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4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联系于Semi-Weibull分布的一个极限问题
1
作者 杨茂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33-235,共3页
讨论了紧密联系于 Semi- Weibull分布的一类函数的极限问题 ,并给出了该函数上、下极限的估计。
关键词 semi-weibull分布 Semi-Pareto过程 极限 分布函数 威布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发展与技术体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文虎 黄文威 +5 位作者 郭采珊 荆朝霞 郭琦 徐敏 袁智勇 李立浧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5-867,I0001,共14页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 分布式智能电网是“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朝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方向迈进的重要抓手。该文综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中源网荷储的发展趋势与新特征,以及新发展趋势带来的技术瓶颈。阐述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内涵与技术特征,其核心在于对现有电网网络架构与运行控制方式的智能重构,并提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组织方式、结构形态与控制框架。进而,分别从分布式单元建模与协同、分布式集群划分与交互、分布式电网优化与控制3个层面构建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理论框架,阐述了适用于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新理论与方法。从物理层、信息层、价值层3个层面分析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发展方向,探索了分布式智能电网的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智能电网 分布式资源 柔性组网 分布式协同优化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冬小麦种质资源粒重基因的分布与育种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曹俊梅 周安定 +3 位作者 刘娜 哈力旦·依克热木 张新忠 刘联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4,共8页
小麦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为了解粒重基因在新疆小麦的分布及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适用性,以2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2个... 小麦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构成因素之一,也是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数量性状。为了解粒重基因在新疆小麦的分布及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上的适用性,以253份新疆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KASP(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2个年份的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等育种选择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优异等位基因TaSus1-7A-Hap1、TaCwi-A1b、TaTGW-7Aa、TaGS5-A1b、TaGS2-A1b、TaGS-D1a、TaSus2-2B-HapH、TaTGW6-A1a、TaGW2-6B-Hap3和TaSus2-2A-HapA在参试材料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0%、100%、84.98%、56.92%、51.78%、39.13%、33.20%、11.07%、3.16%和1.58%;14对等位基因在参试材料中共出现118种组合;标记GS5-2334-SNP、TaGS2-A1-239IND2、TGW7-986-SNP和GW2-6B-721SNP可应用于小麦粒重的辅助选择;被检测标记的连锁基因均与1个或1个以上育种性状显著相关;GS5-2334-SNP连锁基因TaGS5-A1对粒宽的效应达36.65%,对千粒重效应次之(27.76%),GS5-2334-SNP连锁基因TaGS5-A1对株高和穗粒重、GW2-6B-721SNP连锁基因TaGW2-6B和TGW7-986-SNP连锁基因TaTGW7对粒长、Sus2-2A-20SNP连锁基因TaSus2-2A对穗粒重、千粒重和粒宽的效应均达到10%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小麦 粒重 KASP 基因分布 育种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在前向激光散射颗粒测量技术粒径分布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会玲 韩星星 +2 位作者 赵蓓 高冰 汪加洁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8-131,共14页
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优化是前向激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待测颗粒群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的情况,由于反演过程中的寻优参数成倍增加,反演计算量成指数增大,传统反演算法存在寻优效率快速下降,鲁棒性和反演... 颗粒粒度分布反演算法优化是前向激光散射法测量颗粒粒径分布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待测颗粒群粒径分布呈现双峰或多峰的情况,由于反演过程中的寻优参数成倍增加,反演计算量成指数增大,传统反演算法存在寻优效率快速下降,鲁棒性和反演精度迅速恶化等问题。通过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在多维函数求解寻优中的特性,针对前向激光散射法中颗粒粒径分布反演问题提出了一种对数形式的自适应概率阈值和非线性变化的收敛因子,提高了鲸鱼优化算法在反演寻优过程中平衡全局搜索以及局部寻优的能力。通过反向学习方法进行初始化以及借助贪婪原则进行个体更新,可以实现对颗粒粒度分布的精确快速反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在不同程度随机噪声下服从正态分布、Rosin-Rammler分布和Johnson'S_(B)分布的单峰及多峰分布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与反演精度。将该算法应用于聚苯乙烯标准颗粒群的实验测量,得到了很好的反演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在抗噪性能和测量准确性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向激光散射 群智能优化算法 鲸鱼优化算法 颗粒粒度分布 多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与区划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立张 解明恩 +2 位作者 杨晓鹏 杨鹏武 肖瑞迪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504,共9页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 为系统评估云南太阳能资源,在近年来完成云南清洁能源气象评估项目基础上,初步构建云南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评估框架和模型。利用云南7个辐射站太阳总辐射资料和126个台站日照资料,建立1961—2022年全省太阳总辐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分析云南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太阳总辐射呈中部多,西南部次之,东部及西北部少的分布特征。云南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05~1800 kWh/m^(2)之间,除滇西北边缘地区外,大致呈西高东低型分布。云南太阳能资源总体可分为5个等级,滇中地区拥有云南最好的太阳能资源量,滇西南是云南太阳能资源的次高值区。云南全省年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约577.28×10^(12) kWh,太阳能资源储量总体富裕。云南大部地区具有较好的太阳能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日照 太阳辐射 ARCGIS 时空分布 区划评估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太湖地区水稻全株Cd、Hg、Pb分布富集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文博 廖启林 +5 位作者 范健 黄顺生 任静华 崔晓丹 刘玮晶 徐宏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41,共12页
为有效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对江苏太湖地区获取的42套水稻全株样品Cd、Hg、Pb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土壤-水稻系统元素分布分配及其相关性等,探讨水稻全株(根、秆、茎、叶、枝、皮、米等全部器官)Cd、Hg、Pb分布富集特征... 为有效防控耕地重金属污染,对江苏太湖地区获取的42套水稻全株样品Cd、Hg、Pb等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基于土壤-水稻系统元素分布分配及其相关性等,探讨水稻全株(根、秆、茎、叶、枝、皮、米等全部器官)Cd、Hg、Pb分布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太湖地区水稻全株Cd、Hg、Pb分布富集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器官中以稻米富集Cd、Hg、Pb的能力最弱。在Cd、Hg、Pb中,水稻吸收Cd的能力最强,水稻全株Cd的生物富集系数(BCF)比Hg高35倍、比Pb高42倍;水稻全株Cd分布具有显著的单向逐渐降低特征,顺序为根→秆→茎→叶→枝→皮→米,Cd均量从10.61 mg·kg^(-1)逐渐降到0.62 mg·kg^(-1),其BCF均值从5.941降到0.325,各水稻器官之间的Cd含量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稻米Cd主要受控于土壤Cd、pH、总有机碳(TOC)等及根系吸收;水稻全株Hg分布呈现叶、根相对富集特征,各水稻器官Hg均量为0.0044~0.0276 mg·kg^(-1),其BCF均值为0.020~0.124,富集能力排序为米<秆<皮<茎<枝<根<叶,稻米Hg主要受控于土壤TOC、Hg等及茎、叶吸收;水稻全株Pb分布呈现根、叶相对富集特征,各水稻器官Pb均量为0.10~8.25 mg·kg^(-1),其BCF均值为0.002~0.178,富集能力排序为米<茎=秆<枝=皮<叶<根,稻米Pb主要受控于土壤Pb、TOC等及茎、叶、根系吸收。因此,当地防控水稻Cd污染要重点关注土壤环境,而防控水稻Hg、Pb污染既要关注土壤环境,还要或更要关注大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全株 CD HG PB 分布 富集特征 江苏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年限对设施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玉禄 李杨 +5 位作者 刘晓辉 高晓梅 敖静 宋立群 马妍 李鑫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检测在使用不同年限秸秆还田的大棚中,不同深度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数据,分析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检测在使用不同年限秸秆还田的大棚中,不同深度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和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数据,分析秸秆还田年限对土壤磷素分布及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0~40 cm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的含量,显著提高耕作层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0~20 cm土壤,J7的全磷、有效磷、微生物量磷、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CK提高41%、125%、85%、42%;20~40 cm土壤,J7分别比CK提高30%、157%、116%、56%,并能够降低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向下的迁移,效果为J7>J5>J3>J1>CK。秸秆还田还能显著增加土壤的磷活化系数,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素的有效利用。为有效解决磷淋溶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年限 设施农业 磷素分布 淋溶 微生物量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银矿床类型、时空分布与找矿远景 被引量:3
8
作者 秦克章 韩日 +5 位作者 回凯旋 李真真 阚靖 王乐 高燊 赵俊兴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3-415,共33页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 我国银矿床分布广泛,矿床成因类型多。近些年来,一些大型-超大型银矿床的相继发现,改写了我国银资源的分布格局。因此亟需对我国银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与研究。本文经过系统整理,梳理出我国77座中型以上(>200t)的银多金属矿床的基本信息与要素,将我国银矿床划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矽卡岩型、VMS型、SEDEX型、MVT型、沉积型和风化型(红土型)等八种类型,其中以浅成低温热液型最为主要。中国银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空间上划分出兴蒙、华北、秦岭-东昆仑、华南、西藏-三江等五个银成矿省。银成矿省成因与陆壳类型(古老和新生地壳)、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中酸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兴蒙复合造山带仍然是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成矿区。那更康切尔沟银多金属矿床的发现表明东昆仑(原特提斯-新特提斯)叠合造山带地区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三江复合造山带在银锡矿床的勘查方面亦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矿床 成因类型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银成矿省 找矿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建模及应力分布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素贞 陈永博 +2 位作者 张闯 徐志成 金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7-1322,共16页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 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扩散诱导应力和热应力,会导致电池内部发生多种形式的力学损伤,进而导致电池容量减少和寿命缩短,准确获取锂离子电池应力分布和演变情况对研究电池老化机制至关重要。因此亟须研究一种能够获取锂离子电池工作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的方法,以揭示应力对其寿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设计和优化的效率。该文首先研究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力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建立锂离子电池电化学-热-应力三维耦合模型;其次搭建锂离子电池充放电实验平台并测试不同倍率下电池的表面温度和表面压力,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验证后的模型分析了电池在不同倍率恒流充电过程中内部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该模型可以有效获取锂离子电池在运行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有助于电池失效机理研究,为电池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维耦合模型 扩散诱导应力 热应力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浮力正态分布的盾构管片上浮变形半解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维正 师嘉文 +2 位作者 谭际鸣 董军 豆小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9-1052,共14页
针对盾构管片上浮计算中上浮力变化的假设形式与实际存在差异,导致上浮量计算不准确,从而引发管片错台、渗水等工程问题,建立三维管片上浮数值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提出一种符合实际的上浮力正态分布函数,并将上浮力作... 针对盾构管片上浮计算中上浮力变化的假设形式与实际存在差异,导致上浮量计算不准确,从而引发管片错台、渗水等工程问题,建立三维管片上浮数值模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提出一种符合实际的上浮力正态分布函数,并将上浮力作用范围视为置信水平为99.7%的置信区间。假设盾构隧道为置于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考虑土体剪切变形,建立基于上浮力正态分布的管片上浮变形半解析方法,将解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及已有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适用性,并采用该方法分析地层参数、浆液参数对管片上浮及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注浆作用下,瞬时上浮量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距盾尾21m处,弯矩最大值出现在盾尾处;剪力先增大后减小,在距盾尾9m处达到最大;在持续注浆作用下,累计上浮量、弯矩及剪力不断增大,距盾尾54m处上浮量达到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弯矩与剪力分别在距盾尾36m、54m处达到最大值;管片上浮量随埋深h、地层等效弹性模量Es增大而减小,随浆液初凝时间t延长呈非线性增大,随注浆压力P的变化呈线性变化;增大h与Es、减小P与t能有效减小管片上浮量、上浮范围及内力;距离盾尾36m至54m为管片最易发生错台区域,Es、t增大会使错台区域首端更接近盾尾。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施工参数选取及管片上浮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态分布 上浮力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半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人口增长转折期的人口区域分布: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卓贤 王訸 +1 位作者 朱妮 侯永志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在总人口增长出现转折的背景下,我国区域间人口分布失衡加剧,人口格局呈现南北分布差距拉大、人口集聚与人口收缩相伴、老工业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人口下降明显等特征。为分析中国出现人口“未富先减”和区域分化加剧的现象,提出一个“... 在总人口增长出现转折的背景下,我国区域间人口分布失衡加剧,人口格局呈现南北分布差距拉大、人口集聚与人口收缩相伴、老工业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人口下降明显等特征。为分析中国出现人口“未富先减”和区域分化加剧的现象,提出一个“区域分化—人口流动—总人口下降”的正反馈累积循环机制,以解释人口流动、区域发展和总人口变化的内在关联。在两个“加速器”的持续作用下,人口流动的负外部性凸显,形成大城市病、收缩城市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为此,应以有效的政策促进人口及其所携带要素在地区间和城乡间合理布局,实现人口、产业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增长 人口集聚 人口区域分布 人口收缩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涛 光太俊 +3 位作者 黄庆丰 唐雪海 欧强新 刘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53,共10页
【目的】探讨中国亚热带北缘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方法】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划分9个24 m×24 m的样方,记载样地内胸径(DBH)≥2.5cm的树种名称和空... 【目的】探讨中国亚热带北缘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方法】以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为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划分9个24 m×24 m的样方,记载样地内胸径(DBH)≥2.5cm的树种名称和空间坐标;用重要值确定主要树种。运用空间点格局O-ring函数、完全空间随机零模型和异质泊松零模型分析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区共有17科20属27种,优势树种为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茅栗Castanea seguinii,亚优势树种为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林木直径结构呈现倒“J”型分布。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起初呈现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大,其空间分布格局逐渐趋向于不规则随机分布。种间空间关联性分析发现:枹栎、茅栗和化香3种优势树种之间关联性不显著,但3种优势树种与伴生树种在一定尺度上存在关联性。【结论】该群落类型为典型异龄林栎类与化香落叶阔叶林,短柄枹栎林内更新较好,具有增长趋势,而茅栗、化香林内更新较差,增长趋势不明显。随着群落演替,喜光稍耐阴树种将会逐步替代喜光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阔叶林 空间分布格局 种间关联 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胡杨树离子分布、吸收和运移特征及其与土壤盐分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杰 黄文娟 +2 位作者 姚诗雨 彭承志 宋双飞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2,共13页
为探讨胡杨适应盐渍环境的生理机制,探究不同生长阶段胡杨各器官离子分布与土壤离子的关系。以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为试材,采用对幼苗、幼木、近熟木及过熟木的各器官离子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并通过各离子含量研究了胡杨各器官对土壤... 为探讨胡杨适应盐渍环境的生理机制,探究不同生长阶段胡杨各器官离子分布与土壤离子的关系。以不同生长阶段的胡杨为试材,采用对幼苗、幼木、近熟木及过熟木的各器官离子含量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并通过各离子含量研究了胡杨各器官对土壤离子的选择性吸收、分布以及运输特征,以期了解土壤离子对胡杨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胡杨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胡杨各器官中的Na^(+)、Cl^(-)、HCO_(3)^(-)、Ca^(2+)含量普遍增加,而K^(+)、Mg^(2+)、SO_(4)^(2-)含量则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这表明胡杨通过调节各离子之间的平衡来维持生理稳定。(2)胡杨各发育阶段的Na^(+)、K^(+)、Ca^(2+)、Cl^(-)主要分布在叶片和根系中,而Mg^(2+)、SO_(4)^(2-)、HCO_(3)^(-)则在不同器官间有所差异。这说明胡杨通过不同器官的离子分配来提高盐分排除或耐受能力。(3)胡杨各发育阶段,离子由根系向叶片运输的过程中,运输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幼苗和幼木具有较强的K^(+)吸收和运输能力,而近熟木和成熟木则具有较强的Ca^(2+)运输能力。说明胡杨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不同离子的需求和利用程度不同,增强对盐渍环境的适应性,形成了适应逆境的离子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离子分布 离子吸收 离子运输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ussDB:智能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国良 王磊 +7 位作者 张金玉 王江 任阳 张琼 申宇 董亚辉 宋涛 乔典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3-1122,共20页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数字时代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库面临大数据量、高可用、在线弹性伸缩、智能化、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诸多挑战,GaussDB应运而生,GaussDB提出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传统企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数字时代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库面临大数据量、高可用、在线弹性伸缩、智能化、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诸多挑战,GaussDB应运而生,GaussDB提出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查询优化技术提升了数据查询性能,提出分布式数据库的高可用容灾技术提升了企业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出分布式数据库的云原生计算存储分离和弹性伸缩技术提高了对存储等资源的利用率,提出分布式数据库的自治管理技术增强了数据库的智能管理,提出分布式数据库的全方位安全防护技术提高了数据的安全保护能力. GaussDB能支撑关键基础行业核心场景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高可用 云原生 分布 智能化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6年中国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原园 李云玲 +2 位作者 郭旭宁 潘扎荣 刘为锋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为摸清中国水资源演变新情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政策,利用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数据,评估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及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水资源总量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中... 为摸清中国水资源演变新情势,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性水资源管理政策,利用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1956—2016年数据,评估了全国、水资源一级区及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水资源总量时空演变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中国南方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5%,显著高于北方的18.5%;②中国水资源总量演变区域分异特征显著,水资源总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南方产水系数普遍高于北方;③1956—2016年水资源总量变化趋势为西北、东南略增,其余地区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总量 时空分布 演变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土工参数数据库及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元参数分布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秋景 孙广灿 +2 位作者 蔡永敏 苏栋 李凤伟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3-572,共10页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 借鉴大数据思想,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实现岩土参数精细化表征和建模,是岩土工程数字孪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深圳市75个工程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立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8个土工试验参数数据库SZ-SOIL/8/11369,分析了深圳黏性土及风化残积土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特征和规律。进一步利用该数据库,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的土工试验物理力学参数概率分布及预测模型,并将提出的方法应用于深圳某项目,针对单组土工试验样本利用物理参数成功预测了其力学参数,并利用少量样本正确预测了该工程场地的土工试验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对缺失参数样本进行合理预测,并实现了通过大范围地区勘察数据降低局部工程场地岩土参数不确定性的目的,可为深圳岩土与地下工程结构韧性设计和风险评价提供参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参数分布 数据库 预测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环境下分布式智能电网关键技术与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勇军 成润婷 +3 位作者 史训涛 蒋崇颖 张军 卢洪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共14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正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系统探讨了电力市场化环境下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发展特征、路径和技术需求。提出了以电量就地平衡和资源灵活调用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深入探讨了适应市场化...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电力市场化改革正推动分布式智能电网结构和运行模式变革的背景下,系统探讨了电力市场化环境下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发展特征、路径和技术需求。提出了以电量就地平衡和资源灵活调用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深入探讨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的电力物联网、云-边-端协同框架等关键支撑技术,以及多元用户特征提取和群体互动特性建模方法。在市场建设方面,提出了“集中+分布”式混合市场架构,探讨了考虑系统协同的交易体系和区域电力市场交易偏差处理机制。此外,展望了未来高品质供电的应用场景,提出了基于灵活性资源的故障恢复框架、分层调度机制和市场激励措施,为分布式智能电网在极端情况下的快速恢复和重构提供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分布式智能电网 配用电 需求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烟区烤烟的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震 袁文彬 +5 位作者 王文辉 左安建 杨天旭 严玛丽 王维 邵兰军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43-50,共8页
以凉山烟区各植烟县域59个样点的177份烤烟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烤烟的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凉山产区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4.06%~34.70%,变幅较大,感官质量变异... 以凉山烟区各植烟县域59个样点的177份烤烟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分析了烤烟的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凉山产区烤烟常规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为4.06%~34.70%,变幅较大,感官质量变异系数为6.47%~10.53%,不同区域烤烟外观质量一致性较强,其变异系数仅为3.35%~4.62%。烤烟综合质量得分为26.99~88.54,在平分欧式距离为0.3处可将烤烟分为4类,依据得分的高低依次为Ⅰ、Ⅱ、Ⅲ和Ⅳ类,其平均得分分别为82.04、64.48、48.05和33.10,其中,Ⅰ类烟区集中分布于会理南部和会东西部,Ⅱ类烟区位于会理北部、会东东部、盐源中部、西昌北部、喜德和冕宁地区,Ⅲ类烟区主要呈现块状分布在德昌、普格、宁南和越西地区,Ⅳ类烟区零星分布于越西、普格和宁南地区。由此可知,凉山Ⅰ类烟区烤烟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好、感官和外观质量表现优异,其苯丙氨酸和多酚含量高,质体色素和氨基酸总量相对较低,香气物质前体物与质量指标的和弦图结果也显示了多酚总量和苯丙氨酸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升烤烟品质,质体色素和氨基酸总量的效果则与之相反。因此,在栽培、调制、加工和醇化等阶段提升烤烟的多酚和苯丙氨酸含量,适当降低质体色素和氨基酸总量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凉山烤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质量评价 空间分布 凉山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网络下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小信号等值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林林 苏田宇 +3 位作者 卜海棠 董文凯 谢小荣 王潇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9-78,共10页
分布式新能源与外部电网的动态耦合易对系统小干扰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当前面向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的小信号等值建模研究较少,复杂系统稳定分析计算量大、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文中首先通过将新能源机组和负荷等设备导纳模型与电网... 分布式新能源与外部电网的动态耦合易对系统小干扰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当前面向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的小信号等值建模研究较少,复杂系统稳定分析计算量大、效率低。针对该问题,文中首先通过将新能源机组和负荷等设备导纳模型与电网节点阻抗矩阵联立,构建了多分布式新能源集群接入系统导纳模型。然后,考虑复杂网络拓扑,根据动态耦合强度对新能源机组进行聚类分群,并基于各机群内机组和电网导纳/阻抗矩阵的相似变换,将各机群聚合为一台机组,得到系统小信号等值表示形式;所得等值模型可有效降低系统稳定分析计算量,且在工况变化时易于重构。最后,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新能源集群 小干扰稳定 等值模型 阻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槽分布的SF-2A材料水润滑艉轴承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杰 胡文静 +2 位作者 孙锋 申帅 董冠华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7,共8页
水槽分布对水润滑艉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但新型国产SF-2A材料水润滑艉轴承尚缺乏理论分析和试验考核验证。为了解决该材料在舰船艉轴承的推广应用问题,以U形水槽为研究对象,在艉轴承施加偏载条件下,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5种不... 水槽分布对水润滑艉轴承的摩擦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但新型国产SF-2A材料水润滑艉轴承尚缺乏理论分析和试验考核验证。为了解决该材料在舰船艉轴承的推广应用问题,以U形水槽为研究对象,在艉轴承施加偏载条件下,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5种不同水槽分布的水润滑艉轴承模型,开展轴承强度和温度仿真计算,并在此基础上选择2种不同水槽分布的水润滑艉轴承进行摩擦学性能(包括摩擦因数、磨损量、冷却性能)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SF-A材料润滑艉轴承的水槽设计须综合考虑轴承的强度和温度两因素的影响;当轴承底部两相邻水槽夹角为30°时,其摩擦学性能好于夹角为60°时;国产SF-A材料水润滑艉轴承的结构强度和摩擦学性能满足实际船舶应用要求,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可为该轴承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艉轴承 水槽分布 摩擦学性能 偏载 板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