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E7与宫颈癌、宫颈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徐波 胡丽娜 +1 位作者 顾美礼 任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1-372,379,共3页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发病与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E7的关系。 方法 运用PCR,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HPV16 E6、E7的扩增和克隆。结果 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组织中HPV16 E6,E7总检出率分别为70%和65%。 结论 ...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发病与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E7的关系。 方法 运用PCR,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HPV16 E6、E7的扩增和克隆。结果 重庆地区宫颈癌、宫颈炎组织中HPV16 E6,E7总检出率分别为70%和65%。 结论 重庆地区HPV16感染与宫颈癌、宫颈炎的发生相关。E7原癌蛋白可能与宫颈癌发生早期有关,而E6原癌蛋白可能与宫颈癌形成晚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炎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45万人群 被引量:8
2
作者 舒婷 兰志鹏 +2 位作者 巫霞 罗映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459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509/459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病毒感染 高危人乳头病毒 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阴性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玉珍 冯慧敏 张友忠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3-399,共7页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 目的:通过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分型检测阴性的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是否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进而为子宫颈HSIL的精确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子宫颈活检或手术治疗的305例子宫颈HSIL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HR-HPV分型检测阴性患者为研究组(15例),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90例)。采用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样本中HPV E6/E7 m RNA的表达,并使用染色强度半定量评分分析HPV E6/E7 m 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p16、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305例HSIL患者中,15例(4.9%)HR-HPV分型检测为阴性。(2)研究组中73.3%(11/15)HPV E6/E7 m RN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100.0%(290/2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研究组p16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3.3%vs.100.0%,P=0.049),两组Ki-67阳性表达率均为100.0%。(4)组织病理学类型为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IN3的样本中,研究组HPV E6/E7 m RNA总体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子宫颈癌筛查中,单纯采用HR-HPV分型检测可能导致4.9%的HSIL患者因结果阴性而出现漏诊或误诊。HPV E6/E7 m RNA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可能有助于降低HR-HPV分型检测在HSIL中的假阴性率,并辅助预测子宫颈病变的发展方向,进而为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 高级别鳞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 人乳头病毒E6/E7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纳米抗体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若瑜 白崇智 +3 位作者 仲启明 范瑞文 牛林茹 韩鹏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1217,共7页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纳米抗体初级文库,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一株HPV16 L1特异性纳米抗体。方法:以HPV 16 L1蛋白为抗原对羊驼进行免疫,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初级抗体文库。经3轮淘选,采用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将阳性... 目的: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纳米抗体初级文库,通过筛选鉴定获得一株HPV16 L1特异性纳米抗体。方法:以HPV 16 L1蛋白为抗原对羊驼进行免疫,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初级抗体文库。经3轮淘选,采用ELISA法鉴定阳性克隆,将阳性反应最强克隆的VHH序列进行真核表达。经亲和纯化、凝胶过滤层析纯化、SDS-PAGE和WB法鉴定,获得目的纳米抗体;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纳米抗体与HPV 16 L1蛋白之间的亲和力,CCK-8法检测纳米抗体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HaCat的毒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纳米抗体对HPV 16假病毒的中和活性。结果:初级文库库容为1.304×10^(10),丰度为6.5×10^(9)个/mL,ELISA法鉴定获得36个阳性克隆。表达、纯化获得蛋白单体与二聚体,经鉴定为目的纳米抗体(命名为Nb)。Nb与HPV 16 L1蛋白结合的亲和力为35.41 nmol/L。Nb实验组HaCat细胞增殖活力与空白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阴性组比较,0.1和1μmol/L Nb均能抑制假病毒感染293FT细胞(均P<0.01)。结论:成功获得一株纯度较好、亲和力较高,对上皮细胞没有明显毒性作用、有效抑制HPV 16假病毒感染293FT细胞的纳米抗体Nb,为防治HPV 16感染提供了有效的候选抗体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噬菌体展示技术 纳米抗体 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及整合状态 被引量:5
5
作者 卢仲明 李奕萱 +6 位作者 许咪咪 陈良嗣 罗小宁 黄艳 詹建东 林烨丰 张思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142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及整合状态对广东地区喉癌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 E2、E6的拷贝数,分析H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及整合状态对广东地区喉癌发病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喉癌石蜡包埋标本中HPV16/18 E2、E6的拷贝数,分析HPV16/18病毒感染情况和整合状态,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82例喉癌标本中,2例HPV16阳性(2.4%),整合状态为游离型或混合型,未发现HPV完全整合入宿主DNA者。HPV阳性2例患者存活至今无复发。结论:高危型HPV16/18在喉癌中的感染率较低,HPV16/18可能不是广东地区喉癌的主要发病因素,对喉癌的预后影响可能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 人乳头病毒 感染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整合状态及病毒载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科 李淑英 +3 位作者 侯灵彤 赵莹 张云茹 王玉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整合状态及病毒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实时定量PCR扩增,检测HPV16E2、E6及人看家基因β-actin...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16型整合状态及病毒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及实时定量PCR扩增,检测HPV16E2、E6及人看家基因β-actin的拷贝数,分析HPVl6病毒载量和整合状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428例标本中,检测到27例HPV16阳性,其病毒载量介于2.8~118.9拷贝/细胞;其中4例(14.8%)E2/E6比率〉1,为纯游离型:6例(22.2%)E2/E6比率=0,为纯整合型;17例(63.O%)E2/E6比率〉0而〈1,为整合与游离的混合型:并且随病变程度加重,游离型比例逐渐降低,整合型(游离+整合)比例逐渐升高。结论:HPV16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在部分宫颈上皮病变中已经存在:检测HPV16E2、E6及其比值,可以作为宫颈病变早期筛查的一种手段.以便及早发现宫颈病变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感染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18型感染与乳腺增生症、乳腺癌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田景琦 黄黎明 陈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650-651,共2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增生症、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正常乳腺组织中的HPV16、HPV18。结果:HPV16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各60例中的感染率分别为51.67%、3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乳腺增生症、乳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正常乳腺组织中的HPV16、HPV18。结果:HPV16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各60例中的感染率分别为51.67%、31.67%、11.67%,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01);HPV18感染率分别为61.67%、35.00%、15.00%,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01);但HPV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中的总感染率为65.00%、51.67%,差异无显著性;正常乳腺组织HPV总感染率为20.00%,与乳腺癌、乳腺增生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HPV16、HPV18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共感染率分别为48.33%、15.00%、6.67%,其中在乳腺增生症与正常乳腺组织中其共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与乳腺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01)。结论:本组乳腺癌、乳腺增生症与HPV16、HPV18感染有关;二者共表达与乳腺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 乳腺纤维囊性病 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组乳球菌疫苗的研制现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文桂 陈雅棠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02-806,共5页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是一类广泛感染人类上皮组织的小 DNA 病毒,能引起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的增生性疾病与肿瘤,与人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疫苗接种是防治 HPV16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疫苗的...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是一类广泛感染人类上皮组织的小 DNA 病毒,能引起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的增生性疾病与肿瘤,与人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疫苗接种是防治 HPV16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疫苗的种类包括死疫苗、减毒活疫苗、分子疫苗和DNA 疫苗等,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尚需研究新型 HPV16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HPV16 乳球菌 疫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组织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的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淑霞 赵先兰 +1 位作者 孔祥东 孟志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05,共3页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6例CINⅡ、31例CINⅢ和22例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6例CINⅡ、31例CINⅢ和22例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2)检测13种HR-HPVDNA。结果:正常宫颈、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组织中,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39.10%、88.50%、87.10%、90.90%,HR-HPV阳性率分别为30.00%、82.60%、80.80%、90.30%、95.50%,CINⅠ、Ⅱ、Ⅲ和浸润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R-HPV阳性率与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s=0.564,P<0.01)。结论:HR-HPV致宫颈上皮恶性转化可能与P16INK4A蛋白过表达有关,P16INK4A和HR-HPV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子宫颈癌及CIN的阳性预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 高危人乳头病毒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炜 苏倩倩 +3 位作者 向晓明 鲁德银 郭淑芳 王丹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6年第2期70-72,共3页
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口腔粘膜组织中HPV_(16)DNA和 HCMV DNA,结果表明: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_(16)DNA和HCMV 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和0%,14.3%,28.1%,此两种病毒的共同感染率分别为0%,14.3%,1... 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技术检测口腔粘膜组织中HPV_(16)DNA和 HCMV DNA,结果表明:在正常口腔粘膜组织、白斑及口腔鳞癌中HPV_(16)DNA和HCMV DNA感染率分别为0%,35.7%,50.0%和0%,14.3%,28.1%,此两种病毒的共同感染率分别为0%,14.3%,18.8%,口腔鳞癌及白斑组织中HPV_(16)DNA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口腔,且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HPV_(1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发生相关;HCMV可能与HPV_(16)对口腔鳞癌的成癌起到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细胞癌 人乳头病毒 人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转化基因E_7的检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建广 黄洪章 李金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 【目的】准确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及正常口腔粘膜中人乳头瘤病毒 16型 (HPV16)的感染状况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从 30例未经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 3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口腔粘膜切取标本 ,液氮冷冻保存 ;常规提取组织DNA ,设计HPV16E7转化基因特异性引物 ,进行聚合酶链反应 ,对PCR结果进行检测 ,记录结果。【结果】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检测到 11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36 7% ;3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测到 4例HPV16阳性 ,感染率 11 1%。经 χ2 检验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结论】人乳头瘤病毒 16型与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有一定关系 ,但HPV16在人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口腔肿 癌基因E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头颈部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凌楠 周思远 +1 位作者 刘晓燕 王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3-411,共9页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 目前,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的致病因素中,除了公认的吸烟和过量饮酒之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持续感染日益受到关注,并已被视为一种新兴的独立致病要素。HPV相关的HNSCC不仅具有预后良好的独特临床特点,而且其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紧密互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HPV及其诱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在HNSCC的发病、进展、治疗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HPV阳性HNSCC的免疫逃逸机制,探讨HPV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以及其与宿主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本文将分析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改善HPV相关HNSCC预后方面的潜在价值,并评估免疫分析在预后预测中的潜在应用。此外,我们将针对性地讨论HPV相关HNSCC的新兴免疫治疗方法和策略,以期促进针对HPV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在HNSCC,特别是免疫反应活跃的口咽鳞状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头颈部鳞细胞癌 免疫微环境 免疫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a9组感染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明芮 刘军 +5 位作者 王淑珍 詹宇新 王秋曦 李金凤 朱磊 张健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α9组感染的患者,按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或正常者(LSIL-组)207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宫颈浸润癌者(HSIL+组)117例。应用16S r RNA V4区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微生物群特征。应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曲线拟合、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 Se)分析HPVα9组感染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SIL+组与LSIL-组女性感染HPV亚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数目、香农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动态改变,其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的结局有关。LEf Se分析发现HSIL+组葡萄球菌属显著高于LSIL-组,LSIL-组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HSIL+组(Z=2.59,P<0.05),普雷沃氏菌、假单胞菌与乳杆菌联合降低HSIL的发生。分层分析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产次<3次、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教育程度≥本科、体质量指数<24 kg/m2时,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不同,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同,多个菌属间可能存在内在平衡。高度宫颈病变时葡萄球菌属丰度高,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与正常宫颈及低级别病变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物群 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16S rR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分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左安欣 钱影臣 +3 位作者 张晓妹 周丹 仝放 仇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泌尿道感染组、包皮阴茎炎组、无症状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组成、临床诊断、症状类型与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035例男性患者进行了HPV检测,567例检测阳性,阳性率54.78%。其中病毒性疣组286例,皮炎皮疹组164例,泌尿道感染组6例,包皮阴茎炎组109例,无症状组470例。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亚型依次是6型(17.97%)、11型(12.37%)、52型(8.70%)。单一型HPV感染阳性率为29.86%,占54.50%。不同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低危感染阳性率和多重混合型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年龄组感染阳性率高于20~<30岁组、30~<40岁组和40~<5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患者中199例(35.10%)无临床症状,368例(64.90%)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40.74%,231例)。病毒性疣组中HPV阳性患者以低危型为主,占80.95%;包皮阴茎炎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为主,占84.78%;无症状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占86.43%。结论皮肤科门诊男性HPV感染以单一型感染为主,低危型感染临床诊断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高危型感染主要表现为包皮阴茎炎,无症状组中阳性感染者以高危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男性 基因 临床症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免疫治疗策略在人乳头瘤病毒阳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世一 陈中 张素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7,共7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已成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与HPV阴性相比,HPV阳性HNSCC表现出以程序性死亡受体(PD)为代表的多种免疫细胞及其效应分子的表达增加。PD-1/PD-L1高表达的患者与HPV阳性HNSCC患者存活率的显著提高相关。而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免疫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指标较HPV阴性HNSCC患者有所提高,提示HPV阳性HNSCC患者在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上可能取得更好疗效。另外,PD-1/PD-L1抑制剂联合HPV癌症疫苗、双通路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方案在HPV相关癌症中已发挥出独特的优势。根据HPV状态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免疫治疗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细胞癌 人乳头病毒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16型E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马正海 钱东 +5 位作者 马纪 林仁勇 闻明 钟哲 张富春 张秋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0-404,共5页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 为了分析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结构特点 ,从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DNA ,以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获得HPV16E6基因 ,将其克隆到pUCm T载体上 ,并对其进行基因全序列分析 .PCR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 82 35 % (14/17) ;测序结果显示 ,新疆株HPV16E6基因全长 45 6bp ,大小与德国标准株一致 .E6基因的第 2 47位碱基发生T→G突变 ,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改变 .上述结果表明 ,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PV16E6的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HPV16E6基因之间存在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宫颈癌 E6基因 核苷酸序列分析新疆 维族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潘颖 盛华芳 +4 位作者 康玲 马啸 郑慧敏 周宏伟 刘木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559-1564,共6页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 目的探索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阴性与阳性女性之间阴道菌群构成的差异。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于我科就诊的33例未感染HR-HPV(HPV^-)女性及98例感染HR-HPV(HP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并对两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构成进行比较。结果 HPV^-组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属,占81.54%,同时含有少量的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普氏菌属等。HPV^+组患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则显著减少(40.48%),加德纳菌属显著增加(32.35%),同时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厌氧球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相对丰度也有所增加。在HPV^+组女性的阴道菌群中发现布鲁菌属的存在,而HPV^-组中未见此菌属。结论阴道菌群失调与HR-HPV感染之间存在相关性,HR-HPV感染者阴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属显著减少,加德纳菌属等多种厌氧菌属过度增殖,并发现有布鲁菌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阴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的作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艳利 游珂 +4 位作者 耿力 张小为 沈晓野 姚燕君 范晓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为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s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的分流管理作用。方法:对94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为ASC—US或LSIL的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hybird captureⅡ,HC-Ⅱ)方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并在阴道镜指导下进行宫颈活检。结果:940例中,ASC—US497例,LSIL443例。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慢性宫颈炎417例,宫颈湿疣3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lesions,CIN)1级124例,CIN2级65例,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19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ASC—US和LSIL组中,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是59.6%和84.9%。在ASC—US和LSIL组HPV阴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CIN2级,CIN3级或宫颈浸润癌)检出率为0.5%和6.0%,HPV阳性时检出率是8.8%和14.1%,HPV阳性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检出率高于HPV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ASC—US组中,高危型HPV检测对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阴性预测值达99.5%;当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在1~9.99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仅占1.6%;在10以上时,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占10.7%。结论:宫颈细胞学为ASC—US的患者如果高危型HPV阳性,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增加,并且高危型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高,在ASC—US患者中,随着HPV载量增高,检出CIN2级及其以上病变的概率随之增高。高危型HPV检测和病毒载量有助于ASC—US的分流管理,而对LSIL无分流管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宫颈上皮重度增生 细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在临床患者中的感染现状及主要型别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睿 毕鑫星 +2 位作者 叶阿里 孔令君 窦亚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和现状,以期对HPV感染和病变的防治及相关疫苗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6917份样本,采用高危型HPV分型(16、18、31、33、35、39、45、51、5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不同基因型别的感染和现状,以期对HPV感染和病变的防治及相关疫苗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6917份样本,采用高危型HPV分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和低危型HPV(6+11)型多重PCR核酸测定试剂盒,剔除重复检测样本1331份(588人次),分析5586份样本中HPV总检出率和各亚型、不同年龄段的检出状况,对复检病例单独进行分析。结果 HPV总检出率为36.29%(2027/5586),其中高危型检出率是24.92%(1392/5586)、低危型检出率是1.66%(93/5586)、混合型检出率是9.70%(542/5586)和HPV高危型混合检出率是7.75%(433/5586);女性和男性在HPV高危型检出率分别为25.52%(1366/5353)和11.16%(26/233)(χ~2=24.61,P<0.001),混合型检出率分别为9.99%(535/5353)和3.00%(7/233)(χ~2=12.45,P<0.001)。男性HPV低危型检出率3.86%(9/233)明显高于女性的1.57%(84/5353)(χ~2=5.84,P=0.007)。HPV高危型感染年龄分布主要在31~50岁,低危型感染主要分布在21~40岁;混合感染以31~40岁居多。HPV52、HPV58型感染阴转率最低。HPV各亚型中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为HPV52、HPV16和HPV58型。结论 HPV高危和低危型在男女性别之间的检出率明显不同,男性以低危型为主,女性以高危和高、低危混合感染为主。检出率最高为HPV52型,其次为HPV16和HPV58型;再次阴性检出率最低的为HPV52和HPV58型;HPV感染主要集中在青壮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 宫颈癌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文璎 薛月珍 +1 位作者 韩玲 罗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 目的研究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HPV DNA检测、且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并行病理检查的女性1 806例,分析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 806名女性总hr-HPV感染率为35.5%(641/1806);正常女性感染率仅为23.2%(301/1299),明显低于宫颈病变病例(P=0.000)。在高病毒负荷量中,只有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 IN)1之间的差异显著(P=0.049),危险比值比为8.5,95%可信区间为1.0-71.4。在中、低度病毒负荷量中,C IN2、C IN3和宫颈癌对比C IN1均无显著性差异。C IN1、C IN2、C IN3和宫颈癌各组的相对光单位比值(RLU/PC)行对数值转换,中位数差异不显著(P=0.712)。结论检测高危型HPV能很好地区分病变宫颈和正常宫颈,而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关系不密切,能否作为宫颈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病毒 病毒负荷量 宫颈病变 杂交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