习效率和协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群体感知信息的隐藏性,学习者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获取相关信息,由此引发消极参与、游离于任务之外等现象。学习分析工具能够将感知信息显性化,减轻感知负荷。但是以往关于群体感知的研究,为学习者提供的感知信息类型较为分散,设计的学习分析工具大多只针对某一方面的感知信息。有效的协作学习需要具备三种类型的群体感知:认知感知、行为感知和社会感知。基于群体感知,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探究利用学习分析工具多维度提供感知信息对协作学习的影响,有助于改善协作学习过程,促进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分析工具对小组交互的网络密度有显著性影响,可以明显提升小组参与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但在小组成绩上,影响并不明显,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知 在线协作学习 学习分析工具 学习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学习环境的工具集服务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顾小清 李雪 姜晓辉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28,共7页
回顾应用软件的发展历史,处处体现了隐喻的思想。隐喻思想同样也体现在学习技术系统中,比如用学习环境(包括虚拟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来设计、描述学习平台。本文首先对学习环境的隐喻进行了分析,接着调查了工具集在应用系统中的现... 回顾应用软件的发展历史,处处体现了隐喻的思想。隐喻思想同样也体现在学习技术系统中,比如用学习环境(包括虚拟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来设计、描述学习平台。本文首先对学习环境的隐喻进行了分析,接着调查了工具集在应用系统中的现状,然后以终身学习技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为基础,在提供综合学习服务支持的系统中采用环境隐喻的思想设计了学习工具服务集,以便为终身学习者提供除了通用服务、特定服务之外的另一种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学习环境 学习服务 工具 工具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风格测量工具与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类型因素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丽 郝丹 张伟远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4期65-71,共7页
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远程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的重要工作,只有适合学习者学习风格的课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三维模型”为基础,开发适合中国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 研究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远程教育课程开发过程的重要工作,只有适合学习者学习风格的课程,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以“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三维模型”为基础,开发适合中国远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方法。论文系统介绍了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过程和结果,包括六个部分:一、介绍;二、初始设计与检验阶段;三、主体研究阶段;四、分析与发现;五、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六、结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测量工具”的开发过程和结果,以及该研究中发现的中国远程学习者学习风格的独特类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远程学习 学习风格 测量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整合于教育: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儒德 陈琦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2-45,共4页
计算机与教育相整合的关键在于要把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三种用途(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或者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赋以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或者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出了... 计算机与教育相整合的关键在于要把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三种用途(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以新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或者完善传统的教学形式,赋以其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或者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创设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教学和学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整合于教育 学习对象 学习工具 教学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