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壤处理对重茬地苹果幼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陈涛 《北方果树》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重茬栽培存在重茬障碍问题,严重影响苹果幼树的生长发育。作者研究不同土壤处理对重茬地苹果幼树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处理均有较好效果,明显提高果树成活率、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多菌灵+菌肥、... 重茬栽培存在重茬障碍问题,严重影响苹果幼树的生长发育。作者研究不同土壤处理对重茬地苹果幼树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处理均有较好效果,明显提高果树成活率、促进树体生长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多菌灵+菌肥、棉隆熏蒸+菌肥、客土3个处理的效果最好,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茬地 土壤处理 苹果幼树 生长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果)粮间作中树木枯落叶对小麦发芽期和苗期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21
2
作者 田楠 刘增文 +1 位作者 李俊 时腾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714,共8页
树木枯落叶对作物的化感效应是建设林(果)粮间作复合体系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12种树木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作为培养基质,进行室内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探讨了林(果)粮间... 树木枯落叶对作物的化感效应是建设林(果)粮间作复合体系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12种树木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的不同浓度水浸提液作为培养基质,进行室内小麦种子萌发和生长试验,探讨了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对小麦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1)杜仲处理和元宝枫处理促进了小麦幼苗苗高生长,提高了CAT活性,却降低了根系活力;泡桐处理和杨树处理促进了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花椒处理抑制了小麦幼苗根长、生物量、CAT活性和根系活力;核桃处理在高浓度时明显抑制了小麦发芽速度指数、根长、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梨树处理对小麦发芽速度指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表现为低促高抑;苹果处理提高了小麦发芽速度指数、幼苗苗高、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柿树处理和枣树处理抑制了小麦幼苗根长和生物量;桃树处理和杏树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表现为低促高抑。(2)统计学主成分分析表明,整体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起明显促进作用的树种是泡桐、苹果和杨树,其次是杏树和元宝枫;整体上对小麦发芽和生长起到明显抑制作用的树种是柿树、核桃和枣树,其次是花椒和桃树;而梨树起到低促高抑的作用,杜仲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粮间作 枯落叶 小麦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果农复合系统的小气候效应初步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黄欠如 贺湘逸 +2 位作者 周慕卿 蔡浔之 胡建业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76-83,共8页
果农复合系统是江西丘陵红壤开发的主要模式。试验表明,果农复合系统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温度,稳定土壤水热状况,对改善小气候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为改善整个小流域的气候环境创造了条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耕作模式。
关键词 丘陵红壤 果农复合系统 气候效应 棵树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冬小麦间作系统树冠截光程度对小麦产量和灌浆期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辉 张雯 +5 位作者 韩守安 王敏 阿力木江·奥布力 潘明启 艾尔买克·才卡斯木 张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4-715,共12页
为探明果粮间作模式下树冠遮阴对间作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重度遮阴和轻度遮阴2个处理,以单作小麦为对照,对间作区域光合有... 为探明果粮间作模式下树冠遮阴对间作冬小麦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果粮间作模式的选择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重度遮阴和轻度遮阴2个处理,以单作小麦为对照,对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PAR)、小麦产量及灌浆期叶片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光响应曲线、荧光动力学参数、群体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间作区域遮阴程度受树冠结构和间作区域距树体距离共同影响,主干分层形扁桃(重度遮阴)近冠和远冠间作区域小麦灌浆期PAR日均值为自然光强的18.61%和25.90%,小冠圆头形扁桃(轻度遮阴)对应值为56.00%和64.53%。与扁桃间作导致小麦旗叶Chla+b含量和Chla/b比值降低;PAR日均值≤56.00%自然光时,小麦旗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PAR日均值≤25.90%自然光时,旗叶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合效率(ΦSP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及群体光合速率日均值均显著降低;PAR日均值≥64.53%自然光时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补偿现象。综上,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光合能力及产量与遮阴程度密切相关,重度遮阴导致小麦单叶和群体光合能力及产量显著降低;轻度遮阴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能力无显著变化,群体光合速率存在明显的补偿现象,对产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冬小麦间作 树形 遮阴强度 间作区域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大豆间作系统光照分布及其对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廖文超 毕华兴 +2 位作者 高路博 许华森 鲍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以4年生、6年生和8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定量分析不同树龄、距果树不同距离处光合有效辐射(PAR)与作物生物量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中PAR均值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减弱,与4年生间作系统相比,... 以4年生、6年生和8年生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观测,定量分析不同树龄、距果树不同距离处光合有效辐射(PAR)与作物生物量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苹果-大豆间作系统中PAR均值随着树龄的增大而减弱,与4年生间作系统相比,6年生间作系统PAR均值减小了27.29%,8年生间作系统减小了37.86%。2)4年生、6年生、8年生果农间作系统光照分布均表现为距离树行越近,PAR越弱。3)与单作大豆相比,4年生、6年生和8年生间作系统大豆产量分别降低3.09%、12.53%和43.02%,且大豆产量与PAR显著相关,说明随着果树树龄增长,间作系统PAR逐渐减小,大豆生长受到严重影响,建议8年生间作系统应增加果农复合界面的距离或停止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树龄 果农间作 光合有效辐射 晋西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林(果)粮间作树种枯落叶分解对玉米的化感效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楠 刘增文 时腾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0-1008,共9页
采用经混土分解120 d后的12种树种(杜仲、泡桐、杨树、元宝枫、柿树、桃树、花椒、核桃、杏树、枣树、苹果和梨树)枯落叶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培养进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林(果)粮间作树种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采用经混土分解120 d后的12种树种(杜仲、泡桐、杨树、元宝枫、柿树、桃树、花椒、核桃、杏树、枣树、苹果和梨树)枯落叶不同质量浓度水浸提液培养进行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林(果)粮间作树种对玉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从各树种枯落叶分解浸提液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综合作用来看,杜仲、花椒和梨树枯落叶对玉米的综合化感效应在各浓度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和枣树枯落叶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苹果枯落叶浸提液在质量浓度20 mg.mL-1时促进了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所以,在选择与玉米进行林(果)粮间作树种配置时,杜仲、花椒和梨树应尽量避免,而泡桐、杨树、元宝枫、核桃、柿树、桃树、杏树、枣树和苹果可以选择为间作树种,但不宜配置过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果)粮间作 枯落叶分解 玉米 化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对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海明 李贤伟 +1 位作者 陈治谏 廖晓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7,共5页
通过连续6年对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具有显著的保水效益;粮经果复合垄作以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在减少用工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系统产出、减少径流、控制土壤侵蚀与降低非点源污染... 通过连续6年对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使土壤含水量增加,具有显著的保水效益;粮经果复合垄作以聚土垄作与农林复合为基础,在减少用工投入的基础上增加系统产出、减少径流、控制土壤侵蚀与降低非点源污染方面起得非常重要的作用;粮经果复合垄作能有效改善坡耕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垄作的物理阻挡作用对土壤径流的截持与减少泥沙的流失,有效的改善了土壤的养分含量。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比粮经果复合平作模式土壤孔度提高9.38%。粮经果复合垄作模式增加了<0.02 mm土壤颗粒含量。与纯粮顺坡平作相比,径流量、侵蚀量平均减幅分别为97.83%,47.49%。坡耕地粮经果复合垄作水保效益显著,经济效益高,广泛适于三峡库区坡耕地的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粮经果复合垄作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冬季修剪方法对桃树果实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绍华 刘国杰 +2 位作者 杜宗绪 孟昭清 张学兵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1-95,共5页
连续3年对庆丰和燕红桃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短枝修剪技术相比较,长枝修剪后,树体丰产性能好、产量高,果实着色好,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提高了品质。长枝修剪对果实生长的影响与品种的成熟期有关,... 连续3年对庆丰和燕红桃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短枝修剪技术相比较,长枝修剪后,树体丰产性能好、产量高,果实着色好,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提高了品质。长枝修剪对果实生长的影响与品种的成熟期有关,早熟品种庆丰无显著作用,晚熟品种燕红采收时平均果重显著增加。采用长枝修剪技术,能显著地提高花芽的质量,尤其是枝条下部的花芽质量,从而可增强对晚霜冻害的抵抗能力,还对在长枝修剪条件下树体保留一年生枝的长度和姿势与果实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长枝修剪早果、丰产、稳产和优质的生物学基础和果园管理特点进行了讨论表示处理间存在P=0.01差异水平。2.2开花物候期修剪方式对树体初花期及花期待续时间无影响。1994年,长枝修剪和短枝修剪的庆丰、燕红的花期分别均为4月14~18日和4月14~19日。但是,开花动态在处理间存在差别。在初花期(4月14日和15日)长枝修剪树花朵开放率显著地高于短枝修剪树。另外,长枝修剪处理树体之间开花较整齐(变异系数小)。2.3坐果和产量1993年花期连续低温,经观察短枝修剪早久保和大久保受到严重冻害,坐果率低,负载量严重不足,而长枝修剪树对低温抵抗力强,坐果率显著高,从而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修剪 产量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主要热作果树低温灾害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代谷 田大青 李家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34-35,38,共3页
调查研究了2008和2011年年初的低温气候对贵州几种热带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风树受害3~5级,澳洲坚果受害0~1级,火龙果受害3~5级,番石榴受害2~3级,芒果受害3级。因此典型的热带作物果树品种只能在贵州省的低海拔无霜区种植,否则... 调查研究了2008和2011年年初的低温气候对贵州几种热带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麻风树受害3~5级,澳洲坚果受害0~1级,火龙果受害3~5级,番石榴受害2~3级,芒果受害3级。因此典型的热带作物果树品种只能在贵州省的低海拔无霜区种植,否则易受低温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热带作物 果树 冷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沼”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大刚 蒲光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综述沼气、沼液和沼渣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方面的使用方式及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抗性和土壤质量的影响,并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沼气 沼液 沼渣 作物 蔬菜 果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粮间作效益及光、肥、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宗利 刘贵波 +1 位作者 郝德有 张丙一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S1期83-88,共6页
从光、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果(梨、桃)粮(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间作立体种植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果、粮分别常量施肥和有春浇三次水条件的灌溉粮田上,果树和粮食作物在光、肥、水利用上竞争不明显,而水的利用... 从光、肥、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果(梨、桃)粮(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间作立体种植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在果、粮分别常量施肥和有春浇三次水条件的灌溉粮田上,果树和粮食作物在光、肥、水利用上竞争不明显,而水的利用率可得到提高.运用土地当量法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其LER值为1.20~1.32,因而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发展果粮间作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种植业结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粮间作 水资源利用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农区果农间作种植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蒋文伟 牛生明 侯正年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6期243-247,共5页
1993~ 1 997年在昌吉市、米泉县试验、示范果园及昌吉州其它县大田果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提出了适宜于昌吉州六县二市自然条件的种植模式 ,即 :果树林带走向以东西向为宜 ,采用斜沟栽植 ,株距 3~ 4m,行距 4m。果树前 3~ 4年 ,适宜间... 1993~ 1 997年在昌吉市、米泉县试验、示范果园及昌吉州其它县大田果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提出了适宜于昌吉州六县二市自然条件的种植模式 ,即 :果树林带走向以东西向为宜 ,采用斜沟栽植 ,株距 3~ 4m,行距 4m。果树前 3~ 4年 ,适宜间作 ,间作以棉花最好 ,打瓜次之 ,匍匐果树采用匍匐扇形修剪技术。这种模式可在果园第二年收回全部投入 ,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农间作 品种选择 种植模式 匍匐修剪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植物引种驯化史轨迹探讨野生果树驯化与育种 被引量:15
13
作者 黄宏文 邹帅宇 程春松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63-1473,共11页
纵观千百年来人类驯化成功的作物,不论是驯化栽培历史较为久远的如小麦、玉米、水稻、苹果、李、葡萄等,还是驯化栽培史较近的如猕猴桃、蓝莓、草莓等,均经历了人类长期不断的选择和栽培实践。本文以史为鉴,概要梳理并分析了植物驯化改... 纵观千百年来人类驯化成功的作物,不论是驯化栽培历史较为久远的如小麦、玉米、水稻、苹果、李、葡萄等,还是驯化栽培史较近的如猕猴桃、蓝莓、草莓等,均经历了人类长期不断的选择和栽培实践。本文以史为鉴,概要梳理并分析了植物驯化改良的历程,并重点以20世纪百年的果树驯化案例,探讨了本世纪野生果树植物驯化的思考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驯化 果树植物 育种改良 农耕文明 21世纪新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地区春季经济花果树类及农作物霜冻灾害形成条件及防御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锦泉 马丽婷 +2 位作者 杨先荣 马佛元 杨振鑫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283-285,288,共4页
应用常规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80—2012年临夏春季28例霜冻灾害,从形成强霜冻灾害的气候特征、霜冻灾害类型、灾害成因等方面,揭示当地春季霜冻灾害的特征,并提出了经济花果树类、农作物霜冻灾害防御对策,其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栽培技... 应用常规的气象资料,分析了1980—2012年临夏春季28例霜冻灾害,从形成强霜冻灾害的气候特征、霜冻灾害类型、灾害成因等方面,揭示当地春季霜冻灾害的特征,并提出了经济花果树类、农作物霜冻灾害防御对策,其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栽培技术法、喷药法、烟幕法、灌水法、覆盖法等,近年来在当地春季农业霜冻防御实践中,其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花果树类 农作物 霜冻灾害 形成条件 防御对策 甘肃临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粮间作模式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特征研究——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试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包维楷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50-54,共5页
研究了岷江上游3种代表性的果粮间作模式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特征。由于结构不合理,辅助能投入效率仅1.15~1.52。3种模式光能利用率为0.661%~1.205%,较对照单作高,潜力较大。应采取果粮间作模式生态系统组分及其结构优化、辅助能... 研究了岷江上游3种代表性的果粮间作模式生态系统能量输入输出特征。由于结构不合理,辅助能投入效率仅1.15~1.52。3种模式光能利用率为0.661%~1.205%,较对照单作高,潜力较大。应采取果粮间作模式生态系统组分及其结构优化、辅助能投入结构和水平改善、非可食产品就地滞留还田及食物链循环利用等措施进行优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粮间作模式 生态系统 能量投入效率 干旱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树行间间作的立体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仁才 《湖南农学院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湖南省慈利县谢高村为试点,在1988~1991年进行了以果树行间间作为主的立体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坡地种植的果树行间进行合理的立体间作,比单一平面型种植能显著改善生态条件,促进果树生长结果,增加经济效益.在... 以湖南省慈利县谢高村为试点,在1988~1991年进行了以果树行间间作为主的立体栽培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坡地种植的果树行间进行合理的立体间作,比单一平面型种植能显著改善生态条件,促进果树生长结果,增加经济效益.在葡萄、柑桔、板粟几种果树的立体栽培试验中,因葡萄挂果早,故始果期以葡萄立体栽培的效益最佳,其中又以葡萄与多层次间作区年纯收入最高,葡萄与豆类-绿肥区综合效益最好.柑桔和板栗立体栽培储备了增产的潜力,亦将发挥明显的后续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间作 栽培 生态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于红壤种植的速生树种、牧草和饲粮作物品种的筛选研究
17
作者 罗涛 郑仲登 +2 位作者 罗志平 雷锦桂 黄秀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S1期74-78,共5页
3年中对9个速生树种、16个牧草、5个甘薯、4个玉米和9个大豆品种的初步筛选评比结果,适于山地红壤种植的速生树种有赤桉、柳叶桉、珍珠叶相思、灰木相思等6个品种;牧草温带种有小黑麦、白三叶、鸡脚草,热带种有南非马唐、圆... 3年中对9个速生树种、16个牧草、5个甘薯、4个玉米和9个大豆品种的初步筛选评比结果,适于山地红壤种植的速生树种有赤桉、柳叶桉、珍珠叶相思、灰木相思等6个品种;牧草温带种有小黑麦、白三叶、鸡脚草,热带种有南非马唐、圆叶决明、平托花生和高值白扁豆;以及甘薯福薯26号、玉米腋单157、大豆黄沙豆和福豆3号等饲粮优良品种。有望供红壤地区推广种植,起到保持水土、改良红壤、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速生树种 优质牧草 饲粮作物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粮经作物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前景
18
作者 张德 龙会英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11-15,共5页
为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资源,提高杧果种植后1~3年果园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2015-2017年(即本区杧果种植后1—3年),秋季在杧果树行带间种植鲜食玉米、无筋豆、三月瓜、番茄、洋葱,初步分析种植短作作物后果园的效益,总结套... 为充分利用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资源,提高杧果种植后1~3年果园的经济效益,增加果农收入。2015-2017年(即本区杧果种植后1—3年),秋季在杧果树行带间种植鲜食玉米、无筋豆、三月瓜、番茄、洋葱,初步分析种植短作作物后果园的效益,总结套种粮经作物关键的栽培技术:种植短作前,翻耕果树行间带土地,作物和良种选择、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和科学的水肥管理、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防治、作物采收后及时清园等措施。提出了秋季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短作作物的应用前景:在幼龄杧果树行间种植5种粮经作物,均能以短养长,年增加幼龄杧果园收入5.1~16.7万元/hm^(2),填补种植杧果的成本和部分管理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杧果树行间 种植 秋季 粮经作物 关键技术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间作模式下和田绿洲特色林果结构遥感信息提取 被引量:7
19
作者 靳镜宇 白洁 +3 位作者 包安明 杨涵 李均力 韩宏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6-154,共9页
实时准确地获取林农间作模式下的果树结构信息对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林农间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综合高分遥感数据的纹理和光谱特征以及中... 实时准确地获取林农间作模式下的果树结构信息对推进新疆特色林果业的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新疆和田绿洲林农间作区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综合高分遥感数据的纹理和光谱特征以及中分遥感数据的时序物候特征的果树提取方法。基于GF-2遥感数据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高分辨率的林田地块空间信息;基于多时相Sentinel-2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时间序列产品,并依据果树物候特征建立决策树模型,提取间作核桃、纯核桃、枣树和葡萄4种类型;最后将多时相的分类结果与高分的林田地块叠加,获取和田绿洲特色林果作物分布信息。该方法对2020年和田绿洲核桃、枣树和葡萄提取结果的用户精度和总体分类精度均在90%以上,Kappa系数为94.95%,能够满足县市级尺度的林果遥感监测精度需求。基于遥感提取的和田绿洲主要林果作物面积为4.28×10^(5)hm^(2),以核桃(间作和纯核桃)为主,间作核桃面积占比63.80%,该方法可为林农间作立体种植模式下的果树类型和面积精确信息提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 面向对象 多尺度分割 林农间作 特色林果 种植结构 和田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地区常见果粮间作树种养分循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建平 刘增文 +2 位作者 魏婉玲 陈凯 迟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7,共6页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4种果粮间作形式进行了林木生物量、养分循环量及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果粮间作类型中,柿树的年平均生物量最高,并且果实内营养元素存留量低,适合做果粮间作树种;桃树的富集能力和吸收力最强,营养元素需... 针对陕西关中地区常见的4种果粮间作形式进行了林木生物量、养分循环量及循环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果粮间作类型中,柿树的年平均生物量最高,并且果实内营养元素存留量低,适合做果粮间作树种;桃树的富集能力和吸收力最强,营养元素需求量大,但速生效果好,适合做短期速生树种。在不同间作类型中,由于树种不同,造成系统中养分循环存在很大差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树种,进而达到最优配置,创造最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粮间作 养分循环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