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达本胺联合(+)-JQ-1通过破坏DNA损伤反应途径杀伤MLL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
1
作者 张青 李凤梅 +4 位作者 王玮 张志华 张荣娟 马铭帅 王丽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1333,共11页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与BRD4抑制剂(+)-JQ-1联合对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MLL-r AML)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将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细胞和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西... 目的:探讨西达本胺与BRD4抑制剂(+)-JQ-1联合对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重排急性髓系白血病(MLL-r AML)细胞的DNA损伤及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将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细胞和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细胞分成对照组(contr)、西达本胺组(chida)、(+)-JQ-1组、联合组(combi) 4组。采用CCK-8检测Molm-13细胞活力,以确定西达本胺和(+)-JQ-1的给药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检测DNA损伤标志物γH2AX;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因子γH2AX,DNA损伤检查点激酶p-ATR、p-CHK1、p-ATM、p-CHK2和DNA损伤修复因子Rad51、53BP1蛋白的表达情况;qRT-PCR检测DNA损伤修复因子Rad51、53B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药物西达本胺(300 nmol/L)和(+)-JQ-1(400 nmol/L)的联合作用下,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G1期细胞比例升高;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G1期细胞比例升高(P <0.05)。在Molm-13、MV4-11细胞系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DNA损伤标志物γH2AX表达水平升高(P <0.05),DNA损伤检查点和损伤修复因子p-ATR、p-CHK1、p-ATM、p-CHK2、Rad51、53BP1表达水平降低(P <0.05);而在Kasumi细胞系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上述因子部分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部分因子的表达趋势与MLL-r AML细胞系相反。在MLL-r AML细胞系Molm-13、MV4-11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0.05);非MLL-r AML细胞系Kasumi细胞中,与contr组相比,combi组凋亡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西达本胺联合(+)-JQ-1可抑制MLL-r AML细胞的增殖,并通过抑制DNA损伤反应途径抑制此类白血病细胞保护性自我修复的启动,最终增加细胞的凋亡,而非MLL-r AML细胞却无类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白血病基因 BRD4 西达本胺 dna损伤反应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DNA损伤反应途径:PARP抑制剂抗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宇静 左彤彤 封宇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DNA损伤反应防御机制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DNA损伤反应通路缺陷可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DNA损伤反应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DNA损伤... 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的DNA损伤反应防御机制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途径,DNA损伤反应通路缺陷可导致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DNA损伤反应通路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包括DNA损伤修复、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DNA损伤反应通路已经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靶点。目前,已经开发多种DNA损伤反应通路相关的抑制剂,特别是对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肿瘤,利用协同致死现象而开发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肿瘤个体化治疗。该文重点对DNA损伤反应通路抑制剂中的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的作用分子机制、临床治疗、耐药性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反应通路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协同致死 靶向治疗 乳腺癌易感基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小梅 杜方 朱俐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gulated in development and DNA damage responses 1,REDD1)又称为RTP801,是一个新近发现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靶基因,在细胞和整体动物缺氧缺血模型中其表达显著升高,随...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gulated in development and DNA damage responses 1,REDD1)又称为RTP801,是一个新近发现的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靶基因,在细胞和整体动物缺氧缺血模型中其表达显著升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对多种细胞刺激均能产生应激反应,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RTP801受到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为临床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的防治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 低氧诱导因子-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转录后调控在DNA损伤反应中的重要功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林德玲 罗瑛 宋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9-315,共7页
DNA损伤发生时,细胞会激活一系列复杂的信号网络来调控细胞周期检查,完成DNA损伤修复或当损伤超过修复能力时诱导凋亡,这一信号网络被称为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以往DDR信号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转录调控和蛋白共... DNA损伤发生时,细胞会激活一系列复杂的信号网络来调控细胞周期检查,完成DNA损伤修复或当损伤超过修复能力时诱导凋亡,这一信号网络被称为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DDR)。以往DDR信号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因转录调控和蛋白共价修饰对功能分子的稳定性和活性调控。近年来,mRNA稳定性调控和mRNA翻译调控等基因转录后调控机制在DDR中的重要作用引起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证明:多种microRNAs和RNA结合蛋白(RNA-binding proteins,RBPs)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诸多重要功能蛋白的表达,在DDR信号网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针对DDR反应中转录后调控的研究进展以及参与其中的microRNAs和RBPs进行阐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反应 MICRORNAS RNA结合蛋白 转录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青年期小鼠海马体Cdc42及DNA损伤反应相关因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骆远 宋诗语 +3 位作者 赵格 彭爽 李良鸣 刘淑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56-1963,共8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青年期小鼠海马体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及DNA损伤反应(DNA-damage response,DDR)相关因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方法:构建运动小鼠模型,将40只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青年期小鼠海马体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及DNA损伤反应(DNA-damage response,DDR)相关因子的短期和长期影响。方法:构建运动小鼠模型,将40只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每组20只,均使用普通饲料喂养。运动组小鼠进行12周的中等强度(75%VO_(2)max)跑台运动,安静组小鼠在不跑步的情况下暴露于跑步机噪声和振动中。12周训练结束后,从安静组和运动组中随机选取小鼠各10只(5月龄),分别为安静青年期小鼠(Sed-young)组和运动青年期小鼠(Exe-young)组;剩余的10只安静组小鼠和10只运动组小鼠继续喂养至老年期(18月龄),作为安静老年期小鼠(Sed-old)组和运动老年期小鼠(Exe-old)组。所有小鼠均收集Y迷宫、体成分数据及海马体组织,通过Cdc42活性检测和Western blot法比较各组小鼠海马体Cdc42-GTP活性及Cdc42蛋白表达情况,通过RT-qPCR比较各组小鼠海马体Cdc42、Pak4、Pak5、Cofilin、Chk2、Atm和P53等DDR相关因子的mRNA水平。结果:与安静组比较,有氧运动可显著降低青年期小鼠脂肪百分比(P<0.05),显著提高空间识别记忆能力(P<0.05),并维持至老年期(P<0.05)。与安静组比较,运动青年期小鼠和运动老年期小鼠海马体Cdc42表达及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安静组比较,有氧运动显著降低青年期小鼠海马体Cdc42、Pak4、Pak5、Cofilin、Atm、Chk2和P53的转录水平(P<0.05);其中,Cdc42、Pak4、Pak5、Cofilin、Chk2和P53的转录水平下降可维持至老年期(P<0.05)。结论:青年期进行的有氧运动可持续抑制小鼠海马体Cdc42及DDR相关因子的表达,保护海马体神经元细胞免受DNA损伤而死亡或衰老直至老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海马体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dna损伤反应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反应性蛋白参与中心体调控 被引量:1
6
作者 尚彦霞 解世朋 +1 位作者 张铭连 周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9-1024,共6页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期微管组织中心,对于细胞有丝分裂期形成纺锤体、正常分裂及染色体精确分离至关重要.中心体失调控常造成遗传物质错误分配,最终诱发肿瘤形成.因此,对中心体结构及数量的精密调控将对细胞命运起着决定作用.目前...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期微管组织中心,对于细胞有丝分裂期形成纺锤体、正常分裂及染色体精确分离至关重要.中心体失调控常造成遗传物质错误分配,最终诱发肿瘤形成.因此,对中心体结构及数量的精密调控将对细胞命运起着决定作用.目前发现,中心体至少包含100多种调节蛋白,这些蛋白在细胞内的功能各异.最近很多研究显示,多种DNA损伤修复及应答通路的激酶或磷酸酶定位于中心体,并且参与中心体调控.本文将对中心体结构、中心体复制、中心体分离、中心体扩增、DNA损伤与中心体异常及DNA损伤反应性蛋白在中心体调控中的功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 dna损伤反应性蛋白 染色体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及与DNA损伤反应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徐莉 唐海龙 +5 位作者 龚雪 辛晓丽 董莹 高广勋 舒汨汨 陈协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50-45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DNA损伤反应(D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M细胞系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靶细胞凋亡及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HDACi)西达本胺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与DNA损伤反应(D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西达本胺对MM细胞系RPMI8226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靶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靶细胞目标蛋白表达;应用ATM激酶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干扰DDR过程。结果:西达本胺对RPMI 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其24、48和72 h IC50值分别为9.6,6和2.8μmol/L。西达本胺通过上调RPMI 8226细胞p21蛋白表达,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西达本胺通过caspase-3依赖的途径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并上调DDR相关蛋白γH2AX和p ATM的表达。采用ATM激酶抑制剂KU-55933预处理靶细胞,可下调西达本胺诱导的γH2AX和p ATM蛋白表达升高,从而抑制DNA损伤反应,并逆转西达本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西达本胺诱导骨髓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涉及DNA损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RPMI 8226细胞 ATM激酶 细胞凋亡 dna损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核纤层蛋白与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反应
8
作者 周涛 赵炜 刘新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49-855,共7页
核纤层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膜下的中间丝纤维蛋白,是细胞核中重要的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会引起一系列的遗传性疾病,称为核纤层蛋白病。这些疾病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特征... 核纤层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核膜下的中间丝纤维蛋白,是细胞核中重要的骨架蛋白,对维持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基因突变会引起一系列的遗传性疾病,称为核纤层蛋白病。这些疾病在细胞水平表现出氧化应激和DNA损伤的特征,提示核纤层蛋白在氧化应激和DNA损伤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A型核纤层蛋白在氧化应激、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核纤层蛋白 氧化应激 dna损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CIP通过调节DNA损伤修复途径增强胃癌对顺铂的耐药性
9
作者 贾哲 曾广言 +8 位作者 邹鹏 付宗立 周楚洲 饶雄辉 周宇航 江超 靳兴汉 翁诺卿 罗辉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71-881,共11页
目的:探讨BRCA2和CDKN1A相互作用蛋白(BRCA2 and CDKN1A interacting protein,BCCIP)在胃癌中的功能及其在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n=415)和正常组织(n=34)... 目的:探讨BRCA2和CDKN1A相互作用蛋白(BRCA2 and CDKN1A interacting protein,BCCIP)在胃癌中的功能及其在顺铂耐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n=415)和正常组织(n=34)中BCCIP的mRNA表达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内部队列中胃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中BCCI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n=36、5或30);用顺铂以剂量(0、2、4、6、8和10μmol/L)和时间(0、6、24和48 h)依赖的方式梯度处理胃癌细胞系AGS和HGC27,Western blot检测BCCI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构建BCCIP稳定敲减的胃癌细胞系为实验组(shRNA#1和shRNA#2组),以空载质粒转染的细胞为对照组(vector组),流式细胞术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BCCIP对顺铂处理下胃癌细胞凋亡和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顺铂(2.5和1.0μmol/L)处理后胃癌细胞胞质和胞核中BCCIP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检测顺铂(2.5和1.0μmol/L)处理下BCCIP对DNA损伤标志物γ-H2AX表达水平、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及检查点激酶1(checkpoint kinase 1,CHK1)活化水平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顺铂(2.5和1.0μmol/L)处理下BCCIP对胃癌细胞中γ-H2AX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于正常组织,BCCIP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顺铂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胃癌细胞中BCCIP表达上调。BCCIP敲减促进顺铂处理下胃癌细胞凋亡(P<0.01),并抑制集落形成(P<0.05)。BCCIP敲减促进顺铂处理下γ-H2AX的表达,抑制CHK1的激活,并提高cleaved caspase-9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P<0.01)。结论:顺铂促进胃癌细胞中BCCIP的表达;BCCIP通过调节DNA损伤修复途径抑制顺铂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2和CDKN1A相互作用蛋白 胃癌 顺铂 化疗耐药 dna损伤反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双链断裂损伤反应及它的医学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宋宜 孙志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934,共6页
DNA损伤应激反应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石.细胞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由损伤监视、周期调控、损伤修复、凋亡诱导等在内的自稳平衡机制.一方面,借助感应、识别并启动精细而复杂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另一方面,通过DNA损伤应激活化的细胞周... DNA损伤应激反应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石.细胞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由损伤监视、周期调控、损伤修复、凋亡诱导等在内的自稳平衡机制.一方面,借助感应、识别并启动精细而复杂的修复机制修复损伤;另一方面,通过DNA损伤应激活化的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延迟或阻断细胞周期进程,为损伤修复提供时间,使细胞能安全进入新一轮细胞周期;损伤无法修复时则诱导细胞凋亡.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DSBs)是真核基因组后果最严重的损伤类型之一,其修复不利,同肿瘤等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新进展揭示:DSBs损伤反应信号分子ATM-Chk2-p53、H2AX等的组成性活化,是肿瘤形成早期所激活的细胞内可诱导的抗癌屏障,其信号网络的精确、精细调控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HIV病毒整合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的过程也依赖于宿主细胞中ATM介导的DSBs损伤反应信号转导;ATM特异性的小分子抑制剂在抗HIV感染中显示重要的功能意义.文中重点讨论调控DSBs损伤应激反应信号网络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抗HIV感染中的新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反应 dna双链断裂(DSBs) ATM P53 dna损伤检查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楠 张珏 林戈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79-394,共16页
DNA损伤是影响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卵母细胞容易被各种内外源因素(如活性氧、辐射、化疗药物等)诱发DNA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对于各类DNA损伤,各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能够做出相应的DNA损伤反应,通过复杂的机制对DNA进行修... DNA损伤是影响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卵母细胞容易被各种内外源因素(如活性氧、辐射、化疗药物等)诱发DNA损伤。目前研究发现,对于各类DNA损伤,各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能够做出相应的DNA损伤反应,通过复杂的机制对DNA进行修复或者启动细胞凋亡。相比于进入生长阶段的卵母细胞,原始卵泡卵母细胞更容易被DNA损伤诱导凋亡。DNA损伤不易诱导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进程停滞,然而携带DNA损伤的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明显下降。在临床上,衰老、放疗和化疗是导致女性卵母细胞DNA损伤、卵巢储备降低和不孕的常见原因。为此,人们尝试了能够减轻卵母细胞DNA损伤和增强DNA修复能力的多种方法,试图保护卵母细胞。本文对哺乳动物的各发育阶段卵母细胞的DNA损伤与修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讨论了其潜在的临床价值,以期为生育力保护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dna损伤 dna修复 dna损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病毒基因组复制与宿主细胞DDR信号网络互作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平利 夏璐 魏战勇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9,共9页
DNA病毒基因组的编码能力有限,在其基因组复制过程中与细胞内的DNA损伤反应(DDR)信号网络发生复杂广泛的相互作用,创造利于病毒复制的细胞内环境。MRN复合物(MRE11-RAD50-NBS1)、复制蛋白A(RPA)分别识别DNA双链断裂(DSB)和单链断裂(SSB)... DNA病毒基因组的编码能力有限,在其基因组复制过程中与细胞内的DNA损伤反应(DDR)信号网络发生复杂广泛的相互作用,创造利于病毒复制的细胞内环境。MRN复合物(MRE11-RAD50-NBS1)、复制蛋白A(RPA)分别识别DNA双链断裂(DSB)和单链断裂(SSB)。DNA病毒选择性地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样激酶(PI3KK)ATM(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R(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或DNA-PKcs(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展、启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同源重组修复(HRR)等不同的DNA修复途径,选择性地激活利用或抑制降解宿主细胞DDR组分来完成其感染周期,表现在病毒复制中心(VRC)处募集结合了不同的参与细胞DNA损伤和修复的蛋白质。综述了DNA病毒复制与宿主细胞DDR信号网络的互作机制,旨在为研究DNA病毒的复制和致病分子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病毒 基因组复制 dna损伤反应 病毒复制中心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KK调控DNA双链断裂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德山 张振刚 龚开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1-746,共6页
生物体细胞基因组完整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威胁,包括DNA复制过程中DNA碱基错配、化学物质产生的碱基加合物(adduct formation)和交叉链(cross-links)、紫外线诱导的碱基损伤、电离辐射导致的DNA单链或双链断裂等。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 生物体细胞基因组完整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威胁,包括DNA复制过程中DNA碱基错配、化学物质产生的碱基加合物(adduct formation)和交叉链(cross-links)、紫外线诱导的碱基损伤、电离辐射导致的DNA单链或双链断裂等。DNA双链断裂(DNAdouble-strand break,DSB)被认为是细胞毒性最强的DNA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反应 dna双链断裂 dna依赖性蛋白激酶 ATM蛋白 ATR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D1升高加重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双桂 张慧燕 王震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5-1421,共7页
目的:探讨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在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分析氧糖剥夺(OGD)诱导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中REDD1表达的影响。CCK-8法分析REDD1沉默对OGD诱导的HBMECs损伤... 目的:探讨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REDD1)在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分析氧糖剥夺(OGD)诱导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中REDD1表达的影响。CCK-8法分析REDD1沉默对OGD诱导的HBMECs损伤影响,采用DCFH-DA染色和肌动蛋白染色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和细胞骨架损伤的情况。在体内实验中,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采用REDD1小干扰RNA(si-REDD1)及其对照siRNA进行转染。在MCAO造模后3 d、7 d和14 d,对大鼠进行mNSS神经功能评分。在MCAO造模后14 d,通过TTC染色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BrdU/NeuN和BrdU/vWF阳性细胞数。结果:经OGD处理后,HBMECs中REDD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OGD处理诱导细胞骨架损伤,并抑制了细胞活力,而敲减REDD1的表达减弱了OGD的损伤作用。此外,敲减REDD1表达阻止了OGD诱导的细胞内ROS生成。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严重,且MCAO后第14天时TTC染色显示大脑半球梗死体积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通过si-REDD1敲减MCAO大鼠脑组织中REDD1的表达,大鼠在MCAO后3、7和14 d的mNSS评分均显著低于MCAO组(P<0.05),且大鼠的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REDD1沉默组的BrdU+/NeuN+细胞数和BrdU+/vWF+细胞数较MCAO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敲减REDD1表达减弱了OGD诱导的HBMECs损伤和氧化应激,并有助于增强MCAO大鼠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蛋白1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氧糖剥夺 大脑中动脉闭塞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机制在肿瘤发生和治疗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汪宇慧 王京鹏 +2 位作者 陈贝 王亚茹 李唐亮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0-936,共7页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可以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s,PTC)的异常转录本,防止截短蛋白积累,同时NMD可以降解一些正常可以...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可以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s,PTC)的异常转录本,防止截短蛋白积累,同时NMD可以降解一些正常可以翻译为功能蛋白的mRNA分子,精准调控基因表达。NMD的生物学功能集中在细胞命运调控、细胞应激反应与动物胚胎发育等过程。本综述对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通路激活和抑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进行简要探讨。现有研究指出,NMD因子突变可导致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有意义的是,抑制NMD因子的表达,可以通过激活DNA损伤反应和抑制促癌因子的表达,起到杀灭癌症细胞的功效。本综述可为人类癌症发生的生物学机制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 肿瘤 dna损伤反应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沉默Ku80对T-ALL细胞系Jurkat化疗敏感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16
作者 范卓异 梁爱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9-1695,共7页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Ku80对T-ALL细胞系Jurkat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种不同血液肿瘤细胞系中Ku80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水平;设计并构建Ku80特异性shRNA干扰质粒并转染T-ALL细胞系Jurkat后检... 目的:探讨靶向沉默Ku80对T-ALL细胞系Jurkat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以及潜在机制。方法: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种不同血液肿瘤细胞系中Ku80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水平;设计并构建Ku80特异性shRNA干扰质粒并转染T-ALL细胞系Jurkat后检测Ku80蛋白表达;CCK-8技术检测Ku80沉默后Jurkat细胞的增殖能力;软琼脂克隆形成技术、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Ku80沉默协同化疗药物依托泊苷(VP16)处理细胞4 h后Jurkat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凋亡水平及DNA损伤蛋白γH2AX的表达水平。结果:在选取的6种不同血液肿瘤细胞系中,T-ALL细胞系Jurkat中Ku80的mRNA及蛋白水平均最高。构建的shRNA质粒成功靶向沉默了Jurkat细胞中Ku80的表达。Ku80靶向沉默后Jurka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VP16孵育前后,Ku80靶向沉默均可显著降低Jurkat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1)、提高Jurkat细胞凋亡水平(P<0.01),并且γH2AX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靶向沉默Ku80表达可增强T-ALL细胞系Jurkat对化疗药物VP16的敏感性,这或与其造成的DNA损伤积累水平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80 依托泊苷 JURKAT细胞 dna损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9
17
作者 项晓霞 陈律 +2 位作者 王骏浩 张余斌 张大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0-640,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血清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增殖、存活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年轻(8~12周)及老年(64~72周)SD大鼠血清,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年轻血清...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血清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SCs)衰老、增殖、存活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提取年轻(8~12周)及老年(64~72周)SD大鼠血清,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年轻血清(Young rat serum,YRS)组,YRS+Wnt 3a组、老年血清(Old rat serum,ORS)组和ORS+DKK1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胞浆、胞核β-catenin的表达。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O/EB染色法检测MSCs存活和凋亡。为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MSCs衰老的作用机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γ-H2A.X和p53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p53、p21 mRNA表达。结果:ORS组β-catenin表达较YRS组明显增强,尤其是胞核,出现β-catenin聚集现象,而ORS+DKK1组β-catenin表达减弱。与YRS组相比,YRS+Wnt 3a组细胞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减弱。而ORS+DKK1组与ORS组相比,SA-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增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ORS组内γ-H2A.X、p53、p21表达较YRS组明显增强,而在ORS内加入DKK1后,γ-H2A.X、p53、p21表达较ORS组明显减弱。结论:ORS培养可以激活MSCs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MSCs衰老发挥重要调控作用。DNA损伤反应和p53/p21途径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导致MSCs衰老的重要介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病理学 细胞增殖 信号传导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清 衰老 dna损伤反应 p53/p21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AKT在卵巢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新癌基因REDD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丽丽 朱慧敏 +6 位作者 庞丽娟 梁伟华 卢立霞 杜金泽 杜春芳 贾薇 常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66-1770,共5页
目的研究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子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p-AKT表达与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D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卵巢癌组织标本95例,交界性肿瘤23例,正常卵巢表面上... 目的研究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子以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并分析p-AKT表达与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RED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卵巢癌组织标本95例,交界性肿瘤23例,正常卵巢表面上皮和输卵管组织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两步法检测p-AKT和REDD1的表达,分析p-AK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子(分期、分级、化疗反应、无瘤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等)的关系,并分析p-AKT和REDD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卵巢癌组织中p-AKT表达率为55.8%(53/95),均高于卵巢正常上皮组织(16.7%)和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13.0%)(P<0.05)。2 p-AKT蛋白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低、临床晚分期相关,且在浆液性癌中的高表达率高于其他组织学类型,但与有无腹水形成无显著相关性(P>0.05)。3 p-AKT在化疗无效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有效组(P<0.05)。4 pAKT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P<0.05)。5卵巢癌中p-AKT的表达和REDD1的表达呈正相关性(C=0.626,P<0.05)。结论 p-AKT是影响卵巢癌患者化疗反应以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AKT可能被持续性高表达的REDD1激活,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参与卵巢癌的病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蛋白激酶B 发育及dna损伤反应调节基因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丽娟 余韬 魏凤香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99-305,共7页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类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RT对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R...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类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迁移、侵袭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RT对MDA-MB-231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数量变化;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RT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RT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损伤反应通路相关蛋白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并失去原有细胞形态,实验组迁移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侵袭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实验组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加,且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蛋白表达显著增高.结论:ART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使该细胞阻滞于G2/M期,可能与γH2AX(S139)、phospho-ATM(S1981)、phospho-CHK2(T68)等蛋白的激活引起DNA损伤反应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三阴乳腺癌 MDA-MB-231 dna损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N家族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小倩 冯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高迁移率族(HMG)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质内的非组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速度快而得名。高迁移率族蛋白N家族(HMGN)是新发现的因子,它在DNA损伤的染色质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DNA损伤是肿瘤形成... 高迁移率族(HMG)蛋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质内的非组蛋白,因其相对分子质量小,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时迁移速度快而得名。高迁移率族蛋白N家族(HMGN)是新发现的因子,它在DNA损伤的染色质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DNA损伤是肿瘤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而DNA损伤主要源自紫外线和电离辐射。本文将对HMGN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N家族 dna损伤反应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