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降解秸秆基地膜增韧改性及其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恩惠 陈玲 +3 位作者 范肖东 彭鵾 GUEGUIM KANA E B 翟胜丞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
以秸秆纤维为原料,经氯化胆碱/尿素-微生物联合预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填充不同添加量的杨木纤维、调控湿强剂组合种类以及利用自主研发的纳米木质素聚合物作表面涂层,制备改性秸秆纤维基地膜(MSFM),分析改性处理对可降解秸秆纤维基地膜力... 以秸秆纤维为原料,经氯化胆碱/尿素-微生物联合预处理之后,依次通过填充不同添加量的杨木纤维、调控湿强剂组合种类以及利用自主研发的纳米木质素聚合物作表面涂层,制备改性秸秆纤维基地膜(MSFM),分析改性处理对可降解秸秆纤维基地膜力学性能、韧性、疏水性、降解性及水稻生长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杨木纤维的填充可有效降低细小秸秆纤维流失率;优选杨木纤维与秸秆纤维质量比为4∶6,湿强剂硫酸铝(AS)添加量1.5%、阳离子分散松香胶(CDR)1.5%,纳米木质素聚合物表层涂布量2~2.5 g/m^(2)时,获得的改性秸秆纤维基地膜(MSFM)抗张指数为30.33 N·m/g、湿抗张指数9.23 N·m/g、撕裂指数5.16 mN·m^(2)/g、耐破指数2.36 kPa·m^(2)/g,应变由0.48%提高到1.13%,增幅达135.42%,且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和湿稳定性。地膜降解试验结果表明:第9周时MSFM失重率达62%,同时盆栽试验期杂草抑制率达81.20%,且具有良好的土壤保温及水稻促生作用。生物可降解秸秆纤维地膜能够从源头减少污染物和化石资源投入,在农田土壤覆盖应用领域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纤维 可降解地膜 增韧改性 力学性能 杂草防控 增温促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玉米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丽光 杨亚星 +2 位作者 范雅琦 赵丽 李晓瑞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为系统评估地膜覆盖技术在缓解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改善土壤质量及提升玉米生产力方面的效果,设置全膜、半膜和无膜(对照)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成熟期土壤物理结构、水分、养分含量、植株农艺性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 为系统评估地膜覆盖技术在缓解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水资源短缺、改善土壤质量及提升玉米生产力方面的效果,设置全膜、半膜和无膜(对照)3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玉米成熟期土壤物理结构、水分、养分含量、植株农艺性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与无膜处理相比,全膜处理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土壤养分方面,全膜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下的碱解氮含量较无膜处理分别增加了32.85%、42.08%;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则在半膜处理下表现最佳,0~20 cm土层中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为0.74 g/kg和82.48 mg/kg,20~40 cm土层中全氮、速效钾含量分别为0.70 g/kg和65.17 mg/kg;在玉米生长与产量方面,全膜处理下玉米穗粗、穗质量、行粒数、粒质量和百粒质量均显著高于无膜处理;不同处理玉米籽粒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全膜处理>半膜处理>无膜处理。综上,在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地膜覆盖通过构建稳定的微环境和调节土壤理化性状,利于植株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有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中,全膜覆盖下的作用效果更佳,其可在旱作玉米种植区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玉米 地膜覆盖 土壤理化性质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覆盖措施对春小麦土壤氮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苟磊刚 逄蕾 +8 位作者 郑浩飞 杨楠 王明 肖歆玥 杨岩斌 邵泽和 路建龙 夏博文 张正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0,共9页
黄土高原降水少,蒸发量大,农田土壤肥力较低,探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春小麦农田土壤氮素、氮储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基于2016年开始的不同覆盖措施的春小麦连作定位试验,设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以露地平作为对照(CK),测定... 黄土高原降水少,蒸发量大,农田土壤肥力较低,探究不同覆盖措施对春小麦农田土壤氮素、氮储量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基于2016年开始的不同覆盖措施的春小麦连作定位试验,设玉米秸秆带状覆盖(SM)、地膜覆盖(PM),以露地平作为对照(CK),测定分析2019年收获期、2020年开花期和收获期春小麦农田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氮及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的时空分布,计算土壤氮储量。SM处理增加了表层土壤(0~20 cm)的土壤氮储量、无机氮含量、微生物量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增幅分别为33.72%、23.42%、19.10%、10.95%、16.90%和76.05%;SM处理降低了亚硝酸还原酶活性。PM处理增加了表层无机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幅度分别为22.46%、7.26%和20.56%;降低了土壤氮储量、微生物量氮含量、脲酶活性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氮转化酶的活性直接影响氮的转化速率,且酶有助于维持土壤中不同形态氮之间的动态平衡,秸秆带状覆盖能够有效提高土壤全氮及氮组分和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降低亚硝酸还原酶活性。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是氮循环的关键酶,两者协同作用来提高氮的有效性和全氮的稳定;过氧化氢酶通过改变土壤微环境来提高微生物活性,间接影响全氮含量;亚硝酸还原酶降低了亚硝态氮的积累,促进氮循环中氮的固定和转化。秸秆带状覆盖通过改变相关酶的活性,有效增加了土壤氮储量,提高了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改善了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氮储量 半干旱雨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李明凯 刘洋 +5 位作者 娜祖 李崇霄 周涛 代立兰 熊友才 曹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4-642,共9页
为探讨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和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收集了甘肃省地膜残留定点监测站20个地县的400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地膜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地膜残... 为探讨甘肃省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和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收集了甘肃省地膜残留定点监测站20个地县的400个监测点数据,采用问卷调查和采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各监测点地膜残留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田地膜残留量在2.80~146.50 kg·hm^(-2)之间,平均值为40.29 kg·hm^(-2),残留地膜的平均碎片质量为11.44~79.61 mg·片^(-1),平均值为41.62 mg·片^(-1)。影响地膜残留的因素较多且作用机制复杂,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种植地块面积、距村庄距离、灌溉条件、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地膜厚度、回收方式等变量仅可解释地膜残留量37.10%的变化原因,其中地块面积、距村庄距离、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回收方式会对地膜残留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灌溉条件、地膜厚度对地膜残留量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地膜残留量高、碎片化程度低的地区,应当加强地膜回收监管力度;对于残留量和碎片化程度高的地区,应当寻求更加有效的地膜回收手段或地膜替代产品。目前的农田地膜回收机制虽然有效改善了地膜残留状况,但还需要研发从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到末端治理的集成创新技术,最终达到大幅度削减地膜残留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残留量 残留因素 残膜碎片化 残留特征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基生物降解地膜在紫外与水环境中的性能演变
5
作者 严旎娜 郑志雨 +4 位作者 徐锐 张金凯 汪敏 蒋希芝 徐磊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9-248,共10页
为探寻生物降解地膜在不同环境中的性能演变规律,该研究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助剂(biodegradable mulch films-1,BDM1)及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小麦秸秆/助剂(biodegradable mulch films-2,... 为探寻生物降解地膜在不同环境中的性能演变规律,该研究以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助剂(biodegradable mulch films-1,BDM1)及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亚丙酯/小麦秸秆/助剂(biodegradable mulch films-2,BDM2)为原料的生物降解地膜为研究对象,详细考察两种地膜在紫外辐照与常温去离子水浸泡环境下力学性能与水汽阻隔性能的演变规律,并通过微观形貌、傅里叶红外与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地膜的降解过程进行解析。结果表明:BDM1与BDM2在0.77 W/m^(2)的紫外辐照和常温去离子水浸泡环境下均会发生力学性能与水汽阻隔性能的退化,其退化程度受累计辐照强度与浸泡时间影响显著。与紫外辐照老化过程相比,水浸环境下生物降解地膜的力学性能与水汽阻隔性能退化相对缓慢。少量秸秆添加尽管可以增强生物降解地膜的抗紫外与抗水解老化性能,延缓地膜力学性能退化,但对水汽阻隔性能的衰减却没有明显作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分子结构的变化是地膜老化过程中力学性能与水汽阻隔性能退化的主要原因。该结果可为面向不同场景的生物降解地膜“量体裁衣”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T 生物降解地膜 小麦秸秆 老化 性能演变 水汽阻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膜和生物炭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
6
作者 贺阳剑 江长胜 +3 位作者 张文晓 徐诗文 李廷勋 郝庆菊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1-153,共13页
菜地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为探究地膜覆盖(NF:不覆膜,F:覆膜)和生物炭施加量(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以西南大学试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扩散箱法原位观测了2020... 菜地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来源之一。为探究地膜覆盖(NF:不覆膜,F:覆膜)和生物炭施加量(B0:0 t/hm^(2);B20:20 t/hm^(2);B40:40 t/hm^(2))对菜地土壤剖面温室气体的影响,以西南大学试验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扩散箱法原位观测了2020年辣椒—萝卜轮作菜地10、20、30 cm土层的CO_(2)、CH_(4)、N_(2)O体积分数。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NFB0、NFB20、NFB40、FB0、FB20、FB40。结果表明:在整个观测期间,菜地土壤剖面的CO_(2)、CH_(4)、N_(2)O体积分数分别为653.55~13059.21、1.10~2.59、0.20~4.76 mL/m^(3)。CO_(2)体积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CH_(4)体积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N_(2)O随土壤深度变化不大。与NF相比,F使萝卜季土壤剖面的CO_(2)和N_(2)O体积分数分别提高了60.62%和47.76%(p<0.01),却使辣椒季和萝卜季土壤剖面的CH_(4)体积分数分别降低了7.84%(p<0.05)和13.74%(p<0.01)。与B0相比,B20处理下的CO_(2)、CH_(4)和N_(2)O体积分数在辣椒季分别提高了21.08%(p<0.01)、9.24%(p<0.05)和37.88%(p<0.05),在萝卜季分别提高了80.42%、17.13%和77.19%(p<0.01);B40处理下的CO_(2)、CH_(4)和N_(2)O体积分数在辣椒季分别提高了64.60%(p<0.01)、10.87%(p<0.05)和75.76%(p<0.05),在萝卜季分别提高了103.63%、8.84%和61.40%(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物炭 菜地 温室气体 土壤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7
作者 王明 逄蕾 +9 位作者 马明生 郑浩飞 杨楠 苟磊刚 胡南南 肖歆玥 王小燕 邵泽和 杨岩斌 杨锦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4,共13页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 【目的】通过研究陇中旱地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探索适于陇中地区的覆盖模式,为减少化肥投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制度为马铃薯-小麦轮作。设无覆盖对照(CK)、地膜覆盖(PM)、秸秆碎秆覆盖还田(SR)、秸秆带状覆盖还田(SM)4个处理,采集两年成熟期马铃薯和小麦的植株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PM、SR和SM 3种覆盖措施提高了马铃薯和小麦植株氮、磷、钾积累量,以PM处理效果最佳,马铃薯植株中氮、磷、钾积累量增幅分别为41.44%、71.99%、49.78%,小麦植株中增幅分别为38.37%、59.70%、64.59%。SR和SM处理提高了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SR处理的提升效果大于SM处理,该处理下马铃薯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31%、14.99%、25.92%,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1.97%和15.72%。在小麦季,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1.36%和21.16%,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03%和14.29%,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9.46%和30.67%。CK处理两年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为氮、磷大量盈余,钾素亏缺。与CK相比,PM处理N、P盈余量分别显著降低了37.38%和27.30%,钾亏缺量增加了60.73%,氮、磷、钾实际平衡率分别为48.0%、106.3%、-94.1%;SR处理氮、磷盈余量分别增加了89.97%和43.75%,钾亏缺量减少了88.18%,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59.5%、241.3%、-7.2%;SM处理氮、磷、钾盈余量分别增长了99.19%、46.27%、120.12%,实际平衡率分别为180.6%、255.7%、16.0%。【结论】陇中旱地农田现有施肥量和管理措施下,土壤养分表观平衡均表现为氮磷盈余、钾亏缺。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作物养分积累量和粗蛋白产量,降低氮磷盈余量,但加剧钾素亏缺。秸秆碎秆覆盖还田和秸秆带状覆盖还田增加作物养分吸收量和粗蛋白产量的效果虽低于地膜覆盖,并加剧了土壤氮磷盈余量,但缓解了钾素的亏缺量。因此,陇中旱地农田长期采用秸秆覆盖措施时应考虑降低氮、磷肥的施用量,采用地膜覆盖措施时应注意提高钾肥的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小麦轮作 地膜覆盖 秸秆覆盖还田 作物养分积累 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养分实际平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覆膜秸秆还田对土壤氮库和氮饱和亏缺的影响
8
作者 张方方 薄其飞 +4 位作者 吴孔阳 白炬 高娜 岳善超 李世清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9-476,共8页
基于黄土高原长达7年的春玉米田间定位试验,选择覆膜尿素掺混控释肥处理(对照)和对照+秸秆还田(简称:覆膜秸秆还田)两个处理,探究了长期覆膜秸秆还田对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和40~60 cm)土壤氮库和氮饱和亏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 基于黄土高原长达7年的春玉米田间定位试验,选择覆膜尿素掺混控释肥处理(对照)和对照+秸秆还田(简称:覆膜秸秆还田)两个处理,探究了长期覆膜秸秆还田对表层(0~20 cm)和底层(20~40和40~60 cm)土壤氮库和氮饱和亏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膜秸秆还田处理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提高了各土层全氮含量和全氮储量,显著提高了2019年和2020年表层土壤的氮库管理指数;两年间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73%和176%,同时降低了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且不同程度提高了表层土壤水溶性有机氮、热水浸提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含量,略微提高了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含量;此外,显著提高了两年间表层土壤细颗粒当前氮库,显著降低了两年间表层土壤氮饱和亏缺。综上,覆膜秸秆还田是旱作农业区提高土壤质量和增强土壤氮库的可持续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秸秆还田 无机氮组分 有机氮组分 氮库管理指数 氮饱和亏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秸秆带状覆盖对春小麦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的影响
9
作者 胡南南 王小燕 +5 位作者 杨锦 肖歆玥 王凤仁 郑浩飞 路建龙 逄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7,共13页
【目的】以提高土壤氮素含量,促进作物对氮素有效吸收为依托,探究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甘肃农业大学旱作试验基地布设秸秆带状覆盖试验,设玉米整秆带状覆盖(T_(SM))处理... 【目的】以提高土壤氮素含量,促进作物对氮素有效吸收为依托,探究秸秆带状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氮素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甘肃农业大学旱作试验基地布设秸秆带状覆盖试验,设玉米整秆带状覆盖(T_(SM))处理,以地膜覆盖(T_(PM))和露地平作(TCK)为对照,通过始于2016年的大田定位试验,研究2019年收获期、2020年开花期和收获期春小麦农田0~20、20~40、40~60、60~90和90~120 cm土层土壤全氮(STN)、无机氮(SA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微生物量氮(MBN)时空分布。【结果】处理T_(SM)较TCK提高了0~20 cm土层STN含量(34.19%)和2020年收获期碳氮比(7.67%)、0~40 cm土层NH_(4)^(+)-N含量(26.62%)和MBN含量(38.72%)以及0~60 cm土层中SAN含量(21.67%)和NO_(3)^(-)-N含量(13.02%);T_(SM)较T_(PM)同样提高了0~20 cm土层STN含量(17.05%)、0~40 cm土层MBN含量(47.40%)、2019年收获期0~40 cm土层NH_(4)^(+)-N含量(49.53%)和0~60 cm土层SAN含量(11.56%),但降低了0~20 cm土层NO_(3)^(-)-N含量(9.81%)、2020年0~20 cm土层SAN含量(6.59%)以及2020年0~40 cm土层NH_(4)^(+)-N含量(3.48%)。【结论】秸秆带状覆盖能有效改善土壤全氮、无机氮、微生物量氮含量以及土壤碳氮比。说明秸秆带状覆盖具有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优势,可为旱地雨养农业高产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带状覆盖 地膜覆盖 土壤全氮 土壤微生物量氮 土壤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养分和花生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董军伟 吕亚辉 +4 位作者 纪博翔 宋宜萱 米庆华 李全起 张明明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为探求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花生生育期发生降解后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处理:全生物降解无色地膜(WBM)、全生物降解无色与黑色配色地膜(PBM)、标准聚乙烯地膜(CK),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养分以及对花生生长... 为探求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花生生育期发生降解后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处理:全生物降解无色地膜(WBM)、全生物降解无色与黑色配色地膜(PBM)、标准聚乙烯地膜(CK),通过田间试验,分析比较各处理的土壤温度、土壤养分以及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 cm和20 cm土层深度,WBM处理和PBM处理的花生全生育期的土壤积温与CK处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花生的收获期,10 cm和20 cm土层深度,WBM处理和PBM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对比CK处理平均降低19.7%和15.8%,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下降14.53%和12.76%,有机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WBM处理和PBM处理的花生产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8.82%和10.80%。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对比CK处理土壤积温无显著变化,提高了花生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可以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降解地膜 土壤养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黄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
11
作者 胡志杰 樊金斗 +6 位作者 王燕慧 王星龍 宋梦圆 田永强 李欣 陈之群 高丽红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117,共7页
果菜类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逐渐被生产者接受,但还田前的地膜清除仍然费工费时。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黄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及与秸秆同步还田的可行性,设置普通地膜(PE膜,厚度0.01 mm,CK)和生物降解地膜(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1,厚度... 果菜类蔬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逐渐被生产者接受,但还田前的地膜清除仍然费工费时。为明确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黄瓜栽培中的应用潜力及与秸秆同步还田的可行性,设置普通地膜(PE膜,厚度0.01 mm,CK)和生物降解地膜(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1,厚度0.01 mm,TR1;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2,厚度0.01 mm,TR2;PBAT-PLA,厚度0.01 mm,TR3;PBAT-PLA,厚度0.006 mm,TR4)5个处理,并在生产结束后通过填埋试验研究了地膜单独还田及与秸秆同步还田的降解效果,探究生物降解地膜在前期的增温保墒、后期降解特性及对黄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降解地膜在黄瓜栽培前期的增温保墒效果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均对黄瓜产量无显著影响,而PBAT+专用防老化助剂1生物降解地膜显著提高了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栽培时间延长,4种生物降解地膜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并且进入土壤后仍能继续降解,与黄瓜秸秆同步还田进一步加速了地膜的降解速度。因此,在大棚黄瓜栽培中,覆盖厚度0.01 mm的生物降解地膜可以获得与普通PE地膜相当的效果,随黄瓜秸秆进入土壤后降解效果良好,与黄瓜秸秆原位还田技术结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地膜 秸秆原位还田 降解特性 黄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琦 金伟兴 +2 位作者 熊丹 蒋天梅 阮瑞科 《长江蔬菜》 2025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探索宁海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黑白双色全生物降解地膜、PE白色地膜、PE黑色地膜为处理,裸地无膜为对照(CK),开展马铃薯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方面,黑白色双色全生物降解地膜>PE... 为探索宁海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黑白双色全生物降解地膜、PE白色地膜、PE黑色地膜为处理,裸地无膜为对照(CK),开展马铃薯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方面,黑白色双色全生物降解地膜>PE白色地膜>PE黑色地膜>裸地无膜;经济效益方面,黑白色双色全生物降解地膜>PE白色地膜>裸地无膜>PE黑色地膜。因此,认为用黑白双色全生物降解膜替代普通地膜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及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生物降解膜 马铃薯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谷田不同覆膜下土壤温度、含水量和产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斐 王湛 +2 位作者 李凯 王勇 杨娇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73-77,共5页
为探明适宜宁夏南部山区谷田获得高产的最佳地膜覆盖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前宁夏大面积种植的谷子品种(Setaria italica)张杂谷13号为参试品种,以不覆膜方式为对照,探索了山西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甘肃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 为探明适宜宁夏南部山区谷田获得高产的最佳地膜覆盖方式,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前宁夏大面积种植的谷子品种(Setaria italica)张杂谷13号为参试品种,以不覆膜方式为对照,探索了山西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甘肃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普通地膜、渗水地膜4种覆盖方式处理下宁夏谷田土壤温度、含水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处理下的生育期有差异,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露地处理下的生育期较其他处理下的生育期晚3d;不同覆盖方式下的平均地温和含水量均有差异,甘肃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渗水地膜下的平均温度比露地高0.5℃,含水量分别比露地高2.7%和1.1%;6月1日降雨前普通地膜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此时谷田土壤的含水量较其他处理达到最大值17.19%,6月15日黑色降解膜降雨后的最高含水量比普通膜高29.7%,覆膜45d后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速率低于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下的产量显著高于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P<0.05),比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高38.8%,较普通地膜处理增产17.1%。综上所述,宁夏南部山区旱地谷田采用白色降解膜和渗水地膜覆盖方式下的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水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谷田 地膜覆盖 土壤 温度 水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地膜覆盖对鲜食玉米中后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宗陈 王峰 《中国果菜》 2025年第2期56-61,共6页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之一,为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品质,改进栽培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本实验选用不同规格的地膜覆盖,在鲜食玉米生长中后期进行试验,分析杂草长势、叶长、株高、生育期、产量等的差异,探究地膜...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之一,为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玉米品质,改进栽培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方法。本实验选用不同规格的地膜覆盖,在鲜食玉米生长中后期进行试验,分析杂草长势、叶长、株高、生育期、产量等的差异,探究地膜覆盖对鲜食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黑色地膜能够抑制杂草生长,而白色地膜能够促进杂草生长。在进入玉米大喇叭口期前,白色地膜对提升叶长的效果优于黑色地膜,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黑色地膜效果优于白色地膜。从不同规格地膜覆盖栽培的叶色差异可以推断,黑色地膜能够有效增加叶绿体数量或叶绿素含量,能够更好地促进光合作用,促进生长。使用黑色地膜时玉米株高增长明显,黑色加厚膜对株高增加效果最好,使用白色地膜会影响株高增加。使用黑色地膜能够有效增加结穗数、穗长等,且黑色加厚膜效果最好。覆膜栽培对每穗行数也起到正向提升的作用,黑色地膜比白色地膜的正向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 鲜食玉米 生长中后期 生育期 叶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香料烟土壤环境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15
作者 甄安忠 黄港庆 +7 位作者 李光西 唐旭兵 方保 任龙辉 穆春剑 贺晓辉 云菲 符云鹏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18,共10页
为探明不同颜色地膜对香料烟种植土壤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香料烟沙姆逊为试验材料,设置无地膜覆盖(CK),黑色(T1)、银色(T2)、透明地膜覆盖(T3)4个处理,研究全生育期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植烟土壤、香料烟发育及烟叶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 为探明不同颜色地膜对香料烟种植土壤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香料烟沙姆逊为试验材料,设置无地膜覆盖(CK),黑色(T1)、银色(T2)、透明地膜覆盖(T3)4个处理,研究全生育期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植烟土壤、香料烟发育及烟叶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T1~T3土壤温度和含水率高于CK,土壤电导率低于CK,T1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颜色地膜均可缩短大田生育期,烟株长势、干质量、产量、产值均优于CK。地膜覆盖处理中,T1和T3烟株长势、质量均较好;T1产量、产值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CK增加42.21%、49.96%;T1可显著提高沙姆逊烟碱含量;T1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综上,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能够避免生长前期低温冷害,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烟株生长,提高香料烟产、质量和适应性,黑色地膜覆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地膜覆盖 耕层环境 生长发育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闻喜县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16
作者 张文丽 郭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57-158,161,共3页
阐述了闻喜县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效,根据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更好地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麦 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闻喜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山杨苗木生长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17
作者 李海霞 白卉 +5 位作者 李正华 郭成博 李静 王艳敏 张海峰 殷志辉 《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12,22,共5页
为了探索地膜覆盖对山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山杨造林苗木为材料,设置50 g块状地膜覆盖(M1)、70 g块状地膜覆盖(M2)、60 g条状地膜覆盖(M3)以及裸地(CK)处理,分析了不同地膜覆盖对山杨造林地幼苗生长及0~40 c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了探索地膜覆盖对山杨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山杨造林苗木为材料,设置50 g块状地膜覆盖(M1)、70 g块状地膜覆盖(M2)、60 g条状地膜覆盖(M3)以及裸地(CK)处理,分析了不同地膜覆盖对山杨造林地幼苗生长及0~40 cm土壤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CK)相比,50 g块状地膜覆盖(M1)、70 g块状地膜覆盖(M2)以及60 g条状地膜覆盖(M3)显著提高了山杨幼苗的苗高、地径,苗高净增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126.11%、74.3%、238.11%,地径净增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9.34%、3.61%、69.59%。覆膜处理显著提高了坡上部、坡中部土壤含水量,坡下部由于受坡度的影响,导致土壤水分分布不稳定,只在20~40 cm土层显示CK显著低于覆膜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杨 地膜覆盖 苗木生长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膜覆盖对旱作谷子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8
作者 贾祎明 温蕊 +1 位作者 赵雅杰 张永虎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8,共8页
地膜覆盖栽培是旱地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农田产出量。本研究针对内蒙古清水河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旨在评估不同特性地膜(厚度、颜色、降解性)对旱作谷子保水增产的效果,筛选优化覆膜技术。试验设PE... 地膜覆盖栽培是旱地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农田产出量。本研究针对内蒙古清水河等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旨在评估不同特性地膜(厚度、颜色、降解性)对旱作谷子保水增产的效果,筛选优化覆膜技术。试验设PE全膜、渗水全膜、宏达黑半膜、渗降全膜、PE半膜、喜丰全膜和宏达白半膜7种覆膜处理以及露地无膜对照(CK),系统监测了谷子各生育期(拔节、抽穗、成熟)的土壤含水量(0-40 cm)、株高、SPAD值、植株含水量、地上部生物量,以及成熟期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C)和降水生产效率(PUE)。结果表明:所有覆膜处理均具有显著的前期保水作用,改善墒情,促进生长。PE全膜处理综合表现最优,具体表现为有效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土壤含水量较渗水全膜处理提高6.20%-95.62%),显著增加株高(抽穗期较渗水全膜处理高8 cm)、SPAD值(叶绿素含量最高)、植株含水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并实现最高水分利用率〔WUEC、PUE分别较渗水全膜处理提高28.15百分点和2.25 kg/(mm·hm^(2))〕和最高产量(较CK提高87.56%,较渗水全膜处理提高46.51 kg/hm^(2))。综合各指标,不同地膜覆盖处理的效果顺序为PE全膜>渗水全膜>宏达黑半膜>渗降全膜>PE半膜>喜丰全膜>宏达白半膜>CK。在干旱区推广PE全膜覆盖技术可有效破解水分瓶颈,显著提升谷子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是旱作谷子生产的核心优选方案;渗水全膜为有效替代。未来需加强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膜覆盖栽培 生理指标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地膜覆盖绿色增产技术
19
作者 江玲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7期159-161,共3页
对马铃薯地膜覆盖绿色增产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旨在为马铃薯中种植工作的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 地膜覆盖 绿色增产技术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地膜对鲜食大豆生长的影响
20
作者 陈名蔚 王峰 《中国果菜》 2025年第6期62-67,共6页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大豆提前上市,对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有较好效果,但地膜覆盖的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天气、地膜类型和土壤湿度等。为了探索不同规格地膜对鲜食大豆生长的影响,采用了6种不同规格地膜,观察其对土壤温湿度和大豆...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实现大豆提前上市,对促进生长、增加产量有较好效果,但地膜覆盖的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天气、地膜类型和土壤湿度等。为了探索不同规格地膜对鲜食大豆生长的影响,采用了6种不同规格地膜,观察其对土壤温湿度和大豆生长初期的发芽情况、株高、叶片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较低或湿度较低时推荐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白色地膜升温效果明显比黑色地膜好。使用白色普通地膜可提前2 d发芽,生长20 d叶片数量能增加4片。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能有效增加鲜食大豆株高,最大增幅可达77.51%。本试验对鲜食大豆中后期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与测定,为生产主体根据不同生产目的选择合适的地膜规格提供依据,为形成推广如东县鲜食大豆地膜科学使用操作细则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鲜食大豆 生长中后期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