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晴 单凤梅 +5 位作者 李洁 张晓玉 鹿秀海 王富华 高华 亓晓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患者31例31眼,平均年龄(53.0±... 目的分析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患者31例31眼,平均年龄(53.0±10.8)岁。随访观察眼部临床特征、病原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慢性泪囊炎病史平均(3.6±1.9)年,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形态呈圆形,边界清晰。角膜刮片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19眼查见细菌,3眼查见真菌菌丝,1眼同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菌丝。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20眼细菌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16眼,革兰阴性杆菌4眼),3眼真菌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16/16)、87.5%(14/16)、81.3%(13/16)、75.0%(12/16)。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其中22眼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吻合术,7眼行泪囊摘除术,2眼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角膜溃疡深度<1/3角膜厚度(CT)者9眼,其中6眼经药物治疗(10.8±3.2)d后溃疡愈合,3眼行角膜病损切除术;溃疡深度为1/3~2/3 CT者6眼,均行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深度>2/3 CT者16眼,其中6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8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眼合并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结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轻症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角膜溃疡逐渐愈合,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角膜溃疡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炎 角膜溃疡 细菌 药物敏感试验 治疗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类固醇在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移植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史伟云 谢立信 +3 位作者 董晓光 刘敬 李绍伟 褚建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8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PKP后,随机分成两组,1组术后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1~2次和2周后开始常规全身使用,另1组术后1个月... 目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后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疗效进行评价。方法8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PKP后,随机分成两组,1组术后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1~2次和2周后开始常规全身使用,另1组术后1个月开始全身使用皮质类固醇,住院期间每日裂隙灯观察前房反应和角膜植片的情况。结果应用皮质类固醇组未见真菌复发率增高,前房反应比对照组明显轻。结论真菌性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适当掌握使用皮质类固醇的时间和剂量,对减轻术眼炎症反应,减少术后排斥率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皮质类固醇 穿透性角膜移植 PK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角膜溃疡二期复明手术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月琴 孙秉基 +4 位作者 王印其 金学民 李建新 万震 郑同林 《眼科研究》 CSCD 1996年第3期181-182,共2页
报告经药物治疗失败的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先行结膜瓣遮盖术治愈感染性病变,六个月后再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改善视功能,术后获得较好的增视效果。14例植片透明,1例半透明,11例视力达0.2~0.7之间。手术主要的合并症是上... 报告经药物治疗失败的15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先行结膜瓣遮盖术治愈感染性病变,六个月后再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改善视功能,术后获得较好的增视效果。14例植片透明,1例半透明,11例视力达0.2~0.7之间。手术主要的合并症是上皮糜烂和角膜层间新生血管,并就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要点及手术禁忌症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 角膜溃疡 角膜移植 复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角膜活检法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诊断 被引量:34
4
作者 谢立信 史伟云 +4 位作者 刘敬 李绍伟 潘晓刚 褚建 姚瞻 《眼科新进展》 CAS 1999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对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100g·L-1)氢氧化钾法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阳性率进行评价。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前,角膜刮片、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和角... 目的对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100g·L-1)氢氧化钾法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阳性率进行评价。方法对80例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前,角膜刮片、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和角膜移植术后组织病理学染色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阳性率为97.5%.结论角膜活检加178.2mmol·L1氢氧化钾湿片法是一种快速、便捷、阳性率高的诊断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真菌感染 角膜活检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适应症的探讨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月琴 丁行振 +3 位作者 王丽娅 孙秉基 王印其 种平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应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4例(14只眼),术后收到较好的结果,12例成功地控制了感染,保全了眼球。10例植片透明,2例半透明,9例视力有改善。手术主要的合并症是持续性上皮缺损和角膜层间新生血管。并就手术治... 应用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4例(14只眼),术后收到较好的结果,12例成功地控制了感染,保全了眼球。10例植片透明,2例半透明,9例视力有改善。手术主要的合并症是持续性上皮缺损和角膜层间新生血管。并就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要点及失败后处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真菌性 角膜溃疡 并发症 手术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在难治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6
作者 史伟云 谢立信 +1 位作者 刘艳霞 李绍伟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 (am niotic mem brane trans-plantation,AMT)在难治性角膜溃疡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各种病因的难治性角膜溃疡共 17眼 ,其中真菌感染 3眼 ,病毒感染 3眼 ,细菌感染 5眼 ,病原体不明者 6眼 ,经相应抗感染药物治疗病...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 (am niotic mem brane trans-plantation,AMT)在难治性角膜溃疡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各种病因的难治性角膜溃疡共 17眼 ,其中真菌感染 3眼 ,病毒感染 3眼 ,细菌感染 5眼 ,病原体不明者 6眼 ,经相应抗感染药物治疗病情未控制 ,或角膜溃疡经久不愈 ,对角膜溃疡位于浅层 1/ 3基质以内者 ,刮除角膜上皮细胞及坏死组织 ,行单层羊膜覆盖术 ;对于溃疡达 1/ 3基质以上者 ,行病灶板层角膜切除 ,双层或多层羊膜垫塞联合单层羊膜覆盖术。术后继续应用相应抗感染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角膜感染于术后 5~ 10 d控制 ,角膜溃疡于术后 2周内愈合 ,4眼角膜透明 ,12眼溃疡区瘢痕愈合 ,遗留瘢翳 ,裸眼视力 0 .3~ 0 .8者7眼 ,手动~ 0 .1者 10眼。结论 用人羊膜移植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角膜溃疡 羊膜移植 A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2例化脓性角膜溃疡的病因和病原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邓新国 吕雪芳 庞广仁 《眼科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1992年6月至1993年12月确诊312例化脓性角膜溃疡,原因不明引起者196例,占62.82%;外伤引起者85例,占27.24%;单疱病毒引起者25例,占8.01%;戴隐形眼镜引起者6例,占1.90%。312例中... 1992年6月至1993年12月确诊312例化脓性角膜溃疡,原因不明引起者196例,占62.82%;外伤引起者85例,占27.24%;单疱病毒引起者25例,占8.01%;戴隐形眼镜引起者6例,占1.90%。312例中有197例(63.14%)使用过激素,293例(93.91%)使用过抗菌素。感染的病原为真菌146例(46.79%)、表皮葡萄球菌73例(23.40%)、金黄色葡萄球菌43例(13.78%)、绿脓杆菌20例(6.41%),并发现两例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对78例真菌性角膜溃疡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有44例混合感染,占56.41%。真菌常伴有表皮葡萄球菌(19例,43.1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例,36.36%)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 角膜溃疡 病因 病原 细菌 感染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2
8
作者 李素霞 史伟云 +1 位作者 刘明娜 金绘祥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和山东省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30眼。其中感染及外伤性角膜溃疡1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 目的观察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和山东省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30眼。其中感染及外伤性角膜溃疡1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16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4眼。30眼中,出现角膜溃疡穿孔9眼。对上述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合并穿孔者术中行双层结膜瓣遮盖或重缝植片,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结果27例27眼患者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3眼术后结膜瓣回退,再次行结膜瓣遮盖加睑裂缝合术,1眼溃疡修复;1眼结膜瓣再次脱落,改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眼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3次,最终角膜植片完全自溶。28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术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作为应急方法治疗角膜穿孔、控制炎症,从而保存眼球,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瓣遮盖术 难治性角膜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彭旭东 赵桂秋 +6 位作者 李坚恩 林静 胡丽婷 姜楠 王谦 曲建秋 王晓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背景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若面临角膜穿孔甚至丧失眼球的危险时应首先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目前尚缺乏比较PKP治疗不同病原菌导致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 背景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若面临角膜穿孔甚至丧失眼球的危险时应首先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目前尚缺乏比较PKP治疗不同病原菌导致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疗效的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PK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且行PKP的患者210例22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将患眼分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组(155眼)、细菌性角膜溃疡组(30眼)、病毒性角膜溃疡组(28眼)和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组(8眼),各组术眼术前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分布相匹配。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各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分布、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病变复发率的差异。结果本组分析的病例中,真菌性角膜溃疡者居首位,为70.1%(155/221),细菌性角膜溃疡占13.6%(30/221),病毒性角膜溃疡占12.7%(28/221),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占3.6%(8/221)。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细菌性角膜溃疡组、病毒性角膜溃疡组和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组行PKP的有效率分别为88.5%、86,7%、92.8%和75.0%,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22,P=0.259)。细菌性角膜溃疡组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好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25、-7.504,均P〈0.001),病毒性角膜溃疡组术后BCVA明显优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9,P=0.001)。随访中170眼患者角膜植片透明,有26眼角膜植片发生混浊和新生血管化,另有25眼植片周边部有少量新生血管长入,各组角膜植片不同透明程度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真菌性角膜溃疡组术眼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4%,明显高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组的20%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的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29)。随访期间真菌性角膜溃疡组术眼病变复发率为20.0%,明显高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组3.3%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33)。42.6%真菌性角膜溃疡眼术后首次发生排斥反应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早于细菌性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结论PKP是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4种常见的病原菌性角膜溃疡中,病毒性角膜溃疡术后BCVA最好,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最高,且排斥反应发生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感染 穿透角膜移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谱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龚桦 谭奕炜 +2 位作者 龚向明 梁嘉晖 蔡志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其病原学诊断和鉴定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地区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真菌性致病菌的菌属分布是否发生改变值得关注。 目的分析近年来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分布状况... 背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其病原学诊断和鉴定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地区环境和气候的不断变化,真菌性致病菌的菌属分布是否发生改变值得关注。 目的分析近年来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分布状况。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收集和培养的化脓性角膜溃疡刮取标本3 350份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真菌培养阳性率及致病真菌株的种属分布进行鉴定,并评估不同年段和不同季节的变化。 结果培养的3 350份标本中真菌培养阳性者1 050株(1 050例),每年平均175株,阳性率为31.34%,其中镰刀菌属337株,占32.10%;曲霉菌属270株,占25.71%;禾草蠕孢霉菌属150株,占14.29%;毛霉菌属96株,占9.14%;弯孢霉属与青霉菌属各65株,各占6.19%。2009—2010年培养的阳性菌株367株,占36.05%;2011—2012年阳性菌株329株,占32.45%;2013—2014年阳性菌株354株,占26.86%。各年段真菌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7,P〈0.01)。1~3月培养的阳性菌株261株,占31.15%;4~6月阳性菌株182株,占25.53%;7~9月阳性菌株237株,占30.00%;10~12月阳性菌株370株,占36.67%;各季度间阳性菌株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9,P〈0.01),各种致病真菌的检出率以10~12月最高,4~6月最低。 结论中国华南地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致病菌以镰刀菌属居首位,其次依次为曲霉菌属、禾草蠕孢霉菌属、毛霉菌属、膝曲弯孢霉菌属和青霉菌属。真菌感染率最高的季节是10~12月。2009—2014年真菌性角膜溃疡仍处于高发期,但在华南地区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微生物 角膜溃疡/微生物 真菌感染性眼病/微生物 真菌病/微生物 华南 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板层角膜切除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佼佼 张立军 +2 位作者 尚澜 周红 董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及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49例49眼,所有患眼均为感染范围在8 mm以内、感染深度小于1/3角膜厚...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及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49例49眼,所有患眼均为感染范围在8 mm以内、感染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者,均行板层角膜切除术,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29眼使用抗真菌药物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20例20眼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眼睑刺激症状消失时间,记录术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5~13(9.03±2.31)d,对照组为12~33 (19.95±5.55)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4,P=0.040)。术后观察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的UCVA均超过术前BCVA,且安全性指数(术后BCVA/术前BCVA)及有效性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均远远大于1,对照组术后1~14 d因角膜刺激症状安全性指数未计算,但有效性指数均略大于1,其他各时段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均明显大于1。观察组眼睑刺激症状消失时间为(1. 19±0. 95) d,对照组为(16.90±5.05) 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16. 424,P <0.001)。术后3个月、6个月角膜瘢痕遗留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板层角膜切除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尽早地改善了患者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板层角膜切除术 真菌性角膜溃疡 视觉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引物PCR方法快速检测兔眼真菌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11
12
作者 吴建国 丁进亚 +1 位作者 金中秋 周和政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 应用真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兔眼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建立兔眼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镰刀菌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模型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选出真菌通用引物 ,一对寡核苷酸引物B2F(5’ ACTTTCGTAG G... 目的 应用真菌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 ,对兔眼真菌性角膜溃疡进行快速检测。方法 建立兔眼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和镰刀菌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模型 ,根据国外文献报道的基因序列选出真菌通用引物 ,一对寡核苷酸引物B2F(5’ ACTTTCGTAG GATAG 3’)和引物B4R(5’ TGATCGTCTTCGATAAATA 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 在 6 87bp处出现DNA扩增带者为阳性。动物造型 3d后 ,通过PCR技术、常规刮片和培养 3种实验室手段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敏感性分别为 90 .0 %、33.3%和 4 0 .0 % ;5d后 ,PCR技术、常规刮片和培养的敏感性分别为 96 .6 %、5 0 .0 %和 6 0 .0 % .结论 通用引物PCR技术检测兔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快速、敏感、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凌 瞿玲辉 +2 位作者 杨于力 曾圆圆 谢汉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507-2510,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探索真菌性角膜溃疡局部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6例患者(6只眼),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8(46.0±13.6)岁,在抗真菌滴眼液治疗2周或以... 目的初步评价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难治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探索真菌性角膜溃疡局部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6例患者(6只眼),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32~68(46.0±13.6)岁,在抗真菌滴眼液治疗2周或以上效果不明显者,采用30 G针头予以7.5μg/0.1 ml两性霉素B 0.1 ml围绕角膜溃疡周围透明角膜的基质层内注射,每隔3天1次,继续辅以那他霉素滴眼液等抗真菌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病情变化。结果6例患者接受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的病程平均为9.8周,手术前视力从手动/眼前至0.1,每例患者经3~5次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后,4例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另2例患者视力稳定,随访时最佳视力从CF/10 cm~0.4,患者的角膜溃疡均愈合,遗留部分角膜白斑或云翳,平均随访半年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基质层间注射两性霉素B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溃疡 两性霉素B 角膜基质层间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交联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兆芹 宋金鑫 +4 位作者 吴洁 潘士印 刘先宁 程燕 肖湘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02-806,共5页
背景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炎症性疾病,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或眼球摘除术.角膜交联术(CXL)是近年来治疗一些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其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面少有研究.目的 观察CXL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和... 背景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的炎症性疾病,严重者需行角膜移植术或眼球摘除术.角膜交联术(CXL)是近年来治疗一些角膜疾病的有效方法,但其用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面少有研究.目的 观察CXL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 选取8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15只,其中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另取10只兔刮除右侧角膜上皮行角膜划痕,涂抹镰刀菌液,然后行异种脱细胞角膜片覆盖,制备真菌性角膜溃疡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每日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测量角膜病灶的直径,并观察角膜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于CXL治疗后第3、7、14、21、28天分别对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兔眼行眼前节照相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治疗后4周,收集15只实验兔角膜组织,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角膜胶原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实验兔右眼造模后3d即可见角膜病灶区灰白色溃疡灶,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浅基质层局部见豆荚样菌丝.造模后l周角膜溃疡灶加深,范围扩大,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浅基质层见大量真菌孢子和短棒样菌丝,可见角膜内皮细胞层有炎性细胞及前房内渗出.CXL治疗后3、7、14、21 d,CXL治疗组兔角膜上皮缺失范围均小于非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和CXL治疗组兔角膜胶原纤维束平均直径分别为(24.6±1.8)、(24.9±1.9)和(43.0±7.4)nm,3个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5,P=0.00),其中CXL治疗组胶原纤维直径较非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增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0、5.40,P<0.05),胶原纤维间见较多成纤维细胞;而非治疗组兔角膜胶原纤维直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05),正常对照组胶原纤维间少见成纤维细胞.结论 CXL治疗镰刀菌性角膜溃疡疗效显著,安全性好.CXL可使角膜胶原增粗并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真菌生长和炎症反应,加速角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交联 真菌 角膜溃疡 治疗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胶原纤维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祝磊 王丽娅 +4 位作者 张俊杰 王璐璐 栗占荣 余晓菲 李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3-827,共5页
背景 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局部用药可以抑制局部的免疫性炎症,但目前没有关于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剂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 背景 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局部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局部用药可以抑制局部的免疫性炎症,但目前没有关于质量分数0.05%他克莫司滴眼剂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治疗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的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患者17例21眼的疗效进行评估,其中男11例14眼,女6例7眼;平均年龄52岁.患者中11例未发现全身疾病,免疫学检测未见异常;6例有全身免疫性疾病,包括Wegener肉芽肿1例,风湿性关节炎4例,溃疡性肠炎1例,全身免疫性疾病经内科治疗病情已控制.单眼发病者13例,双眼发病者4例.病灶大于3个象限者2例2眼,2个象限以下者15例19眼.患者均经局部质量分数1%环孢素A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角膜溃疡不愈或持续进展.采用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点眼,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1、3、6、12和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下动态观察角膜溃疡的病灶变化,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HRT-Ⅲ检查角膜病灶区炎性细胞密度的变化,评价0.05%他克莫司滴眼液的疗效.治疗期间观察和记录用药后眼部的不良反应,定期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药质量浓度,实验室检查包括患者血常规、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治疗疗程为8 ~ 24个月,平均18.1个月.9眼治疗12个月,12眼治疗24个月.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治疗后1个月15例19眼角膜溃疡面积缩小,2例2眼因溃疡进展而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继续给予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治疗后3个月角膜溃疡愈合;治疗后6个月病灶部位角膜基质浸润及水肿均消失.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患眼角膜病灶部位炎性细胞密度分别为(958±329)、(858±339)、(459±261)、(192±124)、(98±52)、(44±24)和(3±2)/mm2,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炎性细胞密度逐渐下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439,P=0.000),其中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角膜炎性细胞密度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患眼治疗期间4例出现一过性局部刺激感或烧灼感;患者血药质量浓度均在1.0 ng/ml以下,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 0.05%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后难治性免疫相关角膜溃疡愈合,炎症反应消失,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药物疗法 滴眼剂 他克莫司/治疗 他克莫司/不良反应 共焦显微镜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全坤 李恒 +3 位作者 杨旭 苟文军 李虹谕 林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 目的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对患眼进行角膜板层移植术,以对侧眼为对照。随访12个月,观察移植后移植物上皮化完成情况,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移植物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上皮下神经纤维修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患者均未再发现孢子和菌丝,术后1年,术眼角膜表面曲线光滑度与对侧眼相当。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 d至1周,随时间延长,患者眼部刺激性症状评分、新生血管评分、移植物透明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3、6、12个月,术眼上皮细胞密度与对侧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术眼内皮细胞密度均显著低于对侧眼(均P<0.05)。术后6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最低(P<0.05),术后12个月,术眼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逐渐增加,但仍显著低于对侧眼(P<0.05)。结论采用生物工程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工程 真菌性角膜溃疡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接触镜使用者的棘阿米巴角膜炎一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新国 孙秉基 +2 位作者 王丽娅 张月琴 吕雪芳 《眼科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302-304,共3页
将一例环形角膜溃疡的手术切除角膜材料,用2%无营养无盐琼脂培养基加大肠杆菌肉汤进行培养,成功地分离出了棘阿米巴原虫,原虫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可传代生长。培养物经10%氢氧化钾湿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棘阿米巴原虫的双层壁包... 将一例环形角膜溃疡的手术切除角膜材料,用2%无营养无盐琼脂培养基加大肠杆菌肉汤进行培养,成功地分离出了棘阿米巴原虫,原虫在该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并可传代生长。培养物经10%氢氧化钾湿封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棘阿米巴原虫的双层壁包囊。患者的典型表现为角膜环形基质浸润,伴剧烈眼痛。经角膜板层切除加结膜瓣掩盖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痊愈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 角膜溃疡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羊膜填垫术治疗穿孔性角膜溃疡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宏 赵东卿 +2 位作者 孙秉基 张月琴 李家臣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9-520,共2页
目的 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羊膜填垫术治疗穿孔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28眼角膜溃疡并穿孔患者行角膜溃疡板层切除联合层间羊膜填垫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8例术后植片植床透明,羊膜平整,前房形成,上皮完整。... 目的 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羊膜填垫术治疗穿孔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8例28眼角膜溃疡并穿孔患者行角膜溃疡板层切除联合层间羊膜填垫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8例术后植片植床透明,羊膜平整,前房形成,上皮完整。1例轻度双前房,术后第2d消失。无排斥反应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视力27眼提高,1眼下降。结论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羊膜填垫术后并发症较少,视力恢复好,是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 层间羊膜填垫术 联合手术 手术治疗 穿孔性角膜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替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辉 孙乃学 +2 位作者 王峰 熊全臣 郭琳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加替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刺激性。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溃疡的动物模型,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0.3%氧氟沙星为阳性对照,0.3%加替沙星连续滴眼7 d,用药后6 h开始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加替沙星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溃疡的疗效及刺激性。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角膜溃疡的动物模型,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0.3%氧氟沙星为阳性对照,0.3%加替沙星连续滴眼7 d,用药后6 h开始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角膜溃疡面积并评分,同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生理盐水组和0.3%加替沙星组之间、0.3%氧氟沙星组和0.3%加替沙星组之间角膜溃疡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加替沙星组与生理盐水组眼刺激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加替沙星对兔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角膜溃疡有较好的疗效,优于0.3%氧氟沙星,且点眼无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替沙星 金黄色葡萄球菌 角膜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溃疡多层羊膜移植术后早期组织病理学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波 周雄 周和政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角膜溃疡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羊膜与角膜早期组织病理学形态与临床特点。方法角膜溃疡患者23例(23眼),以多层羊膜填塞溃疡面,单层羊膜覆盖角膜表面,10-0线间断缝合于角膜缘。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裂隙灯观察角膜溃疡变化,并观察... 目的观察角膜溃疡多层羊膜移植术后羊膜与角膜早期组织病理学形态与临床特点。方法角膜溃疡患者23例(23眼),以多层羊膜填塞溃疡面,单层羊膜覆盖角膜表面,10-0线间断缝合于角膜缘。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裂隙灯观察角膜溃疡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2例患者溃疡穿孔再次行光学性角膜移植术,其中1眼继发青光眼。无其他并发症发生。HE染色羊膜呈染色均一结构,18d多层羊膜排列整齐,层次清晰,角膜基质内少量炎性粒细胞浸润,羊膜表面角膜上皮化;30d多层羊膜彼此融合,层次不清,羊膜与角膜基质界限模糊,少量新生血管形成,角膜厚度均一。结论多层羊膜移植后羊膜与角膜基质可有效整合,增加角膜厚度,阻止溃疡穿孔,抑制炎症,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多层羊膜 组织病理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