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人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特征分析
1
作者 付赛赛 李凤珍 李代琦 《陕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21,共9页
沙门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人源及动物源沙门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存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潜在交互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调查2021年河南省各地区腹泻病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菌中mcr-1基因... 沙门菌病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和养殖业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人源及动物源沙门菌普遍存在多重耐药现象,且存在人与动物之间的潜在交互传播风险。本研究旨在调查2021年河南省各地区腹泻病患者中分离到的沙门菌中mcr-1基因的流行情况,并分析其分子传播特征。2021年从河南5家医院采集127份人源粪便样品,使用含有2μg/mL黏菌素的SS琼脂板分离沙门菌,并使用革兰染色、生化鉴定以及PCR技术扩增16S rRNA及invA基因来鉴定沙门菌;检测沙门菌中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携带情况,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检测mcr-1阳性菌株对常用15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最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该菌株的特征。通过革兰染色、生化鉴定以及16S rRNA及invA的PCR扩增,共在127份人源粪便样品中检出6株沙门菌,阳性率为4.7%,其中在1株沙门菌中检测到mcr-1。该菌株对黏菌素的最低抑菌浓度是8μg/mL,多序列位点的分型结果是ST34,携带blaTEM-116、blaCTX-M-14、blaOXA-1、oqxAB、tet(A)、floR、catB3、catA1、sul1、sul2、sul3、ant(3'')、aph(3')-Ia、dfrA12等多种耐药基因。该沙门菌对黏菌素、氨苄西林、奥格门丁、头孢噻呋、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氯霉素、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含有mcr-1基因的质粒通过试验证实可发生接合转移,并与国内外报道的携带mcr-1的IncHI2质粒高度相似。在1株人源沙门菌中检测出了mcr-1基因,该菌株耐药谱广泛,推测mcr-1基因位于全球流行的IncHI2质粒上。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延缓沙门菌耐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黏菌素 mcr-1 blaCTX-M-14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抑制NANOG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中MDR1表达及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嘉嘉 陈汝福 +6 位作者 邓小耿 周雨 周泉波 张杰 伍耀豪 曾乐祥 邱荣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抑制NANOG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及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靶向NANOG基因的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沉默NANOG基因后NANOG... 目的探讨抑制NANOG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中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表达及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靶向NANOG基因的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沉默NANOG基因后NANOG、MD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沉默NANOG基因后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NANOG基因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CCK-8法检测沉默NANOG基因后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情况。结果靶向NANOG基因特异性si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后,能有效抑制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与Mock组比值分别为(0.32±0.05)和(0.38±0.08);与Mock组比较,沉默NANOG基因后,细胞克隆形成率下降[(8.51±3.63)%vs(17.13±2.24)%,P<0.05],进入G0/G1期的细胞比例增多[(75.33±8.21)%vs(57.81±5.05)%,P<0.05],HepG2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增强(P<0.05),HepG2细胞内MDR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与Mock组比值分别为(0.35±0.06)和(0.41±0.08)。结论抑制NANOG表达可引起肝癌细胞HepG2中MDR1的表达下调并增强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NANOG 阿霉素 多药耐药基因1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胃清对KB-A-1细胞P-糖蛋白ATP酶活性及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建华 范忠泽 +5 位作者 孙珏 朱美华 石晓兰 韩建宏 张勇 李朝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探讨肠胃清(黄芪、党参、白术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肠胃清药物血清,观察药物血清对多药耐药细胞KB-A-1P-糖蛋白ATP酶活性及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对P-gp的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呈... 目的:探讨肠胃清(黄芪、党参、白术等)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肠胃清药物血清,观察药物血清对多药耐药细胞KB-A-1P-糖蛋白ATP酶活性及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肠胃清药物血清对P-gp的ATP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2.5和5药物血清对MDR1基因转录水平的抑制作用分别达到了58和100。结论:肠胃清逆转肿瘤耐药与其抑制P-gp的酶活性、降低MDR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胃清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KB-A-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克隆及重组腺病毒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伟 罗庆 金先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6,120,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方法: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1的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然后在细菌内与pAdEasy同源重组,经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扩增腺病毒颗粒。将重组腺病毒Ad5-mdr1... 目的:构建表达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方法: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多药耐药基因1的cDNA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然后在细菌内与pAdEasy同源重组,经脂质体转染293细胞包装、扩增腺病毒颗粒。将重组腺病毒Ad5-mdr1感染小鼠单个核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多药耐药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构建的人多药耐药基因1(mdr1)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效价达到8.3×1011pfu/ml。对小鼠单个核细胞的感染效率可达10%~15%,转染小鼠单个核细胞细胞48h后,可检测到mdr1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多药耐药基因1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后续对mdr1的相关研究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腺病毒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BCRP和LRP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桂香 刘新兰 李金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肺耐药蛋白(LRP)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2...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肺耐药蛋白(LRP)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2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DR1、BCRP和LRP 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DR1、BCRP、LRP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7%、38.09%及61.90%,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DR1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BCRP mR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正相关(r=0.355,P<0.05);LRP 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年龄、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肿瘤大小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DR1mRNA和BCRP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1),LRP mRNA与MDR1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47,P>0.05);LRP mRNA和BCRP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11,P>0.05)。2个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47.61%,2种或3种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61.8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耐药基因MDR1、BCRP和LRP的表达,单基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以多基因共表达为主;检测MDR1和BCRP基因表达水平可辅助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耐药基因 mdr1 BCRP LRP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MDR_1/P-gp、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晓妹 周仁祥 +1 位作者 张日民 黄维青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 :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中MDR1/P gp、及C erbB 2的表达 ,并探讨MDR1/P gp与C erbB 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 PCR(FQ RT PCR)法检测 5 7例乳腺癌、2 0例对照组 (包括 10例乳腺良性疾病、10例癌旁正常组织 )中MDR1基因的表达 ... 目的 :联合检测乳腺癌患者中MDR1/P gp、及C erbB 2的表达 ,并探讨MDR1/P gp与C erbB 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RT PCR(FQ RT PCR)法检测 5 7例乳腺癌、2 0例对照组 (包括 10例乳腺良性疾病、10例癌旁正常组织 )中MDR1基因的表达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P gp及C erbB 2蛋白的表达。 结果 :乳腺癌患者中MDR1基因扩增率及P gp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5 0 .88% (2 9/ 5 7)和 4 2 .11% (2 4 / 5 7)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MDR1基因扩增率高于P gp蛋白表达 ,二者呈高度相关 ,但并不完全相符 ;乳腺癌中C erbB 2过表达率为 2 8.0 7% (16 / 5 7) ,正常对照组中无C erbB 2蛋白过表达。MDR1/P gp阳性率与C erbB 2过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原癌基因C erbB 2的共表达 ,且其表达呈正相关。上述二种基因的表达 ,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1 P-GP C-ERBB-2 乳腺癌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GSTπ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冯敏华 张弢 +1 位作者 顾静文 林果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38,共5页
目的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参照siRNA模板设计原则,设计并化学合成2条siRNA模板序列,退火后将其插入质粒pSilencer2.1-U6,限制性酶切和基因测序进行鉴... 目的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方法参照siRNA模板设计原则,设计并化学合成2条siRNA模板序列,退火后将其插入质粒pSilencer2.1-U6,限制性酶切和基因测序进行鉴定。脂质体介导下转染K562/Adr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DR1、GSTπmRNA的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检测Pgp、GSTπ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pSilenc-er2.1-MDR1、GSTπ经酶切、测序分析表明siRNA模板序列成功插入预计位点,并且序列正确。用pSilencer-mdr1、pSilencer2.1-GSTπ分别转染K562/Adr细胞株,mdr1mRNA表达量下降了71.5%,GSTπmRNA表达量下降了39.8%,荧光免疫组化显示Pgp、GSTπ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MDR1、GSTπ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可不同程度逆转K562/Adr细胞的多药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片段干扰RNA 多药耐药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药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原代细胞mdr1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安峻峰 陈济民 +3 位作者 李秀珍 梅广义 谢燕 高清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2-46,共5页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分离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7天,然后通过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功能(NBT)、细胞免疫化学(APA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MTT技术观察了细胞分化和mdr... 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分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分离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7天,然后通过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功能(NBT)、细胞免疫化学(APAA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MTT技术观察了细胞分化和mdr1表达变化以及AML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反应。结果表明,AML细胞分化成熟后mdr1表达水平下降,并且随mdr1水平下降,AML细胞对柔红霉素敏感性增加。结论提示,AML细胞分化与mdr1之间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利用分化诱导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从基因水平逆转白血病耐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细胞 多药耐药基因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分化诱导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MDR1基因及编码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莉 侯克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3-465,共3页
目的 :探讨bcl 2 ,MDR1基因及编码蛋白p2 6 ,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RT PCR技术、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6例白血病患儿及 1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bcl 2 ,MDR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bcl 2基因的表达初治组、... 目的 :探讨bcl 2 ,MDR1基因及编码蛋白p2 6 ,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RT PCR技术、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6例白血病患儿及 1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bcl 2 ,MDR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bcl 2基因的表达初治组、完全缓解组低于复发组 (P <0 .0 5 ) ;MDR1基因的表达复发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p2 6 ,p170阳性率初治组、完全缓解组、对照组低于复发组 (P <0 .0 5 )。p170阳性率初治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化疗后p170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前 (P <0 .0 1)。bcl 2 ,MDR1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生物学特征无相关性。bcl 2与MDR1基因之间、p170和p2 6蛋白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bcl 2和MDR1基因、蛋白通过不同的机制与白血病的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BCL-2基因 mdr1基因 P170 p26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mdr_1、mrp_2和bcrp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利娅 董玲玲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9,共5页
为探索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对球虫感染蛋鸡以及健康蛋鸡的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 为探索球虫感染对蛋鸡肝脏和肠道组织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对球虫感染蛋鸡以及健康蛋鸡的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mdr1和mrp2及bcrp mRNA进行相对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与健康对照鸡比较,球虫感染导致mdr1 mR-NA表达水平在十二指肠中有显著上调(P=0.043),而在其他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mrp2 mR-NA表达水平在健康和球虫感染蛋鸡的肝脏及肠道中均无显著差异(P>0.05);bcrp mRNA表达在肝脏(P=0.021)、回肠(P=0.021)、空肠(P=0.021)中均出现显著性下调,在十二指肠中则变化不显著。结论:球虫感染可使蛋鸡组织中的部分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子的mRNA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但是不同基因在不同组织的变化趋势不同。提示:疾病期间用药可能会对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感染 多药耐药蛋白基因(mdr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2) 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bcrp)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李恩孝 何静 +5 位作者 李毅 姚煜 杨谨 陈玲 周小娟 李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2-594,601,共4页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表达及其与含吡喃阿霉素联合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法检测 4 6例转移性乳腺癌术后组织中P gp表达 ,使用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和 5 氟尿嘧啶联合方案化疗 ,对比分析P gp表达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 ① 4 6例患者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gp阳性表达率 5 6 .5 % ,肝或肺转移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皮肤或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4 9)。②可评价疗效的 4 3例患者化疗有效率 5 8.1% ;P gp阴性组疗效 (89.5 % )明显优于P gp阳性组 (30 .0 % ) (P <0 .0 1)。③有肝或肺转移者有效率(4 0 .7% )明显低于皮肤或浅表淋巴结转移者 (87.5 % ) (P <0 .0 5 )。④术后曾接受辅助性CAF或CMF方案化疗者复发转移后化疗疗效 (71.4 %和 37.5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2 )。结论 mdr 1基因表达产物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dr-1基因 P-糖蛋白 P-GP 多药耐药 mdr 化疗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R-1与GST-π在柔红霉素诱导Kasumi-1细胞耐药中的作用
12
作者 张洁 李娜 千新来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诱导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细胞株Kasumi-1耐药性与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长期间歇性小剂量递增法诱导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程度;...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诱导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细胞株Kasumi-1耐药性与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长期间歇性小剂量递增法诱导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程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DR-1和GST-π基因表达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P-gp)和GST-π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诱导后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倍数为(3.9±0.6)倍,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MDR-1表达无明显差别,耐药细胞GST-π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细胞(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RCR一致,两种细胞P-gp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耐药株GST-π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AML-M2细胞株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与MDR-1表达无关,与GST-π表达有关,抑制GST-π在Kasumi-1细胞中的表达可能成为逆转柔红霉素耐药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红霉素 耐药 KASUMI-1 多药耐药基因-1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dr-1、HER2/neu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王耕 黄韬 +2 位作者 薛家鹏 王明华 惠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2,610,共5页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ADM耐药细胞中mdr-1、HER2/neu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EN作用MCF-7/ADM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IR)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ADM耐药细胞中mdr-1、HER2/neu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逆转多药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GEN作用MCF-7/ADM细胞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IR)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RT-PCR法检测MCF-7/ADM细胞经不同浓度阿霉素(ADM)、GEN及GEN联合ADM处理后,其mdr-1、HER2/neu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其对c-erbB2蛋白及P-糖蛋白(P-gp)的影响。结果 GEN对MCF-7/ADM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其抑制效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特别是GEN浓度增加到60μg/mL时,对细胞抑制作用急剧升高(P<0.01)。MCF-7/ADM细胞中有mdr-1、HER2/neu过量表达,经GEN单独及联合ADM作用后,HER2/neu mRNA表达明显下调,c-erbB2蛋白出现一致性的表达下调,但对mdr-1mRNA及P-gp无影响。结论人乳腺癌MCF-7/ADM细胞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及原癌基因的高表达相关,GEN能下调MCF-7/ADM细胞HER-2/neu基因及蛋白表达,可能是其逆转MCF-7/ADM细胞多药耐药性的机制之一,但对由P-gp介导的多药耐药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异黄酮 乳腺癌 MCF-7/ADM 基因 mdr-1 基因 HER2/ne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中mdr_1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张学渊 周亚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7-59,i002,共4页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1(multidrugresistance 1,mdr1)在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并讨论其在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 30只 ,其中生后 1~ 2周、3周、4周龄豚鼠各 10只 ,利用原... 目的 检测多药耐药基因 1(multidrugresistance 1,mdr1)在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并讨论其在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白色红目豚鼠 30只 ,其中生后 1~ 2周、3周、4周龄豚鼠各 10只 ,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其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的表达 ,采用MPLAS - 5 0 0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豚鼠耳蜗外侧壁中mdr1mRNA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 ;不同发育阶段豚鼠耳蜗外侧壁中的表达强度存在差异 :3周龄与 4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者较 1~ 2周龄豚鼠mdr1mRNA表达强 ,并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dr1mRNA存在于正常耳蜗外侧壁中 ,随着耳蜗外侧壁的发育其表达强度不同 ,可能是不同发育阶段血迷路屏障防护功能不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耳蜗 外侧壁 外向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的鉴定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付赛赛 方磊涵 汤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2,共6页
试验旨在对1株鸡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株进行鉴定以及特征分析,从河南鸡场采集病死鸡样品总计187份,通过SS选择培养基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16S rRNA和invA对菌株进行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 试验旨在对1株鸡源mcr-1阳性多重耐药沙门菌株进行鉴定以及特征分析,从河南鸡场采集病死鸡样品总计187份,通过SS选择培养基进行沙门菌的分离,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扩增16S rRNA和invA对菌株进行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复核鉴定结果,并采用PCR测序的方法检测黏菌素耐药基因mcr的携带情况。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沙门菌对常见16种抗菌药的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沙门菌的特征。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32株鸡源沙门菌,分离率为17.11%,黏菌素耐药率为18.75%;在1株沙门菌中检测到了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检出率为3.13%。mcr-1阳性鸡源沙门菌的黏菌素最小抑菌浓度为16μg/mL,多序列位点分型结果为ST9。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氯霉素、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四环素耐药;携带blaOXA-1、blaTEM-1B、oqxAB、tet(A)、floR、catB3、sul1、sul2、sul3、ant(3'')、dfrA等多种耐药基因。接合试验证实mcr-1基因可发生接合转移。该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鸡源沙门菌感染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有效预防、控制耐黏菌素鸡源沙门菌的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菌素 mcr-1 沙门菌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中microRNA-451部分逆转MDR1/P-gp途径介导的多药耐药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岗 郑泰浩 +3 位作者 黄秀 吴春蓉 李萌 李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研究microRNA-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MDR1/P-gp途径介导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RT-q PCR检测其miR-45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是否表达,并分析其关系;RT-q PCR检测结... 目的研究microRNA-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在MDR1/P-gp途径介导的多药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8例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RT-q PCR检测其miR-45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gp蛋白是否表达,并分析其关系;RT-q PCR检测结直肠癌耐奥沙利铂细胞HCT116/L、耐阿霉素细胞Lo Vo/adr及对应亲本细胞中miR-451的表达;利用脂质体将miR-451 mimics(模拟物)、NC RNAs转染2组耐药细胞,RT-q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其MDR1 mRNA和P-gp的表达;MTT检测转染细胞在不同浓度奥沙利铂、阿霉素下的增殖并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比较NC转染组和mimics转染组耐药细胞在同一浓度奥沙利铂、阿霉素下凋亡率。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miR-45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下调与P-gp阳性表达存在相关性(r=-0.404,P=0.002);与亲本细胞相比,miR-451在2组耐药细胞中表达明显降低(P<0.01);mimics转染组细胞MDR1 mRNA、P-gp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IC50及凋亡率与NC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iR-451在结直肠癌中通过MDR1/P-gp途径参与多药耐药,耐药细胞转染miR-451mimics后,可部分逆转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croRNA-451 化疗 多药耐药基因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bisabolol逆转ABCB1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及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侯鑫妤 于涛 +6 位作者 刘保杰 邵旭龙 尚子临 林瑞惠 陆永正 王国辉 冯卫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68-975,共8页
目的研究alpha-红没药醇(alpha-bisabolol)是否能有效逆转ATP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MDR)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仙鹤草(Agrimonia Eupatoria)的活性成分,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 目的研究alpha-红没药醇(alpha-bisabolol)是否能有效逆转ATP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介导的肿瘤多药耐药(MDR)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仙鹤草(Agrimonia Eupatoria)的活性成分,预测其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及热稳定性实验分析alpha-bisabolol和ABCB1的互作。通过MTT法检测alpha-bisabolol能否有效逆转ABCB1介导的肿瘤MDR。通过Western blot法、免疫荧光与流式细胞术研究alpha-bisabolol逆转ABCB1介导肿瘤MDR的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实验结果表明,Agrimonia Eupatoria的活性成分alpha-bisabolol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分子对接及热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alpha-bisabolol能够与ABCB1形成稳定的结合。逆转实验结果表明,alpha-bisabolol能够有效逆转ABCB1介导的肿瘤MDR。此外,机制实验结果显示,alpha-bisabolol对肿瘤细胞内ABCB1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并不产生影响。alpha-bisabolol通过抑制ABCB1蛋白的外排功能,提高了细胞内药物的蓄积水平,从而有效逆转肿瘤MDR。结论alpha-bisabolol能够有效逆转ABCB1介导的肿瘤MDR,为化疗耐药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红没药醇 ATP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 多药耐药(m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捕获元件int1和ISCR1在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及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霞 袁敏 +3 位作者 李桂喜 陈燕 禹惠兰 李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 目的研究临床多种细菌中的Ⅰ型整合酶编码基因int1和ISCR1的分布情况,探究其与细菌多药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2012年河北省某医院临床菌株,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和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种属鉴定,利用PCR方法进行int1基因和ISCR1筛查;两种可移动元件的携带情况和菌株的多药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计算。结果共收集临床菌株372株,包括325株革兰氏阴性菌和47株革兰氏阳性菌;int1基因和ISCR1在22种(属)175株和18种(属)90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同时在17种(属)7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检出,革兰氏阳性细菌int1基因和ISCR1检测均为阴性;通过对数据分层对比,统计分析发现,在int1基因不存在时,ISCR1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为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int1基因存在时,ISCR1的存在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在ISCR1不存在时,int1基因的存在与否与菌株是否多药耐药的关系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存在亦能介导更广泛种类药物耐受,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ISCR1存在的情况下,上述两种关系不明显。结论基因捕获元件int1基因及ISCR1在革兰氏阴性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并与细菌的多重耐药、泛耐药明显相关,特别是ISCR1;应加强可移动元件int1基因或ISCR1流行状况的监测,为其在耐药基因捕获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控制多药耐药细菌在临床散播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1基因 ISCR1 复合型Ⅰ型整合子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基因-1高表达可加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氨甲蝶呤的耐药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佳 毛妮 +2 位作者 谢希 李姝 陈进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观察多药耐药基因-1(MDR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氨甲蝶呤(MTX)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利用重组腺病毒Ad-EGFP-MDR1感染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获得MDR1过表达RA FLS。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R1过表达RA FL... 目的观察多药耐药基因-1(MDR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氨甲蝶呤(MTX)耐药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利用重组腺病毒Ad-EGFP-MDR1感染RA患者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获得MDR1过表达RA FLS。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R1过表达RA FLS中 MDR1基因转录水平及其编码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罗丹明123外排实验验证MDR1过表达RA FLS外排罗丹明123功能,MTT法检测MDR1过表达RA FLS对MTX的耐药性。结果重组腺病毒Ad-EGFP-MDR1感染RA FLS 72 h后,MDR1过表达RA FLS细胞内颗粒增加,细胞体积变大,生长速度变慢。MDR1过表达组RA FLS中MDR1 mRNA表达水平(1.4325±0.3924比0.0650±0.0070;t=6.035, P=0.004)、 P-gp 蛋白表达水平(1.8667±0.2857比 0.9367±0.0551;t=5.536, P=0.005)和细胞外排罗丹明123能力(979.43±196.81比1680.06±147.04;t=-4.940, P=0.008)均明显高于阴性病毒对照组。MTX各个浓度下MDR1过表达RA FLS的存活率均显著增高( P 均<0.05)。结论MDR1基因高表达可通过上调P-gp蛋白的表达影响RA FLS对MTX的外排能力,从而增强RA FLS对MTX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药物耐药 多药耐药基因-1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MRP1基因的shRNA稳定逆转肺癌的多药耐药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邵淑丽 崔婷婷 +6 位作者 贾红双 谢振丽 张伟伟 刘迁 陈薇薇 李爽 陈丽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65-2269,共5页
目的:利用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逆转肺癌细胞株(A549/DDP)的多药耐药性。方法:构建2个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基因特异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 neo-MRP1,稳定电转染A549/DDP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RP1 mRNA的表达,免... 目的:利用短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逆转肺癌细胞株(A549/DDP)的多药耐药性。方法:构建2个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基因特异的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 neo-MRP1,稳定电转染A549/DDP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RP1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MRP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罗丹明123(Rho123)的潴留情况。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成功构建了shRNA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 neo-MRP1,稳定转染sh-MRP1-2.1-1和sh-MRP1-2.1-2后,A549/DDP细胞MR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内Rho123相对荧光强度由16.93%±0.58%分别升高至89.02%±0.59%和82.56%±1.37%;A549/DDP亲本细胞顺铂的IC50分别由(101.45±0.64)μmol/L降至(38.06±0.05)μmol/L和(53.72±0.36)μmol/L,5-氟尿嘧啶的IC50分别由(263.20±2.00)μmol/L降至(98.82±1.16)μmol/L和(141.81±0.49)μmol/L。结论:shRNA干扰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 neo-RMP1能够稳定、持久地抑制MRP1基因,有效地逆转了A549/DDP细胞的多药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发夹RNA 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RNA干扰 A549/DDP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