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
1
作者 苑金香 赵光强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共1页
关键词 b细胞淋巴 白血病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
2
作者 杨玉泽 许亚茹 +3 位作者 周梅 徐文艳 周立强 郭振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分析用于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logistic回归用于探讨与生存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确定β_(2)-MG的最佳临界值为2.25 mg/L。亚组分析表明,与低β_(2)-MG(≤2.25 mg/L)组相比,高β_(2)-MG(>2.25 mg/L)组的PFS明显较差(P=0.006),OS也有恶化的趋势(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β_(2)-MG升高、高龄(>60岁)、分期较晚(Ⅲ-Ⅳ期)、IPI评分高(≥3分)与较差的PFS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β_(2)-MG升高是DLBCL患者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结论:血清β_(2)-MG可能是利妥昔单抗时代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β_(2)-微球蛋白 生存 复发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综合征抑郁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则挚 张晨 +7 位作者 洪武 苑成梅 易正辉 汪作为 吴志国 黄佳 禹顺英 方贻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11)vs(0.41±0.13),P<0.01],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表达水平与HAMD17评分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P>0.05)。结论 Bcl-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亚综合征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综合征抑郁 b细胞淋巴白血病-2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B细胞淋巴瘤-2/Bax基因表达对白血病细胞凋亡调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小淋 李昌桂 周永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83-886,共4页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是白血病发生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白血病蛋白和促凋亡蛋白Bax对于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相对于经典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许...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是白血病发生及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抗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白血病蛋白和促凋亡蛋白Bax对于白血病细胞凋亡的调控起着关键作用。相对于经典的化学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白血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许多单味中药、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都有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近年来中医药对于白血病Bcl-2和Bax基因表达影响机制的探究成为了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医药 b细胞淋巴-2 bax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中药单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魏华萍 赵小利 +4 位作者 王全顺 黄文荣 于力 刘代红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07-1611,共5页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在美罗华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8例初诊为DLBC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BCL-2蛋白表达组中DLBCL的预后。结果:83例(64.8%)患者BCL-2蛋... 目的:探讨BCL-2蛋白表达在美罗华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8例初诊为DLBCL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BCL-2蛋白表达组中DLBCL的预后。结果:83例(64.8%)患者BCL-2蛋白表达阳性,45例(35.2%)患者BCL-2蛋白表达阴性。全部DLBCL病人中,BCL-2蛋白表达不能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独立因素(3年OS:76.6%vs 76.8%,P=0.960;3年PFS:57.1%vs 70.5%,P=0.344);在60岁及以上DLBCL患者中,BCL-2蛋白阳性组与BCL-2蛋白阴性组相比3年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66.7%vs 76.4%,P=0.133),但是3年无进展生存率明显低于BCL-2蛋白阴性组(35.8%vs 83.3%,P=0.037)。结论:肿瘤细胞BCL-2蛋白表达阳性是60岁以上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在该组患者中具有明确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CL-2蛋白 淋巴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淋巴瘤-2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5
6
作者 卢玉婷 李月红 +1 位作者 吉尚雷 陈崇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可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 细胞凋亡是由多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其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可促进因感染、损伤所致的细胞死亡并被机体清除,临床上细胞凋亡与许多疾病有直接关系。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蛋白是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调节分子,既可抑制也可促进细胞凋亡。作者概述了Bcl-2蛋白家族成员、结构特点、Bcl-2蛋白家族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2(bcl-2) 细胞凋亡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上调人牙髓细胞B细胞淋巴瘤-2蛋白及其相关X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玉婷 刘江峰 +5 位作者 李晓星 杨会肖 黄江勇 于淼 陈秉勋 李艳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作用于人牙髓细胞后,B细胞淋巴瘤-2(Bc1-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正常人牙髓和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髓炎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不同质量浓度LPS刺激人牙髓细胞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Bcl-2、Bax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Simple PCI version 5.1分析。结果正常人牙髓细胞中Bcl-2、Bax表达量不高,而在牙髓炎症过程中两者均增强,但是随着LPS质量浓度的增加,Bcl-2的表达量开始下降,而Bax的表达则持续增强。结论内毒素能使人牙髓细胞膜上的Bcl-2、Bax表达增强,但Bax的表达强于Bcl-2,内毒素可能通过两者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细胞凋亡 内毒素 b细胞淋巴-2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估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 被引量:3
9
作者 董佳佳 桑士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843,共6页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不同Bcl-2、Bcl-6及MYC蛋白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64例初诊DLBCL患者,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病例分为对照组97例、双表达组30例及三表达组37例,记录一般资料、Bcl-2、Bcl-6、MYC蛋白表达情况及患者化疗前后的^(18)F-FDG PET/CT表现,并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研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ax等对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结束时,164例患者中死亡42例(25.61%),3组间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05,P<0.05);进展49例(29.87%),3组间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2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SUVmax界值3.42,△SUVmax界值77.16%。SUVmax<3.42组和SUVmax≥3.42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59、19.201,P<0.05);△SUVmax<77.16%组和△SUVmax≥77.1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率和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25、17.611,P<0.05);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对DLBCL患者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双表达组及三表达组化疗效果较差,在随访周期内易复发或出现新病灶,预后较对照组差;^(18)F-FDG PET/CT可用于评估DLBCL淋巴瘤预后;化疗后SUVmax、△SUVmax、化疗后Deauville评分均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b细胞淋巴因子-2 b细胞淋巴因子-6 细胞增生原癌基因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及β_2-微球蛋白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
10
作者 沈秋丹 徐卫 +3 位作者 于慧 李丽 张苏江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305-1308,共4页
为了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预后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41例CLL患者的LDH、β2-MG水平以及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 为了研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β2-微球蛋白(β2-MG)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预后价值,回顾性分析了141例CLL患者的LDH、β2-MG水平以及其他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时,将LDH和β2-MG表达水平分为3个组,即:①LDH和β2-MG水平均升高;②LDH和β2-MG水平中一个升高;③LDH和β2-MG两者水平均正常。结果表明:BinetC期患者的LDH和β2-MG水平较BinetA期患者明显升高(p=0.034和p=0.036)。β2-MG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相关(p=0.756)。经Cox回归分析,BinetC期(p=0.015)和LDH水平升高(p=0.035)与总体生存时间短显著相关,β2-MG水平与总体生存时间无显著相关性(p=0.384)。LDH和β2-MG水平均升高组较均正常组生存期短(p=0.04)。结论:Binet分期及血清LDH水平是影响CLL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binet分期 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凝乳蛋白酶和地塞米松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琪 薛天阳 +3 位作者 许伟 高吉照 武怡 徐春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99-403,共5页
本研究探讨胰凝乳蛋白酶(N-tosyl-L-phenylalnylchloromethyl ketone,TPCK)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应... 本研究探讨胰凝乳蛋白酶(N-tosyl-L-phenylalnylchloromethyl ketone,TPCK)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为临床寻求以NF-κB为靶点的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ALL患儿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检测TPCK和Dex对ALL细胞NF-κB P65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40μmol/L的TPCK能非常显著地抑制ALL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活化,作用2小时,ALL细胞中NF-κB P65蛋白表达转为阴性,阳性表达率为(2.5±1.6)%;且TPCK对NF-κB P65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依赖性。临床治疗相关剂量的Dex5.0μg/ml作用于ALL细胞24小时,能非常显著地抑制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25.0±3.0)%;与基础状态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5,P<0.01)。结论:TPCK和Dex可抑制NF-κB的活性,NF-κB活性的抑制可能是Dex作用于儿童ALL细胞的机制之一。抑制NF-κB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在儿童ALL治疗中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核转录因子-Κb 胰凝乳蛋白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影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化范例 高松 +3 位作者 邬扬炯 李莹 王小云 程韵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重新确认47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病理诊断,并区分生发中心...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ycloxygenase-2,COX-2)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8年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重新确认47例非特指型DLBCL患者的病理诊断,并区分生发中心型和非生发中心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石蜡包埋肿瘤病理组织中COX-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同时检测标本BCL-2、Ki67以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 47例DLBCL患者中生发中心型仅占14.9%(7/47);11例表达COX-2,阳性率为23.4%,均来自于非生发中心型DLBCL(P=0.133)。COX-2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46个月;COX-2阳性患者的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5%和21.82%,而COX-2阴性患者则分别为91.43%和39.26%。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COX-2阳性标本中P-gp与BCL-2阳性表达率较COX-2阴性者高(P=0.020;P=0.004),但Ki67的表达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846)。结论本研究提示阳性表达COX-2的非特指型DLBCL患者多为非生发中心来源,预后较差,高表达P-gp与Bcl-2可能是其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环氧合酶-2 预后 P-蛋白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增殖抑制及对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轩 王思明 +3 位作者 王敏 尹翌秋 王佳雯 赵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64-68,共5页
研究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cl-2/Bax表达的的影响:(1)MTT法测定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2)RT-PCR(Real-time PCR)法检测Bcl-2、Bax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3)Western blot测... 研究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Bcl-2/Bax表达的的影响:(1)MTT法测定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2)RT-PCR(Real-time PCR)法检测Bcl-2、Bax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3)Western blot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1)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率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并与加药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2)随着人参水溶性总蛋白浓度的增高(0、100、500、1 000μg/m L),RT-PCR检测的Bcl-2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Bax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当加药浓度为1 000μg/m L时,Bcl-2的相对表达量最低,为0.20±0.05;Bax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为16.83±0.07;与对照组相比,Bcl-2和Bax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经Western blot测定,各组Bcl-2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各组Bax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Bax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说明人参水溶性总蛋白可以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控Bcl-2/Bax凋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细胞 人参水溶性总蛋白 b淋巴细胞-2基因 凋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NF-κB/p65、PD-1、PD-L1表达相关性研究及其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平 杨文秀 +2 位作者 周杰 冯江龙 林超群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382,共8页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NF-κB通路激活为重要发病机制,PD-1/PD-L1通路活化也与其相关,且NF-κB/p65、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NF-κB通路激活为重要发病机制,PD-1/PD-L1通路活化也与其相关,且NF-κB/p65、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但目前尚未见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探讨p65蛋白高表达与PD-1、PD-L1蛋白和mRNA的相关性,分析p65、PD-1、PD-L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90例DLBCL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5蛋白并分为p65蛋白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PD-1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染色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PD-L1或肿瘤微环境细胞PD-L1(PD-L1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cells,mP D-L1),即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的细胞膜上表达的PD-L1蛋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各组中PD-1、PD-L1的mR NA表达水平;收集临床病理学资料并随访;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样本中,p65高表达率为61.11%(55/90),PD-1阳性率为32.22%(29/90),肿瘤细胞PD-L1阳性率为24.44%(22/90),mPD-L1阳性率为28.89%(26/90);p65高表达与PD-1蛋白及mR NA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但p65高表达与肿瘤细胞PD-L1或mP D-L1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P=0.022,P=0.015),且在不同p65蛋白表达组间PD-L1 mRN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65高表达组相对较高(P=0.012);随访数据显示PD-1阳性与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有关(P=0.044),PD-L1阳性与高IPI评分及B症状的出现有关(P=0.007,P=0.001);Kaplan-Meier显示DLBCL中p65、PD-1、PD-L1、mPD-L1蛋白表达与患者OS相关,且p65高表达、PD-1阳性、PD-L1阳性、mPD-L1阳性患者OS相对较短(P值分别为0.038、0.015、0.028、0.010)。结论:DLBCL中PD-L1蛋白和mRNA上调表达与p65蛋白高表达相关;p65、PD-1、PD-L1、mPD-L1蛋白水平与患者OS较短有关,这些蛋白对临床及生存预后评估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NF-Κb/P65 程序性死亡[蛋白]-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对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VEGF、β2-MG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诗彤 王爱民 +4 位作者 孙智慧 宋晶晶 玄小玉 刘伟 田新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84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 =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CVAD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3个疗程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美国RECIST1.1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成患者VEGF、TNF受体关联因子6(TRAF6)及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水平测定;采用反射免疫法完成患者β32-MG水平测定,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化指标、毒副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后近期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VEGF、TRAF6、Bcl-6及β2-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败血症、感染、输液相关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年远期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3年远期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利妥昔单抗联合CVAD方案用于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能降低VEGF、β2-MG水平,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能提高患者远期存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CVAD方案 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淋巴 近期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β_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1与Bcl-2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冰 苏祖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299,共5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遍在蛋白活化酶E1(UBE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80例DLBCL组织和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对DLBCL组织进行免疫分型并检...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遍在蛋白活化酶E1(UBE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80例DLBCL组织和3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RH),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二步法)对DLBCL组织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其免疫表型GCB型、ABC型中UBE1、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UBE1、Bcl-2蛋白在RH组织中的表达。分析UBE1、Bcl-2蛋白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DLBCL组织中UBE1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LBCL组织中UBE1阳性表达率为65.0%(52/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3.3%(4/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16/30)、72.0%(36/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LBCL组织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51.3%(41/80),R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3/3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B型和ABC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60.0%(30/5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LBCL组织中,UBE1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累及结外数目有关(P<0.05);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DLBCL患者的年龄、Ann Arbor分期、累及结外数目、国际预后指数等病理特征有关(P<0.05)。UBE1在ABC型中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2,P=0.001)。结论 UBE1、Bcl-2蛋白在DLBCL的ABC型中表达较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中起着一定的作用,UBE1与Bcl-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提示DLBCL患者的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在蛋白活化酶E1 bCL-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乳腺癌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勇莉 王晓武 +4 位作者 王玉花 韩静琦 管钰琳 徐婷 李耀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51-4155,共5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乳腺癌(BC)患者B淋巴细胞瘤-2(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BC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术中采集患者BC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Bcl-2基因C(-938)A多态性(AA、AC、CC基因型);收集患者临床生物学指标,包括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雌激素受体(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状态、分子分型。采用列联系数χ2检验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65例患者中,AA、CA、CC基因型分别为6、30、29例。由于AA基因型例数少,无法独立分析,故将AA基因型和CC基因型合并分析。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均不存在关联性(P>0.05)。结论青海地区BC患者Bcl-2基因C(-938)A多态性与临床生物学指标病理类型、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分子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青海 b淋巴细胞-2基因C(-938)A 临床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双平 白庆咸 +1 位作者 王映梅 刘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DLBCL中EZH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 目的 探讨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DLBCL中EZH2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33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DLBCL中20例为中心母细胞型,4例为免疫母细胞型,6例为中间型细胞组成,3例为间变亚型。免疫表型上,25例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non-germinal centre B-cell-like,non-GCB)型,8例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型(germinal centre B-cell-like,GCB)型。全部病例均过表达EZH2蛋白,但不同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的DLBCL中EZH2蛋白表达无差异,28例80%~100%肿瘤细胞呈EZH2蛋白强阳性,5例50%~79%肿瘤细胞呈EZH2蛋白中等程度~强阳性。24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12.5个月,其中Non-GCB型和GCB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25个月,EZH2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无相关性。结论 EZH2在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DLBCL中过表达,提示将来可能用EZH2抑制剂治疗这种高度恶性DL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 弥漫大b细胞淋巴 蛋白甲基转移酶EZH2 免疫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L与c-MYC和/或BCL-2共表达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缪娜波 黎绮铭 +3 位作者 李淑华 聂钊铭 张芬芬 彭挺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72-581,共10页
【目的】探索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AXL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进一步探讨p-AXL与c-MYC和/或BCL-2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MYC断裂基因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收集2012-201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 【目的】探索磷酸化酪氨酸激酶p-AXL在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并进一步探讨p-AXL与c-MYC和/或BCL-2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MYC断裂基因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收集2012-2017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DLBCL的病例118例,将入组的石蜡组织制作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法检测DLBCL组织中p-AXL、c-MYC和BCL-2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DLBCL组织中MYC断裂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p-AXL蛋白在DLBCL肿瘤细胞的胞膜和/或胞质中表达;p-AXL表达与DLBCL化疗缓解呈显著性相关(P<0.01),阳性患者化疗缓解率低于阴性患者;p-AXL表达与Hans分型显著性相关(P<0.01),p-AXL多见于Non-GCB型;p-AXL与c-MYC、BCL-2及c-MYC/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性相关(P<0.01)。p-AXL/c-MYC、p-AXL/BCL-2、p-AXL/c-MYC/BCL-2蛋白共表达均与Hans分型显著性相关(P<0.01),多见于Non-GCB型。p-AXL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性相关,阳性者PFS低于阴性患者(P<0.05);p-AXL阳性者总生存期(OS)亦低于p-AXL阴性者,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男性且p-AXL阳性、Non-GCB型且p-AXL阳性、p-AXL/c-MYC、p-AXL/c-MYC/BCL-2蛋白共表达均是DLBCL患者PFS和OS降低的危险因素(P<0.05);但是,多变量分析显示,仅男性且p-AXL阳性、p-AXL/c-MYC蛋白共表达是DLBCL患者PFS和OS降低的显著性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DLBCL中p-AXL与c-MYC和/或BCL-2的表达、Hans分型、肿瘤化疗缓解率降低和PFS缩短均显著性相关;p-AXL/c-MYC共表达、男性且p-AXL阳性均可作为DLBCL的独立性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p-AXL b淋巴细胞-2 C-MYC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后血清β2-MG VEGF与LDH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8
20
作者 肖蓉 姜涛 +7 位作者 万纯黔 李慧 李成龙 车菲菲 陈姣 黄晓兵 王春森 王晓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994-999,共6页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DLBCL组),选择同期至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体格检查的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所有DLBCL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疗,化疗前后均留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采集所有DLBCL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上述因子的变化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疗效的关系。结果:入院时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降低,与同组化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R-CHOP方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HOP组(P<0.05);伴典型B症状患者血清LDH水平高于未伴B症状患者(P<0.05),Ann Arbor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均高于分期为Ⅰ~Ⅱ期患者(P<0.05),伴骨髓侵犯患者高于未伴骨髓侵犯患者(P<0.05),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为高危的患者高于低危患者(P<0.05),治疗反应无效的患者高于有效患者(P<0.05);DLBCL患者血清VEGF、β2-MG及LDH水平表达三者互相比较均呈正相关,三者与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DLBCL患者血清β2-MG、VEGF及LDH水平较高,且在治疗后呈明显下调,三者表达水平的变化均与患者临床分期、骨髓侵犯、IPI指数和治疗反应相关,提示其可作为DLBCL患者疾病监测、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Β2-微球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乳酸脱氢酶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