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iversiLab分型系统对奶制品中的阪崎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晶 唐中伟 +4 位作者 陈彬 黄晓蓉 林杰 吴谦 张体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研究奶制品污染中阪崎肠杆菌的同源性关系,并建立起阪崎肠杆菌基于重复序列的分型技术。对2005-2006年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奶制品中分离出的阪崎肠杆菌先进行API鉴定,然后进行DiversiLab分型。其中DiversiLab分型包括:DNA提... 为研究奶制品污染中阪崎肠杆菌的同源性关系,并建立起阪崎肠杆菌基于重复序列的分型技术。对2005-2006年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奶制品中分离出的阪崎肠杆菌先进行API鉴定,然后进行DiversiLab分型。其中DiversiLab分型包括:DNA提取,rep-PCR和微电泳芯片分离检测。rep-PCR条件为: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70℃延伸90 s,35个循环;最后70℃延伸3 min。结果表明:31株阪崎肠杆菌被API分成了5种不同的生物型,DiversiLab分型能将阪崎肠杆菌分为不同的亚型,但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部分同一企业来源的菌株具有同源性,样品的同源性与采样地无关。DiversiLab分型系统是一种快速,高效,易于操作,高重复性,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作为食源性污染的同源性分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silab分型系统 阪崎肠杆菌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versiLab系统沙门氏菌分子分型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许龙岩 袁慕云 +2 位作者 林文丽 张旺 焦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价DiversiLab(DVL)系统对沙门氏菌(SA)的分型能力。方法:用rep-PCR技术为原理的DVL系统对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44株SA进行分子分型,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比较,探讨DVL对SA的种群分类能力和分辨率。结果:44株SA经rep-PCR分... 目的:评价DiversiLab(DVL)系统对沙门氏菌(SA)的分型能力。方法:用rep-PCR技术为原理的DVL系统对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44株SA进行分子分型,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比较,探讨DVL对SA的种群分类能力和分辨率。结果:44株SA经rep-PCR分型分成22个群,分离自不同国家、不同食品中的相同血清型SA分布在同一个群,而且菌株之间相似性非常高。在rep-PCR结果中分在同一个群中的SA,在PFGE结果中除SA2和SA15外,其他菌株之间相关性较低。结论:DVL在SA的种群的分类能力上优于PFGE,但分辨率低于PF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diversilab系统 REP-PCR PFGE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高压级联储能系统分型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小荣 刘树 +3 位作者 郑通 梅红明 于华龙 王一 《新型电力系统》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为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支撑。高压级联储能系统将电池布置于级联H桥模块直流侧,是提高储能设备单机容量的有效手段。储能变流器控制方式包括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两类,其中跟网型控制功率响应快速... 储能的规模化应用为可再生能源高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重要支撑。高压级联储能系统将电池布置于级联H桥模块直流侧,是提高储能设备单机容量的有效手段。储能变流器控制方式包括跟网型控制和构网型控制两类,其中跟网型控制功率响应快速,但在弱网中易振荡失稳;构网型控制具有主动支撑能力,但存在强网适应性问题。该文提出了分型融合控制方法,实现了跟网特性与构网特性的柔性融合和灵活调节,提高了高压级联储能系统的电网强度适应性。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高压级联储能 跟网型控制 构网型控制 分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DiversiLab分型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晶 唐中伟 +3 位作者 陈彬 黄晓蓉 林杰 张体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从同一类食品中分离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间的同源性关系,为预测预警保障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应用Diversi Lab分型系统对2001—2010年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禽肉制品中分离出的25株单增李... 目的:研究从同一类食品中分离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间的同源性关系,为预测预警保障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应用Diversi Lab分型系统对2001—2010年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禽肉制品中分离出的2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型,其中包括:DNA提取、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etitive sequence-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p-PCR)、微电泳芯片分离检测及数据分析。结果:Diversi Lab分型中,相似系数为95%时,25株菌被分为了6组(G);相似系数为97%时,25株菌被分为11组(P)。结论:Diversi Lab分型结果较准确地揭示了25株菌株间的亲缘性关系。基于rep-PCR的Diversi Lab分型系统,是一种操作简单、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高效快速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作为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及食源性疾病溯源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silab分型系统 单增李斯特菌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临床分型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佟胜全 刘桂艳 +5 位作者 石哲群 李雅娟 王治国 饶莉 张鸽 燕丽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70-71,共2页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21例SLE合并DAH患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发病组和亚急性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在体温、血压、呼吸困难、血红蛋白下降、血... 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的临床特点。方法21例SLE合并DAH患者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发病组和亚急性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和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在体温、血压、呼吸困难、血红蛋白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狼疮活动评分、尿蛋白增加和狼疮血管炎样皮疹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LE合并DAH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存在急性发病和亚急性发病两种临床类型,急性发病型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 弥漫性肺泡出血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聂大庆 荣大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辨证分型 微观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系统综述 被引量:4
7
作者 路涛 王春扬 +2 位作者 刘坚鹏 邹金波 王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12S期3-4,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CU)的中医证型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将12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风热蕴肤型、风寒外束型、胃肠湿热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恋型、血络瘀阻型,同时观察各型HP感染的情况。[结果]慢性...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CU)的中医证型及与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方法]将12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风热蕴肤型、风寒外束型、胃肠湿热型、脾虚湿盛型、血虚风恋型、血络瘀阻型,同时观察各型HP感染的情况。[结果]慢性荨麻疹的六个中医证型,发生率依次为血虚风恋、脾虚湿盛、风热蕴肤、胃肠湿热、风寒外束、血络瘀阻;6个证型的HP感染率具有明显差异;胃肠湿热的HP感染率高于脾虚湿盛。[结论]CU病机特点主要以血虚、脾虚为本,风、湿、热邪为标;HP感染与CU中医证候分型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中医分型 HP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昌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 分型 肝脏功能 人工器官 肝衰竭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鲍晓辉 陶筱娟 陈惠英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6-266,共1页
将 6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胃阳虚、风湿热痹、肝肾阴虚等型。指出 :急性期、亚急性期是SLE的活动期 ,当湿热毒邪与气血相互结集 ,瘀阻经脉。在SLE缓解期 ,邪热羁留体内耗伤阴液。认为SLE是从热毒炽盛、血热夹瘀... 将 6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胃阳虚、风湿热痹、肝肾阴虚等型。指出 :急性期、亚急性期是SLE的活动期 ,当湿热毒邪与气血相互结集 ,瘀阻经脉。在SLE缓解期 ,邪热羁留体内耗伤阴液。认为SLE是从热毒炽盛、血热夹瘀转变到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 ,应辨证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辨证分型 免疫学指标 热毒炽盛 阴虚内热 脾胃阳虚 风湿热痹 肝肾阴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的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对载脂蛋白E基因的简易分型
10
作者 刘静 刘建伟 叶玲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1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通过改进和优化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multi-ARMS-PCR)条件,建立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简易分型方法。方法基于multi-ARMS-PCR的原理和特点,针对文献报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重新设计或改进引物。以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 目的通过改进和优化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multi-ARMS-PCR)条件,建立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简易分型方法。方法基于multi-ARMS-PCR的原理和特点,针对文献报道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重新设计或改进引物。以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4个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酸上游引物、1个通用下游引物和一对内参引物,分A,B两个管同步进行多重PCR反应。PCR扩增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EB染色,根据电泳带型的差异,实现对ApoE 6种基因型的判定。结果新引物显著提高了扩增效率和反应特异性,排除了非特异条带的干扰,减少了ApoE基因分型的错判。结论采用优化后的multi-ARMS-PCR方法对ApoE基因型进行鉴定,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多重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外周血IL-10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袁娜 荣大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外周血IL-10的关系。方法:将60例SLE患者分为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IL-1...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外周血IL-10的关系。方法:将60例SLE患者分为实证组(瘀热痹阻型、风湿热痹型)和虚证组(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0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中IL-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SLE患者中,实证组IL-10明显高于虚证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IL-10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辨证分型 外周血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甄珠 刘克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345-347,共3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46例,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1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SLE患者46例,辨证分型为热毒炽盛型19例,脾肾阳虚型14例,肝肾阴虚型13例,取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并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证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毒炽盛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显著高于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2项指标显著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SLE狼疮活动积分及ESR以热毒炽盛型最高,依次为脾肾阳虚型及肝肾阴虚型(P<0.05);热毒炽盛型及脾肾阳虚型补体C3滴度显著低于肝肾阴虚型(P<0.05);SICAM-1与SVCAM-1两种分子间呈正相关性(P<0.01);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狼疮积分、ERS呈正相关(P<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测定可作为判定SLE活动的重要指标,检测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可作为中医辨证论治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辨证分型 可溶性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望舒 陈丽霞 +3 位作者 沈建雄 石伟宏 张宇航 张厚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目的建立青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特定性训练分型新方法,并评估其临床实用性。方法本研究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性分析,旨在建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定,研究对象为2... 目的建立青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特定性训练分型新方法,并评估其临床实用性。方法本研究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性分析,旨在建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定,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青少儿IS患者。收集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背面及前屈位大体相等临床资料,以PUMC手术分型系统为蓝本,建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并对观察者组间可信度和组内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二部分为双向性队列研究,旨在验证该协和分型系统在指导青少儿IS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IS且选择保守治疗的青少儿患者。根据患儿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定期复查,不予临床干预,训练组基于协和保守分型系统制订个体化特定性训练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年)。比较两组1年后Cobb角变化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回顾性研究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S青少儿899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将PUMC手术分型中的单弯(Ⅰ型)、双弯(Ⅱ型)、三弯(Ⅲ型)进行了精减,并新增了一种微小弯型(0型),共包括4种型别9个亚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的观察者组间可信度均值为88.23%,Kappa系数为0.862;组内可重复性均值为92.78%,Kappa系数为0.908。(2)双向性队列研究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S青少儿90例。其中训练组51例,对照组39例。训练组治疗1年后Cobb角下降[(12.16±9.97)°比(16.61±2.88)°,P=0.002],对照组1年后Cobb角增加[(17.64±5.60)°比(15.74±2.75)°,P=0.014],且Cobb角变化组间比较存在临床意义(≥5°)。训练组治疗1年后满意度评分增高[5(3,5)分比3(3,3)分,P≤0.001],对照组1年后满意度评分降低[3(1,3)分比3(3,3)分,P=0.004]。结论本研究针对青少儿IS建立了一种新型评估与训练体系,即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该保守分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可指导青少儿IS特定性训练治疗,临床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分类 协和分型系统 保守治疗 青少儿 特定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判别变量法的近红外光谱STR基因分型专家系统
14
作者 张斌 鲁辉 +4 位作者 汪雪娇 胡海燕 刘玲 谢洪平 顾炳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6-520,523,共6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主判别变量算法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专家系统进行研究。选择STR基因座D16S539中6种总核心重复串数不同且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型9-9、9-11、9-12、10-10、10-11和11-11作为研究对象。6种基因型样本分别通过...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主判别变量算法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专家系统进行研究。选择STR基因座D16S539中6种总核心重复串数不同且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型9-9、9-11、9-12、10-10、10-11和11-11作为研究对象。6种基因型样本分别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平行扩增,以扩增产物的近红外光谱作为判别变量建立判别模型。最后,基于该基因座6种基因型的总核心重复序列数的差异来构建其基因分型专家系统。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不同差异程度的基因型分型,预测准确率高且稳健性好,这为建立其他基因座的分型专家系统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近红外光谱 主判别变量 基因分型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林燕 曲春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辩证分型的关系,指导SLE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SLE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 目的探讨可溶性黏附分子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辩证分型的关系,指导SLE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SLE患者(观察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结果观察组sICAM-1、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型患者依次递减(P<0.01);热毒炽盛、脾肾阳虚型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P<0.01)。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sICAM-1、sVCAM-1检测水平有助于中医辨证分型并指导临床辩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溶性黏附分子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
16
作者 陈建斌 李一文 《浙江临床医学》 2000年第7期467-467,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小板参数 中医辩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GCB分型与非GCB分型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思雨 吴亚男 沈业隆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非GCB)的MRI征象特征与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 84例患者的MR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发现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PCNSL之间存在一些显...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非GCB)的MRI征象特征与病理学基础。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 84例患者的MR图像及病理资料。结果发现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PCNSL之间存在一些显著差异。在DWI中,GCB型病例均表现为弥散受限,而在81.36%的非GBM病例中观察到弥散受限(P<0.05)。1级水肿在GCB型病例中较为常见(52.00%),在非GCB型病例中较为罕见(27.12%)(P<0.05)。3级水肿在GCB型病例中较为罕见(8.00%),在非GCB型病例中较为常见(49.15%)(P<0.001)。62.71%的男性患者病理类型为非GCB型,37.29%的女性患者病理类型为非GCB型(P<0.05)。结论在多数情况下,常规MRI能够区分GCB型和非GCB型病变。PCNSL GCB型常见于女性,肿瘤周围常出现轻度水肿且均表现为明显弥散受限;而非GCB型常见于男性,肿瘤周围常出现重度水肿且可以出现弥散不受限的情况。可提高对疾病病理类型的鉴别能力,帮助临床医师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预测胶质瘤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滨菊 庞惠泽 +1 位作者 范国光 常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在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术前准确了解胶质瘤病理分型及分子分型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病灶的定量特征...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在治疗、预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术前准确了解胶质瘤病理分型及分子分型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提取病灶的定量特征以无创性预测不同胶质瘤分子分型,为胶质瘤患者术前检测提供了极大帮助,且MRI技术安全无辐射,结构及功能序列的应用提供了很多不同层面的临床信息。本文对MRI影像组学在神经胶质瘤常用分子分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影像组学 预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期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杜立安 杨晓梅 +3 位作者 郭庆伟 黄志伟 王亚屏 李府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 1 病例资料病例1:女,3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半月,发现面黄1周”于2023年5月入院。入院前查血常规示三系异常,入院后根据MICM分型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形态示ALL;免疫分型示Pre B-ALL;染色体核型59,XX,+X,+X,+4,+5,+6,+8,+10,+10,+13,+17,+18,+21,+22^([2]);融合基因阴性。初评入低危组,按照CCCG-ALL-2020方案予诱导缓解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面黄 病例资料 MICM分型 骨髓形态 诱导期 入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地区冬季大雪到暴雪时空分布特征系统分型及预报指标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翠艳 鲁建东 +1 位作者 张放 温舟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19-221,共3页
通过对1961—2010年锦州地区出现的大雪到暴雪天气过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大雪、暴雪月分布特征、年代际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系统分型及预报指标,对今后锦州地区大雪到暴雪的准确预报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大雪到暴雪 时空分布 系统分型 预报指标 辽宁锦州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