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大鼠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侍坚 路长林 +2 位作者 曲伸 何小龙 王成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修饰细胞对成年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体外NT-4基因转移方法,制备高表达NT-4的基因修饰细胞。离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作为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右侧作为对照,在离断处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观察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尼氏染色和胆碱酯酶染色的变化。结果:在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组和对照组间,尼氏和胆碱酯酶染色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移植NT-4基因修饰细胞对外周神经损伤所造成的运动神经元的退变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素4 运动神经元损伤 基因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方航荣 邱明链 +2 位作者 刘景丰 陈丽红 黄爱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05-2708,共4页
目的:探讨h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能力。方法:行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未注射DC组(对照组)、mDC组、imDC组、空载体组及hIL-10基... 目的:探讨hIL-10基因修饰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能力。方法:行以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未注射DC组(对照组)、mDC组、imDC组、空载体组及hIL-10基因转染组;分别于移植前5d每天给Lewis大鼠腹腔注射mDC、imDC、空载体转染的imDC和hIL-10修饰的imDC各2×106个,于肝移植术后3、7、10d各处死4只,观察外周血肝功能及IL-12变化,并对移植后大鼠做生存分析。结果:IL-10组术后移植肝为非确定型急性排斥反应到轻度急性排斥反应。肝功能示IL-10组在7d、10d时,肝功能有所恢复,但与imDC组及空载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示,术后7d,IL-10组的血清IL-12浓度均低于mDC组及imDC组。IL-10组中位生存期(40d)长于其他组。结论:hIL-10基因修饰的imDC诱导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能力显著增强,显著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免疫耐受 HIL-10 基因修饰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捷 李兵仓 +2 位作者 岳寿伟 王建忠 陈建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NF基因 基因修饰 人工神经复合体 坐骨神经缺损 GDNF 雪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小鼠在脂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丁银元 刘国庆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153,共3页
近十余年来,载脂蛋白(ApoE)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LDLr)基因敲除小鼠已成为研究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用的模型。在这两种小鼠模型基础上,通过与不同的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杂交,产生了多种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 近十余年来,载脂蛋白(ApoE)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LDLr)基因敲除小鼠已成为研究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最为常用的模型。在这两种小鼠模型基础上,通过与不同的转基因、基因敲除小鼠杂交,产生了多种脂代谢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为发现调控血浆脂蛋白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新的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小鼠模型也制备成功,本文笔者研究组研究了其中的脂蛋白脂酶缺陷模型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而利用不同转基因和去基因小鼠作为供体,以及ApoE或LDL受体缺陷小鼠作为接受体的骨髓移植技术,则大大丰富了人们对于巨噬细胞中不同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和消退过程中作用的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损斑块形成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应用小鼠模型进行模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小鼠与人类在脂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中存在很大的种系差异,本文对此也予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 脂代谢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小鼠饲养管理及使用过程中问题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枫 任波 +2 位作者 张云凤 马利伟 郑振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72-74,共3页
随着基因修饰小鼠的广泛使用,在饲养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文章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清洁级动物实验设施中饲养的基因修饰小鼠为对象,着重探讨其在饲养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为建立基因修饰小鼠的管理规... 随着基因修饰小鼠的广泛使用,在饲养管理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文章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清洁级动物实验设施中饲养的基因修饰小鼠为对象,着重探讨其在饲养管理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为建立基因修饰小鼠的管理规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 管理 使用 管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清媛 李殿俊 +1 位作者 王志华 李大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研究GM 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小鼠GM CSF基因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研究EL 4 GM CSF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 :EL 4 GM CSF细胞在小鼠中... 目的 :研究GM 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 ,将小鼠GM CSF基因导入EL 4淋巴瘤细胞中 ,研究EL 4 GM CSF在同系C5 7BL 6小鼠中的成瘤性及其诱导抗肿瘤免疫的效果。结果 :EL 4 GM CSF细胞在小鼠中的成瘤性下降 ,5 0 %小鼠无瘤生存。射线灭活的EL 4 GM CSF瘤苗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型肿瘤细胞的攻击 ,在肿瘤生长的早期对实验性荷瘤小鼠进行治疗 ,能延长荷瘤宿主的存活时间(33 1± 1 8)与对照组EL 4 Wt(2 3 2± 1 5天 )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基因修饰的瘤苗作用明显增强。结论 :GM CSF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可诱导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导致肿瘤的部分根除 ,本实验为基因修饰的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提出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CSF 肿瘤疫苗 基因治疗 基因修饰 荷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与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联合移植促进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功能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家松 曾园山 +4 位作者 李海标 黄文林 李晓君 刘甘泉 李晓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或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或NSCs单独移植到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s)联合移植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修复的作用。方法:将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或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或NSCs单独移植到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处,60d后进行爬网格测验和BBB评分检测运动功能。第67d,进行皮质运动诱发电位(CMEP)和皮质感觉诱发电位(CSEP)检测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及CMEP和CSEP的修复程度依次为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组,NSCs与未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组,NSCs单独移植组和实验对照组。结论:NSCs与NT-3基因修饰SCs联合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的后肢运动及神经传导功能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3基因修饰 全横断脊髓损伤 联合移植 神经干细胞 功能修复 雪旺细胞 实验研究 全横断性脊髓损伤 神经传导功能 NSCs 感觉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单独移植 运动功能 神经营养素 CSEP 后肢 BBB EP) 对照组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X86对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谢秀兰 晏仕英 +2 位作者 高海慧 杨宇为 赵建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2-884,共13页
【目的】探讨乳源植物乳杆菌X86(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该菌株防治乳腺炎奠定基础。【方法】将怀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 【目的】探讨乳源植物乳杆菌X86(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利用该菌株防治乳腺炎奠定基础。【方法】将怀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植物乳杆菌X86组,每组8只),在孕晚期至泌乳期,植物乳杆菌X86组灌胃L.plantarum X86(1×10^(9)CFU/mL)0.5 mL,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对模型组与植物乳杆菌X86组建立S.aureus诱导的乳腺炎大鼠模型,造模后采集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果】门水平上,模型组增加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和髌骨细菌门(Patescibacteria)的丰度,减少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丰度;植物乳杆菌X86组增加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ota)的丰度;属水平上,模型组减少拟杆菌属(Bacteroides)、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毛螺菌科各属(Lachnospiraceae group)的丰度,同时增加鼠杆状菌科未定名属(norank_f_Muribaculaceae)和梭菌纲UCG-014未定名属(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_014)的丰度,植物乳杆菌X86逆转了上述属水平物种丰度变化(拟杆菌属除外),并增加阿克曼菌属、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和解黄酮菌属(Flavonifractor)的丰度。Spearman关联分析发现,阿克曼菌属、肠鼠杆菌属和解黄酮菌属的丰度与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植物乳杆菌X8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产生积极影响,并增加产SCFAs菌属的丰度,这可能是其预防乳腺炎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大模型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植物乳杆菌X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前脑啡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的构建 被引量:8
9
作者 安珂 田玉科 +2 位作者 杨辉 高峰 王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构建人前脑啡肽原(hPPE)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质粒pCMVhPPE.SEQ中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hPPE... 目的构建人前脑啡肽原(hPPE)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质粒pCMVhPPE.SEQ中的人前脑啡肽原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后,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重组质粒pcDNA3.1(+)hPPE和空质粒pcDNA3.1(+)分别转染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IAST)。经G418(600μg/ml)筛选,挑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RT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转染细胞亮氨酸脑啡肽(LEK)的表达及分泌,同时检测Neo基因的存在以证实转染成功。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分别出现5.4kb和950bb片段,测序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hPPE亚克隆成功。Neo基因检测显示重组质粒和空质粒已成功转染至IAST中,筛选获得IAST/hPPE和IAST/Neo两个细胞株,LEK免疫染色均阳性,但平均光密度结果显示IAST/hPPE的LEK表达明显强于IAST/Neo和IAST(P<0.01)。IAST/hPPE细胞与IAST/Neo和IAST细胞相比,hPPE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LEK的分泌量明显增高(P<0.01),而IAST与IAST/Neo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前脑啡肽原基因修饰的永生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株(IAST/hPPE),为该细胞移植用于镇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脑啡肽原 星形胶质 基因修饰 细胞株 永生化 pcDNA3.1(+) DNA重组技术 免疫细胞化学法 重组质粒 真核表达载体 脂质体介导法 亮氨酸脑啡肽 RT-PCR L-EK mRNA表达 免疫法检测 Neo基因 平均光密度 培养上清液 显著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成俊 夏穗生 +2 位作者 史晓峰 谢森 唐礼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 目的:研究TGF-β1修饰的供者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对同种大鼠移植心脏耐受的诱导及效果。方法:建立同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脂质体转染TGF-β1基因修饰供者脾细胞;观察TGF-β1修饰的脾细胞输注组,单纯脾细胞输注组和假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TGF-β1基因的脾细胞;TGF-β1修饰的脾细胞特异性输注可明显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17.0±3.3)d,与单纯脾细胞输注组(7.0±1.1)d和假处理组(6.3±1.0)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可明显减轻同种移植心脏的病理损伤。结论:输注TGF-β1基因修饰的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大鼠移植心脏的耐受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心脏 基因修饰 脾细胞诱导 同种 实验研究 耐受 TGF-β1基因 脾细胞输注 特异性输注 供者脾细胞 心脏移植模型 脂质体转染 供体脾细胞 病理改变 稳定转染 存活时间 病理损伤 显著性 单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芊芊 刘冲 +3 位作者 傅军 陈若宁 刘迪文 汪洌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49,共6页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属于复杂、综合性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难度较大。现结合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分析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在建设使用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属于复杂、综合性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难度较大。现结合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分析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在建设使用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介绍了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包括管理组织构架、制度建设、监督机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内容,为高校同类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实验室 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修饰小鼠应用于心脏研究的进展:从小鼠到人类,从基因到临床
12
作者 杜晓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1-246,共6页
基因修饰(敲除、变异和过度表达)小鼠自90年代初应用于心脏学研究。近十余年来,利用这一类模型的研究发现对心血管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该领域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研究手段。目前,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数量日益... 基因修饰(敲除、变异和过度表达)小鼠自90年代初应用于心脏学研究。近十余年来,利用这一类模型的研究发现对心血管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已经成为该领域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研究手段。目前,基因修饰小鼠模型的数量日益增多并已形成系统,有关的心脏表现型数据库日趋丰富,多种从整体到分子水平的表现型的研究手段已十分成熟。在今后的心脏研究中,小鼠模型有望对阐明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途径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 心脏学 基因敲除 基因过度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6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白浪 陆晓和 +2 位作者 周瑾 党森涛 张进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3-535,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6 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IE2基因荷瘤小鼠中ATF5功能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于淼 刘婷 +2 位作者 胡明 王斌 钱冬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71-75,共5页
利用转IE2基因小鼠荷瘤的方法,对肿瘤组织中ATF5转录激活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从而探究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蛋白IE86对ATF5功能的影响。通过鼠胶质瘤细胞GL261对转基因鼠进行荷瘤,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荷瘤鼠的... 利用转IE2基因小鼠荷瘤的方法,对肿瘤组织中ATF5转录激活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从而探究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蛋白IE86对ATF5功能的影响。通过鼠胶质瘤细胞GL261对转基因鼠进行荷瘤,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荷瘤鼠的肿瘤组织中转录因子ATF5的表达量进行检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荷瘤鼠肿瘤组织中转录因子ATF5的表达,结果显示,转IE2基因小鼠体内ATF5表达量较正常小鼠ATF5表达量高。ATF5在转IE2基因荷瘤鼠中呈现高表达状态,ATF5是一个与凋亡密切相关的转录因子,在凋亡、分化及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ie86 胶质瘤细胞 转录激活因子5(ATF5)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MV IE86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及p53表达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婷 钱冬萌 +5 位作者 胡明 于淼 张现娟 秦子英 刘小可 王斌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44-49,共6页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能诱导肿瘤细胞恶性转化且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但HCMV编码的主要即刻早期调控蛋白IE86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发挥关键作用仍然未知。为探究IE86对基因修饰荷胶质瘤小鼠p53表达水平及恶性胶质瘤细胞凋...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能诱导肿瘤细胞恶性转化且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但HCMV编码的主要即刻早期调控蛋白IE86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发挥关键作用仍然未知。为探究IE86对基因修饰荷胶质瘤小鼠p53表达水平及恶性胶质瘤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本研究通过PCR技术鉴定基因修饰小鼠IE86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IE86和p53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IE86基因修饰小鼠模型;与IE86阴性组相比IE86阳性组p53表达水平上升(P<0.05),但p21表达水平下降(P<0.05);IE86阳性组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基因修饰的小鼠中IE86持续表达但p53转录活性的指示标志p21下调,且IE86可提高恶性胶质瘤细胞抗凋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胶质瘤细胞UL261 ie86基因修饰小鼠 ie86 P53 p21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80与CD86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洪华 陆晓和 +1 位作者 姚建兵 彭小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C D80、C D86的表达,了解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F344大鼠5只及Lou大鼠25只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同种...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C D80、C D86的表达,了解协同刺激分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随机将F344大鼠5只及Lou大鼠25只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和同基因移植对照组,同种异体组采用F344大鼠5只为供体,Lou大鼠10只为受体,对照组采用Lou大鼠5只作为供体和Lou大鼠10只作为受体。连续观察12d,进行临床及病理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角膜细胞在移植术后C D80、C D86的表达。结果:同种异型移植组术后角膜细胞C D80、C D86的表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相一致。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 D80、C D86参与了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增加从而活化局部T细胞的功能,使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CD86 CD80 实验研究 协同刺激分子 移植术后 同种异体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角膜细胞 病理学观察 对照组 发病机制 基因移植 连续观察 技术检测 流式细胞 同种异型 观察结果 分子表达 步研究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cn3敲除对幼龄小鼠实质器官的影响
17
作者 经争辉 李春英 +4 位作者 刘蓉 任俞华 崔诗雨 赵文宝 张海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6-332,共7页
目的探究Clcn3敲除对幼龄小鼠实质器官发育的影响,为Clcn3基因敲除动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PCR鉴定FVB小鼠基因型:野生型(Clcn3^(+/+))、杂合子(Clcn3^(+/-))及纯合子(Clcn3-/-);小鼠3周龄时,采集心、肝、脾、肺、肾和脑等主要实质... 目的探究Clcn3敲除对幼龄小鼠实质器官发育的影响,为Clcn3基因敲除动物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PCR鉴定FVB小鼠基因型:野生型(Clcn3^(+/+))、杂合子(Clcn3^(+/-))及纯合子(Clcn3-/-);小鼠3周龄时,采集心、肝、脾、肺、肾和脑等主要实质器官并拍照,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其投影面积;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各实质器官,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全切片利用全自动数字病理扫描分析系统扫描后观察器官细微结构。结果与Clcn3^(+/+)和Clcn3^(+/-)小鼠相比,Clcn3-/-小鼠体重显著降低(P<0.05);Clcn3缺失会显著降低小鼠心、肝、脾、肺及肾的体积(P<0.05),但不会影响小鼠脑的大小(P>0.05);HE染色显示,Clcn3-/-小鼠各实质器官组织结构未见异常,实质细胞体积相对较小。结论Clcn3敲除导致幼龄小鼠的实质器官减小,未对幼龄小鼠实质器官产生明显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修饰小鼠 Clcn3 敲除 实质器官 HE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路亚岚 石桂英 +1 位作者 王克维 白琳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27,共6页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类以认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仅能改善症状,不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且对中晚期患者疗效欠佳。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在AD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作为最早发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方便,易于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潜能;其分泌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和微环境重塑的能力,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BM-MSCs治疗AD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BM-MSCs直接移植,基因修饰后BM-MSCs移植以及BM-MSCs源外泌体移植治疗,深入讨论BM-MSCs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效果、机理及其优缺点,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阿尔兹海默病 模型小鼠 基因修饰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补偿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匡颖 孙霞 +4 位作者 邓涛 卢希彬 孙瑞林 王铸钢 费俭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4-311,共8页
常规基因剔除小鼠的获得主要是利用ES细胞的全能性先获得嵌合体小鼠,再利用ES细胞的生殖系传递能力,通过嵌合体与野生型小鼠的交配获得杂合子小鼠.而四倍体补偿技术则可绕过嵌合体小鼠阶段,直接获得基因修饰杂合子小鼠.利用电融合技术和... 常规基因剔除小鼠的获得主要是利用ES细胞的全能性先获得嵌合体小鼠,再利用ES细胞的生殖系传递能力,通过嵌合体与野生型小鼠的交配获得杂合子小鼠.而四倍体补偿技术则可绕过嵌合体小鼠阶段,直接获得基因修饰杂合子小鼠.利用电融合技术和Piezoelectric microinjection显微注射技术建立了四倍体补偿技术,小鼠四倍体胚胎的获得率(电融合率)为(93.01±1.37)%,经体外培养囊胚形成率为(82.49±2.08)%.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将2种129品系小鼠来源的ES细胞(CJ7和SCR012)注射到四倍体囊胚腔中,获得了完全ES细胞来源的小鼠,ES鼠的获得率分别为2.7%和8.3%.经微卫星DNA检测,成体小鼠的10个被检测组织均为129小鼠来源的.同时,也利用基因修饰的ES细胞进行了研究,获得了2种基因修饰的完全ES细胞来源的杂合子小鼠,部分小鼠具有繁殖能力,经繁育已获得了纯合子,其中凝血因子Ⅷ基因敲除小鼠获得了预期的血友病小鼠表型.上述结果说明四倍体补偿技术可应用于基因修饰小鼠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补偿技术 ES 基因修饰 近交系E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