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latzer血管塞联合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TEVAR联合颈动脉烟囱支架治疗术后高流量Ia型内漏 被引量:6
1
作者 庞桦进 陈勇 +2 位作者 何晓峰 王江云 曾庆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Amplatzer血管塞联合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Ia型内漏栓塞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Amplatzer血管塞联合Interlock对5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出现的Ia型内漏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手术的成功... 目的探讨使用Amplatzer血管塞联合Interlock可解脱弹簧圈对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Ia型内漏栓塞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Amplatzer血管塞联合Interlock对5例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出现的Ia型内漏进行栓塞治疗。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通过CT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平均每个病人使用的Amplatzer血管塞和Interlocks的数量分别为3.4和2.6个。5例患者均栓塞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死亡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3.8个月(3~24个月)。随访期间,Ia型内漏均完全栓塞。结论 Amplatzer血管塞联合Interlock栓塞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Ia型内漏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漏 B型主动脉夹层 amplatzer血管塞 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platzer血管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及初步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戈军 蒋世良 +6 位作者 凌坚 赵世华 黄连军 徐仲英 金敬琳 吕建华 吴文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应用 Amplatzer 血管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共11例,年龄4.0~17.0(10.09±5.17)岁,体重15~63(35.05±16.20)kg。PDA 长度为8.4~20.9(14.09±3.50)mm,最狭窄处均位于肺动脉侧,直径为... 目的:应用 Amplatzer 血管塞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共11例,年龄4.0~17.0(10.09±5.17)岁,体重15~63(35.05±16.20)kg。PDA 长度为8.4~20.9(14.09±3.50)mm,最狭窄处均位于肺动脉侧,直径为1.0~2.0(1.48±0.35)mm;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 血管塞封堵PDA。封堵后5~10 min 行胸主动脉造影评价疗效,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观察有无残余分流及再通。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任何并发症。术后10 min 胸主动脉造影示11例动脉导管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5例完成1年随访,PDA 完全闭合,未见再通。结论:应用 Amplatzer 血管寨封堵类似于长管状的 PD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技术成功率高,即刻效果好,近、中远期随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介入治疗 amplatzer血管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血管塞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管畸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欣 王承 +2 位作者 陆静 吴卫华 方唯一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6-408,共3页
目的评价Amplatzer血管塞(AVP)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有12例患者接受AVP封堵治疗,其中单发及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7例,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法洛四联症大型体肺侧支3例。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 目的评价Amplatzer血管塞(AVP)封堵先天性心脏病异常血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共有12例患者接受AVP封堵治疗,其中单发及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7例,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法洛四联症大型体肺侧支3例。均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胸部CT造影筛查,并经心血管造影证实。结果本组均应用AVP有效封堵异常血管畸形,造影判断即刻成功率为100%,无移位、脱落等早期并发症。封堵血管16支,平均内径(5.2±1.9)mm,所用AVP直径为(9.2±2.4)mm。所有患者封堵术后平均3个月随访心超和(或)胸部CT造影,显示封堵血管闭塞良好,无异常、无残余分流。结论经导管应用AVP封堵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血管塞 血管畸形 介入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血管塞子堵闭儿童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7
4
作者 吴琳 盛锋 +2 位作者 刘芳 黄国英 陆颖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86-487,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肺动静脉瘘 amplatzer 血管疾病 子堵闭 儿童 外科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PAV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Ⅱ型血管塞治疗巨大且迂曲的成人左冠状动脉-右心房瘘一例
5
作者 陈鑫 张小春 +3 位作者 兰莉 唐波 朱建峰 蔡国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6期553-55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胸闷1周余”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6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9/79 mmHg。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胸闷1周余”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6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49/79 mmHg。心前区无隆起及凹陷,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 cm,无心前区异常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和心包摩擦感,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心律齐,于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响亮连续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辅助检查:心电图检查提示前壁ST段压低(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经导管封堵术 治疗 amplatzer血管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封堵膜周型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郭颖 刘廷亮 +2 位作者 余志庆 黄美蓉 高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方法5例膜周型VSD患儿均采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进行封堵。封堵后行左心室、升主动脉造影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评价疗效,术后24 h和1...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介入治疗膜周型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方法5例膜周型VSD患儿均采用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进行封堵。封堵后行左心室、升主动脉造影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评价疗效,术后24 h和1、3、6个月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随访观察。结果心脏超声及左心室造影示膜周型VSD,左室面6.4~9.0 mm,部分假性室隔瘤形成,右室面分流口为2.1~2.9 mm,VSD上缘距主动脉瓣2.1~3.8 mm。每例患儿均置入1枚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置入的血管塞直径为4~10 mm,平均(6.8&#177;2.3) mm。术毕即刻造影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1例患儿装置下缘存在细丝残余分流,术后1个月复查时残余分流消失。其余患儿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无新出现的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Amplatzer第Ⅱ代血管塞可用于一些特殊类型尤其是伴有长管状的假性室隔瘤形成的VSD的介入治疗,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第Ⅱ代血管 介入 amplatzer VASCULAR plu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栓塞肺血管瘘道畸形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剑 黄连军 +4 位作者 蒋世良 赵世华 徐仲英 张岩 张戈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作为新型栓塞材料在治疗肺血管瘘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肺血管瘘道畸形 5例 ,包括肺动静脉瘘 4例与肺动脉左房瘘 1例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供血动脉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  5例栓塞均获得技术成功 ,未... 目的 评价Amplatzer封堵器作为新型栓塞材料在治疗肺血管瘘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肺血管瘘道畸形 5例 ,包括肺动静脉瘘 4例与肺动脉左房瘘 1例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对供血动脉行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  5例栓塞均获得技术成功 ,未见封堵器脱落移位 ,局部右向左分流消失 ,股动脉血氧饱和度由术前 78.2 %上升至术后 94 .5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用于肺血管瘘道畸形的经导管治疗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封堵器 血管 瘘道畸形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同时预测肝细胞癌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子蔚 杨少民 +5 位作者 张榕 李民安 周翠铷 李晓虹 陈伊凡 胡秋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8-604,共7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同时预测肝细胞癌(HCC)中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经病理诊断为单发性HCC的10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检查,且术后病理报告清晰描述CK19及MVI状态。将CK19/MVI双生物学标志物分为双阳组(CK19及MVI均为阳性,19例)与非双阳组(87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影像特征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通过R软件构建CK19/MVI双阳性表达的列线图模型。结果:临床特征中年龄、AFP、NLR、PLR在双阳组与非双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特征中T1rt-pre、T1rt-20 min、ADC值、肿瘤直径、肿瘤包膜、肿瘤边缘、坏死、瘤周强化、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T1rt-20 min、肝胆期瘤周低信号是CK19/MVI双阳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各预测因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9、0.706、0.708。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AUC为0.854,校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尚可。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多模态MRI联合临床特征术前能较好地同时预测CK19表达及微血管侵犯,并通过列线图模型为个体化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细胞角蛋白19 血管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治列 符二 +3 位作者 曹俊雄 吴丹宁 诸治栋 陈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术在精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例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经左肘部静脉途径或股静脉途径行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对即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 目的观察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术在精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2022年3月至2022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例重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经左肘部静脉途径或股静脉途径行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对即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疗效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手术时间(19±12)min,平均住院时间2.3d,15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阴囊曲张静脉明显缩小、会阴部坠胀感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塞与弹簧圈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患者舒适、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项值得进一步研究观察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肘正中静脉 介入栓 精索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预防实验性脑血管痉挛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王玉凯 刘梅仕 +2 位作者 蒋云 邓小梅 王翠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07-308,共2页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 我们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预防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效果进行了形态学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1方法:选用健康青紫蓝兔40只,体重22~3.0kg。随机分为假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鞘内注射 米松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涛 张戈军 +6 位作者 徐仲英 蒋世良 万俊义 胡海波 金敬琳 郑宏 徐亮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 目的:评价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DO Ⅱ)在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中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至2015年1月应用ADO Ⅱ治疗非动脉导管未闭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28例,年龄中位数5岁(5个月~42岁),体重中位数19.3 kg(4.2~91.0 kg)。封堵后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形态及封堵效果。结果:28例患者应用ADO Ⅱ封堵手术均成功。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14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行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封堵患者10例,其他适合应用ADO Ⅱ封堵的患者4例。28例患者未发生与股动脉穿刺有关的并发症、溶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ADO II形态小、可控性好,容易输送,对血管损伤小,适用于小型膜部室间隔缺损、粗大迂曲体肺侧支血管及一些少见的结构性心脏病,封堵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 血管畸形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文渊 王梦洪 +4 位作者 郑泽琪 彭景添 黄俊 张智亮 路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总结17例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病例资料。方法:17例患者均表现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充盈及奇脉。分析其病因:5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破裂;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患者因冠... 目的:总结17例与心血管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病例资料。方法:17例患者均表现为心血管介入术后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增快、颈静脉充盈及奇脉。分析其病因:5例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冠状动脉破裂;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患者因冠状静脉窦电极插入过深导致其破裂;1例心房扑动和5例心房颤动患者为射频消融损伤左心房;3例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患者为操作导致;2例由临时心脏起搏电极引起右心室穿孔的心包填塞。17例患者均给予急诊X线透视心包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有效的治疗手段为立即床边心包穿刺引流,同时辅以静脉扩容与药物升血压治疗。结果:17例患者中心包引流物为200~2000 ml不等,4例患者给予静脉输血。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立即停用肝素等抗凝药物,3例患者还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2例给予补充血小板。1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好转,2例患者进行了胸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无一例死亡。结论:介入相关的心包填塞贵在早认识、早发现,心包穿刺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治疗 心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国林 闫威 +1 位作者 陈勇 马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69-671,678,共4页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27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2例(81.5%),显效5例(18.5%),有效率达100%。随访1~2年后未见复发。结论平... 目的总结分析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采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27例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22例(81.5%),显效5例(18.5%),有效率达100%。随访1~2年后未见复发。结论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灌注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米松 婴幼儿血管 灌注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及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被引量:23
14
作者 寿柏泉 孟昭业 +2 位作者 杨震 张森林 许建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1,47,共3页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联合瘤内注射治疗 115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5~ 7d注射 1次 ,3~ 5次为 1个疗程。结果 :115例患者...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采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联合瘤内注射治疗 115例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 5~ 7d注射 1次 ,3~ 5次为 1个疗程。结果 :115例患者平均疗程 2 1d ,治疗完成后经 6~ 2 4个月随访 ,治愈和基本治愈达 96 5 2 % ,有效率为 10 0 %。结论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鱼肝油酸钠联合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简便 ,疗效高 ,疗程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米松 海绵状血管 颌面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定量及定性评价肝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23
15
作者 焦琳琳 段崇锋 +5 位作者 于海洋 王刚 高远翔 刘芳 张宇 周晓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26-1031,共6页
目的: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术前评价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4例HC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MVI阳性65例,MVI阴性49例。所有患... 目的:采用定量及定性的方法,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术前评价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4例HCC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理结果,MVI阳性65例,MVI阴性49例。所有患者在术前3周内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主要分析以下MRI征象:肿瘤内血管、出血和脂肪、动脉期边缘强化、包膜、边界、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及多灶性。定量分析指标包括病灶直径、信号强度(SI lesion)、信号噪声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绘制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采用列线图对肝癌MVI进行术前预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边缘不规则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肝癌合并MVI具有预测价值,其AUC值分别为0.711及0.701,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2%、65.31%、74.63%、68.09%和76.92%、63.27%、73.53%、67.39%。肿瘤直径≤5cm组中仅肿瘤边缘不规则对预测MVI有统计学意义,而>5cm组中肿瘤边界不规则及瘤周低信号对预测MVI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图像上肿瘤边缘不规则及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对肝癌MVI有重要预测价值。联合上述征象及列线图对术前预测肝癌MVI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侵犯 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后再狭窄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建波 杨建勇 +3 位作者 陈伟 庄文权 张珑涓 李家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94-197,共4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后远期再狭窄的防治价值。方法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SMC,取第6~10代作实验用,MTF法检测地塞米松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SM...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管内支架介入术后远期再狭窄的防治价值。方法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SMC,取第6~10代作实验用,MTF法检测地塞米松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对SMC增殖的效果,并用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地塞米松作用下大鼠胸主动脉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地塞米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SMC增殖,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对其抑制程度不同。各浓度组之间总A值变化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F=36.02,P<0.001;两两比较较高浓度组10^(-6)及10^(-5) mol/L抑制率相似,A值无显著性差异,P=0.065;低浓度组10^(-11) 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567;余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②地塞米松以浓度依赖模式抑制大鼠SMC的PCNA mRNA表达。方差分析F= 15.407,P<0.001。较低浓度组(10^(-9) mol/L及10^(-11)mol/L)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8及0.56。其余各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地塞米松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SMC增殖, 10^(-7) mol/L浓度以上可起效,并能持续抑制96 h以上,较低浓度地塞米松在作用时间延长时也有可能抑制SM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松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和混合型血管瘤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生 卢献平 +5 位作者 梁九根 蒋宁一 张弘 刘幸光 陈少雄 吴桂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目的】观察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638例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共计778个皮损分别接受1~3个疗程32磷酸铬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平... 【目的】观察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638例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共计778个皮损分别接受1~3个疗程32磷酸铬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平均注射剂量为(673±275)k Bq/cm2,混合型血管瘤皮损辅助32磷敷贴治疗,根据血管瘤大小及患者年龄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平均疗程1.59个,按瘤体面积判定:1~3个疗程的累计治愈率分别为64.27%、89.08%和96.14%,累计有效率分别为91.90%、97.17%和98.07%。瘤体越小,其治疗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②按患儿年龄判定:1~3个疗程患儿的累计治愈率分别为62.70%、88.25%和94.67%,累计有效率分为别为89.66%、96.08%和98.12%。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各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是一种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铬-32 米松 海绵状血管 混合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肝血管瘤经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温豹 谢荣 +1 位作者 李群 鞠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 动脉检 治疗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影响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晶 鲍永霞 耿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皮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顺铂组和...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与多种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Lewis肺癌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皮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顺铂组和地塞米松组。于接种后第7天起分别连续给药10 d,密切监测皮下移植瘤体积变化。于接种后第17天处死全部小鼠,剥离皮下肿瘤称质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水平。结果:各用药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瘤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F=11.593,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与MVD计数水平显著降低(F值分别为4.788、8.220和12.456,P均<0.05);而地塞米松组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长和微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松 肺癌 HIF-1Α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低氧小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鲍永霞 吕福祯 马迎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业已发现缺氧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地塞米松对低氧小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 背景与目的业已发现缺氧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地塞米松对低氧小鼠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地塞米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三个实验组(缺氧3天组、缺氧6天组、缺氧+激素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肺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缺氧组小鼠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缺氧+激素组与缺氧组比较,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730,P=0.007)。结论缺氧可以上调小鼠肺组织中VEGF和HIF1α的表达,而地塞米松可抑制低氧小鼠VEGF和HIF1α的表达,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米松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