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掺杂及梯度复合技术对生物材料进行TiO_2(Ta^(5+))/TiN薄膜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俊英 冷永祥 +4 位作者 杨萍 孙鸿 王进 万国江 黄楠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6,共3页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同热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TiO2(Ta5+)/TiN复合薄膜,并对薄膜的硬度、摩擦磨损等力学特性以及血小板粘附等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杂使血液相容性提高,梯度复合使力学特性改善,因而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耐...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同热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合成TiO2(Ta5+)/TiN复合薄膜,并对薄膜的硬度、摩擦磨损等力学特性以及血小板粘附等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掺杂使血液相容性提高,梯度复合使力学特性改善,因而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耐久性和血液相容性.此外,薄膜与血液的界面张力也被测试.结果表明,低的薄膜/血液界面张力改善了TiO2(Ta5+)/TiN复合薄膜的血液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复合 磁控溅射 生物材料 TiO2(Ta^5+)/TiN复合薄膜 表面改性 血液相容性 力学特性 掺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5+掺杂Li7La3Zr2O12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峰峰 李世友 +2 位作者 耿彤彤 李春雷 曾双威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8-314,共7页
本文采用固相法制备了Ta^5+掺杂的石榴石型无机固体电解质Li7-xLa3Zr2-xO12(xTa-LLZO),研究了不同的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发射光谱(XRD)、冷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FESEM)和电化学阻抗(EIS)对材料进行物理表征和阻抗测试,并且... 本文采用固相法制备了Ta^5+掺杂的石榴石型无机固体电解质Li7-xLa3Zr2-xO12(xTa-LLZO),研究了不同的掺杂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发射光谱(XRD)、冷场发射电子扫描电镜(FESEM)和电化学阻抗(EIS)对材料进行物理表征和阻抗测试,并且组装LiFePO4//LLZTO//Li全固态锂电池测试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Ta^5+掺杂的增加,材料呈现出一个单一的立方相结构,当Ta^5+掺杂量为14.09wt.%(即x=0.3)时,材料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大(2.58×10^-4S·cm^-1),呈现出稳定的立方相结构且具有相对较高的致密度(89.16%),并具有较稳定的循环稳定性,经过5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依然保持到88.6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7La3Zr2O12 石榴石型 Ta^5+掺杂 固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5+)、Sm^(3+)共掺杂YTaO_(4)的长余辉发光性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洪杰 韩蒙 +4 位作者 朱重阳 张粟 庞然 姜丽宏 李成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b^(5+)、Sm^(3+)共掺杂YTaO_(4)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稳态荧光光谱、漫反射光谱和热释光曲线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荧光和长余辉发光特性。XRD结果表明,共掺杂Nb^(5+)和Sm^(3+)没...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b^(5+)、Sm^(3+)共掺杂YTaO_(4)长余辉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稳态荧光光谱、漫反射光谱和热释光曲线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荧光和长余辉发光特性。XRD结果表明,共掺杂Nb^(5+)和Sm^(3+)没有引起YTaO_(4)晶体结构的改变。光谱分析表明,共掺Nb^(5+)不仅可大幅提高YTaO_(4)中Sm^(3+)的长余辉发光强度,而且可实现长余辉发光颜色的调控。对Sm^(3+)和Nb^(5+)共掺杂调控长余辉发光特性的机理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 长余辉 Nb^(5+) Ta^(5+) 颜色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_2O_5和Ta_2O_5在KOH高浓介质体系中的溶解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宏明 郑诗礼 张懿 《有色金属》 CSCD 2004年第2期61-63,68,共4页
在KOH高浓介质体系中研究Nb2 O5和Ta2 O5的溶解行为 ,探讨KOH浓度、反应温度和浸出时间对Nb2 O5,Ta2 O5及其混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Nb2 O5在KOH高浓介质体系中可生成可溶性的铌酸钾及不溶性的偏铌酸钾。在试验条件下 ,温度一定 ... 在KOH高浓介质体系中研究Nb2 O5和Ta2 O5的溶解行为 ,探讨KOH浓度、反应温度和浸出时间对Nb2 O5,Ta2 O5及其混合物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Nb2 O5在KOH高浓介质体系中可生成可溶性的铌酸钾及不溶性的偏铌酸钾。在试验条件下 ,温度一定 ,KOH浓度增加 ,有利于生成可溶性铌酸钾。而KOH浓度一定 ,温度升高 ,有利于生成偏铌酸钾。浸出时间过长也将促使不溶性偏铌酸钾的形成。试验条件下 ,Ta2 O5在KOH高浓介质体系中只得到不溶性的偏钽酸钾。Nb2 O5和Ta2 O5混合物的浸出规律与纯Nb2 O5类似 ,铌、钽不能被选择性地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2O5 TA2O5 高浓介质体系 溶解行为 KOH 有色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真空射频反应溅射 Ta_2O_5 减反射薄膜及其光伏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魏晋云 刘滔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2-334,共3页
在低真空下,用射频反应溅射法在硅片和硅太阳电池上制备理想配比的非晶Ta2O5减反射薄膜。测定表明,其减反射性能良好。
关键词 射频反应溅射 减反射薄膜 五氧化二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精矿、锡石矿中铌和钽的5—Br-PADAP分光光度法的测定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天瑞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1996年第3期48-51,共4页
用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5-Br-PADAP)为显色剂,采用多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钨精矿、难溶锡石矿中的铌、袒,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相对标准偏差≤0.021(n=16).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钨精矿 锡石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Ta_2O_5粉体粒度特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万林生 周洁英 《江西有色金属》 2008年第3期15-18,共4页
测定了一定HF浓度溶液中Ta(OH)5的溶解度,研究了高纯H2TaF7溶液中和沉淀过程,氨水中和、氨气中和、氨浓度以及加氨速度等因素对Ta(OH)5结晶动力学及其后续产物Ta2O5粉体粒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中和沉淀 Ta(OH)5 溶解度 TA2O5 粒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掺杂Na0.5 Bi4.5 Ti4O15陶瓷的显微结构和电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丹玲 黄志强 何新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99,共7页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铋层结构Na 0.5 Bi 4.5 Ta x Ti 4-x O 15+0.5 x(NBT-Ta-x)(x=0~0.20)压电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自动控温测试系统研究Ta 5+的B位掺杂对NBT-Ta-x陶瓷的微观结构、电导、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 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铋层结构Na 0.5 Bi 4.5 Ta x Ti 4-x O 15+0.5 x(NBT-Ta-x)(x=0~0.20)压电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自动控温测试系统研究Ta 5+的B位掺杂对NBT-Ta-x陶瓷的微观结构、电导、介电和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a掺杂量的增加,晶粒尺寸和长径比逐渐减小,表现出沿c轴的取向生长,同时,陶瓷的理论密度和体积密度增加,在掺杂量x=0.05时达到最高的相对密度96.1%,Ta在NBT晶格中的固溶极限在0.10附近。随Ta 5+掺杂量x增加到0.20,陶瓷的居里温度从680℃降至658℃。Ta 5+掺杂使NBT-Ta-x陶瓷的电阻率增加了两个数量级,压电常数d 33从13.8 pC/N增加到23 pC/N。当x=0.04~0.05时,NBT-Ta-x陶瓷的综合电性能良好:T c=670~672℃,d 33=21.8~23 pC/N,k p=7.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0.5 Bi4.5 Ti4O15 铋层结构 Ta^5+掺杂 介电性能 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取向及氧化电压对阳极氧化Ta2O5纳米管形貌的影响
9
作者 张玉 刘施峰 +2 位作者 李利娟 祝佳林 邓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13,共4页
以(110)和(111)取向单晶钽片为原材料,在体积比为9∶1的浓H2SO4和HF电解液中,保持电压为30 V,阳极氧化1 min制备Ta2O5纳米管。对比在(110)和(111)取向单晶上制备的Ta2O5纳米管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研究晶粒取向对阳极氧化Ta2O5纳... 以(110)和(111)取向单晶钽片为原材料,在体积比为9∶1的浓H2SO4和HF电解液中,保持电压为30 V,阳极氧化1 min制备Ta2O5纳米管。对比在(110)和(111)取向单晶上制备的Ta2O5纳米管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研究晶粒取向对阳极氧化Ta2O5纳米管形貌的影响。在相同电解液体系下,将两种不同取向单晶分别在电压为5 V、15 V、25 V、35 V的条件下氧化30 s,研究氧化电压对Ta2O5纳米管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1)取向更有利于Ta 2O 5纳米管的生长,其管长约为6.28μm,Ta2O5纳米管的顶部抱团成簇,纳米管外部粗糙似竹节;(110)取向制备的Ta 2O 5纳米管开口好,外管壁光滑,管长约为3.71μm;Ta2O5纳米管的管长及管径与氧化电压呈正相关,且(111)单晶生长的Ta2O5纳米管管长及管径大于(110)单晶生长的纳米管。Ta2O5纳米管的生长具有取向相关性,主要受原子排列密度的影响,原子排列密度越大,其纳米管的生长速率越小,故Ta2O5纳米管管长越短,管径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钽片 阳极氧化 晶粒取向 氧化电压 Ta2O5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法生产氯酸钠的阳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童效平 王惠君 陈康宁 《无机盐工业》 CAS 2000年第1期14-15,共2页
分别用钛基铱钽、铱钽锡[1]、二氧化铅[2] 和钌钛[3] 电极作阳极,测定了它们在强酸性条件下强化电解寿命,以及电解生产氯酸钠的阳极电极电位、槽电压和电流效率,比较了4 种电极作为电解法生产氯酸钠阳极的优劣。
关键词 电解 氯酸钠 阳极 铱钽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合金在核燃料后处理设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潇潇 邱绍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7-59,72,共4页
主要介绍了 Ti 合金在核燃料后处理设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开发 Ti 合金替代超低碳不锈钢作核燃料后处理设备用材料已成为后处理设备用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 Ti-5Ta 钛合金已在日本东海村后处理厂进行了中试运行,它的综合性能评价较好,... 主要介绍了 Ti 合金在核燃料后处理设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开发 Ti 合金替代超低碳不锈钢作核燃料后处理设备用材料已成为后处理设备用材料的发展方向。目前 Ti-5Ta 钛合金已在日本东海村后处理厂进行了中试运行,它的综合性能评价较好,在后处理环境中应用也最具前景。印度对其开发的 Ti-5%Ta-1.8%Nb 钛合金进行了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它比普通低碳不锈钢和硝酸级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5Ta合金 Ti-5%Ta-1.8%Nb合金 腐蚀 核燃料后处理 硝酸 后处理设备 TI合金 应用 超低碳不锈钢 综合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仁里铌钽矿床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36
12
作者 周芳春 李建康 +6 位作者 刘翔 李鹏 黄志飚 石威科 苏俊男 陈虎 黄小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2-1404,共13页
仁里超大型铌钽矿床处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之江南隆起造山带、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为了查明矿体中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为幕阜山地区乃... 仁里超大型铌钽矿床处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交汇之江南隆起造山带、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我国东部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为了查明矿体中伟晶岩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总结区内稀有金属成矿特征,为幕阜山地区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供经验,本次选取5号主矿脉钻孔ZK1616中5-2号矿体的13个矿样进行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测试。测试结果:SiO2:70.2%~90.1%, Al2O3:5.23%~16.4%, Na2O+K2O:3.49%~11.5%, A/CNK:1.42~3.28,稀碱总量:202.0×10^-6~1155.9×10^-6,稀土元素含量极低,部分超出了测量精度的下限,A/CNK明显高于花岗岩A/CNK指数,具有较高的分异指数。研究表明矿体中伟晶岩跟其围岩(花岗岩)均属高分异、富硅、过铝质、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稀有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与花岗岩分异演化程度有良好的一致性,稀有金属成矿受岩浆的分异演化控制,分异晚期富含F、H2O、CO2的气、热液流体对围岩的稀有金属元素的释出→迁移,对稀有金属成矿产生了叠加作用。多阶段、分带性较复杂的伟晶岩更有利于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地球化学特征 稀有金属 5-2号矿体 仁里铌钽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细胞系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姗姗 王宁 +3 位作者 于啸 杨晨曦 闫丽萍 王言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77-783,共7页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G位点高甲基化导致该基因沉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细胞系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 背景与目的: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G位点高甲基化导致该基因沉默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癌细胞系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以及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作用对RASSFI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μmol/L(低浓度)和10μmol/L(高浓度)的5-Aza-dc作用于HeLa、Caski、HT-3以及C-33A等4种宫颈癌细胞系,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和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法(bisulfite genome sequencing,BGS)检测5-Aza-dc处理前后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干预前后RASSF1A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结果:HeLa和Caski两种HPV阳性细胞系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均呈低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阳性。低浓度和高浓度5-Aza-dc作用后,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F HeLa=3.003,P=0.125;F Caski=0.045,P=0.956)。HT-3和C-33A两种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则表现为高度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受到抑制。低浓度和高浓度5-Aza-dc作用后,HT-3和C-33A细胞系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CG位点甲基化程度降低,检测到其mRNA表达,高浓度5-Aza-dc作用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浓度组和细胞对照组(F HT-3=18.002,P=0.03;F C-33A=17.179,P=0.03),LSD-t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阳性和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中RASSFI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甲基化状态不同;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的高甲基化可抑制该基因表达;5-Aza-dc处理可使RASSF1A基因启动子及第1外显子区去甲基化,重新激活基因的表达,这种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 人宫颈癌细胞系 5-氮杂-2’-脱氧胞苷 DNA甲基化 T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