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粒咖啡果实特征和种子萌发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熊文艳 罗行 +5 位作者 安娜 王曦奥 闫林 黄丽芳 王宪文 庞永青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7,28,共8页
为明确小粒咖啡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指标变化情况,以22个小粒咖啡品种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指标,分析种子质量、种子吸水特性等,常规沙床催芽育苗后对幼苗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熟的果实为深红色浆果,有外凸... 为明确小粒咖啡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指标变化情况,以22个小粒咖啡品种果实和种子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指标,分析种子质量、种子吸水特性等,常规沙床催芽育苗后对幼苗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成熟的果实为深红色浆果,有外凸的果脐,果实整体呈长圆形,种子呈凸平状卵形或椭圆形,果实、种子变异系数较小。1 kg果实制成鲜豆重量为250.00~431.00 g,制成种子重量为105.88~233.41 g,鲜干比在10.59%~23.34%之间,百粒重为14.52~24.27 g,归类为大粒种子,出米率为77.09%~85.68%,种子含水量为45.34%~74.05%,种子吸水呈缓慢吸水再缓慢下降两个阶段,不同品种间种子质量指标变异较小。播种49 d种子发芽,63 d长成两叶苗,不同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具有显著差异,xys141、xys101、xys121、xys133整体发芽率、发芽势也比较高,发芽日数也较短,自身种子活力较强;不同品种的总鲜重、下胚轴鲜重、根鲜重、下胚轴长、主根长、株高等幼苗质量特征有显著差异,xys121、xys123整体幼苗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果实特征 种子质量 种子萌发 幼苗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流域小粒咖啡叶部病害病原分离与鉴定
2
作者 王娜 严炜 +7 位作者 马东晓 杨旸 胡发广 付兴飞 李贵平 喻好好 娄予强 李亚男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8,共10页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是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植的理想区域,但是咖啡叶部病害的持续发生,对咖啡树的健康、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害,本研究采集怒江干热河谷流域不同咖啡... 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是小粒咖啡(Coffea arabica L.)种植的理想区域,但是咖啡叶部病害的持续发生,对咖啡树的健康、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有效防控这些病害,本研究采集怒江干热河谷流域不同咖啡种植地的典型病叶样本,对咖啡叶部病害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通过病原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观察、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到7个致病菌株,分别为Lu 11-2、Lu 9-1、Xin 5-2、Xin 7-5、Xin 8-2、Xin 15-2和Lu 23-1,其中Lu 11-2、Lu 9-1、Xin 5-2和Xin 7-5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Xin 15-2和Lu 23-1菌株鉴定为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Xin 8-2菌株鉴定为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该地区的咖啡叶部病害主要致病菌有3类: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和炭疽菌,其中链格孢菌、拟盘多毛孢菌为咖啡褐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炭疽菌为咖啡炭疽病的致病菌。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云南怒江干热河谷流域的咖啡叶部病害类型提供科学依据,还为该地区咖啡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支持,对当地的咖啡种植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地区的咖啡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叶部病害 链格孢菌 拟盘多毛孢菌 炭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配方对云南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
3
作者 米方田 刘娟 +1 位作者 祝永心 张玲艳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对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试验设计方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小粒咖啡1年生幼苗叶片5个抗旱生理指标(POD、MDA、Pro、SP、CAT)的影响。[结果]各... [目的]探究施用不同配比的氮、磷、钾肥对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3414”(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试验设计方案,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小粒咖啡1年生幼苗叶片5个抗旱生理指标(POD、MDA、Pro、SP、CAT)的影响。[结果]各施肥处理下小粒咖啡幼苗叶片POD、Pro、SP、CAT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N_(0)P_(0)K_(0)),N_(0)P_(0)K_(0)的MDA指标最高,各处理表现最好的是中等水平氮、钾和低水平磷处理组(N_(2)P_(1)K_(2));钾肥是影响小粒咖啡抗旱生理的关键因素;氮、磷、钾之间表现出互作效应,钾肥肥效的发挥依赖中等水平氮、低水平磷(N_(2)P_(1)),氮肥和磷肥肥效的发挥依赖中等水平磷、钾(P_(2)K_(2))。[结论]适宜的施肥配比可以增强小粒咖啡幼苗的抗旱能力,N_(2)P_(1)K_(2)处理小粒咖啡幼苗抗旱生理指标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抗旱性 生理指标 配方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分析揭示成熟前后小粒咖啡果皮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差异
4
作者 王祖权 谭玉龙 +5 位作者 郭银楠 谢纯 李学俊 杜华波 俞思莹 张传利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1,共10页
探究小粒种咖啡果皮在成熟前后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其在着色机制中的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成熟前后果皮中的黄酮和类胡萝卜... 探究小粒种咖啡果皮在成熟前后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的变化及其在着色机制中的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成熟前后果皮中的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代谢产物进行特征分析。共鉴定出234种黄酮类代谢物和40种类胡萝卜素代谢物,其中黄酮醇(81种)和叶黄素(34种)分别为主要类型。成熟后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总黄酮含量变化不大,但花色苷积累模式相反。叶黄素和β-类胡萝卜素在早期积累与绿色着色相关,而矢车菊素衍生物则促进成熟果皮的红色着色。此外,八氢番茄红素和六氢番茄红素在成熟果皮中特有积累。本研究解析了小粒种咖啡果皮成熟前后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积累与着色之间的关系,为咖啡果皮着色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咖啡副产品的加工利用及健康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咖啡果皮代谢组学 代谢物积累 黄酮类化合物 类胡萝卜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小粒种咖啡新品种在云南普洱不同地区农艺和产量性状研究
5
作者 杨婧 李学俊 +5 位作者 董云萍 吕振江 王培斌 何安乐 侯家志 罗正阳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0-321,共12页
为选育出高产、品质优良的小粒种咖啡新品种,提高云南咖啡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法国雀巢研发中心引进小粒种咖啡新品种杂交种F1,在普洱不同地区开展了植株生长量、结果特性、产量以及咖啡豆物理性状的研究。新品种分别为107、117、118... 为选育出高产、品质优良的小粒种咖啡新品种,提高云南咖啡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法国雀巢研发中心引进小粒种咖啡新品种杂交种F1,在普洱不同地区开展了植株生长量、结果特性、产量以及咖啡豆物理性状的研究。新品种分别为107、117、118、120、121、10×25、12×25,对照品种为生产主栽品种T8667,共8个参试品种进行对比分析。试验地点设于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孟连县、江城县4个咖啡种植区。结果表明:各品种3年生株高为84.20~175.00 cm,茎粗为21.69~53.34 mm,冠幅为74.80~165.30 cm,各品种植株矮生,117的茎粗和冠幅、118、121的冠幅优于对照;3年生一级分枝数量为34.00~62.20条,长度为43.40~89.00 cm,粗度为4.86~11.40 mm,综合来看,117、118、121的一级分枝数量多,粗壮且长度长,是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10×25一级分枝长度超过对照,107、120品种一级分枝粗壮且长,是在今后育种中可以利用的优良性状;CCCA 12×25和T8667的单节果实数较少,其余品种均超过15粒;107、117、118、120、121、10×25单株鲜果产量和每公顷干豆产量最高为4.50~6.58 kg、3289.46~4968.57 kg,品种117、118、120盛产期2年平均每公顷干豆产量大于3000kg,产量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出杂交种高产的优势;鲜干比为(4.31~6.48)∶1,百粒带壳豆重为14.93~20.67 g,10×25鲜干比最高,12×25百粒带壳豆重最小,其余各品种果实饱满,粒度中等。本研究筛选出植株矮生、茎粗壮、冠幅宽,一级分枝数量多、粗壮且长、产量高、果实饱满,粒度中等,性状优于生产主栽品种T8667的优良品种117、118、120、121、10×25,为生产上推广丰产优质咖啡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营养生长 产量 咖啡豆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干旱及复水处理下咖啡苗光合参数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赵颢 韩泽邦 +3 位作者 杨云天 冯青青 普光存 何飞飞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43-50,共8页
季节性干旱是云南主要的气候特征,也是咖啡生产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为明确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光合参数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持续干旱与复水下施用生物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DL时期,持续不浇... 季节性干旱是云南主要的气候特征,也是咖啡生产的主要制约因子之一。为明确生物炭对干旱胁迫下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光合参数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设置持续干旱与复水下施用生物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DL时期,持续不浇水9 d)后复水,咖啡苗基本上能自我恢复;重度干旱胁迫(DS时期,持续不浇水13 d),D_(1)处理(持续干旱,未施生物炭)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比W_(1)处理(正常灌水)下降63.5%,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分别下降114.6%和89.8%,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33.2%,叶片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上升2353.7%、199.4%和385.5%。施用生物炭明显缓解咖啡干旱胁迫,DS时期,相比D_(1)处理,D_(2)处理(持续干旱,生物炭用量为烘干土重的5%)的RWC增加了59.1%,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1.1%,叶片Pro、MDA和SOD分别下降64.2%、74.1%和11.9%。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3 d(DS+R时期),相比D_(1)处理,D_(2)处理的RWC增加了40.8%,Pn和Gs分别升高3.7μmol/(m^(2)·s)和1200%,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0.5%,叶片Pro、MDA和SOD含量分别下降853.1%、65.1%和70.7%。持续干旱及复水下,施用生物炭的咖啡苗仍然存活,其光合参数和抗逆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显著改善,生物炭用于云南山地咖啡抗旱栽培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生物炭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含量的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段丽娜 邱碧丽 +3 位作者 代丽玲 张绍龙 梅丽宝 康文虹 《热带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 建立云南卡蒂姆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同时测定云南卡蒂姆咖啡中7种有机酸的含量,以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10 nm。7种有机酸成分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6.31%~95.23%, 7种有机酸的精密度及重复性的RSD值均<3.0%。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云南小粒咖啡中L-苹果酸、 DL-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单宁酸、富马酸、琥珀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云南卡蒂姆咖啡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MBD耦合的咖啡采摘过程仿真与试验
8
作者 于英杰 李沛航 +3 位作者 赖庆辉 谭钰 赵庆辉 陈钰 《农业机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57-167,共11页
针对咖啡机械采摘过程中因作业参数不准确导致采摘质量偏低的问题,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构建采收期小粒咖啡带果枝条离散元柔性模型,通过对比果实-果柄拉伸分离力和枝条三点弯曲折断力的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模型设置参数的准确性;采用EDEM... 针对咖啡机械采摘过程中因作业参数不准确导致采摘质量偏低的问题,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构建采收期小粒咖啡带果枝条离散元柔性模型,通过对比果实-果柄拉伸分离力和枝条三点弯曲折断力的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模型设置参数的准确性;采用EDEM-Recurdyn耦合的方法构建小粒咖啡带果枝条与振动式采摘装置互作的离散元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小粒咖啡采摘过程中采摘装置的作业参数对采摘质量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各作业参数范围。以振频、调幅机构倾角和振动时间为试验因素,采净率、采熟率、枝条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的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因素对采净率和采熟率影响由大到小为振频、振动时间和调幅机构倾角,对损伤率影响由大到小为振动时间、振幅和调幅机构倾角,参数优化得到当振频为64 Hz、倾角为40°、振动时间为1.5 s时,采摘效果最佳。在优化作业参数下进行田间采摘试验,得到采净率、采熟率、枝条损伤率平均值分别为92.54%、95.47%和5.01%,与仿真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4.23%、3.39%、6.37%,验证了仿真试验的可靠性,为咖啡采摘机作业参数研究及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机械采摘 离散元 多体动力学 耦合仿真 作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28
9
作者 张明达 王睿芳 +4 位作者 李艺 胡雪琼 李蒙 张茂松 段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重,在重点区域进行小粒咖啡种植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的关键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影响其次,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最小;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月降水量和海拔3项因子对小粒咖啡生态适宜性影响较大,各地在开展种植规划时要重点关注。2)小粒咖啡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8%和15.0%,次适宜区占国土面积的21.0%。3)普洱市小粒咖啡适宜性最好,在中部和南部可开展大规模种植;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应结合横断山脉的影响,在适宜性高的区域加强规划;西双版纳、文山、红河适宜性条件好,需加强规划和提高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大理、怒江以及河谷热区也可以开展小粒咖啡种植,但需注意防范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4)经采样点调查验证,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结果准确。云南省仍有较大范围的小粒咖啡种植适宜区,加强适宜种植区的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云南省小粒咖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高原特色农业品种,为优化选址规划和科学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生态适宜 云南 种植区划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6
10
作者 于英杰 王剑 +3 位作者 赖庆辉 贾广鑫 于飞 曹颖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4-133,共10页
针对云南丘陵山区小粒咖啡人工采收成本高、大型机械采收困难等问题,设计了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通过建立果树-机械收获动力学模型和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振幅的稳态响应表达式,并确定了振动部件和梳刷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A... 针对云南丘陵山区小粒咖啡人工采收成本高、大型机械采收困难等问题,设计了手持振动梳刷式小粒咖啡采摘装置。通过建立果树-机械收获动力学模型和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振幅的稳态响应表达式,并确定了振动部件和梳刷部件的结构参数。利用ADAMS建立了果树-机械刚柔耦合模型,采用广义力与传感器函数控制的方法进行单因素仿真试验,分析了频率、梳齿间距和偏心块夹角对小粒咖啡收获效果的影响规律。以频率、梳齿间距和偏心块夹角为试验因素,采净率、采青率和损伤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对采净率和采青率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频率、梳齿间距、偏心块夹角;对损伤率影响因素重要性依次为梳齿间距、频率和偏心块夹角。当频率为26 Hz、梳齿间距为32 mm、偏心块夹角为22.5°时,采摘机工作性能最佳,经试验验证,此时采净率为91.35%,采青率为8.46%,损伤率为4.15%,满足小粒咖啡收获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采摘机 振动梳刷 果树-机械模型 ADA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粒咖啡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凯 刘经纶 +3 位作者 徐玲 汪建云 刘忆明 罗金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04-2008,共5页
研究了小粒咖啡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相关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小粒咖啡幼苗的根系体积、根冠比增加,电解质渗漏率、MDA含量不断上升,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CAT与POD活性不同程度地上升。干旱胁迫... 研究了小粒咖啡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相关形态、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过程中小粒咖啡幼苗的根系体积、根冠比增加,电解质渗漏率、MDA含量不断上升,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CAT与POD活性不同程度地上升。干旱胁迫对小粒咖啡幼苗产生伤害,伤害程度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干旱下幼苗生物量分配发生改变,地下生物量增加;有机渗透调节物质与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作出强烈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干旱 胁迫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对咖啡和澳洲坚果根系形态、分布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董云萍 朱华康 +4 位作者 赵青云 孙燕 林兴军 张玲艳 龙宇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5-413,共9页
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 为探明澳洲坚果与咖啡间作对地上部生长及地下部互作效应,为生产推广复合高效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布置了咖啡和澳洲坚果间作盆栽实验,以二者分别单作为对照,分析植株的生长量、生物量、养分含量、根系形态以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干重、茎干重、单株总干重分别为40.86、50.38、148.34 g,22.38、33.19、111.97 g,间作咖啡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叶干重二者差异不显著;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生长速率快于澳洲坚果。间作咖啡、间作澳洲坚果与各自单作根、茎、叶、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差异均不显著。(2)间作澳洲坚果叶氮累积量2135.27 mg显著大于间作咖啡的1957.60 mg,除此之外,间作咖啡根氮、磷、钾,茎氮、磷、钾,叶磷、钾,单株总氮、磷、钾累积量均显著大于间作澳洲坚果,表明幼龄期间作条件下,咖啡养分累积量占优势;间作澳洲坚果根氮、钾累积量742.80、103.22 mg显著大于单作的535.00、37.77 mg,可见,间作根系竞争促进澳洲坚果增加根部氮的分配,提高根钾的吸收累积。(3)间作咖啡和间作澳洲坚果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本株侧面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62.63%~65.67%,其次是在株间根系生态位分布量占总取样量的16.01%~27.53%,在对应本株近侧和对应本株远侧面2个根系生态位分布较少,可见间作后二者根系主要分布于自身根系生态位,在株间位置根系交叉重叠,未在土壤深度和广度空间形成差异分布,属于间作竞争型根系统。咖啡与澳洲坚果均属于浅根系,侧根直径小,成龄澳洲坚果是高大乔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咖啡间作将处于地上、地下部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 澳洲坚果 间作 根系形态 分布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小粒咖啡营养诊断及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蔡传涛 姚天全 +2 位作者 刘宏茂 周庆辉 王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2-94,共3页
定位试验研究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N、P、K不同用量及配比咖啡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缺N对小粒咖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较小;喷施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咖啡产量.N、P、K肥配比为1:0.5:1,咖啡产量随N、P、K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定位试验研究咖啡-荔枝混农林系统中N、P、K不同用量及配比咖啡营养状况结果表明,缺N对小粒咖啡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K,而P的影响较小;喷施微量元素B、Zn可明显增加咖啡产量.N、P、K肥配比为1:0.5:1,咖啡产量随N、P、K用量的增加而提高,鲜果产量为15~30t/hm^2.建议思茅地区小粒咖啡营养诊断指标为N25~30g/kg,P1.0~1.5g/kg,K15~25g/kg,Ca10~12g/kg,Mg2.5~5.0g/kg,Zn10~15mg/kg和B40~50mg/kg;N、P2O5和K2O平衡施肥年最佳用量为N50~100g/株、P2O525~50g/株和K2O50~100g/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营养诊断 施肥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生长量及根系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云萍 黄丽芳 +4 位作者 林兴军 孙燕 王晓阳 陈鹏 闫林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83-1689,共7页
以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咖啡种质苗期生长量和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各种质苗期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差异显著,通过苗期株形分析,把小粒种咖啡种质分成高干、中等和矮生3个类型。M13、M14可作为高干型,CAT... 以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咖啡种质苗期生长量和根系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各种质苗期株高、叶片数、分枝数差异显著,通过苗期株形分析,把小粒种咖啡种质分成高干、中等和矮生3个类型。M13、M14可作为高干型,CATUAI为矮生型鉴定的标准品种;CA ZHONGⅢ、M13为高干、多叶、多分枝品种,CATURRA、T8667为株高中等、多叶、多分枝品种,热引2号为矮生、多叶、多分枝品种;各种质主根长除了CA ZHONGⅡ较小以外,其他种质间差异不显著,各种质主根直径差异不显著;M13侧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大于CATUAI,参试的小粒种咖啡种质绝大部分都具有细而且数量较多的侧根,各种质间差异较小。侧根直径与侧根长为显著的负相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与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长势强壮,枝叶繁茂的植株,根系发达;各种质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相协调的根冠比在0.40~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植株形态 生物量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干热河谷区7个小粒咖啡叶片光合特性日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发广 刘红明 +5 位作者 毕晓菲 付兴飞 李贵平 李亚男 吕玉兰 黄家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52-56,共5页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的7个小粒咖啡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Cpro-SD全自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 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咖啡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不... 以云南干热河谷区的7个小粒咖啡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LCpro-SD全自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 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咖啡品种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不对称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紫叶’呈单峰曲线变化;7个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为紫叶>埃塞俄比亚2号>T5175>矮卡(航天)>矮卡>埃塞俄比亚1号>DTARI;7个咖啡品种的气孔导度呈“J型”曲线变化趋势,其日均气孔导度排序为紫叶>矮卡>埃塞俄比亚1号>矮卡(航天)>T5175>埃塞俄比亚2号>DTAR;‘矮卡’的日均水分利用率最大,而‘DTARI’的最小。总之,‘紫叶’具有较强的光合性能(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能利用率),但是其水分利用率较低,对干旱的适应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干热河谷 小粒咖啡 叶片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州精品咖啡标准化种植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贵平 付兴飞 +3 位作者 李亚男 娄予强 黄家雄 程金焕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29-37,共9页
咖啡是我国热区最具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咖啡已成为怒江州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针对怒江州咖啡产业存在品种差、产值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从咖啡的选种、育苗、栽培及病... 咖啡是我国热区最具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之一,随着近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咖啡已成为怒江州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针对怒江州咖啡产业存在品种差、产值低、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从咖啡的选种、育苗、栽培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提出科学性建议,以期为怒江州精品咖啡标准化种植提供技术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咖啡 标准化 种植技术 小粒种咖啡 怒江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小粒咖啡出现早衰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洪波 李锦红 +3 位作者 白学慧 郭铁英 周华 夏红云 《热带农业科技》 2015年第3期42-46,共5页
分析了近年云南小粒咖啡早衰减产问题,认为全球气温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连年持续干旱、冬季寒害、田间管理松弛以及锈病流行与天牛危害叠加的影响导致了云南咖啡出现早衰;提出了改善咖啡种植环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选种抗锈品种、... 分析了近年云南小粒咖啡早衰减产问题,认为全球气温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连年持续干旱、冬季寒害、田间管理松弛以及锈病流行与天牛危害叠加的影响导致了云南咖啡出现早衰;提出了改善咖啡种植环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选种抗锈品种、防控天牛害虫、加强肥料管理的对策;特别阐述了解决云南咖啡早衰乃至云南咖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个根本举措,是要引进、选育和推广种植以抗锈为主的高产优质品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早衰 防控对策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优质丰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蓓 杨旸 +2 位作者 杨世贵 胡发广 李慧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81-83,85,共4页
介绍近几年来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种植现状,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总结小粒咖啡的优质丰产技术,包括品种选用、宜林地选择、合理密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此外,还介绍了其鲜果采收和初加工技术,以为小粒咖啡的丰产和经济... 介绍近几年来保山市潞江坝小粒咖啡种植现状,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总结小粒咖啡的优质丰产技术,包括品种选用、宜林地选择、合理密植、育苗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此外,还介绍了其鲜果采收和初加工技术,以为小粒咖啡的丰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咖啡 优质 丰产 栽培技术 潞江坝 云南保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洪波 白燕冰 +3 位作者 李传辉 李文伟 张孝云 罗琴 《热带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1-16,19,共7页
通过国家农业部"走出去"科技合作项目,云南农垦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代表团应邀对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缅甸农业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咖啡研究及种植生产技术出现快速发展的状况。缅甸种植小粒种咖啡采取高荫蔽度的... 通过国家农业部"走出去"科技合作项目,云南农垦热带农业科技合作代表团应邀对缅甸小粒种咖啡生产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缅甸农业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咖啡研究及种植生产技术出现快速发展的状况。缅甸种植小粒种咖啡采取高荫蔽度的间作模式,虽然单株产量不高,但是咖啡品质好,已成为精品咖啡,进入以美国为主的国际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缅甸有较好的咖啡生长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具有今后开展中缅咖啡项目合作的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精品咖啡 生产考察 缅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小粒种咖啡种质氮吸收效率差异分析
20
作者 董云萍 闫林 +4 位作者 黄丽芳 林兴军 孙燕 王晓阳 龙宇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7-424,共8页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粒种咖啡的氮素吸收特性,进一步为遗传改良咖啡氮营养性状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20个小粒种咖啡氮素吸收效率的生理、形态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粒种咖啡种质间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 为明确不同基因型小粒种咖啡的氮素吸收特性,进一步为遗传改良咖啡氮营养性状提供参考,本研究对同一氮素供应水平下20个小粒种咖啡氮素吸收效率的生理、形态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小粒种咖啡种质间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根氮、茎氮、叶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叶绿素含量及NRA与叶氮、总氮累积量和氮吸收效率间相关性不显著;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均与根氮累积量、总氮累积量、氮吸收效率呈显著正相关;氮素在植株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依次为:根氮>叶氮>茎氮;聚类分析表明,‘M13’氮吸收效率最高,为84.43%,最低为‘CATUAI’,仅为32.12%,其余种质为58.36%~43.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粒种咖啡 氮素 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