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信息系统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应用——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小强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在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选址、规划设计、管理与监控...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代表,在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选址、规划设计、管理与监控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为例,分析了GIS技术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耕地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选址评价 规划设计 农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林市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限制性因子识别与建设方向
2
作者 肖文魁 《当代农机》 2024年第10期81-83,86,共4页
通过分析政策法规、技术、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限制因素,识别出了榆林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地貌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方向... 通过分析政策法规、技术、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限制因素,识别出了榆林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地貌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农业生产、耕地保护、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农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方向和措施。针对榆林市不同地貌形态,提出了相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限制因素 建设方向 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解读与建议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丽茜 赵国存 吴荣涛 《农学学报》 2013年第5期62-65,共4页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 对基本农田建设的"高标准"定位等问题进行研究,指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有:建设任务艰巨;标准细化问题有待解决;资金投入与建设任务存在"倒挂"现象;工作机制不完善,耕地分割、细碎化现象严重;土地权属复杂;资金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等等。为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这项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主要包括: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科学规划,落实责任,尊重人民群众意见;强化资金管理,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建设的"软实力"水平,加强工程的后期管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定位 艰巨性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评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效应 被引量:158
4
作者 信桂新 杨朝现 +2 位作者 杨庆媛 李承桧 魏朝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8-249,共12页
规范评价实施效果对科学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山地丘陵区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梯度差异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重庆市江津区(YQ-I)、铜梁区(YQ-II)、梁平县(YQ-III)为样区,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样点,选取新... 规范评价实施效果对科学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山地丘陵区3个农业产业化进程梯度差异明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重庆市江津区(YQ-I)、铜梁区(YQ-II)、梁平县(YQ-III)为样区,以土地整治项目为样点,选取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土地流转规模等10项指标,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熵权法和改进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模型应用于评价。结果发现,在影响经济-社会效应的各项指标中,适度规模化经营面积、项目后期管护农民参与度、农民参与项目施工收入等3项指标处于重要级,指标值变差大、影响强;农民人均农业年收入变化、整治工程村民满意度、项目后期管护措施到位度和农民参与项目施工人数等4项处于边缘级,指标值变差小、影响弱;其余指标处于次要级,影响程度居中。3个样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综合效应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呈现为农业产业化进展快速型的YQ-I>进展加速型的YQ-II>相对缓慢型的YQ-III,效应等级分别为良、中、差;但单方面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指标等级分布不平衡、效应等级分布不平衡、研究样区内部不平衡;而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表现为YQ-III、YQ-II和YQ-I中,经济效应贴近度与社会效应贴近度之间的差距依次为22.25、1.21和0.77倍。因此,通过农业产业化,山地丘陵区能有效地利用和发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支撑作用,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更好地统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与后续管护;而基于熵权法和改进TOPSIS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后经济-社会效应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经济 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效应 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被引量:99
5
作者 杨伟 谢德体 +3 位作者 廖和平 潘卓 朱琳 李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9-229,I0006,共12页
该文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型农用地整治模式为切入点,将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特定的整治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适合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模式下的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求和农户意愿调查的主客观分析... 该文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型农用地整治模式为切入点,将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特定的整治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适合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模式下的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求和农户意愿调查的主客观分析,确定研究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应采用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征的评价模式。论文采用差异性调查分区法、置信区间计算法、潜力等级水平选择法、耕地生产能力计算法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等方法分别确定了A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和B类型区(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农用地整治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并对潜力结果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A类型区数量潜力551.78hm2、质量潜力2218.57t,B类型区数量潜力1531.32hm2、质量潜力3883.77t,适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二、三级潜力区,研究认为A类型区整治潜力挖掘应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该研究为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潜力分析和土地整治实践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农村地区 潜力分析 高标准基本农田 质量综合指数 长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 被引量:105
6
作者 薛剑 韩娟 +2 位作者 张凤荣 郧文聚 刘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3-203,共1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既要考虑建设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稳定性。该文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区,分别从自然质量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区位条件、生态条件、建设用地扩张动力等方面构建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模型,运用理想解逼近法测算各评价单元的建设可行性和空间稳定性,最后用四象限法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结果表明:富锦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高度可行区域面积为13.18万hm2,中度可行区域面积22.72万hm2,低度可行区域面积22.18万hm2;高度稳定区域面积为7.58万hm2,中度稳定面积为27.73万hm2,低度稳定区域面积为22.77万hm2。基于空间稳定性优先的目标导向,分别确定国营农场辖区和地方政府辖区的建设时序。其中,国营农场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6.75万hm2,主要分布在七星农场、创业农场、红卫农场、前进农场和青龙山农场;地方政府辖区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4.41万hm2,主要分布在二龙山镇、锦山镇、头林镇和宏胜镇。该研究结果可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稳定性 区划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可行性 建设时序 富锦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 被引量:90
7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1 位作者 刘玉 任艳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8-246,F0003,共1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综合考虑耕地的基本条件和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建设适宜性。为了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该文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首先对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其中,耕地质量从立地条件、耕地物理性状、耕地化学性状及利用条件4个方面选择评价指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从农田基础条件、区域社会经济综合条件及群众意愿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据评价结果分析了五华县耕地质量等级分布的不同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程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采用四象限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区域进行了划分,其中,"高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15 460.51 hm2,占到五华县耕地总面积的37.65%,"高质量低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8 771.85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1.36%,"低质量高适宜"区域的耕地面积为7 508.73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2.71%。在对3个区域的耕地限制性因素、基本农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农田的空间调整措施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建设模式及建设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 布局 模式 五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被引量:117
8
作者 王新盼 姜广辉 +2 位作者 张瑞娟 赵婷婷 曲衍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1-250,共10页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基础上,修正得到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结合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可改造程度,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和经整治后可建成2个层次上划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农田有6036.98hm2,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54%。其中1026.70hm2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集中分布在马昌营镇和大兴庄镇等西南平原乡镇,其他5010.28hm2为经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和半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立足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已具备建设条件的西南部平原区应致力于打造高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平原区需要重点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半山区应在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逐级修正法 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综合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被引量:67
9
作者 朱传民 郝晋珉 +2 位作者 陈丽 双文元 刘平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3-242,共10页
识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适宜性及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对于提高建设时序区域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建设内容的针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县域耕地差别化管控、土地整治等提供参考。该文在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本底适宜性的基础上... 识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环境适宜性及诊断具体建设内容,对于提高建设时序区域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建设内容的针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县域耕地差别化管控、土地整治等提供参考。该文在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本底适宜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具体建设目标要求的耕地综合质量测度指标体系以及适宜质量识别模型。通过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外部环境适宜性,提出了外部环境适宜性修正模型与"综合质量-综合意愿"综合建设区划定方法。根据构建的限制类、限制型诊断方法及其组合设计确定建设时序区域综合适宜性及具体建设内容。并以曲周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曲周县耕地综合质量呈现出较明显的"整体集聚-局域均质"特点,适宜建设的高质量地涉及1 298个单元,22 472.84 hm2,占总面积的47.87%。其主要分布在安寨、第四疃、白寨等乡镇;2)通过农户建设综合意愿度CWI对耕地综合质量修正,得到高质量-低意愿(HQ-LW)、低质量-高意愿(LQ-HW)中质量-中意愿(MQ-MW)3种组合类型;3)形成的3个综合适宜时序区域区中,一级适宜区面积13 714.22 hm2,主要分布在安寨、槐桥、曲周等乡镇,其中约占研究区总面积46.44%的5大片区成为近期集中建设的区域,主导限制类为平整工程,地块调整归并为研究区今后重点建设内容。二级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南里岳乡、侯村镇,该区主导限制类为自然质量,限制型为土壤有机质含量。三级适宜区分布较广,涉及7个乡镇,主导限制类为田间设施、自然质量,为建设空间布局的最后选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域划分 农村地区 高标准基本农田 综合质量 限制类型 农户综合意愿 曲周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56
10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2 位作者 张捍卫 张合兵 张小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0-228,共9页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 该研究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结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的概念,构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并在基本农田现实生态位空间与最适宜生态位空间匹配度评判的基础上,将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分为4个建设适宜性等级,明确了不同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度。同时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生态位最适值作为评判标准,构建了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了各障碍因子的限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新郑市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面积为14 017.72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5.88%。需稍加整治即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21 121.15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8.99%;需全面整治才可达到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面积为4 559.37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42%;暂不适宜建设的区域面积为14 469.70 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6.71%。2)新郑市耕地整体自然禀赋较好,制约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障碍因子是灌溉保障率和土壤污染指数。3)利用生态位模型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丰富了生态位理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及规划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区划 模型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高标准基本农田 适宜性评价 障碍因子 新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与模式分区 被引量:105
11
作者 冯锐 吴克宁 王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43-251,共9页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等要求,以中江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与工程施工条件、社会与经济可接受性3方面选取12个指标,运用理想解逼近法和限制因素组合法,对西南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做出时序安排与模式分区。结果表明,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安排上近、中、远期整治区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19.28%、37.86%、43.86%;中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划分为3个模式区,即坡度限制因素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区和农田道路重点建设区,各区所占比例分别为41.34%、31.53%和27.13%。研究方法可为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整治 高标准基本农田 时序安排 模式 中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唐秀美 潘瑜春 +1 位作者 程晋南 任艳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009-8015,共7页
耕地不仅有粮食生产功能,更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抗灾能力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北京市为例,在确定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预... 耕地不仅有粮食生产功能,更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提升耕地质量、增强耕地抗灾能力和耕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以北京市为例,在确定不同等级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预测法计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提升的耕地等级,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提升程度,以此定量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北京市耕地等级可以平均提高2.28个利用等,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原来的48.83×10~8元提升到52.22×10~8元,说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在提高区域生产能力的同时,也能明显的提高区域生态水平。研究为定量化测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造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CUG 影响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 被引量:80
13
作者 熊昌盛 谭荣 岳文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76-284,共9页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合理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该文以广宁县为例,在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进行... 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实现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为合理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该文以广宁县为例,在综合评价耕地质量的基础上,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广宁县耕地质量整体平均水平较高;村级耕地质量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可将全县分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区域、重点区域、后备区域和一般区域。在未来整治与建设过程中,可结合不同自相关类型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建设区域采取差别化开发整治措施和有序性建设时序安排。该研究综合考虑了耕地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以及空间属性的差异,体现出耕地规模、质量与空间聚集"三位一体"的分区保护思路,能够为耕地保护和农田整治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相关分析 耕地质量 高标准基本农田 局部空间自相关 广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高光谱反演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秋霞 张合兵 +1 位作者 刘文锴 赵素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239,共10页
为快速高效的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信息,以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54个土壤样品,在室内利用ASD Field Spec3型地物光谱仪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土壤样品在400~2 40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 为快速高效的获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信息,以新郑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54个土壤样品,在室内利用ASD Field Spec3型地物光谱仪获得土壤高光谱数据,对土壤样品在400~2 400 nm的光谱反射率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icative scatter correction,MSC)和Savitzky-Golay(SG)平滑后,进行一阶微分(first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FDR)和二阶微分(second order differential reflectance,SDR)变换,并与Cr、Cd、Zn、Cu、Pb 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遴选出通过P=0.01显著性检验的高光谱特征波段作为反演模型的自变量,采用116个建模集样本构建偏最小二乘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PLSR),通过精度检验筛选每个土壤重金属的最佳反演模型,并采用最佳地统计插值方法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重金属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Cr的SD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88,RPD=1.68),Cd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70,RPD=1.50),Zn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88,RPD=2.05),Cu的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99,RPD=3.36),Pb的SDR-PLSR模型为最佳反演模型(R^2=0.93,RPD=3.16);采用构建的土壤重金属的最佳模型,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可知Zn含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且均低于土壤背景值,Cr、Cd、Cu和Pb符合土壤环境质量Ⅱ类标准,但是部分区域超过了土壤背景值。该研究为高光谱反演模型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土壤基础信息的实时监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光谱分析 重金属 高光谱 反演 偏最小二乘回归 高标准基本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域分布与建设潜力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晨 汪景宽 +1 位作者 李红丹 李双异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26-229,共4页
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03-2012)》要求,本文以长岭县新安镇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内涵及建设内容出发,构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工程4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新安镇高标准... 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03-2012)》要求,本文以长岭县新安镇为例,从高标准基本农田内涵及建设内容出发,构建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以及农田防护与生态工程4方面1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将新安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分为基本具备条件、稍加整治和全面整治三类区域。结果表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5340.97 hm2,不需进行建设,可直接予以认定;需要稍加整治和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面积分别为6690.23 hm2和590.50 hm2,且二者具有较好的建设潜力,经整治后可达到高标准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研究内容为长岭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及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评价 区域 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 被引量:61
16
作者 钱凤魁 王秋兵 李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25-232,共8页
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永久稳定是在土地整治战略背景下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以美国重要农地保护的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思想为指导,构建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分析体系... 保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永久稳定是在土地整治战略背景下持续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举措。该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以美国重要农地保护的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思想为指导,构建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综合分析体系,采取多因素综合对比分析法,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和非适宜性评价,该研究区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的面积为11 212.42 hm2,该建设区基本农田质量较优,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较小;划定有条件建设区的面积为18 714.36 hm2,该建设区有良好的基本农田质量条件,但需要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影响因素和限制条件采取一定的整治技术和措施;划定限制建设区的面积为7 491.30 hm2,该建设区耕地质量及立地条件差异显著,城区周边受立地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远离城区基本农田质量条件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分区 划定 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 高标准基本农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连片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建宇 赵龙 +3 位作者 徐凡 岳彦利 杜贞荣 朱德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48,共7页
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的耕地连片性,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耕地连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局部耕地连片度计算公式来评价耕地的连片性,并采用四象限法空间耦合耕地质量和连片度2个时空属性。结果表明:献县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 为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区域的耕地连片性,在耕地综合质量评价和耕地连片网络基础上,提出了局部耕地连片度计算公式来评价耕地的连片性,并采用四象限法空间耦合耕地质量和连片度2个时空属性。结果表明:献县高标准基本农田优先建设区域面积为24 803.45 hm^2,重点建设区域面积为19 688.77 hm^2,有条件建设区域面积为19 538.64 hm^2,与面积累加方法相比,优先建设区域连片度提高了15.55%,而有条件建设区域连片度减小了37.82%,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的耕地连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网络 连片性 建设划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 被引量:24
18
作者 蔡朕 刁承泰 +2 位作者 王锐 陈凌静 陈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8-836,共9页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缺乏科学依据和方法的问题,为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集对分析法进行改进,将3级评判扩展到4... 针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缺乏科学依据和方法的问题,为探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评价方法,本研究以重庆市梁平县为例,在理解集对分析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原创联系度的可展性对集对分析法进行改进,将3级评判扩展到4级评判,并结合熵权法,对重庆市梁平县2014年计划实施的14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选址合理性评价。集对分析与熵权法包括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级标准,计算指标熵权、联系度和确定评价等级等内容。此外,为验证集对分析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将其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梁平县2014年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整体较好。其中,金带镇双桂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为"合理",仅有梁山街道天鼓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和荫平镇乐英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合理性为"较不合理",其余11个项目区的选址合理性均为"较合理"。影响梁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的主要限制指标是土壤表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系密度和灌溉保证率。集对分析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虽个别项目区具有一定差异,但未出现越级现象。运用集对分析的同一度评判方法所反映出的信息更加丰富,能够更好地反映各评价单元的差异性,其结果更为精确,可信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该研究可为梁平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并为项目选址合理性评价提供科学、可行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项目选址 合理性 集对分析 重庆市梁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北旱作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选址与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帅 李颖 +3 位作者 李双异 苏里 任家强 汪景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39-442,共4页
以辽宁省北部的昌图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取了2个方面7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评价,并归纳出建设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可以划定为最佳、适宜、有条件... 以辽宁省北部的昌图县为例,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取了2个方面7个指标,运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进行评价,并归纳出建设模式。评价结果表明,昌图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可以划定为最佳、适宜、有条件和无条件建设4种类型区,各区的面积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8.98%、17.43%、6.33%和67.26%;该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可划分平原和丘陵区2种工程建设模式,以及肥力保育与肥力提升2种培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模式 建设选址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建生 郧文聚 +1 位作者 赵小敏 刘新卫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3,共7页
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确定建设区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厘定基本农田现状与建设标准之间的差距,并使资金投资与现状相匹配。该研究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构建差距度模型(GD)... 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确定建设区域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厘定基本农田现状与建设标准之间的差距,并使资金投资与现状相匹配。该研究根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实践经验和专家意见选取指标建立评价体系,构建差距度模型(GD)与投资度(II)模型,计量反映基本农田现状与标准之间的差距以及基本农田现状与投资额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四川省什邡市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标准值为0.930,已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村7个,面积为1 931.03 hm2,占评价区面积的9.70%,政府暂不投资;在什邡市基本农田中,差距度为1级、2级的分别占19.49%,24.07%,投资额度分别为:<1.2×104元/hm2,(1.2-1.8)×104元/hm2,而3级差距度的基本农田占19.74%,投资额为(1.8-2.4)×104元/hm2;4级、5级差距度分别为2 203.79和3 172.51 hm2,投资额度分别为(2.4-3.0)×104元/hm2,>3.0×104元/hm2。研究结果表明:差距度能较准确反映各村耕地现状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差距,投资度能有效指导建设资金的配置,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时序和空间的安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差距度 投资度 指标体系 评价 什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