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柿遗传改良的成就
1
作者 罗正荣 《落叶果树》 2025年第2期1-5,F0002,共6页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柿产业发展和遗传改良以甜柿为主要目标。柿的遗传改良以日本起步最早、成效最大,陆续推出包括阳丰、太秋、早秋和秋王等近20个杂交品种;近10年来,韩国以日本甜柿为亲本,陆续育成8个日本甜柿类型的杂交新品种;中国甜...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柿产业发展和遗传改良以甜柿为主要目标。柿的遗传改良以日本起步最早、成效最大,陆续推出包括阳丰、太秋、早秋和秋王等近20个杂交品种;近10年来,韩国以日本甜柿为亲本,陆续育成8个日本甜柿类型的杂交新品种;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已逐步完善,已经形成以杂交亲本选配与幼胚抢救培养、F1代单株甜涩性状和性别的分子标记早期辅助选择、无根试管苗成年态中间砧嫩枝高接以及圃地和产地同步评价等环节有机衔接的现代育种体系,并正向“基因组育种+基因编辑”育种阶段迈进。同时对国内外柿砧木遗传改良现状与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甜柿 砧木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的柿叶红茶和柿叶绿茶差异性分析
2
作者 胡银凤 王志勇 +3 位作者 苗颐宁 韩卫娟 孙鹏 傅建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为探究柿叶红茶和柿叶绿茶抗氧化活性差异及代谢物特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结合超高液相-串联质谱(UPLC-MS)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柿叶红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ABTS... 为探究柿叶红茶和柿叶绿茶抗氧化活性差异及代谢物特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并结合超高液相-串联质谱(UPLC-MS)对代谢物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柿叶红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高于柿叶绿茶;UPLC-MS共鉴定出199个差异代谢物,以类黄酮、生物碱、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酚酸7类为主,占比分别为22.61%、9.55%、8.04%、8.04%、7.04%、7.04%、6.53%,其中类黄酮、生物碱类和酚酸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异,可能是构成柿叶红茶和柿叶绿茶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红茶 柿叶绿茶 抗氧化活性 差异代谢物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子的电子束辐照脱涩研究
3
作者 陈珊珊 商飞飞 +5 位作者 谢玉花 张雨樵 段振华 唐小闲 程谦伟 陆元胜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30-1941,共12页
为探究辐照后柿子理化指标和风味品质,本研究采用4种脱涩方法(真空后辐照、辐照后真空、真空脱涩和酒精脱涩)对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进行处理,以未辐照组(真空脱涩和酒精脱涩)作为对照组,结合感官评价、质构仪、电子舌、电子鼻... 为探究辐照后柿子理化指标和风味品质,本研究采用4种脱涩方法(真空后辐照、辐照后真空、真空脱涩和酒精脱涩)对柿子(Diospyros kaki Thunb.)进行处理,以未辐照组(真空脱涩和酒精脱涩)作为对照组,结合感官评价、质构仪、电子舌、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脱涩方法对柿子的pH值、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无明显影响。然而,辐照处理较未辐照组显著降低了柿子的硬度,辐照组硬度范围为760.26~786.95 g,而未辐照组硬度则为946.54~1086.88 g。电子舌分析表明,辐照脱涩后柿子的滋味较未辐照组无明显变化,而电子鼻能有效区分辐照与未辐照柿子的气味成分。利用GC-IMS从4种脱涩方法柿子中检测出34个信号峰和2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包括8种醇类、9种醛类、1种酸类、4种酮类和2种酯类。研究发现,辐照处理较未辐照组显著提升了柿子中的醇类和醛类化合物含量,同时降低了酸类、酮类和酯类成分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对所有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乙酸乙酯(VIP>1)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样品。综上所述,电子束辐照作为新型脱涩手段,具有较好的脱涩效果,能够有效保持柿子的外观、口感和风味品质。本研究可为优化柿子的处理方法、提升其风味品质及市场竞争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 电子束辐照 电子舌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光谱法探究柿原花青素与黏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葛珍珍 赵玉翔 +4 位作者 胡乔乔 刘泽龙 聂荣祖 纵伟 敬思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 为了解黏蛋白(Mucin)对柿原花青素肠道消化释放的影响,借助激光粒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柿原花青素-黏蛋白复合物的理化特征及两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物的粒径、电位绝对值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ECG、EGCG)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柿原花青素酚羟基的引入使得黏蛋白的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少;红外光谱显示,氢键及游离的氨基参与两者反应;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可以有效猝灭黏蛋白的内源荧光,以静态猝灭为主;根据Van’t Hoff方程获得的热力学参数∆G<0,∆H<0,∆S<0,表明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与黏蛋白的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减少的自发反应,主要由氢键及范德华力驱动。综上所述,柿原花青素及其结构单元的添加诱导黏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其与黏蛋白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该研究为设计提高柿原花青素在肠道中生物利用率的智能递送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原花青素 黏蛋白 理化特征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低温条件对阳丰甜柿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焦旋 张慧慧 +5 位作者 任会会 冯志宏 高振峰 施俊凤 王如福 张立新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8-1581,共14页
【目的】探究阳丰甜柿的贮藏生理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冷藏温度。【方法】将甜柿在常温(20℃)和低温条件(0℃、5℃、10℃和15℃)下贮藏30 d,测定和分析其主要的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甜柿在0℃、5℃、10℃和15℃低温条件下贮藏时... 【目的】探究阳丰甜柿的贮藏生理特性,确定其适宜的冷藏温度。【方法】将甜柿在常温(20℃)和低温条件(0℃、5℃、10℃和15℃)下贮藏30 d,测定和分析其主要的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甜柿在0℃、5℃、10℃和15℃低温条件下贮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其中5℃和10℃组最严重,安全贮藏期分别仅有9 d和15 d,且主要的冷害症状表现有所差异,前者为果肉褐变和凝胶化,后者则加速了果实的成熟软化;15℃贮藏组果实冷害较轻,安全贮藏期为21 d;0℃则明显减缓了冷害的发生,在贮藏末期仅出现很轻微的冷害,安全贮藏期长达27 d。相比于常温20℃处理,5℃、10℃和15℃均加剧了柿果的品质劣变;而0℃显著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延缓了成熟衰老进程,进而推迟了果皮色泽的转变,维持了更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并抑制了H_(2)O_(2)和丙二醛的积累,保持了更好的细胞膜完整性以及更高含量的多酚、黄酮和抗坏血酸抗氧化物质,有效延缓了果实品质的下降。【结论】0℃是甜柿较适宜的冷藏温度,5℃和10℃是其主要的冷害发生温度,研究结果可为甜柿的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丰甜柿 低温贮藏 采后生理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柿子脆片热风干燥工艺
6
作者 田文静 程雪华 +4 位作者 汪慧华 陈乙源 赵东瑞 柳青 马长路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7期36-41,共6页
为丰富柿子深加工产品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磨盘柿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和抗氧化能力共同决定的综合效应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热风干燥柿子脆片的加工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5.5... 为丰富柿子深加工产品种类,提高资源利用率,以磨盘柿为主要原料,以感官评分和抗氧化能力共同决定的综合效应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热风干燥柿子脆片的加工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干燥温度80℃,干燥时间5.5 h,柠檬酸添加量0.4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柿子脆片颜色橙黄均匀、口感酥脆、酸甜适宜、风味浓郁。研究可为热风干燥生产柿子等果蔬脆片提供工艺参考,为柿子系列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脆片 热风干燥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前喷药和果实套袋对太秋甜柿果实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徐沁怡 黄杨 +6 位作者 王豪 朱雨梦 陆云峰 樊树雷 王程安 何达峰 房聪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4期51-54,64,共5页
为改善太秋甜柿果实品质,在果实成熟前对4年生太秋增加1次药剂防治,或对其果实套袋,调查单果重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炭疽病发生率、商品果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喷药剂太秋单株产量提高27.22%,果实炭疽病发生率降... 为改善太秋甜柿果实品质,在果实成熟前对4年生太秋增加1次药剂防治,或对其果实套袋,调查单果重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差、炭疽病发生率、商品果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喷药剂太秋单株产量提高27.22%,果实炭疽病发生率降低,果实亮度L^(*)提高。与不套袋处理相比,2个套袋处理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3.37%、18.93%,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5.90%、7.88%,炭疽病果率显著降低,精品果率提高(一级果率72%)。其中无纺布套袋处理的果实亮度L^(*)、红绿色度a^(*)、黄蓝色度b^(*)均高于纸袋处理,综合彩色度C^(*)高出10.72%。对比传统田间管理,太秋甜柿在9月增加1次药剂防治,可降低果实炭疽病的发生率,提高单株产量,增加果实表面光洁度。果实套袋,可大幅降低炭疽病发生的同时,增加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提高果实品质。选用无纺布套袋,可提高果面亮度,果实外观彩色度更高,肉眼颜色更接近橙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太秋 喷药 套袋 柿炭疽病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和1-甲基环丙烯复合熏蒸处理对甜柿贮藏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任会会 焦旋 张立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6-114,共9页
为探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甜柿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阳丰’甜柿为试材,分别采用20 mmol/L GABA溶液和1μL/L 1-MCP进行单独和复合熏蒸处理后,置于(0... 为探究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甜柿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阳丰’甜柿为试材,分别采用20 mmol/L GABA溶液和1μL/L 1-MCP进行单独和复合熏蒸处理后,置于(0±0.5)℃、相对湿度(90±5)%的条件下贮藏90 d。结果表明,GABA、1-MCP和GABA+1-MCP处理均显著降低了甜柿果实的冷害指数,在贮藏90 d时,各处理的冷害指数分别为64%、13%和5%,显著低于对照组(87%)。此外,各处理有效抑制了柿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的上升,减缓了亮度(L^(*)值)、色度角(h°值)的下降和色度a^(*)值的上升,并保持了甜较高的硬度、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各处理减缓了相对电导率的上升,抑制了丙二醛和过氧化氢含量的积累,降低了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力,保持了膜完整性,进而提升了果实抗冷性。其中GABA+1-MCP复合处理对甜柿果实品质的保持和冷害的抑制效果要优于单一处理。因此,GABA+1-MCP复合熏蒸处理可提升甜柿的贮藏品质,该研究结果可为甜柿的采后保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Γ-氨基丁酸 1-甲基环丙烯 熏蒸 冷害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品种‘牛心柿’高成活率苗木繁育技术
9
作者 马志强 孙小壮 万少侠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4期66-68,共3页
‘牛心柿’作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重要落叶果树,同时也是极具价值的乡土树种,因其树形优美、树冠浓密、树势强壮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旱抗寒能力而广受果农青睐。然而,由于其含有单宁,导致嫁接繁育过程中苗木成活率较低,... ‘牛心柿’作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重要落叶果树,同时也是极具价值的乡土树种,因其树形优美、树冠浓密、树势强壮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旱抗寒能力而广受果农青睐。然而,由于其含有单宁,导致嫁接繁育过程中苗木成活率较低,限制了该品种的繁育生产与推广。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21年—2024年组织专业技术团队进行了田间播种繁育试验,并探索出一套能够显著提高嫁接苗成活率的技术方法,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为‘牛心柿’苗木的高效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心柿 嫁接 成活率 苗木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类型理论视角下广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英译探究 ——以广西恭城月柿栽培系统为例
10
作者 黎典明 赵毅 林学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56-59,共4页
该文以文本类型理论为视角,探讨广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恭城月柿栽培系统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文本的特点,将其内容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3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翻译需求。恭城月柿栽培系统不仅包含栽培技术和生态... 该文以文本类型理论为视角,探讨广西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恭城月柿栽培系统的英译策略。通过分析农业文化遗产文本的特点,将其内容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3种类型,分别对应不同的翻译需求。恭城月柿栽培系统不仅包含栽培技术和生态信息,还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翻译不仅要准确传递客观数据,还需保留其独特的文化表现力。文本类型理论的运用为农业文化遗产的翻译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框架,指导译者在处理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以确保译文能够有效传播月柿栽培系统的文化价值和生态智慧。该文通过实际案例探讨文本类型理论在农业文化遗产翻译中的应用,旨在为未来同类文化遗产的翻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类型理论 农业文化遗产 翻译策略 恭城月柿栽培系统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低海拔地区太秋甜柿落花落果规律及保花保果技术研究
11
作者 黄金盟 江一红 +3 位作者 赵亚娟 郭小强 王明召 全金成 《中国果树》 2025年第7期40-44,共5页
2021—2024年,以太秋/小果甜柿和太秋/亚林6号砧穗组合为试材,在广西低海拔(<500 m)地区开展了落花落果规律观察及保花保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砧穗组合太秋甜柿落花落果规律基本一致且均较严重,落花落果主要集中在花... 2021—2024年,以太秋/小果甜柿和太秋/亚林6号砧穗组合为试材,在广西低海拔(<500 m)地区开展了落花落果规律观察及保花保果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砧穗组合太秋甜柿落花落果规律基本一致且均较严重,落花落果主要集中在花后前11周,占总落果量的99.35%~100.00%。第1次落果高峰在花后前5周(4月中旬至5月中旬),落果率为70.07%~96.54%;第2次落果高峰在花后8~11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花后第12周(7月中旬)后基本停止落果。通过喷施赤霉素(T1)、调环酸钙(T2)和主干环剥(T3)、主干环扎(T4)、疏花(T5)5个保花保果处理,发现5个处理均可提高坐果率,其中T4处理效果最好且稳定,生产上长势中庸和偏弱树保花保果不建议使用T3和T4方法,T1处理可显著降低花后1~6周的落果率。初步明确了太秋落花落果规律,探索了不同保花保果措施对落花落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制定广西低海拔地区太秋综合保花保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低海拔地区 甜柿 太秋 落花落果 保花保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persimmon leaf flavonoid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oral ulcer 被引量:1
12
作者 WANG Shuo ZHANG Yong-li HAO Mai-li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6-486,共1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persimmon leaf flavonoids(PLF) on rats with oral ulcer. METHODS The oral ulcer model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was used for intervention of Guilin wat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of persimmon leaf flavonoids(PLF) on rats with oral ulcer. METHODS The oral ulcer model was induced by acetic acid,was used for intervention of Guilin watermelon frost and different dose(20,40 and 80 mg·kg^(-1)) of PLF.Ulcer area was calculated on the fourth and the seventh day after injury; the chang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malondialdehyde(MDA) in serum and ulcer tissues were observed; the level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lpha) in ulcer tissue was measured. To observe the pathological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E staining. RESULTS Guilin watermelon frost and PLF(40 and 80 mg·kg^(-1))can reduce the ulcer area(P<0.05); PLF(20,40 and 80 mg·kg^(-1)) can increase the activity of SOD and decrease the content of MDA in serum and ulcer tissue(P<0.05); Guilin watermelon frost and PLF cou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 the levels of TNF-alpha in ulcer tissue(P<0.05),and improve the inflammatory infiltration of ulcer tissue. CONCLUSION PLF has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s on oral ulcer induced by acetic acid,and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improve oxidative damage and reduce inflammatory re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mmon leaf flavonoids oral ulcer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盛金凤 雷雅雯 +5 位作者 王雪峰 李丽 辛明 叶冬青 严彩菱 零东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以柿子为原料,开展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时间以及切片厚度4个单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品质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以柿子脆片的脆度、色差为响应值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对最终产品理化成分... 本文以柿子为原料,开展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时间以及切片厚度4个单因素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品质影响,并根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以柿子脆片的脆度、色差为响应值对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进一步对最终产品理化成分、微生物指标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炸温度、油炸时间、脱油时间和切片厚度都影响柿子脆片的脆度和色差,经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并根据实际修正确定低温真空油炸柿子脆片的最佳工艺为:脱油时间5 min、油炸时间50 min、油炸温度80℃、切片厚度5.5 mm。该条件下柿子脆片脆度858.97 g、色差值ΔE 17.28、水分含量2.60%、含油率为22.53%、可滴定酸0.34 g/L、V_(C)含量31.20 mg/100 g;柿子脆片产品色泽金黄、形状完整,脆片内部呈现蜂窝状多孔疏松结构,产品口感酥脆,微生物指标符合卫生要求。本研究可为柿子低温真空油炸脆片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脆片 低温真空油炸 工艺优化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施用量对柿树砧木泰富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呈祥 宋长艳 +3 位作者 王洁 解小锋 沈广宁 宋鲁彬 《落叶果树》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以甜柿砧木泰富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的容器苗在生长、生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育苗袋内缓释肥用量为105 g/袋·年的植株综合表现最好,株高、苗基... 以甜柿砧木泰富容器苗为试材,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其生长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的容器苗在生长、生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育苗袋内缓释肥用量为105 g/袋·年的植株综合表现最好,株高、苗基部粗度、苗总鲜重、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均高于其他施用量。可作为泰富砧木苗木培育期间的推荐施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富 容器苗 缓释肥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后处理对恭城月柿褐变、活性氧代谢及糖类的影响
15
作者 盛金凤 王雪峰 +5 位作者 雷雅雯 易萍 李丽 唐雅园 叶冬青 严彩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0-269,共10页
本文分析了有氧、真空和真空+1-MCP三种采后处理方式对脱涩后柿子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活性氧代谢和糖类的影响,并对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BI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褐变程度... 本文分析了有氧、真空和真空+1-MCP三种采后处理方式对脱涩后柿子贮藏过程中果实褐变、活性氧代谢和糖类的影响,并对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BI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褐变程度最低;三种采后处理柿子贮藏过程中SOD、APX活性分别呈下降和上升的趋势,真空组柿子SOD活性最低,真空和真空+1-MCP条件下柿子APX活性高于有氧组;真空和真空+1-MCP抑制柿子CAT活性的增加,减少H2O2积累,同时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和抗坏血酸含量较低。真空和真空+1-MCP组柿子还原糖含量低于有氧组,其中真空+1-MCP组增加最慢,从贮藏开始时的14.10%增加至12 d时的14.87%;真空+1-MCP组柿子果胶含量下降缓慢。相关性分析可知,不同采后处理柿子贮藏过程中柿子褐变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并不相同,但柿子褐变指数BI均与果胶呈负相关,与还原糖呈正相关。综合可知真空和真空+1-MCP条件更有利于抑制脱涩后月柿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城月柿 不同采后处理 褐变 活性氧代谢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区柿生态栽培模式的建立
16
作者 李先明 刁松峰 +4 位作者 程军勇 朱红艳 涂俊凡 杨夫臣 刘金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5-38,48,共5页
以湖北省罗田县、麻城市为中心的大别山区是我国唯一的甜柿原产地,生态气候条件独特。以不减少耕地和林地面积为前提条件,在大别山区建立了3种柿树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对3种山地柿树生态栽培模式进行介绍,以... 以湖北省罗田县、麻城市为中心的大别山区是我国唯一的甜柿原产地,生态气候条件独特。以不减少耕地和林地面积为前提条件,在大别山区建立了3种柿树立体生态栽培模式,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分别对3种山地柿树生态栽培模式进行介绍,以期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其中,“一种柿子快速成园方法”(专利号:ZL201610325895.5),通过砧木直栽,有效减少柿苗缓苗期,缩短建园周期,实现了“三当”快速成园,即当年砧木(君迁子)播种育苗、当年定植、当年嫁接建园;“一种柿子—水稻立体种植方法”(专利号:ZL201610315732.9)和“一种用于山地柿园休闲观光的生态栽培模式”(专利号:ZL201810444935.7),形成了以柿产业为主体的农林复合生产模式,建立的山地柿+水稻、山地柿+黄花菜复合系统成为了多个山地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旅游景观,而且山地柿+水稻立体种植模式还实现了山地稻田边际土地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式 立体种植 罗田甜柿 大别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螯合钙对太秋甜柿叶片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7
作者 艾呈祥 秦伟 +3 位作者 李先明 王洁 解小锋 沈广宁 《落叶果树》 2024年第6期22-26,共5页
以5年生太秋甜柿树为试材,于生长发育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3个浓度的螯合钙肥,研究对太秋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螯合钙喷施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清水相比,叶面喷施螯合钙1000、500、200倍液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太秋柿叶片生... 以5年生太秋甜柿树为试材,于生长发育期分别进行叶面喷施3个浓度的螯合钙肥,研究对太秋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螯合钙喷施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喷清水相比,叶面喷施螯合钙1000、500、200倍液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太秋柿叶片生长量、光合色素、光合作用以及果实品质,其中500倍液提高程度最为显著,是太秋甜柿叶面喷施的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钙叶面肥 太秋甜柿 叶片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国内柿子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青宁 胡琴 +1 位作者 文军 陈赶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116-123,共8页
柿树是我国特色的经济栽培果树。为深入了解国内柿子研究方向及热点,梳理柿子研究历史进程和未来柿子领域发展前景,以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和北大中文... 柿树是我国特色的经济栽培果树。为深入了解国内柿子研究方向及热点,梳理柿子研究历史进程和未来柿子领域发展前景,以2003—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软件,对国内柿子相关研究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高频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2003—2022年关于柿子的研究发文量年均42篇,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发文数量虽有减少,但论文成果质量更高、更有影响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跻身发文量机构排名前三,并且形成一批稳健的研究队伍,为国内柿子领域研究做出巨大贡献。2003—2007年研究者对柿子的研究主要涉及柿树种植栽培、病虫防治、遗传育种等内容;2007—2011年,柿品种优化、采后处理运输、贮藏加工等研究内容居多;2012年至今,研究主要集中在柿子保鲜贮藏技术、品质提升、产品深加工等。利用知识图谱挖掘出柿子领域研究的最新现状和进展,为柿子课题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 柿子 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生素C柿叶青砖茶含片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位河 唐海燕 +2 位作者 倪德江 余志 陈玉琼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4期68-72,共5页
为增加青砖茶产品种类,文章基于柿叶茶和青砖茶的保健功能,开发一种高维生素C(Vc)柿叶青砖茶含片产品。研究以柿叶茶提取物及青砖茶提取物为原料,探讨了不同浸提条件对柿叶成分的影响和不同含片配方对茶含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 为增加青砖茶产品种类,文章基于柿叶茶和青砖茶的保健功能,开发一种高维生素C(Vc)柿叶青砖茶含片产品。研究以柿叶茶提取物及青砖茶提取物为原料,探讨了不同浸提条件对柿叶成分的影响和不同含片配方对茶含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浸提条件为使用蒸馏水温度70℃,时间60 min,浸提次数1次,在此条件下,浸提液中Vc含量为3.56%,多酚含量为7.05%,水浸出物含量为31.32%。含片最佳拼配比为青砖茶柿叶提取物比2∶8,含片中Vc含量为7.18 mg/g,多酚含量为17.8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叶茶 青砖茶 含片 工艺 Vc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鉴别栽培柿品种SNP标记的新方法
20
作者 梁晋军 朱溯远 +3 位作者 张宇琴 张鹏飞 温鹏飞 杨运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目的】为了鉴别栽培柿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开发一种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简单、高效的SNP分子标记新方法,为种质的收集、利用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8种六倍体栽培柿品种叶片... 【目的】为了鉴别栽培柿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开发一种基于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nrDNA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简单、高效的SNP分子标记新方法,为种质的收集、利用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18种六倍体栽培柿品种叶片为试材,对其ITS区进行扩增测序,并分析序列差异,最后用Sau96 I限制性内切酶对151处杂合位点进行酶切验证。【结果】18份柿品种ITS长度均为730 bp,共存在6个杂合位点,分别在151、168、205、278、279和622 bp处。六倍体柿杂合位点处碱基峰图面积比例存在一定的规律,即C∶T=2∶1、C∶T=1∶1、C∶T=1∶2和A∶G=1∶1,利用出现的杂合位点及其峰图面积比例规律差异将18份栽培柿品种分成11类。【结论】151处位点的酶切结果验证了酶切产物浓度与峰图面积比例一致。这种基于nrDNAITS序列SNP分子标记的新方法能将18份栽培柿品种分成11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柿 nrDNAITS SNP 杂合位点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