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在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鑫 崔元培 赵慧峰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187,共4页
新质生产力具有打造优质经营队伍、推进技术研发应用及革新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势,在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新质生产力应用于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能够逐步完善绿色畜牧养殖顶层布局,不断深化绿色畜牧养殖技... 新质生产力具有打造优质经营队伍、推进技术研发应用及革新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势,在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新质生产力应用于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能够逐步完善绿色畜牧养殖顶层布局,不断深化绿色畜牧养殖技术应用,扩大绿色畜牧养殖规模。新质生产力强调质优,注重创新,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能够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新质环境、新质工具及新质对象支撑。为进一步释放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文章提出释放科技生产力,构建绿色畜牧养殖产业技术体系,解放人才生产力,打造绿色畜牧养殖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制度生产力,完善绿色畜牧养殖服务管理体系,为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畜牧养殖生态 生态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分析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巍 李周晶 +1 位作者 吴蕾 张学福 《农学学报》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旨在客观遴选2024年度具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揭示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发展趋势,洞察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国家和机构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发展的优劣势,为推动完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旨在客观遴选2024年度具有影响力和前瞻性的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揭示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发展趋势,洞察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国家和机构竞争格局,分析中国农业研究热点前沿发展的优劣势,为推动完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以Web of Science平台SCI论文、CSCD论文以及EI论文数据(2019—2023年)为基础,遴选2024年农业9大学科76个农业研究热点,其中13个研究热点最具前瞻性,被确定为农业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 遴选 作物园艺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信息与农业工程学 植物保护 农产品质量与加工 水产渔业 畜牧兽医 林业 农业经济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林芝地区发展多功能油菜产业的思考
3
作者 姚新华 张海芳 杨翠玲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油菜是多用途大宗油料作物,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同时也可用作蔬菜、蜜源、饲料和景观花卉。林芝地区农牧业和旅游业发达,但耕地复种指数较低,发展多功能油菜对区域粮油安全、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农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林... 油菜是多用途大宗油料作物,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同时也可用作蔬菜、蜜源、饲料和景观花卉。林芝地区农牧业和旅游业发达,但耕地复种指数较低,发展多功能油菜对区域粮油安全、生态文明和生态旅游、农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林芝的气候及农牧业现状,分析了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林芝地区发展多功能油菜产业、保障西藏乡村振兴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 多功能油菜 生态旅游 西藏林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疫病防控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4
作者 符艳芬 李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17-119,共3页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畜牧疫病防控中的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昆明空港经济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畜牧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其中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扩散提供了有利环境,极端气候事件如...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空港经济区畜牧疫病防控中的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昆明空港经济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了畜牧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其中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扩散提供了有利环境,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和干旱对疫病的传播也起到了催化作用。据此,从加强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管理、推动生态友好型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疫病 防控 环境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助推畜牧养殖业的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婷婷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5-108,共4页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如何开发乡村资源,持续开展畜禽粪污治理,成为畜牧养殖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生态旅游的出现为畜牧养殖的绿色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无论是传统旅游业,还是传统畜牧养殖业...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如何开发乡村资源,持续开展畜禽粪污治理,成为畜牧养殖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而生态旅游的出现为畜牧养殖的绿色转型提供了良好契机。特别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发展,无论是传统旅游业,还是传统畜牧养殖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供求不平衡、资源环境制约等现实问题。因此,本文从生态旅游和畜牧养殖业的融合发展价值入手,深入研究了两者的融合发展路径,力求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延伸等方式,真正把生态旅游和畜牧养殖打造成支柱产业,以生态畜牧旅游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畜牧养殖业 生态畜牧旅游 农业农村经济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生态农牧业生产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6
作者 特格希 曲蕾 《畜牧兽医杂志》 2024年第3期49-50,共2页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加强生态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是我区畜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内蒙古生态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农牧业 现状 对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业的农业伦理学之度 被引量:9
7
作者 董世魁 任继周 +3 位作者 方锡良 杨明岳 张静 祁百元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059-2067,共9页
作为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以牧养(包括草原放牧和农区饲养)文化为主导的畜牧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尽显了"帅天地之度以定取予"的农业伦理学特质,从"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3个维度... 作为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以牧养(包括草原放牧和农区饲养)文化为主导的畜牧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尽显了"帅天地之度以定取予"的农业伦理学特质,从"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3个维度反映了农业伦理学之度。但是,在当前草原牧区超载过牧、农区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畜牧业的伦理学思想,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关系畜牧业伦理学容量扩增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畜牧业伦理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畜牧业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伦理学容量扩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伦理学 伦理学之度 养殖业伦理 生态养殖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农牧业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被引量:4
8
作者 徐瑶 何政伟 陈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7-149,共3页
从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鼠虫害、地质灾害等方面阐述了西藏农牧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了西藏实现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西藏 农牧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沽源县未利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及其地形梯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志涛 门明新 崔江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6-264,共9页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灾害防护、生境与水资源防护、人类... 未利用地作为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不仅在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为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本文以地处农牧交错带的河北省沽源县为例,根据其生态状况,从灾害防护、生境与水资源防护、人类干扰3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沽源县未利用地生态重要性空间识别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沽源县未利用地的生态重要性进行空间识别,将其划分为4个级别: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并根据沽源县地形特点进行地形梯度的划分,划分出4级高程梯度带和4级坡度梯度带,以分析沽源县未利用地的地形梯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沽源县生态重要性为极重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的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1 082.78 hm2、11 209.05 hm2、11 450.25 hm2和4 803.12 hm2,分别占研究区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8.75%、29.08%、29.71%和12.46%,生态重要性等级为一般重要的未利用地较少。从地形梯度角度分析,沽源县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1 400~1 600 m高程梯度带以及0°~5°和5°~15°两个坡度梯度带;生态极重要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1 400~1 600 m和1 600~1 800 m两个高程梯度带以及5°~15°坡度梯度带;随着高程与坡度的增加,各地形梯度带生态重要性等级为极重要的未利用地的比重变大,由最初的11.31%和13.86%提升到97.95%和93.64%。研究结果可以为沽源县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未利用地 生态重要性 地形梯度 GIS 沽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重建SD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汉雄 张兴昌 邵明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73-178,共6页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了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SD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强化治理型、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 3种典型治理模式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治理模式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最佳模式 ,可使农林... 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建立了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SD模型 ,并应用该模型对该区强化治理型、协调发展型和传统经营型 3种典型治理模式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 ,强化治理模式为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治理最佳模式 ,可使农林牧协调持续发展 ,土壤侵蚀量减少 76 .1% ,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带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SD模型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业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永忠 杨改河 +1 位作者 杨世琦 任广鑫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77-80,共4页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游牧空间、畜群数量、畜群结构、草地的自我... 草地畜牧业是江河源区主要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生产活动影响这一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主要方式,在系统回顾和总结江河源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畜牧业对环境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游牧空间、畜群数量、畜群结构、草地的自我恢复能力,建立江河源区草地畜牧业对其生态环境演变作用的机理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游牧和固定放牧2种模式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进行了定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2
作者 杜骁 蒋如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5-308,共4页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西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其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应该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现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对西藏地区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西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其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管理应该更加严格、更加规范。现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对西藏地区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西藏地区高校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管理存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培训有待加强、收集处置亟须规范等问题。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教育培训、细化分类标准、强化校企协作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保护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提升西藏地区高校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地区 西藏农牧学院 高校实验室 危险废弃物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型设置及结构调整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束锡红 廖力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9-145,共7页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 西北农牧交错带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域差异决定了其人地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依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才能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取空间经济和环境的整体利益,从而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宁南山区作为西北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之一,其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地区生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变传统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为集约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促进宁南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牧交错带 宁南山区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窦菲 刘忠宽 +2 位作者 秦文利 智健飞 刘振宇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8期37-38,51,共3页
以国内绿肥历史资料、绿肥研究现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绿肥研究成果和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绿肥作物研究历史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绿肥在开辟有机肥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 以国内绿肥历史资料、绿肥研究现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绿肥研究成果和实际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绿肥作物研究历史及取得的成果。阐述了绿肥在开辟有机肥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现代农业 生态环境 有机肥 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32
15
作者 周杰 高芬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0-176,共7页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 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草畜平衡发展态势。文章对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系统与畜牧业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但前者增速较缓并具有明显波动性;2000—2017年间两大系统由濒临失调逐渐发展为近几年的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表明二者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正耦合关系。另外,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相比,草原生态环境的发展水平稍显滞后。因此,未来国家应继续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将二者的耦合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环境 畜牧业经济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农牧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学钊 张延贵 +1 位作者 朱永泽 郑华 《中国牛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2-13,共2页
我国农牧产业由过去的传统模式转向新型模式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的原则有效利用于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农牧产业发展中,并构建系统新模式框架,使得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具... 我国农牧产业由过去的传统模式转向新型模式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将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3R的原则有效利用于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农牧产业发展中,并构建系统新模式框架,使得农牧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具体,并提出促进该模式应用于实践中的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3R原则 农牧产业 生态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强国视域下畜牧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颛孙丰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88-191,共4页
农业强国背景下,畜牧生态经济肩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使命。畜牧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所在,更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 农业强国背景下,畜牧生态经济肩负着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生活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使命。畜牧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所在,更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大举措。因此,在推进畜牧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全面布局,提倡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建立循环机制,巩固畜牧生产保供基础;使用数字赋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强创新驱动,为畜牧生态经济提供动能,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畜牧生态 农村经济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产业生态足迹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长盛 刘平辉 +1 位作者 陈荣清 吴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75-2376,2379,共3页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4年江西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4083hm2增至1.6406hm2,其中耕地、草地比重在减少,其余在增加;按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进行产业分解,其中第一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占用比例最高,... 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96~2004年江西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省人均生态足迹由1.4083hm2增至1.6406hm2,其中耕地、草地比重在减少,其余在增加;按三次产业对生态足迹进行产业分解,其中第一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占用比例最高,但增长速度最慢,资源利用效益最差;第三产业生态足迹量增长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第二产业则介于第一、三产业之间;从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生态足迹看,农业、牧业生态足迹呈减少态势,林业、渔业呈增长趋势,林业资源利用效益最好,其次是牧业和农业,渔业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产业 农林牧渔业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区域农牧业协调发展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庆 卢文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023-3025,共3页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根据吉林省西部前郭县的实际情况,抓住退耕还草、人口增长、土地退化、生态恢复、人工草地种植等关键因素,借助因果环,构建该县农牧业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农牧业协调发展 农业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区环境资源障碍与持续农业发展途径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立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4-68,共5页
结合国家农业科技攻关旱农张北试区研究.本文剖析了我国北方农牧区农业发展的环境资源障碍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土地退化、提高水分效率、扩大负熵输入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实现北方农牧区资源环境──农牧生产──农村经济协调互依、... 结合国家农业科技攻关旱农张北试区研究.本文剖析了我国北方农牧区农业发展的环境资源障碍因素,提出了通过控制土地退化、提高水分效率、扩大负熵输入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以实现北方农牧区资源环境──农牧生产──农村经济协调互依、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农业 资源环境 北方农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