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4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和烷烃处理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转录学特征
1
作者 李岩 李云昊 +4 位作者 李雅茹 赵敏 秦天宇 王洪粤 黄萱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898,共10页
为探究紫花苜蓿在石油污染下的耐受机理,采用超声碎促溶的方法,将3种有机物(十二烷、十六烷和二十四烷)配置成质量分数均为1%的混合溶液,模拟饱和烷烃污染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分别对污染0,6,24 h的植株取样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1... 为探究紫花苜蓿在石油污染下的耐受机理,采用超声碎促溶的方法,将3种有机物(十二烷、十六烷和二十四烷)配置成质量分数均为1%的混合溶液,模拟饱和烷烃污染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处理,分别对污染0,6,24 h的植株取样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共获得1431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表明,这些DEGs主要涉及蛋白结合、代谢途径和催化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富集到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MAPK信号通路和光合生物碳固定途径等。qRT-PCR验证转录组结果可靠。研究结果为研究植物降解和耐受原油中饱和石油烃污染机制原理及后续筛选和培育耐石油污染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污染 紫花苜蓿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金花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2
作者 陈莉敏 杨杰 +8 位作者 陈芸莹 张建波 姜臻 李达旭 白史且 吴婍 季晓菲 肖冰雪 刘栩懿 《草学》 2025年第3期14-19,29,共7页
金花菜是南方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苜蓿,可用作牧草、绿肥、健康蔬菜和地被景观植物等。本研究以新收集到的荚果无刺的金花菜为新品系(命名为‘川西’金花菜),以‘川西’金花菜原始群体和现有地方品种‘川南’金花菜为对照,按照国家草品种... 金花菜是南方地区重要的一年生苜蓿,可用作牧草、绿肥、健康蔬菜和地被景观植物等。本研究以新收集到的荚果无刺的金花菜为新品系(命名为‘川西’金花菜),以‘川西’金花菜原始群体和现有地方品种‘川南’金花菜为对照,按照国家草品种审定办法,开展金花菜品种比较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川西’金花菜荚果无刺,粗蛋白含量达24%,干草产量13086.16 kg/hm^(2),种子产量1171.15 kg/hm^(2)。该品种在南方草山草坡放牧地建植、人工草地建植、林下种草、植被恢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金花菜 品种比较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蓿豆花粉萌发特性研究
3
作者 钟华 向清源 +2 位作者 尚晓岚 朱慧森 李钰莹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1-1799,共9页
本研究旨在优化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蔗糖、硼酸和氯化钙的最适浓度范围,并利用三因素两水平试验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比较不同处理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结果表明,培... 本研究旨在优化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花粉离体萌发的培养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蔗糖、硼酸和氯化钙的最适浓度范围,并利用三因素两水平试验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比较不同处理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长度。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温度及采样时间等因素对花粉萌发有极显著影响。最优培养基组分为蔗糖(200 g·L^(-1))、硼酸(40 mg·L^(-1))和氯化钙(30 mg·L^(-1)),在此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达75.98%,花粉管长度为224.73μm。最佳培养时间为6 h,最适采样时间为中午12:00—13:00,且在黑暗条件下花粉萌发效果更好,最佳培养条件为25℃,最佳贮藏温度为4℃。本研究结果为扁蓿豆花粉生物学研究及育种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蓿豆 离体萌发 液体培养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磷施量对河西走廊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何玉龙 杨晓霞 +4 位作者 张春平 武志锋 陈学俊 杨增增 董全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6-1496,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2个水平,磷肥设置4个水平梯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化灌区,连续2年开展紫花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提升苜蓿产量与品质,... 为研究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设置施氮肥和不施氮肥2个水平,磷肥设置4个水平梯度,在甘肃河西走廊荒漠化灌区,连续2年开展紫花苜蓿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显著提升苜蓿产量与品质,其中N_(1)P_(2)处理(N 103.5 kg·hm^(-2),P_(2)O_(5)90 kg·hm^(-2))效果最佳,干草产量达16.64 t·hm^(-2),较对照增产26.41%;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提高至19.8%,相对饲喂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提升11.2%,同时将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分别控制在32.5%和41.7%,接近国际优质苜蓿标准。结构方程模型(SEM)揭示氮素通过增加节间数直接促进粗蛋白积累(路径系数=0.24),磷素则通过扩大叶面积间接降低纤维含量(路径系数=-0.17)。经济效益分析表明,N_(1)P_(2)处理的净收益(39791元·hm^(-2))较传统高磷处理(N_(1)P_(3))提高2.7%,且磷肥利用率达42.6%。本研究提出河西走廊地区紫花苜蓿第二、三年生长期推荐施肥量为N 103.5 kg·hm^(-2),P_(2)O_(5)90 kg·hm^(-2),并建议结合分次施氮与土壤诊断实现养分高效利用,为干旱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苜蓿TCP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5
作者 王苗苗 赵相龙 +2 位作者 王召明 刘志鹏 闫龙凤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目的】TCP(Teosinte branched 1/Cincinnat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一类转录因子。解析花苜蓿TCP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结构和理化性质,了解花苜蓿MruTCP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为牧草分子育种提供... 【目的】TCP(Teosinte branched 1/Cincinnata/Proliferating cell factor)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的一类转录因子。解析花苜蓿TCP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结构和理化性质,了解花苜蓿MruTCP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为牧草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花苜蓿TCP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在花苜蓿中共鉴定到20个TCP基因,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MruTCP蛋白分为3个亚家族:PCF、CIN和CYC/TB1,各类蛋白的Motif种类和排列顺序有所差异,均含有一个共同的保守基序Motif 1,家族成员间的结构较为简单。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苜蓿TCP家族内存在2个片段重复事件,且与大豆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的结果表明,MruTCP家族成员功能较为复杂,在信号传递、响应非生物胁迫、光信号响应、激素调节等方面均发挥作用。干旱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和RT-qPCR的结果表明,花苜蓿TCP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浓度干旱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不同。其中,MruTCP05和MruTCP09包含了丰富的激素响应元件和胁迫响应元件,并且受干旱胁迫的强烈诱导。【结论】结合TCP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推测MruTCP05和MruTCP09是调控花苜蓿耐旱性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苜蓿 TCP基因 干旱胁迫 转录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区柑橘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付小猛 杨虹霞 +6 位作者 刘红明 龙春瑞 李晶 董建梅 毛加梅 郭莉娜 杜玉霞 《中国果树》 2025年第7期45-51,58,共8页
针对干热河谷区柑橘园气候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开展生草栽培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旨在为干热河谷区柑橘园绿色可持续生产-生草栽培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 针对干热河谷区柑橘园气候干旱燥热、水热矛盾突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开展生草栽培对柑橘园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旨在为干热河谷区柑橘园绿色可持续生产-生草栽培模式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紫花苜蓿和铺地木蓝两种生草模式使0~20 cm土层土壤温度分别显著降低了3.97℃和5.80℃,均显著改善了土壤持水能力(土壤质量含水量分别提高至13.34%和15.07%),并降低了土壤容重(分别降低17.26%和8.93%),从而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两种生草模式均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但对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降低作用;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显示,铺地木蓝处理的土壤综合肥力最高,其次为紫花苜蓿处理,清耕处理最低;两种生草模式均增加了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因草种而异。两种生草模式通过协同调控土壤水热平衡、养分循环及微生物代谢,均显著提升了干热河谷区柑橘园土壤综合质量。因此,紫花苜蓿、铺地木蓝均适合在干热河谷区柑橘园间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区 柑橘园 生草栽培 紫花苜蓿 铺地木蓝 土壤理化性质 酶活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16个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石嘉琦 谢楠 +9 位作者 崔素倩 孙国通 潘璇 张立锋 刘忠宽 刘振宇 张洪发 李亚楠 杨青川 龙瑞才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2-48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河北滨海地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并比较了5种盐浓度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发芽指标的变化差异,并利用临界盐浓度阈值、层次分析... 为筛选出适宜河北滨海地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并比较了5种盐浓度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发芽指标的变化差异,并利用临界盐浓度阈值、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轻度盐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生长,‘甘农5号’‘甘农12号’‘北极熊’‘公农5号’的百株干重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1%,44.2%,7.4%和31.3%;中重度盐胁迫则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和百株干重。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划分为强、中、弱3个耐盐等级,强耐盐的包括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是‘甘农5号’和‘WL377HQ’;中等耐盐的包括‘甘农12号’‘前景’‘莎莎’和‘赛沃7’;剩下的10个品种为弱耐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耐盐性 层次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土壤干层水分动态及草粮轮作恢复效应 被引量:38
8
作者 刘沛松 贾志宽 +3 位作者 李军 任小龙 李永平 刘世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3-191,共9页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 以各类作物农田水分为对照,连续两年对宁南山区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深层土壤水分以及10年生苜蓿地耕翻后轮作不同年份作物农田的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干层深度与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年生苜蓿干层深度为720cm,6年生干层最深可达1000cm以下,10年生干层深度为920cm,3—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基本上均属于土壤干层范围。苜蓿地0—800cm土壤湿度随生长年限增加而降低,2004年测定的4、7年生和12年生苜蓿地0—700cm土层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30%、5.22%和5.01%;2005年测定的3、6年生和10年生苜蓿地0—800cm土层湿度分别为6.26%、5.60%和5.27%;而800~1000cm土层湿度在一定年限后有恢复趋势。300cm为苜蓿地降水下渗的最大临界深度,300cm以下土壤干层一旦形成,将长期存在,7—12年生苜蓿300~700cm土层湿度仅维持在4.0%左右。苜蓿地和农田的土壤干层厚度与湿度有较大差异,草粮轮作可使苜蓿土壤干层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湿度,而且轮作年份越长,土壤各层次水分恢复效果越好,10年生苜蓿轮作18年后土壤水分基本恢复到农田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南山区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土壤干层 草粮轮作 水分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甜菜碱对干旱胁迫下金花菜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生长发育的缓解效应
9
作者 夏瑾华 刘佳凝 《山西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为明确甜菜碱缓解金花菜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生长发育干旱伤害的作用机理,以上海金花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金花菜种子和实生苗在干旱胁迫下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 为明确甜菜碱缓解金花菜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生长发育干旱伤害的作用机理,以上海金花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金花菜种子和实生苗在干旱胁迫下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以及外源甜菜碱对其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金花菜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生长发育可耐受的PEG-6000浓度阈值为5%。在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0.4%~0.8%甜菜碱处理可显著提高金花菜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显著增加金花菜种子萌发苗和实生苗的株高、主根长、根数、叶片数、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促进其WRKY转录因子、蛋白TIFY8、转录因子MYB13、NAC转录因子47、ABC转运A家族成员7、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2和乙烯反应转录因子ERF110等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其MDA含量。整体来看,施用适宜浓度的外源甜菜碱可以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金花菜种子萌发和实生苗生长发育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菜 干旱胁迫 甜菜碱 种子萌发 实生苗生长发育 缓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高寒地区4种紫花苜蓿产量及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郄晓旭 张生萍 +6 位作者 张群英 赵国君 杜雪燕 王雷 郝力壮 杨英魁 拜彬强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27,共8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优选是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本研究引进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青海高寒地区进行试种,测定样品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4个品种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第2年的...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优选是牧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本研究引进4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青海高寒地区进行试种,测定样品的生产性能、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通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4个品种的生产特性。结果表明:各品种第2年的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第1年,茎叶比除阿尔冈金品种外均显著低于第1年(P<0.05),WL319HQ和WL168HQ两品种第1年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茎叶比两年数据均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年份对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对有机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品种第2年有机物、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阿尔冈金品种第2年粗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存在极显著增加(P<0.01);叶面积同酸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P<0.05),同株高和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株高和茎粗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在高寒地区,植物的生长和演化受到环境因素的强烈影响。以上各年份的产量、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的差异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品种均表现出高纤维化的趋势。这一趋势也说明,第2茬生长受到抑制;综合分析表明,各品种在当地引种和推广价值的排序为WL319HQ>WL298HQ>WL168HQ>阿尔冈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对干旱胁迫下金花菜种子萌发及其试管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1
作者 柯维忠 曾芷仪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8期57-65,共9页
以上海金花菜为试验材料,使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并在PEG-6000阈值的基础上,分析在MS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0.1%、0.2%、0.4%、0.8%、1.6%的GABA后金花菜种子萌发及其试管苗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以上海金花菜为试验材料,使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并在PEG-6000阈值的基础上,分析在MS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0.1%、0.2%、0.4%、0.8%、1.6%的GABA后金花菜种子萌发及其试管苗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5%PEG-6000干旱胁迫下,金花菜种子无菌萌发苗和试管苗的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有利于促进WRKY转录因子、蛋白TIFY 8、转录因子MYB13、NAC转录因子47、ABC转运A家族成员7、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2和乙烯反应转录因子ERF110等基因的表达;在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0.2%和0.4%GABA有利于提高金花菜种子无菌萌发苗及其试管苗的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以及降低其MDA含量,也有利于促进金花菜种子无菌萌发苗及其试管苗WRKY转录因子、蛋白TIFY 8、转录因子MYB13、NAC转录因子47、ABC转运A家族成员7、晚期胚胎发生丰富蛋白2和乙烯反应转录因子ERF110等基因的表达;在5%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GABA,金花菜种子萌发苗和试管苗的生长指标与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基因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外施0.2%和0.4%GABA能有效提高干旱胁迫下金花菜种子和试管苗抗旱性,可将其应用于提高金花菜抗旱性的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菜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 Γ-氨基丁酸 种子萌发 试管苗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除草剂和助剂对苜蓿Medicago sative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武菊英 江国铿 贾春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7,共6页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苗前除草剂单用或混用对苜蓿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以及不同叶龄苜蓿对苗后除草剂的反应及添加助剂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咪唑乙烟酸在6 0~ 12 0 g/hm2 剂量下 ,于苗前施用 ,对苜蓿出苗和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抑...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几种苗前除草剂单用或混用对苜蓿出苗和生长的影响 ,以及不同叶龄苜蓿对苗后除草剂的反应及添加助剂对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 :咪唑乙烟酸在6 0~ 12 0 g/hm2 剂量下 ,于苗前施用 ,对苜蓿出苗和幼苗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30 g/hm2 )与二甲戊灵 (495 g/hm2 )混用 ,对苜蓿的药害显著降低。苗后施用除草剂对苜蓿的安全性与叶龄密切相关。咪唑乙烟酸以 30~ 6 0 g/hm2 剂量在苜蓿 3叶期施用 ,对苜蓿安全 ;在12 0 g/hm2 用量下 ,对 5叶期的苜蓿无明显药害。乳氟禾草灵 (130~ 2 6 0 g/hm2 )和丙炔氟草胺(75~ 15 0 g/hm2 )无论是 3叶期还是 5叶期施用 ,对苜蓿幼苗都有严重的药害。与咪唑乙烟酸单用时比较 ,药液中添加 1.0 m L /L的平平加 - 15和 AM- 10 0及 5 .0 m L /L的 SD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助剂 苜蓿 medicago sative 出苗 生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野生天蓝苜蓿高效共生、抗逆根瘤菌筛选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雪梅 姚拓 +3 位作者 李昌宁 杨晓蕾 王晚霞 张怡忻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为进一步挖掘高寒草地野生天蓝苜蓿根瘤菌资源,筛选与宿主植物高效共生的菌株。本研究利用YMA刚果红培养基从野生天蓝苜蓿中分离根瘤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产酸产碱反应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原宿主回接验证其促生特性... 为进一步挖掘高寒草地野生天蓝苜蓿根瘤菌资源,筛选与宿主植物高效共生的菌株。本研究利用YMA刚果红培养基从野生天蓝苜蓿中分离根瘤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产酸产碱反应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原宿主回接验证其促生特性,离体耐酸、耐碱及温度耐受性测定菌株抗逆能力。结果表明:从野生天蓝苜蓿中分离得到4株菌株,菌落形态和产酸产碱结果符合根瘤菌特性,经鉴定菌株GNT1和GNT6为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GNT2为吉氏副根瘤菌,菌株GNT4为豆根副根瘤菌。4株根瘤菌回接后植株单株结瘤数、株高、根长及植株干重分别是不接种处理的2.06~3.64倍、0.75~3.17倍、0.21~0.38倍和0.55~2.82倍,有效结瘤数和固氮酶活性分别为11.33~18.00个、5.71~10.97μmol C_(2)H_(4)·g^(-1)·h^(-1),不接种处理下根瘤为无效根瘤且不具有固氮酶活性。4株菌株均能在pH为11时生长,以菌株GNT2生长最佳;不同菌株对NaCl耐受能力不同,其中菌株GNT6耐受5%NaCl,且仅菌株GNT6在4℃低温下能够生长,具有在高寒草地应用的潜力。因此,筛选出的苜蓿中华根瘤菌GNT6可作为候选菌株为高寒草地的修复提供优良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蓝苜蓿 根瘤菌 抗逆 高效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鲜酯浸种对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灿 王梦琦 +3 位作者 赵琬璐 刘新颖 鉴晶晶 严俊鑫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58,共13页
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盐分胁迫是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尽管胺鲜酯(DA-6)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的... 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盐分胁迫是一个关键的限制因素。尽管胺鲜酯(DA-6)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促进剂在农业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有明确的研究报告。因此,本研究探究了150 mmol·L^(-1)NaCl溶液胁迫下2.5、5.0、10.0、15.0 mmol·L^(-1)的DA-6浸种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在高浓度NaCl环境中,紫花苜蓿种子的活力受到严重影响,其发芽过程也遭受明显的抑制。然而,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DA-6进行种子浸泡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根长、茎长、鲜重和干重等指标,从而整体上促进种子的萌发过程。特别地,当DA-6的浓度达到2.5 mmol·L^(-1)时,对于提高NaCl胁迫条件下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显著效果。DA-6浸种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从而提高紫花苜蓿对盐的耐受性,促进种子萌发。综合分析表明,2.5、5.0 mmol·L^(-1)DA-6对正常环境和NaCl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胺鲜酯 NACL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丘陵区人工柠条林与苜蓿地土壤水分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任鸿武 汪星 +4 位作者 吕雯 滕远 杨赵昱 侯嘉娜 马维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6,177,共10页
[目的]探究柠条与苜蓿土壤水分特征,阐明宁南山区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而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对宁夏固原彭阳县人工种植柠条林地(20 a)与紫花苜蓿地(18 a)0—200 cm土层生长季土... [目的]探究柠条与苜蓿土壤水分特征,阐明宁南山区人工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进而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系统对宁夏固原彭阳县人工种植柠条林地(20 a)与紫花苜蓿地(18 a)0—200 cm土层生长季土壤水分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结果](1)人工柠条林地与苜蓿地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p<0.05),0—200 cm土层柠条林地土壤含水量平均值大于苜蓿地,苜蓿地土壤含水量下降幅度大于柠条林地;(2)柠条林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苜蓿地整体呈现“S”形;(3)人工柠条林地与苜蓿地分别在60—200 cm土层和4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垂直变异系数趋于稳定,柠条林地在30—40 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于苜蓿地;(4)人工柠条林地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储水量较苜蓿地显著提高(p<0.05),5月7日—6月7日和6月26日—7月9日人工柠条林地平均土壤储水量高于苜蓿地;(5)人工柠条林地与苜蓿地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最深层为人工柠条林地40 cm土层、苜蓿地30 cm土层,人工柠条林地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速度大于苜蓿地。[结论]苜蓿地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相较于人工柠条林地较低,且4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受降水补给有限,易造成水分亏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柠条苜蓿 土壤水分入渗 土壤储水变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花苜蓿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伟业 李润泽 +3 位作者 唐芳 杜柯 伊风艳 陈鸿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探寻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并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变异系数、方差、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不加权类平均法+25%的取样比例”是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核心种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始种群,表明构建的28份苜蓿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本研究为科学利用和深入挖掘花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苜蓿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节地区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与筛选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小富 杨红文 +4 位作者 赵丽丽 廖加法 王勇 赵文武 黄雷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4,共8页
牧草的区域适应性研究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在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塔山基地,对‘角斗士’‘WL-525HQ’‘维多利亚’‘巨能801’‘迪特’‘皇冠’等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测定产量和各项形态学指标,并采... 牧草的区域适应性研究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试验在贵州省威宁高原草地试验站塔山基地,对‘角斗士’‘WL-525HQ’‘维多利亚’‘巨能801’‘迪特’‘皇冠’等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适应性研究,测定产量和各项形态学指标,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适宜毕节地区推广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结果表明,‘角斗士’的株高和主茎长均高于其余5个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和‘角斗士’具有较高的年干草产量,分别达2064.47、1354.62 g/m^(2)。‘维多利亚’的干鲜比、‘角斗士’的茎叶比均高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角斗士’的茎粗高于其他紫花苜蓿品种;‘维多利亚’和‘皇冠’在第一茬时节间数最多,为16节,在第三茬时分枝数最多,分别为25枝、23枝。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均值法对6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序依次为:‘维多利亚’>‘角斗士’>‘皇冠’>‘WL-525HQ’>‘迪特’>‘巨能801’。研究表明,‘维多利亚’和‘角斗士’在贵州毕节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推广利用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产量 模糊隶属函数分析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黄花苜蓿根尖向水性和向地性的影响
18
作者 逯辉 李倩 +5 位作者 阚海明 徐恒康 庞卓 张国芳 王玉祥 陈超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6-1833,共8页
向水性与向地性共同决定了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方向,但植物激素调控向水性与向地性的方式仍有待明确。本研究以4种生态型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资源为材料,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测量其根尖向水、向地弯曲角度。结果表明,对氯... 向水性与向地性共同决定了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方向,但植物激素调控向水性与向地性的方式仍有待明确。本研究以4种生态型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资源为材料,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测量其根尖向水、向地弯曲角度。结果表明,对氯苯氧乙酸、三碘苯甲酸和秋水仙素都可以显著抑制黄花苜蓿的向水性和向地性,而洛伐他汀对其向水性和向地性都没有显著影响,表明黄花苜蓿根尖的向水性和向地性依赖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根尖细胞分裂。同时,研究发现供试黄花苜蓿的向水、向地性与其生境降水量负相关。本研究探明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参与黄花苜蓿向水性与向地性的方式,深化了对于苜蓿属植物向性的研究,也可为耐旱、高产苜蓿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向地性 向水性 黄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与乙烯交互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9
作者 蔡文祺 李淑霞 +5 位作者 王晓彤 宋文学 麻旭霞 马小梅 李小红 代昕瑶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3,共14页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和乙烯在调控植物耐盐性方面的交互作用,以‘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乙烯利和褪黑素+乙烯利的方法,研究外源施加褪黑素和乙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 为明确外源褪黑素和乙烯在调控植物耐盐性方面的交互作用,以‘中苜一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通过叶面喷施褪黑素、乙烯利和褪黑素+乙烯利的方法,研究外源施加褪黑素和乙烯对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施加一系列浓度的褪黑素处理(0.01、0.02、0.05、0.10 mmol·L^(-1) MT)和乙烯利处理(0.05、0.15、0.25、0.50 mmol·L^(-1) ETH)均对盐胁迫下(250 mmol·L^(-1) NaCl)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损伤具有缓解作用,并以0.05 mmol·L^(-1)褪黑素处理和0.15 mmol·L^(-1)乙烯利处理缓解效果最佳,其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采用以上最佳处理浓度试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生长明显被抑制;与单独盐处理组相比,外源施加激素后紫花苜蓿幼苗长势明显较好,尤其是同时施加褪黑素和乙烯利时,紫花苜蓿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和鲜重分别增加了54.1%、76.8%和32.1%,组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46.2%和47.8%,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了23.5%和39.7%,过氧化氢和超氧阴离子含量分别减少了42.7%和63.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增加了54.1%、54.1%、59.1%和62.0%,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32.8%,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2.2%和27.2%,钾钠离子比值增加了217.5%,植株内源褪黑素和乙烯含量分别增加了60.0%和10.6%。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施加褪黑素和乙烯能够显著降低紫花苜蓿膜脂过氧化水平和活性氧积累,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调控植株体内离子平衡,增加幼苗内源激素含量,提高紫花苜蓿幼苗的耐盐性,从而促进盐胁迫下幼苗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盐胁迫 褪黑素 乙烯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苜蓿MtBMI1基因克隆及抗旱性分析
20
作者 赵媛媛 蒲小剑 +2 位作者 徐成体 王伟 傅云洁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53,共15页
干旱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是造成农作物及饲草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BMI1蛋白作为PcG蛋白复合体中唯一介导组蛋白泛素化的成员,在参与植物对外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蒺藜苜蓿为材料,克隆... 干旱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繁殖,是造成农作物及饲草产量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BMI1蛋白作为PcG蛋白复合体中唯一介导组蛋白泛素化的成员,在参与植物对外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表观遗传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蒺藜苜蓿为材料,克隆得到PcG家族成员MtBMI1,该基因全长5386 bp,编码429个氨基酸,具有zf-C3HC4和RAWUL两个保守的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菜豆PvBMI1-1和大豆GmBMI1-1亲缘关系更接近。烟草表皮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GUS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在成熟的拟南芥花序及柱头、花茎和果柄中具有较强的MtBMI1启动子表达活性。将MtBMI1在拟南芥中过表达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拟南芥H2AK119ub组蛋白含量相比野生型显著(P<0.05)升高,同时干旱处理后的转基因株系相比野生型产生明显的失水表型,且根长、根鲜重和地上鲜重显著(P<0.05)低于野生型,丙二醛含量显著(P<0.05)高于野生型。以上结果表明MtBMI1在蒺藜苜蓿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负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蒺藜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MtBMI1 基因克隆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