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1和2在特应性皮炎患儿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
作者 陈圆丹 高海媚 +4 位作者 许锦华 纪秀外 肖静 陈晓艺 钟连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0,共4页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是一种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在多种鳞状细胞癌(SCC)中高表达,可作为SCC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标志物,其血清水平检测常用于SCC的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1-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C... 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A)是一种肿瘤细胞相关抗原,在多种鳞状细胞癌(SCC)中高表达,可作为SCC的血清学及组织学标志物,其血清水平检测常用于SCC的诊断、预后判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价等[1-3]。近年来,有研究表明SCCA,尤其SCCA2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AD)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过程[4]。本研究通过检测AD患儿血清SCCA1和SCCA2的水平,分析和探讨了其与AD病情严重程度、瘙痒严重程度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鳞状细胞癌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对宫颈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欧洋华 贾西彪 +4 位作者 陈岑 王霞 江咏梅 杨凌云 李宁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30例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以≥2.5ng/ml为阳性参考值),并根...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在宫颈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2例宫颈鳞癌(宫颈鳞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30例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CCAg值(以≥2.5ng/ml为阳性参考值),并根据最大约登指数计算最佳诊断界值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水平(5.516±1.523ng/ml)明显高于CIN组(0.806±0.152ng/ml)和慢性宫颈炎组(0.412±0.053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2,P=0.001;t=4.715,P=0.000)。宫颈鳞癌组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43.75%)明显高于CIN组(4.76%)和慢性宫颈炎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498,P=0.000;χ2=35.497,P=0.000);宫颈鳞癌组ⅠB期、ⅡA期、ⅡB期、Ⅳ期术前血清SCCAg阳性率分别是31.25%、40.00%、75.00%、100.00%,但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P=0.362)。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最佳诊断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48ng/ml、44.00%、99.00%、0.727。结论:血清SCCAg是宫颈鳞癌特异度较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而降低SCCAg诊断界值可能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宫颈 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与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梁卫江 蔡思娜 +3 位作者 吕成伟 郭晓红 张晓娜 罗荣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4-738,共5页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之间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宫颈癌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和弱阳离子结合芯片(CM10),...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患者血清差异蛋白质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之间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宫颈癌的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和弱阳离子结合芯片(CM10),检测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25例健康女性的血清蛋白质,将3组SCCA不同水平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通过对比SCCA不同水平的宫颈癌患者,筛选出有分类意义的差异蛋白质。结果:(1)宫颈鳞癌SCCA正常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共有19种血清蛋白质质谱峰值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宫颈鳞癌SCCA升高患者(大于正常1倍)以及大于正常3倍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别发现了26种和15种差异蛋白质(P<0.05)。其中有4种质荷比(M/Z)为4172、3397、2741、6086的差异蛋白质,重复出现于宫颈鳞癌SCCA正常或升高不同水平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中。(2)在宫颈鳞癌患者中,SCCA小于正常3倍组与大于正常3倍组比较、SCCA小于正常4倍组与大于正常4倍组比较,分别发现了5种和20种差异蛋白质(P<0.05)。其中M/Z为8142、7765、3885、5632、9287的差异蛋白质,重复出现于上述两组比较中。结论:通过蛋白芯片-飞行质谱方法,能够更早的发现宫颈癌与正常人之间的血清差异蛋白质,这些差异蛋白质有潜力发展为宫颈癌早期诊断指标,有助于宫颈癌的筛查、区分早晚期宫颈癌以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差异蛋白质 蛋白芯片-飞行质谱技术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淋巴结内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细胞角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邹美燕 刘丝荪 潘吴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68-147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淋巴结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484枚无癌转移的淋巴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CCA、CK。结果:8例患者9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其中SCCA阳性3例,淋巴结...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癌淋巴结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484枚无癌转移的淋巴结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CCA、CK。结果:8例患者9枚淋巴结有微转移,其中SCCA阳性3例,淋巴结3枚;CK阳性7例,淋巴结8枚。对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于4cm和小于4cm两组间微转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复发组患者的微转移率为50.0%(7/14),未复发组的阳性率为6.7%(1/1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无癌转移的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可通过联合检测SCCA和CK来提高检出率,术后复发与微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微转移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盼 多力昆.吾甫尔 +1 位作者 蔡志刚 孙坚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90例维吾尔族OSCC患者(OSCC组)和90例维吾尔族其他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101例维吾尔族口腔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和120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者(正常组)的血清SCC-Ag水平,并对其中60例OSCC和60例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SCC-Ag水平进行检测,分析SCC-Ag在OSCC诊断、治疗疗效中的意义。结果OSCC组的SCC-Ag水平明显高于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P=0.002),良性肿瘤组(P=0.001)和正常组(P=0.001)。OSCC患者血清SCC-Ag阳性串为43.3%(39/90),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001)。OSCC患者TNM晚期的术前SCC-Ag水平的表达高于早期水平(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术前、术后、放化疗后SCC-Ag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及放化疗前后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然而,在口腔非OSCC恶性肿瘤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g对维吾尔族OSCC患者的早期诊断敏感性不高,但在评价治疗疗效,预测肿瘤复发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细胞 鳞状细胞癌抗原 肿瘤标志物 手术 化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抗原监测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桂兰 赵桂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38-639,共2页
宫颈癌位居最常见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女性与肿瘤相关的死因中,宫颈癌亦居第二位。其中以子宫颈鳞癌最多见,占90%-95%。中晚期宫颈癌约35%在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5年生存率不超过20%。本文通过回顾性分... 宫颈癌位居最常见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女性与肿瘤相关的死因中,宫颈癌亦居第二位。其中以子宫颈鳞癌最多见,占90%-95%。中晚期宫颈癌约35%在治疗后会出现复发,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5年生存率不超过20%。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89例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的定期监测,联合临床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及时发现复发与转移,以提高中晚期宫颈鳞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 鳞状细胞癌抗原 监测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血清IL-13、IgE及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艳 栾斌 张艳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IL-1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哮喘患儿(发作26例,缓解32例;轻度发作16例,中、重度发作10例)、33例正常对照及40例肺炎患儿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结果:哮喘...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IL-1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哮喘患儿(发作26例,缓解32例;轻度发作16例,中、重度发作10例)、33例正常对照及40例肺炎患儿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结果:哮喘组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发作组血清IL-13、SccAg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01),但缓解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组血清IgE水平高于缓解组,2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L-13与SccAg、IgE水平呈正相关(r=0.958,r=0.955,P均<0.01)。中、重度组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均高于轻度组(P<0.05或0.01)。肺炎组血清IL-13、SccAg及Ig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3、SccAg在哮喘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IL-13、IgE及SccAg水平对病情发展及转归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IL-13 鳞状细胞癌抗原 IGE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抗原在皮肤良性病变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被引量:6
8
作者 廖勇梅 熊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皮肤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常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文中探讨常见良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SCCA在皮肤良性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5月至2... 目的皮肤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水平常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文中探讨常见良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SCCA在皮肤良性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选取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住院良性皮肤病患者497例,对14种常见皮肤病患者血清SCCA进行测定。结果116例银屑病和37例红皮病患者的SCCA阳性率均为90.5%和100%,SCCA阳性率>60%的常见皮肤病有湿疹(61.7%)、泛发性神经性皮炎(65.1%)、天疱疮(61.1%)、大疱性类天疱疮(62.2%)。与脓疱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Ln(SCCA值)比较[(2.86±1.46)ng/m L、(3.56±1.84)ng/m L],寻常型[(1.76±1.22)ng/m L]、关节型[(1.69±1.05)ng/m L]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CCA值升高可能与常见皮肤病的皮损面积、角化异常和脱屑程度有关,可以作为皮肤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的一项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皮肤病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各类妇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庆忠 胡玉玲 李新善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各类妇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以探讨SCC-Ag对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573例)...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各类妇科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以探讨SCC-Ag对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江西省妇幼保健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573例)、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270例)、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05例)及妇科良性肿瘤患者(1459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上述不同类型疾病患者间血清SCC-Ag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及妇科良性肿瘤患者(P<0.05);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P<0.05),而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妇科恶性肿瘤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P<0.05),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妇科良性肿瘤患者(P<0.05)。结论血清SCC-Ag水平升高对于诊断宫颈鳞状细胞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 宫颈细胞 妇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型红斑狼疮皮损中鳞状细胞癌抗原1的表达和意义
10
作者 方圣 单葵 +2 位作者 周汛 陈爱军 李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1(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1,SSCA1)在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提取蛋白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应用Ima... 目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1(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1,SSCA1)在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皮损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提取蛋白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应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图像进行匹配分析,选取差异表达个蛋白质点,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质谱鉴定。并通过免疫印迹验证其表达水平。结果: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成功,获得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和正常皮肤相比,SCCA1在C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升高,免疫印迹验证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SCCA1在CLE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升高,可能与CLE的发生发展有关,但SCCA1表达升高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型 红斑狼疮 鳞状细胞癌抗原1 角质形成细胞 蛋白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鳞状细胞癌抗原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渝 李力 +3 位作者 陈建昆 郭建新 韩健 郑秀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宫颈癌患者术后随访中预测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4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HR-HPV)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在宫颈癌患者术后随访中预测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406例,定期随访HR-HPV及SCC-Ag值,分析HR-HPV、SCC-Ag值与复发的关系,单独检测HR-HPV、SCC-Ag值与联合检测的差异。结果宫颈癌复发患者HR-HPV持续阳性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01),复发患者SCC-Ag阳性率高于未复发患者(P<0.001);盆腔复发患者HR-HPV持续阳性率高于远处转移(P<0.05),盆腔复发与远处转移两组间SCC-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HR-HPV预测宫颈癌复发的灵敏度高(57.9%),单独检测SCC-Ag特异度高(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HR-HPV和SCC-Ag(76.3%)较单独检测灵敏度高(P<0.05)。结论 HR-HPV及SCC-Ag值均可一定程度预警宫颈癌术后复发,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鳞状细胞癌抗原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细胞学、人乳头瘤病毒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0
12
作者 熊翔鹏 彭冬先 +1 位作者 郭鹏 张赛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诊治并规律随访的205例宫颈癌患者数据,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随访中均行HPV、...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三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诊治并规律随访的205例宫颈癌患者数据,所有患者于治疗前、随访中均行HPV、TCT、SCC检测,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检测方案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价值。结果:在随访的205例患者中,复发43例,占21.0%。在宫颈癌治疗后随访中,HPV、TCT、SCC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高于HPV、TCT、SCC、HPV联合TCT,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者联合检测时特异度较TCT联合HPV检测稍低,但二者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CT、HPV、SCC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宫颈癌治疗后复发监测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在宫颈癌治疗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 鳞状细胞癌抗原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联合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俊玟 曾泱 +3 位作者 梁美蓉 刘晖 江维 曾四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术前CT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宫颈活组织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初治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半个月... 目的评价术前CT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单项及联合检查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6年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宫颈活组织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的宫颈鳞癌初治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半个月内行全腹CT检查,测量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采集静脉血,以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SCC-Ag水平;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腹膜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结果 13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8例(28.8%),未转移94例(71.2%)。术前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血清SCC-Ag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3[95%CI(0.714,0.893),P<0.001]、0.778[95%CI(0.699,0.857),P<0.001]。当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临界值为0.765 cm时,其对应的Youden's指数最大(0.488),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83.0%,准确率为78.0%。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临界值为3.31μg/L时,其对应的Youden's指数最大(0.424),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76.6%,准确率为73.5%。术前CT联合血清SCC-Ag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8.9%,特异度为70.2%,Youden's指数为0.491,准确率为72.7%。结论以术前CT横轴位淋巴结最短径≥0.765 cm,血清SCC-Ag≥3.31μg/L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最佳,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对判断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梦君 李玉芝 +1 位作者 王丽华 常梦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仅决定着预后,还指导着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皆在分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仅决定着预后,还指导着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皆在分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ⅠA~ⅡA期11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SCCAg检测判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95,最佳临界值为2.45 ng/mL,95%CI为0.577~0.812,其阳性预测值为46%,阴性预测值为84%,准确率为71%,灵敏度为58.6%,特异度为75.3%(Kappa值=0.312,P=0.001);术前MRI检查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89%,准确率为86.4%,灵敏度为69.0%,特异度为92.6%(Kappa值=0.637,P=0.000);两者联合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55%,阴性预测值为97%,准确率为78.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2.8%(Kappa值=0.540,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 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相关,尤其当有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不可忽视;而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MRI要优于SCCAg检查,当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宫颈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鳞状细胞癌抗原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桂芳 尹香花 郁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65-3966,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的水平,探讨其在宫颈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宫颈鳞癌患者及同期62例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SCCA水平。结... 目的:通过测定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鳞状细胞相关抗原(SCCA)的水平,探讨其在宫颈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宫颈鳞癌患者及同期62例行全子宫切除患者的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SCCA水平。结果:宫颈鳞癌组患者血清SCCA阳性率明显高于全子宫切除组(P<0.05);血清SCCA阳性率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宫颈鳞癌Ⅱ、Ⅲ、Ⅳ期患者血清SCCA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SCC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清SCCA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宫颈鳞癌的辅助诊断、治疗效果评估以及预后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在食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表达意义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盘林 刘文 刘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在食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手术的鳞状细胞癌患者42例,对切除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2(SCCA2)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SCCA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部位、分化、浸润... 目的:探讨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在食管癌患者血清和组织表达意义。方法:选取行食管癌手术的鳞状细胞癌患者42例,对切除标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鳞状细胞癌抗原2(SCCA2)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SCCA2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部位、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同时在术前、术后3天和术后一周抽取患者外周血检测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观察血清SCCAg与肿瘤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SCCA2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分化癌SCCA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高分化、中分化、高中分化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SCCA2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食管癌患者术前SCCAg阳性率明显高于术后3d和术后1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SCCAg水平明显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管癌患者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癌组织中SCCA2表达与血清中SCCAg的表达呈正相关,因此外周血SCCAg检测对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与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 食管 鳞状细胞癌抗原2(SCCA2)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纤维连接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7
作者 王庆保 陈首慧 +2 位作者 刘亚婷 朱俊 张波克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40-1547,共8页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TIMER2.0数据库、GTEx数据库、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分别评估FN在NSCLC中的基因和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然后选...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首先通过TIMER2.0数据库、GTEx数据库、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分别评估FN在NSCLC中的基因和组织蛋白表达水平。然后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54例高度怀疑肺癌的患者,根据病史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结果等将患者最终分为81例NSCLC患者、73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FN的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EA、SCC、CYFRA21-1的血清表达水平。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FN的基因表达和组织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组织。在血清学分析中,晚期NSCLC患者(StageⅢ—Ⅳ)以及早期NSCLC(StageⅠ-Ⅱ)的血清FN浓度(249.50 ng/mL、305.00 ng/mL)均明显低于肺良性疾病组(429.16 ng/mL)(P <0.001)。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FN可明显预测NSCLC的存在。血清FN诊断早期NSCL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明显优于CEA(0.618)、SCC(0.653)、CYFRA21-1(0.601)。血清FN鉴别早期NSCLC和良性疾病的最佳临界浓度为347.6 ng/mL,敏感度(71.93%)明显优于CEA(19.30%)、SCC(12.28%)、CYFRA21-1(8.77%)。结论 血清FN在NSCLC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成为一种早期诊断NSCLC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纤维连接蛋白 抗原 鳞状细胞癌抗原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2与组蛋白G的柔性对接研究
18
作者 高雪峰 黄旭日 孙延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883-1884,共2页
The most softwares for protein-protein docking are regarded as two proteins being rigid, and take no account of the flexibility of proteins, which causes conformation variety of the interface because of interaction of... The most softwares for protein-protein docking are regarded as two proteins being rigid, and take no account of the flexibility of proteins, which causes conformation variety of the interface because of interaction of the interface amino acids. On the premise of the rigidity of protein-protein docking, by the method of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we search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face conformations of the complexes which grounded on the rigid docking. Sinc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amino acid was taken into accou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complex conformations are more per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抗原2 组蛋白G 柔性对接 动力学模拟 蛋白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涛 李妍 +1 位作者 孟凡东 隋承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8-570,共3页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221联合CEA、CD109及SCC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UALCAN数据库获取miR-221和CD10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实...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miR-221联合CEA、CD109及SCCA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UALCAN数据库获取miR-221和CD10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血清中miR-221和CD109的表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CEA和SCCA的表达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miR-221、CEA、CD109及SCCA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单项检测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miR-221、CEA、CD109及SCCA在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均呈高表达状态(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iR-221、CEA、CD109及SCCA均对宫颈鳞状细胞癌具有诊断价值(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各项指标的单项检测结果,准确度高于miR-221和CD109的单独检测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CEA和SCCA检测能够更有效提高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检出率,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细胞 微小RNA-221 细胞分化抗原109 鳞状细胞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春野 刘剑 +7 位作者 朱瑞 李姝璇 叶江辉 王玮 潘德全 徐飞海 程通 夏宁邵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2-258,共7页
旨在建立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方法,获得具有较好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并应用于建立抗原检测方法。基于pGEX-6P-1载体和大肠杆菌E.coliER2566菌株开展重组SCCAg抗原可溶性表达纯化方法研究,... 旨在建立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高效可溶性表达人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方法,获得具有较好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并应用于建立抗原检测方法。基于pGEX-6P-1载体和大肠杆菌E.coliER2566菌株开展重组SCCAg抗原可溶性表达纯化方法研究,评价纯化抗原活性,筛选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初步建立并评价SCCAg抗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pGEX-6P-1载体和E.coliER2566菌株可用于建立较高效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SCCAg抗原的方法,获得了具有较高纯度和活性的重组SCCAg抗原,筛选获得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建立了SCCAg管式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建立了有效的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可溶性表达和纯化SCCAg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抗原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可溶性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