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多元价值生成与“三区”建设契合度研究
1
作者 颜廷武 李弘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重要途径。深入剖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多元价值生成机理,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其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的重要途径。深入剖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多元价值生成机理,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其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三区”建设的契合度。研究发现,葡萄酒产业在提升地方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等多维价值方面作用突出,并且与“三区”建设联系紧密,但也存在创新动能不足、协调水平不高、亟待提质增效等问题。针对上述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以期在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与“三区”建设协同增益,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葡萄酒产业 “三区”建设 皮尔逊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特性及相应栽培技术
2
作者 王杨雍 徐美隆 +6 位作者 雷晓婷 王振平 韩斌 董志刚 王海波 高振 杜远鹏 《中国果树》 202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基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19个酒庄基地21个采样点不同类型土壤的pH值、碱化度、含盐量及有机质、活性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子产区土壤p H值普遍偏高,多在8.0~8.5,其中红寺堡产区土壤p... 基于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19个酒庄基地21个采样点不同类型土壤的pH值、碱化度、含盐量及有机质、活性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子产区土壤p H值普遍偏高,多在8.0~8.5,其中红寺堡产区土壤pH值为8.3~8.5;各产区的土壤碱化度多在5%~10%,属于轻度碱化土;各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33~12.28 g/kg,含量较低;宁夏地区土壤铵态氮含量都处于缺乏水平(<5 mg/kg),贺兰产区鸣则酒庄、金凤产区金沙渠开发区、永宁产区玉泉营农场土壤有效磷含量丰富(>20 mg/kg),青铜峡产区望月酒庄、玉鸽酒庄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200 mg/kg)。针对宁夏产区土壤特性制定了相应的酿酒葡萄栽培技术,为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产区 土壤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气象条件分析
3
作者 李玉 韩孜玥 +4 位作者 徐美隆 王振平 王海波 高振 杜远鹏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124-129,共6页
收集分析了2022—2024年宁夏贺兰山东麓10个酿酒葡萄产区的气象数据,以期为酿酒葡萄品种选择及相应栽培技术调整提供参考。通过分析酿酒葡萄产区生长季、出土至开花前、开花至浆果膨大期的温度及生长季降雨量、降雨天数及果实采收前30 ... 收集分析了2022—2024年宁夏贺兰山东麓10个酿酒葡萄产区的气象数据,以期为酿酒葡萄品种选择及相应栽培技术调整提供参考。通过分析酿酒葡萄产区生长季、出土至开花前、开花至浆果膨大期的温度及生长季降雨量、降雨天数及果实采收前30 d降雨量等气象条件,发现与2022年和2023年相比,2024年春季气温升高快,≥10℃有效积温高于前两年,为832.4~1081.4℃·d;2022—2024年生长季降雨量均在8月最大,最大月降雨量分别为95.6、50.7、163.8 mm,但2022年和2023年进入9月后降雨量明显降低,最大月降雨量分别为16.0、32.1 mm,而2024年9月降雨量仍然较大,最大为103.2 mm;2024年果实采收前30 d降雨量明显高于前两年,其中银川青云酒庄降雨量最大(203.7 mm),其降雨天数为15 d。由此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春季气温回升快,有效积温升高,果实采收期降雨量增多,降雨天数变长将会成为趋势,由此需要采用应对春季霜冻害、葡萄病害等问题的相关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产区 温度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风土条件下霞多丽葡萄果实和葡萄酒酚类物质特征分析
4
作者 宁琳 李文超 +3 位作者 杨彭程 马丹阳 王振平 李栋梅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43-2056,共14页
【目的】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不同风土条件下霞多丽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方法】以贺兰山东麓3个子产区4个地块(永宁产区,YQ;青铜峡产区,YM和YG;银川产区,ZH)的霞多丽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 【目的】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不同风土条件下霞多丽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酚类化合物的变化。【方法】以贺兰山东麓3个子产区4个地块(永宁产区,YQ;青铜峡产区,YM和YG;银川产区,ZH)的霞多丽葡萄果实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测定2021年和2022年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酚类化合物含量,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OPLS-DA)手段探讨不同风土条件下霞多丽葡萄果实和葡萄酒酚类物质特征。【结果】在霞多丽葡萄果实中共检测出14种酚类物质。其中儿茶素、表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是4个地块间差异最显著的酚类物质。2021年YQ地块的儿茶素含量(w,后同)最高(52.37 mg·kg^(-1)),显著高于YM地块(30.11 mg·kg^(-1)),增幅达73.93%。表儿茶素含量以XG地块最高,ZH地块最低,2021和2022年XG地块分别较ZH地块高30.04%和14.09%。没食子酸含量以ZH地块最高,XG地块最低,两年间ZH地块较XG地块分别高14.12%和39.38%。此外,YQ地块葡萄果实以儿茶素和芦丁为特征成分,而葡萄酒中则以儿茶素和没食子酸为主;YM和XG地块的葡萄果实以槲皮素、山奈酚和杨梅素为特征,葡萄酒则以槲皮素、桑色素为特征;ZH地块葡萄果实以没食子酸为主,葡萄酒则以芦丁为特征物质。葡萄果实中的主要酚类物质与葡萄酒的主要酚类物质基本一致。【结论】宁夏贺兰山东麓各子产区不同地块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差异显著,为该产区不同地块霞多丽葡萄酒的风格和产品设计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霞多丽 贺兰山东麓产区 风土 单体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的影响
5
作者 张旭东 万卓吾 +4 位作者 付东艳 张理健 曾茂宇 曾桂花 张振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0-235,共6页
为了改善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不佳的问题,分别设置新梢密度(8个、12个和16个新梢/m架面)、负载量(1.0个、1.5个和>2.0个果穗/新梢)、叶幕高度(100 cm、120 cm和140 cm)、摘叶时期(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和转色完成后2周)... 为了改善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不佳的问题,分别设置新梢密度(8个、12个和16个新梢/m架面)、负载量(1.0个、1.5个和>2.0个果穗/新梢)、叶幕高度(100 cm、120 cm和140 cm)、摘叶时期(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和转色完成后2周)及不摘叶,测定果实酚类物质及单体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12个新梢/m架面处理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分别为10.19 mg/g、44.38 mg/g、19.38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5个果穗/新梢处理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分别为13.40 mg/g、49.62 mg/g、25.97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叶幕高度140 cm处理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分别为12.63 mg/g、62.98 mg/g、22.88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浆果转色初期摘除果穗以下老叶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显著高于不摘叶处理(P<0.05)。因此,贺兰山东麓美乐采取12个新梢/m架面、1.5个果穗/新梢、叶幕高度140 cm、浆果转色初期摘除果穗以下老叶等栽培措施显著提高果实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可有效改善美乐果实着色不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美乐 栽培措施 果实着色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知识图谱构建
6
作者 刘杨 王金云 +1 位作者 方亮 安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297,共5页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这些数据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知识。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数据,该文从数据层、本体...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之一。随着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这些数据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知识。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数据,该文从数据层、本体层构建、知识抽取层、知识融合、应用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提出面向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构建垂直领域知识图谱的思路及方法。基于知识图谱,深度挖掘并融合全产业链数据,在专家问答系统和自动客服两个方面提供知识服务。以期提高产区葡萄酒产业数字化水平,早日实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当惊世界殊”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葡萄酒产业 知识图谱 产业指导 本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品种酿酒葡萄需冷量研究
7
作者 李娜 张磊 +3 位作者 尚艳 姜琳琳 李阳 徐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以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栽品种赤霞珠、霞多丽、美乐,黑比诺和马瑟兰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保鲜冷库冷藏结合苗床升温催芽的方式,设置土内催芽和扦插催芽,研究不同时长的低温处理与酿酒葡萄萌芽率的关系,采用经典的≤7.2℃模型确定其需... 以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栽品种赤霞珠、霞多丽、美乐,黑比诺和马瑟兰1年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保鲜冷库冷藏结合苗床升温催芽的方式,设置土内催芽和扦插催芽,研究不同时长的低温处理与酿酒葡萄萌芽率的关系,采用经典的≤7.2℃模型确定其需冷量。结果显示:在≤7.2℃温度范围内,随着冷藏时间增加,土内升温催芽和扦插升温催芽两种方式下各品种的萌芽率均增加。以萌芽率达到60%为阈值,土内升温催芽方式下赤霞珠、霞多丽、美乐、黑比诺和马瑟兰酿酒葡萄冬芽打破休眠的冷藏日数依次为16.9、1.4、5.3、16.8、10.0 d,需冷量依次为610、238、331、607、444 h;以萌芽率达到70%为阈值,各品种冷藏日数依次为32.5、7.5、17.6、25.8、25.8 d,需冷量依次为984、384、626、823、823 h。以萌芽率达到60%和70%为阈值,扦插催芽方式下5个品种的需冷量依次为1178、413、1205、593、1212 h和1356、598、1442、710、1308 h。各品种酿酒葡萄的需冷量在土内升温催芽方式下明显低于扦插升温催芽方式。在扦插催芽方式下,以萌芽率达到70%为阈值,中晚熟品种赤霞珠、美乐和马瑟兰的需冷量介于1300~1450 h之间,明显高于早熟品种霞多丽和黑比诺590~710 h的需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需冷量 萌芽率 催芽方式 ≤7.2℃模型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绿洲多层次土壤水分亏缺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侯迎 刘雯惠 +3 位作者 褚阳 马小娟 姚诗雨 倪同欣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9-660,共12页
在被誉为“塞上江南”的贺兰山东麓绿洲,土壤水分是影响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基于10层土壤水分数据(0~100 cm),利用时空趋势分析、偏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贺兰山东麓绿洲土壤水分亏缺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及其影... 在被誉为“塞上江南”的贺兰山东麓绿洲,土壤水分是影响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基于10层土壤水分数据(0~100 cm),利用时空趋势分析、偏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贺兰山东麓绿洲土壤水分亏缺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维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该区不同深度土层水分变化的关联性及交互影响。结果表明:近20 a该区各层土壤水分的亏缺程度呈加剧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北部和南部绿洲各层土壤水分分别呈现亏→盈→亏→盈→亏和亏→盈→亏的多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湿润化→干旱化→湿润化和湿润化→干旱化的多维时空演变趋势;降水量(PRE)和大气饱和水汽压差(VPD)对各层土壤水分的影响逐渐减弱,气温(TMP)的影响先增强后减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逐渐增强。综合而言,该区不同深度土层水分及其影响因素呈现规律性、多维时空变化特征,0~10 cm土层水分受PRE强烈的正向影响,10~30 cm和30~100 cm土层水分分别受TMP和NDVI较强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土壤水分指数 土壤水分亏缺 时空变化 多维结构 贺兰山东麓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产区地块间‘赤霞珠’和‘马瑟兰’葡萄酒香气差异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胡瑞祺 杨薇熹 +3 位作者 凌梦琪 石英 段长青 兰义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不同风土条件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五个地块银川(XX1和XX2)、永宁(YN1)、青铜峡(QTX1和QTX2)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定量描述性分析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 为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不同风土条件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五个地块银川(XX1和XX2)、永宁(YN1)、青铜峡(QTX1和QTX2)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定量描述性分析和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别分析其香气感官轮廓和挥发性组分的差异,并分析挥发性组分和风土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五个地块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挥发性组分轮廓差异主要由呋喃类、内酯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造成,这三类物质在QTX1和QTX2葡萄酒中含量丰富,这与QTX产区两个地块较高的温度和较强的光照有关。此外,QTX1的‘马瑟兰’中甲氧基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导致葡萄酒中青椒味/生青味的强度最高。感官分析结果表明,YN1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均在黑色浆果香上表现突出,QTX2的‘赤霞珠’和‘马瑟兰’均在红色浆果香上表现突出,而XX1的‘赤霞珠’和‘马瑟兰’葡萄酒的红色浆果、新鲜水果和花香强度显著低于其他地块,而香料味突出,说明相同地块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赤霞珠’和‘马瑟兰’葡萄酒相似的香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风土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感官分析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路妍 李明 陈晓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93,共12页
【目的】了解不同盐分配比和不同浓度梯度复合盐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Vitis vinfera‘Cabernet Sauvignon’)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确认其耐盐碱性范围及耐盐碱能力。【方法】以1年生‘赤霞珠’自根苗为试材,用NaCl、Na_(2)S... 【目的】了解不同盐分配比和不同浓度梯度复合盐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Vitis vinfera‘Cabernet Sauvignon’)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确认其耐盐碱性范围及耐盐碱能力。【方法】以1年生‘赤霞珠’自根苗为试材,用NaCl、Na_(2)SO_(4)、NaHCO_(3)、Na_(2)CO_(3)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中性盐、弱碱性盐、强碱性盐3组复合盐溶液,每组各设置50,100,150 mmol/L 3个浓度梯度,以不做处理的溶液作为对照,于幼苗生长期间进行定期浇灌处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模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在处理后不同时期测定幼苗生长形态、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1)‘赤霞珠’幼苗茎粗和叶面积随盐碱胁迫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株高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幼苗株高在强碱性盐组150 mmol/L胁迫处理10 d和40 d时都较同期中性、弱碱性组相应浓度显著降低。(2)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大,‘赤霞珠’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及MDA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POD活性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强碱性盐组叶片POD活性在胁迫处理30~50 d时均高于相应浓度的中性、弱碱性盐组,但到处理60 d后逐渐低于相应浓度其他两处理组,并以150 mmol/L浓度表现得更明显。(3)‘赤霞珠’幼苗叶片胞间CO_(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主要呈下降趋势,其胞间CO_(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均为50 mmol/L浓度处理时较高;在同期相同盐碱浓度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强碱性盐150 mmol/L胁迫处理75 d时显著低于中性、弱碱性处理组。【结论】‘赤霞珠’幼苗株高、叶面积、胞间CO_(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50 mmol/L浓度处理下均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而其株高及茎粗在150 mmol/L强碱性盐胁迫处理下增长不明显;一定范围内低浓度(50 mmol/L)盐碱胁迫有利于‘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葡萄 盐碱胁迫 理化性质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叶处理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品丽珠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永 刘芸齐 张振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为了增强葡萄果实着色、提升花色苷等酚类物质含量进而提高葡萄酒质量,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贺金樽酒庄的品丽珠(Vitis vinifera)为试材,于浆果转色初期、完成期和完成后2周分别摘除新梢基部2片叶、4片叶和6片叶,比较不同... 为了增强葡萄果实着色、提升花色苷等酚类物质含量进而提高葡萄酒质量,该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贺金樽酒庄的品丽珠(Vitis vinifera)为试材,于浆果转色初期、完成期和完成后2周分别摘除新梢基部2片叶、4片叶和6片叶,比较不同处理的成熟葡萄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差异。结果表明,大多数摘叶处理可显著提高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0.05)。新梢基部不同时期和不同强度摘叶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果实总花色苷含量(P<0.05),绝大多数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总酚、总单宁、总黄烷醇和总类黄酮含量(P<0.05);摘叶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皮9种主要单体花色苷的总含量(P<0.05),多数处理提高了果皮香豆酰化类花色苷、糖基化花色苷所占单体花色苷总量的比例,但不同摘叶处理对果实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组分的影响不同。新梢基部摘叶处理显著提升了贺兰山东麓品丽珠果实花色苷及其他酚类物质的含量(P<0.05),其中浆果转色完成期摘除6片叶和转色初期摘除4片叶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品丽珠 摘叶 花色苷 酚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刘佳禾 王蕊 +3 位作者 周叶丽 穆海彬 姜娇 刘延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为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变化,该研究对工业生产规模下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时期的酵母进行分离与鉴定,并表征酿酒酵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513株酵母菌分别属于8属11种。其中... 为探究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群多样性变化,该研究对工业生产规模下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不同时期的酵母进行分离与鉴定,并表征酿酒酵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513株酵母菌分别属于8属11种。其中,梅氏接合酵母(Zygoascus meyerae)、黑酵母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和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在葡萄酒领域报道频率较低。大多数非酿酒酵母都只能在发酵初始阶段培养获得,仅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表现出了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与酿酒酵母共存至发酵后期。通过进一步对1106株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进行表征,获得了6种不同基因型的酿酒酵母。其中,基因型为V1的酿酒酵母在发酵的各阶段均存在,推测其可能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体系的主导菌株。该研究较为系统地揭示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维欧尼葡萄酒自然发酵体系中的酵母多样性及演替规律,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维欧尼 自然发酵 野生酵母 多样性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典型葡萄园土壤有机碳库组成及其活跃度
13
作者 易志远 罗霄 +4 位作者 王玉霞 苏丽 乔成龙 薛斌 杜灵通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8,共9页
[目的]研究贺兰山东麓典型葡萄园土壤有机碳库的组成及其活跃度,量化该区域葡萄园生态系统潜在的固碳能力,为挖掘葡萄园碳汇能力和核算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贺兰山东麓典型的新慧彬葡萄园为例,开展园区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取样... [目的]研究贺兰山东麓典型葡萄园土壤有机碳库的组成及其活跃度,量化该区域葡萄园生态系统潜在的固碳能力,为挖掘葡萄园碳汇能力和核算碳汇价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贺兰山东麓典型的新慧彬葡萄园为例,开展园区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取样调查与分析,研究土壤有机碳含量、密度和组分等特征。[结果](1)葡萄园0—100 cm剖面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65 g/kg,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4.5 t/hm^(2),虽然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养分匮乏,但依然是葡萄园生态系统碳库的主要部分。(2)在垂直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递减,且0—40 cm表层和40—100 cm深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表层土壤的有机碳富集系数大于1,对有机碳具有更强的固持能力。(3)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园区范围内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受制于不同田块间葡萄品种及施肥等垦殖活动差异,而深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异质性主要受制于原始土壤的形成背景。(4)土壤有机碳活性、中性和惰性组分的比例约为1∶2∶5。惰性组分比例较高,碳库活度较低,稳定性较强。虽然惰性有机碳含量决定了总有机碳的高低,但中性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亦会影响总有机碳和全碳含量。[结论]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碳库活度和有机碳含量水平较低。葡萄种植最终会增加土壤碳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土壤有机碳 农田生态系统 碳汇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麓葡萄酒品牌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卫 李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70,共4页
当下全球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激烈,创建强势葡萄酒品牌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宁夏贺兰山东麓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评为世界葡萄酒明星产区,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驰名全球是宁夏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贺兰山东麓葡萄... 当下全球葡萄酒市场的竞争激烈,创建强势葡萄酒品牌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宁夏贺兰山东麓被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评为世界葡萄酒明星产区,让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驰名全球是宁夏地方政府的主要目标。通过实地调查,走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了解产区的现状,分析品牌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创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的路径方法:培育葡萄酒消费市场,提升消费意识;降低葡萄酒的生产成本;明确葡萄酒产品定位;选择合适的品牌元素;通过体验营销,关系营销,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公共关系策略,次级品牌杠杆理论途径来创建强势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品牌形象 品牌策略 定位 品牌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酿酒葡萄园气温梯度差异分析及模拟
15
作者 李阳 张磊 +3 位作者 郭伟 姜琳琳 徐蕊 李娜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目的】提高酿酒葡萄晚霜冻预报预测的准确性,为科学调控酿酒葡萄园小气候及防御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酿酒葡萄园2019—2022年4—5月农田小气候站50 cm和150 cm气温梯度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酿酒... 【目的】提高酿酒葡萄晚霜冻预报预测的准确性,为科学调控酿酒葡萄园小气候及防御晚霜冻灾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宁夏贺兰山东麓14个酿酒葡萄园2019—2022年4—5月农田小气候站50 cm和150 cm气温梯度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酿酒葡萄园春季气温、霜冻发生日数和程度、低温小时数以及典型霜冻日的气温梯度差异,建立了春季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的线性拟合模型。【结果】春季酿酒葡萄园气温存在梯度差异,其中150 cm最高气温低于50 cm,梯度差为0.1~0.8℃,150 cm最低气温高于50 cm,梯度差为0.2~1.1℃;基于酿酒葡萄晚霜冻气候指标,利用50 cm最低气温判定的霜冻发生总日数较150 cm总体偏多1~7 d,霜冻程度偏重;在典型霜冻日的夜晚降温阶段,越接近地面气温越低,不同酒庄气温梯度差异不同,其中JSY和MY酒庄的气温梯度差超过3.0℃;霜冻日出现≤0℃的小时数也存在梯度差异,平均差值为19.6 h,其中HD酒庄差值最大,为49 h;基于150 cm日最低气温建立的分产区、分酒庄以及不分产区不分酒庄的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线性拟合模型整体效果较好,其中分酒庄的模型拟合效果最好,R^(2)大于0.99的酒庄数超过50%,误差算术平均值为0.4℃。【结论】春季酿酒葡萄园最低气温的梯度差异最大,利用50 cm最低气温判定的霜冻日数更多、程度更重、低温小时数更多,更接近实际霜冻发生过程。此外,分酒庄的最低气温线性拟合模型更适合模拟植株生长层最低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酿酒葡萄 晚霜冻 植株生长层 气温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生物多样性研究
16
作者 刘世秋 刘爱国 +3 位作者 张振文 闵旭武 袁浩浩 苏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宁夏贺兰山东麓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干燥少雨,具备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气候条件,同时具有天然的生态敏感性。葡萄园作为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生态系统,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受当地生态气候、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因素影响。本文以... 宁夏贺兰山东麓属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干燥少雨,具备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气候条件,同时具有天然的生态敏感性。葡萄园作为一个传统的典型农业生态系统,该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受当地生态气候、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等因素影响。本文以夏桐葡萄园作为调查样地,对植物和昆虫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科学评估,提出了葡萄园种植过程中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相关建议与管理措施,以期为贺兰山东麓产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提升提供指导意见,助力葡萄酒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昆虫 宁夏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熟性酿酒葡萄品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李荣 李春艳 +1 位作者 朱婷艳 牛宏宇 《辽宁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23-28,共6页
利用2017~2022年宁夏贺兰山东麓4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和6个葡萄酒庄酿酒葡萄晚熟品种“赤霞珠”和中熟品种“梅鹿辄”的品质数据,研究了不同产区酿酒葡萄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活动积温、水热系数等气象要素特征;在... 利用2017~2022年宁夏贺兰山东麓4个国家级气象站的历史气象资料和6个葡萄酒庄酿酒葡萄晚熟品种“赤霞珠”和中熟品种“梅鹿辄”的品质数据,研究了不同产区酿酒葡萄全生育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活动积温、水热系数等气象要素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象条件对不同熟性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年份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生育期间的气象因子存在差异,尤其是最低气温(Tmin)、气温日较差(DTR)、≥10℃活动积温(Aa)、空气相对湿度(RH)等气象因子年际间有极显著显著差异。不同年份“赤霞珠”和“梅鹿辄”浆果总糖含量年际间差异最为显著。(2)“赤霞珠”和“梅鹿辄”浆果品质受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影响,同时也受不同时段气象因子影响,且越接近成熟期,气象因子变化的影响越大,7~8月和采收前一个月是影响品质的关键时期。(3)通过综合模型可以看出,气温日较差是影响“赤霞珠”浆果总糖和pH的关键因子,而总酸含量与采收前10 d的平均最低气温呈线性相关,糖酸比受7月平均相对湿度影响最大。“梅鹿辄”浆果总糖含量主要受9月平均相对湿度影响,8月日照时数是影响浆果含酸量以及糖酸比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不同熟性 气象条件 酿酒葡萄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马巧蓉 张育文 +2 位作者 梁咏亮 李静尧 杨君珑 《青海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61-67,98,共8页
本文以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非生物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随着植被类型变化,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出现差异;其中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荒漠草原最低。碳水化合物、... 本文以4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非生物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随着植被类型变化,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的能力出现差异;其中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最高,荒漠草原最低。碳水化合物、羧酸类化合物和氨基酸是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2)各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中,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Mclntosh指数均表现为青海云杉最高,荒漠草原最低;Simpson指数表现为高山草甸最高。(3)海拔、年均降雨、年均温、水蒸腾压、太阳辐射是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产生差异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评价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娟娟 马海军 +3 位作者 李敏 倪志婧 刘雅琴 王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180,187,共10页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芦花台、青铜峡甘城子和永宁黄羊滩3个葡萄产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酿酒葡萄园,通过测定表征土壤肥力的1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结合模糊数学评价各产区葡萄园土...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芦花台、青铜峡甘城子和永宁黄羊滩3个葡萄产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酿酒葡萄园,通过测定表征土壤肥力的16个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结合模糊数学评价各产区葡萄园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16个土壤理化指标中速效磷为强度变异,碱解氮、速效钾、有效铜、交换态盐基钙、胡敏酸、富里酸、腐殖质、硒、有效硼、有机质、胡敏素、全钙、全硼和全铜为中等变异,pH值为弱变异。不同产区相比较,银川芦花台土壤有机质、胡敏素、有效硼和速效磷含量比青铜峡甘城子和永宁黄羊滩分别高53.7%、20.3%、17.2%、334.8%和44.4%、19.9%、13.8%、15.4%;永宁黄羊滩土壤腐殖质、富里酸、胡敏酸、碱解氮、速效钾、全钙、交换态盐基钙、全铜和有效铜含量比银川芦花台和青铜峡甘城子分别高13.1%、6.1%、9.9%、5.9%、25.8%、4.5%、63.7%、36.1%、30.6%和31.9%、25.5%、45.4%、77.7%、30.8%、10.9%、59.3%、28.6%、79.3%;土壤pH值比银川芦花台和青铜峡甘城子分别低4.28%和4.95%;青铜峡甘城子土壤全硼含量比银川芦花台和永宁黄羊滩分别高12.6%和14.4%。通过主成分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评价的最小数据集为有机质、pH值、速效磷、全硼和有效硼5个指标。综合评价,银川芦花台土壤肥力指数为0.543,属于中等肥力;青铜峡甘城子和黄羊滩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0.343和0.460,属于低等肥力。通过相关性分析,全部数据集指标建立的SFI值(SFI-TDS)与最小数据集指标建立的SFI值(SFI-MDS)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14,故利用最小数据集指标能够代替全部数据集指标评价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最小数据集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过程中颜色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伟 席晓敏 +1 位作者 李辉 张军翔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47,共7页
研究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过程颜色特性和花色苷变化规律。以贺兰山东麓同一酒庄10个垂直年份(2005—2006年、2008—2015年)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实验材料,测定其CIELab颜色空间参数,利用光谱和液相色谱方法量化分析葡萄酒样品... 研究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过程颜色特性和花色苷变化规律。以贺兰山东麓同一酒庄10个垂直年份(2005—2006年、2008—2015年)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实验材料,测定其CIELab颜色空间参数,利用光谱和液相色谱方法量化分析葡萄酒样品中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酒龄的增加,明亮度L*、黄色色调b*呈增加趋势,红色色调a*呈降低趋势;综合指标色调角H*ab呈增加趋势,在陈酿前4年增量明显,在陈酿第8年之后趋于稳定。反映在葡萄酒颜色上,供试酒样在前4年由紫红色迅速向黄红色转变,8年后稳定在棕红色;葡萄酒总花色苷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最高为2015年酒样197.85 mg/L,在陈酿前4年迅速下降至71.18 mg/L;陈酿第8年下降至16.53 mg/L并趋于稳定,其变化规律与颜色“黄移”规律一致。从颜色的变化来看,贺兰山东麓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与法国波尔多地区相比稳定性略差,与之前对宁夏产区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实验建立了酒龄与色调角、总花色苷含量间的回归方程,拟合度好,可以作为判定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酒龄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花色苷 陈酿 葡萄酒 贺兰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