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史健 王亚静 +2 位作者 侯冉 黄娅婕 段晓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383-1394,共12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规范治疗方案,但临床发现了不可避免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最终导致了疾病进展。为此,寻找早期预测有效人群的标志物和探索延长或逆转继发性耐药的优化治疗方案成为国内外研究重点。目的依据国内外文献数据系统评价EGFR-TKI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发布的有关EGFR-TKI联合化疗对比单药EGFR-TKI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1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对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3级不良反应等数据收集和分析。基于基线临床特征进行亚组分析,使用RevMan 5.4.1版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10项研究,共2029例患者,其中EGFR-TKI联合化疗组1049例患者,单纯EGFR-TKI组98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54,95%CI=0.49~0.60,P<0.00001)和OS(HR=0.69,95%CI=0.59~0.79,P<0.00001)。与单纯EGFR-TKI组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组可提高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ORR(OR=1.95,95%CI=1.57~2.42,P<0.00001)和DCR(OR=1.76,95%CI=1.13~2.74,P=0.01)。在伴随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42,95%CI=0.34~0.52,P<0.00001)和OS(HR=0.69,95%CI=0.51~0.94,P=0.02)。在基线无脑转移的患者中,与单纯EGFR-TKI治疗相比,EGFR-TKI联合化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PFS(HR=0.62,95%CI=0.53~0.72,P<0.00001)。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EGFR-TKI治疗(OR=4.25,95%CI=2.74~6.61,P<0.00001)。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PFS及OS,尤其是基线脑转移患者;但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是≥3级血液学相关毒副作用发生率,整体是安全可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 联合治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在肾细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庆 王建东 石群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3-1336,共4页
Eph(Erythropoietin 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基因家族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族,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家族参与很多生理活动,同时Eph基因的过表达也可导致细胞的恶性... Eph(Erythropoietin produc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基因家族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族,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家族参与很多生理活动,同时Eph基因的过表达也可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近年来,研究发现EphA2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无瘤生存期等都直接相关,也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为此,EphA2基因可能成为诊断、预测肾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为肾细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2 肾细胞癌 受体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系统评价
3
作者 陈娅 李超 +3 位作者 马雪 余婷 邱悦 李娜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66,共8页
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 目的基于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研究,系统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对结果数据进行描述性或统计性分析。结果纳入26项研究(22个病例报告和4个病例系列),共计75例患者使用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主要涉及的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和多靶点。大部分患者换药后安全性良好,肝功能正常或无严重肝损伤,仅1例患者报告严重肝脏不良反应(3级总胆红素升高);临床疗效方面,大部分患者对换用的TKIs应答良好,在随访时间内治疗结局评估为稳定或无疾病进展,仅2例吉非替尼替换为厄洛替尼患者因发生非肝损伤相关不良反应而减量后疾病进展、1例厄洛替尼替换为阿法替尼患者出现肿瘤症状加重。结论已发表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证据表明,靶向EGFR、ALK和多靶点的TKIs致肝损伤后替换为同类药物继续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可实践性,可作为TKIs肝损伤停药后的应对策略之一。但目前尚无指南共识在替换药物选择、给药时机和剂量方案等方面作出明确推荐,亟待更多研究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抑制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多靶点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癌蛋白c-Cbl促进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2的降解
4
作者 王友洁 李忠佑 +3 位作者 吕斌 邹立君 周宜开 昌村春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5-790,共6页
c Cbl最近被证明是泛素 蛋白酶体 (ubiquitin proteasome)通路中的一个新的RINGFinger型泛素连接酶 (ubiquitinligase ,E3) .c Cbl可以介导受体酪氨酸激酶和非受体酪氨酸受体激酶的降解 .利用内源性表达较高EphA2的大肠癌细胞株HCT1 1 ... c Cbl最近被证明是泛素 蛋白酶体 (ubiquitin proteasome)通路中的一个新的RINGFinger型泛素连接酶 (ubiquitinligase ,E3) .c Cbl可以介导受体酪氨酸激酶和非受体酪氨酸受体激酶的降解 .利用内源性表达较高EphA2的大肠癌细胞株HCT1 1 6 ,通过转染野生型c Cbl和显性负变异体(dominantnegativemutant)c Cbl 70Z ,探讨c Cbl在EphA2降解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 ,c Cbl可促进磷酸化EphA2的降解 ,EphA2的降解必须依赖其配体ephrin A1的刺激 ;利用蛋白酶体 (proteasome)抑制剂MG1 32可抑制磷酸化的EphA2降解 ,提示EphA2的最终降解部位是在蛋白酶体 .研究的结果提示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蛋白c-Cbl 受体 激酶 降解 泛素-蛋白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调控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玉洁 魏兰懿 +4 位作者 陈君君 周阳云 杨姣 胡九东 韩永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4,共9页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癌基因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癌症患者治疗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些过度活化的致癌基因多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众多的PTK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的主要... 癌症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致癌基因的过度活化是导致癌症患者治疗和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这些过度活化的致癌基因多为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众多的PTK中,非受体酪氨酸激酶(NRTK)是一类重要的信号分子,作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的主要驱动者,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等过程。以NRTK为靶点已成为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中药以其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低毒等特性,在肿瘤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中发挥巨大的优势,至今已发现多种中药单体可抑制NRTK发挥抗肿瘤作用。该文对NRTK主要成员Src、Jak、Abl和Fak家族在肿瘤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归纳总结了作用于这些成员的中药单体,旨在为靶向NRTK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为寻找NRTK的中药单体抑制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受体激酶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非热点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化疗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檀紫瑞 申青 +2 位作者 刘俊英 陈砚凝 姚继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4426-4434,共9页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 背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案之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然而不同类型EGFR的突变对EGFR-TKIs治疗的反应不同。目的比较EGFR非热点突变型NSCLC一线应用EGFR-TKIs及化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并确认为EGFR非热点突变型患者共90例。以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一线EGFR-TKIs治疗组和一线化疗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所有患者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或复查住院及门诊病例获得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24-03-31。观察并比较患者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90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52例,一线化疗组38例。术后复发转移患者16例,初诊分期为ⅢB~Ⅳ期患者74例。EGFR非热点突变患者中,单基因突变51例,复合突变39例。一线EGFR-TKIs治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9例。一线化疗进展后二线EGFR-TKIs治疗患者8例,二线化疗患者16例,免疫治疗患者1例。EGFR非热点突变不同亚型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的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P<0.001)。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突变亚型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合位点突变患者中,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EGFR-TKIs治疗组与一线化疗组的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线化疗进展后的患者中,二线EGFR-TKIs治疗(8例)与化疗(16例)的中位PFS分别为11.3个月和5.6个月,二线EGFR-TKIs治疗与化疗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7,P=0.006)。结论在EGFR非热点突变型术后复发或晚期NSCLC中,EGFR ex20ins和E20 S768I突变患者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接受一线EGFR-TKIs治疗后的生存期存在差异。而在各突变亚型中,与一线化疗相比,一线EGFR-TKIs治疗均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非热点突变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抑制剂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Axl受体酪氨酸激酶在老年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中的价值
7
作者 马同亮 韩若东 +1 位作者 黄羽 朱德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血清可溶性Axl受体酪氨酸激酶(sAxlTK)水平在评估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DHF患者238例,根据随访90 d内复合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 目的 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血清可溶性Axl受体酪氨酸激酶(sAxlTK)水平在评估短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1日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DHF患者238例,根据随访90 d内复合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5例和预后良好组193例。又根据血清sAxlTK最佳截断值分为高水平组80例和低水平组158例。检测血清sAxlTK、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sAxlTK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43.89(33.95,51.44)μg/L vs 23.89(18.73,33.92)μ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TnI和sAxlTK是AD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22,95%CI:1.035~3.568,P=0.039;OR=1.021,95%CI:1.008~1.03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AxlTK、cTnI和NT-proBNP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36(95%CI:0.778~0.895)。高水平组90 d内复合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45.0%vs 5.7%,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水平组复合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水平组更高(χ^(2)=66.991,P_(log rank)<0.01)。高水平组总生存率较低水平组更低,生存预后更差(χ^(2)=16.899,P_(log rank)<0.01)。结论 老年ADHF患者入院时高血清sAxlTK水平与短期预后不良高风险有关。血清sAxlTK有希望成为短期预后不良早期预测的有用工具,且其与cTnI、NT-proBNP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预后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Axl受体激酶 预后 预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酪氨酸激酶受体-2在其中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吴世卿 郑俊发 +3 位作者 曾曙光 陈少鹏 薛国初 章锦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3-656,共4页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基因在HUVE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HUVECs并对其进行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和Ⅷ因子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 目的分离和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基因在HUVECs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分离HUVECs并对其进行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特点、形态特征和Ⅷ因子免疫荧光组化技术对细胞进行鉴定。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S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HUVECs中Tie-2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原代培养的HUVECs约于24h完全贴壁,4~5d后融合成单层铺路石样结构。Ⅷ因子免疫荧光组化法证实细胞是HUVECs。RT-PCR检测到HUVECs中Tie-2mRNA条带明显,SABC免疫细胞组化法检测到Tie-2蛋白在HUVECs胞浆、核膜中呈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5%以上。结论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可获得高纯度的HUVECs,Tie-2在HUVECs中呈强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激酶受体-2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蛋白激酶在不同α_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陶亮 关永源 +2 位作者 葛慧 贺华 韩启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 目的 了解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Ca2 +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用Fura 2荧光探针双波长测定细胞胞浆游Ca2 +浓度 ([Ca2 +]i)的方法 ,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肾上腺素受体cDNA的HEK2 93细胞 ,观察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和磷脂酶C抑制剂U7312 2 对激动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引起的 [Ca2 +]i 变化的影响。结果 预先用U7312 2 (0 1,10 ,5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0min ;用Genistein(10 ,10 0 ,2 0 0 μmol·L-1)与细胞共同孵育 1h。在分别转染了α1A、α1B和α1DcDNA的HEK2 93细胞 ,U73 12 2 和Genistein均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肾上腺 (10 μmol·L-1)引起的双相 [Ca2 +]i 的升高。在上述细胞 ,U7312 2 (5 0 μmol·L-1)能完全抑制肾上腺素引起的[Ca2 +]i 升高 ;而用最大有效浓度 10 0 μmol·L-1的Genistein只能部分抑制肾上腺素升高 [Ca2 +]i 的作用。结论 在HEK 2 93细胞 ,不同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α1A α1B和α1D)激动均能部分通过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引起Ca2 +释放和Ca2 +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Α1肾上腺素受体 HEK29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亚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晓光 药立波 苏成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9,共5页
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胚胎发育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过程,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发现50多种RTK基因分属于14种亚族,Eph亚族是其中最大的家族,由14个基因组成,一些基因主要在脑的发育中... 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胚胎发育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等过程,具有相当重要的生理功能.目前已发现50多种RTK基因分属于14种亚族,Eph亚族是其中最大的家族,由14个基因组成,一些基因主要在脑的发育中表达,另一些则在各种组织中广泛表达.最近该亚族胞外配体的发现为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打下基础.综述了Eph亚族成员的来源、表达及其配体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受体 eph亚族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东 李国立 +4 位作者 董迎春 盛蓁 马恒辉 卢光明 周晓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1-2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测定61例胃癌组织标本(包括来源于同一患者的正常黏膜和癌组织)和5株胃癌细胞的EphB1mRNA。并应用抗EphB1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对其中58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EphB1蛋白在正常黏膜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结果:EphB1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呈现不同程度表达。与正常黏膜相比,69%(42/61)的患者胃癌组织EphB1mRNA表达上调,15%(9/61)的患者表达下调,16%(10/61)的患者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EphB1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06,0.04和0.039),而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EphB1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不完全一致。EphB1蛋白在45%(26/58)的患者标本中表达下调,在17%(10/58)的患者中上调,其余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肿瘤细胞EphB1蛋白丢失与胃壁侵犯深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01和0.008)。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EphB1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它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新标志物及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 ephB1 胃癌 实时定量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志 张晴 +2 位作者 徐玥 万松 陶自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hA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检测乳腺正常细胞系、乳腺癌肿瘤细胞系和1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观察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hA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检测乳腺正常细胞系、乳腺癌肿瘤细胞系和15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phA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EphA7蛋白在乳腺癌细胞系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丢失,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r_s=-0.157,P=0.055)、肿瘤分级(r_s=-0.331,P<0.001)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r_s=0.245,P=0.002)、TNM分期(r_s=0.217,P=0.008)、HER-2表达(r_s=0.179,P=0.028)呈正相关。结论 EphA7在多数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丢失,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受体激酶 ephA7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PI-2009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邬楠 王爱平 王印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56-461,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PI 2 0 0 9)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BPI 2 0 0 9对酪氨酸激酶和EGFR自动磷酸化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BPI 2 0 0 ... 目的:探讨一种口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PI 2 0 0 9)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esternblot方法检测BPI 2 0 0 9对酪氨酸激酶和EGFR自动磷酸化的抑制作用,MTT法检测BPI 2 0 0 9对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使用A4 31肿瘤模型的荷瘤裸鼠进行体内的肿瘤抑制试验。结果:通过对EGFR激酶抑制剂化学文库的筛选,发现BPI 2 0 0 9是一个有效的EGFR激酶抑制剂。BPI 2 0 0 9对EGFR激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为5nmol·L- 1,当其浓度达到6 2 .5nmol·L- 1的时候可以完全抑制EGFR激酶的活性,但在10 0nmol·L- 1时对Abl、Abl相关基因(Abl relatedgenes ,Arg)以及c- Src酪氨酸激酶都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PI 2 0 0 9可以阻断EGFR介导的细胞内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IC50 为4 5nmol·L- 1。在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试验中,BPI 2 0 0 9对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EGFR在细胞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人类肿瘤细胞A4 31移植瘤抑制试验的研究表明BPI 2 0 0 9经口给药每天1次在10 0mg·kg- 1,肿瘤抑制率达6 4%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病态和体重下降。结论:BPI 2 0 0 9是一种有效的高选择性的以EGFR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自动磷 细胞生长抑制 抗肿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受体Eph基因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建东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0期935-938,共4页
Eph基因是酪氨酸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群,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在胚胎的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Eph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这种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在Eph基因... Eph基因是酪氨酸受体家族中最大的一个亚群,可分为EphA和EphB。Eph基因在胚胎的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许多Eph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这种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在Eph基因家族中,只有EphA3和EphA7在肿瘤中低表达,而这种低表达是由于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造成的。目前,一些Eph基因已被研究用作临床肿瘤治疗的靶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 受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东 李国立 +7 位作者 马恒辉 王绪林 盛蓁 饶秋 潘敏鸿 周志毅 董迎春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亚族。文中通过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EphA7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检测EphA7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探... 目的: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RTK)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亚族。文中通过CpG岛高甲基化是导致EphA7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重要机制。检测EphA7基因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荧光标记探针进行实时定量RT-PCR,测定62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标本中EphA7 mRNA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EphA7基因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EphA7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癌旁非癌胃黏膜中呈现差异性表达。根据EphA7在癌组织和癌旁非癌胃黏膜中的表达水平,可分为3种类型:正常黏膜/癌组织mRNA表达比值(N/T)(0.5为表达上调(22/62),(2为表达下调(27/62),介于0.5和2之间为表达无差异(13/62)。EphA7 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有关(P=0.030),亦与肿瘤分期有关(P=0.031)。EphA7表达上调与肿瘤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P=0.063)。结论:EphA7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胃癌患者中有很大差异。EphA7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和疾病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7 受体激酶 实时定量RT—PCR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在大鼠牙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丽萍 李伯琦 +2 位作者 王琪 铁晓敏 刘奕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 目的:观察在牙齿正常萌出过程中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nt5A)/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2(Ror2)信号在大鼠体内外牙囊细胞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成熟破骨细胞形成及牙齿萌出的相关性。方法分离出生后1-13 d的SD大鼠下颌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囊及牙槽骨生长发育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下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Wnt5A和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出生后5-6 d的SD大鼠第一磨牙牙囊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Wnt5A、Ror2在牙囊细胞中的表达。结果SD大鼠出生后第2天牙囊开始分化为牙周组织,1-3 d牙槽骨变化不明显,第4天起,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Wnt5A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内无明显表达,第4天开始出现阳性表达,并持续表达至第13天。Ror2在出生后第1-3天的大鼠牙囊组织表达呈强阳性,而在第4-13天呈弱阳性。结论 Wnt5A、Ror2在牙萌出过程中有特定的时间分布,提示其可能参与牙齿萌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激酶样孤儿受体2 牙囊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迎春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06-308,共3页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 EphA1基因是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家族中第一个成员,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血管生成,而且在正常成人组织中也广泛表达。其独特的受体和配体复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信号转导模式,使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不同器官、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甚至在同一种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EphA1基因表达状况也有很大差异,提示该基因功能的多元性。深入研究EphA1在血管生成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有可能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1 eph 受体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向华 覃文新 +5 位作者 赵瑞胶 李宗海 王华茂 韩俊松 徐宇虹 顾健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36-839,共4页
目的 :探讨Tie2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RT -PCR、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8种人肿瘤细胞株中Tie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Hela、SPCA1、74 0 2和U2OS细胞中Tie2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Tie2不... 目的 :探讨Tie2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RT -PCR、Westernblot以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 8种人肿瘤细胞株中Tie2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Hela、SPCA1、74 0 2和U2OS细胞中Tie2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 :Tie2不仅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 ,在一些肿瘤细胞中也有表达。Tie2可作为某些肿瘤的标志 ,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蛋白质激酶 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标记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1增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EphA3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转录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瑞琴 李其满 +4 位作者 施庆国 张惠 钱晓龙 俞岚 周建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33-639,共7页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rostate and colon gene 1,PC-1)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分子EphA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不同水平PC-1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EphA3的表达情况.发现PC-1可诱导EphA3基因表... 为了研究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rostate and colon gene 1,PC-1)对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分子EphA3表达的影响,用RT-PCR、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不同水平PC-1的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EphA3的表达情况.发现PC-1可诱导EphA3基因表达上调.采用荧光素酶实验检测PC-1对于EphA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1对转录起始位点上游916 bp的启动子活性没有影响,而可增强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11 bp启动子的活性.对EphA3启动子-916 bp~-2 011 bp区域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此区域包含HSF、NF-1、Nkx-2、SP1和GATA-1等多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实验结果表明,PC-1可通过影响EphA3启动子诱导EphA3基因高表达,其调控区域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 011 bp至-916 bp之间,提示PC-1可能通过影响一些结合于此区域的转录因子来影响EphA3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C-1) 受体激酶 eph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