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征象及表观弥散系数预测高级别胶质瘤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昇霖 薛彩强 +3 位作者 柯晓艾 邓娟 刘显旺 周俊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观察术前根据MRI征象及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高级别胶质瘤(HGG)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病理证实HGG患者术前头部MRI,71例各扫描序列图像完整、14例未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其... 目的观察术前根据MRI征象及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高级别胶质瘤(HGG)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病理证实HGG患者术前头部MRI,71例各扫描序列图像完整、14例未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其中58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27例(-)。比较MGMT启动子不同甲基化状态下HGG的MRI定性指标(肿瘤部位、坏死/囊变、出血、瘤脑界面、强化程度)和定量指标[肿瘤最大径、水肿最大径、囊变最大径、最大ADC值(ADC Max)、平均ADC值(ADC Mean)、最小ADC值(ADC Min)及相对ADC值(rADC)]的差异;绘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定量指标预测HGG 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MGMT启动子甲基化(+)HGG瘤脑界面多模糊(39/58,P<0.05);左侧颞叶HGG更易出现MGMT启动子甲基化(15/24,P<0.05);不同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HGG其余MRI定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GMT启动子甲基化HGG的ADC Min、ADC Mean及rADC[(0.98±0.25)s/mm^(2)、(1.06±0.24)s/mm^(2)、1.39±0.31]均高于启动子甲基化(-)者[(0.84±0.18)s/mm^(2)、(0.92±0.18)s/mm^(2)、1.19±0.30,P均<0.05]。ADC Min截断值取0.88 s/mm^(2)时,其预测MGMT启动子甲基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0%和71.40%;ADC Mean截断值取0.98 s/mm^(2)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00%和71.40%;rADC截断值取1.24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00%和71.40%。结论术前MRI征象及ADC对于评价HGG MGMT启动子甲基化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启动子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转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 N^6-甲基腺嘌呤(6mA)在真核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4期137-139,共3页
脊椎动物DNA上的甲基化修饰一直被认为只发生在胞嘧啶(C)位点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腺嘌呤(A)位点的甲基化也是存在的,即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mA)。这是一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刚开始被人们认识的甲基化修饰碱基,它广泛而... 脊椎动物DNA上的甲基化修饰一直被认为只发生在胞嘧啶(C)位点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腺嘌呤(A)位点的甲基化也是存在的,即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6mA)。这是一种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刚开始被人们认识的甲基化修饰碱基,它广泛而保守地存在于生物体中,其修饰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是动态变化的,且这种表观遗传修饰承担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对近年来6mA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进化上的保守性,并进一步探索6mA在真核生物中的生物学功能,讨论参与6mA形成及消除的酶,评估目前常用的检测6mA的几种方法,最后对6mA的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6mA) 表观遗传学 生物学功能 甲基转移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NA的N^6-甲基腺嘌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常卫东 魏康宁 +2 位作者 王丽 王林嵩 李用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6,共6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最常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去甲基化酶和相应的读码器协同调控。近年来,随着m^6A测序技术的发展,m^6A的生物学功能已备受关注,并成为生命...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mRNA内最常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是动态可逆的,并由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去甲基化酶和相应的读码器协同调控。近年来,随着m^6A测序技术的发展,m^6A的生物学功能已备受关注,并成为生命科学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对动物和植物体中m^6A修饰的分布特征、m^6A甲基化的动态调控、m^6A的识别以及m^6A修饰对mRNA的调控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推进对m^6A甲基化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 MRNA 甲基转移 甲基 读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表观遗传修饰:N^6-甲基腺嘌呤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笑 贾桂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5-288,共14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上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类似于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m6A修饰也同样是动态可逆的,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调控。哺乳动物体内m6A甲基...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 RNA)上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类似于DNA和组蛋白化学修饰,m6A修饰也同样是动态可逆的,可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酶调控。哺乳动物体内m6A甲基转移酶复合物中有一部分成分已被解析,主要有METTL3(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3)、METTL14(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 14)和WTAP(Wilms tumor 1-associating protein)。m6A去甲基酶肥胖蛋白FTO(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 protein)和ALKBH5(Alk B homolog 5)依赖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ic acid,α-KG)和Fe(Ⅱ)对m6A进行氧化去甲基化反应。m6A在生物体内由m6A结合蛋白识别,并介导其行使功能。目前发现的m6A结合蛋白有YTH结构域蛋白YTHDF1(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1)、YTHDF2(YTH domain-containing family protein 2)、YTHDC1(YTH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1)和核内HNRNP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s A2B1)。本文综述了m6A的分布和相关蛋白介导的m6A功能研究,以期全面理解m6A这一RNA表观遗传新修饰在生命进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m^6A) RNA化学修饰 RNA表观遗传学 甲基转移 甲基 m^6A识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腺嘌呤6-甲基化修饰调控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武云舒 袁泉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2-275,共4页
腺嘌呤甲基化形成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RNA转录后修饰,参与众多基因的表达及细胞活动中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学调控。腺嘌呤的6-甲基化是一种动态可逆性过程,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和Wtap催化m^6A的生成,而去... 腺嘌呤甲基化形成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种RNA转录后修饰,参与众多基因的表达及细胞活动中复杂而精细的生物学调控。腺嘌呤的6-甲基化是一种动态可逆性过程,甲基转移酶Mettl3、Mettl14和Wtap催化m^6A的生成,而去甲基化酶FTO和ALKBH5可以催化m^6A去除甲基。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可以通过在RNA上"书写"或"擦除"m^6A标记来调控干细胞的多能性和分化,为RNA表观遗传学调控干细胞命运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甲基 甲基转移 甲基 干细胞分化 多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干预N^(6)-甲基腺嘌呤修饰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郇歆宇 赖淦强 +1 位作者 黄悦 杨财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5,共14页
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上存在众多修饰,包括N^(6)-甲基腺嘌呤修饰(N^(6)-methyladenosine,m^(6)A)、N1-甲基腺嘌呤修饰(N1-methyladenosine,m^(1)A)及胞嘧啶甲基化(5-methylcytosine,m^(5)C)等.其中,m^(6)A是mRNA内部修饰碱基中... 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上存在众多修饰,包括N^(6)-甲基腺嘌呤修饰(N^(6)-methyladenosine,m^(6)A)、N1-甲基腺嘌呤修饰(N1-methyladenosine,m^(1)A)及胞嘧啶甲基化(5-methylcytosine,m^(5)C)等.其中,m^(6)A是mRNA内部修饰碱基中占比最高的一种,影响着mRNA的5′和3′端加工、在细胞中的定位、降解和翻译等过程,并在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水平,以此参与胞内的多种生理活动.本文综合评述了m^(6)A修饰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系,概述了m^(6)A鉴定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讨论了m^(6)A化学干预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让读者全面了解m^(6)A修饰,并为后续开发针对m^(6)A修饰的小分子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修饰 甲基转移 甲基 小分子抑制剂 小分子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特征对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预测作用
8
作者 张治中 攸娜 +3 位作者 刘明航 李泽 孙国臣 赵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95-601,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人眼识别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8例首次确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钙化、病灶边界清晰、T2WI信号... 目的 探讨基于人眼识别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188例首次确诊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病灶钙化、病灶边界清晰、T2WI信号均匀性、病灶呈强化改变等9个人眼可识别的术前常规CT或MRI影像学特征,通过焦磷酸测序分析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影像学特征的预测效能。针对预测任务进一步训练并测试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模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_(2)WI信号均匀性(OR=2.843,95%CI:1.055~7.658;P=0.039)和病灶呈强化改变(OR=0.146,95%CI:0.069~0.308;P=0.000)是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影像学特征影响因素。T_(2)WI信号均匀性和病灶呈强化改变联合的综合参数较T2WI信号均匀性(Z=3.961,P=0.000)和病灶呈强化改变(Z=2.233,P=0.026)的预测效能更高。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0.84、0.76、0.68和0.76,但预测效能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术前CT和MRI的影像学特征具备无创预测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LoGISTIC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根碱通过上调m^(6)A甲基转移酶14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鸣 张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guinarine,SAG)对胃癌细胞MGC-803和AG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 14,METTL14)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浓度SAG(0、10、2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系... 目的·探讨血根碱(sanguinarine,SAG)对胃癌细胞MGC-803和AGS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N6-甲基腺嘌呤(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 14,METTL14)的关系。方法·利用不同浓度SAG(0、10、20μmol/L)处理胃癌细胞系MGC-803和AGS,48 h后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AG对METTL14表达的影响。然后用METTL14的小干扰RNA(si-METTL14)慢病毒载体或其空载对照si-NC慢病毒载体转染上述2个胃癌细胞系,再以10μmol/L SAG或PBS处理48 h,将细胞分为si-METTL14+SAG组、si-NC+SAG组和si-NC+PBS组。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si-METTL14转染后METTL14在胃癌细胞的表达水平。噻唑蓝(MTT)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观察3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克隆形成数量及侵袭潜能。2组数据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2组以上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0μmol/L)比较,10μmol/L、20μmol/L SAG在2种胃癌细胞中均可上调METTL1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转染si-METTL14后METTL14在胃癌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TT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si-NC+SAG组较si-NC+PBS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均P=0.000);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i-NC+SAG组较si-NC+PBS组细胞克隆数显著减少(均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i-NC+SAG组较si-NC+PBS组穿过基底胶(Matrigel)的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1)。而si-METTL14可以部分逆转SAG的上述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SAG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形成及侵袭潜能,这些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METTL14表达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根碱 甲基转移14 N6-甲基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体18S rRNA m^(6)A甲基转移酶METTL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媛丽 林芷伊 +1 位作者 勾伟颖 李西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95-2099,共5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即在腺苷酸的第6位氮原子处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普遍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存在于多种类型的RNA分子上,参与生物发生、稳定性调节、半衰期控制和前体信使...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即在腺苷酸的第6位氮原子处发生甲基化,是真核生物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普遍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存在于多种类型的RNA分子上,参与生物发生、稳定性调节、半衰期控制和前体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剪接、输出及翻译等诸多关键细胞过程。m^(6)A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过程,涉及到甲基化、去甲基化和甲基化修饰位点的识别,分别由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甲基化阅读蛋白介导[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 甲基转移样蛋白5 核糖体RNA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硫鸟嘌呤与6-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厚玉姣 赵丽 +1 位作者 刘祥鑫 马云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22-626,共5页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现如今已取得较好的治愈率,然而患儿仍面临很大的复发风险。研究发现,巯嘌呤类药物作为持续治疗的一部分是防止复发的关键。通常6-巯嘌呤(6-MP)用于长期维持治疗,而6-硫鸟嘌呤(6-TG)仅用于强化治疗部分,在治疗过程中并没有一个最佳的选药方案。为探究6-TG是否比6-MP更适用于儿童ALL治疗,本文就其相关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 6-硫鸟 硫鸟核苷酸 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肿瘤化疗耐药的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婧 李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98,共4页
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而DNA启动子甲基化可导致DNA修复相关基因转录失活、基因沉默、蛋白表达量改变等影响DNA的修复能力,继而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固有性或获得性耐药。该文着重阐述DNA修复相关基因O6-甲基鸟... 肿瘤细胞DNA修复能力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而DNA启动子甲基化可导致DNA修复相关基因转录失活、基因沉默、蛋白表达量改变等影响DNA的修复能力,继而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的固有性或获得性耐药。该文着重阐述DNA修复相关基因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人类mut1同源物(hMLH1)和范科尼贫血互补基团F(FANCF)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甲基 dna修复 耐药 烷化剂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人类mut1同源物 范科尼贫血互补基团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6 A RNA甲基化修饰异常在肿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韩娟娟 张新安 艾福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83-391,共9页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m6A修饰主要由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催化,m6A去甲基酶(demethylase)去除,并由m6A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识别。...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含量最多的化学修饰之一。m6A修饰主要由m6A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催化,m6A去甲基酶(demethylase)去除,并由m6A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识别。它广泛参与调控mRNA剪接、加工、翻译和降解等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且与肥胖和肿瘤等多种疾病及异常的生理功能相关。近年的研究发现,肿瘤中m6A相关蛋白质(METTL3/14、WTAP、FTO、ALKBH5、YTHDFs)的异常表达,引发m6A甲基化的失调,调控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并与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随着RNA免疫沉淀测序技术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液相色谱等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m6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迅猛,靶向m6A也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新方向。本文重点对m6A RNA甲基化相关因子在癌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总结m6A RNA甲基化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梳理现有文献报道的脱甲基酶抑制剂大黄酸、甲氯芬那酸2(meclofenamic acid2,MA2)和右旋羟戊二酸(R-2-hydroxyglutarate,R-2HG)等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运用,为以m6A RNA甲基化为切入点的肿瘤防治研究提供思路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 信使RNA 肿瘤 甲基转移 甲基 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过甲基化对肺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鸿飞 傅瑜 +6 位作者 李琦 赖百塘 汪慧 岳文涛 张洪涛 王小珏 马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过甲基化对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收治怀疑肺癌患者78例,包括肺癌51例和良性病变患者27例,从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提取DNA,对上清游离DNA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NMSP完成... 目的探讨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过甲基化对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收治怀疑肺癌患者78例,包括肺癌51例和良性病变患者27例,从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提取DNA,对上清游离DNA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NMSP完成对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的过甲基化分析,所选择的靶基因包括p16,MGMT以及RASSF1A基因。将NMSP结果与临床诊断比较,计算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中心型肺癌、周围型肺癌和肺部良性病变支气管灌洗液上清游离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支气管灌洗液细胞抑癌基因过甲基化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81.5%,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2%和81.5%。支气管灌洗液上清和细胞抑癌基因过甲基化诊断中心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9%和70.4%,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75.0%和70.4%。结论支气管灌洗液抑癌基因的过甲基化可为肺癌诊断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肿瘤抑制蛋白质类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维浩 郑长青 +7 位作者 季守平 李鼎锋 刘蜀彬 宫锋 王颖丽 章扬培 刘铖 刘耀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MGMT蛋白表达及骨肉瘤化疗后肿瘤坏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骨肉瘤组织样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GM...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织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MGMT蛋白表达及骨肉瘤化疗后肿瘤坏死率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骨肉瘤组织样本,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GM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肿瘤坏死率及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51例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为23.5%(12/51),MGMT蛋白表达阴性率为27.5%(14/51);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类型等无明显关系(P>0.05)。MGMT基因甲基化的患者(共12例)化疗后肿瘤坏死率为Ⅰ级者0例,Ⅱ级者2例(16.7%),Ⅲ级者3例25.0%(25.0%),Ⅳ级者7例(58.3%),MGMT基因未甲基化的患者(共39例)化疗后肿瘤坏死率为Ⅰ级者23例(59.0%),Ⅱ级者13例(33.3%),Ⅲ级者2例(5.1%),Ⅳ级者1例(2.6%)。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未甲基化患者的MGMT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甲基化的患者(u=-4.92,P<0.001),而化疗后肿瘤坏死率明显低于甲基化的患者(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对判断骨肉瘤患者化疗后的肿瘤坏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dna甲基 CPG岛 抗药性 肿瘤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翠云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38-642,共5页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既是评价胶质瘤对烷化剂是否敏感的重要分子标志,也是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价及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是一种DNA修复酶,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近年研究较多的胶质瘤相关分子标志,既是评价胶质瘤对烷化剂是否敏感的重要分子标志,也是胶质瘤患者预后评价及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是老年恶性胶质瘤患者,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指导其分子分型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对MGMT蛋白功能,以及MGMT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指导胶质瘤治疗、判断预后及鉴别复发与假性进展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CPG岛 甲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贝伐单抗+肿瘤电场治疗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博成 蒋理 +3 位作者 石全红 詹彦 孙晓川 谢延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对短期内发生的事回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复发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甲基 肿瘤电场治疗(非MeSH词) 综合疗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VC1在氮芥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18
作者 程晋 余文珮 +4 位作者 叶枫 董训虎 赵远鹏 但国蓉 邹仲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14-2221,共8页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 目的探讨蛋白水解酶DVC1在氮芥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DNA-蛋白交联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iRNA干预DVC1表达,50μmol/L氮芥染毒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表达;荧光酶标仪测定1~24 h DNA-蛋白交联总量;Slot blot检测DNA与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的共价交联;免疫沉淀检测MGMT泛素化水平。构建GST-DVC1融合蛋白,GST下拉实验检测DVC1与MGMT、泛素的结合。结果si-DVC1干预后,DNA-蛋白交联总量升高。氮芥降低交联蛋白MGMT原型的水平,但增强其泛素化水平;DVC1可结合泛素,si-DVC1可进一步增强MGMT的泛素化及DNA-MGMT的交联量,与泛素结合酶抑制剂NSC697923和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引起的交联结果类似。si-DVC1引起DNA损伤修复蛋白Rad51表达降低、Ku70表达升高。结论DNA-蛋白交联的清除依赖于交联蛋白的泛素化;DVC1通过与泛素相互作用,促进氮芥诱导的DNA-蛋白交联的清除,并维持DNA以同源重组方式修复损伤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芥 DVC1 dna蛋白交联 o 6-甲基-dna甲基转移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中MGMT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琳 刘绮颖 +7 位作者 贾利晴 张静 常恒 薛田 任敏 柏乾明 朱晓丽 周晓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40-750,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手术后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放化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案。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GMT...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且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手术后联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同步放化疗是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案。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MGMT promoter methylation,MGMTmet)状态可预测胶质瘤患者对TMZ治疗的敏感性,但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如何更好地预测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尚需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胶质瘤中MGMTmet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其他常见分子异常的相关性,探讨MGMTmet与其他分子异常联合分析对胶质瘤患者预后和TMZ治疗效果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9年7月—2022年9月诊断的205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法检测MGMTmet状态;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和IDH2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基因突变情况;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1号染色体短臂和19号染色体长臂(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 and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9,1p19q)缺失情况。结果:205例患者中,女性患者的MGMTmet发生率高于男性。相比于胶质母细胞瘤(47.3%),星形细胞瘤(74.1%)和少突胶质细胞瘤(100.0%)中MGMT基因启动子更易发生甲基化(P<0.05)。在MGMTmet组中,IDH1突变(mutant,mut)率和1p19q共缺失(co-deletion,co-del)率明显提高,且MGMTmet与IDH1mut和1p19qco-del具有相关性(P<0.05)。MGMTmet、年龄小于55岁、少突胶质细胞瘤及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3级的患者均表现出较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单个影响因素,双/三基因联合分析[MGMTmet/IDH1mut、MGMTmet/1p19q co-del或MGMTmet/IDH1mut/1p19q co-del]预测患者预后的效果更好(P<0.05),后两者是独立预后因素。在TMZ治疗患者中,MGMTmet(MGMTmet/TMZ+)患者比其他组预后好,如果患者联合存在IDH1mut,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提高(P<0.05)。结论:MGMTmet好发于女性和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中;其与IDH1mut及1p19 qco-del呈正相关。MGMTmet的患者与TMZ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有关,且MGMTmet联合IDH突变和1p19q co-del分析可能具有更好的TMZ治疗效果和预后提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o6-甲基dna甲基转移 双/三基因联合分析 预后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放射耐受及其相关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宝敏 董军 +4 位作者 沈云天 王中勇 宋武超 黄强 兰青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53-459,共7页
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在胶质瘤耐受放射中的作用,为克服恶性胶质瘤放射耐受寻找新的干预靶点。方法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自建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以及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SHG-44,观察不同剂量直线加速器照射前后细胞形态变化... 目的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在胶质瘤耐受放射中的作用,为克服恶性胶质瘤放射耐受寻找新的干预靶点。方法干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自建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以及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SHG-44,观察不同剂量直线加速器照射前后细胞形态变化、Hoechst 33342-细胞和CD133+细胞比例、肿瘤细胞存活率和裸小鼠致瘤率等项指标,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和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照射前后MGMT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当照射剂量为1~15Gy时,人脑胶质瘤干/祖细胞系SU-2中的Hoechst 33342-细胞和CD133+细胞比例明显增加,高达18.73%和13.70%,细胞存活率升高、致瘤率(8/8)增加、侵袭性增强,MGMT基因表达水平轻度升高。结论经一定剂量的X线照射后,胶质瘤干细胞因具有强于其他肿瘤细胞的放射耐受性而出现选择性存活且细胞比例升高,其生物学特性如细胞存活率、体内致瘤率增加,侵袭性增强。可能与胶质瘤干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提高有关,确切的分子学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辐射耐受性 肿瘤干细胞 荧光免疫测定 o(6)-甲基dna 甲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