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rn Processing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Based on Survey Data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1
作者 Zhang Xiao-mei Zhang Jia-x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8年第1期85-96,共12页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corn proces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valuated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alliance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 This paper selected the corn proces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valuated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alliance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s. AHP empir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tisfaction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management process were the weakest. And the order from high to low on the level of indicators of the impact for the alliance was the result of alliance operations and the process of alliance operations, the behavioral attitude of alliance members. Besides, the results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corn proces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in the gener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 processing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均旭 王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共7页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研究生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研究生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科技创新在研究生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生教育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存在产学研合作的门槛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研究生教育显著促进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对此,应聚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视科技创新机制转化作用,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调节效应,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促进区域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研究生教育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与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3
作者 马歆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58,共7页
选取2010—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贸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可显著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数字贸易可助推产业结构升级,驱动战略... 选取2010—2023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贸易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可显著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发现,数字贸易可助推产业结构升级,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贸易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贸易对东部地区和高环境规制强度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驱动效应更明显。上述研究结果为更好地推进数字贸易发展和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数字贸易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现状与路径
4
作者 马爽 李哲 蔡笑天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2,共9页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创新所能推动,更多是由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 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质生产力并非一般性的科技创新所能推动,更多是由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关键技术突破所驱动。本文从内部、外部两个维度阐释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通过梳理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进而提出关键技术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条路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培育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与全球价值链分工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2013—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有效赋能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驱... 以2013—2022年为考察区间,选取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有效赋能全球价值链分工。异质性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驱动效应呈现“高市场化水平地区大于低市场化水平地区”的差异格局。机制分析表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 全球价值链分工 新质生产力 颠覆式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与路径优化:基于川渝地区建设战略腹地的深度研究与比较分析
6
作者 陈富永 曾晓 郭祥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24,共11页
首先,为全面考察产业转移的经济后果及价值效应,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8—2022年中国293个地级市,并重点以川渝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国... 首先,为全面考察产业转移的经济后果及价值效应,以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结合2008—2022年中国293个地级市,并重点以川渝地区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产业转移中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总体上显著提高了所在地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在川渝地区,由于其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这种产业转移的积极效应表现得尤为突出,产业转移不仅提升了当地企业整体的创新水平,还提升了整体的创新质量。其次,深入比较分析市场分割形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市场分割程度较高时,会削弱产业转移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川渝地区也更显著,这可能与西部地区相对独特的地理和经济发展特征相关。最后,对产业转移后的具体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地提升转入地的产业集聚水平,同时也降低了市场要素错配程度,从而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研究结果为理解我国产业转移带来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影响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并为川渝地区建设高质量战略腹地的路径提供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市场分割 技术创新 川渝地区 战略腹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纺织科技创新的合作模式与网络特征研究
7
作者 邵鹏 原宁宁 +1 位作者 姚伶俐 梁杰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为促进纺织业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合作,文章基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纺织科技创新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高校开... 为促进纺织业开展高质量科技创新合作,文章基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纺织科技创新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机构合作网络和地区合作网络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是常见的合作类型,但尚未形成以企业牵头为主导的纺织创新合作模式;纺织科技创新的机构合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网络中占据核心位置;纺织科技创新的地区合作网络呈现连接紧密的特点,但纺织科技创新的地区合作分布不均衡。由此,从企业牵头、双链融合、跨地区协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可为中国纺织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产业 科技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创新网络 科技进步奖 合作模式 网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价值逻辑、现实梗阻与疏解策略
8
作者 赵力佳 王颖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69,共6页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对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低空经济在发展模式、空间、范围、形态上具有“创新引导”“三维立体”“区域聚焦”...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对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低空经济在发展模式、空间、范围、形态上具有“创新引导”“三维立体”“区域聚焦”“多元融合”等核心特征,能够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现阶段,低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高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制度体系保障不健全等现实梗阻,影响了低空经济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实现。针对于此,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保障,以更好地促进低空经济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新质生产力 绿色低碳发展 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探析
9
作者 张志红 吴海平 +1 位作者 刘洁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67-69,共3页
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减少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未来乡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的深远影响,针对当前乡村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从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技术交易... 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减少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未来乡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的深远影响,针对当前乡村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从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技术交易平台、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四大机制及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乡村振兴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低碳 创新意识 产学研合作 人才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Tendenc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in China 被引量:1
10
作者 Cao Hu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74-278,共5页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accelerate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which is also carried out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t both the...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accelerate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which is also carried out in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t both the central and provincial levels.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embodies spatial agglomeration,being innovation- driven and industry convergence and so on,taking on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the external promotion of the government policies,the internal promotion of the market mechanism.support of culture and tradi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etus of innovation.In the backdrop of the present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we are proceeding from the primary stage to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cluster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As for the advanced stage,the innovation- driven,cross- region and international cluster development will be real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 中国 群发 社会发展 改造过程 空间集聚 产业融合 市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生成逻辑、运行机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7
11
作者 卢鹏 黄媛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56,共13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质性重塑集中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上,即强化劳动者的劳动... 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质变形态,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质性重塑集中体现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生产力要素上,即强化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引领劳动资料智能化与数字化革新,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边界。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在企业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劳动要素替代效应推动劳动力需求向高技能的“脑力化”转换、人机交互模式的生产协同性赋能企业智能制造水平的高效能跃升、自动化生产的智能运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等路径实现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的智能化形塑;在产业中观层面,人工智能促进传统产业数实深度融合、赋能数字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乘数增长、规模化应用重构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等途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智能化进阶;在国家宏观层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发展与应用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政府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形成了一种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实现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化加速的新形势下,我国应进一步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形成。一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以人工智能优化生产要素。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机制,培育高技能水平的新型劳动者;提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潜能。二是加速推进产业数实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实现基础设施连接能力迭代;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圈;探索先行先试改革,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是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质增效。以数字政府建设驱动国家治理的智能化转型;以智能赋能推动市场经济体系提质增效;以智能化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 被引量:323
12
作者 王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在最大程度释放人的创造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从生产力三个构成要件对应性构建了衡量指标,提出了1-2-3-4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为后续生产力研究奠定了基础。“1”即一个关键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2”即两个根本原则,即最大程度释放人的聪明智慧原则和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原则;“3”即三个基本要求,即低污染、低消耗、低投入;“4”即四个主要内容,即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现代企业群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并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个主要路径:一是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二是健全科技创新体制;三是完善现有产业体系;四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0
13
作者 龚晓莺 严宇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随着新质生产力日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由新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随着新质生产力日渐成为产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有必要对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实现机制与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要素全新质态的生产力,由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构成,主要表现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生产力、以低碳绿色为核心价值的绿色生产力、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的蓝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催生,需要理念引领机制、动力机制、主体参与机制和保障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当前及未来我国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储备基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差异度、技术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7
14
作者 盛明泉 龙卉卉 鲍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8,F0002,共10页
战略差异度对企业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能否通过加大战略差异度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 战略差异度对企业的影响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企业能否通过加大战略差异度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企业战略决策方面提供了不同的切入点。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差异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技术创新在战略差异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上存在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行业竞争水平、高信息透明度和低融资约束企业的战略差异度越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越显著。研究丰富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文献,并为其提供了研究的新视角。同时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解战略决策的经济后果,对指导和促进企业进行战略变革及获取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差异度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行业竞争水平 信息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被引量:77
15
作者 陈梦根 张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9,共12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愈发明显。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依托,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助推器。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和方向,体现了现代科技创新的高度集成与应用,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融入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高度契合的产业结构、组织形式和生态系统。为更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积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科技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逻辑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6
16
作者 罗仲尤 刘伟豪 +1 位作者 邹明 万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7,共13页
高等教育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等... 高等教育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人力资本积累、高校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高等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且这种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空间邻近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我国应从以下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中西部地区教育政策供给体系;切实增强高等教育的传导效果,汇聚培植新质生产力的教育势能;建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关联意识,畅通高等教育、科技、人才要素的跨区域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视角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霞珍 唐晓婷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64,共11页
文章以2013—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4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测度其技术创新效率,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影响其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 文章以2013—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4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DEA-BCC模型和DEAMalmquist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测度其技术创新效率,并构建Tobit模型,分析影响其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因素。研究发现:受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偏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所得税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技术创新效率作用不理想;专利存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和企业性质均对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发人员、企业成长和财务杠杆对技术创新效率作用不理想。由此,提出鼓励兼并重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财税政策供给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效率 财税政策 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的差异分析与经验总结——以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涵 俞逸洋 +2 位作者 余强 赵海兴 邹国斌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6-234,共9页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 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科技发展需求,国家正在重组优化实验室体系。该文首先从科技发展的五项关键要求(强化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融合、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国家战略)剖析了国家实验室体系的重要性,同时指出目前实验室体系存在学科滞后、创新不足、定位模糊、人才培养挑战及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等问题。然后借鉴成功案例,强调了实验室明确定位、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分析学科、企业、省部共建三类实验室重组案例,旨在为正在重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借鉴,推动整体体系升级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 科技发展要求 战略科技力量 产学研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浩 黄小洪 +1 位作者 樊羽嘉 毕一凡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1,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要素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转型性升级孕育出的当代新型先进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2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 新质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技术要素革命性突破、产业结构转型性升级孕育出的当代新型先进生产力。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0~2022年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进而孕育新质生产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人才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赋能功能和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吸引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吸引外来投资较多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中,这种影响更为显著。最后,经济后果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进入同时有助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启示,从而有助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战略性新兴企业 新质生产力 企业进入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人才集聚效 产业结构合理化 关键数字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及战略调整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彦平 李汉一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 探讨了粮食安全与国家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进行战略调整以应对粮食安全挑战。粮食安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稳定至关重要。为了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国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和优化。调整包括改革农业生产模式、加强粮食储备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和强化政策支持等。通过优化调整措施,可以实现粮食安全与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综上所述,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以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家战略 战略调整 农业现代化 粮食储备体系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