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儿童临终关怀研究现状比较与启示
1
作者 施曲海 李芳媛 +1 位作者 易钰楠 张鹰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应对我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缺乏和亟待系统建设的问题,首先对国内外儿童临终关怀发展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随后聚焦我国儿童临终关怀研究与服务现状。经过现状对比厘清困境与症结,体现为研究涉及资源分配与服务可及性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 为应对我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缺乏和亟待系统建设的问题,首先对国内外儿童临终关怀发展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随后聚焦我国儿童临终关怀研究与服务现状。经过现状对比厘清困境与症结,体现为研究涉及资源分配与服务可及性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研究数据缺口较大,以及研究方向狭窄悬浮等问题。因此,建议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全面建设我国儿童临终关怀服务系统,即依托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专业化运营及与各专业人员的密切配合,在丰富服务主体,建设本土服务模式,落地服务实施等方面积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临终关怀 多元主体 本土化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体育社团主体职能转变探骊 被引量:6
2
作者 陶成武 周建社 李萍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6-72,共7页
梳理体育社团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主体之间相互认知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统筹社会、行业与个人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共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桥梁。体育社团主体作为其社会资本... 梳理体育社团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主体之间相互认知与信任的社会关系网络,是统筹社会、行业与个人资源,引入社会资本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公共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桥梁。体育社团主体作为其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包括合作关系的主体与社团构成本身的主体。体育社团各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表现为以政府部门与体育社团纵向层级式联系为主,与其它社会组织联系相对偏少的总体特征。国家与政府层面的主体职能从"全能型"走向宏观引导与合作协商,合作型社会组织的主体职能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合作与互动互助,社团构成的主体职能从过于依赖走向参与治理与规范自治,是体育社团主体职能转变的现实要求。转变观念、健全制度、优化结构,化被动为主动,由管理走向合作,从单一走向多元,是促进体育社团主体职能与关系转变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体育社团 主体职能 社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主体性缺失的场域理论解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转青 殷治国 +1 位作者 郭军 夏贵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0,共7页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主体性缺失是"场域""资本"和"惯习"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育的目标定位和"举国体制"的确立构成体育内部的行动框架,体育政府部门凭借自身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获取场域内... 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主体性缺失是"场域""资本"和"惯习"3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育的目标定位和"举国体制"的确立构成体育内部的行动框架,体育政府部门凭借自身的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获取场域内部的主动权,制定体育场域特有的行动逻辑和规则,主导体育社会组织的实践行为。体育政府部门的指令、控制和干预等行政惯习遏制了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在资金、规范和专业技术等方面对政府的依赖惯习使其失去了独立性;而传统文化惯习使我国体育社会组织丧失了社会认同和支持。研究认为应重新调整体育场域内部的资本,架构新的场域结构;政府部门应当摈除行政惯习,逐步下放权力;体育社会组织必须摒弃内在化的依赖惯习,从资金、规范和专业技术等方面增强自身的独立性;普通民众应逐步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构建对体育社会组织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社会组织 主体性 场域理论 布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社会组织的创建与试行——从杭州市“社会复合主体”实践看政府赋权社会的可能 被引量:13
4
作者 潘一禾 刘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1-66,共6页
中国式"强政府弱社会"治理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政府由"全能"向"有限"的角色转型中,如何促进社会发育是一个关键问题。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集中体现与社会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其成长备受关注。近年来... 中国式"强政府弱社会"治理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政府由"全能"向"有限"的角色转型中,如何促进社会发育是一个关键问题。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力量的集中体现与社会职能的主要承担者,其成长备受关注。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对"社会复合主体"的培育就是对创建新型社会组织的一次尝试。这一理念和实践既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中心论,也不同于单纯的国家中心论,而是充分正视中国现实语境下政府与社会间关系的模糊性,并试图利用这种模糊关系中社会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去促成主动性,从而试行一条政府与社会相互增权的道路。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二者的相互增权之中,原有的权力结构关系依然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复合主体 政府与社会关系 相互增权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主体性及其建构 被引量:12
5
作者 龙永红 汪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30,共6页
我国社会组织作为教育治理主体的出场逻辑,主要源于它对公共性的保护和对教育治理困境的化解,主体性呈现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建构合法性;主体性出场困境表现为公共性不足、嵌入性困境、可持续发展支持困境。社会组织参与... 我国社会组织作为教育治理主体的出场逻辑,主要源于它对公共性的保护和对教育治理困境的化解,主体性呈现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建构合法性;主体性出场困境表现为公共性不足、嵌入性困境、可持续发展支持困境。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治理的能力、在教育治理中的互动力及其制度环境支持是构建其主体性的三个重要层面,并形成嵌套结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教育治理 主体性建构 互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从社会主体到国家意识--公民社会组织发展及其对意识形态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64
6
作者 葛道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8,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恢复、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战略发展四个阶段,目前表现出数量高速增长,但总体弱小、领域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初步恢复、快速发展、规范发展和战略发展四个阶段,目前表现出数量高速增长,但总体弱小、领域和地区分布不平衡等特点。相关研究表明社会组织的发展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及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回应了改革开放实践提出的社会重组和社会建设的理论问题,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时代内容,增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巨大包容力。我们认为应当摒弃传统社会所固有的关于社会组织双刃剑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所具有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包含相关政治纲领、法律体系和社会政策的国家意识,通过意识形态的包容以及国家人事、就业、分配、福利等制度的统一,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主体 主体意识 国家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兼论“社会复合主体” 被引量:24
7
作者 冯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3,157,共8页
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是国家与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健康有序地培育社会组织,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对社会转型中不稳定因素形成的深层原因分析入手,结合杭州市政府培育"社会复合组织"... 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是国家与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健康有序地培育社会组织,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对社会转型中不稳定因素形成的深层原因分析入手,结合杭州市政府培育"社会复合组织"的探索,就社会组织的社会稳定功能进行探讨,对培育和发展健康有效的社会组织及其运行逻辑提出了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复合主体 社会组织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者组织主体资格法律规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袁文全 欧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19,164,共5页
志愿者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中道德重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目前对志愿者组织在法律上缺乏统一界定,并且没有关于志愿者组织主体资格的具体法律规定,仅能从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 志愿者组织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市场经济中道德重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目前对志愿者组织在法律上缺乏统一界定,并且没有关于志愿者组织主体资格的具体法律规定,仅能从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找到相关规定。厘清志愿者组织的法律主体资格,并完善对其主体资格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维护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团体 志愿者组织 主体资格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如何融入基层治理创新 被引量:20
9
作者 孙荣 《学术前沿》 CSSCI 2015年第2期62-71,共10页
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在政府的培育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成为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基层社会组织... 近年来,我国基层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在政府的培育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成为社区建设和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基层社会组织尚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缺乏足够的公信力、获取资源的能力较低、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与社区内其他组织的关系有待理顺等。因而必须从组织自身和政府管理两方面入手,切实提升基层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组织 社会治理 社区建设 自组织能力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发展与农村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基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的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翠娥 万江红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4-17,共4页
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出发,通过解读建国以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探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演变。研究指出,建国以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成长为国家意志贯彻和公民自我管理契合的良好平台,自治性不断增强,形式日益多元,在社会管理... 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出发,通过解读建国以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历程,探讨农村社会管理主体的演变。研究指出,建国以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逐渐成长为国家意志贯彻和公民自我管理契合的良好平台,自治性不断增强,形式日益多元,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与功能也逐渐凸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历程,也是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形成和完善,管理理念逐渐以人为本,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组织变迁 社会管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性发展困境及其解构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义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4,共10页
对社会组织主体地位的确认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志。在特定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发挥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性发展不足,特别是在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不同治理领域社会组织相... 对社会组织主体地位的确认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标志。在特定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发挥还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性发展不足,特别是在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类型、不同治理领域社会组织相互之间关系上存在着主体不平等的问题,使得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优势尚未能充分展现。当前应转变对于社会组织的管控思维,改革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与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供给,规范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行为,构建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不同类型与不同领域社会组织间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发展困境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主体的改变与治理方式的改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7
12
作者 高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的是"仿单位制"的庇护—依赖关系,它只是治理方式匮乏之际的无奈之举,不应当成为一种长期战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改变治理主体来改进治理方式;但是治理... 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的是"仿单位制"的庇护—依赖关系,它只是治理方式匮乏之际的无奈之举,不应当成为一种长期战略。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改变治理主体来改进治理方式;但是治理主体的改变,必须以治理方式的改进作为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治理主体 治理方式 枢纽型工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多元主体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玉磊 贾振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2,共9页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分析范式,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看作是选择和构建稳评主体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依据该理论,稳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公众、企业、专业机构、专家、媒体等,并可依据米切尔评分法对稳评利益相关者分类,构建稳评"...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分析范式,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看作是选择和构建稳评主体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依据该理论,稳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公众、企业、专业机构、专家、媒体等,并可依据米切尔评分法对稳评利益相关者分类,构建稳评"利益相关者/维度"矩阵。基于此,中国稳评主体模式应该由当前政府一元治理逻辑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多元主体模式转型。然而,由于"政府主导"理念的束缚、第三方发展的滞后、公众参与制度阙如以及权责关系羁绊,导致稳评多元主体模式构建的利益相关者缺位。通过从"维稳"到"参与"的理念革新、第三方评估主体能力的提升和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度建设,能够培育稳评利益相关者,建立稳评多元主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重大决策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稳评主体 政府主导模式 多元主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主体评估模式: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43
14
作者 张玉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32,共9页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由政府、利益相关者和第三方等主体构成的多元主体评估模式是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它对增强稳评主体的独立性、实现稳评... 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由政府、利益相关者和第三方等主体构成的多元主体评估模式是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它对增强稳评主体的独立性、实现稳评过程的民主化、提高稳评结果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多元主体评估模式在实践中还面临着政府自闭性与其他主体稳评意识不强、多元主体稳评能力不足、制度保障缺乏等现实障碍。通过重塑政府治理理念和强化其他主体的稳评意识、提高多元主体参与稳评的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稳评的制度体系,可以有效构建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多元主体评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 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 重大决策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多元主体评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共体育赛事的服务外包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凯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6,共6页
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双重引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型体育赛事和以百姓参与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具有突出的公共性,属于准公共产品,且举办数量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多,正日益冲击政府... 体育赛事作为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双重引擎,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型体育赛事和以百姓参与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具有突出的公共性,属于准公共产品,且举办数量和社会需求不断增多,正日益冲击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在此背景下公共体育赛事服务外包成为当下相关部门的有益选择。公共体育赛事服务外包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型、符合核心竞争力理论所强调的政府职能归位与赛事的专业化要求、有利于较好解决赛事供给的委托-代理错位、能够较好降低办赛成本提高赛事服务供给效率。相关部门应认清公共体育赛事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建立科学、多元的外包模式,加大社会组织和具有独立关系的竞争性外包服务主体培育,同时建立依法外包、有限外包的制度,强化外包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公共体育赛事 服务外包 政府职能 社会组织 市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结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美仕 唐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97-603,618,共8页
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主要由微观层面的职业科学家,中观层面的无形学院、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或协会等科学共同体,以及随着日益增强的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宏观层面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等社会建制主体形式有机构成。主体结... 科学社会建制的主体主要由微观层面的职业科学家,中观层面的无形学院、科学学派、科学学会或协会等科学共同体,以及随着日益增强的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趋势而逐渐形成的宏观层面的国家与国际组织等社会建制主体形式有机构成。主体结构是科学社会建制的核心内容,厘清其各主体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结构 职业科学家 科学共同体 国家与国际组织 科学社会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董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9278-9280,共3页
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3种类型,分析了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探讨了农村社会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村社会组织 农村社会稳定 农民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复合主体:城市公共治理的结构创新——以杭州市城市治理经验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倪咸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7,共8页
当今,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变得异常复杂,以往城市管理部门许多治理经验已难以适应新的治理情境,于是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成为必然。在这样背景下,杭州市试图运用社会复合主体模式突破城市治理困局。对于社会复合主体治理创新这一新生事物,人... 当今,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变得异常复杂,以往城市管理部门许多治理经验已难以适应新的治理情境,于是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成为必然。在这样背景下,杭州市试图运用社会复合主体模式突破城市治理困局。对于社会复合主体治理创新这一新生事物,人们的认知大多聚焦在理念和价值功能的建构上,而很少关注其隐含的制度结构和关系结构。事实上,通过多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复合主体的"共治"结构属性,即平等的关系结构和规范制度结构;而社会复合主体的成功运行也表明"共治"结构的前提是政府前瞻性的理念创新和民主开放的价值取向,而非社会资本和公共精神的充裕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治理 社会复合主体 平等的关系结构 规范的制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演变视域中社会组织发展对政治稳定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修华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100,共9页
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后,新生政权通过对社团的登记、整顿行动,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体制化吸纳,建构了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革"结束后,市场化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改革在国家和社... 中国共产党建政之后,新生政权通过对社团的登记、整顿行动,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体制化吸纳,建构了一体化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为维护自身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文革"结束后,市场化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改革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国家固然在其与社会的关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社会已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社会组织出现了逸出体制的态势。出于管控风险、维护政治稳定的考量,国家通过立法规制,再次对社会组织进行了体制化。但是这种严厉的政治性体制化进程遭到了市场逻辑的挑战。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开始分化,社会利益诉求趋于多样化。社会需要发展更多的社会组织提供公共产品与传递诉求信号。出于对发展经济与维护政治稳定的双重考虑,国家选择性地发展了与经济建设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密切相关的社会组织。但是这种选择性的发展战略造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利益诉求表达结构,对政治稳定形成了新的威胁。面对这种新情况,须在法治的条件下,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推动为弱势群体代言的社会组织的发展,以消解社会利益表达结构失衡带来的政治风险,更好地维护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政治稳定 政治风险 政治结构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南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9
20
作者 戴宁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55-59,共5页
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新疆南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前,新疆南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在干部的数量、综合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领悟和党的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新疆社会发展面临新环境与... 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新疆南疆地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当前,新疆南疆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在干部的数量、综合素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领悟和党的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新疆社会发展面临新环境与新机遇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新疆各级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南疆地区 基层组织建设 民族关系 边疆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