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拌和工艺对STC超高韧性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池 祁涛 《四川水力发电》 2022年第4期15-18,共4页
STC超高韧性混凝土以其高抗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在钢桥面铺装中已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比分析钢纤维不同投料方式和混合料不同搅拌方式对STC超高韧性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采用钢纤维分散器辅助进行钢纤维投料,... STC超高韧性混凝土以其高抗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久性在钢桥面铺装中已得到逐步推广和应用。通过对比分析钢纤维不同投料方式和混合料不同搅拌方式对STC超高韧性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采用钢纤维分散器辅助进行钢纤维投料,其混合料更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钢纤维团聚;采用振动搅拌,通过振动和搅拌的双重作用,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更加无序,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超高韧性混凝土 钢纤维掺入方式 搅拌工艺 工作性能 影响分析 云龙湾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C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钟波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第5期41-43,52,共4页
云龙湾大桥桥面铺装采用STC超高韧性混凝土,利用STC的超高抗弯拉强度及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可达100a)等特点,提高了桥面结构层的刚度及抗拉强度,因此,研究STC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能更好地解决正交异性组合钢桥面板结构疲劳破坏及桥面... 云龙湾大桥桥面铺装采用STC超高韧性混凝土,利用STC的超高抗弯拉强度及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可达100a)等特点,提高了桥面结构层的刚度及抗拉强度,因此,研究STC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能更好地解决正交异性组合钢桥面板结构疲劳破坏及桥面铺装极易损坏等世界性质量通病和施工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c 钢桥面 原材料 配合比 超高韧性混凝土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增强超高韧性混凝土纤维分布及弯曲性能
3
作者 崔圣爱 张书豪 +1 位作者 曾慧姣 詹金科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为探究纳米SiO_(2)掺量与成型工艺对超高韧性混凝土(STC)弯曲性能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纳米SiO_(2)掺量的STC,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薄层夯捣和常规浇筑2种不同成型工艺下STC的弯曲性能,并结合CT细观测试分析了STC内纤维的取向分布,探... 为探究纳米SiO_(2)掺量与成型工艺对超高韧性混凝土(STC)弯曲性能的影响,制备了4种不同纳米SiO_(2)掺量的STC,通过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薄层夯捣和常规浇筑2种不同成型工艺下STC的弯曲性能,并结合CT细观测试分析了STC内纤维的取向分布,探讨了弯曲性能与纤维取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纳米SiO_(2)掺量下,经薄层夯捣的STC弯曲性能相较常规浇筑明显提升;当纳米SiO_(2)掺量为2%时,抗弯强度、初始弯曲韧性比、残余弯曲韧性比分别增加38%、18%、40%。薄层夯倒下纤维分布较为集中,纤维的取向角在40°以内,而常规浇筑下纤维分布较为分散,取向角为20°~80°,说明薄层夯捣有利于纤维的定向分布。所提计算模型准确描述了抗弯强度和纤维取向之间的关系,实测值和计算值的误差小于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混凝土 成型工艺 纳米SiO_(2) 弯曲性能 纤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混凝土(ST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曹健 张可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基于室内试验,开展了硅灰种类、硅灰掺量、钢纤维种类及掺加方式等对超高韧性混凝土(ST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硅灰的加入对STC工作性能有不利影响,但锆质硅灰与白硅灰对STC工作性能影响相对较小,且掺量在20... 基于室内试验,开展了硅灰种类、硅灰掺量、钢纤维种类及掺加方式等对超高韧性混凝土(STC)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硅灰的加入对STC工作性能有不利影响,但锆质硅灰与白硅灰对STC工作性能影响相对较小,且掺量在20%以内时有利于提升STC力学性能;单掺钢纤维会降低STC的工作性能,其中端钩型钢纤维降低幅度最大,其次为波浪形钢纤维,平直型钢纤维影响最小;平直型长钢纤维与平直型短钢纤维混掺时STC工作性能优于单掺钢纤维,综合考虑工作性能与力学性,建议采用1.5%平直型长钢纤维与0.5%平直型短钢纤维混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铺装 超高韧性混凝土 配合比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混凝土(STC)组合桥面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学民 《北方交通》 2020年第2期24-26,共3页
为防止钢桥在设计年限内桥面铺装受损以及桥面结构疲劳开裂,由中铁九局承建的大安北公铁立交桥改造工程采用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桥面层进行施工,施工验收时表面无裂缝,强度符合要求。检测及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钢-STC组合的桥面结构比使... 为防止钢桥在设计年限内桥面铺装受损以及桥面结构疲劳开裂,由中铁九局承建的大安北公铁立交桥改造工程采用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桥面层进行施工,施工验收时表面无裂缝,强度符合要求。检测及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钢-STC组合的桥面结构比使用沥青混凝土时的桥面板横向应变平均减少89%,纵肋纵桥向应变平均降低78%,超高韧性混凝土特点为自重轻、承载能力大以及施工方便,对于该材料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面铺装 桥梁施工 超高韧性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II):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侯利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66,共14页
基于微观力学建立的第一起裂应力准则和裂缝稳态开裂准则研发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英文缩写为UHTCC)在较小纤维掺量下(通常2%体积)拉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伪应变硬化特征,极限拉伸应变可高达3%~5%,极限荷载时平均裂... 基于微观力学建立的第一起裂应力准则和裂缝稳态开裂准则研发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英文缩写为UHTCC)在较小纤维掺量下(通常2%体积)拉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明显的伪应变硬化特征,极限拉伸应变可高达3%~5%,极限荷载时平均裂缝宽度仅为60-80μm,实现了宏观有害裂缝向微细无害裂缝的转变,是一种具有高耐久性的新材料。使用UHTCC材料替换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的部分混凝土,进行三组不同配筋率的UHTCC材料增强钢筋混凝土复合梁的弯曲试验,观察加载开始至破坏整个过程中承载力、变形、与钢筋变形的协调性以及裂缝开展情况的变化,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同一配筋率下,在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使用UHTCC替换部分混凝土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不仅承载力有所提高,而且能够有效地控制裂缝宽度,正常使用阶段裂缝宽度不超过0.1mm,极大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使用根据梁理论推导的受弯加载各阶段内力变形的解析公式计算了试验粱的弯矩-曲率以及荷载-变形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材料(UHTCC) 钢筋混凝土 弯曲性能 控裂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增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弯曲性能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李贺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62,共12页
假定不考虑普通混凝土起裂后粘聚软化对承载力的贡献,理论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增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的弯曲性能。使用三组UHTCC/混凝土复合梁四点弯曲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公式,并对UHTCC增强层厚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UH... 假定不考虑普通混凝土起裂后粘聚软化对承载力的贡献,理论研究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增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的弯曲性能。使用三组UHTCC/混凝土复合梁四点弯曲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公式,并对UHTCC增强层厚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以及UHTCC的拉应力应变控制参数对复合梁弯曲承载力和最小UHTCC层厚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小UHTCC层厚度与梁高的比值不随梁高的增加而变化,在复合梁几何尺寸及UHTCC性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UHTCC层的最小厚度增加,且发生受压破坏的复合梁的极限承载力亦增加;在复合梁几何尺寸及混凝土强度相同条件下,UHTCC材料开裂后的刚度和强度对UHTCC层最小厚度影响比较显著,应变能力对承载力-梁底拉应变曲线没有影响,复合梁的承载力随着开裂强度和极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 混凝土 复合梁 弯曲性能 UHTCC层最小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I):基本理论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秀芳 徐世烺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54,共7页
随机分布短纤维增强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是近年来基于微观力学发展的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通过纤维的桥联与应力传递作用,拉应力应变曲线体现了伪应变硬化特征,实现了多重微细裂纹的稳态开裂,具有非常显著的非线性变形、... 随机分布短纤维增强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是近年来基于微观力学发展的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通过纤维的桥联与应力传递作用,拉应力应变曲线体现了伪应变硬化特征,实现了多重微细裂纹的稳态开裂,具有非常显著的非线性变形、优良的韧性和高的裂缝抵制能力,使传统水泥基材料的脆性破坏模式转变为韧性破坏模式。为了控制裂缝的宽度,提高恶劣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获得高的UHTCC性能/成本比,使用UHTCC替代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的部分混凝土,分析UHTCC增强RC适筋梁的受弯性能,推导计算整个受力过程不同阶段梁的承载能力、M-φ关系以及衡量梁延性指数的解析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限制裂缝宽度 UHTCC增强钢筋混凝土 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纤维混凝土组合靶体抗两次打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平 周飞 +2 位作者 李庆华 徐世烺 陈柏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62,共13页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TCC)具有超高的韧性、良好的耐久性和优异的耗能效果,这些特性使得UHTCC在防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研究UHTCC与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二次打...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UHTCC)具有超高的韧性、良好的耐久性和优异的耗能效果,这些特性使得UHTCC在防护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更好地研究UHTCC与纤维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二次打击条件下的抗侵彻性能,首先测量了UHTCC和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polyvinl alcoho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C)的基本力学参数。然后采用25 mm口径的弹道滑膛炮对直径为750 mm、高为600 mm的圆柱形UHTCC靶体、FRC靶体、UHTCC-FRC组合靶体(UHTCC-FRC composite target)进行了弹体速度为550 m/s的二次侵彻试验,得到了弹体和三类靶体的破坏数据,包括弹体的侵彻深度、弹体的磨蚀、靶体迎弹面的开坑直径和面积、弹坑深度、迎弹面的裂纹数量以及裂纹最大宽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骨料、结构形式和两次打击的间距对UHTCCFRC组合靶体抗侵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普通混凝土和超高性能混凝土相比,UHTCC能够有效的减小迎弹面的开坑直径,但会增加弹体侵彻深度;将50 mm的UHTCC置于组合靶的迎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迎弹面的开坑直径;弹体二次侵彻深度大于弹体一次侵彻深度,靶体在二次冲击下的开坑面积小于靶体初次冲击下的开坑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混凝土 UHTCC与FRC组合靶体 二次侵彻试验 开坑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蒸养制度下多元胶凝体系超高韧性混凝土的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换芳 张华 +3 位作者 宋海宏 崔圣爱 曾慧姣 李固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为探究蒸养制度对多元胶凝体系超高韧性混凝土(STC)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水泥-微珠-硅灰、水泥-微珠及水泥-微珠-纳米SiO_(2)三种多元胶凝体系STC在恒温时间分别为2、3、4 d三种蒸养制度下的抗压强度试验及光学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 为探究蒸养制度对多元胶凝体系超高韧性混凝土(STC)抗压强度的影响,进行了水泥-微珠-硅灰、水泥-微珠及水泥-微珠-纳米SiO_(2)三种多元胶凝体系STC在恒温时间分别为2、3、4 d三种蒸养制度下的抗压强度试验及光学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多元胶凝体系中水泥-微珠胶凝体系STC工作性能最优异,而硅灰、纳米SiO_(2)掺入均会降低STC拌和物的工作性能;STC最佳恒温时间为2 d,水泥-微珠-硅灰胶凝体系、水泥-微珠胶凝体系及水泥-微珠-纳米SiO_(2)胶凝体系STC最高抗压强度分别为173.1、171.7、162.1 MPa,恒温时间过长会增加基体内部孔隙,形成薄弱界面,对STC抗压强度不利。水泥-微珠-硅灰胶凝体系STC中各组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基体结构密实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材料 超高强度 试验研究 超高韧性混凝土 蒸汽养护 胶凝体系 工作性能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平 陈旭 +2 位作者 李凯 王子萌 苏温馨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9-72,118,共5页
以最紧密堆积为出发点,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骨料最紧密堆积模型理念”设计一种掺加混杂纤维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组分比例、石英砂的种类和比例、水胶比进行调整优化... 以最紧密堆积为出发点,采用“最小需水量法”和“骨料最紧密堆积模型理念”设计一种掺加混杂纤维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并通过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配合比中胶凝材料组分比例、石英砂的种类和比例、水胶比进行调整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当m(水泥)∶m(矿粉)∶m(硅灰)=70∶15∶15、20~40目和40~120目石英砂按2.06∶1复配、水胶比控制在0.20左右、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为0.1%时,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最佳,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达35、130 MPa,且扩展度可以达到600 mm,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混凝土 最紧密堆积 配合比设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面超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野 黄艳梅 《四川水力发电》 2019年第5期44-46,共3页
钢桥面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铺装能显著提高桥面结构层的刚度及抗拉强度,减少钢桥普遍出现的疲劳裂缝和铺装层损害等问题,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以云龙湾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超高韧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工艺,总结经验,旨在为类似工程... 钢桥面采用超高韧性混凝土铺装能显著提高桥面结构层的刚度及抗拉强度,减少钢桥普遍出现的疲劳裂缝和铺装层损害等问题,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以云龙湾大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超高韧性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及工艺,总结经验,旨在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 超高韧性混凝土 施工工艺 云龙湾大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混凝土特性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永伟 《施工技术》 CAS 2021年第9期20-22,共3页
超高韧性混凝土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可提高桥面系整体刚度,有效解决钢桥面疲劳开裂与铺装层破损病害,提高桥梁耐久性。超高韧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抗拉强度可达30MPa以上,抗压强度可达120MPa以上。对超高韧性混凝土工作机理... 超高韧性混凝土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可提高桥面系整体刚度,有效解决钢桥面疲劳开裂与铺装层破损病害,提高桥梁耐久性。超高韧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特点,抗拉强度可达30MPa以上,抗压强度可达120MPa以上。对超高韧性混凝土工作机理进行研究,并对比分析其与常规混凝土、环氧沥青混凝土的区别,总结超高韧性混凝土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超高韧性混凝土 桥面板 铺装层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韧性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华明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3年第10期96-98,共3页
为了研究具备更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超高韧性纤维混凝土,本文探索了不同原材料用量和比例,提出胶凝材料中水泥:矿粉:硅灰=70:15:15的最佳质量比;按照2.06:1的质量比复配20~40目和40~120目的石英砂,维持0.2的水胶比,掺入聚丙烯纤维1kg... 为了研究具备更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超高韧性纤维混凝土,本文探索了不同原材料用量和比例,提出胶凝材料中水泥:矿粉:硅灰=70:15:15的最佳质量比;按照2.06:1的质量比复配20~40目和40~120目的石英砂,维持0.2的水胶比,掺入聚丙烯纤维1kg/m3、钢纤维200kg/m3的配合比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后的配合比制作的超高韧性纤维混凝土,具备更高的抗裂能力、延展性和能量吸收能力,在抗震、防爆以及修复老化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进一步推动超高韧性纤维混凝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纤维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强韧性混凝土在现浇钢桥面铺装施工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振东 《福建交通科技》 2022年第1期57-60,97,共5页
为综合解决传统钢桥面铺装易损坏和钢桥面板疲劳等问题,依托某城市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钢桥面铺装,提出采用超高强韧性混凝土进行钢桥面铺装方案。考虑到该桥梁不中断交通的建设需求,提出“三分幅两阶段”的创新建设方案,针对纵向大跨度... 为综合解决传统钢桥面铺装易损坏和钢桥面板疲劳等问题,依托某城市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钢桥面铺装,提出采用超高强韧性混凝土进行钢桥面铺装方案。考虑到该桥梁不中断交通的建设需求,提出“三分幅两阶段”的创新建设方案,针对纵向大跨度、横向三分幅的铺装难点,进行横桥向预留马牙槎接缝,横桥向两侧铺装层与人行道路缘石界面处嵌填挤塑板后填密封胶,纵桥向接缝处设置于正弯矩区域且避开横隔板等构造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对超高强韧性混凝土铺装施工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大跨度钢桥面超高强韧性混凝土摊铺及养护施工工艺,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面铺装 大跨度 超高韧性混凝土 接缝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超高韧性混凝土桥面板抗开裂性能有限元分析
16
作者 杨晋 《市政技术》 2023年第10期134-140,146,共8页
为研究钢-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梁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强度以及裂缝的发展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基于面板裂缝发展的钢-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合理的本构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到了钢-超高韧性混凝土桥面板在全截... 为研究钢-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梁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开裂强度以及裂缝的发展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基于面板裂缝发展的钢-超高韧性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合理的本构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到了钢-超高韧性混凝土桥面板在全截面开裂时面板的挠度、裂缝宽度以及裂缝发展速度与板厚和配筋率的关系。通过数值分析结果可知,增加超高韧性混凝土板的厚度可有效提高组合梁的抗裂性能,但会对延性产生不利影响,并且会加快裂缝的发展速度;提高超高韧性混凝土板的配筋率可以增强结构的抗裂性能和延性,并且可有效降低裂纹在超高韧性混凝土板内的发展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韧性混凝土(stc) 桥面板 板厚 配筋率 抗裂性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增强超高强混凝土拉压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闫长旺 贾金青 张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在超高强混凝土(C100级)中掺入螺纹型钢纤维,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钢纤维对超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和拉压比性能的影响.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钢纤维掺量为0、0.50%、0.75%、1.00%、1.5... 在超高强混凝土(C100级)中掺入螺纹型钢纤维,通过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钢纤维对超高强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和拉压比性能的影响.立方体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100mm,钢纤维掺量为0、0.50%、0.75%、1.00%、1.50%.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后,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裂缝开展路径较多,裂而不散,坏而不碎,抗压韧性显著增强;抗压强度提高10.6%~15.5%,劈裂抗拉强度提高38.2%~91.9%;掺入钢纤维的超高强混凝土拉压比为0.060 5~0.084 6,拉压比提高24.08%~73.46%.提出了钢纤维超高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劈裂抗拉强度预测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误差分别在±1.79%、±17.84%范围内.掺入钢纤维可使超高强混凝土脆性大、韧性小的缺点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超高混凝土 拉压比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体材料性能对超高速侵彻深度的影响规律
18
作者 钱秉文 周刚 +4 位作者 李名锐 陈春林 高鹏飞 沈子楷 马坤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为研究弹体材料参数(主要指屈服强度、韧性等)对超高速侵彻混凝土靶侵彻深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性能的93W合金柱形弹以2300~3600 m/s的速度侵彻混凝土靶实验,得到了不同材料性能弹体的侵彻深度和残余弹体长度实验数据,并结合已... 为研究弹体材料参数(主要指屈服强度、韧性等)对超高速侵彻混凝土靶侵彻深度的影响规律,开展了不同材料性能的93W合金柱形弹以2300~3600 m/s的速度侵彻混凝土靶实验,得到了不同材料性能弹体的侵彻深度和残余弹体长度实验数据,并结合已有文献中的实验结果以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材料参数对侵彻深度、残余弹体长度的影响规律。得到的结论如下:(1)如果弹体材料的韧性增强而强度不变,残余弹体特征参数并未显著改变,侵彻深度无显著变化,侵彻深度极大值对应的弹速也无显著变化;(2)如果弹体材料的强度提高而韧性不变,则弹体抵抗侵蚀的能力提升,使弹体残余长度增加,侵彻阶段的临界转变速度增加,进而使刚体侵彻深度和总侵深增加,同时使弹体侵彻深度极大值对应的侵彻速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 侵彻 钨合金弹 强度 韧性 混凝土 二级轻气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泵送钢纤维混凝土的断裂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晶 蒋金洋 +1 位作者 宋普涛 冷发光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4-97,共4页
配制了满足超高距离泵送要求的纤维混凝土,采用楔入劈拉法研究其断裂性能,并利用荷载与裂缝张口位移曲线(P-WCMOD)和声发射技术,分析了纤维混凝土的初裂荷载Pcr、断裂韧性KIC和断裂能GF。结果表明:与基准混凝土相比,超高泵送纤维混凝土... 配制了满足超高距离泵送要求的纤维混凝土,采用楔入劈拉法研究其断裂性能,并利用荷载与裂缝张口位移曲线(P-WCMOD)和声发射技术,分析了纤维混凝土的初裂荷载Pcr、断裂韧性KIC和断裂能GF。结果表明:与基准混凝土相比,超高泵送纤维混凝土的Pcr、KIC和GF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钢纤维体积掺量为0.8%时,混凝土的Pcr、KIC和GF分别提高了62.2%、63.7%和14.9倍,其破坏方式由脆性破坏转向延性破坏,表现出优异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超高距离泵送 楔入劈拉 断裂韧性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超高韧性组合桥横向整体受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怀峰 陈同琪 +3 位作者 陈国红 李庆华 童精中 徐世烺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为了研究超高韧性组合桥在车轮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受力特性,通过ABAQUS建立了超高韧性混凝土(UHTCC)-钢组合桥面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适合的材料本构、单元类型和接触关系,根据塑性损伤模型,对不同栓钉间距和钢筋配筋率、不同铺装层厚度的... 为了研究超高韧性组合桥在车轮荷载作用下的横向受力特性,通过ABAQUS建立了超高韧性混凝土(UHTCC)-钢组合桥面结构有限元模型,选取适合的材料本构、单元类型和接触关系,根据塑性损伤模型,对不同栓钉间距和钢筋配筋率、不同铺装层厚度的桥面方案整体横向应力进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因素对于超高韧性组合桥面板静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车轮荷载作用下超高韧性组合桥的横向整体受力情况;UHTCC作为正交异性桥面板的铺装层,能显著改善U形肋与桥面板连接处的疲劳性能;一定范围内,增大栓钉间距、降低钢筋配筋率会导致U形肋与桥面板连接处及对应竖向位置处的UHTCC层的整体横向应力增大;增大UHTCC层厚度能明显降低U形肋与桥面板连接处的整体横向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混凝土 桥面板 超高韧性组合桥 横向整体受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