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6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免疫学指标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 6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胃阳虚、风湿热痹、肝肾阴虚等型。指出 :急性期、亚急性期是SLE的活动期 ,当湿热毒邪与气血相互结集 ,瘀阻经脉。在SLE缓解期 ,邪热羁留体内耗伤阴液。认为SLE是从热毒炽盛、血热夹瘀转变到阴虚内热的病理变化 ,应辨证选药。
作者
鲍晓辉
陶筱娟
陈惠英
机构地区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杭州市红会医院
出处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第4期266-266,共1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辨证分型
免疫学指标
热毒炽盛
阴虚内热
脾胃阳虚
风湿热痹
肝肾阴虚
分类号
R259.932.41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52
1
朱铭华,卢植生,黄述江,洪介民.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可溶性粘附分子之间关系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1(4):247-249.
被引量:7
2
路福源,付澄洲.
系统性红斑狼疮60例辩证体会[J]
.包头医学,2004,28(3):29-29.
被引量:8
3
张广中,王萍,蔡念宁,杨慧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55-56.
被引量:12
4
金培志,国维,范瑞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现状及评析[J]
.河南中医,2005,25(4):79-80.
被引量:8
5
徐俊.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4):144-144.
被引量:7
6
潘静,管竞环.
管竞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J]
.湖北中医杂志,2005,27(5):18-19.
被引量:2
7
王颖,尉晓冬,宋为民,许爱娥,范永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白介素2、白介素10的关系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4(2):63-65.
被引量:7
8
姜泉.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关系[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0):17-18.
被引量:17
9
孙然,刘学明.
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J]
.吉林中医药,2005,25(10):7-8.
被引量:12
10
陈炳忠.
68例系统型红斑狼疮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40-4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范永升,黄继勇.
HLA-Ⅱ类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中医证型的相关性[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30(1):99-100.
被引量:2
2
聂大庆,荣大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微观化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79-80.
被引量:4
3
宫泽琨,张峻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3):201-202.
被引量:2
4
夏嘉,江春春,苏晓,陈薇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5,21(3):500-502.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苏亚平,朱建新.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命名之我见[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591-592.
被引量:4
2
宫泽琨,张峻岭.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微观指标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3):201-202.
被引量:2
3
刘晓微.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证体会[J]
.吉林中医药,2008,28(2):105-106.
被引量:8
4
孙然,侯云峰,于秀明,栗洪波,刘学明.
9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抗核抗体谱与肿瘤坏死因子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2):1125-1128.
被引量:12
5
苏亚平,朱建新.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命名之我见[J]
.甘肃中医,2009,22(4):5-6.
被引量:9
6
赵振霞,赵振敏.
系统性红斑狼疮验案二则[J]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77-1078.
7
刘瑞萍,朱妮,李达,陈瑶,蓝锴.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谱的关系[J]
.广东医学,2012,33(2):273-275.
被引量:8
8
李鑫,李晶.
病毒灭活血浆与白蛋白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行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8):2833-2836.
被引量:1
9
康玉霞,雷丸,王莹,郭飞燕,王晓娟.
红净胶囊质量标准研究[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3):335-339.
10
戴清漪,顾军花.
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9):146-148.
被引量:2
1
黄大清.
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45例[J]
.按摩与导引,2003,19(5):23-23.
被引量:1
2
崔立津,袁烽,周国运.
一指禅推拿探源梳按[J]
.按摩与导引,2008,24(10):10-13.
被引量:2
3
姚瑞东.
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4):147-149.
被引量:3
4
贾峰,曹忠诚.
临床选用中药浅谈[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157-157.
5
钱岳晟.
用中成药也要辨证选药[J]
.家庭用药,2002(10):33-33.
6
张呈祥,刘安生.
辨证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8例[J]
.陕西中医,1999,20(11):483-483.
被引量:1
7
张吉,王春林,刘金宸.
浅谈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5):124-125.
被引量:5
8
曹志群.
七味白术散临床应用举隅[J]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11):487-487.
9
王瑞苍.
七味白术散治疗婴幼儿泄泻的体会[J]
.现代中医药,2003,23(5):49-50.
10
张万义.
风咳辨证选药[J]
.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6-17.
被引量:3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