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8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平菇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晴 李佳涛 +4 位作者 申进文 胡延如 戚元成 王风芹 刘晴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103,共15页
从栽培原料、栽培技术、种业、产品加工、栽培规模方面对我国平菇(Pleurotus spp.)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平菇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平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平菇 栽培原料 栽培技术 种业 产品加工 栽培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2
作者 刘爱民 唐文帮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8,共8页
基于水稻印刷粘种机、插秧机、无人飞机、谷物烘干机等设备在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中的应用研究,创新集成了一套涵盖父母本精量播种育秧、父母本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无人机辅助授粉以及种子机械干燥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制... 基于水稻印刷粘种机、插秧机、无人飞机、谷物烘干机等设备在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中的应用研究,创新集成了一套涵盖父母本精量播种育秧、父母本机插秧、无人机喷施“九二○”、无人机辅助授粉以及种子机械干燥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并开始推广应用。在深入探究杂交水稻种子粉质化劣变特性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劣变种子光学分选机”。经过该光学分选机的处理,发生粉质化劣变的杂交种子发芽率可提高约8.0个百分点。此外,还提出应着力研制父本专用割除机、机插秧播种育秧配套机械、专用授粉无人机以及烘干、精选、计量、包装一体化自动化生产线等种子生产加工配套机械,促进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机械化生产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老虎及其成熟果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逢振 陈亚泉 梁忠厚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黑老虎是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黑老虎不同部位均所含一定量的木脂素类、三萜类、黄酮类和多酚类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HIV、抗氧化、抗菌消炎和保肝护肝等作用。黑老虎成熟果籽中含... 黑老虎是一种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黑老虎不同部位均所含一定量的木脂素类、三萜类、黄酮类和多酚类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HIV、抗氧化、抗菌消炎和保肝护肝等作用。黑老虎成熟果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氨基酸等成分,可用于植物油脂的加工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利用。通过对黑老虎及其成熟果籽进行研究,介绍了黑老虎的产地、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分析了黑老虎果籽的基本情况和黑老虎产品的开发概况,为科学开发利用黑老虎及其成熟果籽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老虎 黑老虎籽 成分 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浙优77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4
作者 沈建勋 祁永斌 +4 位作者 王林友 陈明祥 吕向朝 张浩迪 黄惠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309-312,共4页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为加速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77的推广,提高新品种制种产量,文章介绍了浙优77的亲本特性及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优77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 高产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林木育种与良种应用需重视的问题再思考
5
作者 康向阳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4-231,共8页
林木育种与良种制种及其应用是关系国家森林质量提升的国之大者,具有经济性、公益性、地域性、长期性、继承性等特性。面对我国有限的林木遗传育种科技资源,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系统布局,形成长期且可持续的国家资助机制,聚焦重要树种主要... 林木育种与良种制种及其应用是关系国家森林质量提升的国之大者,具有经济性、公益性、地域性、长期性、继承性等特性。面对我国有限的林木遗传育种科技资源,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系统布局,形成长期且可持续的国家资助机制,聚焦重要树种主要目标性状遗传改良关键理论和技术重点持续攻关,其中重点把握好如下问题应该更为有益:首先在保证按育种区育种以及按种子区制种和用种的前提下,重视木材产量和品质等主要目标性状遗传改良,保证有限的林木遗传育种科技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重视林木主要目标性状遗传基础的系统性研究,揭示决定重要目标性状关键基因及其等位变异规律,为当代林木智能设计育种乃至未来理想品种选育创造条件;第三,重视初代选择群体以及高世代育种群体建设,在拥有更为优异遗传品质的种质资源基础上持续推动轮回选择,保证遗传增益不断提高;第四,重视根据森林经营模式采取最适合的育种及制种方法,避免科技资源浪费以及可能因良种使用不当而产生的生态问题,满足国家森林质量提升乃至理想森林经营的现实与长远发展需求。从而在快速推动林木良种选育进程及其应用的基础上,铸牢国家森林遗传基础,推动国家森林遗传进展,重塑国家森林遗传品质,促进国家森林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 目标性状 初代选择群体 育种群体 轮回选择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沿黄灌区制种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崔云玲 郑浩飞 +3 位作者 孙和折 张立勤 吴正强 包会存 《寒旱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617-622,共6页
通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氮肥运筹试验,为沿黄灌区制种玉米的高产、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以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30%∶0∶30%∶30%∶10%)为对照,设置了基肥... 通过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氮肥运筹试验,为沿黄灌区制种玉米的高产、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以农户常规施肥(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30%∶0∶30%∶30%∶10%)为对照,设置了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分别为15%∶15%∶30%∶20%∶20%、0∶30%∶30%∶20%∶20%、0∶0∶50%∶30%∶20%等3个处理,对制种玉米播前、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和收获期土壤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种子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比例为0∶30%∶30%∶20%∶20%处理制种玉米种子产量显著提高57.92%、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58.15%。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茎粗、穗长等性状无显著差异;较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抽雄期0~2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提高了74.77%,而60~100 cm土层显著降低了66.65%~81.81%,显著降低氮素淋溶风险。因此,在沿黄灌区,将氮肥后移至拔节期,即基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吐丝期∶灌浆期为0∶30%∶30%∶20%∶20%可显著提高制种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残留,本结果可为该地区制种玉米可持续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后移 制种玉米 硝态氮分布 氮盈余 氮肥偏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甘蔗良种繁育与种茎制种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廖李权 邓宇驰 +8 位作者 陈荣发 范业赓 吴宗猛 廖树冠 吴延勇 赖振光 李燕娇 周忠凤 吴建明 《中国糖料》 2025年第1期85-92,共8页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甘蔗种业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关键,是支撑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优良甘蔗品种的基础上,种茎制种技术对甘蔗栽培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甘蔗种业还相当薄弱,甘蔗传统种茎制种技术主要是人工砍成双芽段...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而甘蔗种业是保障国家食糖安全的关键,是支撑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优良甘蔗品种的基础上,种茎制种技术对甘蔗栽培来说尤为重要。目前甘蔗种业还相当薄弱,甘蔗传统种茎制种技术主要是人工砍成双芽段或行间砍成3~4芽段种植。本文对我国甘蔗品种推广与制种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梳理,提出发展新思路,应对当前甘蔗生产困境与挑战,为我国甘蔗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种业 良种繁育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实践创新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洋 王福兴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与创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可凭借科技创新优势为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先行梳理新质生产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理论支撑。新质生产力通过数据要素嵌入重塑生产关系、绿色技术融入打造生态网络、人口红利跃迁夯实人才基底、产业形态颠覆重构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仍需注意,在“大国小农”国情技术困阻、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传导、城乡要素流动制度障碍、农业产业边界融汇阻滞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面临科技创新的动力缺陷、“新介质”劳动资料的配置短板、“高素质”劳动者的结构失衡、“新料质”劳动对象的拓展受限等多重问题。对此,以“创新链”“智慧链”“人才链”“产业链”为切入点,提出种源科技创新与绿色技术推广并举、现代装备升级与基础设施完善协同、专项人才回流与新型主体培育并重、传统业态升级与未来农业布局同抓的建议,以期加速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数据要素 种业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及异交态势的影响
9
作者 李子玉 李伟 +7 位作者 陈光毅 李天 朱从桦 邓世健 余俊奇 张瑶 李旭毅 欧阳裕元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5-634,共10页
为明确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和异交态势的影响,以早-6A×早5-1、旌康1A×LR72和川种3A×中种R1607组合为材料,以不施赤霉素为对照(CK),设置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Ⅶ期喷施赤霉素22.5 g/hm^(2)处理(S1)、不育系幼... 为明确不同赤霉素处理对水稻不育系开花动态和异交态势的影响,以早-6A×早5-1、旌康1A×LR72和川种3A×中种R1607组合为材料,以不施赤霉素为对照(CK),设置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Ⅶ期喷施赤霉素22.5 g/hm^(2)处理(S1)、不育系幼穗分化第Ⅷ期喷施赤霉素15.0 g/hm^(2)及抽穗10%当日7:00和19:00分别喷施赤霉素90.0 g/hm^(2)和75.0 g/hm^(2)处理(S2)、不育系抽穗20%当日及其后2 d分别喷施赤霉素75.0 g/hm^(2)、45.0 g/hm^(2)及45.0 g/hm^(2)处理(S3),分析不同处理对不育系开花动态、植株形态、穗层结构、柱头外露率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组合不施用赤霉素(CK)亲本花期偏移5~6 d,3个组合S1处理花遇指数介于73.33%~85.71%,S2处理和S3处理花遇指数介于43.75%~66.67%。S2处理和S3处理3个不育系的株高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S2处理和S3处理3个不育系的倒1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总体均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3个不育系包颈穗率由低到高依次为S3处理、S2处理、S1处理、CK。S3处理3个不育系的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及柱头总外露率总体上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其中,S3处理双边柱头外露率比CK增加96.20%~140.03%。处理间3个不育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差异,3个组合S3处理和S2处理的结实率和理论产量显著高于S1处理和CK。综合来看,亲本花期偏移导致花遇指数降低是杂交制种异交结实率下降的主要因素,S3处理可有效提高花遇指数和改良不育系异交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 赤霉素 不育系 花期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瓜诱雌技术研究与杂交种生产应用
10
作者 闵子扬 李勇奇 +1 位作者 韩小霞 胡新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目的】提高中国南瓜杂交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探索建立了诱雌杂交制种技术。【方法】以中国南瓜高代自交系N213为材料,研究了植株大小和乙烯利对中国南瓜性别分化及父本提前播种时间、母本定植密度、父母本定植比例对杂交制种产量... 【目的】提高中国南瓜杂交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探索建立了诱雌杂交制种技术。【方法】以中国南瓜高代自交系N213为材料,研究了植株大小和乙烯利对中国南瓜性别分化及父本提前播种时间、母本定植密度、父母本定植比例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在11叶1心苗龄期喷施500 mg/L乙烯利+0.33 g/L甲哌鎓溶液,间隔3 d后重复喷施一次,能够诱导南瓜主蔓在17.16节开始连续形成5.67个雌花且有4.17个能正常开放,达到了理想的诱雌效果,同时诱雌植株出现主蔓节间变短、叶面积变小等表型;通过种子生产实践优化,利用该技术进行中国南瓜杂交种生产,每667 m^(2)产量28 kg,比对照增产8 kg,每667 m^(2)节本增效3700元。【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中国南瓜诱雌技术体系并应用于杂交制种,为中国南瓜杂交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瓜 乙烯利 诱雌 杂交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粕的活性成分、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秦小霞 甘海清 +4 位作者 佘高进 刘勇 黄兴国 陈丽蓉 杨玲媛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0-2081,共12页
油茶籽粕作为油茶籽提取茶油后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及皂苷类、黄酮类、蛋白酶、多糖和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抑菌、免疫调节、脂质代谢调节、降血糖和抗癌等功能。将油茶籽粕... 油茶籽粕作为油茶籽提取茶油后的副产物,富含蛋白、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及皂苷类、黄酮类、蛋白酶、多糖和多酚等生物活性成分。这些功能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抑菌、免疫调节、脂质代谢调节、降血糖和抗癌等功能。将油茶籽粕添加到畜禽饲料中,显示出提高畜禽生长性能、增强免疫力和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的巨大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油茶籽粕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并深入探讨了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为油茶籽粕在畜禽生产中广泛应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粕 活性成分 生物学功能 畜禽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保健功能性油脂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污染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
12
作者 李益 傅武胜 +3 位作者 倪蕾 陈锦雄 蔡家铭 唐翠英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9,共8页
为对我国保健功能性油脂的市场监管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随机采集3种市售保健功能性油脂(鱼油及其制品、葡萄籽油、红花籽油),按照GB 5009.191—2024测定其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污染水平,并以点评估法进行慢性暴露评估和致... 为对我国保健功能性油脂的市场监管和质量提升提供参考,随机采集3种市售保健功能性油脂(鱼油及其制品、葡萄籽油、红花籽油),按照GB 5009.191—2024测定其氯丙醇酯(MCPDE)和缩水甘油酯(GE)的污染水平,并以点评估法进行慢性暴露评估和致癌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鱼油及其制品中3-MCPDE、2-MCPDE和GE的检出率分别为98.1%、83.3%和100%,平均含量分别为1.53、0.383、0.472 mg/kg,3-MCPDE和GE总体超标率(欧盟标准)为14.8%;葡萄籽油和红花籽油中3-MCPDE、2-MCPDE和GE的检出率均为100%,平均含量分别为0.998、0.470、0.883 mg/kg,3-MCPDE和GE总体超标率为26.7%;鱼油及其制品、葡萄籽油和红花籽油的3-MCPDE暴露量(成年人)分别为EFSA制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TDI)的3.53%~4.46%、23.0%~29.1%,健康风险较低;采用EFSA(T_(25))和JECFA(BMDL_(10))估计GE的致癌风险,鱼油及其制品暴露边界值(MOE)最小值分别为3.71×10^(5)、0.873×10^(5),大于安全阈值,致癌风险低,而葡萄籽油及红花籽油GE的MOE最大值分别为2.50×10^(4)、5.89×10^(3),均小于安全阈值,存在致癌风险,需要优先关注。综上,3种油脂中普遍存在MCPDE、GE污染,但成年人群3-MCPDE暴露的健康风险低,而长期消费葡萄籽油或红花籽油的人群存在致癌风险,对GE的污染需要优先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及其制品 葡萄籽油 红花籽油 氯丙醇酯 缩水甘油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种玉米根内内生菌响应沼渣的研究
13
作者 甫文疆 赵芸晨 +1 位作者 郭俏 来航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91,104,共11页
[目的]研究沼渣对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产量的影响,为制种玉米增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化肥(CK)和沼渣+化肥(BS)2个处理,其中CK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及用量分别为:磷酸氢二铵(515 kg/hm^(2))、尿素(735 kg/hm^(2))... [目的]研究沼渣对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产量的影响,为制种玉米增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化肥(CK)和沼渣+化肥(BS)2个处理,其中CK中施用的化肥种类及用量分别为:磷酸氢二铵(515 kg/hm^(2))、尿素(735 kg/hm^(2))及硫酸锌(30 kg/hm^(2));BS处理中除施用了与CK相同的化肥种类及用量外,还施用了2.2 t/hm^(2)沼渣,测定不同处理制种玉米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BS处理与CK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构、组成以及差异代谢通路,最后分析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相对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的相关性。[结果]与CK相比,BS处理玉米根际土壤体积质量与pH均显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碱解氮、速效氮、速效钾及阳离子交换量以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升高,BS处理玉米的株高、根长、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及产量较CK显著升高。与CK相比,BS处理玉米根内细菌Alpha多样性显著增加,内生真菌Alpha多样性显著降低,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从BS处理与CK玉米根内共检测出9个差异性细菌门和14个细菌属以及2个差异真菌门和10个真菌属。与CK相比,BS处理明显改变了制种玉米根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大部分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富显著增加,而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从BS处理与CK玉米根内共筛选出10条差异代谢通路,其中BS处理玉米根内与氨基酸运输与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能量产生与贮存、无机离子转运与代谢、辅酶转运与代谢、脂质转运与代谢、信号转导、核苷酸转运与代谢、防御机制及细胞运动等代谢通路有关的细菌相对丰度较CK均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玉米根内属水平的细菌和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玉米生长指标和产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施用沼渣明显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影响了玉米根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以及多样性,增加了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病原性真菌的相对丰度,改变了细菌的代谢通路,提高了制种玉米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内生菌 制种玉米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走廊绿洲区灌溉和施氮肥下苜蓿生殖期叶片养分特性及其与种子产量的关联
14
作者 本转林 金慧兴 +4 位作者 吴晓娟 牟乐 张娇娇 韩云华 杨惠敏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6,共13页
灌溉和施肥是提高苜蓿种子生产力的重要管理措施,进一步阐明其影响种子产量形成的机制有助于水肥管理措施优化。苜蓿生殖期叶片养分特性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不同灌溉[全生育期充分灌溉(W1)、轻度亏水(W2)和中度亏水(W3),以... 灌溉和施肥是提高苜蓿种子生产力的重要管理措施,进一步阐明其影响种子产量形成的机制有助于水肥管理措施优化。苜蓿生殖期叶片养分特性与种子产量的关系尚不明确。研究不同灌溉[全生育期充分灌溉(W1)、轻度亏水(W2)和中度亏水(W3),以及现蕾期和结荚期亏灌(W4)、返青期和结荚期亏灌(W5)、返青期和现蕾期亏灌(W6)]和施氮肥(10和40 kg·hm^(-2),分别以N1和N2表示)下,苜蓿生殖生长期叶片养分含量、重吸收效率及其与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灌溉量减少和生育时期推进,生殖期绿叶N、P含量降低;亏缺灌溉下绿叶养分含量不低于W3甚至W2;现蕾期和结荚期N2下绿叶养分含量显著高于N1。生殖期枯叶N、P含量随灌溉量减少和生育时期推进呈升高趋势;亏缺灌溉下现蕾期枯叶N含量低于W1~W3,而结荚期和成熟期高于W1甚至W2;成熟期N2下枯叶N含量高于N1,而结荚期N2下P含量较高。2)随灌溉量减少和生育时期推进,生殖期叶片养分重吸收效率降低;亏缺灌溉下现蕾期养分重吸收效率高于W1~W3,结荚期和成熟期不低于W3;现蕾期N2下N重吸收效率高于N1,其他时期相反,而各时期N2下P重吸收效率较高。3)W3下种子产量低于W1和W2,特定时期亏缺灌溉下种子产量不低于W1甚至W2,W6下最高;N2下种子产量显著高于N1。4)种子产量与结荚期绿叶N、P含量、养分重吸收效率极显著正相关,与枯叶养分含量显著负相关。因此,灌溉和施氮肥对苜蓿生殖期叶片养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并表现出生育时期特异性。结荚期养分重吸收能增强种子形成所需养分的供应能力。综合来看,全生育期轻度亏水或返青期和现蕾期亏灌而结荚期充分灌溉下施氮肥40kg·hm^(-2)时可获得较高苜蓿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苜蓿 调亏灌溉 种子生产 养分重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处理对菜豆种子性状和苗期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刘田田 古瑜 +4 位作者 杨子锐 黄俊轩 刘艳军 孙敏 韩启厚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探索老化方式对菜豆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合菜豆种子生产的最佳地区,以菜豆品种双丰三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产地(天津、内蒙古、甘肃)和不同老化方式(自然贮存和人工老化)对菜豆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为探索老化方式对菜豆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筛选出适合菜豆种子生产的最佳地区,以菜豆品种双丰三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产地(天津、内蒙古、甘肃)和不同老化方式(自然贮存和人工老化)对菜豆种子发芽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津种籽粒小干瘪,幼苗细弱。甘肃种子籽粒大饱满,幼苗粗壮。(2)人工老化(T=41℃,RH=100%)处理2 d,天津和内蒙古幼苗的根长、叶面积、鲜质量均高于空白对照。(3)自然老化4 a种子活力指标中,发芽指标与人工老化2~4 d种子试验数据相当。自然老化10 a的幼苗指标与人工老化6 d的试验数据相当。综合分析认为,天津种子为老化敏感型种子,内蒙古和甘肃的种子为耐老化型种子,且短时间人工老化处理对种子的伤害较轻,甚至对种子起到一定的引发作用。根据本试验芽率、芽势的数据,人工老化方法可以与不同贮存年份的自然老化种子相匹配,用于蔬菜种子活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 产地 人工老化 自然老化 种子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熊蜂授粉对甘草种子繁育的影响
16
作者 汪连海 陈致力 +11 位作者 李岩 高璠 韩雪梅 吕奕彤 杜弢 陈红刚 高素芳 胡朝栋 徐学军 余志伟 张会元 邱黛玉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7期23-27,共5页
为研究地熊蜂辅助授粉对甘草种子繁育产量的影响,以地熊蜂蜂箱处为中心,设置50、100、150、200、250、300 m共6个检测点(位点),测定甘草种子繁育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方法获得地熊蜂授粉给甘肃省甘草种子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6个检... 为研究地熊蜂辅助授粉对甘草种子繁育产量的影响,以地熊蜂蜂箱处为中心,设置50、100、150、200、250、300 m共6个检测点(位点),测定甘草种子繁育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方法获得地熊蜂授粉给甘肃省甘草种子带来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6个检测位点中50 m处地熊蜂授粉产量最高,为20.28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位点;地熊蜂辅助授粉可以有效提高果穗数、果荚数、千粒重和发芽率;甘肃省甘草种子用种量为815.15 t,可获得最大经济效益2.09亿元。综上,地熊蜂辅助授粉可以有效提高甘草种子产量,增加甘草制种田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熊蜂 甘草 种子繁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海三棱藨草种子产量与休眠萌发特性研究
17
作者 田丰 袁琳 +3 位作者 张利权 李阳 班璐 陈平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6,共9页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盐沼生态系统的先锋种和关键物种,其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是种群实现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以海三棱藨草种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种子存储实验和萌发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潮滩不同高程处海三棱藨草... 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长江口盐沼生态系统的先锋种和关键物种,其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是种群实现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以海三棱藨草种群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种子存储实验和萌发实验等方法,研究了潮滩不同高程处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种子产量和种子休眠萌发特性.结果表明,潮滩高程对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植株密度和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海三棱藨草种群的植株密度与种子产量:在高程2.8 m以上的潮滩采样区最高,分别为(682±27)株/m^(2)和(1724±101)粒/m^(2);高程2.5~2.8 m潮滩采样区次之,分别为(256±41)株/m^(2)和(613±101)粒/m^(2);高程2.0~2.5 m的潮滩采样区最低,为(138±27)株/m^(2)和无种子.适宜生境中,成熟海三棱藨草群落的种子产量可高达(1724±101)粒/m^(2).种子存储与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海三棱藨草种子在当年秋季成熟后处于固有休眠状态,进入土壤种子库后经冬季低温春化作用进入强制休眠.当春季温湿条件适宜时可迅速萌发.若种子在春季处于深度淤积或淹水等环境胁迫下不能萌发,经夏季高温抑制后种子重新进入诱导休眠状态.处于诱导休眠状态的种子需要再次春化过程才能解除休眠,可在条件适宜时萌发.海三棱藨草种子进入诱导休眠后可存活多年,属于持久种子库.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海三棱藨草种子的生物学特性,为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生态修复和重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盐沼 海三棱藨草 种子产量 种子休眠与萌发 土壤种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明子副产物对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18
作者 王宁 赵子涛 +3 位作者 王岐蒙 吴永保 曹俊婷 闻治国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1-354,共14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决明子副产物对1~42日龄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Z5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决明子副产物对1~42日龄北京鸭生长发育、血清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性的影响。试验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Z5型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4%、6%和8%决明子副产物的饲粮。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降低1~21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以及21和42日龄体重(P<0.01);添加4%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22~42日龄ADG(P<0.01);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提高1~21日龄料重比(F/G)(P<0.05或P<0.01),极显著降低22~42日龄F/G(P<0.01);添加6%和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降低1~42日龄F/G(P<0.01)。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胸肌率(P<0.05或P<0.01);添加6%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腿肌率(P<0.01),显著提高十二指肠指数(P<0.05);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腿肌率、肝脏指数、胰腺指数、肌胃指数和十二指肠指数(P<0.01),极显著降低腹脂率(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P<0.05或P<0.01);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1);添加4%~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总胆红素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添加8%决明子副产物极显著提高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P<0.01),显著提高血清补体3含量(P<0.05);添加6%和8%决明子副产物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含量(P<0.05)。5)组织学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鸭肝脏和脾脏虽无明显病变,但随着饲粮中决明子副产物添加水平的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呈现逐渐降低趋势,隐窝深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2%决明子副产物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发育无显著影响,而添加4%及以上的决明子副产物对其免疫功能、肝脏功能、肠道形态以及生长性能均有负面影响,建议生产过程中肉鸭饲粮中决明子副产物添加水平不宜超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子副产物 北京鸭 生长发育 血清生化指标 组织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品种亳乐001的选育及生产技术
19
作者 胡文黎 佘宁安 +6 位作者 罗松彪 王利明 崔明亮 张卫东 马小川 陈俊 孟令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8-21,共4页
本文介绍了玉米品种亳乐001的亲本选择及选育过程,并结合其在黄淮海地区的种植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该品种是以dx35为母本,L528A为父本选育的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玉米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3... 本文介绍了玉米品种亳乐001的亲本选择及选育过程,并结合其在黄淮海地区的种植特性,总结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该品种是以dx35为母本,L528A为父本选育的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的玉米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232124)。该品种具有长势良好、品质优、综合抗性好和产量高等特点。其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播种区域;黄淮海地区一般在6月5—15日播种;种植密度以67500~70500株/hm^(2)较适宜;科学施肥、灌溉,确保植株正常生长;土壤封闭与茎叶喷施结合,防除田间杂草;综合防治草地贪夜蛾、锈病等病虫害;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显现特有光泽时及时收获。制种技术要点包括选择适宜制种地区、播种时间及种植密度合理、强化田间管理、适时去杂去雄和收获脱粒。本文为该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籽抗菌肽美拉德产物对鲜切生菜的保鲜效果研究
20
作者 李梦琪 张蔓莎 +2 位作者 叶佳朋 李建龙 侯晓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62,共13页
【目的】提升鲜切生菜的保鲜期与品质稳定性。【方法】构建花椒籽抗菌肽-壳寡糖美拉德产物用于鲜切生菜的涂膜保鲜处理,通过相关理化与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评估其应用效果。【结果】第10天时,MRP组生菜的失重率、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 【目的】提升鲜切生菜的保鲜期与品质稳定性。【方法】构建花椒籽抗菌肽-壳寡糖美拉德产物用于鲜切生菜的涂膜保鲜处理,通过相关理化与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评估其应用效果。【结果】第10天时,MRP组生菜的失重率、褐变指数、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呼吸强度、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及菌落总数均显著低于CK组、COS组、NP-6组及MIX组。同时,该组在色泽维持、色素保留及抗坏血酸质量分数等正向品质指标上亦表现最优,综合保鲜性能最强。【结论】综合各项指标显示,花椒籽抗菌肽美拉德产物涂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抗氧化和保鲜特性,能够显著延长鲜切生菜的保质期,并有效提高其感官质量与营养价值。该研究为天然保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食品保鲜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抗菌肽 壳寡糖 美拉德产物 天然保鲜技术 鲜切生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