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与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邬博 吴芳 +14 位作者 章乐 吴江东 张辉 张春军 曹旭东 朱彬 李瑞山 何丽 王钊 张玉清 庄睿 李文娟 梁晨 樊超 张万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0-1324,1329,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卡介苗株(BCG)、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XJ-MTB)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结核分枝杆菌PhoPR...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卡介苗株(BCG)、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新疆地区流行的优势强毒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XJ-MTB)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与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首先提取上述四种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总RNA,并进行完整性鉴定;再运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菌株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比较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四种不同毒力菌株Pho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XJ-MTB(9.05)、H37Rv(1.00)、H37Ra(0.25)、BCG(0.08),且四种菌株中PhoP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四种不同毒力菌株Pho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XJ-MTB(5.72)、H37Rv(1.00)、H37Ra(0.18)、BCG(0.07),且四种菌株中PhoR基因的表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XJ-MTB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与BCG、H37Rv、H37Ra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H37Rv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与BCG、H37Ra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BCG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与H37Ra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结核分枝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在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并且该系统与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致病性 phopr双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应答低氧胁迫功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静 彭枫 +2 位作者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31,共8页
探究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 glutamicum)中PhoPR双组分系统响应外界溶氧变化功能机制。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PhoPR为C. glutamicum在不同溶氧水平下转录变化最明显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表明Ph... 探究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C. glutamicum)中PhoPR双组分系统响应外界溶氧变化功能机制。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PhoPR为C. glutamicum在不同溶氧水平下转录变化最明显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表明PhoPR可感应环境中氧气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和电泳迁移率试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表明PhoPR效应蛋白PhoP可直接调控电子传递链相关基因sdhCAB和细胞膜相关基因betP、proP,间接调控qcrB,PhoPR高表达可增强细胞电子传递链和细胞膜基因转录。另外PhoPR还影响胞内ATP生成速度和峰值。基于以上结果推断,PhoPR通过调节电子传递链和ATP生成以维持C. glutamicum在低氧条件下生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双组分系统 phopr 溶氧 EM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调控系统对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耐药性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欢 刘畅 +3 位作者 雷化雨 曹娟娟 王英英 赵燕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1-389,共9页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其中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构成了巨大风险。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TCSs)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其中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还对食品生产和加工环节构成了巨大风险。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s,TCSs)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由感受信号的组氨酸激酶和相应的响应调节蛋白组成,是细菌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广泛参与细菌不同生理进程,并对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因此,针对TCSs的靶向干预被视为潜在的抗耐药策略。该综述从TCSs及其在革兰氏阴性菌不同抗生素耐药性机制中的调控作用(调控抗生素灭活酶合成,调控细胞表面的修饰,药物流入或流出调节和其他调控机制)出发,阐述TCSs在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耐药病原菌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调控系统 革兰氏阴性菌 耐药性 抗生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双组分系统的耐药性及致病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向令娴 季倩宇 +1 位作者 单新新 李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16-3128,共13页
细菌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 TCS)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能够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通过耦合传感和调节机制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TCS是细菌感知和响应环境信号、调节生理行为最主要的机... 细菌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 TCS)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能够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通过耦合传感和调节机制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TCS是细菌感知和响应环境信号、调节生理行为最主要的机制,在细菌耐药性、致病性、生物被膜形成、毒力因子调控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TCS通过两个组分(传感器和效应器)的相互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行为,从而应对不利环境对细菌的影响,以达到增殖和入侵宿主的目的。本文综述了双组分系统的结构、功能、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进展及双组分系统抑制剂,以期为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及细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系统 结构 功能 耐药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双组分系统结构特征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5
作者 罗博煜 滕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0-653,共14页
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信号传递系统,其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反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组成,在感知信号后通过自磷酸化和磷酸基团转移等过程实现信号的传递,这... 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TC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信号传递系统,其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反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组成,在感知信号后通过自磷酸化和磷酸基团转移等过程实现信号的传递,这种信号传递过程能够确保细菌对外界刺激做出正确的响应,使得双组分系统在细菌感知与应答外界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双组分系统具有多种功能,例如信号感知范围广、可编程性和具有鲁棒性等特点,基于双组分系统工程化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已成功应用于光遗传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本综述着重介绍了双组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信号转导机制,阐述了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特异性和方向性,探讨了双组分系统应用于合成生物学中的鲁棒性和安全性等优势,以期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拓展基于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传感器的种类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系统 组氨酸激酶 反应调控蛋白 合成生物学 细胞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菌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静宇 张健 +1 位作者 祁庆生 王倩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2,共15页
细菌双组分系统能够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通过耦合传感和调节机制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家族。当前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学家已开始利用双组分系统的特异属性来工程化设计微生物传... 细菌双组分系统能够感知和响应细胞内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刺激,通过耦合传感和调节机制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细胞反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信号转导通路家族。当前越来越多的合成生物学家已开始利用双组分系统的特异属性来工程化设计微生物传感系统,并应用于光遗传学、材料科学、肠道微生物组工程、生物炼制和土壤改良等领域。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开发基于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传感器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同时探讨了如何运用新的工程方法提高双组分系统传感器性能的可靠性,包括遗传重构、DNA结合结构域交换、检测阈值调节和磷酸化串扰隔离,以及如何根据特定应用的要求定制双组分系统信号特性。在未来,研究者可以将这些方法与大规模的基因合成、高通量筛选相结合,以加速和帮助发现更多未确定特征输入的双组分系统,并开发新的对广泛的刺激做出反应的基因编码生物传感器,拓展双组分生物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学 双组分系统 细胞生物传感器 代谢工程 光遗传学 细菌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7
作者 邬博 雷英 +13 位作者 吴芳 章乐 吴江东 曹旭东 朱彬 何丽 李瑞山 张玉清 王钊 王君 柳小玲 张培培 梁粟 张万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20,142,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在低氧环境中进入持留状态,来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不同低氧环境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对结核分... 目的本研究通过诱导结核分枝杆菌在低氧环境中进入持留状态,来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不同低氧环境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探讨研究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持留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对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无毒株(H37Ra)和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在不同低氧环境下进行培养,提取每个样本菌株的总RNA,并进行完整性鉴定;运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每个样本菌株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不同时间不同低氧环境下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结果在不同时间点对低氧环境的结核分枝杆菌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第10d相比,培养至第15d时H37Rv菌株和H37Ra菌株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培养至第25d时,H37Rv菌株中的PhoP基因和PhoR基因的表达水平比H37Ra菌株表达均上调2.3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时间点相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的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在不同低氧环境下的表达存在差异,而且在相同时间点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的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中PhoP基因和PhoR基因在不同低氧环境下的表达也存在差异,表明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持留性 phopr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双组分系统PhoP蛋白的免疫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雪 宁唤唤 +6 位作者 康健 徐铭泽 崔若囡 代婷 路延之 薛飒 柏银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双组分系统PhoP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hoP蛋白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将Mtb H37Rv phoP基因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菌株中,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 目的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双组分系统PhoP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PhoP蛋白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将Mtb H37Rv phoP基因克隆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上,并将重组质粒转化到E.coli BL21菌株中,经IPTG诱导表达及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PhoP重组蛋白。用ELISA分析Mtb感染小鼠和TB患者血清中PhoP特异性抗体水平。PhoP重组蛋白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分离小鼠多抗血清,用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抗体效价和抗体特异性。分离小鼠脾细胞,用ELISpot和ELISA法分别检测分泌IFN-γ细胞频数及其分泌水平。结果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PhoP含有24个B细胞抗原表位和11个优势T细胞表位。成功构建PhoP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纯化的PhoP蛋白。Mtb感染小鼠和TB患者血清中的PhoP特异性抗体显著升高,查准率分别为99.9%和82.5%,特异度均为100%。PhoP免疫小鼠诱导产生高水平特异性抗体,免疫小鼠脾细胞经抗原体外刺激后,IFN-γ的分泌水平和细胞频数均显著增加,IL-2和IL-10分泌水平上调。结论PhoP蛋白可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Th1型为主的细胞免疫。PhoP蛋白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具有一定的TB诊断效能。本研究为阐明PhoP在Mtb感染中的作用及其用于TB诊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双组分系统 PHOP 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双组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9
作者 龙雨欣 彭萱 +3 位作者 张小梅 倪海燕 邹龙 龙中儿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8,共10页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ara echinospora)是一种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信号传导系统,一般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 棘孢小单孢菌(Micromonospara echinospora)是一种能产生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的菌株,在药物发现和开发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双组分系统(two-component systems,TCSs)是存在于细菌内的一种信号传导系统,一般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应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2部分组成,细菌可通过该系统感受外界环境变化,调控自身的生理过程以维持生存,是细菌适应选择压力的一种机制.该文以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了该菌株基因组内TCSs表达基因的分布、结构及功能.分析结果表明: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基因组共编码35个组氨酸激酶和47个应答调控蛋白,其中包括21对配对的TCSs、2个杂合蛋白、14个孤儿HK蛋白、26个孤儿RR蛋白.这些配对的TCSs可能参与调控金属离子转运、硝酸盐和磷酸盐的代谢、生长运动、群体感应、应激反应、细菌毒力、细胞膜细胞壁的合成及抗生素的合成等多重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揭示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对环境的适应性机制、开发其生物活性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小单孢菌DSM 43816 双组分系统 组氨酸激酶 应答调控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双组分系统基因干旱胁迫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雅姣 王迪 +2 位作者 朱苓华 傅彬英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8-1636,共9页
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系统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双组分信号系统(two componentsystem,TCS)相关基因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抗旱能力不同的株系中的表达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组分信号系统基因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表达具明... 利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系统分析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双组分信号系统(two componentsystem,TCS)相关基因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以及抗旱能力不同的株系中的表达谱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组分信号系统基因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表达具明显的时空特异性,表现为不同组织的TCS基因干旱胁迫表达谱差异较大,而同一组织内表达谱相似,其中生殖生长期(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两个叶片材料中TCS基因表达谱最为接近;与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负向调控相关的A型应答调控器在旱胁迫下表达下调,而与CK信号传导正向调控相关的B型应答调控器呈现明显上调趋势,推测与干旱胁迫下CK信号传导增强有关,同时乙烯受体基因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表达下调,从激素间相互关系的角度更好地印证了上述推测;与拟南芥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AHK2、AHK3和AHK5)序列相似的磷酸感应激酶基因HK5和HK3在干旱胁迫下表达上调,与拟南芥中不依赖细胞分裂素的AHK5序列接近的HK6则表达下调,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干旱胁迫下抗旱能力不同的水稻株系其TCS基因表达谱没有明显差异,推测TCS基因差异表达可能源于对干旱胁迫反应,而其表达对抗旱能力的增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信号系统 干旱胁迫 表达谱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硫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水静 彭涛 +4 位作者 周丹 潘涛 董伟 陈江安 邱廷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146-2152,共7页
为探索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对极端矿山环境条件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分析了两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一株喜温嗜酸硫杆菌和一株耐冷嗜酸硫杆菌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结构多样性特征.结... 为探索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对极端矿山环境条件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的差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和分析了两株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一株喜温嗜酸硫杆菌和一株耐冷嗜酸硫杆菌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CS)结构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4株嗜酸硫杆菌拥有27~38个TCS蛋白,聚类分析显示有16组配对的TCS族、4组孤儿组氨酸蛋白激酶(HK)和9组孤儿反应调节蛋白(RR),与其进化分支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9个配对和5个不配对的TCS蛋白族为嗜酸硫杆菌菌株所共有,其余特有TCS均在一个或几个菌株中缺失.嗜酸硫杆菌菌株共有的TCS功能涉及氮素固定及代谢调节、柠檬酸/苹果酸代谢调节等,特有TCS功能涉及如趋化性调控、重金属响应、铜抗性调控等,这可能有助于菌株在极端矿山环境中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硫杆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双组分调控系统PhoR/PhoB的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燕飞 庞欢瑛 +2 位作者 吴灶和 简纪常 鲁义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22-30,共9页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在致病菌的生长及毒力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克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株组氨酸激酶PhoR和反应调控因子PhoB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 ... 双组分调控系统(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在致病菌的生长及毒力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克隆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HY9901株组氨酸激酶PhoR和反应调控因子PhoB的全长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ho R(Gen Bank登录号:KJ958404)全长1 299 bp,共编码432个氨基酸;pho B(Gen Bank登录号:KJ863646)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构建PhoR/PhoB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溶藻弧菌PhoR/PhoB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有较近亲缘关系。利用SWISS-MODEL软件,对PhoR/PhoB中两个相对保守的功能域HATPase_c和REC进行同源建模,发现HATPase_c具有1个ATP结合位点,REC具有4个天冬氨酸活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双组分调控系统 PhoR/PhoB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cRK(YycFG)双组分调节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继平 郭桂英 林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23,共9页
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或称之为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感应外界多变环境,维持自身存活和生长繁衍的重要感应系统.在这些调节系统中,最早发现于枯草芽孢杆菌的VicRK(YycFG)系统因与细胞存活密切相关而倍受关注.该系统存在于少数低G+C... 细菌双组分调节系统,或称之为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是细菌感应外界多变环境,维持自身存活和生长繁衍的重要感应系统.在这些调节系统中,最早发现于枯草芽孢杆菌的VicRK(YycFG)系统因与细胞存活密切相关而倍受关注.该系统存在于少数低G+C含量的革兰氏阳性菌中,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高度保守.许多证据显示,VicRK(YycFG)具有调控细胞壁合成与代谢、胞膜完整、细胞分裂、脂类代谢、多糖合成与被膜形成以及细菌毒力等多种功能,参与细胞的生长、分裂与感染.该系统异常可导致细菌生活力严重下降,甚至死亡,因而成为防治该类病原菌的重要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分调节系统 VicRK(YycFG) 病原菌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系统——细胞识别渗透胁迫信号的感应器 被引量:8
14
作者 邱全胜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3-596,共4页
双组分系统是广泛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的信号转导系统 .主要由组氨酸蛋白激酶 (HPK)和响应调节蛋白 (RR)两个组分组成 .双组分系统信号通路一般包括信号的输入、HPK自身磷酸化、RR磷酸化、信号输出等环节 .
关键词 双组分系统 渗透胁迫 信号识别 信号传导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与变异链球菌的致病相关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娇 周智 蒋丹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7-300,共4页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TCSTS)在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生物膜形成、结构稳定、菌素产生、产酸耐酸特性等毒力因子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其在菌斑生物膜中的竞争和生存提供了诸多生态性优势。本文就变异链球菌TCSTS的组成、TCSTS对变...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TCSTS)在变异链球菌感受态形成、生物膜形成、结构稳定、菌素产生、产酸耐酸特性等毒力因子表达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其在菌斑生物膜中的竞争和生存提供了诸多生态性优势。本文就变异链球菌TCSTS的组成、TCSTS对变异链球菌致病相关特性的影响、TCSTS的应用意义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密度感应信号系统 双组分信号传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系统分析预测共生机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崔艳华 曲晓军 马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98-1804,共7页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共生中起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二者的5个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对其中双组分系统进行预测,并进行结构分析及功能预测,旨在从信号调控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 为明确双组分系统在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共生中起的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二者的5个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对其中双组分系统进行预测,并进行结构分析及功能预测,旨在从信号调控的角度揭示二者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均含有5~9个双组分系统.其中部分双组分系统涉及调控细菌素合成、蛋白水解能力及建立感受态,推测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通过以上双组分系统相互协作,进行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嗜热链球菌 双组分系统 共生关系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双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伟 袁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70-873,共4页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双组分 感染性疾病 系统 结核病人 耐药结核 新发病例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对相关蛋白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娄强 王艳歌 瞿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表皮葡萄球菌菌体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差异比较;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Pl... 目的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表皮葡萄球菌菌体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菌体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差异比较;电泳图谱采用Image Master 2DPlatinum软件分析;免疫印迹法验证saeRS调控的差异蛋白。结果在表皮葡萄球菌1457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删除株与野生株蛋白质图谱中共发现2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10个下调,13个上调)。结论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分析表皮葡萄球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saeRS的调控网络;此图谱为进一步研究saeRS在表皮葡萄球菌中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saeRS 蛋白质组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链霉菌双组分信号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钢 喻子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0-635,共6页
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如序列比对、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二级结构预测等,对阿维链霉菌中双组分信号系统蛋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阿维链霉菌中存在61个组氨酸蛋白激酶,其中30个组氨酸蛋白激酶包含了全部的保守传递器结构... 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如序列比对、多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二级结构预测等,对阿维链霉菌中双组分信号系统蛋白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阿维链霉菌中存在61个组氨酸蛋白激酶,其中30个组氨酸蛋白激酶包含了全部的保守传递器结构域。阿维链霉菌中也存在69个应答调控蛋白,主要分布在3种主要的应答调控蛋白家族中。与天蓝色链霉菌和其他微生物中双组分信号系统进行比较和对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表明:在这些蛋白所组成48个双组分信号系统中,多个双信号调控系统与阿维链霉菌中环境刺激反应和调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链霉菌 双组分信号系统 组氨酸蛋白激酶 应答调控蛋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 JF-5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20
作者 余水静 彭艳平 +2 位作者 邓扬悟 郭燕华 刘荷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61-65,共5页
为了探索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对多变极端矿山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预测和分析了隐藏嗜酸菌JF-5菌株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分布、结构及功能.鉴定了9对成对TCSs、... 为了探索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对多变极端矿山环境条件的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预测和分析了隐藏嗜酸菌JF-5菌株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TCS)的分布、结构及功能.鉴定了9对成对TCSs、2个杂合结构TCSs、3个孤儿组氨酸蛋白激酶(HK)和5个孤儿反应调节蛋白(RR);发现5个TCSs参与隐藏嗜酸菌对重金属响应转录调控;大多数HKs的N-末端具有接受信号的跨膜区、HAMP或PAS等结构域,RRs主要是OmpR亚家族,占总RRs的40%以上;从进化关系上来看,一些处在进化树同一分支上的共同聚簇TCS基因可能具有相同的进化途径.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隐藏嗜酸菌在极端环境中适应性分子机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嗜酸菌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组氨酸蛋白激酶 反应调节蛋白 功能域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