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Partial Discharges and Dissolved Gases Generated Cavityin Oil-paper Insulation Under AC-DC Combined Voltages 被引量:2
1
作者 HE Zhiman LI Jian +2 位作者 BAO Lianwei JIANG Tianyan WANG Youyua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91-2096,共6页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射频信号 放电量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Partial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of Oil-paper Insulation Under Combined AC-DC Voltage 被引量:5
2
作者 SHA Yanchao ZHOU Yuanxiang +3 位作者 NIE Dexin WU Zhirong DENG Jiangang LU Licheng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02-1910,共9页
The valve side windings of converter transformers bear AC, DC, impulse, and reversal-polarity voltages during operation, which could result in serious insulation problems of the equipment. By performing experiments wi... The valve side windings of converter transformers bear AC, DC, impulse, and reversal-polarity voltages during operation, which could result in serious insulation problems of the equipment. By performing experiments with surface discharge model of oil-paper insula- tion at 80 ℃ under combined AC-DC voltage for 200 h, we studied the spectrums and statistical parameters of partial discharges at different discharge stages. Furthermore, some fingerprint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ar- tial discharge, while the characteristic gases dissolved in the transformer oil wer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The surface discharges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observed using a high speed camera, and a full discharge process could be marked off into four stages as follows. ①The elementary stage. When a partial discharge occurs near electrodes, electrical charges are injected into the region near electrodes and causing bubble generation. ②Due to their high resistivity and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the bubbles would bare the major part of the voltage applied to samples. Therefore, discharge happens inside the small bubbles, and it emits a lot of light. ③Micromolecules of gas are produced in discharge, and further ionization in the transformer oil takes place simultaneously when high-energy electrons collide with oil molecules. ④The carrier charge moves forward to electrodes driven by the applied electric field, till they neutralize with the charge from electrodes, and hence discharge channels are formed subsequ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c 放电特性 绝缘表面 电压 油纸 油中溶解气体 换流变压器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s of Partial Discharges in Oil-paper Insulation Under AC-DC Combined Voltages 被引量:5
3
作者 LI Jian JIANG Tianyan +2 位作者 HE Zhiman CHENG Changkui BAO Lianwei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56-1862,共7页
关键词 局部放电 射频信号 放电量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AC/DC双向功率变流器的新控制策略 被引量:53
4
作者 唐磊 曾成碧 +2 位作者 苗虹 徐伟 杨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18,共6页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AC/DC双向变流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率的协调分配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直流微电网部分作为一个电压功率可控的单元接入交流母线,提出了一种新的AC/DC双向变流器控制策略,用于平衡交直流微电网间的功率流动并提...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AC/DC双向变流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率的协调分配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使直流微电网部分作为一个电压功率可控的单元接入交流母线,提出了一种新的AC/DC双向变流器控制策略,用于平衡交直流微电网间的功率流动并提高系统联网和孤岛运行的稳定性及可控性。在联网模式时,新方法基于dq坐标系,通过直流侧电压外环给定内环直轴电流参考值,进而控制功率流动和联网运行。孤岛模式时,新方法以交直流母线的电压差值作为外环,控制功率在交直流母线间的流动,使其互为支撑,提高系统稳定性。与传统的并网控制不同,新方法在电压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有功功率控制项,很好地解决了并网时功率流动的问题。通过对双向变流器及其控制策略的分析研究,给出新方法的状态方程及控制框图。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ac dc双向变流器 联网运行 孤岛运行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组合式DC/AC变换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荣 张鹏博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76,共4页
为了克服传统DC/AC变换器不能实现软开关控制或者需要使用高频变压器的缺点,介绍一种新型组合式DC/AC变换器拓扑,并介绍其工作原理。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对新型DC/AC变换器进行研究,借助于PSIM仿真软件,比较不同信号频率和不同输入电压的... 为了克服传统DC/AC变换器不能实现软开关控制或者需要使用高频变压器的缺点,介绍一种新型组合式DC/AC变换器拓扑,并介绍其工作原理。从系统控制的角度,对新型DC/AC变换器进行研究,借助于PSIM仿真软件,比较不同信号频率和不同输入电压的设计效果,列出仿真参数,给出负载电压以及调制给定电压和变换器输出电压的仿真结果。工频实验结果表明新型DC/AC变换器可以实现高频功率变换下交流逆变输出,证明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变换器 拓扑 dc ac P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路并联的单极式AC/DC电力电子变压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吉宇 王沁洋 +2 位作者 张思耕 徐晓轶 姚文熙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2-108,共7页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power electronics transformer)是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传统拓扑的PET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较低,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对传统PET拓扑进行改进。首先将传统模块化结构中子模块的低压侧电路移出,再利用...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power electronics transformer)是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传统拓扑的PET功率密度和转换效率较低,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本文对传统PET拓扑进行改进。首先将传统模块化结构中子模块的低压侧电路移出,再利用磁路并联,使三相功率在变压器上相互补充。通过等效电路法进行分析,利用原边脉冲宽度调节来控制交流侧电流保持正弦波,并采用移相角来控制功率。该方案降低了子模块内部的绝缘要求,省去传统PET中用于滤除工频纹波的母线电容,从而减小模块体积,提高功率密度。通过1 MV·A的单级AC/DC PET方案进行仿真验证,并在小功率样机上进行实验,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单级式 模块串联 双向ac/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混合级联并网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菁月 刘闯 +3 位作者 朱帝 裴忠晨 郭东波 蔡国伟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4-1443,I0016,共11页
为了提高双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double-stage isolated medium-voltage direct-linked PV-battery,DIMDPVB)并网系统的功率密度,扩大其稳定运行范围并实现自适应相间功率平衡,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混合(single-stage is... 为了提高双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double-stage isolated medium-voltage direct-linked PV-battery,DIMDPVB)并网系统的功率密度,扩大其稳定运行范围并实现自适应相间功率平衡,提出一种单级式隔离型中压直挂光储混合(single-stage isolated medium-voltage direct-linked PV-battery-hybrid,SIMD-PVBH)级联并网系统。首先,采用单级式隔离型DC/AC变换省去中间直流环节解耦电容,提高系统功率密度,并利用全桥翻转模块实现高电压增益子模块拓扑;其次,通过光储混合级联方案解决局部光伏遮挡导致的相内功率变换单元过调制问题,扩大系统稳定运行范围;然后,综合考虑光伏中压大功率并网与多路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运行需求,采用一种相间共直流母线-相内多直流母线的接线方式,该方式在实现多路MPPT运行的基础上还具备自适应相间功率平衡能力;最后,搭建了一套10kV/1.5MW的仿真系统,验证了所提出的SIMD-PVBH级联并网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储混合级联 中压直挂并网 单级式 隔离型dc/ac变换 功率平衡约束 功率调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雪消融优化算法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风险评估
8
作者 王英英 李勇 +3 位作者 李会新 陈磊 李逸飞 陈红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ation,SAO)算法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恶化阶段的主导作用因素...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ation,SAO)算法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恶化阶段的主导作用因素,建立了反映连锁故障演化特征的两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制定了基于SAO算法的风险评估指标组合赋权策略,确定了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流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基于改进IEEE 30节点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模型,比较了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指标权值差异,对比了不同规模的直流闭锁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因素,对高危线路风险评估的敏感度相比传统方法可提升12.6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连锁故障 雪消融优化算法 风险评估 组合赋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并网系统潮流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牛博彦 胡林献 张众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11,共6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非常适合海上风电场并网,但传统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算法在计算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并网系统潮流时存在缺陷:直流系统移开后,风电场交流节点变为孤立节点,剩余交流系统的雅可比矩阵不可逆,迭代过程无法进行。针对这一...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非常适合海上风电场并网,但传统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算法在计算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并网系统潮流时存在缺陷:直流系统移开后,风电场交流节点变为孤立节点,剩余交流系统的雅可比矩阵不可逆,迭代过程无法进行。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含VSC-HVDC的混联系统(AC/VSC-HVDC)潮流解耦算法:该算法将交、直流系统进行解耦,分别迭代计算。所提算法克服了目前交/直流混联系统潮流计算方法存在的对交流潮流计算程序继承性差、扩展变量多、计算速度慢等缺点;也解决了风电场VSC-HVDC并网系统潮流算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标准算例的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可以用来对风电场直流并网系统进行稳态潮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并网 电压源换流器 交流/直流混合系统 潮流计算 交直流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MMC-HVDC输电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亚倩 郑晓冬 +3 位作者 丛新棚 邰能灵 杨增力 王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09-116,共8页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 柔性直流输电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直流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文中分析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的控制参数在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并提出了一种MMC型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保护新方案。根据MMC控制参数定义了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利用虚拟能量调节偏差对系统故障时的响应特性识别直流线路故障,并结合虚拟能量调节偏差的比值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别。该保护方案融合了交直流侧的故障信息,提高了保护的可靠性,保护判据利用了换流器控制参数信息,无须测量线路的电气量。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可以快速准确动作且具有较强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直流线路保护 虚拟能量调节偏差 交直流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网及其运行控制策略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周 王宇涵 +1 位作者 顾伟 张小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21,共21页
在中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目标指导下,为支撑未来电网进行大范围、高效、灵活的资源配置,构建直流电网来实现多类能源汇集、跨区域电能输送、区域电网互联及交直流灵活互动等功能已成为直流输电系统的... 在中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目标指导下,为支撑未来电网进行大范围、高效、灵活的资源配置,构建直流电网来实现多类能源汇集、跨区域电能输送、区域电网互联及交直流灵活互动等功能已成为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直流电网正朝着拓扑结构复杂化、接线方式多样化、换流技术混合化以及运行控制场景多元化方向发展。文中从直流电网发展趋势出发,分析梳理了可用于直流电网各层级、各类型的交直流运行控制策略,进一步梳理了直流电网不同运行控制场景下控制策略间的多时空耦合关系,总结分析了未来直流电网运行控制领域的潜在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交直流混联 区域电网 直流电网 运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潮流计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智强 黄耀辉 +3 位作者 赵化时 许建中 赵成勇 贾秀芳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6,共7页
作为电网发展的新阶段,交直流混联电网呈现多类型直流参与、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的特点,而关于统一迭代和交替迭代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深入分析。为此基于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运算性能进行对比研... 作为电网发展的新阶段,交直流混联电网呈现多类型直流参与、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的特点,而关于统一迭代和交替迭代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尚未得到深入分析。为此基于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运算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推导了含常规直流、柔性直流、混合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潮流模型,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统一迭代法和交替迭代法。通过3个交直流混联电网测试系统和南方电网实际系统数据验证了潮流模型的有效性和潮流算法的准确性,结合系统负荷水平、系统强度、直流嵌入规模等因素对2种潮流计算方法的收敛性能和计算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含多类型直流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中进行潮流计算时,统一迭代法的计算效率比交替迭代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型直流 交直流混联电网 潮流计算 统一迭代法 交替迭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电动汽车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浩 仵哲 +2 位作者 康博阳 李斌 李绍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6085-6103,共19页
针对电动汽车作为灵活储能分散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后过度依赖双向互联接口变换器进行子网间储能交互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考虑交、直流子网净功率和功率互济级最大... 针对电动汽车作为灵活储能分散接入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后过度依赖双向互联接口变换器进行子网间储能交互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电动汽车和蓄电池联合储能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功率协调控制策略。首先,考虑交、直流子网净功率和功率互济级最大传输功率作为约束条件,将其划分为四种运行状态,并进一步分析功率互济级功率传输方向和储能荷电状态,详细划分不同模式对应的具体工况;然后,考虑电动汽车和蓄电池的响应优先级,设计联合储能动作规则,并详细研究交、直流子网和联合储能子网间的功率交互,制定功率协调控制策略,提出系统模式及工况切换方法;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仿真模型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联合储能 电动汽车 功率互济级 响应优先级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MMC-PET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并网/离网切换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程启明 程尹曼 +2 位作者 张磊 李剑辉 孙英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6-1204,共9页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s,PET)交直流混合微网在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下开关切换过程中存在瞬态过流和过压问题,从而影响输电质量并增加设备损耗,为此提... 针对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s,PET)交直流混合微网在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下开关切换过程中存在瞬态过流和过压问题,从而影响输电质量并增加设备损耗,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DO)的并/离网切换控制策略。在该策略中,通过采用DO观测器对并离网切换引起的突变电流跟踪,并将实际电流与理论电流的差值作为等效干扰量,再将其输入到电流内环控制器进行补偿,从而可实现对突变电流的抑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上搭建了MMC-PET交直流混合微网系统,并在并网-离网、离网-并网的两种切换工况下,通过把加入DO观测器与未加入DO观测器两种情况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了所提的切换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电力电子变压器 交直流混合微电网 并/离网切换 干扰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并联电网中直流功率紧急控制影响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兆伟 任先成 +2 位作者 刘福锁 李威 方勇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4-109,共6页
直流功率紧急控制可以提高故障后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大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提供了技术前提。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介绍了直流功率紧急控制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机理,针对交直流并联电网中直流功... 直流功率紧急控制可以提高故障后系统的暂态稳定水平,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大电网交直流协调控制提供了技术前提。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介绍了直流功率紧急控制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机理,针对交直流并联电网中直流功率紧急控制造成的送受端电网不平衡功率通过交流通道形成的反馈可能导致某些关键断面潮流加重、恶化系统失稳模式的问题,认为交流控制措施(切机、切负荷)和直流功率紧急控制措施存在协调的空间。为评价交直流协调控制效果,建立了交直流协调优化控制的数学模型,将该协调问题转换为以控制代价最小为目标的优化问题。通过实际系统的仿真算例验证了交直流协调优化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并联电网 直流功率紧急控制 交直流协调优化 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大规模风电送端系统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5
16
作者 张新燕 孟瑞龙 +2 位作者 梅生伟 王维庆 杨文静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0-738,共9页
随着大规模风电的开发与利用及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形成,为了研究含大规模风电场的送端系统对直流系统的影响,针对大规模双馈风电场多端交直流外送系统,构建了交直流并联与非并联运行方式下网络拓扑结构;研究了3种情况即:风电场风速变化、... 随着大规模风电的开发与利用及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形成,为了研究含大规模风电场的送端系统对直流系统的影响,针对大规模双馈风电场多端交直流外送系统,构建了交直流并联与非并联运行方式下网络拓扑结构;研究了3种情况即:风电场风速变化、风电场故障、换流母线故障时送端系统对直流系统的影响。基于PSCAD/EMTDC软件,搭建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仿真实验数据和曲线;由仿真结果得到以下结论:风电场处于噪声风时,为保证系统频率稳定所需的火电容量最大;当交直流系统采用非并联运行方式时,风电场故障对直流系统的影响最小;3种运行方式下换流站交流母线故障对直流系统影响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系统 大规模双馈风电场 送端系统 运行方式 短路故障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柔性直流技术的智能配电网接入交流电网方式 被引量:25
17
作者 韩永霞 何秋萍 +3 位作者 赵宇明 郭子轩 姚森敬 李立浧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41-146,共6页
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智能配电网与交流电网的连接方式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直流配电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针对±10kV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智能配电网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开展了理论和仿真分析。首先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其与10kV交流配... 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智能配电网与交流电网的连接方式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也是直流配电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针对±10kV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智能配电网接入交流电网的方式开展了理论和仿真分析。首先从理论上简要分析了其与10kV交流配电网之间可能的连接方式及各种连接方式下交直流系统故障之间的相互影响。然后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EMTDC中建立不同连接方式下的仿真模型并开展典型故障下的仿真计算,从过电压和过电流的角度分析交直流系统故障间的相互影响。最后,从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提出基于柔性直流技术的智能配电系统与交流电网之间推荐的连接方式,即直流配电系统通过联接变压器与交流电网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 柔性直流 连接方式 交直流影响 过电压 过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回物理直流仿真装置的大电网数模混合仿真建模及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胡涛 朱艺颖 +4 位作者 印永华 蒋卫平 周俊 郭强 李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8-75,193,共8页
为了对特高压交直流复杂电网进行仿真研究,采用基于输电线贝瑞隆模型的功率连接接口技术,连接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HYPERSIM和高压物理直流仿真装置,建立了相应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平台。仿真试验基于2015水平年特高压规划电网,以华东直流... 为了对特高压交直流复杂电网进行仿真研究,采用基于输电线贝瑞隆模型的功率连接接口技术,连接全数字实时仿真装置HYPERSIM和高压物理直流仿真装置,建立了相应的数模混合仿真系统平台。仿真试验基于2015水平年特高压规划电网,以华东直流多落点地区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包含16回直流输电系统的模型,其中2回为物理直流仿真装置的大规模数模混合仿真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华东直流多落点地区发生的交流系统短路故障,会引起多回落点华东直流发生换相失败,但不会发生连续的换相失败并进而闭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仿真结果表明物理直流仿真装置对数字侧故障响应正确,验证了数模混合仿真研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网 数模混合仿真 功率连接 多回物理直流仿真装置 多馈入直流系统 HYPER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混合供电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漏电感的计算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善铭 王祥珩 +3 位作者 李义翔 苏鹏声 马伟明 张盖凡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64,共6页
在考虑绕组端部的喇叭口和绕组上下层位置的条件下 ,推导了交直流混合供电发电机绕组端部漏电感的计算公式 ,根据公式编制了端部漏电感的计算程序 ,计算结果与样机上测试线圈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交直流混合供电发电机 定子绕组 端部漏电感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流无差拍控制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黄天富 石新春 +2 位作者 魏德冰 孙玉巍 王丹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41,共6页
为了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输出高质量的电能,在分析无差拍控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无差拍控制PWM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无差拍控制的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总体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包括MPPT(Maximum Po... 为了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输出高质量的电能,在分析无差拍控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了一种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无差拍控制PWM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无差拍控制的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总体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包括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环、直流电压环和交流电流环。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电流无差拍控制的有效性。最后将提出的控制策略应用到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中,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并网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特性。实验结果所得的三相并网电流总畸变率均在3%以内,优于国标规定值;并网功率因数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并网逆变器 无差拍控制 MPPT环 直流电压环 交流电流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