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德珠 倪赛琦 +3 位作者 张敏健 陆思依 刘昕澜 张俊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14-1421,共8页
抑郁症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性和高复发率等特征成为目前困扰全球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近年来发现的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EB-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1,CRTC1)在大脑中尤其在海马神经元高表达,其在神... 抑郁症因其高患病率、高致残性和高复发率等特征成为目前困扰全球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给社会带来极大负担.近年来发现的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EB-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1,CRTC1)在大脑中尤其在海马神经元高表达,其在神经元树突生长发育、突触可塑性和行为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12年首次报道Crtc1基因敲除小鼠产生以抑郁样为主的行为学表型以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提示CRTC1在抑郁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行为学、相关信号通路及参与抗抑郁药的作用等方面对CRTC1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转录激活因子1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VGF神经生长因子 胍丁胺能系统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CREB激活介导吗啡依赖SK-N-SH细胞的nNOS及fosB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苏彦君 丛斌 +4 位作者 张国忠 张瑾 李淑瑾 姚玉霞 付丽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5-398,共4页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的SK- N -SH细胞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 ,nNOS)及fosB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细胞模型 ,体外合成含cAMP反应元件 (cAMPresponseelement ,CRE)序列的寡核苷酸 ,经... 目的 探讨吗啡依赖的SK- N -SH细胞表达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 ,nNOS)及fosB基因的调控机制。方法 建立吗啡依赖及戒断细胞模型 ,体外合成含cAMP反应元件 (cAMPresponseelement ,CRE)序列的寡核苷酸 ,经硫代磷酸化修饰 ,作为单链寡核苷酸 (CRE transcriptionfactordecoyoligodeoxynucleotide ,CRE decoyODN)。分别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lectrophoresismobilityshiftassay ,EMSA)及RT -PCR技术 ,检测CRE decoyODN对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诱导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吗啡依赖及纳络酮急性戒断使SK- N- SH细胞的CREB的DNA结合活性、nNOS及fosBmRNA明显升高 ,CRE decoyODN可特异抑制上述指标升高。结论 CREB的激活介导了吗啡依赖SK-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N-SH细胞 吗啡依赖 NNOS creb 调控机制 FOSB 基因表达 转录因子 介导 激活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DNA结合活性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RT-PCR技术 nitric factor mRNA表达 寡核苷酸 oxide decoy 细胞表达 细胞模型 反应元件 cAMP 体外合成 表达上调 纳络酮 O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激活因子PGC-1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密杰 张春梅 +2 位作者 蓝贤勇 雷初朝 陈宏 《中国牛业科学》 2012年第4期35-38,共4页
共调节因子通过与特定转录因子结合进而调节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该文综述了共激活因子PGC-1α的分子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介绍了该因子在适应性产热、线粒体生物合成、肌肉类型转换、肝脏糖异生和脂肪酸氧化等生理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PGC-1Α 激活因子 代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能量代谢的共激活因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瑞 常永生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3-777,共5页
转录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高能量代谢组织器官的因子,它们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辅助作用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糖异生、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线粒体生物合成... 转录共激活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家族是一类特异性存在于高能量代谢组织器官的因子,它们通过对转录因子的辅助作用促进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糖异生、脂肪酸氧化、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线粒体生物合成及氧化磷酸化解耦联等。PGC1蛋白序列无DNA结合结构域,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完成对基因的表达调控。机体对PGC1的活性调节可以通过转录水平或蛋白磷酸化、乙酰化/去乙酰化、甲基化、泛素化等多种共价化学修饰完成。PGC1的表达失调与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硬化、脑神经元坏死性疾病等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1 能量代谢 活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转录共激活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林峰 张美香 +2 位作者 王月 王威 蔡红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213-216,共4页
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在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变化,及其变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收集25例食管癌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检测CRTC1的mRNA水平,West... 探讨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转录共激活因子1(CRTC1)在食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变化,及其变化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收集25例食管癌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与之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qRT-PCR检测CRTC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RTC1的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在食管癌中,CRTC1蛋白表达低于癌旁组,而mRNA水平高于癌旁组;CRTC1在转录水平上与肿瘤位置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由此可见:CRTC1在食管癌中存在异常表达,CRTC1的mRNA有望用于食管癌诊断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转录激活因子1 食管鳞癌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激活蛋白-1与纤维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S1期194-197,共4页
转录激活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外界刺激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其表达,识别靶基因上的结合位点与之结合后启动基因的调控机制,使细胞产生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多项研究提示转录激活蛋白-1参与细胞因子及胶原相关基因常... 转录激活蛋白-1是一种重要的核内转录因子,外界刺激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途径激活其表达,识别靶基因上的结合位点与之结合后启动基因的调控机制,使细胞产生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多项研究提示转录激活蛋白-1参与细胞因子及胶原相关基因常表达的各种纤维化病变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激活蛋白-1 细胞因子 胶原 纤维化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凋亡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新调控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智勇 谢智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5-375,共1页
【据《Hepatology》2018年11月报道】题:抗凋亡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新调控作用(作者Kumar DP等)肝细胞癌(HCC)作为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在增加,主要是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负担日益加重... 【据《Hepatology》2018年11月报道】题:抗凋亡转录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新调控作用(作者Kumar DP等)肝细胞癌(HCC)作为肝脏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正在增加,主要是由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负担日益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HCC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不添加特定致癌物发展为HCC的NASH小鼠模型中,初步确定抗凋亡转录因子(AATF)与HCC相关。AATF又称ChE-1,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AATF是细胞应答的中心介质,这种介质通过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自噬、DNA修复和抑制细胞凋亡而促进细胞增殖及存活。然而,AATF在NASH和HCC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在此,Kumar等研究为AATF提供了证据,认为AATF是NAFLD进展为HCC的一个致病因素。AATF在人类NASH、HCC和多个人肝癌细胞系中的高表达被进一步证实。TNFα在NASH中表达增加,可诱导AATF表达。AATF的启动子分析显示,肝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结合位点;通过使用特异性抑制剂和siRNA对SREBP-1c的抑制作用,降低了TNFα诱导的AATF表达。AATF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相互作用,增加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AATF基因敲除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集落形成和锚定依赖生长。QGY-7703肝癌细胞异种移植物经AATF稳定敲入NSG小鼠后,显示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癌 转录因子 发病机制 调控作用 抗凋亡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REBP-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蜕皮激素与其受体EcR-USP的转录调控机制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康 李胜 曹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3-937,共5页
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是一种典型的类固醇激素,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20E受体EcR-USP已被鉴定近20年,20E与其受体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机制也有了许多重要突破。已有研究表明:(1)20E受... 蜕皮激素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是一种典型的类固醇激素,主导调控昆虫的蜕皮、变态、生殖等重要生理过程。20E受体EcR-USP已被鉴定近20年,20E与其受体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机制也有了许多重要突破。已有研究表明:(1)20E受体由核受体EcR和USP形成;(2)EcR-USP异源二聚体在分子伴侣蛋白复合物的协助下获得DNA结合活性;(3)20E通过解除共阻遏因子和募集共激活因子来激活EcR-USP异源二聚体并启动下游基因的转录;(4)20E-EcR-USP配体-受体复合物引发20E初级应答基因的表达,由20E初级反应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诱导表达的20E次级应答基因级联放大20E信号,从而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等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激素 20-羟基蜕皮酮(20E) EcR-USP 转录调控 分子蛋白伴侣蛋白复合物 阻遏因子 激活因子 细胞程序化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太猪肌内脂肪沉积相关基因SRC-1的差异显示反转录PCR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春阳 汪秀星 +4 位作者 王晓娜 刘红林 徐银学 程占军 陈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采取90头180日龄去势苏太猪的背最长肌组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从中选取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最高和最低各6头组成RNA池,采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鉴定两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获得14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 采取90头180日龄去势苏太猪的背最长肌组织测定肌内脂肪含量,从中选取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最高和最低各6头组成RNA池,采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鉴定两组间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共获得14条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即EST序列,通过GenBank比对发现其中3条为已知序列。为进一步验证这3个已知基因与肌内脂肪之间的关系,从90个个体中选取肌内脂肪最高和最低各15个个体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细胞核受体共激活因子1基因(SRC-1)mRNA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r=-0.38,P<0.05)。提示:SRC-1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肌内脂肪沉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显示反转录PCR 肌内脂肪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细胞核受体激活因子1基因(SRC-1) 苏太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氏养巢方通过ERβ/PCG1α/TFAM通路提高颗粒细胞线粒体生物发生以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被引量:4
11
作者 缪晨韵 赵颖 +5 位作者 陈赟 王如烨 任宁 刘青 窦晓兵 章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7,共10页
目的:探究何氏养巢方(简称“养巢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取3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巢方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予环磷酰胺90 mg/kg单次腹腔注射以建立原发性卵巢功... 目的:探究何氏养巢方(简称“养巢方”)提高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机制。方法:取3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养巢方小、中、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予环磷酰胺90 mg/kg单次腹腔注射以建立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模型后,分组灌胃21 d后处死。另取6只6~8周龄C57BL/6J雌鼠造模后获取原代颗粒细胞,分为养巢方组、PHTPP(一种雌激素受体阻滞剂)组、养巢方+PHTPP组,分别予养巢方含药血清或PHTPP或同时给予两者干预培养24 h。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荧光素酶法检测颗粒细胞腺苷三磷酸(ATP)水平;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拷贝数;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β(ERβ)、过氧化物异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蛋白表达;qRT-PCR检测Erβ、Pgc1α、Tfam、Sod2 mRNA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卵巢组织次级及三级卵泡较少,养巢方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次级及三级卵泡较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颗粒细胞ATP和mtDNA水平均下降(均P<0.01),线粒体嵴消失或空泡化结构异常比例增加,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下降(均P<0.01)。养巢方中、大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颗粒细胞内ATP生成增多、mtDNA拷贝数增加(P<0.05或P<0.01);颗粒细胞内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增加(P<0.05或P<0.01)。体外实验中,与PHTPP组比较,养巢方+PHTPP组线粒体结构正常比例更高,线粒体ATP含量增加(P<0.05或P<0.01),mtDNA拷贝数增加(P<0.05或P<0.01);ERβ、PGC1α、TFAM、SOD2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上升(P<0.05或P<0.01)。结论:养巢方可以通过ERβ/PGC1α/TFAM通路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从而改善POI小鼠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何氏养巢方 线粒体 雌激素受体Β 过氧化物异酶体增殖激活受体激活因子 线粒体转录因子A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
12
作者 龚小霞 李超 +2 位作者 曹曦月 杨诚诚 黄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9-625,共7页
构建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forkhead box class O6,FOXO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究FOXO6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c 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FOXO6基因片段,并... 构建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forkhead box class O6,FOXO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探究FOXO6对胶质瘤细胞存活的影响。以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c 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扩增FOXO6基因片段,并将其与pRK5-myc载体连接,构建pRK5-myc-FOXO6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空载体分别转染至U251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法分别检测FOXO6对U251细胞中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对U251细胞存活的影响。经双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表明:pRK5-myc-FOXO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FOXO6转染组中的PGC-1α转录水平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上述结果显示,pRK5-myc-FOXO6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体外实验暗示FOXO6可能通过抑制PGC-1α的表达来抑制U251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进而诱导U251细胞的凋亡,这为后续深入研究FOXO6在胶质瘤上的作用机制和靶点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叉头转录因子O亚型6 胶质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CRTC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蒙 张俊芳 +1 位作者 王钦文 陈慧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2-946,共5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可塑性作为学习记忆的主要表现形式,需要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以及新蛋白质合成。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依赖的转录调控在突触可塑性的维持过程中发挥...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可塑性作为学习记忆的主要表现形式,需要多种信号通路的参与,以及新蛋白质合成。转录因子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依赖的转录调控在突触可塑性的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短时程记忆向长时程记忆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b调控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突触可塑性 学习 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PGC-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海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9-45,共7页
为探讨不同强度的急性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以及参与调节PGC-1α表达的信号分子骨骼肌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录激活因子-2(ATF-2)及环... 为探讨不同强度的急性跑台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以及参与调节PGC-1α表达的信号分子骨骼肌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转录激活因子-2(ATF-2)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磷酸化水平的影响,选8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178g±4g)48只,按照体重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低强度运动组(LE:12m/min,约55%VO2max),中等强度运动组(ME:28m/min,约75%VO2max)和高强度运动组(HE:34m/min,约85%VO2max)。运动组进行1h的0坡度跑台运动。安静对照组不施加运动负荷,在运动结束后3h取材。Western blot测定AMPK、p38MAPK、ATF-2、CREB磷酸化水平,Real-time PCR测定PGC-1αmRNA含量。结果显示,PGC-1α蛋白和PGC-1αmRNA表达均增多,且呈强度依赖性。PGC-1α蛋白(LE,1.8倍;ME,2.2倍;HE,3.9倍);PGC-1αmRNA(LE,2.1倍;ME,3.3倍;HE,5.5倍)。AMPK磷酸化水平呈强度依赖性增加(LE,2.4倍;ME,3.8倍;HE,6.6倍);各组p38表达均显著增加(3.4倍),不同强度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ATF-2及CREB磷酸化水平只有在中等强度和高强度运动下增多(ATF-2:ME,1.8倍;HE,2.6倍;CREB:1.9倍)。结果表明,运动引起的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具有强度依赖性;运动后PGC-1α呈强度依赖性增加可能主要受同样具有强度依赖性的AMPK以及ATF-2调节。p38及CREB的激活参与调节了运动后PGC-1α表达的增加,但并不是影响运动后PGC1呈强度依赖性增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受体γ激活因子-1α 转录激活因子-2 运动强度依赖性 大鼠 跑台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诱导激酶抑制剂HG-9-91-01对小鼠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雪琴 王双 崔艳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93-1803,共11页
目的: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理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盐诱导激酶(salt-induced kinase,SIK)是调节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的重要分子,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IK... 目的: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病理机制不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盐诱导激酶(salt-induced kinase,SIK)是调节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等的重要分子,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SIK在脓毒症小鼠海马中的表达,以及SIK抑制剂HG-9-91-01在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和脓毒症模型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LPS组小鼠以8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LPS,Con组小鼠予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在注射后1、3、6 d取小鼠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IK1、SIK2、SIK3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然后,将小鼠随机分为Con组、LPS组、SIK抑制剂组(HG组)。LPS组和HG组注射LPS构建脓毒症模型,HG组在注射LPS后的第3~6天以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HG-9-91-01,LPS组注射等体积溶媒。在注射LPS后的第7~11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MWM)以评估3组小鼠的认知功能。行为学检测后取3组小鼠的海马组织,采用qPCR检测炎症因子和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CD68、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MDA receptor,NR)亚型、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binding protein,CREB)调控的转录共激活因子1(CREB-regulated transcription coactivator 1,CRTC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Iba-1阳性细胞的表达,并进行Sholl分析。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海马组织SIK1、SIK2、SIK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运动速度下降(均P<0.05);与LPS组相比,HG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型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iNOS、CD68的mRNA表达均上调,而II型小胶质细胞标志分子CD206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mRNA表达均下调;与LPS组比较,HG组TNF-α、IL-1β、IL-6、iNOS的mRNA表达均下调,而CD206和Arg-1的mRNA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iNOS、CD68、Iba-1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与LPS组比较,HG组iNOS、CD68、Iba-1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海马组织CA1、CA3、DG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增加;与LPS组比较,HG组CA1、CA3、DG区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减少(均P<0.05)。Sholl分析结果显示:距离小胶质细胞胞体8~38μm半径范围内,LPS组小胶质细胞突起与同心圆的交点较Con组明显减少(均P<0.05);在距离小胶质细胞胞体14~20μm半径范围内,HG组小胶质细胞突起与同心圆的交点较LPS组明显增多(均P<0.05)。与Con组比较,LPS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NR亚型NR1、NR2A、NR2B及IGF-1的蛋白质表达下调,磷酸化的CRTC1(phosphorylatedCRTC1,p-CRTC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与LPS组比较,HG组小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NR1、NR2A、NR2B及IGF-1的蛋白质表达上调,p-CRTC1的蛋白质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脓毒症小鼠海马组织SIK表达上调,SIK抑制剂HG-9-91-01可改善小鼠脓毒症相关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激活CRTC1/IGF-1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认知功能障碍 盐诱导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调控的转录激活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HG-9-91-01 神经炎症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PD-L1基因启动子区STAT3结合元件的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Samjhana Pandey 钱宝梅 +3 位作者 王文博 赵聃 王迎伟 邱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80-1284,1291,共6页
目的:检查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对人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同时筛选PD-L1基因启动区可能的STAT3结合元件... 目的:检查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对人胶质瘤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基因转录和表达的影响,同时筛选PD-L1基因启动区可能的STAT3结合元件。方法:培养U251细胞,给予STAT3抑制剂(BP-1-102)或DMSO处理,9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表面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将PD-L1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PD-L1-FL)转染U251细胞,再给予BP-1-102或DMSO处理,9 h后检查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将PD-L1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pGL3-PD-L1-1~4)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STAT3过表达质粒(pCMV-STAT3)共转染HEK293细胞,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初步确定STAT3的结合区域。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PD-L1基因启动子上STAT3的结合元件,并开展结合元件突变实验确定有效性。结果:BP-1-102可明显下调U251细胞中PD-L1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此外,将pGL3-PD-L1-FL、pGL3-PD-L1-1~4和pCMV-STAT3共转染HEK293细胞后,pGL3-PD-L1-4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其他质粒,提示STAT3可能结合于PD-L1基因启动子-200~0 nt区域。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此区域含有2个STAT3的结合元件,分别位于-194^-184 nt和-135^-125 nt部位。进一步研究揭示突变-194^-184 nt和-135^-125 nt元件均可显著下调pGL3-PD-L1-FL的荧光素酶活性,联合突变更为明显。结论:本研究成功筛查出STAT3在人PD-L1基因启动子上的可能结合区域,为后续研究胶质瘤细胞中STAT3相关的PD-L1基因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