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iGe BiCMOS工艺的8 GS/s采样保持电路
1
作者 李飞 吴洪江 +1 位作者 龚剑 曹慧斌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4,共6页
为实现数字通信对高速模数转换器的要求,基于0.18μm SiGe BiCMOS工艺提出了一款8 GS/s采样率、6 bit的采样保持电路。电路采用全差分开环结构,利用射极跟随型采样开关实现了电路高采样率。采样开关中采用晶体管线性补偿技术,有效地提... 为实现数字通信对高速模数转换器的要求,基于0.18μm SiGe BiCMOS工艺提出了一款8 GS/s采样率、6 bit的采样保持电路。电路采用全差分开环结构,利用射极跟随型采样开关实现了电路高采样率。采样开关中采用晶体管线性补偿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采样保持电路的线性度。输出缓冲电路采用级联结构实现高线性度,并提高了电路的驱动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在采样模式下单端输入信号频率4 GHz、采样时钟频率8 GHz条件下,有效位数为5.4 bit,无杂散动态范围为37.6 dB,总谐波失真为37.5 dB,总功耗为450 mW,芯片尺寸为0.68 mm×0.6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样保持电路 SiGe bicmos工艺 射极跟随型采样开关 前馈电容 馈通补偿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的10 GS/s、3 bit模数转换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翼 沈宇 +3 位作者 李晓鹏 杨磊 刘中华 郭宇锋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3,共8页
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文中设计了超高速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其时钟采样率为10 GS/s、精度为3 bit。该模数转换器采用全差分的电路结构,其中跟踪保持放大器采用电容增强技术获得大带宽。设计中采用差分编码技术降低编码电路的误码... 基于0.13μm SiGe BiCMOS工艺,文中设计了超高速全并行模数转换器,其时钟采样率为10 GS/s、精度为3 bit。该模数转换器采用全差分的电路结构,其中跟踪保持放大器采用电容增强技术获得大带宽。设计中采用差分编码技术降低编码电路的误码率,提高工作速度。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当时钟采样率为10 GS/s时,ADC电路的微分非线性和积分非线性均小于0.2 LSB。该ADC电路在输入信号频率低于10 MHz时的有效位数大于2.8位,在输入信号频率为1 GHz时的有效位数大于2.5位。在-5 V和-3.3 V供电电压下,电路的总功耗为1.6 W,芯片面积为1.0 mm×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并行模数转换器 SIGE bicmos工艺 差分编码电路 超高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Ge BiCMOS工艺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征 《电子与封装》 2015年第12期34-37,共4页
Si Ge(硅锗合金)Bi CMOS工艺集成技术,是在制造电路结构中的双极晶体管时,在硅基区材料中加入一定含量的锗,形成应变硅异质结构晶体管,以改善双极晶体管特性的一种硅基工艺集成技术。对硅锗合金Bi CMOS工艺的核心器件——锗硅异质结双... Si Ge(硅锗合金)Bi CMOS工艺集成技术,是在制造电路结构中的双极晶体管时,在硅基区材料中加入一定含量的锗,形成应变硅异质结构晶体管,以改善双极晶体管特性的一种硅基工艺集成技术。对硅锗合金Bi CMOS工艺的核心器件——锗硅异质结双极晶体管Si Ge HBT的关键工艺模块,包括收集区、基区、发射区和深槽隔离的器件结构与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对常用的3种Si Ge Bi CMOS工艺集成技术BBGate工艺、BAGate工艺和BDGate工艺,进行了工艺集成技术难点与关键工艺方面的研究,并比较了各种工艺流程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锗合金 bicmos工艺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BBGate工艺 BAGate工艺 BDGate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基于BiCMOS工艺的高PSRR带隙基准电路
4
作者 王松林 贾云斌 +1 位作者 来新泉 王红义 《电子质量》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电压基准电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直流电源变换器和数模/模数转换器件设计的一种电路单元。本文从基本工作原理出发,结合实际应用与理论推导,给出一款基于BiCMOS工艺的精确、高PSRR的带隙基准电路的设计。
关键词 bicmos工艺 基准电路 模数转换器 电路单元 带隙 变换器 器件设计 电压基准 工作原理 直流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BiCMOS工艺实现的阈值神经元电路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智 陈琼 郑启伦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1-15,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阈值神经元电路,它采用BiCMOS工艺实现,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速度快等特点,能很好地实现神经元的基本运算功能,如“非”、“析取”、“合取”、“异或(XOR)”等.
关键词 bicmos工艺 集成度 阈值神经元电路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Ge BiCMOS工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研制
6
作者 宋奇伟 毛陆虹 谢生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共4页
基于IBM 7WL标准0.18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了两款近红外光电探测器——PIN光电探测器和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利用器件仿真工具ATLAS对因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导致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流片实现,芯片面积均为50μm×50μm。... 基于IBM 7WL标准0.18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了两款近红外光电探测器——PIN光电探测器和异质结光电晶体管,利用器件仿真工具ATLAS对因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导致其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流片实现,芯片面积均为50μm×50μm。测试结果表明,在850nm入射波长及3.3V的反偏电压条件下,PIN光电探测器及光电晶体管的响应度可分别达到0.01A/W和0.4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SiGe bicmos工艺 PIN光电探测器 光电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CMOS工艺的D类功率放大器设计
7
作者 朱洲 李冰 肖志强 《电子与封装》 2009年第5期28-30,38,共4页
文章首先详细研究了D类音频放大器和相关的BiCMOS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现阶段国内市场对D类功率放大器的需求,开发了基于0.6μm特征线宽、双层多晶、双层金属的多晶发射极BiCMOS工艺的D类功率放大器。该D类音频放大器,在5... 文章首先详细研究了D类音频放大器和相关的BiCMOS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现阶段国内市场对D类功率放大器的需求,开发了基于0.6μm特征线宽、双层多晶、双层金属的多晶发射极BiCMOS工艺的D类功率放大器。该D类音频放大器,在5V电压下可以以1.4W/Ch的功率驱动阻抗为8的负载。它同样可驱动阻抗为4的负载,5V电压下提供的最大功率为2.1W/Ch。同时还详细描述了前置音频放大器,三角波产生电路、比较器,死区控制电路,输出驱动电路等子模块的设计内容。电路在Cadence环境下进行设计和仿真验证,经过仿真表明电路设计性能良好,符合设计要求,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类功率放大器 死区控制 H桥 bicmos工艺 多晶发射极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Ge BiCMOS工艺的射频ESD电路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舒桐 张甘英 《电子与封装》 2017年第11期19-22,共4页
随着射频电路工作频率的不断升高,ESD已经成为了影响电路可靠性和射频电路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高速射频电路,设计了高速I/O口ESD防护电路和电源到地的箝位电路,并采用斜边叉指型二极管进行版图和性能优化。采用Jazz 0.18μm SiGe BiCMO... 随着射频电路工作频率的不断升高,ESD已经成为了影响电路可靠性和射频电路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高速射频电路,设计了高速I/O口ESD防护电路和电源到地的箝位电路,并采用斜边叉指型二极管进行版图和性能优化。采用Jazz 0.18μm SiGe BiCMOS工艺对该ESD防护电路进行设计和流片。经过测试得到,ESD保护电压最高可达到3000 V。更改二极管叉指数取得更高的ESD防护级别,改进后保护电压最高可达到4500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集成电路 静电放电 SIGE bi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M推出0.13微米SiGe BiCMOS工艺
9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84,共1页
IBM日前宣布推出被称为8HP的第四代硅锗Foundry技术,据称其性能可达到上一代技术的两倍以上。这种全新的130纳米硅锗双极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SiGe-BiCMOS)Foundry技术可以降低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成本,推动高带宽无线通信的发展,... IBM日前宣布推出被称为8HP的第四代硅锗Foundry技术,据称其性能可达到上一代技术的两倍以上。这种全新的130纳米硅锗双极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SiGe-BiCMOS)Foundry技术可以降低移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成本,推动高带宽无线通信的发展,并应用在放撞汽车雷达等创新应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os工艺 0.13微米 IBM SiGe 互补金属氧化半导体 FOUNDRY 消费类电子产品 无线通信 汽车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0nm BiCMOS工艺的太赫兹十二倍频链的设计
10
作者 曹军 何勇畅 +3 位作者 蔡运城 赵君鹏 吴凯翔 高海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55-761,共7页
毫米波/太赫兹信号源作为微波系统的关键电路,普遍应用在无线通信、电子对抗、毫米波成像等领域,稳定性高、相位噪声低的毫米波/太赫兹信号源对整体链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IHP 130 nm SiGe BiCMOS工艺,采用倍频器和驱动放大器(DA... 毫米波/太赫兹信号源作为微波系统的关键电路,普遍应用在无线通信、电子对抗、毫米波成像等领域,稳定性高、相位噪声低的毫米波/太赫兹信号源对整体链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IHP 130 nm SiGe BiCMOS工艺,采用倍频器和驱动放大器(DA)结构实现了由K波段提升至G波段的十二倍频链信号源设计。对于偶次倍频单元,为了获得较好的谐波抑制尤其是奇次谐波抑制,该设计采用了经典的push-push结构;采用前后变压器耦合的方法实现了奇次倍频。提出了一种宽带有源Marchand巴伦结构,其工作带宽大于190 GHz,覆盖了大部分微波和太赫兹频段。电路后仿真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频率为18.3 GHz、功率为0 dBm时,倍频器的输出功率为-17.26 dBm,同时输出信号的谐波抑制比均大于15 dBc,3 dB带宽为213~246 GHz(相对带宽14.4%)。采用1.2 V和2.1 V双电源供电,0.8 V和0.9 V电压偏置,该倍频链直流功耗大小为59 mW,芯片面积为1.9 mm×0.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os工艺 倍频器 驱动放大器 十二倍频链(FMC) 有源Marchand巴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国家半导体推出6款采用全新先进BiCMOS工艺技术制造的高精度及低电压放大器
11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 低电压放大器 bicmos工艺 SEMICONDUCTOR 技术制造 高精度 便携式电子产品 汽车电子系统 证券交易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绝缘硅BiCMOS工艺满足放大器在多种应用中的严格要求
12
作者 Huibert Verhoeven 《电子产品世界》 2006年第01X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bicmos工艺 一代 放大器 绝缘硅 汽车电子系统 电子产品 工艺技术 电路设计 电池供电 电池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智浦将推出50种采用SiGe:C BiCMOS工艺技术的射频/微波产品
13
《电子与电脑》 2010年第6期84-84,共1页
恩智浦半导体(NXP)近日宣布推出一系列采用最新SiGe(硅锗)工艺技术开发、针对高频无线电应用的新产品.旨在满足行业对更强大、高性价比和高集成度硅基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恩智浦将在2010年底前推出超过50种采用SiGe:C技术的产品... 恩智浦半导体(NXP)近日宣布推出一系列采用最新SiGe(硅锗)工艺技术开发、针对高频无线电应用的新产品.旨在满足行业对更强大、高性价比和高集成度硅基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恩智浦将在2010年底前推出超过50种采用SiGe:C技术的产品.其QUBiC4SiGe:C工艺技术可提供高功率增益和优良的动态范围,专为满足现实生活中无线、宽带通信、网络和多媒体市场领域的高频应用需要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os工艺 技术开发 SIGE 产品 微波 射频 高频应用 硅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β和广义SPC
14
作者 鲍荣生 《半导体情报》 2001年第2期31-36,共6页
采用 SPC获得影响 Bi 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β值波动的因素仅和基区方块电阻相关。进一步采用 SUPREM3工艺模拟得到影响 β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扩散炉温度。试验结果定量证明温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批量生产时测试基区方块电阻... 采用 SPC获得影响 Bi CMOS工艺中纵向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β值波动的因素仅和基区方块电阻相关。进一步采用 SUPREM3工艺模拟得到影响 β波动的重要因素是扩散炉温度。试验结果定量证明温度的影响 ,由此说明批量生产时测试基区方块电阻而无需测试结深就能预测其 β值。最后建议采用广义的 SPC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晶体管 广义SPC bi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μm高速BiCMOS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超 海潮和 孙宝刚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报道了一套先进的0.5μm高速双层多晶硅自对准BiCMOS制作工艺。工艺中采用了先进的深槽隔离技术、选择性集电极注入(SIC)技术、使用自对准Si3N4/SiO2复合侧墙作为E-B结的隔离、用低能氟化硼取代硼注入基区形成超薄内基区。通过优化BiCMO... 报道了一套先进的0.5μm高速双层多晶硅自对准BiCMOS制作工艺。工艺中采用了先进的深槽隔离技术、选择性集电极注入(SIC)技术、使用自对准Si3N4/SiO2复合侧墙作为E-B结的隔离、用低能氟化硼取代硼注入基区形成超薄内基区。通过优化BiCMOS制作工艺,最终制作出了性能优良的高速BiCMOS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os工艺 SIC技术 Si3N4/SiO2复合侧墙 超簿内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2.4G的低功耗BiCMOS预置数分频器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猛 丁瑞雪 杨银堂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9-171,共3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利用TSMC0.25μmRFBiCMOS工艺实现的预置数分频器(Prescaler)。其中,采用了特殊的D触发器和组合逻辑门结构,改进了预置数分频器结构,能够使分频器工作在低功耗、高速度之间有比较好的折衷。
关键词 预置数分频器(Prescaler) CML电路 RF bi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Gb/s 0.35μm SiGe BiCMOS伪差分共基极输入前端放大电路的设计
17
作者 陈准 冯军 王远卓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0-753,共4页
采用Jazz 0.35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应用于10Gb/s速率级光接收机的前端放大电路。该电路由前置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构成,两者均采用了差分电路形式。前置放大器由共基输入级和带并联负反馈的放大器组成。跨导放大器中的基本放... 采用Jazz 0.35μm SiGe Bi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应用于10Gb/s速率级光接收机的前端放大电路。该电路由前置放大器与限幅放大器构成,两者均采用了差分电路形式。前置放大器由共基输入级和带并联负反馈的放大器组成。跨导放大器中的基本放大器采用共集-共发-共基的组合结构扩展带宽。限幅放大器采用两级Cherry-Hooper结构。芯片面积仅为0.47mm^2。测试结果表明,在3.3V的供电电压下,总功耗为158mW。在输入电压信号25mV时,可以得到清晰对称的眼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前置放大器 限幅放大器 Cherry-Hooper结构 0.35μm SIGE bicmos工艺 共基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利浦发布融合微波应用的硅基BiCMOS技术
18
《电子产品世界》 2005年第11B期20-20,共1页
飞利浦电子公司(Phihps Electronics)日前发布高性能BiCMOS工艺新品QUBiC4X,这一基于硅锗碳(SiGeC)技术的新工艺令双极晶体管的fr指标超过了130GHz,非常适合于10GHz到30GHz范围之间的微波应用,例如卫星电视接收器和汽车碰撞探测... 飞利浦电子公司(Phihps Electronics)日前发布高性能BiCMOS工艺新品QUBiC4X,这一基于硅锗碳(SiGeC)技术的新工艺令双极晶体管的fr指标超过了130GHz,非常适合于10GHz到30GHz范围之间的微波应用,例如卫星电视接收器和汽车碰撞探测雷达。而其超低的噪音指标使这一新工艺非常适用于灵敏的RF接收器,例如高性能手机为提高在线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所需的RF接受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cmos技术 飞利浦电子公司 微波应用 bicmos工艺 RF接收器 硅基 双极晶体管 电视接收器 探测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制造
19
《集成电路应用》 2007年第5期12-12,14,共2页
中芯国际上海12英寸生产线6月装机;茂德获准在大陆投建采用0.18微米工艺晶圆厂;BCD采用先进BiCMOS工艺生产单路低电压运算放大器;华虹NEC获Cypress 0.13微米NVM工艺授权;
关键词 工艺制造 0.18微米工艺 bicmos工艺 CYPRESS 运算放大器 生产线 低电压 B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K频段4通道高精度有源移相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然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1,共7页
基于130 nm双极型晶体管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polar and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BiCMOS)工艺,采用矢量合成架构的高精度移相器架构,提出了一款满足5G与民用卫星通信应用需求的K频段4通道高精度有源移相器。在移... 基于130 nm双极型晶体管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Bipolar and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BiCMOS)工艺,采用矢量合成架构的高精度移相器架构,提出了一款满足5G与民用卫星通信应用需求的K频段4通道高精度有源移相器。在移相器输入端和输出端,为了实现单端信号与差分信号的互相转换,同时为信号链路提供一定的增益,采用了有源巴伦结构。为了以更小的芯片面积实现差分信号到4路I/Q正交信号的转换,采用了折叠朗格耦合器;为了实现高精度的相位调节控制,采用了有源矢量合成器。芯片实测结果表明,在18~22 GHz的带宽内,各通道小信号增益在-3~-2 dB之间,增益平坦度小于1 dB,在-45℃~85℃之间增益波动小于3.5 dB,6位移相器移相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小于2.5°。芯片尺寸为2.68 mm×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卫星通信 有源移相器 bicmos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