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DiversiLab分型系统对奶制品中的阪崎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晶 唐中伟 +4 位作者 陈彬 黄晓蓉 林杰 吴谦 张体银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4,共4页
为研究奶制品污染中阪崎肠杆菌的同源性关系,并建立起阪崎肠杆菌基于重复序列的分型技术。对2005-2006年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奶制品中分离出的阪崎肠杆菌先进行API鉴定,然后进行DiversiLab分型。其中DiversiLab分型包括:DNA提... 为研究奶制品污染中阪崎肠杆菌的同源性关系,并建立起阪崎肠杆菌基于重复序列的分型技术。对2005-2006年福建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奶制品中分离出的阪崎肠杆菌先进行API鉴定,然后进行DiversiLab分型。其中DiversiLab分型包括:DNA提取,rep-PCR和微电泳芯片分离检测。rep-PCR条件为: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55℃退火30 s,70℃延伸90 s,35个循环;最后70℃延伸3 min。结果表明:31株阪崎肠杆菌被API分成了5种不同的生物型,DiversiLab分型能将阪崎肠杆菌分为不同的亚型,但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部分同一企业来源的菌株具有同源性,样品的同源性与采样地无关。DiversiLab分型系统是一种快速,高效,易于操作,高重复性,高分辨率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作为食源性污染的同源性分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silab分型系统 阪崎肠杆菌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分布
2
作者 亓爱杰 《中国乳业》 2025年第6期80-86,92,共8页
[目的]为研究奶牛腹泻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系统分群及毒力基因分布。[方法]试验采集自山东部分奶牛场有腹泻症状的奶牛新鲜粪便147份,采用细菌常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分离菌株为致病... [目的]为研究奶牛腹泻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系统分群及毒力基因分布。[方法]试验采集自山东部分奶牛场有腹泻症状的奶牛新鲜粪便147份,采用细菌常规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细菌16S rDNA的PCR扩增分子生物学技术,证实分离菌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并进一步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型、系统进化分群和毒力基因检测,分析毒力基因在系统进化分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鉴定出62株大肠埃希氏菌,9种致病性血清分型,其中,肠侵袭性(EIEC)、肠致病性(EPEC)、肠产毒性(ETEC)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分别占17.74%、24.19%、19.35%,优势血清型为O125∶K70(B15)和O124∶K72。18株属于A群,12株属于B1群,15株属于B2群,9株属于D群,8株未确定系统进化分群。毒力基因ibeB、mat和fimC的分布率较高,分别为100.00%、95.16%、91.94%,所有菌株至少分布4种毒力基因、9种毒力基因组合形式。毒力基因与系统进化分群关联分析显示,在4种分群中ibeB分布率均为100%,在B1群中均能检测出17种毒力基因。[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奶牛场奶牛粪源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分型和系统进化分群具有多样性,携带多种毒力基因,应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粪源 大肠埃希氏菌 血清分型 系统进化分群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versiLab系统沙门氏菌分子分型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许龙岩 袁慕云 +2 位作者 林文丽 张旺 焦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3-206,共4页
目的:评价DiversiLab(DVL)系统对沙门氏菌(SA)的分型能力。方法:用rep-PCR技术为原理的DVL系统对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44株SA进行分子分型,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比较,探讨DVL对SA的种群分类能力和分辨率。结果:44株SA经rep-PCR分... 目的:评价DiversiLab(DVL)系统对沙门氏菌(SA)的分型能力。方法:用rep-PCR技术为原理的DVL系统对进出口食品中分离的44株SA进行分子分型,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比较,探讨DVL对SA的种群分类能力和分辨率。结果:44株SA经rep-PCR分型分成22个群,分离自不同国家、不同食品中的相同血清型SA分布在同一个群,而且菌株之间相似性非常高。在rep-PCR结果中分在同一个群中的SA,在PFGE结果中除SA2和SA15外,其他菌株之间相关性较低。结论:DVL在SA的种群的分类能力上优于PFGE,但分辨率低于PF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diversilab系统 REP-PCR PFGE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versiLab系统在食源性致病菌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4
作者 方仁东 蒋兵 +8 位作者 巫芮 蔺露 梁望旺 杨泽林 姚璐 雷桂花 彭远义 聂奎 谢建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74-778,共5页
食源性致病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报道,美国每年约发生4800万起食源性中毒事件,其中有940万起是由致病菌造成的[1]。据不完全... 食源性致病菌所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报道,美国每年约发生4800万起食源性中毒事件,其中有940万起是由致病菌造成的[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年均数10万起,年发病人数超过1亿人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基因分型 ab系统 食源性疾病 应用 公共卫生问题 疾病控制 中毒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某羊场产气荚膜梭菌分型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5
作者 杨雪青 刘承军 +1 位作者 李朝进 邱晓倩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4期92-97,共6页
2024年9月山东省高唐县某山羊养殖场发生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疫情。为查明病原血清型及其遗传进化特征,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采集病羊肝脏、肺脏、脾脏等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利用MEGA 7.... 2024年9月山东省高唐县某山羊养殖场发生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疫情。为查明病原血清型及其遗传进化特征,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采集病羊肝脏、肺脏、脾脏等组织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利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产气荚膜梭菌7对毒素基因分型引物进行PCR鉴定分型,最后进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到5株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特征的菌株;分离菌株经16S rDNA基因扩增得到1400 bp条带,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菌株相似性在99.6%以上,与上海人源218002-301、印度豹源ATCC 13124处于同一小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西藏牦牛源BG01、华东兔源SD14-02、云南奶山羊源KM-1、韩国驴源KSJ-28和北京人源1005-15098亲缘关系较远;分离菌株经毒素基因PCR检测得到402 bp阳性条带,符合α毒素基因特征,序列经BLAST比对发现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相似性为99.9%,证实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小鼠致病性试验发现,分离菌株致病性较强。综上判定,导致本次山羊发病死亡的病原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疫情提示,本地养殖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畜禽舍和环境消毒,制定合理免疫计划,以防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疫情的发生和传播。本试验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诊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系统进化树 毒素分型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DiversiLab分型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晶 唐中伟 +3 位作者 陈彬 黄晓蓉 林杰 张体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从同一类食品中分离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间的同源性关系,为预测预警保障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应用Diversi Lab分型系统对2001—2010年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禽肉制品中分离出的25株单增李... 目的:研究从同一类食品中分离出的单增李斯特菌间的同源性关系,为预测预警保障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溯源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应用Diversi Lab分型系统对2001—2010年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各类禽肉制品中分离出的2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型,其中包括:DNA提取、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repetitive sequence-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p-PCR)、微电泳芯片分离检测及数据分析。结果:Diversi Lab分型中,相似系数为95%时,25株菌被分为了6组(G);相似系数为97%时,25株菌被分为11组(P)。结论:Diversi Lab分型结果较准确地揭示了25株菌株间的亲缘性关系。基于rep-PCR的Diversi Lab分型系统,是一种操作简单、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高效快速的基因分型方法,可作为食源性病原体检测及食源性疾病溯源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versilab分型系统 单增李斯特菌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秋季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琎 李宗 +2 位作者 王劲松 沈治广 李宝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4-98,共5页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 为了探讨甘肃秋季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影响特征,利用甘肃省1991—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资料,对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特征,利用探空资料,建立了甘肃省秋季天气系统自动化“判别模型”,得出甘肃秋季降水的高空环流可分为三种类型:平直多波动型、西南气流型和西北气流型,其中降水类型以平直多波动型为主。通过“判别模型”对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的分型,结果表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类型为西南气流型和平直多波动型。可为人工增雨作业区域选择和航线设计提供天气气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人工增雨 天气系统分型 航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坦病毒系统发生分析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永振 屈勇刚 +2 位作者 杨东明 李莹 Zhen F.Fu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3-197,201,共6页
目的寻找适于汉坦病毒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及其基因片段。选用GenBank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汉坦病毒株,用M、S、M+S全序列,以及G1、G2的2003-2302、2741-2950核苷酸片段分别以邻位相连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 目的寻找适于汉坦病毒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的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及其基因片段。选用GenBank中部分有代表性的汉坦病毒株,用M、S、M+S全序列,以及G1、G2的2003-2302、2741-2950核苷酸片段分别以邻位相连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用M+S、M、G1、以及G2的2003-2302片段以NJ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所选25株病毒分为5个分支,分别对应于HTN、SEO、DOB、PUU血清型及引起HPS的Sin Nombre血清族。但用G2区的2741-2950片段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将DOB型与HTN型分为一支。以MP法用M、M+S及G1片段构建的发生树,结果与NJ法相同,但用S与G2的2003-2302、2741-2950片段构建的系统发生树则不能将所有的病毒株分在相应的血清型。因此,汉坦病毒的基因分型及系统发生分析时,NJ法优于MP法;用M片段的G1核苷酸序列可以替代M与S片段全序列进行基因分型及系统发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系统发生分析 基因分型 邻位相连法 最大简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PCR-SSP基因分型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悦康 李大成 +2 位作者 王大明 李茜 邓志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85-188,共4页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PCR-SSP技术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采用第11届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血清学与基因分型协作组推荐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调节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和探索最... 本研究目的是采用PCR-SSP技术建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系统的基因分型方法,并应用于血小板供者库的HPA基因定型。采用第11届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血清学与基因分型协作组推荐的序列特异性引物,调节引物浓度、Mg2+离子浓度和探索最佳PCR扩增条件,建立HPA-15系统基因分型技术。该分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采用第11届ISBT血小板协作组提供的质控样本进行验证,同时采用本研究合成的引物及商品化试剂盒,对50名随机的汉族血小板捐献者进行HPA-15系统基因分型,作为平行对照。应用本研究的方法,对第11届ISBT送检的10份考核样本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表明:基因分型结果与ISBT公布的结果完全一致。50名随机的血小板志愿捐献者,经本研究的方法及美国G&T公司的试剂检测,基因分型的结果相符合;观察到的基因频率:HPA-15a和-15b分别为0.5100和0.49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A基因分型技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适合于常规HPA基因分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血小板抗原 HPA-15系统 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型培养的“操作系统”课程实践教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红卫 殷常鸿 郭庆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由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同,因此提出了基于分型培养模式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分为使用验证型实验、剖析验证型实验和操作系统设计型实验3类。实验项目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2个环节中实施。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但第3类实验项目难... 由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不同,因此提出了基于分型培养模式的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分为使用验证型实验、剖析验证型实验和操作系统设计型实验3类。实验项目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2个环节中实施。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但第3类实验项目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培养 “操作系统”课程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野生小家鼠来源一号染色体替换系”构建的PCR-LDR分型系统 被引量:8
11
作者 晁天柱 陈国强 +3 位作者 赵莹 李凯 周宇荀 肖君华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建立用于"野生小家鼠来源一号染色体替换系"构建的PCR-LD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型系统。方法采用易于判断的二元性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 目的建立用于"野生小家鼠来源一号染色体替换系"构建的PCR-LD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分型系统。方法采用易于判断的二元性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 point,SNP),应用连接酶检测技术(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LDR),建立PCR-LDR分型方案。结果三组多重PCR-LDR分型方案适用于覆盖整条一号染色体的29个SNP遗传位标的分型,位点间平均遗传距离在6.25厘摩(centimorgan,cM)。结论实现了后代小鼠快速、高通量的基因分型,可准确检测1号染色体各区段的重组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小家鼠来源的一号染色体替换系 PCR-LDR分型系统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脊柱畸形分型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华锋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成人脊柱侧凸通常被定义为骨骼发育成熟者伴有脊柱在冠状面上Cobb角超过10。的弯曲。但随着对该类疾患认识的提高,目前更多学者倾向于将其命名为成人脊柱畸形(adultspinal deformity,ASD),
关键词 脊柱畸形 成人 系统 分型 COBB角 骨骼发育 脊柱侧凸 冠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例分型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华木松 戎华 王锡宁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病例分型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化建设 应用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分型浇注系统流量分配和流体流动规律的研究
14
作者 侯福生 陈金水 陈淑兰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9-15,共7页
本文利用水力模拟的方法,测定了垂直分型恒压等流量浇注系统各内浇口的流量和浇注系统各节点的静水压力,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了各层内浇口流量分布规律和浇注系统各阻元的阻力系数、流量系数。为正确地设计垂直分型浇注系... 本文利用水力模拟的方法,测定了垂直分型恒压等流量浇注系统各内浇口的流量和浇注系统各节点的静水压力,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了各层内浇口流量分布规律和浇注系统各阻元的阻力系数、流量系数。为正确地设计垂直分型浇注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系统 垂直分型 流量分配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分型覆膜砂制芯机气动系统设计
15
作者 李颖 石路晶 冯贺著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91,共4页
详细分析水平分型覆膜砂制芯机的工艺过程,开发了可编程控制的全气压驱动制砂机。该设备采取两路独立的供气系统,通过自行设计的射砂薄膜气缸,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能够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的多种覆膜砂砂型,提高了砂型的产品... 详细分析水平分型覆膜砂制芯机的工艺过程,开发了可编程控制的全气压驱动制砂机。该设备采取两路独立的供气系统,通过自行设计的射砂薄膜气缸,实现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能够生产形状复杂、尺寸精度高的多种覆膜砂砂型,提高了砂型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分型 覆膜砂 气动系统 砂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mmell病新分型系统评估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葛朝元 何立民 +4 位作者 郑永宏 刘团江 董亮 贺宝荣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2-319,共8页
目的 :对Kümmell病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 ,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8例Kümmell病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及不同影像学改变,将其分为Ⅰ~Ⅴ型。其中影像学表现以骨不连为特点的定义为... 目的 :对Kümmell病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 ,探讨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8例Kümmell病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及不同影像学改变,将其分为Ⅰ~Ⅴ型。其中影像学表现以骨不连为特点的定义为Ⅰ型(78例),治疗方式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影像学表现以不稳定为特点的为Ⅱ型(30例),手术方式为后路固定融合;影像学表现以继发椎管狭窄为特点的为Ⅲ型(27例),手术方式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影像学表现以后凸为特点的为Ⅳ型(23例),治疗方式为后路截骨矫形固定融合;影像学表现为以上3种或4种类型混合存在为特点的为Ⅴ型(10例),治疗方式取决于引起患者最主要症状的类型。随访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观察伤椎高度有无丢失或继发后凸畸形,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54个月随访,平均28.4±4.6个月。Ⅰ~Ⅴ型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8.0±1.7、8.2±1.6、8.4±1.4、7.9±1.2、8.5±1.3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2.1±1.3、2.2±1.2、2.3±1.4、2.2±1.4、2.3±1.5分;ODI评分由术前69.5±2.8、68.5±2.6、69.7±2.2、65.6±2.7、68.6±2.7分改善为末次随访时的38.1±1.5、37.1±1.3、34.1±1.3、35.2±1.4、33.1±2.1分。所有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11.3%,19/168)患者伤椎高度有所丢失或继发局部后凸畸形。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15例患者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由术前12例C级改善为D级3例,E级9例;D级3例均改善为E级。结论:本研究表明Kümmell病的新Ⅰ~Ⅴ型分型方法客观、简单、易行,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分型系统 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用于ABO血型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朝 朱娟莉 +3 位作者 杨江存 马婷 惠文利 崔亚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设计6对引物,建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对30例中国汉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本的ABO基因型进行鉴定,并与血清学方法和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RMS技术检测30例样本结果同血清...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低成本的ABO血型基因分型方法。方法设计6对引物,建立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对30例中国汉族无关个体外周血样本的ABO基因型进行鉴定,并与血清学方法和直接测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ARMS技术检测30例样本结果同血清学方法、直接测序结果吻合率达到10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ABO血型基因型鉴定方法可快速检测出28种ABO基因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ABO血型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望舒 陈丽霞 +3 位作者 沈建雄 石伟宏 张宇航 张厚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1012-1019,共8页
目的建立青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特定性训练分型新方法,并评估其临床实用性。方法本研究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性分析,旨在建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定,研究对象为2... 目的建立青少儿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特定性训练分型新方法,并评估其临床实用性。方法本研究共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性分析,旨在建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并对其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进行评定,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青少儿IS患者。收集其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背面及前屈位大体相等临床资料,以PUMC手术分型系统为蓝本,建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并对观察者组间可信度和组内可重复性进行一致性检验。第二部分为双向性队列研究,旨在验证该协和分型系统在指导青少儿IS临床治疗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研究对象为2020年7月至2020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确诊IS且选择保守治疗的青少儿患者。根据患儿及家属意愿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仅定期复查,不予临床干预,训练组基于协和保守分型系统制订个体化特定性训练治疗方案(连续治疗1年)。比较两组1年后Cobb角变化和患者满意度。结果(1)回顾性研究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S青少儿899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将PUMC手术分型中的单弯(Ⅰ型)、双弯(Ⅱ型)、三弯(Ⅲ型)进行了精减,并新增了一种微小弯型(0型),共包括4种型别9个亚型。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的观察者组间可信度均值为88.23%,Kappa系数为0.862;组内可重复性均值为92.78%,Kappa系数为0.908。(2)双向性队列研究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IS青少儿90例。其中训练组51例,对照组39例。训练组治疗1年后Cobb角下降[(12.16±9.97)°比(16.61±2.88)°,P=0.002],对照组1年后Cobb角增加[(17.64±5.60)°比(15.74±2.75)°,P=0.014],且Cobb角变化组间比较存在临床意义(≥5°)。训练组治疗1年后满意度评分增高[5(3,5)分比3(3,3)分,P≤0.001],对照组1年后满意度评分降低[3(1,3)分比3(3,3)分,P=0.004]。结论本研究针对青少儿IS建立了一种新型评估与训练体系,即青少儿IS保守治疗协和分型系统。该保守分型系统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可指导青少儿IS特定性训练治疗,临床实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分类 协和分型系统 保守治疗 青少儿 特定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判别变量法的近红外光谱STR基因分型专家系统
19
作者 张斌 鲁辉 +4 位作者 汪雪娇 胡海燕 刘玲 谢洪平 顾炳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6-520,523,共6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主判别变量算法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专家系统进行研究。选择STR基因座D16S539中6种总核心重复串数不同且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型9-9、9-11、9-12、10-10、10-11和11-11作为研究对象。6种基因型样本分别通过... 基于近红外光谱结合主判别变量算法对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专家系统进行研究。选择STR基因座D16S539中6种总核心重复串数不同且出现频率较高的基因型9-9、9-11、9-12、10-10、10-11和11-11作为研究对象。6种基因型样本分别通过两次聚合酶链反应(PCR)平行扩增,以扩增产物的近红外光谱作为判别变量建立判别模型。最后,基于该基因座6种基因型的总核心重复序列数的差异来构建其基因分型专家系统。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不同差异程度的基因型分型,预测准确率高且稳健性好,这为建立其他基因座的分型专家系统提供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 近红外光谱 主判别变量 基因分型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因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钟钊 洪渌 +1 位作者 谢志敏 吴东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6-230,共5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0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炽盛组46例、肝肾阴虚组28例及脾...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0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热毒炽盛组46例、肝肾阴虚组28例及脾肾阳虚组31例,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疾病活动积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因子水平,并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不同证型患者组间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of index, SLEDAI)评分相比有所差异,并且热毒炽热组评分最高,肝肾阴虚组评分最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扰素(interferon,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患者组间IFN-γ、IL-2、IL-6及TNF-α水平相比有所差异,其中热毒炽盛组IL-2及TNF-α水平均高于脾肾阳虚组(P<0.05),热毒炽盛组与脾肾阳虚组IFN-γ、IL-2、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肝肾阴虚组,热毒炽盛组IFN-γ及IL-6水平方面与脾肾阳虚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 Ig)M、IgA及IgG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并且补体(complement, C)3及C4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证型患者组间IgM、IgA、IgG、C3及C4水平相比有所差异,其中肝肾阴虚组IgM水平最高,热毒炽盛组IgM水平最低,热毒炽盛组IgA及IgG水平最高,肝肾阴虚组IgA及IgG水平最低,脾肾阳虚组C3及C4水平最高(P<0.05),热毒炽盛组C3及C4水平与肝肾阴虚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热毒炽盛组SLEDAI评分与IFN-γ、IL-6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49,0.776,0.837,P均<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653,P<0.05);肝肾阴虚组SLEDAI评分与IFN-γ、IL-6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39,0.821,0.715,P均<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737,P<0.05);脾肾阳虚组SLEDAI评分与IFN-γ、IL-6及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807,0.709,0.763,P均<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r=-0.760,P<0.05);热毒炽盛组SLEDAI评分与IgM、IgA及IgG水平呈正相关(r=0.785,0.881,0.820,P均<0.05),与C3及C4水平呈负相关(r=-0.764,-0.789,P均<0.05);肝肾阴虚组SLEDAI评分与IgM、IgA及IgG水平呈正相关(r=0.657,0.673,0.700,P均<0.05),与C3及C4水平呈负相关(r=-0.756,-0.767,P均<0.05);脾肾阳虚组SLEDAI评分与IgM、IgA及IgG水平呈正相关(r=0.836,0.753,0.752,P均<0.05),与C3及C4水平呈负相关(r=-0.794,-0.771,P均<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中医辨证分析与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故可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因子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作为中医辨证论治的辅助指标,从而有利于提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医辨证分型 血清炎性因子 免疫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